成语与惯用语区分问题综述
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区别
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区别
人们常常把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混为一谈,但实际上这四者具有很大的不同。
成语是一种语言习惯,由两个字以上组成,表示一种深刻的思想、精辟的观点、经典的道理或者一种看起来千古不变的观念,而且以固定的词组和句式来表达。
比如“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是一句成语,用来形容大家都有自己的喜好或偏爱;“走马观花”则表达的是一种有失公允的行为。
谚语也是一种语言习惯,但它一般不是以字句和句式来组成的,而是一种短句,或者是一个短语,或者是一句话,表达出深刻的思想、智慧,或者是一种警示提醒。
比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一句谚语,用来激励人们在磨难中勇敢前行。
歇后语又叫“脑筋急转弯”,它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字游戏形式,一般是由两句一组的搭配,用一句前置定义或比喻,来表达另一句后置定义或比喻。
比如“三岁小孩,给糖不吃”,这里的“三岁小孩”是指乐而不受,而“给糖不吃”则代指贪婪;“聪明人,早起挣钱”,聪明人这里代表了早起早睡,而挣钱指的是刻苦努力。
惯用语和歇后语一样,也是一种口头语言,但和歇后语的区别是,它不是用以表达思想的,而是用作一种风俗、习惯、行为或某种特定情形的象征。
比如“关键时刻”,它表达的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时刻,而“人生赢家”则表达的是一种非常成功的状态。
总之,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是不同的文字形式,他们表
达出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对于语言的运用,每个人应该学习如何合理地运用这四种文字形式,以表达更准确、更有力量、更有深度的思想。
举例说明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
举例说明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
成语和惯用语都是指一定在生活中习用较多,表达能力丰富的短句,但两者也有区别:
首先从本源上来看,成语通常比惯用语有更深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多数成语出自
古代的诗词歌赋,比如“宁缺毋滥”出自荀子的《劝学》;惯用语其次在语法结构和表达
方式上也有不同,大部分成语都是四言修辞,意义比较具体的,比如“囊萤映雪”;而惯
用语则多为句式简单,比如“吹毛求疵”。
此外,成语一般多用来表示客观定义,而惯用语多用来表达主观思想,比如“一语惊
醒梦中人”;而“无边落木萧萧下”则可以描述某种状况或情景。
因此,在表达时,我们
宜适度运用成语和惯用语,恰如其分,以充实文章的表达力。
《关于惯用语和成语区别的研究综述》。
关于惯用语和成语区分问题的综述摘要:惯用语名熟语的一种,常以口语色彩较浓的固定词组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多用比喻义。
成语也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在汉语中多数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从《现代汉语大词典》的释义以及平时我们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我们不难发现惯用语和成语相同,二者均为定型短语,且语法功能上都能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也可以作句子中的某种成分。
但是在结构形式、语义、语用色彩等方面,它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故而二者的区别问题一直以来成为学者们所争议的焦点之一。
一、八十年代的主要研究八十年代前期重在研究惯用语的结构形式方面的特征,以用来区分成语或是歇后语等熟语或是词之间的差异。
马国凡的《惯用语》以及王勤的《论惯用语》等学者的论述中普遍认为惯用语在语言结构上多数是三个音节的动宾结构词组。
除此之外,他们认为惯用语的语言形式以三言为主,个别的是五六七言的,成语则是比较整齐的四字格。
虽然惯用语和成语都是定型词组,但成语的定型在结构上较。
惯用语更为严谨,书面色彩更加浓厚,凝固性更强。
如“道听途说”和“小广播”,两者的意思差不多,但前者是成语,后者是惯用语。
“道听途说”从字面上来看是指在路上听到的,概括为传闻的没有根据的话。
而“小广播”字面意义是小的广播电台播送节目,实际含义则是指私下传播不应该传播的或不可靠的消息。
但有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出于修辞等目的,又是也可活用,如“急流勇退”活用为“急流勇进”。
八十年代后期的研究则注重二者的表意层次的分析,卢卓群在《成语的特点及其变式》中阐明:成语根据表意方面的差异可分成两类,意内型和言外型。
像“有勇无谋”“与众不同”这类词言简意赅且文艺语体色彩较浓,因而属于前者。
如“井底之蛙”并非讲水井中的那只青蛙,而是借青蛙比喻见识短浅的人。
像这种成语的实际含义与字面义不相一致,以此物比彼物,以此物喻彼物的词则属于后者。
也有学者认为成语的重要特征,凭之基本上能同所有其它固定语区别开来的特征,也就是表意的双层性。
《现代汉语》期末试题和答案
现代汉语期末试题和答案汇编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上(一)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 ).2.据阻碍方式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 ).3.后鼻韵母有( ).4.普通话声调的四种调值是( )5.传统的"六书"是指( ).6 .汉字标准化的四定是指( ).7.合成词是由( )的词,包括( )三类.8.语义场的类型有( ).9.成语的特征是( ).10.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6分)1.音素2.单元音3.音位4.词.5.义6.歇后语三,语音题(共20分)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1)m (2)b (3)ch (4)k (5)x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10分)(1) z —— zh (2)f—— h(3)ɑo —— iɑ(4)onɡ—— ionɡ (5)en —— in3.给下列音节注音,并列表分析音节的结构方式.(共5分)(1)优秀(2)权利(3)威武(4)爱护(5)谚语四,分析题(共20分)1.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倾销, 利害,房间,老乡,吩咐,年轻,仅仅,皑皑, 提高,地震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1)持续——继续(2分) (2)愿望——希望(2分)(3断)果——决断——断武(3分) (4)要求——请求——恳求(3分)五,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语音的强弱跟说话时用力的大小 .A.成正比B.成反比C.没有关系2.语音的本质属性是 .A.物理属性B.社会属性C.生理属性3.普通话声母中有六个塞音声母,它们是 .A.z,c,zh,ch,j,qB.b,p,d,t,g,kC.z,c,d,t,j,qD.b,p,c,z,j,q4.普通话中声母 .A.都是清音B.只有m,n,l,r是浊音,其他都是清音C.都是浊音D.只有鼻音m,n,l,r是清音,其他都是浊音5."瘦(shou)"这个音节的韵母是 .A.前响复韵母B.中响复韵母C.后响复韵母6.全为齐齿呼韵母的一组是 .A.金,永,力,此B.拥,前,家,师C.咬,两,结,月D.衣,列,流,小7.下列各组字中没有指事字的是 .A.大,人B.要,亦C.本,来D.山,上8.都可做定位不成词语素的一组是 .A.子,头,第B.言,子,头C.头,根,民D.言,民,第9.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A.崎岖,吩咐,阑干,苗条,囫囵B.悄悄,蟋蟀,批把,卢布,拮据C.犹豫,乌托邦,详细,伶俐,朦胧D.叮当,叮咛,摩托,喽啰,吩咐10."呼和浩特好市民"中的语素有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六,简答题(共14分)1.现代汉语语音有什么特点(3分)2.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并指出其中两次的大的变化及其意义. (4分)3.举例说明语素,词与字三者的关系.(4分)4.举例分析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3分)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3.iɑ,ie,uɑ,uo,üe.4.55,35,214,51.5.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6. 定量,定形,定音,定序.7.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复合式,附加式,重叠式.8.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9.意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10.新词不断地产生,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词的语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也不断地发生变化.二,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6分)1.音素:音素是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2.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3.音位: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4.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5.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6.歇后语:是由近乎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三,语音题(共20分)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1)m 双唇,浊,鼻音(2)b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3)ch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4)k 舌根(舌面后),送气,清,塞音(5)x 舌面(前),清,擦音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10分)(1) z — zh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都是不送气,清,塞擦音.不同点:发音部位不同,z 舌尖前音, zh舌尖后音.(2)f— h 相同点:发音方法相同都清,擦音.不同点:发音部位不同,f唇齿音,h舌根(舌面后).(3)ɑo — iɑ相同点:都是复韵母.不同点:ɑo 前响复韵母, iɑ后响复韵母.(4)onɡ—ionɡ相同点:都是后鼻韵母.不同点:韵腹不同(onɡ是u,ionɡ是ü).(5)en — in 相同点:都是前鼻韵母. 不同点:韵腹不同en是e,in是i.3.给下列音节注音,并列表分析音节的结构方式.(每个音节0.5分,共5分)韵母例字声母韵头韵腹韵尾声调优you i o u 55秀xiu x i o u 51权quan q üa n 35利li l i 51威wei u e i 55武wu u 214爱ai a i 51护hu h u 51谚yan i a n 51语yu ü 214四,分析题(共20分)1.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倾销(偏正) 利害(联合) 房间(补充) 老乡(附加)吩咐(联绵) 年轻(主谓) 仅仅(重叠) 皑皑(叠音)提高(提高) 地震(主谓)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1)持续——继续(2分)相同点:都有不断的意思.不同点:"持续"是不间断,"继续"有前后接起来的意思. (2)愿望——希望(2分)相同点:都有希望达到达到某种目的的意思.不同点:词性不同,"希望"还可以做动词. (3断)果——决断——断武(3分)相同点:都有决断,不犹豫的意思.不同点:断感情色彩不同,"果"褒义,决断""中性,断贬义"武" .(4)要求——请求——恳求(3分)相同点:都有让别人做某事的意思.不同点:语义轻重不同,"要求"轻,"请恳求"一般," 求"重.五,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A2.B3.B4.B5. A6.D7.A8.A9.A 10.D六,简答题(共14分)1.现代汉语语音有什么特点(3分)(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有声调2.简要说明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并指出其中两次的大的变化及其意义.(4分)先后出现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五种正式字体,以及草书,行书等辅助字体.篆变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隶变奠定了现行汉字的基础,是汉字发展史上的转折点. 3.举例说明语素,词与字三者的关系.(4分)词是造句单位,语素是构词单位,两者都是语言单位.字书写单位,是词,语素的书面形式是书写单位.三者一致的情况是一个词由单音节成词语素构成.还有很多不一致的情况.4.举例分析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3分)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的.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给语言创造新词,充实扩大一般词汇,使词汇日益丰富.一般词汇中有的词,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又能逐渐取得基本词的性质,转为基本词,使基本词汇不断扩大.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上(二)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具有( )四种要素.2.声母中的四个浊音是( ).3.中响复韵母有( ).4.汉语普通话共有( )个音素,( )个音位.5.轻声和儿化都有( )的作用.6.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其中( )是两次大的变化.7.汉字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____).8.词义具有(_____)三种性质.9.外来词具有(____)类型.10 .成语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_____).二,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6分)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2.语音3.音位4.词5.义项6.歇后语三,语音题(共20分)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1)h (2)zh (3)n (4)ɡ (5)j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10分)(1) s —— sh (2)j —— q(3)ɑn ——ɑnɡ (4)ɑi —— ei(5)iɑ—— uɑ3.根据声韵配合规律说明下列音节拼写为什么不对.(每题1分,共5分)(1)shiā (虾) (2)ɡüé(决) (3)ɡō (郭)(4)tuēnɡ(通) (5)zīn (今)四,分析题(共20分)1.分析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房间,雪崩,丝毫,飞快,游击,改进,民主,注意,改革,纸张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1)侵犯——侵占(2分)(2)壮大——强大(2分)(3)成果——结果——后果(3分)(4)希望——盼望——渴望(3分)五,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举例说明声母与复音,韵母与元音的关系.2. 举例说明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3.为什么说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4.结合词语谈谈词汇的发展变化.5.结合实例谈谈词义与语境的关系.6.成语有什么特点与惯用语有什么区别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上答案(二)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音高,音强,音长,音色.2.m n l r .3.iao iou uai uei4.32 32 .5.区别意义,词性.6.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篆变,隶变.7.定量,定型,定音,定序.8.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9.音译,音译间译,音译加意译,字母10.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二,名词解释( 每题1分,共6分)1.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3.在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4.句中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5.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6.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但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三,语音题(共20分)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①舌根清擦音②舌间后不送气,清塞擦音③舌间浊鼻音④舌根不送气清塞音⑤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 10分)①部位不同,方法相同②部位相同,方法不同③鼻韵母,韵尾不同④复韵母,韵腹不同⑤复韵母,韵头不同3.根据声韵配合规律说明下列音节拼写为什么不对.(每题1分,共5分)①舌间后音不能与齐齿呼相拼②舌根音不能与撮口呼相拼③O 只能与唇音相拼④ueng 只能自成音节⑤舌间前音不能与齐齿呼相拼四分析题(20分)1.分析下列复合式合成词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补充,主位,联合,偏正,偏正,补充,主位,动宾,联合,补充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10分)搭配对象不同(3分)词性不同(3分)感情色彩不同(4分)五,简答题(每题4分,共24分)1. 凡是声母都是辅音,辅音不都是声母,元音都是韵母,韵母不都是元音2. 最多四个音素,元音占优势,可以没有辅音,不能没有声调,韵腹.3. 汉字一般是表示单音节语素的字音与字意没有必然联系4. 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亡,词的语义内容与语音形式不断发生变化.5. 语境可使语义单一化,具体化,增加临时性的意义,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6. 成语音节结构固定,具有书面语色彩,惯用语多三个音节动宾结构,具有口语色彩, 使用时具有灵活性.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上(三)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语音具有( )三种属性.2.声母的发音部位可分为( )七类.3.后响复韵母有( ).4.汉语普通话共有( )个音素,( )个音位.5.音位变体可分为( )两类.6.汉字的形体演变经历了( )几个阶段,其中( )是两次大的变化.7.现行汉字的结构可以从( )三个方面进行研究8.实词都有与( )相联系的( )义,此外还可以( )义.9.词汇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 ).10.成语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现代汉语2.音节3.单纯词4.语义场5.歇后语三,语音题(共19分)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1)h (2)zh (3)n (4)ɡ (5)j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8分)(1) s —— sh (2)j —— q(3)ɑn ——ɑnɡ (4)ɑi —— ei3.给下列汉字注音并列表分析音节的结构特点.(共6分)优秀, 语言, 明月,威望, 军队, 论文四,分析题(共20分)1.分析下列各词的构词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花朵,地震,领袖,崎岖,密植老师,体验,潺潺,绿化,压缩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1)骄傲——自豪(2分)(2)商量——商榷(2分)(3团结)——结合——结勾(3分)(4)希望——盼望——渴望(3五,简答题(共21分)1.举例说明韵母与元音的关系.(4分)2.共同语和方言是什么关系(4分)3.怎样理解汉字有一定的超时空性(5分)4.举例分析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关系.(4分)5.举例分析成语与惯用语有什么区别(4分)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上答案(三)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物理,生理,社会.2.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舌面,舌根.3.ia,ie,ua,uo,ue.4.32,32.5.条件变体,自由变体.6.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篆变,隶变7.结构单位,书写顺序,造字法.8.概念,理性义,色彩义.9.新词不断产生,旧词逐渐消亡,词义内容和语音形式也不断变化.10.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二, 概念题( 每题2分,共10分)1.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2.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最小语音片断.3.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4.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5.由近似谜面,谜底两部分组成,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三,语音题(共19分)1.写出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每题1分,共5分)(1)舌根,清,擦音(2)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3)舌尖中,浊,鼻音(4)舌根,不送气,清,塞音(5)舌面,不送气,清,塞擦音2.比较各组声母,韵母发音上的异同.(每题2分,共8分)(1)方法相同,部位不同(2)部位相同,方法不同(3)鼻韵母,韵尾不同(4)韵尾相同,韵腹不同3.给下列汉字注音并列表分析音节的结构特点.(共6分)一个音节最多四个音素,元音占优势,没有复辅音,有声调.列表略.四,分析题(共20分)1.分析下列各词的构词的类型.(每题1分,共10分)补充,主谓,并列,单纯,偏正,附加,主谓,叠音,附加,补充2.辨析下列各组同义词.(共10分)(1)意义,感情色彩不同(2分) (2)语体色彩不同(2分)(3)感情色彩不同(3分) (4) 意义轻重不同(3分)六,简答题(共21分)1.凡是元音都是韵母,但韵母不都由元音构成.(4分)2.共同语以一种方言为基础方言,从其他方言中吸收有用的成分,方言向共同语靠拢. (4分)3.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一般表示语素或词有意义,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5分)4.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基本词汇是构成新词的基础,不断创造新词,扩大一般词汇.一般词汇中有的词又可以转为基本词,使基本词汇不断扩大.(4 分)5.惯用语具有口语色彩,成语具有书面语色彩,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惯用语使用时具有灵活性,成语结构具有凝固性.(4分)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下(四)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1.短语2."把"字句3.复句4.整句5.拈连二,分析题(共60分)1.指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和用法.(每题2分,共10分)(1)我什么也不想吃. (2)我给妈妈买了生日礼物.(3)我愿意去西部发展. (4)你怎么连我都不认识了.(5)他是不会原谅我的.2.分析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每题2分,共10分)(1)上学以前(2)互相学习(3)派他出差(4)开始讨论(5)游戏规则3.用加线法和图解法分析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并指出句型.(每题4分,共20分)(1)老师的意见对我填写高考志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2)旅游公司的经理让你毕业后去他们单位工作.(3)住房改革的问题我们还要认真研究.(4)总经理秘书告诉我明天上午九点去他们公司参加面试.(5)我愿意把我藏书的一部分捐献给希望中学.4.用加线法和图解法分析复句.(共10分)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 有联系群众的长处, 但是不善于思索,不愿意用脑筋多想苦想, 结果仍然做不成大事.5. 指出下列文字中所用的修辞格并简要分析修辞效果.(每题5分,共10分)(1)生命如果是树,理想是根,奋斗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2)那天傍晚,我坐着一辆开了约有十年老得掉牙的出租车,一上车,司机的话匣字就打开了,话如泻洪一样水珠四溅.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举例分析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2.举例分析借喻和借代的区别.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下答案(四)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1.短语:意义上和语法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2."把"字句: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主动句.3.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4.整句: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5.拈连: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二,分析题(共60分)1.指出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词性和用法.(每题2分,词性和用法各1分.共10分) (1)疑问代词,任指(2)介词,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3)能愿动词,状语(4) 助词,强调(5) 副词状语(强调) 语气词2.分析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每题2分,共10分)(1) 方位短语名词性(2)状中短语谓词性(3)兼语短语谓词性(4) 动宾短语谓词性(5)定中短语名词性3.用加线法和图解法分析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并指出句型.(每题4分,共20分)(1)老师的意见对我填写高考志愿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一般主谓句(2)旅游公司的经理让你毕业后去他们单位工作. 兼语句(3)住房改革的问题我们还要认真研究. 主谓谓语句(4)总经理秘书告诉我明天上午九点去他们公司参加面试. 双宾句(5)我愿意把我藏书的一部分捐献给希望中学. "把"字句4.用加线法和图解法分析复句.(共10分)(关系每层2分,共8分.图解2分.)并列|||, 转折||,并列|||,因果|.5. 指出下列文字中所用的修辞格并简要分析修辞效果.(每题5分,共10分) (1)生命如果是树,理想是根,奋斗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比喻,形象,生动.排比,增强语势.(2)那天傍晚,我坐着一辆开了约有十年老得掉牙的出租车,一上车,司机的话匣字就打开了,话如泻洪一样水珠四溅.比喻,形象,生动. 夸张,形象渲染,引起人们联想,突出事物本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每题分析说明3分,举例2分.)1.举例分析形容词与副词的区别.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2.举例分析借喻和借代的区别.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不能.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下(五)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1.语法2.短语3.句子4.复句5.拈连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汉语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语法手段是( ).2.实词和虚词的主要区别是( ).3."她告诉我今天停电."是( )句.4."老师一来就上课."是( )句.5."搬得进来"中的补语是( )补语.三,分析题(共46分)1.分析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每题2分,共10分)(1)头脑清醒(2)接受批评(3)古城西安(4)有事找你(5)做梦似的2.用阶梯式图解法和加线法分析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并指出句型.(每题4分,共20分)(1)请他作报告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2)知识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3)一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切.(4)我真心希望你毕业后能来我们单位工作.(5)老师通知我们班明天去工厂实习.3.用加线法分析复句.(8分)(1)我们无论认识什么事物,都必须全面地去看,不但要看到它的正面,而且要看到它的反面,否则,就不能有比较完全和正确的认识.(2)困难是欺软怕硬,你的思想是硬的,它就变成豆腐,你要软,它就硬.4.指出下段文字中所用的修辞格,并指出修辞效果.(8分)(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四,简答题(共19分)1."把"字句有什么特点(6分)2.举例说明单句和复句的区别(6分)3.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7分)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下答案(五)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1.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2.是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3.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4.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子成分的分句组成的句子.5.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语序和虚词.2.能否单独做句法成分 .3.双宾句4.紧缩句.5.可能三,分析题(共46分)1.分析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每题2分,共10分)(1)主谓形(2)动宾动(3)同位名(4)连谓动(5)比况形2.用阶梯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每题4分,共20分)(1)请他作报告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 兼语句(2)知识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一般主谓句(3)一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切. 主谓谓语句(4)我真心希望你毕业后能来我们单位工作. 主谓短语做宾语(5)老师通知我们班明天去工厂实习. 双宾句3,用加线法分析复句.(8分)(1)条件‖, 解说‖|, 递进‖‖,条件|.(2)解说|,假设‖|,并列‖,假设‖|.4,下段文字中所用的修辞格,并指出修辞效果. (8分)(1)指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比喻,对偶(2)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马克思主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设问,比喻四,简答题(19分)1."把"字句有什么特点(6分)动词是动作意义及物动词,有处置性,前后有别的成分,"把"字后受事是确指的,否定词,助动词放在"把"字前.2.举例说明单句和复句的区别(6分)结构上,单句单一结构,复句复合结构;复句多有关联词语,有语音停顿.3.举例说明比喻和比拟有什么联系和区别(7分)比喻重在"喻",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比拟重在"拟",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下(六)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1.实词2."的"字短语3.主谓谓语句4.紧缩句5.对偶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语法是( ).2.补语可分为( ).3."我在长春学习四年"中的补语是( )补语.4."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是( )句.5,比喻的构成条件是( ).三,分析题(共46分)1.分析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每题2分,共10分)(1)阳光灿烂(2)喜欢清静(3)今天回来(4)看着心烦(5)船长老张2.用阶梯式图解法和加线法分析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并指出句型.(每题4分,共20分)(1)一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切.(2)他让卖粥大嫂把粥盛在碗里.(3)他们在渺无人烟的野草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4)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子里.(5)体育老师通知我们班明天去参加运动会.3.用加线法分析复句.(共8分)(1)没有知识,工人就无法做好工作;有了知识,工人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2)有些人背上虽然没有包袱,有联系群众的长处,但是不善于思索,不愿意用脑筋多想苦想,结果仍然做不成大事.4.指出下段文字中所用的修辞格,并简要分析修辞效果.(共8分)(1)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懒惰是埋葬天才的坟墓.(2)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四,简答题(共19分)1."被"字句有什么特点(6分)2.举例说明短语和句子的区别.(6分)3.举例说明顶真和回环有什么异同(7分)现代汉语期末考试试题下答案(六)一,概念题(每题2分,共10分)1.能够单独做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2.由助词"的"附着在实词或短语后面组成,指称人或事物.3.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4.由复句紧缩而成,分句间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5.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词,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2.结果,程度,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3.数量.4.紧缩.5.不同性质事物有相似点.三,分析题(共46分)1.分析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每题2分,共10分)(1)主谓,形(2)动宾,动(3)偏正,动(4)连谓,动(5)同位,名2.用阶梯式图解法和加线法分析下列句子的句法成分,并指出句型.(每题4分,共20分)(1)一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切. 主谓谓语句(2)他让卖粥大嫂把粥盛在碗里. 兼语句(3)他们在渺无人烟的野草丛林间披荆斩棘种下果木. 连谓句(4)有一头张牙舞爪的大熊隐藏在野树林子里. 兼语句(5)体育老师通知我们班明天去参加运动会. 双宾句3.用加线法分析复句.(8分)(1)假设‖,并列|;条件‖.(2)并列‖|,转折‖,并列‖|,因果|.4.指出下段文字中所用的修辞格,并简要分析修辞效果.(8分)。
谈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_蒙瑞萍
[作者简介]蒙瑞萍,女,内蒙古包头人,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文学硕士。
谈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蒙瑞萍(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摘 要] 一直以来,学者们对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问题争论不休,至今仍未有定论。
本文从结构、语义、来源、语用色彩等几个方面探讨一下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
[关键词] 成语; 惯用语; 区别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3-0075-02成语和惯用语是熟语中两个比较重要的类别,二者的区别问题也是熟语研究中的焦点之一。
在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问题上,历来学者们的观点多有分歧。
可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不尽完善。
成语和惯用语一样,都是定型短语,二者在语法功能上都能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也可以作句子中的某种成分。
但是在结构形式、语义、来源、语用色彩等方面,它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一、从结构形式上考察,主要有三点区别(一)成语、惯用语的典型结构特征存在着差异二二相承 是成语结构的特征。
从成语开始大量形成的先秦时代看, 二二相承 已作为固定的格式为当时的 汉 语所采用。
由 诗经 形成的成语一般都采用 二二相承 的形式,如 赳赳武夫 、 求之不得 等。
由于 诗经 的影响,先秦时代其他经书、子书、史书中的语句形成的成语,也多以 二二相承 为基本形式。
如出自 周礼 的 坐而论道 ,出自 左传 的 善自为谋 ,出自 孝经 的 承欢膝下 ,出自 论语 的 乐以忘忧 、 举一反三 ,出自 老子 的 金玉满堂 ,出自 庄子 的 鬼斧神工 ,出自 吕氏春秋 的 户枢不蠹 ,出自 战国策 的 高枕无忧 。
先秦之后历代形成的成语也多以 二二相承 为基本格式。
例如:汉 司马迁 史记 中的 三寸之舌 ,晋 葛洪 抱朴子 中的 十室九空 ,南朝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中的 望梅止渴 ,唐 柳宗元 柳河东集 中的 披肝沥胆 ,宋 朱熹 朱子语类 中的 一刀两断 ,元 王实甫 西厢记 中的 文章魁首 ,明 吴承恩 西游记 中的 庸医杀人 ,清 曹雪芹 红楼梦 中的 无法无天 。
第九讲 典故词、惯用语和成语
第九讲典故词、惯用语和成语一.典故词汉语中有一类词汇现象是被学界所长期漠视的,那就是典故词。
虽然有了几部典故词典,但是似乎从没有人将典故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与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缩略词语、成语、惯用语等同等看待,从纯语言学的角度加以全面的考察、分析。
典故词是一种极有特色的词汇现象,也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词汇现象。
说它有特色,是因为它迥异于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词汇现象,说它复杂是因为它无论在构成成分、构成方式、音节形式、词义形成、词义架构、词义色彩等等方面均较之我们所熟知的任何一种词汇现象均要来得缺乏恒定,充满变数。
(一)典故词的构词特色典故词在构词上极具特色,其特色主要表现在构成成分的变异性、音节模式的多样性以及构成方式的丰富性等三个方面。
1.构成成分的变异性所谓构成成分的变异性,是指典故词的构成成分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同一个典故可以形成意义相同的诸多表述形式,这一点很不同于成语、惯用语等构成成分相对比较稳定的词汇形式。
如“红叶题诗”是各种典故词典都收录的一个典故词,但是同时存在的还有“红叶诗、红叶留诗、御沟红叶、传波红叶”等形式;“王敦击壶”也是各种典故词典都收录的一个典故词,但是同时存在的也有“击唾壶歌、叩唾壶歌、击壶歌、击歌壶”等形式。
“诗题红叶”、“王敦击壶”的各种表述形式构成了两者的众多自由变体。
之所以同一个典源会存在那么多的表述形式,主要是:(1)对典故的多侧面概括所致。
同一个典故,不同的人可以着眼于不同视角,用各种形式去表述。
如“王祥卧冰”的典源是: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不善良,经常在其父亲面前诋毁他,结果他父亲也讨厌他。
然而一旦父母生病,王祥则竭尽孝道。
继母冬天想吃鲜鱼,王祥在天寒地冻中脱衣剖冰捕鱼,河冰突然破裂,两条鲤鱼跃出水面;继母想吃烤黄雀,又有几十只黄雀飞入王祥的帐篷,他拿它们来供奉其继母。
乡里的人为此惊叹,以为是王祥的孝道感动了上苍。
这个典源涉及王祥竭尽孝道的两个事例,有人着眼于“捕鱼”一事,便将此概括为“王祥卧冰”、“卧冰求鲤”、“冰鲤”等典故词;有人着眼于“捕雀”一事,便将此概括为“王祥黄雀”、“黄雀入帐(幕)”等典故词;也有人将两个事例一并关注,甚至加以抽象,于是便有了“冰鲤黄雀”、“王祥之孝”等典故词。
语言学:现代汉语题库考点
语言学:现代汉语题库考点1、单选()组词都是区别词。
A、副、简单、金子、女B、大型、中型、中级、低级C、民用、国产、特等、初等D、男、银子、初级、正正确答案:C2、多选普通话的39个韵母中,(江南博哥)只能自成音节不与辅音声母相拼合的有()A、uaiB、ongC、erD、uengE、e正确答案:C, D, E3、单选偏正短语作修饰语的短语是()。
A、一辆崭新的别克牌小轿车B、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C、他同学爸爸的上级的孩子D、我的那位开出租车的好朋友正确答案:C4、单选舌位后、半高、唇圆的元音是()A、uB、<C、aD、o正确答案:D5、多选下面几个声母中,属于擦音的有()A、qB、xC、hD、lE、k正确答案:B, C6、单选关于祈使句,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祈使句的谓语只能是表示动作或行为的动词或动词结构B.祈使句的主语往往是第二人称代词,不能用听话人的名字来作祈使句的主语C.第一人称代词“咱们”不能作祈使句的主语D.祈使句不能连用两个否定形式正确答案:A7、单选现代汉语构成新词所广泛运用的方法是()A、轻声、儿化B、简缩C、附加法D、词根复合法正确答案:D8、单选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主要方式是()A、形态B、虚词C、词序D、虚词和词序正确答案:D9、单选与其他三个句式不同的是().A.唱一个歌给我听B.炒一个菜给我吃C.倒一杯茶给我喝D.拿一支笔给我用正确答案:A10、单选汉语拼音的音节中,韵头都由()充当。
A、单元音B、a、o、eC、o、i、uD、i、u、ü正确答案:D11、多选下列语句中语序的变化不会引起含义或结构变化的有()。
A、饭在锅里——锅里有饭B、客人来了——来了客人C、老王或者老李去——老李或者老王去D、小张不跟小李说话——小李不跟小张说话E、小张跟小李是好朋友——小李跟小张是好朋友正确答案:C, E12、判断题普通话里的e和Qe可以用同一字母e表示,因为它们是两个相同的音素正确答案:错13、单选从给出的几个词中选择最恰当的一个填入括号。
惯用语与成语
惯用语与成语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1)一般惯用语多是从口语发展来的,口语化强,而成语来源较广,且多用作书面语;(2)惯用语的语义单纯易懂,而成语的语义丰富、深刻;(3)惯用语使用随便,可分可合,如“吃大锅饭”可以说“吃了几年的大锅饭”,中间可加字,而成语使用要求很严格,中间不能加字,不能拆开使用。
编辑本段使用惯用语要注意的我们在使用惯用语时,应该注意辨析它的意义,弄清它的感情色彩。
“磨洋工”和“泡蘑菇”意思很相近,一个偏重指工作时拖延时间,懒散拖沓;一个指故意纠缠而拖延时间。
在“你快说去不去,别泡蘑菇了”这句话里,就不能把“泡蘑菇”换成“磨洋工”。
惯用语带有贬义的比较多,讽刺意味比较浓,使用时要分清对象。
“放冷箭”“顺竿爬”之类的词,只能用在反面事物或否定的事物上;“打头阵”“唱主角”就不一定有贬义意味。
此外,一些方言色彩过浓、不为多数人接受的最好少用或不用。
“无孔不入”是成语,“钻空子”是惯用语。
我们可以把“钻空子”拆开说“钻了一个空子”“钻了我们的空子”;却不能把“无孔不入”说成“无一孔不入”,更不能说成“无我们的孔不入”。
编辑本段常见惯用语八竿子打不着: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不管黑猫白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与“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闭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唱白脸:(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
)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刻薄的态度。
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唱高调: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JU □王峰惯用语是人民群众口头语言中的习惯用语,如“泼冷水”“吹牛皮”“打退堂鼓”等。
成语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中相沿习用的固定短语或短句,一般是四个字,如“唇亡齿寒”“大惊小怪”“枯木逢春”等;也有三字成语,如“破天荒”“忘年交”等;还有四个字以上的,如“坐山观虎斗”“过五关斩六将”“男儿有泪不轻弹”“死马当作活马医”“初生牛犊不怕虎”等。
那么,惯用语能不能说成是三字成语呢?答案是:不能。
虽然惯用语与成语一样,是常用而且是定型的词语,也表达一个整体意义,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来使用,但与成语之间还是有区别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使用环境不同。
惯用语多用在口语中,是口语词汇的一部分。
而成语则多用在书面语中。
在稳定性上存在差异。
惯用语在形式上是固定的。
如“泼冷水”不能说成“倒冷水”“泼凉水”等。
但是其内容结构并不是很紧密,大多数的惯用语可以扩展,有的还能颠倒过来。
如“泼冷水”可以扩展为“泼他的冷水”,“吹牛皮”可以扩展成“牛皮吹爆了”。
成语则不同,成语以固定的结构来表示其特定的含义,它的结构是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的,一般不能随便拆开或者变换说法。
如“唇亡齿寒”不能说成“唇亡牙寒”,“大原小怪”不能说成“小怪大原”等。
感情色彩的范围有大有小。
惯用语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其中大多数是表示贬义,除了上述所举的例子以外,还有“可怜虫”“墙头草”等。
在感情色彩上,成语的使用范围较大,有表褒义的,如“威武不屈”“自食其力”等;有中性的,如“南腔北调”“历历在目”等;有表贬义的,如“趾高气扬”“自食其果”等。
惯用语不能说成是三字成语,还有一个理由是有的惯用语是由四个字构成的,如“吃大锅饭”“喝西北风”等。
综上所述,惯用语不能说成是三字成语,它跟成语有明显的不同,同学们以后应当注意将二者区别对待,万万不能混为一谈而用之。
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区别
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区别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古老的习语,其中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是最重要的三种习语。
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的特点,有共同点也有区别。
成语谚语是汉语中最有影响力的言语,它们普遍反映了中国自古以来的思想和传统文化,而且大都有着深沉的意义和明确的含义。
它们通常具有短小而富有意义的结构,形式上简单,但含义和寓意深刻。
它们不仅可以用以表达一些哲理的观点或深奥的意象,而且可以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方式来表现出艺术的内涵。
例如“三人成虎”、“刻舟求剑”等成语,蕴含着智慧、勇气和努力的含义。
歇后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有趣的习语,它们通常由两句简单的话语组成,前半句代表正物,用以表达情况,后半句是谐音作用,用以解释前半句的含义。
它们多是以比喻的方式来蕴含智慧和哲理,通常带有古老的文化内涵,但又不乏有趣的趣。
例如“只管打,不管问”、“厚德载物”等歇后语,都蕴含着诸多文化内涵。
惯用语也是一种重要的语言形式,它们多为短句,用以表达一些普遍的生活经验、思想感情或文学想象,可以用以描述某一情况、表达某一观点,通常表述简洁而明确,内涵耐人探究。
例如“以身作则”、“自强不息”等惯用语,蕴含着坚定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
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有许多共同点,如形式简洁、含义深刻,但各自也有着不同的特征。
成语谚语普遍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而歇后语多以比喻形式表达,而惯用语则主要用以表达一般性的生活经验及思想情感。
此外,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日常对话和书面表达中都十分常见。
它们不仅能准确文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可以加深人们的文化底蕴,使言辞更加地生动活泼。
因此,建议广大读者积极掌握这些习语,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思想和精彩风貌,以及普及文学的文化和素养。
综上所述,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种重要习语。
它们在形式、形式上都有共同点,但也有各自的特点,它们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厚,是人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运用汉语表达的重要修辞工具。
成语与惯用语的异同
成语与惯用语的异同
成语和惯用语都是汉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它们在语言的表达和交流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成语和惯用语之间也存在一些异同,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异同。
首先,成语和惯用语的定义不同。
成语是指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通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常用于修辞和表达,如“不屈不挠”、“不自量力”等。
而惯用语是指一些固定用法的词汇或句子,由于历史、地域、文化背景等原因被广泛使用,如“三心二意”、“一触即发”等。
其次,成语和惯用语的应用范围也不同。
成语多用于文学、文化、政治等方面,经常出现在书面语和正式场合,如文章、演讲、故事等。
而惯用语则更多地用于口语、日常交流、广告宣传等方面,更为常见,如聊天、谈笑、广告语等。
此外,成语和惯用语的使用方式也有所不同。
成语常常是整个词组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不容易进行组合和调整,如不能改变词序和词义,否则将失去原有的意义。
而惯用语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组合和调整,增强表达的灵活性,如可以将整个句子中的某个词语进行替换或删减。
总的来说,成语和惯用语在汉语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们通过丰富的表达和独特的文化内涵,为语言的表达和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汉语,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成语和惯用语的异同
成语和惯用语的异同如下:
成语和惯用语的相同点:都是中华语言的精华部分。
成语和惯用语的不同点如下:
1.从结构形式上看有三点区别:第一,构成形式不同,惯用语主要形式是三字格,而成语多是四字格;第二,组合成分间的语法关系不同,惯用语只有述宾和偏正式居多,其他结构少见,而成语结构几乎应有尽有;第三,惯用语的结构要比成语松散得多,中间一般还可插入其他词。
2.从来源来看,成语大多数是有典故的,而惯用语则不见“经传”。
3.从表义的手段及色彩来看,惯用语大多比喻一个新的意义且多带贬义,而成语主要是书卷主体色彩。
成语与惯用语、歇后语辨略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的、意义完整、结构稳定、形式简洁、整体运用的定型短语。
汉语词汇中,相当于词的“预制构件”的熟语中,除了成语之外,还有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而成语是熟语的主要部分。
那么,如何确定成语的范围呢?这就需要找出成语与其他熟语的区别。
成语与谚语(群众中间流传的简单通俗而含义深刻的语句,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不同较为明显,而且《现代汉语专题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中已经有所阐述,本文不再述赘。
这里着重探讨一下成语同惯用语、歇后语之间的差别问题。
一、成语与惯用语惯用语是人们口头上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表达一个整体的意义,作为一个语言单位来使用。
例如:打埋伏钻空子开夜车碰钉子扣帽子灌米汤背包袱剃光头捞稻草揭老底唱高调乌纱帽半瓶醋苦行僧过河卒天晓得眼皮子浅打落水狗三下五除二惯用语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义,换言之,它的意义不是几个组成部分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字面意义的引申(主要是比喻)概括出一个新的意义。
如“挖墙脚”不是真的要把“墙脚”“挖”掉,而是比喻拆台;“一窝蜂”也决不是实指“一窝蜜蜂”什么的,而是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再像“跑龙套”比喻在他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连轴转”比喻劳动或工作等夜以继日地不停止。
惯用语是一种定型的短语,不像一般短语那样可以自由组合。
例如:“敲竹杠”不能说成“敲木杠”;“打秋风”不能说成“打春风”;“放马后炮”不能说成“开马后炮”;“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能说成“不管四七二十八”。
惯用语与成语一样,都是一种定型短语,这是二者的共性。
但是在结构形式、来源以及表义的手段和色彩方面,它们毕竟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第一,从结构形式上考察,就有以下三点区别:其一,惯用语、成语的构成形式方面存在着差异。
惯用语的主要形式是三字格,例如“咬耳朵”、“开后门”、“乱弹琴”、“走过场”、“戴高帽”、“吹喇叭”、“放空炮”、“墙头草”等。
浅谈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
浅谈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别在现代汉语中,成语、歇后语、谚语、惯用语等被统称为熟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频频被用到。
其中,歇后语、谚语较其他两类好区分一些,而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分标准在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定论,笔者查询整理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梳理总结了一下前人的观点,以便于更好的了解成语与惯用语的区分。
我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发现人们对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从语言形式方面区分,有人从语法方面分析,有人从意义方面下手,各抒己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现在我主要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整理了大家的不同观点。
首先,在语言形式方面,有人认为惯用语大部分是三字格的,而成语大都是四字格的,例如马国凡曾在他的《惯用语》中就明确提出“惯用语在语言结构上,音节(字数)都很短,多数是三个音节的动宾结构词组。
”⑴并且举出一系列例子佐证自己的观点,例如:打埋伏,打游击等;相似的,王勤在《论惯用语》中也提出自己的观点“惯用语的语言形式以三言为主,个别的是五、六、七言。
成语则是整齐的四字格。
”⑵这就比马国凡的观点有进步了,因为惯用语不都是三字格的,甚至四字,五字或者更多的都有,例如:喝西北风、坐冷板凳、陈芝麻烂谷子等等。
施宝义、姜林森,潘玉江在《汉语惯用语简说》中指出“成语的构成形式,绝大部分为四字格,惯用语的构成形式,绝大部分是三字格。
”⑶其实这种说法也是不严谨的,因为从上述例子看来,四字格的惯用语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
而关于成语究竟是几字格的形式,大家似乎没有太大的争议,一致认为成语应该是四字格的,可是四字格的词组中却有一部分异类,例如:吃大锅饭、唱对台戏等等。
这些词在形式上与成语相似,可是却不是成语而是惯用语。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单单从语言形式上来划分成语与惯用语是不科学的。
肖传哲在《浅谈惯用语的特点及其作用》中提出:“惯用语的语言形式是以三个音节为其主要特点。
惯用语绝大多数是三个音节的,四个音节的有一些,但不多,五个音节以上的是个别的。
汉语惯用语研究综述
汉语惯用语是汉语中有自身特点的固定语,区别于成语、谚语和歇后语。
研究惯用语能更清晰地了解汉语语汇系统,也便于汉语学习者学习和应用。
一、21世纪之前的研究我国对汉语惯用语研究起步晚,1951年,吕叔湘、朱德熙主编的《语法修辞讲话》在人民日报连载以后,才出现“习惯语”,但与后来的惯用语不一致。
到1961年马国凡编写的《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中,出现了“惯用语”,并且给惯用语下了定义——“惯用语本身是一种定型的词组,它的结构是词组,意义却是整体化的。
”由此,当时学者已经对惯用语有了比之前明显的认识,为后来的惯用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末期,对惯用语的研究处于停滞状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到二十一世纪,对惯用语研究开始复苏,并不断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出现一大批著作及文章,还出现了惯用语词典。
著作有马国凡、高歌东的《惯用语》,高歌东的《惯用语再探》,孙维张的《汉语熟语学》,刘叔新的《汉语描写词汇学》,陈光磊的《中国惯用语》,温端政、周荐的《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等。
文章有杨欣安的《谈谈惯用语》、张宗华的《关于惯用语的收词问题》(1985)、吕冀平的《惯用语划界和释义问题》等。
词典有徐宗才、应俊玲的《惯用语释例》,施宝义的《汉语惯用语词典》,王德春的《新惯用语词典》等。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对外汉语教学终于从休眠中苏醒,八十年代末期,不再局限于汉语惯用语本体研究,已经有了汉语惯用语与其他语言的对比研究,如程放明的《有关动物惯用语的中日对比》,这也为后面对惯用语从不同角度做研究奠定了基础。
由以上成果可以发现,21世纪之前对汉语惯用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给惯用语下定义、找特点、划范围,出现了惯用语词典,并为收词提出了规范,虽然开始与外国语作比较,但因为处于对外汉语教学刚刚复兴的状态下,对比研究成果少,1990年举办的第三届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目录中就没有关于惯用语的文章。
二、21世纪以后的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21世纪以后,对汉语惯用语的研究出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浅议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浅议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季宝金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研究》
【年(卷),期】2009(000)011
【摘要】一、惯用语的名称及含义在社会上流行一种生动活泼的语汇。
如:穿小鞋、挖墙脚、唱反调、吹牛皮、钻空子、捅马蜂窝、钻牛角尖等,人们称之为惯用语。
在未叫这个称呼以前,多数人也称它为成语,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有:.第一,这类语汇和成语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1.从性质上看,都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都具有社会习用性;
【总页数】3页(P27-29)
【作者】季宝金
【作者单位】北京市密云师范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36.4
【相关文献】
1.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的特点和区别 [J], 陈复源
2.成语、惯用语界定标准之我见r——由"表意双层性"引发的思考 [J], 刘静静
3.汉语同义成语和异形成语的区别与释义问题 [J], 刘中富
4.成语、歇后语、惯用语的特点和区别 [J], 陈复源
5.惯用语与成语的区别 [J], 王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区别
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区别
中国语言是十分复杂的,因为它拥有多种语句形式,比如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等。
这些语句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以及用法,因此,一定要弄明白区分这些语句的使用方式以及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在使用中避免错误、恰当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成语和谚语的区别。
成语是指用古代汉语精炼而成的四字句、六字句,其语句极富形象性,一般指某一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或道德底线,多引用典故来说明,故又称古代语录。
而谚语是指一种文字化的寓言故事,以简短的口头形式传播的经验性知识,多用比喻的形式来表达真理,并且谚语多被称为格言。
其次,我们要弄清楚歇后语和惯用语的区别。
歇后语是一种以“歇”字开头的两句话,从第二句话的意思可以推导出前面的第一句话,后面的一句话又可以推导出前面的一句话,以此互为暗喻。
它是古代语言文学中一种智慧风格,常常用简短,又富于形象性,喻意深刻的语句来传递着一些深奥的道理。
而惯用语是指一种习惯用语,它与具体事物具有一种固定的,久经沉淀的搭配关系,随着时代的变迁,惯用语也会有所变化。
最后,可以总结出,成语是用来描述某一社会规范行为准则或道德底线的古代汉语的精炼表达;谚语多用比喻的形式来表达真理;歇后语是一种智慧风格,以简短,又富于形象性,喻意深刻的语句来传递着一些深奥的道理;而惯用语是指一种习惯用语,它与具体事物具有一种固定的,久经沉淀的搭配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变化,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等,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一定要弄清楚各种语句的使用方式,把它们运用到日常的言语交流中,这样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这样才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语言文化修养。
第六节成语和俗语的辨析
第六节成语和俗语的辨析基础知识专题第六节成语和俗语的辨析一、【考纲要求及命题剖析】考纲要求: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掌握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标点符号等语文知识。
命题剖析:成语和俗语的考查,主要测查学生对成语和俗语的正确使用,这类试题的命题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在段落中辨析成语和俗语在语境中的使用2、在句子中辨析成语和俗语在语境中的使用3、分析成语的意思和重点字形的结合4、成语或俗语的典故二、【历年真题考点汇总】近五年命题规律命题特点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2014年在段落中使用在句子中使用意思和字形的结合成语典故?三、【复习攻略宝典】(一)学会解题成语辨析应注意不可出现以下几种情况:1、望文生义。
有些成语可以直接从字面去理解;而绝大部分成语需要透过字面意义去深刻地理解,如果对成语意义不加认真推敲,仅从字面去简单、肤浅地理解,就会造成望文生义的毛病。
2、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完整性。
如果只注意某些语素,而忽视其他语素,就会破坏整个成语的意义。
3、轻重失度。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别,切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4、语义重复。
如果不注意成语意义和整个句子语义的比照,就可能造成成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5、褒贬颠倒。
成语往往含有不同的感情色彩,一般说来,褒词不能贬用,贬词不能褒用,否则会影响感情的正确表达。
四、【精典例题】字义、形结合题1、根据成语分析,在横线处选填汉字正确的是A. ________竽充数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本领的冒充有本领,以次充好。
横线处应填“烂”。
B. 破沉舟分析:这个成语说的是项羽与秦军打仗,过河后砸锅沉船,表示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故事。
后用来比喻下最大的决心,一拼到底。
横线处应填“斧”。
C.闻鸡起________分析:这个成语讲的是晋人祖逖立志为国效力,与刘琨互相勉励,半夜听到鸡叫就起床练剑,刻苦练功。
横线处应填“武”。
成语与惯用语doc
成語與慣用語之別
成語
慣用語
多有出典可查,書面語色彩。
人們口頭上常用的一種固定短語,口語色彩關係多樣化。
例如:開夜車、灌米湯。
其他形式較少。
例如:打落水狗、趕鴨子上架。
結構凝固,不可輕易拆開。
可輕易拆開。
例如:
碰(了個)釘子、
拉(他的)後腿。
成語
歇後語
一個整體,多是四字格。
由前後兩部分構成,前面像
謎面,後面像謎底。
例如:
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孔夫子搬家--盡輸(書)。
書面語色彩。
口語色彩。
例如﹕老公撥扇--淒(妻)涼。
不可以成為歇後語的一部分。
後一半常是成語。
例如:
啞巴吃餛飩--心裏有數;
和尚打傘--無法(髮)無天。
成語與歇後語之別
成語
諺語
固定短語,字數固定。
固定的語句,字數不固定。
例如:恨鐵不成鋼、
新官上任三把火。
書面語色彩。
例如:弄巧成拙
口語色彩。
例如:偷雞不成蝕把米
詞語或次序一般不可變化。
詞語或次序都可變化。
例如:
三個臭皮匠,勝個諸葛亮;
三個臭皮匠,變成諸葛亮。
成語與諺語之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与惯用语区分问题综述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
[1]它与成语、谚语、歇后语等并列,归入熟语,是汉语词汇的组成部分。
语言里先有合成词、一般词组、以及成语、专有名词和谚语、歇后语等术语,
惯用语这个名称是后起的。
由于‚惯用语本身很难具有明显的区别性特征‛,[2]因此 ,语言学界对惯用语的研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意见。
成语和惯用语是熟语中两个比较重要的类别, 二者的区别问题也是
熟语研究中的焦点之一。
在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问题上,历来学者们的观点多有分歧。
成语和惯用语一样,都是定型短语,二者在语法功能上都能单独成句,或充当复句里的分句,也可以作句子中的某种成分。
但是在结构形式、语义、语用色彩等方面,它们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3]
一、从结构形式上考察
蒙瑞萍《谈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别》(《语文学刊》2010第三期),文中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其一,典型结构特征存在差异,成语结构的特征是‚二二相承‛。
[4]其中由《诗经》形成的成语一般都采用‚二二相承‛的形式,如‚赳赳武夫‛、‚求之不得‛等。
在《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料中都有体现。
惯用语则是非‚二二相承‛的描述性语言单位, 结构上少则三、四字,多则七、八个字,甚至有十几个字的, 如:‚半瓶醋‛、‚捅马蜂窝‛、‚脚踩两只船‛、‚敬酒不吃吃罚酒‛、‚你走你的阳关道, 我走我的独木桥‛等。
其二,在组合成分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上不一样。
现代汉语成语的结构从结构关系不同
性质的平面来看,可以分出约七种类型:并列结构,如‚龙飞凤舞‛;主谓结构,如‚冠冕堂皇‛;述宾结构, 如‚叱咤风云‛;偏正结构,如‚豁然开朗‛;述补结构,如‚寄人篱下‛;兼语结构,如‚调虎离山‛特殊连接结构, 这一结构又分为两种情形, 一是连动式, 如‚守株待兔‛; 另一种是递进式, 如‚引火烧身‛。
惯用语的结构类型则主要是述宾结构, 如‚嚼舌头‛、‚分不出青红皂白‛、‚戴有色眼镜‛等; 也有并列结构, 如‚吹胡子瞪眼‛; 偏正结构, 如‚绣花枕头‛; 述补结构,如‚吃不开‛;连谓结构,如‚吃不了兜着走‛; 兼语结构, 如‚有眼不识泰山‛。
其三,内部组成成分之间的固定程度有差异。
惯用语和成语虽然都是一种定型短语, 但成语结构的固定程度要比惯
用语高一些。
成语中的组成语素之间, 除了特殊的修辞目的之外,一般来说是不能随意拆开来加进别的词语的。
动宾结构的惯用语, 运用时则时常拆开来。
[5]
二、从色彩义上看
谷俊《惯用语和成语的色彩义比较》(《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民社科版》2004年7月)进行了详细阐释,首先从语体色彩看,成语带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而惯用语带有通俗、平易的口语色彩。
‚这是它们不同的‘出身’决定的‛。
[6]成语主要来自古代典籍 ,惯用语大多来自群众口头创作。
惯用语的取材大量来自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例如 ,饮食是人类重要的生存条件 ,汉语中有相当数量的惯用语与饮食文化有关 ,统计陈光磊编著的《中国惯用语》词典,其中,仅以,‚吃‛开头的惯用语就有‚吃大户、吃干饭、吃白食、吃老本、
吃西瓜、吃豆腐、吃鸭蛋、吃墨水、吃醋、吃天肉‚等207 条,象这类来自日常生活方面的惯用语不计其数。
其他 ,如‚唱双簧、跑龙套、走过场‛是戏曲方面的用语,‚翻老帐、挂幌子,开空头支票‛是商业方面的用语,‚开绿灯、开夜车、开倒车‛是交通方面的用语,‚红眼病、气管炎、打强心针‛是医疗方面的用语这些行业用语经常和社会接触,使用的人多了,逐渐形成全民性的惯用语。
有的惯用语来自各地的方言,例‚炒鱿鱼‛本为粤方言,现在已较为普遍地使用,比喻解雇或辞退工作。
有些方言,如北方方‚拉饥荒‛、吴方言‚拆烂污‛、西南方言‚打牙祭、打烂仗‛等 ,由于它们进入普通话词汇的历史不长,由此形成的惯用语‚带有较浓的地域方言色调。
‛有的惯用语是谚语、歇后语的省略,如‚自费蜡‛是歇后语‚瞎子点灯——白费蜡‛的省略,‚金不换‛是谚语‚浪子回头金不换‛的省略。
以上列举的各类惯用语都是由群众创造并迅速流传开来的,因此,都带有浓
厚的口语色彩,生动地体现出人民群众运用语言的艺术性。
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来自神话传说。
如‚夸父追日‛出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二是来自古代寓言。
如‚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守株待兔‛出自《韩非子〃五蠹》。
三是对历史故事的概括。
如‚图穷匕见‛是由荆轲刺秦王的故事概括而成 ,《史记〃刺客列传》和《战国策〃燕策》中都有记载。
由于成语扎根于中国历史、文学典籍的土壤中,与惯用语源流不同 ,因此风格迥异。
惯用语都是新鲜活泼的口语 ,而成语都是文质彬彬的书面语。
其次,从情态色彩看,惯用语都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 ,最能反映
人民群众讽刺、幽默的语言趣味和爱憎分明的情感。
惯用语中,贬义的占多数。
‚这是因为惯用语源于现实的‘口头文学’,而现实的‘口头文学’往往大多是揭露、批判社会丑恶的、消极的东西‛,因此,惯用语大多被人们用来表达否定的意义。
[7]例如,‚保护伞、枕头风、走后门、吃回扣‛等惯用语揭露了官场中的腐败现象,等诸如此类。
成语中褒义的、中性的占多数,贬义的比较少。
这是因为成语大多来自史书经传,历代文人的诗文歌功颂德的多。
‚来自‘书、表、碑、铭、赞’的,大多是歌颂之词。
来自民间的成语 ,也是吉利话多‛。
作为书面语,古代的文字能够流传至今,总是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审查,符合其审美标准的东西.由于褒义成语多,而贬义成语来源少,供不应求,因此,‚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 ,一些褒义成语被借用为贬义成语,造成了褒义成语由褒变贬的现象‛。
[8]例如,‚明目张胆‛等。
再次,从形象色彩看,惯用语大多通过活的比喻刻画人或事物,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惯用语的意义都具有‚变异性‛,也就是说 ,惯用语的整体意义不是其构成成分的简单相加。
如‚墙头草‛不能解释为‚生长在墙头上的小草‛,而是‚立场不坚定‛的意思 ,这是惯用语一个突出的特点。
‚惯用语的语义变异是由修辞手段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修辞手段就是比喻。
‛[9]成语的修辞手段不限于比喻,常用的还有夸张、对偶、绘色、摹声等。
如‚狐假虎威、垂涎三尺、道听途说、姹紫嫣红、嗷嗷待哺‛,这些成语运用不同的修辞手段来表达意义,既形象、又富有表现力。
三、从构成的语素来看
从构成的语素来看,成语四个语素居多,也叫‚四字格‛。
例如‚星罗棋布、胸有成竹、前车之鉴、锦上添花‛等。
也有少数非‚四字格‛, 如,‚百闻不如一见‛等,而惯用语三个语素居多,也叫‚三字格‛。
例如,‚泼冷水、开小差、抱粗腿、背黑锅‛等。
极少数是非‚三字格‛,例如,‚打退堂鼓‛、‚八九不离十‛等。
对于成语和惯用语的区分问题,至今仍是讨论的热点,成语和惯用语有着许多共通性,但也有着许多明显的差异,我们通常可以通过,结构,意义,语义色彩等方面对其加以区分。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
[2]温端政,周荐.二十世纪的汉语俗语研究[M].书海出版社,19991
[3]周荐,词汇学问题 [M ].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8
[4]周荐. 汉语词汇结构论 [M ].上海辞书出版社.
[5]刘叔新. 汉语描写词汇学 [M ].商务印书馆, 1990
[6]武占坤,王勤,现代汉语词汇概要[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3.1
[7]莫彭龄,汉语成语与汉文化[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8]史式,汉语成语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
[9]陈光磊中国惯用语[M]1上海文艺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