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错配修复和临床肿瘤新进展

合集下载

2020ASCO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进展(最新推荐)

2020ASCO结直肠癌免疫治疗新进展(最新推荐)
Arai H, et al. Cancer Treat Rev. 2019 Dec;81:101912.
瑞戈非尼抑制对巨噬细胞增殖重要的受体CSF-1R
• 巨噬细胞增殖和存活CS极F度-1信依号赖通于路CS及F-瑞1的戈作非用尼1对,其瑞的戈抑非制尼作能用抑制CSF-1受体2
体外试验证实,瑞戈非尼可有效抑制 VEGFR、TIE2、PDGFRs和FGFR等多个激酶靶点
• 生化检测发现,瑞戈非尼有效抑制VEGFR1-3, TIE2, FGFR1、PDGFR-β、KIT、RET和 RAF等激酶,IC50值 4~311nM
生化活性
VEGFR1 VEGFR2 VEGFR3 TIE2 PDGFR-β FGFR1 KIT RET RAF-1 BRAF BRAF V600
增加抗原特异性T细胞数量或 增强抗原呈递
治疗目标因免疫浸润情况而异:“热”vs“冷”肿瘤
“热肿瘤”(免疫炎症型) “冷肿瘤”(免疫排除型) “冷肿瘤”(免疫沙漠型)
大量T细胞浸润肿瘤
T细胞不能浸润肿瘤
没有T细胞激活/招募
肿瘤细胞 T细胞 树突状细胞 粒细胞 MDSC 巨噬细胞
破坏肿瘤 免疫循环
T细胞识别和 杀灭癌细胞 (步骤6和7)
大部分mCRC为非炎症性,无法接受免疫治疗
免疫炎症型
MSI-H (3-5% mCRC)
CD8+ T细胞浸润 但非功能性
免疫排除型
免疫沙漠型
MSS (>95% mCRC)
CD8+ T细胞累积 但未有效浸润
肿瘤和外周缺少 CD8+ T细胞
加速T细胞应答或 消除对T细胞应答的“刹车”
使T细胞与肿瘤细胞接触
瑞戈非尼 IC50 (nM) 平均值 ±SD 3±2 135 ± 10 ~90 31 ± 9 ~200 380 ± 60 272 43 ± 32 22 ± 10 ~10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治疗的进展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治疗的进展

DNA损伤修复与肿瘤治疗的进展DNA是构成生物体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但它也容易受到外界诸如化学物质和辐射等因素的损害。

为了维护DNA的完整性,细胞具备了复杂而精确的损伤修复机制。

然而,当修复机制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DNA损伤的积累并最终引发肿瘤。

本文将回顾DNA损伤修复的机制并探讨其在肿瘤治疗中的进展。

一、直接损伤修复机制直接损伤修复机制包括光修复、碱基切割/替换修复和DNA链切割/联接修复等。

光修复是一种依赖于光酶的修复方式,它能够修复紫外线引起的嘌呤二聚体和嘌呤-嘌呤素二聚体。

此外,碱基切割/替换修复能够修复碱基损伤,如碱基脱氨基化和碱基氧化等。

而DNA链切割/联接修复则能够修复DNA链的切割和联接。

二、错误复制损伤修复机制错误复制损伤修复机制是指细胞在DNA复制过程中错误地复制了损伤的DNA序列,从而导致损伤修复的错误。

这种机制包括错配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

错配修复通过修复蛋白识别和切割错配的碱基对来修复DNA序列。

核苷酸切除修复则通过切除损伤的碱基和合成新的DNA链段来修复DNA损伤。

三、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在DNA双链断裂时发挥重要作用。

它通过同源染色质区段进行DNA的修复和重排,从而保持DNA的完整性。

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在肿瘤治疗中尤为重要,因为许多抗癌药物和放疗都会导致细胞DNA双链断裂,而同源重组修复是肿瘤细胞对这些治疗的主要耐药机制之一。

四、DNA损伤修复与肿瘤治疗由于DNA损伤修复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针对DNA损伤修复机制的药物。

典型的例子是针对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PARP抑制剂。

PARP是DNA损伤修复过程中的关键酶,而PARP抑制剂能够干扰其功能从而导致DNA损伤无法得到修复,最终导致肿瘤细胞死亡。

PARP抑制剂已经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卓越的抗肿瘤活性,并被批准用于治疗某些BRCA突变相关的卵巢和乳腺癌。

此外,还有其他针对DNA损伤修复机制的药物正在不断研究中。

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关联性分析

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关联性分析

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关联性分析引言:癌症是世界范围内的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癌症的发生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包括环境因素、基因突变和DNA修复能力等。

DNA修复能力是细胞内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一项重要功能,它可以修复DNA中的损伤,防止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本文将探讨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关联性,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

1. DNA修复能力的概述DNA修复系统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分子机制组成,可以修复DNA中的不同类型的损伤,包括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碱基损伤等。

DNA修复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细胞的遗传稳定性和基因组的完整性。

细胞内存在多种不同的DNA修复机制,包括碱基切除修复、错配修复、直接反转修复等。

2. 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的关联性许多研究表明,DNA修复能力与癌症发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

一些DNA修复基因的突变会破坏细胞的修复能力,导致DNA损伤的积累。

这些累积的DNA损伤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不稳定性,进而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化。

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癌症患者的DNA修复能力普遍较低。

这可能是由于某些癌症细胞对DNA损伤的高敏感性,导致修复能力降低。

一些研究甚至认为,通过调节DNA修复能力,可以提高治疗癌症的有效性。

3. DNA修复能力与癌症治疗的关系近年来,研究人员对DNA修复能力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有效的癌症治疗通常会对细胞的DNA造成损伤,并抑制其修复能力。

化疗药物和放疗通过干扰DNA修复过程,直接杀伤癌细胞。

然而,一些研究也发现,部分癌症细胞具有较强的DNA修复能力,从而对治疗产生耐药性。

这使得人们认识到,在癌症治疗中同时针对DNA修复过程可能会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寻找治疗DNA修复过程的新靶点,并开发针对DNA修复能力的抑制剂。

4. DNA修复能力与预防癌症的关系除了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DNA修复能力还与预防癌症密切相关。

DNA损伤修复机制与肿瘤的关系

DNA损伤修复机制与肿瘤的关系

DNA损伤修复机制与肿瘤的关系DNA损伤修复机制是维持细胞遗传稳定性的重要过程,它可以纠正一系列遗传物质在复制或辐射等环境下的损伤,从而防止细胞发生致命的基因突变。

然而,当这些机制失调时,它也会与肿瘤的发生有关。

首先,DNA损伤修复机制的失调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

例如,依据遗传规律的不同,一个人患有了一种DNA修复机制缺陷致使癌症易感性增加的遗传性疾病,则被称为遗传性非多形性肿瘤综合症(HNPCC)或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弱症(APECED)。

这些遗传性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在年轻时发生肿瘤。

其次,当DNA损伤修复机制发生故障集聚时,它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和转移。

癌症细胞常常出现大量的DNA缺陷和突变,其主要原因是细胞DNA在不同阶段的复制和修复过程中,出现大量的复制错误和DNA损伤。

通过大量的研究实验,科学家们发现,当这种损伤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它会导致肿瘤细胞在增殖和扩散时的诸多困难。

因此,DNA修复的不完全性很可能是某些癌症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最后,一些肿瘤的治疗方法也与DNA损伤修复机制有关。

例如,放疗和化疗等常见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影响癌症细胞的DNA复制和修复过程来杀死这些细胞。

作用于癌细胞的放疗和化疗药物通常都具有强大的DNA杀伤作用,而DNA修复机制较差的癌症细胞受到的影响往往更大。

因此,在使用这些治疗方法时,医生通常会根据癌细胞的DNA修复机制特性,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DNA损伤修复机制与肿瘤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失调可能导致遗传性疾病的发生、肿瘤的形成和转移以及肿瘤治疗的方案制定。

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地探讨这一领域,为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参考和指导。

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DNA损伤修复和肿瘤化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NA是构成基因的遗传物质,我们的身体细胞中都含有DNA。

DNA分子十分重要,因为它包含了我们所有的基因信息,可以决定我们的身体特征,包括我们的外貌、身高、性格、智力和健康状况等等。

虽然DNA可以自我修复,但是由于内源性和环境损伤的存在,还是会发生损伤,这种损伤有时会导致细胞自我死亡,有时会导致细胞癌变。

肿瘤是DNA发生错误变异后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无限制生长的结果,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目前,治疗肿瘤的方法中,众所周知的方法就是化疗。

化疗是指用药物对肿瘤进行治疗的过程。

这其中有些药物可以针对由于DNA损伤产生的肿瘤细胞进行治疗,然而这种药物也可能会导致DNA的进一步损伤,从而对其他非癌变细胞产生副作用。

了解DNA的损伤修复机制对于理解肿瘤形成和治疗非常重要。

其中,有两个重要的DNA修复机制:核苷酸切割修复和同源重组修复。

核苷酸切割修复机制主要用于修复DNA中单个或少量的碱基损伤。

在核苷酸切割修复机制中,修复酶识别并切除损伤的碱基,并且填充从磷酸二酯化酶中释放出来的核苷酸分子。

核苷酸切割修复机制包括两种类型:差错切割修复和切割修复。

差错切割修复是指由于低水平的基因突变导致的 DNA 损伤,比如纵向缺口和碱基错配。

而切割修复则指的是由于外因造成的 DNA 损伤,比如阳光照射、体内化学药物等。

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则是用于修复断裂的 DNA。

当断裂的 DNA 分子过长或过复杂时,这种修复机制是更加高效的一种方法。

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的过程和它的名称所指示的一样,需要基因重组过程中的同源染色体作为修复模板。

它虽然效率高,但前提是我们拥有一个与被修复区域对应的基因复制模板。

在细胞分裂期间,这种复制模板会影响到肿瘤的生长和进化,被广泛地应用于肿瘤治疗中。

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了解 DNA 损伤修复的机制,就可以寻找提高化疗效果的方法,或者开发新的治疗方案。

举例来说,阿帕替尼是一种体外创新药物,并且已被FDA 批准用于临床试验。

dna修复机制光复活作用的应用

dna修复机制光复活作用的应用

【dna修复机制光复活作用的应用】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深入研究,dna修复机制光复活作用在医学和科学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dna修复机制是指细胞在受到外界损伤后,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过程来修复dna分子的损坏和错误,保持dna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而光复活作用则是指在受到紫外线等外界光辐射后,细胞内的dna修复机制被激活,从而达到维持dna完整性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dna修复机制光复活作用的应用领域和前景,以及个人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二、dna修复机制光复活作用在医学领域的应用1. DNA修复与肿瘤治疗在肿瘤治疗中,dna修复机制光复活作用的应用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一些化疗药物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结构来抑制肿瘤的生长,而一些癌细胞可能会通过dna修复机制来逃避这种破坏。

科学家们正在研究如何利用dna修复机制的光复活作用来增强肿瘤治疗的效果。

通过调控dna修复机制的活性,可以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2. DNA修复与遗传疾病防治另外,dna修复机制光复活作用也在遗传疾病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些遗传疾病是由dna损伤和错配引起的,如Xeroderma pigmentosum等。

利用dna修复机制的光复活作用,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新型的基因修复技术,用以修复遗传疾病患者的dna损伤,从而防治遗传疾病的发生。

三、dna修复机制光复活作用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 DNA修复与生物进化研究dna修复机制光复活作用还在生物进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通过研究dna修复机制的光复活作用,探讨了dna修复机制在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中的作用。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生物的进化过程,还有望为人类应对环境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DNA修复与基因组编辑技术dna修复机制的光复活作用也在基因组编辑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快速发展,科学家们发现dna修复机制可以被利用来修复目标基因的错配和变异,从而实现基因组的精准编辑。

DNA损伤修复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DNA损伤修复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第20卷第5期OG o温D N A 损伤修复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常东’/王帆2/韩冰2(综述)/赵亚双2(审校)(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2.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摘要】大肠癌是人类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比较明确的遗传背景。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患者D N A 的损伤修复与肿瘤的关系密切,本文综述D N A 的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等3种损伤修复机制与大肠癌相互关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大肠癌中图分类号:R73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616X (2008)05—0415—03大肠癌(eol orec t al cancer ,C R C )在工业化国家中的四种最常见的癌症中居第二位。

近几年来,大肠癌在我国,特别是大城市有明显上升趋势。

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是机体的内因与环境的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多种物理或化学因素,诸如紫外线、电离辐射、化学诱变剂等可损伤细胞D N A ,当损伤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修复时,细胞将发生基因突变和癌变等严重后果。

研究表明,D N A 氧化损伤修复与个体癌症易感性密切相关。

目前已知哺乳类细胞存在3种D N A 损伤修复方式:即错配修复(m i s m at ched 聊)ai r ,M M R )、碱基切除修复(bas eexcis i on陀pai r ,B E R )和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 eot i d e exci si on 嘲)ai r ,N E R )。

错配修复系统主要修复D N A 复制后的错配碱基;碱基切除修复则修复D N A 损伤;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主要修复致癌物、碱基加合物或紫外线引起的嘧啶二聚体,目前的研究结果尚未发现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

本文中我们主要对前两种与大肠癌相关的D N A 损伤修复机制分别进行阐述。

DNA修复机制与肿瘤治疗的新型靶向药物

DNA修复机制与肿瘤治疗的新型靶向药物

DNA修复机制与肿瘤治疗的新型靶向药物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癌症的认识和治疗手段也在不断进步。

而DNA修复机制作为细胞内一个重要的保护机制,其异常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因此,针对DNA修复机制的干扰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方向。

本文将深入探讨DNA修复机制与肿瘤治疗的关系,并介绍当前正在研究中的新型靶向药物。

一、 DNA修复机制概述DNA是细胞内储存遗传信息的分子,然而,由于细胞内外各种原因(如紫外线辐射、化学物质等)造成了DNA损伤现象频频发生。

为了保证基因组稳定性和正常功能,细胞拥有多种方式来修复这些损伤。

1. 直接损伤切割与连接细胞可以通过直接切割并连接损坏部分来修复单链断裂和碱基缺失等程度较轻的损害。

2. 碱基切除修复碱基切除修复是一种常见的DNA修复方式,该机制依靠蛋白质复合物寻找损伤的碱基并祛除之后进行连接。

3. 错配修复当DNA双链发生错配时,细胞会通过检测和纠正这些错误序列来保证DNA双链正确性。

以上仅为部分DNA修复机制,不同类型的DNA损伤往往需要采用不同的修复方式。

然而,在肿瘤细胞中,这些DNA修复机制常常发生异常,导致了癌症的发生和发展。

二、 DNA修复机制与肿瘤治疗1. DNA修复缺陷与肿瘤易感性具有一定遗传缺陷的个体更容易患上某些类型的癌症。

例如,BRCA1和BRCA2这两个重要的DNA损伤信号传递基因突变,则会增加患乳腺癌和卵巢癌风险。

由此可见,与正常细胞相比,肿瘤细胞对于DNA损伤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2. 利用DNA修复机制干扰治疗肿瘤针对肿瘤细胞DNA修复机制异常的特点,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了一系列针对DNA修复的靶向药物。

这些药物能够干扰肿瘤细胞中特定的DNA修复机制,进而抑制其生长和扩散。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PARP(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抑制剂。

三、新型靶向药物——PARP抑制剂1. PARP酶在DNA修复中的作用PARP酶具有将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基化到多个底物上的能力,在DNA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与肿瘤及化疗耐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与肿瘤及化疗耐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中 图分 类 号 : 70 3 R 3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9— 4 0 20 )3—07 0 10 0 6 (0 9 0 24— 5
S u r r si n f DNA im a c e i e t dy p og e so o m s t h r par g ne hM LH1 i c nc r a he r ssa e n a e nd c mo e it nc
【 btat D A item s ipr n gn t a r lnleatie.T e r rnD Arpi t n( aems a h s n A s c】 N otm ot t eecm t i f c vi r sh a i e a i i i ts h r N l ao b s i t )ioe eoi e ci mc
o h s i lDNA a g . I hi ma e i o e ar d e c e l ft e mo tvt a d ma e ft sda g sn tr p ie f int i y,i wile e t a l a s e e mutto .On o e ha d,p r f t l v n u lyc u eg n ains n n a to t e tto s i c nd cie t s e is e out n. On he ohe h n he g ne mua in s o u v o p ce v l i o t t r a d, a te a to h m o htla t c l e e irto n noh r p r f te c u e d o eld troa in a d

24・ 7
肿瘤学杂志 2 0 09年 3月第 l 卷第 3 期 h e l i i n n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究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究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病例研究【摘要】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的相关性病例研究。

方法:选取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大肠癌患者,均给予PCR SSCP、DNA序列分析检测,分析患者hMSH2突变、微卫星不稳定性。

结果:经检测,生殖系细胞hMSH2突变、肿瘤细胞hMSH2突变、DNA序列分析错义突变、DNA序列分析同义突变依次为8例、4例、3例及2例;患者微卫星不稳定12例。

结论:大肠癌患者存在微卫星不稳定及hMSH2基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具有明确相关性,可为大肠癌诊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DNA错配修复基因;大肠癌;基因突变;病例;相关性【中图分类号】R73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126-01在人类DNA错配修复基因中,hMSH2(Human mut S homolog)为新发现之一,其属于啤酒酵母菌MSH蛋白与细菌MutS人类同源体,也是DNA错配修复系统的主成员[1]。

在DNA错配修复系统中,hMLH、HPMS与GTBP等均与HNPCC存在明显相关性。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大肠癌的发生于hMSH2突变可能有关系[2]。

本研究选取我院的80例大肠癌患者,对hMSH2外显子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探讨微卫星稳定性与Hmsh2基因突变与大肠癌发生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03月~2016年03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大肠癌患者,男性46例,女性34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6.4±10.5)岁;病程1个月~4年,平均病程为(1.2±0.5)年,均取肝素抗凝血与手术切除肿瘤标本证实。

所有患者均未接受放化疗治疗,将肝素抗凝血分离淋巴细胞产喉,行SDS与蛋白酶K消化,经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二甲苯脱蜡处理后,常规提取患者DNA。

1.2 方法1.2.1 微卫星DNA检测采用染色体2PD2S123微卫星标记物对患者行检测,取血中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基因组微卫星DNA变化。

DNA修复基因与肿瘤治疗效果

DNA修复基因与肿瘤治疗效果

DNA修复基因与肿瘤治疗效果DNA修复基因是细胞内负责维护DNA完整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能够修复DNA损伤,防止错误的累积导致肿瘤的发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DNA修复基因进行调控可以显著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讨论DNA修复基因与肿瘤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

一、 DNA修复基因与癌症耐药性癌症耐药性是当前肿瘤治疗中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许多常用的化疗药物会引起DNA损伤,通过干扰癌细胞的DNA代谢过程来诱导细胞凋亡和死亡。

然而,某些癌细胞能够经历特定机制的修复,减少化疗药物对其造成的损伤,并增加耐药性。

在这方面,DNA修复基因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激活或抑制特定的DNA修复基因,可以增强或削弱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

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的患者对铂类化疗药物非常敏感,这是因为这些基因的缺失导致了细胞DNA修复机制的紊乱。

二、 DNA修复基因与免疫治疗效果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肿瘤治疗策略。

它通过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

然而,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够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这与DNA修复基因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一些DNA修复基因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肿瘤细胞中MHC I分子表达下调可以干扰T细胞识别并攻击癌细胞,而ATEM和ERCC1等DNA修复基因在此过程中具有负向调控作用。

通过针对这些DNA修复基因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患者对免疫治疗的反应率和生存率。

三、 DNA修复基因与靶向治疗效果靶向治疗是一种根据癌细胞特定的生物学特征来选择针对性抑制药物的策略。

然而,由于DNA修复基因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其突变或异常表达会导致个体对特定的靶向治疗药物产生抵抗。

以EGFR为例,EGFR基因的突变通常与NSCLC(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耐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有关。

这些突变会改变EGFR蛋白结构,使其对TKI类药物失去敏感性。

人类和动物肿瘤中DNA损伤修复的关键基因分析

人类和动物肿瘤中DNA损伤修复的关键基因分析

人类和动物肿瘤中DNA损伤修复的关键基因分析DNA是所有生命体的基础,它是一种相当原始的分子,它的功能是完成指导细胞代谢的遗传信息。

DNA的结构非常特殊,它是由四种氮嘌呤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鳕嘌呤)组成的。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人体和动物的DNA会受到不同类型的损伤。

损伤后的DNA需要被修复以保持正常的遗传信息和生命活动的成功进行。

在损伤修复过程中,很多基因都会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这篇文章将介绍一些关键的基因,它们与人类和动物肿瘤中的DNA损伤修复密切相关。

一、ATM基因ATM基因是调控人类、哺乳动物细胞凋亡和DNA损伤反应的关键基因之一。

ATM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基因遗传缺陷会导致先天性遗传病---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AT)症,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神经系统退化性疾病。

由于ATM基因的缺失,人体细胞无法修复特定类型的DNA损伤。

ATM基因的作用不仅限于DNA损伤反应和凋亡调控。

最近的研究表明,ATM基因介导了细胞生成氧化应激信号,这也暗示了ATM基因在抗氧化和细胞代谢功能中的重要性。

二、p53基因p53基因是人类和动物中最重要的DNA损伤反应基因之一。

p53遗传损失或突变异常会导致癌症靶标基因发生癌变。

相反,p53的有效活化被证明对抗肿瘤有重要的作用。

p53基因在DNA损伤和其他细胞压力情况下能被激活,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细胞修复和凋亡反应。

p53的作用机制相当复杂,其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或引导细胞适应性改变来维持初始点并控制细胞癌变。

三、BRCA1和BRCA2基因BRCA1和BRCA2基因是一对与乳腺癌和卵巢癌三体性(双重遗传和一次获得性遗传)有关的重要基因。

BRCA1和BRCA2基因对于DNA修复和细胞凋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两个基因都可以通过协助细胞接受DNA损伤,通过一系列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转录调控进而启动DNA修复的过程。

同时,BRCA1和BRCA2也可以调节细胞凋亡过程。

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与肿瘤及化疗耐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1与肿瘤及化疗耐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1
hMLHI启动子区甲基化与肿瘤
hMLHI基因甲基化引起肿瘤发生的机制 现代肿瘤学
2.2
hMLHl与胃癌在人散发性肿瘤中。胃癌具有较高的
理论认为一。1“,在肿瘤形成过程中包含两大类机制:一个是 通过I)NA核苷酸序列改变而形成突变,即遗传学层面,已经 得到证实;另一个就是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机制,即 DNA核苷酸序列不变,通过DNA自身化学修饰方式从转录 水平影响基因的表达,这种变化可通过减数分裂遗传。表观
・274-
!逝鏖胜瘤堂盘查2Q塑生三旦箜!兰鲞笠圣塑堡垒i望竺堕鱼!迦!垒!Q旦!旦!Q型:丛型:至Q塑:!旦!:!兰:塾竺:三
DNA错配修复基因hMLHl与肿瘤及 化疗耐药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410011
长沙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肿瘤科
吴俚蓉综述,胡春宏1
审校
【摘要】DNA是牛命活动最重要的遗传物质。DNA复制产生的误差(碱基错配)是一种莺要的损伤。若DNA损伤 得不到修复,将会导致基凶的突,变,其中一部分突变有利于物种的进化,而另一部分将导致细胞恶化和死亡。DNA错配修复 系统(mismatch
on
recent
antieaneer drug resistance in some tumors.
【Key Words】DNA
mismatch repair system;hMLHI;Tumor;Chemoresistance
hMSH3、hMSH4、hMSH5、hMSH6(GTBP)、hMLHl、hMLH3、 l
not
error
【Abstract】DNA
in DNA
cause
replication(base mismatch)is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DNA错配修复基因与妇科肿瘤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 因自身发生突变 ,失去错 配修复功能 ,在 D A复制过程 N
中产 生 大量 的复 制 错 误及 微 卫 星 不 稳 定 ( I 。② M MS) MR功 能 缺 陷导 致 细 胞 表 现 为 突 变 表 型 ,引 起 某 些 癌 基 因 、抑 癌
基 因 多位 点 突 变 如 基 因 扩 增 、易 位 、染 色 体 丢 失 等 , 突 变
王 德 华 等用 免 疫 组 化 s P法 检 测 3 0例 正 常 宫 颈 组 织 、 1 0例 CN 和 3 浸 润 性 宫 颈 癌 中 h S 2的 表 达 ,结 果 显 I 5例 MH 示 :h H MS 2在 正 常 宫 颈 组 织 、 1CN 和 浸 润 性 宫 颈 癌 中 的 I 阳性 表 达率 分 别 为 3 % 、7 % 和 6 %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 义 0 0 0 ( 00 ) M H P< .5 ;h S 2的异 常 表 达 率 与 组 织 分 化 程 度 有 关 ( P
h H 表 达 缺 失 率 分 别 为 6. % 、3. % 、1 . % 和 ML 1 44 75 18
几率高 ,对 MM R系统 的依 赖性较 高。MMR基 因一旦发 生 改变,可导致广 泛 的肿瘤 易感。朱艳宾 等用免疫 组化方 法 检测 了 14例子宫 内膜癌 、8例子宫 内膜非 典型增 生及 3 0 5
例 正 常 子 宫 内膜 ( 中 增 生 期 1 其 7例 , 分 泌 期 1 8例 ) 中
S 2 ML 1 达 缺 失 率 无 明 显 差 异 ( 分 别 为 02 4 H 、h H 表 P .9 ,
0 12 ,说 明 h H 、h H 表 达 缺 失 可 能 与 子 宫 内 膜 癌 .3) MS 2 ML 1
发 生 早期 有关 。

错配修复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错配修复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研究进展

n肌]的妇女中,hMLHl和hMSH2表达
增强,相反,在血清雌激素水平低(E2<100
n㈣的妇
女中,hMLHl和hMSH2表达减少。体外研究显示。 用E:处理雌激素受体表达阳性的EC细胞Ishikawa
万方数据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9年4月第36卷第2期

Int 0b8tet
Gynecol,A—l
人类MMR基因编码的MMR蛋白可相互作用
万方数据
・124・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09年4月第36卷第2期
J Int 0hBtet
G”ecol,April 2009,V01.36,No.2
形成一种多聚复合体,参与细胞MMR反应。MMR 系统对碱基识别遵循“甲基导向”机制。MMR系统在 修复反应过程中。通过对模板链新生链甲基化程度 的差异来识别错配的子链。首先hMSH2与hMSH6 形成hMutS吨二聚体复合物。结合到DNA碱基错配 区域,再与由hMLHl和hPMS2形成的二聚体 hMutL.仅结合。其中hMutL广d起到识别带有错误碱 基的新生DNA链的作用,hMutS.仅与hMutL吨结合 到MMR区域后。整个修复反应被启动.包括切除含 碱基错配区域的DNA片段以及被切除区域DNA的 重新合成及连接。hMutS—B(hMSH2/hMSH3蛋白二 聚体)在hMutL一仅及hMutL—B(hMLHl/hPMSl蛋白二 聚体)协助下,特异性识别并修复较大片段的插入或 缺失。反应过程依赖于整个MMR系统的协调作用. 其中任何一种产物功能的丧失都将导致MMR功能 的异常。hMSH3在MMR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不 是很明确,研究发现,核酸外切酶I(EoxI)和hMSH2 可以与其形成聚合物参与错配碱基的识别[4]。 正常情况下,MMR基因充当遗传信息校对员的 角色。能辨认错配并将有关的修复酶集合起来进行 校正。当MMR基因存在缺陷时,则不能正常发挥作 用,遗传错误在细胞不断分裂过程中将逐渐积累,从 而导致基因遗传不稳定性,增加自发突变。这一理论 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Hegan等‘5】以supFGl和 cⅡ作为报告基因研究了7种类型MMR基因敲除小

DNA修复与肿瘤发生

DNA修复与肿瘤发生

DNA修复与肿瘤发生DNA是构成人体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而DNA的损伤和修复是生命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DNA修复的失调可能导致突变的积累,进而引发肿瘤的发生。

本文将探讨DNA修复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并深入了解DNA修复的机制以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作用。

一、DNA修复的机制DNA修复是细胞内保持基因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过程。

它通过纠错和修复来消除DNA损伤,以确保遗传信息的准确传递。

DNA 修复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错误修复:包括不同的互补配对机制,如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核苷酸切除修复等。

2. 重组修复:主要通过同源重组修复和非同源末端连接修复两种机制进行。

3. 直接修复:通过直接修复酶来修复某些特定的DNA损伤。

4. Mismatch修复:主要修复在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配序列。

二、DNA修复与肿瘤发生的关系DNA修复功能的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DNA修复基因的突变和功能缺陷会导致DNA损伤的不准确修复,从而增加体细胞基因突变的累积,引发肿瘤的发生。

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的异常会导致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高发。

另外,肿瘤细胞内的DNA修复机制可能被癌基因活化或抑癌基因失活所改变,从而导致癌细胞在遭受DNA损伤时修复能力下降,增加基因突变率。

三、DNA修复在肿瘤治疗中的潜在作用DNA修复在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通过针对DNA修复通路的靶向治疗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例如,PARP抑制剂可以阻断DNA修复通路,使肿瘤细胞无法修复DNA损伤,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死亡。

另一方面,了解肿瘤细胞的DNA修复机制可以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肿瘤治疗的效果。

在肿瘤治疗中,个体差异在DNA修复机制的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些患者可能因为DNA修复能力较弱,对放化疗敏感,而另一些患者可能由于DNA修复功能异常,导致化疗药物的耐药性增加。

因此,针对个体的DNA修复机制进行精准医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DNA修复与肿瘤治疗的相关性

DNA修复与肿瘤治疗的相关性

DNA修复与肿瘤治疗的相关性随着科技的发展,DNA修复逐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DNA序列的损伤是导致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DNA 修复就是针对这些损伤进行修复的一种机制。

本文将探讨DNA修复与肿瘤治疗的相关性。

一、DNA修复机制DNA是生命的基础之一,它是遗传信息的媒介,在细胞分裂和复制时拥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DNA序列在日常生活和紫外线、辐射等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受到损伤,这种损伤进而导致基因发生变异,从而引发肿瘤的发生。

DNA修复就是一种对这些损伤进行修复的机制,有三种基本形式:1、直接恢复法:一些低等的生物如细菌、古菌等,它们有一种先天性的DNA修复机制,这种机制就是直接恢复法,也就是在受到损伤后,直接恢复到损伤之前的状态。

2、细胞核苷酸切换(NER):NER机制是一种复杂的DNA修复机制,人类细胞能够利用NER机制恢复受损的DNA分子,NER分为全局基因组NER(GG-NER)和转录缺陷NER(TC-NER)两种类型。

3、同源重组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这种主要针对DNA 损伤后的双链断裂,双链断裂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损害形式,而NHEJ机制是一种在双链断裂中起作用的DNA修复机制。

二、DNA修复与肿瘤治疗肿瘤是导致DNA受损的主要罪犯之一,而基因治疗正是利用将修复基因导入肿瘤细胞来消除癌细胞。

因此,DNA修复机制的研究成为了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DNA修复机制被划分为六类:核苷酸切换修复、错配修复、双链断裂修复、单链修复、交错接合和修复启动。

这些不同类型的修复机制不仅有相互联系,而且彼此之间也具有重叠的功能,一些基因突变可能会导致多个修复途径的中断。

目前有许多基于DNA修复机制的肿瘤治疗方法被研究和应用,例如对切片肿瘤组织进行细胞凋亡检查,以便确定肿瘤细胞中存活信号激活的事实。

同时,众多的临床试验展示了针对DNA修复机制中特定基因的调控,可以显著地改善无法治愈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并减少化疗所造成的副作用。

错配修复蛋白 共识

错配修复蛋白 共识

错配修复蛋白共识
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 Proteins)是一种在细胞中负责识别和修复 DNA 碱基错配的蛋白质家族。

这些蛋白质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和避免突变积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若错配修复蛋白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增加,进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关于错配修复蛋白,目前已达成一些共识,包括:
- 错配修复蛋白是维护基因组稳定性的关键因素,它们的正常功能对于防止 DNA 突变和癌症发生至关重要。

- 某些遗传性疾病与错配修复蛋白的缺陷有关,例如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 Lynch 综合征)。

- 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和功能可以通过免疫组化和基因检测等技术进行评估,这对于肿瘤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错配修复蛋白的研究仍在不断发展,科学家们正在努力探索它们的作用机制和治疗应用,以改善癌症治疗效果并降低癌症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共识是基于当前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得出的,随着新的研究进展和临床数据的积累,错配修复蛋白的共识可能会不断更新和完善。

DNA错配修复基因缺失对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DNA错配修复基因缺失对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DNA错配修复基因缺失对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
响的开题报告
题目:
DNA错配修复基因缺失对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背景:
结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Ⅱ期结肠癌
是指肿瘤扩散到肠壁深部但未侵犯邻近组织和淋巴结的早期结肠癌,在
治疗和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MMR)系统是细胞内的一种修复机制,负责纠正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配配对。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MMR基因缺失与结肠癌的发生和疾病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Ⅱ期结肠癌患者中MMR基因缺失与预后的关系,为结肠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至2020年在某医院诊断为Ⅱ期结肠癌并接受手术治疗
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患者组织中MMR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对患者进行随访,最终分析MMR基因缺失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预期结果:
预计研究结果将能够揭示MMR基因缺失对Ⅱ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并且为临床医生在进行结肠癌治疗方案制定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
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结肠癌的发生和疾病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DNA修复机制的实验研究与应用

DNA修复机制的实验研究与应用

DNA修复机制的实验研究与应用DNA修复机制是维持细胞基因稳定性和遗传稳定性的重要过程。

在细胞内,DNA会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损伤,如辐射、化学物质和自身代谢产物等。

如果这些损伤没有得到及时修复,就会导致DNA序列的改变,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包括癌症。

因此,对DNA修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DNA修复机制主要分为直接修复、错配修复、核苷酸切除修复和重组修复四种类型。

直接修复是指DNA中的损伤被修复酶直接修复,而不需要切除或替换碱基。

这种修复方式速度快,但只能修复一部分特定类型的损伤。

错配修复是指修复酶通过识别和切除DNA链上的错误配对碱基,然后通过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来修复。

核苷酸切除修复是指损伤的核苷酸被切除,并通过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来修复。

重组修复是指通过DNA链的重组来修复损伤,这种修复方式主要发生在DNA双链断裂的情况下。

为了研究DNA修复机制,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其中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来模拟DNA损伤,并通过测量DNA修复速度和效率来评估修复机制的活性。

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DNA 修复相关基因的敲除或过表达模型,通过比较这些模型与野生型细胞的DNA修复能力来研究修复机制的功能。

此外,还可以利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结构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来解析DNA修复机制的分子机理。

DNA修复机制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细胞的基本生物学过程,还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基于对DNA修复机制的研究,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系列针对DNA损伤的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干扰DNA修复机制的活性来增强化疗药物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

此外,还有一些药物可以通过修复DNA中的损伤来预防或治疗某些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免疫缺陷病和遗传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除了药物的开发,DNA修复机制的研究还为基因编辑技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EXO1) ,解 旋 酶 possibly helicase ( s) ,复 制 蛋 白 replication protein-A ( RPA ) ,复 制 因 子 replication factor c ( RFC) ,增 殖 细 胞 核 抗 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 PCNA) ,DNA 聚 合 酶 ( DNA polymerases) α and β。具体修复过程见图 1[1]。
Abstract: DNA replication is an extraordinarily faithful process,mutation occures at a frequency of 1 /109 or 1 /1010 base pairs per cell division. The MMR pathway,a DNA repair pathway conserved from bacteria to humans,targets base substitution mismatches and insertion-deletion mismatches that arise as a result of replication errors that escape the proofreading function of DNA polymerases. In doing so,MMR contributes an additional 50 ~ 1000-fold to the overall fidelity of replication. Thus,inactivation of MMR confers a strong mutated phenotype in which the rate of spontaneous mutation is greatly elevated,such as microsatellite stability ( MSI) ,or mutated genes that code functional proteins,thus give rise to cancer. Key words: DNA MMR; MSI; HNPCC ( CRC) ; breast cancer; prostate cancer Glioma
收稿日期:2010 - 08 - 25 修回日期:2010 - 12 - 31 *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 zhaodamail@ 163. com
马守成 DNA 错配修复和临床肿瘤新进展
1403
DNA mismatch repair is initiated when either a MutSa ( MSH2 / MSH6) or MutSb ( MSH2 / MSH3) dimer binds to mismatched DNA; A. MutSa: MSH2-MSH6 recognises and binds to base-base mismatches; B. MutSb: MSH3-MSH6 recognises and binds to insertiondeletion loops; heterodimers of MutL homologues,such as MLH1-hMLH3,PMS1 and PMS2,as well as the EXO1,RPA,RFC,and DNA polymerases are then recruited to this complex to complete excision of the mismatches and resynthesis of the DNA strand
关键词: DNA 错配修复; 神经胶质瘤
中图分类号:Q 754 文献标志码:A
The news for MMR and clinical cancer
MA Shou-cheng,ZHAO Da*
( Dept. of Onc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2011 年 12 月 第 31 卷 第 12 期
基础医学与临床 Basic & Clinical Medicine
文章编号: 1 0 0 1 -6 3 2 5 ( 2 0 1 1 ) 1 2 -1 4 0 2 -0 5
December 2011 Vol. 31 No. 12
短篇综述
DNA 错配修复和临床肿瘤新进展
马守成,赵 达*
( 兰州大学 第一医院 肿瘤内,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DNA 复制是一个严谨有序的过程,细胞分裂时,碱基错配的概率约为 1 /1010 ~ 1 /109 。错配修复系统( MMR)
是一个从细菌到真核细胞皆保守的 DNA 修复途径,它负责修复 DNA 中错配的碱基,或者 DNA 聚合酶的校对功能 失调而引起的复制错误,插入,遗失碱基,使 DNA 整体复制的保真度增加 50 ~ 1 000 倍。MMR 系统失控会导致 DNA 序列中微卫星序列的不稳定性( MSI) 或编码功能蛋白的基因突变,改变正常细胞功能,从而引发肿瘤。
DNA 错 配 修 复 系 统 ( mismatch repair system, MMR) 负责监视和改正在微卫星 DNA 序列中出现 的碱基错配,MMR 修复系统由一些核心的元件构 成: MLH1、MSH2、MSH3、MSH6 和 PMS2。这些蛋白 两两可形成异源二聚体,当有错配发生时,MSH2 分 别与 MSH6,MSH3 结合形成 Mutsα 和 Mutsβ 复 合 物,MLH1 可 以 和 PMS2,PMS1,MLH3 形 成 Mutlα, Mutlβ 或 Mutlγ 复合物。这些复合物执行识别错配 的碱基,插入,删除等修复功能。参与 MMR 还有一 些 其 他 的 蛋 白,如 核 酸 外 切 酶 exonuclease 1
MMR 系统出现问题时将导致 DNA 序列中微卫 星序列的不稳定性(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 。 微卫星序列是基因组中存在的较短的,重复的元件, 它由 1 ~ 6 个碱基为单位的重复序列组成,广泛分布 在基 因 组 中。存 在 于 基 因 内 的 微 卫 星 序 列( 启 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