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DNA的损伤和修复
DNA的损伤、修复和突变【PPT】
图5-16 哺乳动物细胞DNA双链断裂的非同源末端连接
损伤跨越 当损伤无法修复(如复制叉已经解开了母链,致
使切除修复系统无法利用互补链作为修复合成的模 板),或者修复系统还没有时机去修复,细胞利用两 套相对独立的损伤跨越修复系统——重组跨越、跨 越合成,先不管损伤,设法完成复制。
重组跨越
重组跨越又称为重组修复,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DNA 模板进行交换以克服损伤对复制的障碍,而随后的复制仍然 使用细胞内高保真的聚合酶。是一种无错修复,因为忠实性 未受到影响。
长期效应
老化
肿瘤
疾病
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细胞所获得的修复DNA损伤 的能力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生物能保持遗传稳定性之 奥秘所在。
在细胞中能进行修复的生物大分子也就只有DNA, 反映了DNA对生命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在生物进化中突变又是与遗传相对立统 一而普遍存在的现象,DNA分子的变化并不是全部都能
图5-2 活性氧造成的碱基损伤
(4) 碱基交联
紫外线照射可导致DNA链上相邻的嘧啶碱基,主要是T之间形成 环丁烷嘧啶二聚体或6-4光产物。
(5) 碱基错配 引起错配的原因有DNA复制过程中4种脱氧核苷三磷酸 浓度的失调、碱基的互变异构或碱基之间的差异缺乏 以让聚合酶正确区分。尽管聚合酶可纠正大局部错配 的碱基,但仍有“漏网之鱼〞。
光复活是针对紫外线引起DNA损伤而形成的胸腺嘧啶 二聚体,在损伤部位进行修复的修复途径。光复活作用在可 见光的活化下,由光复活酶(PR酶, 又称光解酶),催化胸腺 嘧啶二聚体分解成为单体。
PR酶先与DNA链上的胸腺嘧啶二聚体结合成复合物; 复合物以某种方式吸收可见光,并利用光能切断二聚体之间 的两个C-C键,使胸腺嘧啶二聚体变为两个单体,恢复正常, 而后PR酶就从DNA上解离下来。
DNA损伤反应与DNA的修复(三)
DNA损伤反应与DNA的修复(三)在3个DDR激酶中,DNA-PK和ATM主要被DNA的双链断裂(DSB)激活,⽽ATR主要被各种单链损伤激活,参与多种DNA损伤的修复,对于复制细胞的⽣存能⼒⾄关重要。
ATR的全称是ATM和Rad3相关激酶(ATM and Rad3 related)。
Rad3是⼀种酵母蛋⽩,与ATM蛋⽩相似。
rad3突变体对电离辐射敏感,并显⽰检查点缺陷。
ATR是其在⼈体中的对应基因,1996年被克隆。
ATR通过其伴侣蛋⽩ATRIP被募集到覆盖有复制蛋⽩A(RPA)的损伤区域。
RPA是真核⽣物的单链DNA结合蛋⽩,损伤处的单链DNA(ssDNA)被RPA包围后会募集ATR-ATRIP复合物。
RPA-ssDNA是许多DNA修复途径的重要结构。
除了HR外,RPA-ssDNA还参与核苷酸切除修复,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复制叉重启。
ATR-ATRIP识别RPA-ssDNA的能⼒使其在感知DNA损伤和复制压⼒⽅⾯⾮常重要。
ATR的多步骤激活。
Cold Spring Harb Perspect Biol. 2013ATR的激活是⼀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包括ATR的⾃磷酸化,Rad17-Rfc2-5募集到ssDNA和dsDNA之间的连接处,装载Rad9-Rad1-Hus1(9-1-1)检查点钳以及募集TopBP1等。
TopBP1(DNA topoisomerase 2 binding protein 1)具有刺激ATR激酶活性的ATR激活域,激活域的失活突变对哺乳动物细胞是致命的。
另⼀种ATR激活蛋⽩ETAA1含有与TopBP1类似的ATR激活域,但它可通过直接与RPA结合⽽被募集,可能负责不同类型的损伤。
ATR的激活导致多种下游靶标,如CHK1、SMC-1、ATM和p21等的磷酸化。
其中CHK1是最为重要的⼀个分⼦,它可以调控Cdc25A、RAD51、p53和DNA-PK等分⼦,调控多种细胞过程。
DNA的损伤与修复
碱基切除修复依赖于生物体内存在的 一类特异的DNA糖基化酶。 切除修复过程: (1)识别水解 (2)切除 (3)合成 (4)连接
(二)核苷酸切除修复系统识别DNA双螺旋变形
这是细胞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方式。
其过程包括去除损伤的DNA,填补空隙和连接。
主要由DNA-polⅠ和连接酶完成。
错配 (mismatch)
缺失 (deletion) 插入 (insertion)
框移 (frame-shift)
重排 (rearrangement)
(一)错配可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改变
DNA分子上的碱基错配称点突变(point mutation)。 自发突变和不少化学诱变都能引起DNA上某一碱基的 置换。 点突变发生在基因的编码区,可导致氨基酸改变。
正常
5’ ……G C A G U A C A U G U C …… 丙 缬 组 缬 5’ ……G A G U A C A U G U C …… 谷 酪 蛋 丝
缺失C
(三)重组或重排常可引起遗传、肿瘤等疾病
1、DNA分子内较大片段的交换,称为重组或重排。 2、移位的DNA可以在新位点上颠倒方向反置(倒位
(二)缺失、插入和框移突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 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1、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大分子上
消失。
2、插入:原来没有的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
入到DNA大分子中间。
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框移突变 。 3、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 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缺失引起框移突变:
嘧啶二聚体并与之结合形 成复合物;
⑵ 在 300 ~ 600nm 可见光照射
下,酶获得能量,将嘧啶 二聚体的丁酰环打开;
医学分子生物学 DNA的损伤和修复
42
43
(四)、错配修复
错配修复碱基来源:校正活性所漏校的碱基
使复制的保真性提高102~103倍
错配修复 系统(MRS Mismatch Repair System)
+ ----- A----- ------C--DNA mismatch
DNApol (ξ = 10-8) 经第二次校正ξ = 10-11 44
CTC GAG
镰形红细胞贫血病人Hb (HbS) β亚基 肽链 N-val · ·leu · · · · his thr pro val glu ······ C 基因
CAC GTG
18
(三) DNA链断裂
磷酸二酯键的断裂和脱氧戊糖的破坏是引起DNA链断
裂的直接原因。
碱基的破坏和脱落在DNA链上形成的不稳定位点是
5
紫外线的致损伤作用 ∧ ---嘧啶二聚体 (TT dimer )
…C T T A…
U.V.
6
(二)自由基致DNA损伤
自由基:指能够独立存在,核外带有未配对电子的
原子和分子。
自由基的产生可以是外界因素与体内物质共同作用
的结果。
自由基可导致碱基、核糖、磷酸基的损伤,引起DNA
的结构和功能异常。
37
后复制修复、E.coli的挽回系统
E.coli 存活%
w.t. UvrA+ RecA+
uvr arec aU.V 计量
该 系 统 存 在 的 实 验 证 据
38
★ Rec-A. gene 以某种方式参与DNA损伤修复
♦ Rec修复系统比切除修复系统更有效 ♫ Uvr系统负责切除二聚体 ♫ Rec系统负责消除没有被切除的二聚体 可能造成的后果
20141105-15 DNA损伤与修复-甲
2. 化学因素:
16
物理和化学因素对DNA的损伤
3. 生物因素:病毒、真菌等以及它们产生的此生代 谢物,如黄曲霉素等
17
二、DNA损伤有多种类型
根据DNA分子结构改变不同,DNA损伤分为
碱基脱落
碱基结构破坏
嘧啶二聚体形成
DNA单链或双链断裂
DNA交联
18
第二节 DNA损伤的修复
29
二、切除修复是最普遍的DNA损伤修复方式
1. 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① 识别水解: DNA 糖基化酶特异性识别 DNA 链中已受 损的碱基并将其水解去除,产生一个无碱基位点;
② 切除:在此位点的 5 端,无碱基位点核酸内切酶将 DNA 链的磷酸二酯键切开,去除剩余的磷酸核糖部 分; ③ 合成:DNA聚合酶在缺口处以另一条链为模板修补合 成互补序列; ④ 连接:由 DNA 连接酶将切口重新连接,使 DNA 恢复 正常结构
10
1. 物理因素:电离辐射--各种射线 电离辐射如X射线和γ射 线等,可以引起DNA的 直接损伤和间接损伤。 DNA链的断裂会随着 照射剂量的增大而加剧。 若DNA双链中只有一条 链断裂,称为单链断裂, 若两条链在同一处或紧 密相邻处同时断裂,则 为双链断裂。
11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日本福岛核电站
The repair of DNA damage
DNA修复(DNA repair)是指纠正DNA两条单链 间错配的碱基、清除DNA链上受损的碱基或糖基 、恢复DNA的正常结构的过程。 DNA 修复是机体维持 DNA 结构的完整性与稳定 性,保证生命延续和物种稳定的重要环节。
dna受损后的主要修复方式
dna受损后的主要修复方式
通常情况下,DNA损伤修复的主要方式包括光修复以及切除修复,具体分析如下:
1.光修复:光修复主要是指细胞在光解酶的作用下,直接对损伤
的DNA进行修复。
光修复主要依靠细菌中的DNA光解酶,光解酶能识
别核酸链上相邻嘧啶共价结合的二聚体,并与其结合,结合后受300-600nm波长的光照射,细菌中的DNA光解酶被激活,进而从DNA链上释放,促进DNA恢复正常结构。
2.切除修复:细胞内有多种核酸内切酶,可识别DNA的损伤部位,将DNA单链切开,再由外切酶将损伤链切除,由聚合酶进行修复合成,最后由连接酶进行封口,完成修复。
分子生物学第六章:DNA损伤与修复
48
4.直接插入嘌呤
DNA链上嘌呤的脱落造成无嘌呤位点,能被
DNA嘌呤插入酶(insertase)识别结合,并在K+
存在下催化游离的嘌呤碱基或脱氧核苷与DNA无
嘌呤部位形成糖苷键。且催化插入的碱基有高
度专一性、与另一条链上的碱基严格配对,使
DNA完全恢复。
49
三、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BER)
35
第二节
错配修复
DNA修复
DNA的修复主要类型:
直接修复
切除修复 重组修复 跨损伤修复 (SOS修复)
36
一、错配修复
在DNA复制过程中, DNA聚合酶能够利用
其3ˊ一5ˊ外切核酸酶活性去除错配核苷酸,但
是这种校正作用并不十分可靠, 某些错配核苷酸
可能逃避检测, 出现于新合成的DNA链中。 错
胞嘧啶
O6-乙基鸟嘌呤 胸腺嘧啶
25
(一)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2.碱基脱落 烷化鸟嘌呤的糖苷键不稳定,容易脱 落形成DNA上的无碱基位点,复制时可以 插入任何核苷酸,造成序列的改变。
26
(一)烷化剂对DNA的损伤
3.断链
DNA链的磷酸二酯键上的氧也容易被 烷基化,结果形成不稳定的磷酸三酯键, 易在糖与磷酸间发生水解,使DNA链断裂。
不识别任何特殊的碱基损失,而是识 别双螺旋形状的改变;修复时切除含有损 伤碱基的那一段 DNA。
54
55
56
核苷酸切除修复 (大肠杆菌)
紫外线诱导uvrA、 uvrB、uvrC和uvrD 四种基因表达
UvrA:识别损伤 部位 UvrB:解旋双链
57
UvrC:
5ˊ末端内切
DNA损伤与修复ppt课件
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
① 首先,由一个酶系统识别DNA损伤部位;
② 其次,在损伤两侧切开DNA链,去除两个切口之间的 一段受损的寡核苷酸;
③ 再次,在DNA聚合酶作用下,以另一条链为模板,合 成一段新的DNA,填补缺损区;
④ 最后由连接酶连接,完成损伤修复。
缺失或插入都可导致框移突变 。 框移突变是指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造
成蛋白质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缺失引起框移突变:
正常 5’ ……G C A G U A C A U G U C ……
丙 缬 组缬
缺失C 5’ ……G A G U A C A U G U C ……
谷酪蛋丝
(三)重组或重排常可引起遗传、肿瘤等疾病
复制或重组中的碱基 大肠杆菌中的MutH、MutL、MutS,人
配对错误
的MLH1、MSH2、MSH3、MSH6等
双链断裂
RecA蛋白、Ku蛋白、DNA-PKcs、 XRCC4
大范围的损伤或复制 RecA蛋白、LexA蛋白、其他类型DNA聚 中来不及修复的损伤 合酶
第三节
DNA损伤和修复的意义
The significance of DNA damage and repair
基因
CTC GAG
镰形红细胞贫血病人Hb (HbS) β亚基
肽链 N-val ·his ·leu ·thr ·pro ·val ·glu ······C
基因
CAC GTG
(二)缺失、插入和框移突变造成蛋白质氨基酸 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缺失: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大分子 上消失。
插入:原来没有的一个碱基或一段核苷酸链插 入到DNA大分子中间。
DNA的损伤与修复
•
• 碱基置换突变 • 移码突变
缺失突变 插入突变
• 同义突变 • 错义突变 • 无义突变
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
外因
• 物理因素:x射线、激光、紫外线、伽马射线等。 • 化学因素:亚硝酸、黄曲霉素、碱基类似物等。 • 生物因素:某些病毒和细菌等。
内因
• DNA复制过程中,基因内部的脱氧核苷酸的数量、顺 序、种类发生了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随着受体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使目标 DNA得到扩增或表达,从而改变受体细 胞性状或者获得目标基因表达产物的一种 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 (polymerse chain reaction,PCR)
TaqDNA聚合酶的保真性?
逆转录PCR
原核表达载体
植物表达载体
本章思考题:
1,原核生物DNA怎样保持复制的忠实性? 2,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始过程。 3,DNA聚合酶I和III在原核生物DNA复制中的精细
二、位点专一性重组
• 指的是噬菌体基因组插入到细菌基因 组染色体上,这个过程也叫整合(inte gration)。
• 这种重组方式需要噬菌体DNA和细菌 DNA上的专一性位点,催化这个过程 的酶只能作用于这对专一位点。
CBS@CAU
三、转座重组
• 指DNA上的核苷酸序列在不同染色体之间 或者同一染色体的不同区段之间移动,这 些可以移动的DNA片段称为转座子(transp on)。
• 1950年在PNAS发表论文。 • The Origin and Behavior of Mutable Loci in Maize
• Ac-Ds转座系统。 • 1983年获得诺贝尔奖。
第四节 重组DNA技术
重组DNA技术就是利用人工手段将目 标DNA与特定的载体DNA连接,形成重 组DNA分子,并将其转入受体细胞中。
dna损伤和损伤修复的区别
DNA损伤和损伤修复是细胞内发生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过程。
DNA 损伤指的是DNA分子上的结构或序列发生改变,可以由内外源因素引起,如化学物质、辐射、代谢产物等。
而DNA损伤修复则是细胞为了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机制和途径来修复DNA损伤。
DNA损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碱基损伤、单链断裂、双链断裂等。
这些损伤会导致DNA分子的结构和相邻碱基之间的连接发生破坏,进而影响到DNA的正常功能。
DNA损伤的形成可能会导致细胞突变、凋亡甚至癌症等严重后果。
因此,细胞需要及时进行修复来保证DNA 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DNA损伤修复是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机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来修复DNA损伤。
主要的修复机制包括:直接修复、错配修复、碱基切除修复和双链断裂修复等。
在直接修复中,细胞会利用酶类或其他分子直接还原、拆除或修复损坏的DNA结构。
错配修复主要用于修复碱基配对错误所导致的损伤,通过一系列酶的协同作用来修复错误的碱基配对。
碱基切除修复则是通过酶的作用将损伤的碱基切除,并由DNA合成酶填充新的碱基。
双链断裂修复是最复杂的修复机制,当DNA发生严重的双链断裂时,细胞会启动多个途径来修复断裂的DNA链。
DNA损伤修复的过程通常包括四个关键步骤:捕捉、识别、去除和替换。
首先,细胞会通过一些特定的蛋白质来捕捉和识别DNA上的损伤部位。
然后,这些蛋白质会协同作用,将受损的DNA部分切除或修复。
最后,DNA合成酶会填充缺失的碱基或连接两条断裂的DNA 链,以恢复DNA的完整性。
DNA损伤修复在维护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DNA损伤不能及时修复,可能会导致细胞周期停滞、突变的积累甚至细胞死亡。
此外,DNA修复缺陷也与许多遗传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生相关。
总结起来,DNA损伤和损伤修复是细胞内密切相关的两个过程。
DNA 损伤指的是DNA分子上的结构或序列发生改变,而DNA损伤修复是细胞为维持基因组完整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机制和途径。
DNA的损伤和修复
请老师及各位同学批评指正! 谢谢!
修复。
切除修复是一种.外切酶除去两个切口之间的核苷酸 3).DNA合成
4).连接酶连接接口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is,XP)
是一种切除修复有缺陷的遗传性疾病。 XP病人是由于XP基因有缺陷,缺乏核酸内切酶,不能修复 紫外线照射引起的DNA损伤,易发生皮肤癌。 暴露皮肤暗棕色斑、干燥、萎缩、角化及癌变
DNA的损伤的修复
一·DNA损伤的概念
DNA损伤 (DNA damage) : DNA分子结构的改变。
从分子水平看,DNA损伤指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DNA损伤又称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由于DNA分子中
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插入和缺失等,从而引起基因结构上发生
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1)复制:损伤母链复制时,越过损伤部位,子链对应位
点留下缺口;无损母链复制成完整双链。
(2)重组:有缺子链与无损母链重组,缺口转移到无损母
链,使损伤单链的互补链完整,损伤母链仍然保留。
(3)再合成:转移后的母链缺口以新的互补链为模板聚合补齐。
重组修复: DNA链的损伤并未除去,随着复制的继续,
损伤DNA链将在群体中逐步“稀释”。
③光复活酶从DNA链解离。
(二)切除修复 (excission repairing)
在DNA内切酶、外切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等共同
作用下,将DNA受损部位部分切除,并以其中一条链为模
板,合成修复。
消除由UV引起的损伤,也能消除由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 引起的其他损伤。
切除片段可由几十到上万bp,分别称短补丁修复、长补丁
《DNA损伤与修复》课件
深入研究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 制和调控机制,为相关疾病的预防 和治疗提供更多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和调 控机制,有助于提高人类对疾病的认 识和治疗水平
研究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和调 控机制,有助于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汇报人:
研究进展:近年来, 科学家对SOS修复机 制的研究不断深入, 发现了许多新的修复 因子和机制
PART FOUR
DNA损伤与修复 是维持基因组稳 定性的重要机制
DNA损伤可能导 致基因突变、染色 体畸变等遗传异常
DNA损伤与修复的 生物学意义在于保 持基因组的完整性 和稳定性
DNA损伤与修复的 生物学意义在于维 持生物体的正常生 理功能
机制:通过同源 重组修复DNA损 伤
过程:识别损伤、 切割、重组、修 复
特点:高效、精 确、需要模板
应用:基因编辑、 基因治疗
机制:DNA损伤后, 细胞启动SOS修复 机制,通过同源重 组修复DNA损伤
特点:SOS修复是一 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效、精确的修复 方式,但需要消耗大 量能量和资源
应用:在生物医学 领域,SOS修复机 制被用于基因治疗 和药物研发
PART SIX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的研究 进展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在疾病 治疗中的 应用前景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在生物 进化中的 作用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在环境 保护中的 意义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在生物 技术中的 应用前景
DNA损伤 与修复机 制在生物 安全中的 重要性
DNA损伤与修复的分子机制和调控机 制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修复过程:识别损 伤、切除损伤、修 复损伤
修复效果:修复后 的DNA与原始 DNA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外线照射还能引起DNA链断裂等损伤。
2. 电离辐射
直接效应:DNA直接吸收射线能量而遭损伤。 间接效应:DNA周围其他分子(主要是水分子)吸收射线能
量产生高活性自由基进而损伤DNA。
结果:碱基脱落、碱基破坏、嘧啶二聚体形成、 DNA单链或双链断裂、DNA交联。
DNA链断裂:
电离辐射引起的严重损伤,断链数随照射剂量而增加。 单链断裂 双链断裂
2)无义突变:
某个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突变为终止密码子,多肽链合成提
前终止,产生没有生物活性的多肽片段,称为无义突变。
3)错义突变:
碱基序列的改变使一个密码子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 引起了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错义突变可导致机体某蛋白结构及功能异常,从而引起疾病。
严重影响蛋白活性甚至完全失活,影响表现型。
胞嘧啶
腺嘌呤
次黄嘌呤
次黄嘌呤
例2: 胞嘧啶C脱氨基后变成尿嘧啶U。
例3:
鸟嘌呤G→黄嘌呤X
鸟嘌呤 G
黄嘌呤 X
氧化脱氨 引起双链碱基配对的变化:
5’…C… → …U… 3’…G… → …A…
5’…A… → …H… 3’…T… → …C… 5’…G… → …X… 3’…C… → …C…
这些交联是细胞受电离辐射后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染色体畸变
的分子基础,会影响细胞的功能和DNA复制。
DNA链的交联:
损伤
交联
两条双链DNA 这种“X”型的交联,导致染色体畸变,细胞容易死亡。
三、化学因素对DNA的损伤 1. 碱基类似物
皮肤、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统的改变最为明显
生育能力受损、致癌和胎儿死亡和畸形。
时间防护 + 距离防护 + 屏蔽防护
人类史上的灾难
1945.8 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事件,当地居民受核辐射影响,肿瘤、
白血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1986.4 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 2011.3,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
DNA的损伤与修复
刘国红
第一节
DNA损伤的概念、类型、意义
一 DNA损伤的概念
DNA损伤 (DNA damage) :
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核苷酸序列的改变。 从分子水平看,指DNA分子碱基顺序或数目的改变。
DNA损伤又称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
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插入和缺失等,从而引起 基因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显性致死:杂合态即有致死效应。 隐性致死:纯合态时才有致死效应
4)条件致死突变:
在某些条件下致死,而在另些条件下成活的突变。
(二)从对遗传信息的改变:
1)同义突变:
碱基臵换后,原密码子变成了另一个密码子,但由于密码子 的简并性,因而改变前、后密码子所编码的氨基酸不变,故 实际上不会发生突变效应。 同义突变约占碱基臵换突变总数的25﹪。
变化规律: 嘧啶1→嘧啶2 嘌呤1→嘌呤2 都是转换型突变。
突变产物“U、H、X”都 不是DNA的常规碱基。 只有第三种变异危害小些。
b 脱嘌呤---碱基脱落
碱基和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破坏,引起一个鸟嘌呤或腺嘌 呤从DNA分子上自发脱落或水解,造成某些位点无碱基存在。 这些空缺位点称无碱基位点(apurine site),简称AP位点。 嘧啶碱基与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稳定程度高,不易脱落。 生理条件下,嘌呤容易脱落且速度较快,是嘧啶的20倍。
O N R P R N O N N O R N O N O CH3 CH3 O R N N CH3 O O
UV
CH3
P
胸嘧啶二聚体 ( T T )
)
T
T
A A ----嘧啶二聚体的形成,减弱了双链间氢键作用,引起DNA变形。 如果生物体内修复系统失灵,则细胞走向死亡。
人皮肤因紫外线照射形成二聚体频率可达每小时5×104细胞, 局限在皮肤中,因为紫外线不能穿透皮肤。 但微生物受紫外线照射后,就会影响其生存。
C 碱基的互变异构
由于碱基氢原子位置的可逆性变化,导致基因发生酮式-烯醇式 或氨式-亚氨式间的结构互变。 导致A-C错配或G-T错配。
正常
正常
如: 腺嘌呤A的互变异构体A’ 可与胞嘧啶C配对,致A-C错配。
A’ 异构 A A 异构 T T A’ 复制
C
A T
C
3 自由基对DNA的氧化损伤
O2 ,OH ,H2O2等 如:造成DNA链上脱氧戊糖C-3或C-5磷酯键断裂。 自由基还可引起碱基损伤或脱落。
地中海贫血
(三)重排(rearrangement)
指DNA分子内发生较大片段的交换,也称重组。
移位的DNA片段可在新位点颠倒方向反置(倒位),
也可在染色体之间发生交换重组。
DNA转座
DNA断裂错接
Hb Leporeδβ基因的形成的机制
二、突变的意义(后果)
1.产生新基因,出现新性状。
功能获得或功能丧失
如果该基因是必须基因,则称为致死突变。
产物仍有部分活性,表型介于野生型与突变型之间,称渗漏突变。 不影响或基本不影响蛋白活性,无明显表型变化,称中性突变。
(三)按其发生的原因:
1)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2)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人们有意识地利用物理、化学诱变因素引起的突变 。
时间:DNA复制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基因突变若发生在体细胞,则影响其功能和生存。 可导致疾病甚至癌变或死亡。 不遗传
若发生在生殖细胞,则可能影响后代。可遗传
代代相传
基因突变的形式 ┯┯┯┯
┯┯┯┯ ATGC TACG ┷┷┷┷
ACGC TGCG ┷┷┷┷ 替换 ┯┯┯ 缺失 AGC TCG ┷┷┷ 插入 ┯┯┯┯┯ ATAGC TATCG 重排 ┷┷┷┷┷ ┯┯┯┯ AGTC TCAG ┷┷┷┷
.
.
核苷 核苷酸:磷酸-----戊糖-----含氮碱基
磷酯键 N糖苷键
核苷酸与核苷酸之间是磷酸二酯键
二、物理因素引起的DNA损伤
1
紫外线(UV)
短波紫外 220-320nm 基因 嘧啶二聚体形成 光化学产物 蛋白和酶的改变 活性氧自由基
长波紫外
320-400nm
DNA损伤主要是形成嘧啶二聚体。 DNA同一条链上,相邻的嘧啶受诱变因素作用, 以环丁烷嘧啶二聚体形式共价相连。 如TT、TC、CC等二聚体。
AT→TA或CG, GC→CG或TA
点突变-镰刀形细胞贫血
常染色体隐性、单基因遗传病,携氧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
正常红细胞
镰刀形红细胞
异常血红蛋白β链的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导致红细胞形状改变。 碱基颠换 AT→TA
(二)插入(insertion)和缺失(deletion)
插入:DNA大分子上多了一个碱基对或一段核苷酸片段 缺失:一个碱基对或一段核苷酸链从DNA大分子上消失
插入
1 2
3
4
1 2
3
4 5
改变了基因核苷酸的数目
框移突变 (frame-shift mutation):
缺失和插入引起的三联体密码的阅读方式改变,
造成蛋白质氨基酸种类、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正常 5´… …GCA GUA CAU GUC … … 丙 缬 组 缬 缺失C 5´… …GAG UAC AUG UC … … 谷 酪 蛋 丝
3’
3’ 5’
5’外切酶 3’
32
错配修复
错配修复可以纠正几乎所有的错配。 错配修复是以底物链上的信息为模板进行的,因此这个系 统有区分底物链和新合成链的机制,细胞通过识别DNA链 的甲基化状态来区分底物链和新合成的链。
整个修复过程可以分为识别、切除和修补等步骤。
。
大肠杆菌: 无修复机制时---错配率10-2 DNA聚合酶“校读“后---10-6 错配修复系统的校改后---- 10-10
(由于环境的恶化,基因突变的频率越来越高)
4、可逆性
野生型基因
正突变 回复突变
突变型
回复突变率一般低于正突变率。
5、多害少利性
五、突变的类型
(一)从突变的表型:
1)形态突变:突变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
2)生化突变:突变影响生物的代谢过程,
导致某特定生化功能的改变或丧失。
3)致死突变:突变影响生物个体的生活力。
有些疾病已知其遗传缺陷所在。但大多数尚在研究中。
三、引发突变的因素
内部因素:
大量的突变都属于由遗传过程自然发生的,叫自发突变 或自然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发生频率为10-9。
外部因素:
主要有物理和化学因素。 这些因素可诱发突变,称诱变剂。
物理因素:
紫外线和各种电离辐射
(一)点突变 (point mutation)
指DNA分子上一个碱基对的变异:碱基替换 base substitution
1. 转换 (transition):
同型碱基间的置换: 嘌呤代替另一嘌呤,嘧啶代替另一嘧啶
AT→GC 及 GC→AT
2. 颠换 (transversion):
异型碱基间的置换:嘌呤变嘧啶,嘧啶变嘌呤
波长100-400nm
1.紫外线(UV)
真空紫外 短波紫外 长波紫外
100-200nm 220-320nm 320-400nm
2.电离辐射
指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的射线。 一切能使物质发生电离的辐射总称。 种类很多
带电粒子: α 粒子、β 粒子、质子 不带电粒子:中子、 γ 射线、X射线 天然辐射: 太阳、宇宙射线、地壳中的放射性同位素 人造辐射: 医院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