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 病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de75c608762caaedc33d453.png)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五)骨组织的再生:再生能力强,骨膜上C(原始
间叶C和纤维母C)增生-骨母C-类骨组织-钙盐沉着-骨 小梁
(六)其他组织的再生
1、软骨组织的再生(弱,常瘢痕):软骨膜中幼稚C分化-软
1 .被覆上皮的再生
皮肤复层鳞状上皮损伤,但未破坏基底膜和毛球,受损 处干细胞再生,向缺损部伸展,形成单层上皮覆盖缺 损表面,再增生分化为复层鳞状上皮。
粘膜覆盖上皮损伤,复层鳞状和移行上皮同上,单层柱 状是由邻近基底层细胞增生修补,由立方 柱状。
第一节 再生性修复
LOGO
上皮组织的再生
❖ 被覆上皮再生:如果基底膜(结缔组织)完整,可 完全再生
LOGO
•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LOGO
二、瘢痕组织(scar):指肉芽组织成熟转变 而来的老化阶段的纤维结缔组织。
形态 特点
大体: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灰 白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LOGO
形态 特点
镜下:大量平行或的交错分布胶原纤维 束组成。呈均质红染状,纤维细 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
第五节 再生修复的分子机制
LOGO
一、生长因子(growth factors):
细胞受损伤因素刺激,释放生长因子刺激同类细胞或同一胚 层发育来的细胞增生与分化,促进修复。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 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 生长因子(T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生理情况下增殖不明显,受刺激时可表现出 较强再生能力有较强潜在再生能力。受损 伤即由G0进入G1,
三节损伤的修复课件
![三节损伤的修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afab2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99.png)
(二)纤维组织的再生
纤维细胞
逐渐成熟
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
间叶细胞
分泌胶 原蛋白
胶原纤维
(三)血管的再生
(1)毛细血管的再生——生芽 (2)大血管的再生——手术吻合
毛细血管的生芽再生
(四)神经组织的再生
1.神经细胞无再生能力,损伤后由神经 胶质细胞修复,形成胶质瘢痕。
2.神经纤维损伤后,如果与其相连的神经 细胞存活,可以完全再生。
血肿形成 纤维性骨痂形成
肉芽组织 再生的骨细胞
骨性骨痂形成 骨痂改建
再生的骨细胞 骨基质 钙盐沉积
骨折愈合的过程: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影愈响合骨因折素 及及保时时持、、局正牢部确靠良的的好复固的位定血液供应 成( 创炎((创创不鲜不结愈完((愈创(神(②(多愈不②(愈( 炎不神炎无神( 中的成稳炎(②愈愈多其(G愈成愈无③数非r纤3口症1口口稳红完痂合全2二合口二经2向1为合稳向二合2症稳经症感经3性成纤定症二向合合瘢为肉二合纤合2感量a机分))))))-)n维 特 细 特 特 定 色 全 自 特 性 ) 特 特 ) 细 缺 线 特 定 缺 ) 特 细 定 细 细 染 纤 粒 纤 维 细 细 ) 缺 特 特 痕 线 眼 ) 特 维 特 染 不7化u裂肉 伤基基伤大 毛基 基天细点胞点点细、性然点再常点点常胞损性点细损常点胞细胞胞;维细维细胞胞常损点点组性表常点细点;等la或细芽 口底底口血 细底 底)t胞组::组胞颗再脱愈生见愈组见无中瘢愈胞中见愈:胞无:损胞细胞::见中愈愈织瘢现见愈胞愈的i包胞o组 的膜膜的管 血膜 膜成织以创织:粒生落合:组合织组再心痕合:心组合以:再以伤及胞成受以组心合合)痕为组合成合炎n裹)织 早破破早的 管破 破为缺巨伤缺再状而时同织时缺织生迁。时再迁织时巨再生巨后淋构为刺巨织迁时时。鲜织时为时症:(T坏增 期坏坏期再 的坏 坏纤i纤损噬表损生、愈间种的间损的能移间生移的间噬生能噬,巴成纤激噬的移间间红的间纤间细s一死s生 变变生 再——— —维维大细浅大能柔合短细再短少再力至短能至再短细能力细如细的维后细再至短短色再短维短胞u个组(和 化化生————e性细,胞,,力软。,胞生,,生,完,力完生,胞力,胞果胞幼细有胞生完,,,生,细,月织神瘢 ::纤纤— —纤 纤修胞创为血创强湿形修过形创过损全形强全过形为强损为与稚胞较为过全形形颗过形胞形)或经痕 出出维维手 —维 维复缘主浆缘(润成复程成缘程伤覆成(覆程成主(伤主其结强主程覆成成粒程成成其细形 血血性性术 生性 性不渗不被,瘢瘢整后盖瘢被盖瘢被后相缔再盖瘢瘢状瘢瘢他胞成 、、修修吻 芽修 修整出整覆触痕痕齐由缺痕覆缺痕覆由连组生缺痕痕,痕痕异、凝凝复复合 复 复,较,上之少少,神损少上损少上神的织能损少少柔少少物肌血血多皮易,,经,皮,皮经神。力,,,,细、、,等出等等经胞炎炎)血)))症症,反反状应应似鲜嫩的肉芽 尽早、适时的锻炼
《损伤的修复》课件
![《损伤的修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d617dbf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9e.png)
3 仿生技术
借鉴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损伤修复和再生。
组织修复的过程
1
溶解旧组织
破损组织被清除,并为新组织的生成铺平开始增殖,填充损伤区域。
3
新组织生成
新的细胞和基质生成,恢复正常组织结构。
损伤的干扰
1 干扰因素
2 局限性
感染、缺血、疤痕形成和营养不良等因素 可能干扰损伤的修复过程。
某些类型的组织,如神经组织和心脏组织, 具有有限的修复能力。
《损伤的修复》PPT课件
本PPT课件将介绍损伤修复的过程和重要性。了解不同类型的损伤,细胞的反 应以及组织修复的关键步骤和干扰因素。探索损伤修复的应用和未来发展。
什么是损伤?
1 定义
损伤是指使组织或器官受到破坏或功能障碍的过程。
2 类型
损伤可以包括创伤性损伤、炎症性损伤和慢性损伤。
为什么需要修复损伤?
损伤修复是恢复受损组织或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关键过程,有助于促进身体康复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细胞的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损伤后,机体会通过释放炎症介质来引发炎症反应,以清除损伤区的细胞残骸和病原体。
增殖反应
损伤后的细胞会通过增殖来填补损伤区,恢复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
修复反应
受损的细胞会释放信号分子,促使周围细胞参与修复过程,以恢复损伤区域的结构和功能。
损伤修复的应用
手术创伤修复
理解创伤修复过程对提高手术 创伤愈合效果至关重要。
皮肤再生
通过了解皮肤损伤的修复,可 以促进皮肤再生和创伤疤痕的 治疗。
神经再生
研究神经损伤修复将有助于发 展创新的神经再生治疗方法。
【兽医 病理学】第三章:组织损伤与修复
![【兽医 病理学】第三章:组织损伤与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530c39b51eb91a37f0115c22.png)
第二节:变性(Degeneration)
概念:变性是机体受到不同病因的损伤,引起实质细 胞或间质发生物质代谢障碍,在细胞或间质出现了异 常物质或者正常物质过多,称为变性。
变性是一种可逆性变化,去除病因,变性的细胞可以 恢复,但长期、严重的变性,可引起细胞的死亡,发 展为坏死。变性的种类较多。现介绍以下几种:颗粒 变性、水泡变性、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淀粉样变; 而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不在此讨论。
口蹄疫的首日临床变 化,箭头所示的水疱
病理变化
水泡变性主要由一些病毒性疾病(水疱病、口蹄 疫、痘疹)或高低温变化引起,水泡变性常发生 于皮肤和黏膜组织的上皮细胞内,但有时也可见 于腺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和肌细胞。存在于细 胞内的大小不等的水泡之间有残留的胞浆分隔, 呈蜂窝状。
病变严重时,小水泡融合形成大水泡,最后 细胞内完全被水泡成分所充满,细胞核悬浮 于细胞中央或被挤压到细胞一侧。此时细胞 体积增大,泡浆,空白形如气球,故又称为 “气球样变”。
衰老可以说是一种全身性的生理性萎缩。
病理性萎缩(Pathological atrophy):
概念:是指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组织器官的萎缩。 根据萎缩的性质可分为减数萎缩(指组织器官的
细胞数目减少)与单纯萎缩(指细胞数目不减少,而 细胞体积减少)。
根据萎缩的范围,又可分为全身性萎缩和局部性 萎缩。
本图显示 心肌细胞 萎缩和核 固缩
致病因素一般都会导致机体物质代谢障碍, 而这种环境和功能的变化在组织细胞的形态 学上可以表现为两类情况:一种是进行性变 化,包括细胞的肥大、增生、再生以及组织 的机化和钙化。另一种是退行性变化,包括: 萎缩、变性和坏死。
变性(含:颗粒样变性、水泡变性、脂 肪变性、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等几类)
03损伤的修复 PPT课件
![03损伤的修复 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2476b28e518964bce847c0f.png)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第三节 肉芽组织 一、成分:
1.新生的毛细血管 2.丰富的成纤维细胞 3.多少不等的炎细胞
河南中医学院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 22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肉芽组织 河南中医学院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 23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二、肉眼形态特点
☆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 触之易出血。
• 1.再生能力强的细胞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
• 表皮细胞 • 呼吸道、消化道的粘膜上皮、淋巴及
造血细胞
河南中医学院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 6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 2.有潜在再生能力的细胞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
• 腺体或腺样器官实质细胞
河南中医学院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 7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 2.有潜在再生能力的细胞
(稳定细胞,stable cells)
• 腺体或腺样器官实质细胞
河南中医学院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 8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河南中医学院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 9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能力
• 3.无再生能力的细胞
河南中医学院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 14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神 经 纤 维 的 再 生
动态过程
河南中医学院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 15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河南中医学院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 16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第二节 细胞生长调控
•?
河南中医院 病理与病理生理学科 17
《病理学》 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PPT课件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8042c9284ac850ad0242aa.png)
11/7/2019
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全身因素
•年龄因素 •营养状况
•蛋白质和维生素 •激素或药物的作用
局部因素
•局部血液循环 •感染与异物 •神经支配
18-
2019/11/7
33
第四节 护理应用要点
•一期愈合的伤口要有严格的无菌概念防止感染; •二期愈合的伤口应彻底清创, •注意不健康肉芽组织的识别与处理 •伤口的愈合受营养、年龄等因素的影响,要积极开展健康宣
间叶
2、纤维组织的再生
细胞
静止纤维细胞、末分
化间叶细胞均可转化
为纤维母细胞
胶原 纤维
纤维母 细胞
纤维 细胞
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并转化为纤维细胞模式图
:
血管的再生
毛细血管:生芽方式进行。小 动/静脉通过毛细血管改建形成。 大血管:离断后需手术吻合, 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可恢复原 来内膜结构,肌层形成瘢痕修 复。
第三节 创伤愈合
病理教研室
11/7/2019
概念
外力作用引起的组织缺损或断离,通过细胞再生进行修复 的过程称为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18-
2019/11/7
29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1)伤口的早期变化:出血、渗出 (2)伤口收缩: 收缩使创面缩小,由肌纤维母细胞收缩引起 (3)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使伤口填平与皮肤表面平行 (4)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覆盖创面,达到完全再生。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This is the appearance of these injuries when he was first seen in hospital.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d98c091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59.png)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第三章损伤的修复一、基本要求1.掌握修复的概念和类型。
2.掌握再生的概念和类型。
3.掌握各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了解各组织的再生过程。
4.了解再生的调控,熟悉生长因子、生长抑素、接触抑制的概念和作用。
5.掌握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成分及作用,熟悉肉芽组织的结局。
6.掌握创伤愈合基本过程和类型,熟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二、知识点纲要致病因素引起局部细胞和组织损伤丧失,由邻近健康细胞再生、填充、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修复。
主要包括再生与纤维性修复两种形式。
(一)再生邻近同种细胞通过分裂增殖以完成修复的现象,称为再生。
包括生理性再生:完全保持原有结构和功能(属完全性再生)。
病理性再生:可能保持原有结构和功能(属完全性再生),也可能不保持,由肉芽组织修补(属不完全性再生)。
1.人体细胞再生潜能不同,可分为以下三类(1)不稳定细胞:在生理状态下能及时从G1期进入S期,不断分裂增殖以更替衰老死亡的细胞,病理情况下再生能力也极强。
如皮肤表皮、造血细胞、呼吸、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粘膜被覆细胞等。
(2)稳定细胞:生理状态下不增殖,处于G0期,在受到损伤时,可活跃增生。
如肝、肾、成纤维细胞、骨细胞、平滑肌细胞等。
(3)永久性细胞:再生能力弱或无,如神经细胞、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等,损伤后需瘢痕修复。
2.各种细胞与组织的再生过程(1)上皮组织:1)被覆上皮:由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来完成,为完全再生。
2)腺上皮:基底膜完整,可完全再生;反之,则为不完全再生。
3)肝脏:若网状支架完整,可完全再生,否则形成假小叶,为不完全再生。
(2)纤维组织:静止的纤维细胞或幼稚间叶细胞分化为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分泌前胶原蛋白并形成胶原纤维,自身则成熟为纤维细胞。
(3)血管:1)毛细血管:以生芽方式完成基底膜蛋白酶分解内皮细胞分裂、移动实性细胞索血流形成管腔冲击分泌IV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基底膜闭锁消失纤粘连蛋白基板新生分泌胶原、基质基底膜毛细血管网板转变为小动、静脉2)大血管:内皮细胞完全再生,肌层由结缔组织修复。
第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与损伤修复
![第三章 DNA的生物合成与损伤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9d50f60f10a6f524ccbf85d7.png)
双向复制。
5' 3' 3' 5' 5' 3' 5'
复制方向
3'
原核生物: • 基因组是环状DNA
• 只有一个复制起始点 在 原 核 生物 双 向复 制
中, DNA 被描述为眼睛状。
复制中的放射自显影图象
真核生物:
• 染色体DNA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 两个起始点之间的DNA片段称为复 制子(replicon)。 • 复制子是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
克服解链过程中的打结、缠绕现象 •分类 拓扑异构酶Ⅰ 拓扑异构酶Ⅱ
作用机制
拓扑异 构酶Ⅰ 切断DNA双链中一股链,使DNA 解链旋转不致打结;适当时候封 闭切口,DNA变为松弛状态。 反应不需ATP。
拓扑异 构酶Ⅱ
切断DNA分子两股链,断端通过 切口旋转使超螺旋松弛。 利用ATP供能,连接断端, DNA 分子进入负超螺旋状态。
修复中出现的空隙进行填补。
DNA-pol Ⅰ N端
(用特异的蛋白酶处理后可水解成两个片段)
C端
木瓜蛋白酶 小片段 5 核酸外切酶活性 大片段/Klenow 片段 DNA聚合酶活性 5 核酸外切酶活性
*Klenow片段是实验室合成DNA,进行 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工具酶。
2)DNA-pol Ⅱ(120kD) 具有5→3聚合酶和35外切酶活性 只是在无polⅠ及polⅢ的情况下暂时
二、解螺旋酶(Dna B,解链酶) ——利用ATP供能,作用于氢键,使DNA 双链解开成为两条单链
Dna C
Dna B
解链方向
随着双链的打开会出现什么现象?
局部解链后
10 8
解链过程中,DNA分子会过度拧紧、打 结、缠绕、连环等现象。
病理学课件—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课件—损伤的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56deb3b4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b5.png)
一、一期愈合 (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 创伤愈合达到最接近正常的健康组
织,如外科缝合良好的无感染切口。 切口仅有局部上皮基底膜的断裂及很 少结缔组织细胞死亡,通常瘢痕呈细 线状。
二、二期愈合 (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 细胞和组织广泛损伤,不能以一期
细胞迁移和增殖,并转变为纤维细胞, 胶原合成增多,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 管逐渐减少,小动、静脉形成,最后 形成瘢痕(scar)。
3、瘢痕改建 瘢痕组织最终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
按一定方向排列,并发生一定程度的透 明变性,以增强其坚韧性。这一过程 中由一系列的生化因子调控。
第三节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肉眼: 粉红色、 柔软、 颗粒状;
镜下:增生的纤维母细胞 新生的毛细血管 细胞外基质 数量不等的炎症细胞
肉芽组织演变过程: 1、内皮细胞增生,血管生长,纤维母细 胞增生,肉芽组织形成。
新生毛细血管壁薄,内皮细胞连接不完 全,组织水肿,容易出血。
2、纤维化 肉芽组织进一步成熟,新生纤维母
瘢痕并隆起,病人往往有遗传体质。
பைடு நூலகம்
谢 谢! 再 见!
病理学
(Pathology)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 后,机体对所形成缺损进行修补恢复 的过程,称为修复(repair)。
形式:完全性修复 - 再生 不完全性修复- 瘢痕修复
第一节 再生(regeneration)
一、各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根据再生能力的大小可分为: 1、不稳定细胞: 骨髓造血细胞
03-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03-第三章损伤的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5d799f75a8956bec0975e3bd.png)
一、细胞周期和各类型 细胞的再生潜能
细胞周期由间期(包括G1期、S期和 G2期)和分裂期构成。不同种类的细胞, 其细胞周期的时程长短不同,在单位 时间里可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的细 胞数也不相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再生 能力。
一般说来, 低等动物比高等动物再 生能力强,幼稚细胞比分化高的组织 再生能力强, 平时易受伤害的组织 和在生理情况下经常更新的组织有 较强再生能力。按再生能力强弱将 细胞分为以下三类:
二、瘢痕组织
(一)概念 瘢痕(scar)组织是肉芽 组织成熟转变为老化阶段的 纤维结缔组织。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特点 镜下:瘢痕组织由大量平行或交错分
布的胶原纤维束组成,纤维束往往 呈均质性红染即玻璃样变,纤维细 胞很稀少,核细长而深染,小血管 稀少。 肉眼:局部呈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 灰白色半透明、质硬韧,缺乏弹性
正常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断离,远端及 近端的一部分髓鞘及轴 突崩解
神经膜细胞 增生,轴突
神经轴突达பைடு நூலகம்梢, 多余部分消失
第二节 瘢痕性修复
概念:由于组织、细胞损伤过重或有感 染等,不能用完全再生方式加以修复;
而以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组 成的肉芽组织,进而变成纤维组织进 行修复的过程称为瘢痕性修复。
王××,男,12岁,因“车祸 左小腿疼痛活动受限2小时“入院。患 者2小时前被车撞倒在地,当时左小腿 弯曲、疼痛,不能活动。入院检查:体 温37º脉搏100次/分,血压90/60mmHg, 左小腿肿胀,短缩,局部有压痛,可触 及骨擦感,左小腿不能活动。
肉芽组织(低倍镜) 肉芽组织(高倍镜)
↑毛细血管 ▲纤维母细胞 ^炎性细胞
(三)肉芽组织的作用 1. 抗感染保护创面; 2. 3.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
03、【病理学笔记】损伤的修复
![03、【病理学笔记】损伤的修复](https://img.taocdn.com/s3/m/17f47155763231126edb1192.png)
损伤的修复包括两种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再生和纤维性修复一、再生(regeneration)组织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为再生。
(一)再生的类型1、完全再生:指再生细胞完全恢复原有组织、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再生:经纤维组织发生的再生,又称瘢痕修复。
(二)组织的再生能力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细胞、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大多数这些组织中,再生是由可向多个方向分化的干细胞来完成的。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
受到刺激时,细胞进入G2期。
如肝(肝切除、病毒性肝炎后肝组织的再生)、胰、涎腺、内分泌腺等。
还包括原始的间叶细胞及其分化出来的各种细胞。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和心肌细胞。
(三)各种组织的再生1、上皮组织的再生:(1)被覆上皮再生:鳞状上皮缺损时,由创缘或底部的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向缺损中心迁移,先形成单层上皮,后增生分化为鳞状上皮。
(2)腺上皮再生:其再生情况以损伤状态而异。
腺上皮缺损腺体基底膜未破坏,可由残存细胞分裂补充,可完全恢复原来腺体结构;腺体构造(包括基底膜)完全破坏时则难以再生。
2、纤维组织的再生: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在刺激作用下分裂、增生。
3、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软骨起始于软骨膜增生,骨组织再生能力强,可完全修复。
4、血管的再生:(1)毛细血管的再生:生芽方式。
(2)大血管修复:大血管离断需手术吻合,吻合处两侧内皮细胞分裂增生,互相连接,恢复原来内膜结构。
离断的肌层不易完全再生。
5、肌肉组织的再生:肌组织再生能力很弱。
横纹肌肌膜存在、肌纤维未完全断裂时,可恢复其结构;平滑肌有一定的分裂再生能力,主要是通过纤维瘢痕连接;心肌再生能力极弱,一般是瘢痕修复。
6、神经组织的再生:脑及脊髓内的神经细胞破坏后不能再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A.表皮细胞B.平滑肌细胞C.肾小管上皮细胞D.血管内皮细胞E.软骨母细胞2 下列具较强再生能力又有很强分化能力的细胞是:A.表皮细胞B.呼吸道粘膜被覆细胞C.子宫内膜上皮细胞D.原始间叶细胞E.内分泌腺上皮细胞3 下列能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是:A.层粘连蛋白B.肿瘤坏死因子C.干扰素-αD.肝素E.前列腺素E24 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中不会发生:A.网状纤维及胶原纤维增多B.炎症细胞消失C.玻璃样变D.毛细血管闭合、退化E.纤维母细胞减少5 关于创伤一期愈合正确的是:A.无感染故无炎症,仅有表皮再生,无肉芽组织生长B.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长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E.无感染故无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后表皮再生覆盖6 关于再生下列可能发生的是:A.一侧肾脏摘除后,另一侧肾脏体积增大B.胃肠道粘膜缺损后由表层上皮增生修补C.神经细胞通过脱髓鞘后再生D.分化低的组织再生能力强E.横纹肌损伤均不能再生7 一期愈合的手术切口,一般在术后多长时间可拆线:A.第3天B.5-6天C.2周D.3周E.以上都不是8 下列数据正确的是:A.神经纤维再生时近端轴突每天可伸长10mm.B.神经纤维断离两端超过3.5cm时,才形成创伤性神经瘤C.伤口直径达10cm时,表皮难以再生,而必需植皮D.肉芽组织形成时,毛细血管每日延长0.1–0.6mmE.以上都不是9 维生素C在创伤愈合中的作用是:A.促进含硫氨基酸吸收、合成B.促进前胶原分子形成C.促进胶原纤维的交联D.促进胶原原蛋白的合成E.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10 影响伤口愈合的局部因素不包括:A.严重感染B.电离辐射C.含硫氨基酸缺乏D.局部血液循环不良E.手术缝线11 下列各组织哪一种再生力最强?A. 骨骼肌B. 神经节细胞C. 心肌D. 皮肤E. 软骨12 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再生?A. 生理状态下表皮细胞不断脱落,不断新生B. 蜥蜴肢体断掉后,新生出完整的肢体C. 蚯蚓从中间切断,每一段又可以形成完整的蚯蚓D. 肝细胞广泛坏死后形成假小叶E. 脾脏由于造血细胞增生(髓外造血)而肿大13 肉芽组织的基本成分是:A. 纤维母细胞和炎性细胞B. 肌纤维母细胞和毛细血管C. 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D. 炎性细胞和毛细血管E. 纤维母细胞、炎细胞和毛细血管14 肉芽组织变为瘢痕组织时所见到的变化是:A. 胶原纤维数量减少B. 炎性细胞增多C. 毛细血管减少D. 质地较软E 弹性增加15 关于健康肉芽组织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肉芽组织中淤血常较重,水肿明显B. 皮肤创伤表面的肉芽组织表面颗粒状C. 肉芽组织中神经纤维再生较迟,所以对痛觉不敏感D. 肉芽组织生长速度是快的E. 肉芽组织容易出血16 下列哪个因素不影响愈合?A. 蛋白质缺乏B. 局部血管硬化C. 维生素C缺乏D. 年龄较大E. 维生素D缺乏17 关于再生以下哪项不正确?A. 再生包括生理性再生和病理性再生B. 修复主要由再生来完成C. 我们提的再生主要指病理性再生D. 生理性再生是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E. 病理性再生是不能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18 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A. 心肌细胞B. 肾小管上皮细胞C. 表皮细胞D. 平滑肌细胞E. 横纹肌细胞19 下列哪项不是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A. 毛细血管B. 纤维母细胞C. 单核细胞D. 平滑肌细胞E. 嗜酸性粒细胞20 疤痕修复见于?A. 肝细胞点状坏死B. 胃黏膜糜烂C. 表皮擦伤D. 心肌梗死E. 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21 下列不能完全再生的是?A. 急性肝炎时肝脏多发的点状坏死B. 骨的多发性骨折C. 直径达14㎝的表皮缺损D. 一个肺小叶范围的坏死E. 神经轴突断裂,其断裂间距为2㎝22 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比较,下列哪项正确?A. 脂肪组织>神经组织>肝细胞B. 软骨>血管内皮细胞>腺上皮细胞C. 骨>平滑肌细胞>神经细胞D. 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神经纤维E. 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23 关于骨折愈合,下列哪项不正确?A. 骨折两断端间的血肿形成,阻碍了骨痂的形成,致使愈合时间延长B. 纤维性骨痂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软骨形成过多会延迟愈合时间C. 骨性骨痂形成初期是骨小梁排列紊乱的编织骨D. 骨性骨痂建成后,即达到临床愈合阶段E. 骨痂的改建或再塑是根据人体需要把编织骨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24 在创伤愈合过程中,胶原纤维的分解吸收在何时出现?A. 只在早期B. 在后期已经形成瘢痕之后C. 自始至终都存在,但早期多,晚期少D. 自始至终都存在,但早期少,晚期多E. 以上都不对二、X型选择题1 下列属于永久性细胞的是:A.神经细胞B.神经胶质细胞C.骨骼肌细胞D.心肌细胞E.平滑肌细胞2 下列各项可促进上皮细胞增殖的是:A.基质中的层粘连蛋白B.基质中的纤维粘连蛋白C.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转化生长因子-αE.转化生长因子-β3 肉芽组织镜下可见:A.内皮细胞B.神经细胞C.炎性细胞D.纤维母细胞E.肌纤维母细胞4 关于肉芽组织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A.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组成B.均有炎症细胞浸润,因此有抗感染功能C.是纤维性修复的必经之路D.毛细管内皮细胞可分泌多种生长因子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吞噬能力5 下列可发生完全再生的是:A.所有的生理性再生B.骨折的修复C.断离的大血管经手术吻合后D.皮肤附属器完全被破坏后E.断裂的肌腱经手术缝合后6 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可发生:A.及时治疗心肌细胞可完全再生B.局部发生凝固性坏死C.发生纤维性修复D.形成室壁瘤E.可发生心脏破裂7 与伤口收缩呈正相关的因素有:A.胶原纤维B.肌纤维母细胞C.糖皮质激素D.去甲肾上腺素E.植皮8 下列关于瘢痕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B.与腹壁疝有关C.脑液化性坏死后通过纤维瘢痕修复D.瘢痕的抗拉力强度可与正常皮肤相同E.瘢痕的抗拉力强度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9 肉芽组织可出现在:A.手术切口修复过程B.血栓机化的过程C.溃疡底部和边缘D.胸膜炎胸腔积液E.脓肿壁形成过程10 瘢痕修复可引起哪些不良后果:A.胸膜腔粘连B.肠腔狭窄C.心瓣膜变形D.关节僵直,运动障碍E.瘢痕疙瘩11 关于伤口愈合下列正确的是:A.下肢静脉曲张时伤口愈合迟缓B.神经的损伤与否对愈合不产生影响C.感染的伤口可以缝合以缩小创面,促进愈合D.伤口感染时,局部张力增加,可导致感染扩散而加重损伤E.清创缝合术可以使有较多坏死组织的伤口达到一期愈合12 肉芽组织再修复过程中有哪些重要作用?A. 感染及保护创面B. 修复表皮C. 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D. 机化异物E. 填补伤口及其它组织缺13 二期愈合见于下列哪几种伤口?A. 组织缺损较大B. 创缘不整C. 炎症反应轻微D. 无法整齐对合E. 感染14 符合创伤愈合的基本病理变化:A.早期有中性粒细胞B.伤口收缩是由于胶原引起的C.出现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D.瘢痕形成的拉力强度和正常一样E.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可阻止表皮再生15 不稳定的细胞包括:A.表皮细胞B.呼吸道和消化道被覆细胞C.生殖器官被覆细胞D.淋巴造血细胞E.汗腺细胞16 稳定细胞包括:A.腺及腺样器官的实质细胞B.间叶组织细胞C.肝细胞D.表皮细胞细胞E.神经细胞17 永久性细胞包括:A.神经细胞B.横纹肌细胞C.心肌细胞D.表皮细胞细胞E.肝细胞18 下列哪些细胞再生能力强A. 肝细胞B. 血管内皮细胞C. 淋巴造血细胞D. 骨骼肌细胞E. 心肌细胞19 下列哪项不是肉芽组织的特点A. 鲜红色,颗粒状B. 触之柔软、疼痛C. 镜下纤维母细胞多D. 常伴有黏液变性E. 湿润20 肉芽组织的演变是A. 纤维母细胞逐渐减少B. 炎细胞逐渐减少C. 毛细血管逐渐减少D. 胶原纤维逐渐增多E. 间质水份逐渐减少21 哪些条件符合一期愈合A. 组织损伤较大B. 伤口整齐C. 有较多坏死组织,有感染D. 留下一条线状瘢痕E. 有炎症反应22 肉芽组织的抗感染能力是由于43.A. 病原菌少B. 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C. 大量成纤维细胞D. 少量炎细胞E. 胶原纤维渐多23 下列哪种组织几乎缺乏再生能力A. 神经细胞B. 横纹肌细胞C. 心肌细胞D. 毛细血管E. 骨组织24 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上的重要作用是A. 恢复原有的结构与功能B. 抗感染及保护创面C. 机化血凝块、坏死组织D. 填补创口及其它组织缺损E. 创伤愈合25 下述哪些疾病可以引起槟榔肝?A 上腔静脉闭塞症B 缩窄性心包炎C 门静脉高压症D 二尖瓣狭窄E 肺动脉高压26 脾脏淤血大多见于:A 左心衰竭B 班替氏脾C 右心衰竭D 门静脉血栓形成E 门静脉高压症27 血管内膜损伤时容易发生血栓形成,其原因是:A 损伤的内皮释放组织因子B 损伤的内皮释放二磷酸腺苷C 裸露的胶原纤维吸附血小板D 裸露的胶原纤维激活第XII因子E 裸露的胶原激活血小板28 下列哪些器官的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A 肺B 肾C 脾D 心脏E 小肠29 下列哪些器官的梗死灶常为三角形?A 肾B 脾C 肺D 心E 脑30 慢性肝淤血时肝脏可发生下列哪些病理改变?A 肝窦扩张B 肝细胞萎缩C 肝细胞脂肪变性D 纤维组织增生E 肝细胞坏死31 脂肪栓塞可发生于下列哪些情况时?A 长骨骨折B 糖尿病C 脂肪肝D 烧伤E 脂肪组织严重挫伤32 来自静脉系统的血栓栓子常可引起:A 肺动脉主干栓塞B 出血性肺梗死C 脾、肾、脑梗死D 肝梗死E 心脏梗死33 肺淤血可导致:A.门静脉高压症B.肺泡壁纤维化C.肺萎缩D.肺褐色硬化E.肺动脉高压34 下列哪些病变是出血性肠梗死的特点?A 梗死区呈现节段性B 病变的肠管呈灰白色C 在淤血的基础上发生D 多见于大肠E 易发生破裂而引起腹膜炎三、填空题1 组织损伤的修复包括: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两种不同过程。
2 生理性再生可发生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等器官、组织。
3 按再生能力的强弱,可将人体组织细胞分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类。
4 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处于细胞增殖周期中的①___________,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②______________,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例如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