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损伤修复重点
护理本科病理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组织的适应和损伤及损伤的修复一.名词解释1.萎缩: 发育正常的器官和组织,其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致器官或组织缩小。
2.化生: 一种已分化的组织转化成另一种相似性质的已分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如鳞状上皮化生。
3.变性:? 细胞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细胞内外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显著增多。
4.营养不良性钙化: 变性、坏死组织有钙盐沉积。
5.凝固性坏死: 坏死组织结构可见,肉眼呈灰黄,干燥,质地坚硬,多见于肾、脾梗死。
6.干酪样坏死: 坏死组织结构完全消失,肉眼呈淡黄色,松软似奶酪。
多见于结核。
8. 机化: 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块、异物等)的过程,称机化。
9. 凋亡: 基因调控的单个细胞或成团细胞的生理性死亡,细胞膜不破裂,核固缩,胞浆浓缩,细胞不自溶,形成凋亡小体。
10. 肉芽组织: 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及成纤维细胞构成,形似鲜嫩的肉芽.二.问答题1. 简述坏死病变特点、分类及各类病变特点、结局病变特点: ①肉眼; ②光镜:A、核固缩; B、核碎裂; C、核溶解分类①凝固性坏死特点②液化性坏死特点③坏疽特点④纤维素样坏死特点结局:①溶解、吸收; ②分离、排出; ③机化; ④包裹和钙化2. 细胞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怎样鉴别?凋亡坏死①细胞固缩肿胀②核、染色质边集絮状或边集③细胞膜及细胞器完整溶解破坏④凋亡小体有无⑤周围反应(炎症反应)无有3. 简述肉芽组织的病变特点、功能和结局。
病变特点:1)肉眼:鲜红、颗粒状`、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2)镜下: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平行排列与创面垂直生长, 毛细血管间有较多成纤维细胞。
功能:①抗感染保护创面; ②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缺损; ③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
第二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名词解释1.心衰细胞: 左心衰竭时,含有含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称为心衰细胞。
2 肺褐色硬化: 左心衰竭时,可致慢性肺淤血,红细胞可渗出至肺泡腔内并被巨噬细胞所吞噬,巨噬细胞分解血红蛋白为含铁血黄素成为心衰细胞,肉眼见为散在的褐色颗粒,长期慢性肺淤血可致纤维化,肺质地变硬,该种病变称为肺褐色硬化。
高职高专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部徐久元内容提要:笔者以张忠、王化修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八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本教案主要供高职高专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案学时安排72学时,共十九章。
本章为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本教案内容全面、新颖,参考了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及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 组织细胞的损伤。
3. 损伤的修复。
(三)任务实施任务一:细胞和组织的适应适应(adaptation)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于持续性的内外刺激做出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通过适应性反应,细胞、组织、器官耐受各种刺激,而避免损伤。
适应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1、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的萎缩,主要是由于实质细胞的体积缩小所致,也经常伴有细胞数量减少。
萎缩应与器官发育不全或未发育相区别。
(1)原因和分类萎缩分为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
生理性萎缩是生命过程的正常现象。
如青春期后胸腺的萎缩,更年期后卵巢、子宫萎缩,老年人脑、心、肝等几乎所有器官和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等。
病理性萎缩依发生原因分为以下类型:①营养不良性萎缩:包括全身性和局部性萎缩。
前者常由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而引起,如饥饿、慢性消耗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所致的萎缩。
后者常由于局部组织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不足引起,如脑动脉硬化时,因慢性缺血导致的脑萎缩。
②压迫性萎缩:器官或组织长期受压亦可发生萎缩。
如尿路梗阻时,因肾盂积水压迫肾实质而引起肾萎缩。
引起压迫性萎缩的压力,不需要过大,而在于持续的时间。
③失用性萎缩:因长期工作负荷减少而发生的萎缩。
例如久病卧床者或骨折后肢体长期固定而不活动导致的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
④去神经性萎缩:因运动神经元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组织的萎缩。
病理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一、适应的定义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结构、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二、适应的类型(一)肥大:1、定义: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2、类型:(1)生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2)病理性肥大:代偿性肥大—高血压心脏病内分泌性肥大—地方性甲状腺肿大3、后果:(1)适当肥大,功能加强(2)超过代偿性,失代偿(二)增生:1、定义: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称为增生,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2、类型:(1)生理性增生:代偿性增生、激素性增生(2)病理性增生:内分泌障碍性增生、再生性增生、过再性增生(三)、萎缩:1、定义:萎缩是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病变特点:体积变小,重量减轻,硬度增加,颜色变浅,功能减退3、类型:(1)生理性萎缩:胸腺青春期萎缩、生殖系统中卵巢子宫及睾丸更年期后萎缩(2)病理性萎缩:①营养不良性萎缩例:长期饥饿、恶性肿瘤—全身性萎缩②压迫性萎缩例:肾盂积水—肾萎缩③失用性萎缩例:四肢骨折后久卧不动—患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④去神经性萎缩例:脊髓灰质炎—肌肉萎缩⑤内分泌性萎缩例:垂体功能减退—性腺、肾上腺萎缩等(四)化生:1、定义: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2、类型:(1)上皮组织的化生: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2)间叶组织的化生损伤的定义:损伤指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乃至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一、损伤的原因与机制:1、细胞膜的破坏2、活性氧类物质损伤3、细胞质内高游离钙的损伤4、缺血缺氧的损伤5、化学性损伤6、遗传变异二、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变化(一)可逆性损伤1、定义:细胞可逆性损伤,旧称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细胞功能低下。
病理学各章节重要资料
.*病理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四种适应性改变:萎缩,肥大,增生,化生1.五种病理性萎缩:(失去养分压) 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压迫性萎缩2.化生(常考 名解):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称为化生3.细胞水肿的特点:肉眼观,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隆起,边缘外翻;新鲜标本色淡,浑浊无光泽。
光镜下,弥漫性细胞肿大,胞浆疏松,淡染;轻度为颗粒状物质,重度为气球样变4.肝脂肪变的特点:肉眼观,肝脏体积增大,边缘钝,颜色淡黄,较软,切面油腻感,水中漂浮感; 光镜下,肝细胞体积增大,胞浆中充满大小不等的脂滴空泡。
特染:苏丹3~橘红色,锇酸染色~黑色 5.虎斑心(名解):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可引起的心肌脂肪变,病变常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形似虎皮斑纹,故称虎斑心 6.玻璃样变的好发部位(常考):细胞内;纤维结缔组织;细小动脉壁7.坏死的类型和特点:(1)凝固性坏死,多见于心肝脾肾,镜下特点为细胞微细结构消失,而组织结构轮廓仍保存,干酪样坏死,镜下无结构颗粒状红染物,坏死部位原有组织结构残影消失(2)液化性坏死,多见于脑,骨髓等,镜下特点为死亡细胞完全被消化,局部组织快速被溶解(3)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和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病变部位形成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 8.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标志,主要有三种形式(必考):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9.坏疽的类型和特点:(1)干性坏疽,常见于动脉阻塞但静脉回流尚畅通的四肢末端 (2)湿性坏疽,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3)气性坏疽,是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 10.坏死的结局(简答/多选):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第二章:损伤与修复1.按再生能力分类的三类细胞(常考):不稳定细胞(表皮细胞):再生能力强;稳定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潜在较强的再生能力;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心肌细胞):再生能力弱或无再生能力,2.肉芽组织(必考名解):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新鲜的肉芽,故称肉芽组织3.肉芽组织的作用(问答题):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创口及其他组织损伤;机化和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他异物4.肉芽组织的结局(问答题):转化为瘢痕组织。
修复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修复的名词解释病理学导语:修复在病理学中是一个重要的词汇,它涉及到组织和器官的恢复与再生。
本文将深入探讨修复的概念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应用。
一、修复的定义1.1 修复的概念修复是指受损组织或器官进行恢复和再生的过程。
当人体组织或器官遭受疾病、外伤或其他因素的损害时,机体会主动启动修复机制,以恢复受损结构的功能和完整性。
1.2 修复的分类根据修复过程中产生的结构和组织类型,修复可以分为两类:再生修复和瘢痕修复。
再生修复(Regeneration)是指在受损区域恢复正常组织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这种修复方式通常发生在能够分裂并具备再生能力的细胞上,如肝脏和皮肤等。
瘢痕修复(Scar formation)则是指受损区域恢复为瘢痕组织的过程。
瘢痕组织与原有组织结构和功能相比具备明显差异,它由胶原纤维组成,通常缺乏原本组织的弹性和功能。
二、修复的机制2.1 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身体修复受损组织的主要方式。
当组织遭受损伤后,机体会释放细胞因子,激活附近细胞的增殖能力,以填补受损处。
2.2 血管新生血管新生是修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血管的重建能够为修复区域提供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帮助排出废物。
在修复过程中,机体通过诱导血管生成因子(VEGF等)的表达来促进血管新生,从而为修复提供必要的条件。
2.3 细胞外基质沉积修复过程中,由于细胞活动和分裂增多,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这些基质主要由胶原纤维构成。
胶原纤维的沉积使受损组织逐渐恢复结构和功能。
三、修复在疾病中的应用3.1 心肌梗死修复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或缺氧导致的一种严重心脏疾病。
目前,通过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法来促进心肌再生和修复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心肌细胞,恢复受损心脏组织。
3.2 肝脏再生与修复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具备出色的再生能力。
不过,当肝脏遭受大面积损伤时,其再生能力可能受到限制。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干细胞移植、体外培育肝细胞等方法来促进损伤肝脏的修复与再生。
病理学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图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小肠型)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四、化生
2.结缔组织化 生:结缔组织 可化生为骨、 软骨、脂肪等 组织。
图示骨化性肌炎(骨化生)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变性
是指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细胞和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 物质或原有物质异常增多。
(一)细胞水肿 是指细胞内水、钠比正常含量增多。 1.原因及发生机制:缺血、乏氧、感染、中毒等。 2.病理变化:肉眼观察病变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损伤的修复
正常神经 纤维
神经纤维断 离,远端及 近端的一部 分髓鞘及轴 突崩解
神经膜细胞 增生,轴突 生长
神经轴突达末梢, 多余部分消失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二、纤维性修复
(一)肉芽组织
是指新生的富含毛细血管的幼稚纤维结締组织。 1.肉芽组织的形态 肉眼: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而无痛觉,形似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三、凋亡
是指机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或某些因素作用下,通过细胞内基因及 其产物的调控而发生的,是一种单个细胞死亡,以凋亡小体形成为 特点,不引起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是依赖能量的细胞内死亡程序 活化的细胞自杀,因此有人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从严格意义上讲 两者有所区别。前者强调形态学改变;程序性死亡是功能性名称。
一、变性
(三)玻璃样变性 2.细动脉壁玻璃样变性: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
脾及视网膜的细动脉。
脾中央动脉玻璃样变性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
一、变性
(三)玻璃样变性
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性
3.细胞内玻璃样变
性:常见于肾小球
肾炎或伴明显蛋白
尿的疾病,慢性炎
病理学整理
《病理学》学习重点整理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1.适应的形态学改变:萎缩、肥大、增生、化生.2.萎缩: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的体积缩小,可以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
组织、器官的实质细胞萎缩时,常继发其间质增生3.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组织的过程。
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和支持组织化生4.脂肪变性:苏丹Ⅲ染色,脂滴则呈橘红色;锇酸染色,则呈黑色。
病理变化:脂肪变性常见于肝、心、肾等实质脏器,其中以肝最为常见。
肝脂肪变性:槟榔肝→脂肪肝→瘀血性肝硬化心肌脂肪变性:贫血→虎斑心5.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死是组织和细胞最严重的、不可复性变化。
坏死组织代谢完全停止,功能全部丧失。
1)病理变化:(1)细胞核的变化: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2)细胞质的变化(3)间质的变化2)类型:(1)凝固性坏死(干酪样坏死)(2)液化性坏死(脂肪坏死)(3)坏疽:较大面积坏死并伴不同程度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呈黑褐色者3)结局:(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3)机化(4)纤维包裹、钙化和囊肿形成6.组织的再生能力:按再生能力可将人体细胞分为三类:(1)不稳定细胞:再生能力较强。
如表皮细胞、淋巴细胞、造血细胞、粘膜及腺体的上皮等(2)稳定细胞:只有在遭受损伤或某种刺激情况下才发生再生。
如肝、肾、胰腺、腺、皮肤的汗腺、皮脂腺以及间叶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3)永久性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骨骼肌或心肌细胞7.肉芽组织:旺盛增生的幼稚结缔组织,主要由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
结构:①新生毛细血管②成纤维细胞③炎性细胞作用:①抗感染及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和组织缺损③机化坏死组织、凝血块和异物结局:这种纤维化的肉芽组织呈灰白色,质较硬,缺乏弹性,称为瘢痕组织8.一期愈合:见于组织损伤范围小、缺损少、创缘整齐、对合紧密、无切口感染,如皮肤的无菌手术切口二期愈合:见于组织损伤范围及缺损大,创缘不整齐,无法对合,并伴感染、坏死、出血、渗出物多,炎症反应明显的创口9.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1)全身因素:①年龄:青少年的组织再生能力强,愈合快②营养:在维生素C缺乏时,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障碍,可致创面愈合速度减慢,抗张力强度受损。
病理学说课稿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病理学说课稿说课内容: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和修复说课人:吕晓龙2017年3月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工具、教学过程六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病理学是一门阐述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学好病理学是学习和掌握疾病诊断、护理与治疗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对于所有医护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病理学都是必修的核心课程,而《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是任何一版病理学教材都着重阐述的一章内容,是迈入病理学学习首要掌握的重点知识,它是病理学总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系统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共同规律之一,本章的理论、知识是认识和掌握病理学分论即各系统疾病病理变化的基础,它在整个病理学教材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2.教学目标3.重点难点二、学生情况授课对象为护理专业中专生,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薄弱、认知能力较差的问题,虽然经过解剖学、生理学等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但由于医学基础知识的枯燥、抽象、逻辑性强导致难以理解和消化,且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其对医学知识的认识还非常有限,这为病理学的教学带来较大困难。
但中专生也存在着可塑性强的优势,且病理学知识较为接近临床、接近实践,因此如何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将医学知识通俗化、用简单易懂的生活语言讲授课程,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教学依从性,成为改善教学效果的关键。
三、教法运用结合本章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本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的原则,主要采用直观演示法、精讲法、读书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对比分析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精讲法:对难以理解的概念进行逐字逐词的讲解,把抽象的专业名词通过造句、拆字、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转化到通俗的生活语境中去,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病理学题库(学生用)重点
细胞与组织的损伤与修复一、名词解释虎斑心脂褐素含铁血黄素机化 atrophy hypertrophy metaplasia Fatty degeneration necrosis gangrene hyaline degenerationApoptosis 创伤性神经瘤 granulation tissue scar regeneration二、[A型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萎缩的原因:A、脊髓灰质炎B、股骨颈骨折长期卧床C、发育不全D、恶性肿瘤晚期E、脑积水2、萎缩的心肌细胞内常可出现:A、含铁血黄素B、胆红素C、脂褐素D、黑色素E、疟色素3、某患者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属于:A、营养不良性萎缩B、压迫性萎缩C、神经性萎缩D、缺血性萎缩E、废用性萎缩4、全身性萎缩指的是:A、神经性萎缩B、血管长期受压引起的萎缩C、机体长期不活动引起的萎缩D、营养不良性萎缩E、废用性萎缩5、颅内肿瘤压迫中脑导水管引起非交通性脑积水所导致的脑实质萎缩属于:A、营养不良性萎缩B、缺血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D、去神经性萎缩E、内分泌萎缩6、肉眼观察心脏标本,判断其萎缩最主要的依据是:A、体积小B、呈棕褐色C、心脏变形,冠状血管绷直D、心脏外形不变,冠状血管迂曲E、心脏体积变大7、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细胞体积缩小称为:A、发育不全B、再生不良C、化生D、萎缩E、器官缺失畸形8、在慢性消耗性疾病时,首先发生萎缩的器官或组织是:A、肌肉B、肝C、肾D、脂肪E、脑9、下列器官较少出现化生的是:A、胃B、皮肤C、宫颈D、支气管E、软组织10、一种成熟组织为另一种成熟组织取代的过程称为:A、发育异常B、非典型性增生C、化生D、发育不良E、再生不良11、支气管粘膜上皮由原来的纤毛柱状上皮转化为鳞状上皮,属于下列哪种病变?A 、增生B 、再生C 、化生D 、萎缩E 、肥大12、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最常见于:A、各类动脉B、大动脉C、中等动脉D、小动脉E、细动脉13、不称之为玻璃样变的病变为A、Aschoff小体B、Rusell小体C、Negri小体D、蛋白小体E、Mallory小体14、脂肪变性是指:A、脂肪细胞内出现更多的脂滴B、间质内出现脂肪细胞C、非脂肪细胞内出现脂滴D、脂肪坏死E、以上都不是15、下列哪些器官最容易发生脂肪变形:A、肠肝脾B、肝脾心C、心脑肺D、肝肾心E、肠脾脑16、虎斑心是指A、心肌梗死B、心肌细胞萎缩C、心肌脂肪变性D、心肌细胞内有脂褐素E、心肌细胞水样变性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肥大:A、高血压病的左室心肌增大B、运动员的骨骼肌增大C、妊娠子宫增大D、青春期女性乳房增大E、脑垂体肿瘤引起的肢端肥大症,结肠症狭窄段近端肠壁增厚扩张18、下列现象哪种不宜称为代偿:A、左肾摘除后右肾增大B、皮肤慢性溃疡周围表皮增生C、硅肺部分肺泡扩大D、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心脏增大E、高血压病的左心向心性肥大19、下列哪种变性不是细胞内变性:A、水变性B、脂肪变性C、结缔组织玻璃样变D、肾小管上皮细胞玻璃样变E、Mallory小体20、细胞水肿电镜下的主要特点是A、高尔基体肿胀B、核仁肿胀C、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D、微丝微管肿胀E 、溶酶体肿胀21、下列哪一种变化属于坏死的病理改变?A 、细胞体积肿大,胞浆内有红染颗粒 B、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内有脂褐素颗粒C、细胞核膜破裂,染色质崩解为小碎片 D 、细胞核增大,细胞核的DNA含量增加E 、细胞体积正常或稍大,出现双核22、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凝固性坏死的特点?A、坏死灶的质地较坚实B、坏死灶体积可明显肿胀C、坏死灶色泽灰白或黄白D、坏死灶的水分含量减少 E 、早期坏死灶可见组织结构轮廓23、坏疽病变最本质的特点是:A、坏疽组织呈黑色B、坏疽组织味臭C、坏疽组织干燥D、坏疽组织肿胀E、大块组织坏死伴腐败菌感染24、下列哪项是干性坏疽的特点?A 、发生于肺或子宫等内脏B 、腐败菌感染较重 C、全身中毒症状严重D 、病变干燥,分界明显,腐败菌感染较轻 E、病灶内坏死组织分解,产生大量气体25、下列那一项属于湿性坏疽:A 、全身中毒症状轻 B、腐败菌的感染一般较轻 C 、常发生于肺、子宫、阑尾等内脏D、坏死组织内产生大量气体 E 、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26、下列各种坏疽除哪一种外均属湿性坏疽:A 、坏疽性阑尾炎B 、坏疽性子宫内膜炎C 、坏疽性肠梗阻D、闭塞性脉管炎导致的肢体坏疽 E 、坏疽性肺炎27、下列那一项不符合气性坏疽的特点:A、是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B、合并有产气夹膜杆菌等厌氧细菌感染C、病变发展缓慢D 、多见于开放性创伤E、全身中毒症状重28、下列哪项不是溃疡发生的部位:A、皮肤B、肾C、胃D、肠E、口腔29、脑的梗死属于: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坏疽D、纤维素样坏死E、干酪样坏死30、在不同类型的坏死中,易发生钙盐沉积的是: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酪样坏死D、脂肪坏死E、溶解坏死31、腹股沟疝嵌顿后,疝囊内的肠壁可发生:A、凝固性坏死B、液化性坏死C、干性坏疽D、湿性坏疽E、气性坏疽32、下列哪一种细胞属于稳定细胞?A 、成纤维细胞 B、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 C、皮肤表皮细胞D、肠粘膜被覆上皮细胞E、间皮细胞33、按再生能力的强弱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A、成纤维细胞>神经细胞>肝细胞B、软骨母细胞>神经细胞>血管内皮细胞C、造血细胞>肝细胞>神经细胞D、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鳞状上皮E、肾小管上皮细胞>造血细胞>脂肪细胞34、在下列各类组织中,哪一类组织再生能力最差:A、结缔组织B、毛细血管C、上皮组织D、肌肉组织E、外周神经组织35、下列哪种因素对再生修复不利?A 、充足的维生素C供给B 、营养中不缺乏蛋白质 C、局部血液循环正常D 、局部有异物存在 E、患者是年轻人36、下列哪种因素对再生修复不利?A、局部感染已被控制B、患者无血管硬化性疾病C、局部有较明显的瘢痕组织D 、创口缝合良好 E、充足的维生素C的供给37、随着肉芽组织演变为瘢痕组织,可见到:A、毛细血管的数量逐渐增多B、胶原纤维的数量逐渐增多 C 、成纤维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D、炎性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多 E 、组织内水分的含量逐渐增多38、哪一项描述符合瘢痕组织的特点?A、细胞间有丰富的液体成分B、组织内有大量的毛细血管C、组织色泽鲜红、质地柔软D、组织质地较硬、缺乏弹性E、组织内有较多的炎性细胞39、下列哪一项的内容不正确?A、心肌再生力极弱,一般都是瘢痕修复B、毛细血管多以生芽方式再生C、神经细胞破坏后也能再生D、肝细胞有较强的再生能力E、皮肤附属器如完全破坏,则出现瘢痕修复40、区分创伤一期或二期愈合的关键是:A、是否为手术切开伤口B、是否经过扩创术C、是否有大量肉芽组织形成,瘢痕大D、创面是否有出血E、创面是否有炎症反应41、除下列那一项外,均为一期外科手术愈合:A、创面整齐,对合严密,组织缺损少B、过量瘢痕形成C、适量肉芽组织D、无或极少细菌感染E、愈合时间短42、男,68岁,临床体检:患高血压病20年,现叩诊心界大,心肌可能出现何种病变:A、心肌萎缩B、心肌肥大C、心肌纤维化D、心肌钙化E、心肌梗死43、男,27岁,发热,扁桃体大,咽痛,WBC 15×109/L(15000/㎜3),此时患者肝细胞可能出现何种病变:A、肝细胞嗜酸变性B、肝细胞纤维素样变性C、肝细胞玻璃样变D、肝细胞点状坏死E、肝细胞轻度水样变性44、男,68岁,患高血压病15年多,此患者全身血管会出现何种病变A、细动脉硬化,透明变性B、中动脉硬化C、大动脉硬化D、小动脉黏液变性E、小动脉出现纤维素样坏死45、男,50岁,有数十年肾炎病史,近来症状加重,多尿、夜尿,患者呈贫血貌,此时肾小球可能出现何种病变:A 、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 B、弥漫性肾小球内细胞增生 C、弥漫性肾小球新月体形成D、肾小球结构正常E、肾小球基底膜弥漫增厚46、男,30岁,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临床诊断急性普通型肝炎,其肝脏的主要病变应为A、肝细胞气球样变B、肝细胞桥接坏死C、肝细胞透明变性D、肝细胞碎片状坏死E、肝细胞脂肪变性47、患者,男性,73岁。
病理学各章重点总结-病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各章总结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第一节适应细胞和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
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和化生。
一、萎缩(atrophy ):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缩小。
1、生理性萎缩:人体许多组织、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地发生生理性萎缩。
2、病理性萎缩:(1)营养不良性萎缩:可分为局部营养不良性萎缩和全身性营养不良萎缩,后者如:饥饿和恶性肿瘤的恶病质。
(2)压迫性萎缩:如:肾盂积水引起的肾萎缩。
(3)废用性萎缩:即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引起的萎缩。
(4)神经性萎缩:如:神经损伤所致的肌肉萎缩。
(5)内分泌性萎缩:如:垂体肿瘤所引起的肾上腺萎缩。
二、肥大(hypertrophy ):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1、代偿性肥大:细胞肥大多具有功能代偿的意义。
2、内分泌性肥大:由激素引发的肥大称为内分泌性肥大。
三、增生(hyperplasia ):实质细胞的增多,可导致组织器官的增大。
1、生理性增生:生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2、病理性增生:在病理条件下发生的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 ):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1、上皮性:胃腺上皮→肠上皮化生柱状上皮(气管、宫颈、胆囊)→鳞状上皮化生2、间叶性:纤维结缔组织→骨、软骨骨骼肌→骨第二节细胞、组织的损伤一、原因和发生机制、形态学变化(一)变性(degeneration ):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发生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变化。
表现为细胞浆内或间质中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
1、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细胞内水分的增多。
肉眼:器官体积肿大,颜色苍白。
镜下:依病变轻重,分别呈颗粒变性,疏松样变,气球样变。
2、脂肪变性(fatty degeneration ):细胞内甘油三脂的蓄积。
(1)好发部位:肝细胞、心肌纤维、肾小管上皮。
病理学重点
病理学重点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1.患慢性消耗性疾病时,最早发生萎缩的组织是脂肪组织2.哪一项不是引起萎缩的原因四氯化碳中毒肾盂积水幽门狭窄垂体功能低下慢性肝淤血3.关于萎缩,下列哪项是正确的间质不减少,有时反而增生4.萎缩细胞在电镜下,最显著特点是自噬泡增多5.细胞水肿发生的机制主要是由于线粒体肿大和内质网扩张断裂6.关于细胞水肿下列叙述中哪项是不正确继续发展,可形成玻璃样变细胞膜受损钠泵功能障碍所致胞浆疏松并透明胞核淡染或稍大,有时不清属于可恢复性病变7.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中,哪种损害最轻玻璃样小滴变性8.脂肪变性原因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食过多脂肪四氯化碳中毒缺氧饥饿败血症9.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肝脏10.下列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慢性肝淤血晚期,脂肪变性主要位于肝小叶周围磷中毒时肝脂肪变性主要位于小叶中心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心肌脂肪变性,乳头肌常呈红黄相间贫血时心肌脂肪变呈弥漫分布脂性肾病时,远曲小管上皮脂肪变最明显11.引起虎斑心的病变,属于下列哪一项脂肪变性12.肝细胞脂肪变性的脂滴其主要成分是中性脂肪13.电镜下,肝细胞脂肪变的脂滴形成于内质网内14.哪种疾病不易发生玻璃样变性支气管炎肾小球肾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酒精性肝炎15.结缔组织玻璃样变不可能发生于下列哪种疾病纤维型星形胶质细胞瘤结核的小干酪样坏死灶纤维素性心外膜炎矽肺动脉粥样硬化症16.高血压病时,血管壁的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在细小动脉17.细胞坏死镜下主要形态表现是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18.纤维素样坏死,常见于哪些组织结缔组织19.细胞浆嗜酸性坏死最常见于病毒性肝炎20.干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多见于四肢末端发生机制为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腐败菌感染一般较重全身中毒症状重坏死区与周围组织没有界线21.湿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由于动脉阻塞,静脉回流正常引起常见于肺、肠和子宫等内脏器官坏死组织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坏死组织内有大量腐败菌繁殖全身中毒症状重22.引起气性坏疽的常见原因是由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23.死后组织自溶与生前组织坏死区别的主要病变依据是病变周围有无炎症反应24.关于细胞凋亡坏死(固缩坏死),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凋亡坏死是由酶解作用所致凋亡坏死(固缩坏死)见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发生单个细胞坏死或小灶状坏死凋亡坏死不引起炎症反应可见凋亡小体形成25.下列器官坏死,哪一种属于液化性坏死脑26.下列哪种病变不属于机化疖破溃后由周围组织修补坏死组织由肉芽组织取代大叶性肺炎合并肺肉质变闭塞性心包炎脾梗死瘢痕灶27.由纤维包裹所致的病变是肺结核瘤28.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变性肥大增生萎缩化生29.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属于内分泌性肥大30.下列哪种增生属于再生性增生溶血性贫血时骨髓增生31.从同一胚叶的一种分化成熟细胞或组织转变为另一种成熟细胞或组织的过程称为化生3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化生食管粘膜内出现灶状胃粘膜组织慢性萎缩性胃炎时胃粘膜内出现肠上皮骨化性肌炎时大量成纤维细胞增生并可见骨组织慢性膀胱炎时可见移行上皮变为鳞状上皮胆石症时胆囊粘膜出现鳞状上皮33.下列哪种细胞是永久性细胞神经细胞34.下列哪种组织细胞再生力最强神经胶质细胞35.肉芽组织主要由下列哪项组成成纤维细胞和新生毛细血管3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肉芽组织的功能伤口收缩抗感染保护创面填补伤口机化凝血块37.一期愈合的下列叙述中正确是见于手术即时缝合的切口38.有一男性年青病人,患慢性肾炎,近年来症状加重,出现少尿、夜尿以及贫血等表现,此病人肾脏会出现何种改变肾脏萎缩,质地硬39.有一学生,咽痛,高烧数天,尿蛋白(+),此时患者的肾脏会出现什么样病变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混浊肿胀40.女,18岁,食欲不好,厌油腻,肝大,肝区疼痛,临床诊断急性普通性肝炎,此时患者肝出现病变为肝细胞气球样变41.有一患者长期饮酒,而后出现肝区疼痛,该病人肝脏的主要病变可能是哪一项肝细胞脂肪变性42.良性高血压病患者,长期不愈后,该病人全身血管出现的主要病变是细动脉玻璃样变43.有一老年病人,诊断动脉粥样硬化症十几年,曾出现跛行,左下肢第一足趾逐渐变黑而疼痛,此足趾病变可能为干性坏疽44.有一长期吸烟的病人,经常咳嗽,现以肺部感染入院,作痰涂片检查,发现脱落的气管粘膜上皮中有鳞状上皮,但细胞无异型性,此为气管粘膜上皮鳞状化生45.有一患者经常胃痛,钡透发现幽门区有一约1.5cm的缺损,临床诊断为慢性胃溃疡,溃疡处镜下可能见到何种主要病变病变区有肉芽组织长入46.急性胰腺炎脂肪坏死47.淋巴结结核干酪样坏死48.产后子宫内膜炎坏疽49.乙型脑炎液化性坏死50.恶性高血压病细小动脉纤维素样坏死51.Ⅲ型梅毒发生的坏死干酪样坏死52.同一胚叶分化成熟组织转化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化生53.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血栓以及渗出物的过程机化54.组织细胞从胚胎期不成熟细胞到正常成熟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分化55.组织损伤后,由其邻近的健康细胞分裂增生完成修复的过程再生二、血液循环障碍1.淤血器官的形态特征是色暗红,体积增大,切面湿润,功能减退,温度降低2.下列心脏病很少引起肺淤血的是肺源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梅毒性心脏病冠心病3.关于严重肺淤血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肺泡腔内见有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肺泡腔内有水肿液可见心力衰竭细胞可发生漏出性出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4.急性肺淤血时,肺泡腔内的主要成分是水肿液5.心力衰竭细胞最常见于慢性肺淤血6.引起肺褐色硬化的最常见疾病是二尖瓣狭窄7.有关肝淤血时,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小叶间静脉扩张、肝血窦狭窄中央静脉扩张肝细胞萎缩肝细胞脂肪变性肝血窦扩张8.槟榔肝镜下的显著病变是中央静脉及血窦扩张充血和肝细胞萎缩及脂肪变性9.慢性淤血引起的后果,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实质细胞增生漏出性出血血栓形成含铁血黄素沉积间质细胞增生10.有关血栓形成,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心脏内多为红色血栓下肢血栓多于上肢血栓静脉血栓多于动脉血栓静脉内多为混合血栓毛细血管内多为纤维素血栓11.混合血栓通常见于静脉血栓体部12.白色血栓形成的主要成分是血小板13.DIC时微血管内的血栓称之为透明血栓14.手术后好发血栓的部位是下肢静脉15.下列哪种因素与血栓形成无关纤维蛋白溶解酶增多血小板数量增多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缓慢癌细胞崩解产物16.血液循环中血栓随血流运行发生相应的血管阻塞的过程称之为血栓栓塞17.肺动脉及其分支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体静脉和右心房的血栓18.肺动脉栓塞引起猝死的原因不包括哪一项肺出血性梗死肺动脉痉挛支气管动脉痉挛支气管及肺泡管痉挛心冠状动脉痉挛19.下列哪种情况不易发生气体栓塞大隐静脉插管输液颈部外伤和手术胸部外伤和手术锁骨下静脉外伤胎盘早期剥离20.脂肪栓塞病人死亡原因常见于下列哪一种情况急性右心衰竭21.羊水栓塞时,病理诊断的主要依据是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成分22.栓塞中最常见类型为血栓栓塞23.易发生贫血性梗死的器官是心、脾、肾24.下列有关梗死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发生无影响双重血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动脉痉挛促进梗死发生有效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发生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25.梗死发生最常见的原因是血栓形成26.下列哪个器官的梗死灶常为地图形心脏27.一患者主诉心悸气短,两下肢浮肿入院,查体:颈静脉怒张,心尖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肝肋缘下3cm,轻度压痛,AFP正常。
病理学各章重点(清晰版)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
2.萎缩: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以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3.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4.增生:实质细胞的数量的增多。
5.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功能相近的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6.变性: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因代谢障碍所致的某些可逆性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每伴有功能下降。
7.虎斑心:心肌脂肪变时,常累积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上表现为大致横行的黄色条纹与未脂肪变的暗红色心肌相间,形似虎皮斑纹。
8. Mallory小体:一种细胞内玻璃样变性,在酒精中毒时,肝细胞胞浆内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红染玻璃样物质,电镜下为密集的细丝构成,可能是细胞骨架所含角蛋白成分改变所致。
9.脂褐素:蓄积于胞浆内的黄褐色微细颗粒,电镜下显示为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其中50%为脂质。
这种色素颗粒也属残存小体,由于老年人及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肝,心肌等细胞胞浆内常出现脂褐素,故又有消耗色素之称。
10.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外的软组织内有固体性钙盐沉积称为病理性钙化。
11.坏死:necrosis 活体内范围不等的局部细胞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崩解,结构自溶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
12.凋亡:主要指活体内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死亡细胞质膜不破裂,不自溶,无炎症反应,凋亡的发生与基因调节有关,所以又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13.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结核病的特征性变,其特点是坏死组织分解彻底,组织结构残影消失,变成红染颗粒状物质,肉眼呈淡黄色,质松软,似奶酪样物质。
14.坏疽:身体内直接或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的部位较大范围坏死,并有腐败菌生长而继发腐败,一般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类型。
病理学重点总结知识点总结
病理学病理学(Pathology)---适应和损伤:萎缩,肥大,增生,化生一.萎缩(atrophy)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
肉眼观察:萎缩的组织、器官体积常均匀性缩小,重量减轻,质地硬韧、色泽加深。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和数量减少(2)萎缩细胞胞浆内常有脂褐素增多(3)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增生。
电镜观察: 萎缩细胞的细胞器减少,自噬泡增多。
分类:生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炎症性萎缩二.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
肉眼观察: 肥大的组织、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光镜观察:(1)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2)间质内纤维或/和脂肪组织减少.血管受压。
电镜观察:肥大细胞内细胞器及细胞内物质含量增多。
分类: 代偿性肥大:如高血压时的心脏。
内分泌性肥大:如雌激素作用下的乳腺。
三.增生(hyperplasia)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分类:弥漫性.局灶性增生的原因:激素:如前列腺增生。
生长因子:如再生性增生。
代偿:如缺碘所致的甲状腺增生。
四.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作用而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只发生于同源性细胞之间)常见类型:.鳞状上皮化生:常见于气管、支气管、子宫颈肠上皮化生:发生于胃粘膜。
骨组织化生:多见于间叶组织、纤维组织。
意义:1.有利于强化局部抗御环境因子刺激的能力。
2.常削弱原组织本身功能。
3.上皮化生可癌变。
(化生是一种对机体不利的适应性反应,应尽量消除引起化生的原因.)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1缺氧:使细胞代谢紊乱2化学物质和药物3物理因素4生物因子5营养失衡:生命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剩6内分泌因素7免疫反应8遗传变异9衰老10社会—心理—精神因素:致心身疾病11医源性因素:致医源性疾病:可逆性损伤(变性) 不可逆性损伤(坏死)degeneration)是指细胞受损后代谢障碍导致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增多,又称细胞内外的物质蓄积。
第九版病理学总结复习重点
总论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名词:1.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2.萎缩Atrophy: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3.Hypertrop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4.Hyperplasia: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的数量增多....。
5.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6.虎斑心:心肌的脂肪变性,脂肪变性的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
7.坏死necrosis:是以酶融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另外注意一下: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坏疽gangrene;窦道、瘘管概念上的差别。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1.萎缩病理性萎缩分为5种:营养不良性(饥饿、慢性病、恶性肿瘤、恶质病)、压迫性(肿瘤、结石压迫)、失用性(骨折长期固定)、去神经性(麻风)、内分泌性(垂体损害、甲低)未曾发育or发育不全不属于萎缩。
间质成纤维细胞和脂肪细胞增生可造成假性肥大。
2.肥大特点:高血压心脏病左心肥大、残存肾单位代偿性肥大3.增生弥漫性或结节性过度失控可演变为肿瘤。
4.化生鳞化(慢性宫颈炎、支气管黏膜、膀胱结石)、肠(慢性胃炎)(掌握)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原因和机制了解一下就行了,不必细究。
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可逆性损伤/变性:1.细胞水肿/水变性:(细胞损伤中最早最轻的改变)(掌握)病因:mt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胞内Na和水过多积聚。
即凡是能引起细胞内液体和离子稳态变化的损伤均可致。
多发于肝、肾大体:器官体积增大,包膜紧张,切面包膜外翻,色泽淡呈水煮样。
镜下:细胞体积增大,胞浆淡染,出现细颗粒状物,极期呈气球样。
病理性重点
一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适应1.细胞、组织或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的刺激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称为适应,其在形态上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肉眼:萎缩器官或组织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颜色变深或呈褐色;2. 萎缩病理变化表现为镜下:萎缩器官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或兼有细胞数目减小,间质细胞略有增生,萎缩细胞胞质浓缩,核深染,胞质中常可见脂褐素。
3. 化生常发生于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结缔组织),通常只发生于同源性的组织细胞。
损伤4.可逆性损伤为变性,不可逆性损伤为坏死。
水肿脂肪肝(槟榔肝)细胞内脂肪变性虎斑心5.变性玻璃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间质黏样变性病理性钙化(沉着钙盐主要是磷酸钙)玻璃样变性既可发生在细胞内,又可发生在细胞间质中。
6. 脂肪变性最常发生在肝(脂肪肝),发生在心时,可产生虎斑心。
病理变化:镜下:细胞核的变化: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肉眼:失活组织、失去弹性;类型:①凝固性坏死,常见于心、肾、脾等实质性脏器,特殊类型—干酪样坏死;7. 坏死②液化性坏死,特殊类型—脂肪坏死;③坏疽:干性坏疽(多发于四肢)、湿性坏疽(多发于内脏)、气性坏疽。
结局: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纤维包裹钙化和囊肿形成修复不稳定C(上皮C、血C等)8. 完全修复——再生稳定C永久性细胞(神经C、心肌C、骨骼肌C等)9. 肉芽组织结构:由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组成;功能:在伤口愈合过程中①抗感染及保护创面、②填补创口和组织缺损、③机化坏死组织、凝血块和异物。
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1.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减少:贫血含血量变化 A增多:充血慢性肺淤血左心衰心衰细胞肺褐色硬化V 慢性肝淤血右心衰槟榔肝淤血性肝硬化静脉性淤血结局:①淤血性水肿,②淤血性出血,③组织萎缩、变性及坏死,④淤血性硬化。
2.血栓:形成条件:①心血管内膜的损伤;②血流状态的改变;③血液凝固性增加。
白色血栓(大量血小板,少量纤维素)类型:混合性血栓(白色褐色相间条纹)红色血栓(红C)微血栓或透明血栓(大量纤维素)结局:溶解、脱落、机化与再通、钙化肺A栓塞(常发生在静脉系统,特别是下肢静脉)血栓(最常见)动脉系统栓塞栓塞:类型气体:减压病或沉箱病(N2栓塞为主)脂肪贫血性梗死:好发于实质性器官,eg心、肾、脾梗死:类型出血性梗死:好发于肺、肠出血性梗死的形成条件:动脉阻塞、严重的静脉淤血、双重血液循环、组织疏松。
《病理学》分章重点梳理
《病理学》分章重点梳理第1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1、适应(adaptation):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作用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
适应在形态学上一般表现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2、萎缩(atrophy):已发育■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的实质细胞。
3、萎缩的特点特点:(1)实质细胞缩小,数量减少(2)萎缩的细胞、器官和功能下降,代谢减弱(3 )轻度病理性萎缩可恢复正常(4)持续性萎缩的细胞最终会死亡。
4、萎缩的分类:生理性萎缩和病理性萎缩病理性萎缩按原因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失用性萎缩、去神经性萎缩、内分泌性萎缩等⑴肉眼:小轻深硬(2)镜下:体积小数目少,出现脂褐素(脂褐素:萎缩心肌及肝细胞核的两端或周围胞浆中可见褐色颗粒)6、引起局部组织和器官萎缩的常见原因(1)因蛋白质等摄入不足而引起的营养不良。
(2)局部组织和器官长期受到压迫。
(3)器官组织长期工作负荷减少和功能代谢低下导致失调。
(4)运动神经元或轴突损伤引起的效应器萎缩。
(5)细胞老化、细胞凋亡、慢性炎症。
7、肥大(hmebrtroDhy):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增大(1)在性质上可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2)在原因上分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代偿性肥大最常见)8、増生(hyperplasia):纟冃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目增多,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多。
9、増生的特点:(1)受基因、激素和生长因子调控(2)弥漫性增生(3)通常为可复性(过度增生)10、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11、化生的特点及分类(1)①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②幼稚未分化细胞、储备细胞或干细胞⑵分类:①鳞状上皮化生;②肠上皮化生;③骨或软骨化生。
12、损伤」当机体内外环境改变超过组织和细胞的适应能力后,可引起受损细胞间质发生物质代谢、组织化学、超微结构及光镜和肉眼可见的异常变化。
病理学重点内容及练习
第一、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内容提要】( 4学时)损伤的原因与发生机制:缺氧、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免疫因素;损伤的形式和形态学变化:细胞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纤维素样变性、病理性色素沉着;坏死:坏死的病变、坏死的类型、坏死的结局。
肉芽组织的概念、结构及功能;再生的类型;创伤愈合的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再生的类型;各种组织的再能力;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肉芽组织的结构;肉芽组织的功能;如何识别健康的肉芽组织;疤痕组织。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创伤愈合的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习题】一、名词解释1.化生2.肉芽组织二、填空题1.适应性变化有、、、等类型。
2.肉芽组织主要由和构成。
3.细胞水肿常发生于、和等脏器。
4.坏疽分为、和三种类型。
三、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哪项不属于适应性变化()A.变性B.萎缩C.肥大D.增生E.化生2.气球样变性是一种()A.脂肪变性B.玻璃样变性C.水变性D.淀粉样变性E.纤维素样变性3.脂肪变性最常发生在()A.肺B.肝C.肾D.脑E.心4.血管壁玻璃样变性主要发生于()A.大动脉B.大静脉C.小动脉D.小静脉E.细动脉5.下列哪项病变属液化性坏死()A.心肌梗死B.肾梗死C.脑梗死D.脾梗死E.干酪样坏死6.干性坏疽常发生于()A.四肢B.肠C.阑尾D.子宫E.肺7.心肌细胞不会发生()A.萎缩B.变性C.坏死D.增生E.肥大8.脂肪坏死常见于()A.急性胰腺炎B.糖尿病C.肝脂肪变性D.脂性肾病E.脂肪心(二)X型题9.上皮细胞可以发生()A.化生B.增生C.肥大D.坏死E.萎缩10.肝细胞内可见()A.黑色素B.胆红素C.含铁血黄素D.脂褐素E.以上都有11. 容易发生鳞化的组织有()A.肾小管上皮细胞B.肾盂上皮C.支气管上皮D.子宫颈管上皮E.血管内皮四、问答题l.慢性支气管炎时,支气管有哪些适应性改变?2.简述引起细胞水肿的原因和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 的
细胞等。
修
复
3.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与细胞再生中的
作用
当组织损伤后,骨髓内和组织
内的干细胞都可以进入损伤部位,
进一步分化成熟来修复受损组织的
损 结构和功能。
伤 的 修 复
在临床治疗中,造血干细胞
应用较早,如造血干细胞移植。
可用于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
贫血、地中海贫血、恶性淋巴瘤
等。
损 伤 的 修 复
的 并分泌前胶原蛋白,在细胞周围形成胶
修 复
原纤维,细胞逐渐成熟,成为纤维细胞
损 伤 的 修 复
原始间叶细胞转化为成纤维细胞
三)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的再生
软骨再生起始于软骨膜的增生,这些增
生的幼稚细胞形似成纤维细胞,以后逐渐
变为软骨母细胞,并形成软骨基质,细胞
被埋在软骨陷窝内而变为静止的软骨细胞。
软骨再生能力弱,软骨组织缺损较大时由
损 转化生长因子(TGF)
伤 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修 复
细胞因子
3、抑素与接触抑制
抑素:抑制细胞增殖的蛋白质。
接触抑制: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增 生融合成片,相互接触,则停止生长 的现象,叫接触抑制。
损 伤 的 修 复
四、干细胞在细胞再生和组织修复中的 作用
干细胞是个体发育过程中产生的具 有无限或较长时间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 能力的一类细胞。根据来源和个体发育 损 过程中出现的先后次序不同,干细胞分 伤 为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的神经细胞仍然存活,则可完全再生,
主要由断端神经残干的神经鞘细胞增
损 生连接。
伤 的 修 复
神
经
纤
维
再
生
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 (›2.5CM),或者有血肿等,或者因
截肢失去远端,再生的神经纤维不
能到达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
缠杂在一起,可发生顽固性疼痛,
损 称创伤性或截肢性神经瘤 (traumatic
损 伤 的 修 复
(6)骨骼肌干细胞
骨骼肌细胞属于永久性细胞,
但损伤的骨骼肌的再生可由干细胞来
完成,后者位于骨骼肌细胞肌膜下,
亦称为肌卫星细胞(muscle
损 satellite cell)。当骨骼肌损伤后
伤 的
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肌细胞。
修
复
干细胞在促进组织修复和细胞再
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干细胞修
复
损
伤
的
修 复
骨折愈合过程模式图
三、影响创伤愈合因素
一)全身因素 ➢血供 ➢个体的营养状况
二)局部因素
损
伤
感染与异物
的 修
局部血液循环
复
神经支配
电离辐射
三)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 骨折断端与时正确的复位;
➢ 骨折断端与时牢固的固定;
➢ 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
损 ➢保持良好的血液供给。
伤 的 修 复
复或替代因疾病、意外事故或遗传
因素所造成的组织、器官残缺已成
为可能。
损
干细胞与其衍生组织器官的应
伤 用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前景广阔,
的
修 必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的医疗理念和
复 医疗手段。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主要通过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进行。
损 伤 的 修 复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与作用
一)概念与形态:
1、概念: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的 修 复
1.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
ESC是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受精 后约5-7天)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含有约 140个细胞,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 层,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
中心的腔称为囊胚腔(blastocyst cavity),
损 伤
伤
维束组成。
的
修
复
损 伤 的 修 复
瘢痕组织:均质红染无结构
3、作用:
有利:
(1)填补创口,使器官组织保持完整;
(2)抗拉力强,使器官组织保持坚固性。
不利:
(1)瘢痕收缩;
损 (2)瘢痕粘连; 伤 (3)瘢痕组织增生过度,形成瘢痕疙瘩 的 (keloid)。
修 复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与机制
短不同,在单位时间里可进入细胞周期
进行增殖的细胞数也不相同,因此具有
不同的再生能力。
损 伤 的 修 复
损 伤 的 修 复
二)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1.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s) 这类细胞总
在不断地增殖,以代替衰亡或破坏的
细胞。
这类细胞包括被覆上皮细胞(表
损 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生殖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修复(repair)的概念:机体对损伤所形成的组
织、细胞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广义的修复过程包括两种形式:
①再生: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称
损 为再生(regeneration);
伤 的
②纤维性修复: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纤
修 维化(fibroplasia)以后形成瘢痕。
复
第一节 再 生
2)间充质干细胞
( Mesenchymal stem cell,MSC)
属于中胚层的一类多能干细胞,
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和器官间质中,
以骨髓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由于
损 骨髓是其主要来源,因此统称为骨
伤 的
髓间充质干细胞。
修
复
角膜缘干细胞还能阻止结膜 上皮细胞移行至角膜表面,对保持 角膜的透明与正常生理功能有重要 意义。
1)抗感染与保护创面;
2)填补伤口与其他组织缺损;
3)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凝血块、炎性渗
损 出物与其它异物。 伤 2、 结局:转化为瘢痕组织。
的 修 复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与作用
1、概念:瘢痕(scar)组织是指肉芽组织 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2、形态:
肉眼: 灰白半透明, 质韧;
损
镜下: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
(一)血管生成的过程 (二)纤维化 (三)组织重构
损 伤 的 修 复
第三节 创伤愈合
(wound healing)
组织遭受创伤后进行修复的
过程叫创伤愈合,包括各种组织的再生
和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
损 伤
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的
修
复
一、皮肤创伤愈合
一)基本过程:
➢ 伤口早期变化:出血坏死、炎症反应
(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
见于组织缺损较大、创缘不整、 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损 伤 的 修 复
创
伤
二
期
愈
损 伤
合 模
的
式
修
图
复
二、骨折愈合
骨的连续性中断称骨折(fracture)
(一)基本过程:
➢血肿形成
损 ➢纤维性骨痂形成 伤 ➢骨性骨痂形成
的
修 ➢骨痂改建或重构
伤
的 or amputation neuroma)。
修 复
三、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目前已知影响细胞再生的因素 可概括为下列三个方面:
❖ 细胞外基质
❖ 生长因子
损 伤
❖ 抑素与接触抑制
的
修
复
1、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 matrix,ECM)
概念:
ECM是填充于细胞间的物质,除水、 电解质外,主要含有胶原蛋白、弹力蛋 损 白、粘附性糖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和层 伤 粘连蛋白)和整合素、基质细胞蛋白、
伤 的
道)、淋巴与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修
复
2.稳定细胞(stable cells) 在生理情况
下,这类细胞不增殖,但受到组织损
伤的刺激时,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这类细胞包括各种腺体或腺样器
官的实质细胞,如肝、胰、涎腺、内
损 分泌腺、汗腺、皮脂腺、纤维母细胞
伤 的
等。
修
复
3.永久性细胞(permanent cells)
损 伤
3)用来修复甚至替换丧失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的 4)为了基因治疗和防止免疫排斥,还可对胚
修 复
胎干细胞的基因做些修饰。
2.成体干细胞
Adult-derived stem cell(ASC)
机体内多种分化成熟的组织中普
遍存在ASC,如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
细胞;神经干细胞;表皮干细胞;角
损 膜缘干细胞;肝脏干细胞;骨骼肌干
小测试
1、下列各种细胞再生能力最强的是:
A. 表皮细胞
B. 平滑肌细胞
C. 肾小管上皮细胞
D. 血管内皮细胞
损 伤
E. 软骨母细胞
的
修
复
答案:A
2、肉芽组织转化为瘢痕组织的过程 中不会发生:
A. 网状纤维与胶原纤维增多
B. 炎症细胞消失
C. 玻璃样变
D. 毛细血管闭合、退化
损 E. 纤维母细胞减少
的
修 蛋白多糖和透明质酸等成分。
复
ECM可影响细胞的迁移、增殖 和分化。
细胞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受体蛋 白的某些构域相互作用,激活细胞 损 内信号转导通路,从而引起细胞的 伤 迁移、分化。
的 修 复
2、生长因子:常见的类型有: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表皮生长因子(EGF)
C.无感染故无炎症,表皮再生先于肉芽组织生 长
损 D.无感染,有轻度炎症,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