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殿》李杨爱情故事近10年的研究综述(初稿)

合集下载

《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完整版)《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完整版)《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

《长生殿》杨贵妃的形象研究摘要:洪昇的文学作品《长生殿》,向世人描绘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洪昇的笔下,杨贵妃的文学形象得到了新的诠释,她漂亮、痴情、善良,最终得以永远和唐明皇相伴,二人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取了真正永恒的爱。

在文学作品《长生殿》里,杨贵妃和唐明皇最终得以天长地久.本文对杨贵妃这一文学形象展开系统分析,并且梳理了有关于杨贵妃形象描绘的古代文学作品。

而且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的诞生、发展、延续、变化,都一一做出了系统的分析。

力求站在真实全面的立场中,对于杨贵妃这一文学历史形象做出相对比较公正的评价。

关键词:长生殿;杨贵妃;爱情;形象一、绪论(一)研究意义1、作品《长生殿》概述《长生殿》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佼佼者,被誉为“近代曲家第一”.该剧以唐明皇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写了他们的爱情在人间发生、发展、结局,又在仙界复活并获得长生的过程,歌颂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生死不变、忠贞不渝的爱情,写出了历史的兴衰、人性的忠奸和情感的曲折,真可谓是浓缩了天上人间、生离死别的真情百态。

《长生殿》可以说是对李杨爱情故事描写最具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是描写杨贵妃文学作品的集大成者。

它是一篇既讽刺又同情、既肯定又否定、具有双重属性的作品,这部作品一方面通过李隆基天天沉迷于酒色之中而误了朝政,最后导致国乱妃亡的惨痛结局,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告诫大家物极则反;另一方面通过对李杨爱情关系的描写肯定了他们对待爱情的忠贞,从而也寄托作者对爱情的理想。

2、众说纷纭的杨贵妃形象杨玉环在中国历史上的知名度甚高,不仅因她拥有沉鱼落雁的姿色,更由于她与历史著名皇帝唐玄宗以及“安史之乱”事件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关杨玉环的形象,也可谓多姿多彩.自唐代以来,唐明皇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一直就是文学创作的热门题材,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和元代白朴的《梧桐雨》,以及《新唐书》等史书巨著。

《长生殿》——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长生殿》——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

《长生殿》——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第一篇:《长生殿》——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长生殿》——品评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祈祷,并发誓相守一生的场景。

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一直被传唱至今,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赞颂、被质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独一无二的爱情之所以说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是独一无二的,是因为在封建王朝时代,一个君王对一个女子钟情如此长的时间是很少见的。

虽然玄宗偶有拈花惹草,但是心里却一直惦记着杨贵妃。

那个“杨家有女初长成”的杨玉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使得玄宗忘却了失去武惠妃的痛苦,最终放弃了梅妃选择了她,并且玄宗在杨玉环死后,仍对她念念不忘。

在平定了安禄山的叛乱之后,命人造了杨玉环的像,并抱像痛哭,一代明主,抱像而泣,此情此景,可谓感人肺腑。

沉浸于爱情的唐明皇就像一个平常百姓一样,宠爱着自己的爱人,这让我们看到了英明神武的玄宗的另一面。

他专一、重感情,并非只看重杨贵妃的美貌,试想一个大唐国君,何等惊艳的美女没有见过,他看中的是情,是义,是两个人在一起时的心灵默契,并非都是本能地欲望驱使,应该说,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人在感情上、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新唐书》记载杨贵妃“善歌舞,通晓音律,且智算警颖。

”这正是颇有音乐造诣的玄宗所求的知音,据说玄宗非常喜欢《霓裳羽衣曲》,贵妃对此曲似乎心有灵犀,表演的非常出色,每当杨玉环跳起这支曲子的时候,玄宗甚至会亲自为其击鼓伴奏,且配合的颇为默契。

此时的玄宗已忘记了自己一国之主的身份,完全是一个沉浸在自己幸福中的老百姓。

而此时的杨玉环呢?也俨然是一个掉进了幸福之中的平常妇人,为自己的爱情而喜,为自己的爱情而泣。

由寿王妃一夜变成了杨贵妃,她骄傲而自信,她是大唐的新女主,是天底下最高贵的女人!骄傲过后,她仍然是那个初长成的杨玉环,小心而认真的经营着自己的爱情。

《长生殿》对“李杨题材”的继承与突破

《长生殿》对“李杨题材”的继承与突破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文学新论。

:《长生殿》对“李杨题材”的继承与突破郝孟婕(河南大学,河南开封475000)摘要院“李杨题材”以多种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在众多作品中,以白居易《长恨歌》、元人王伯成《天宫遗事诸宫调》、元代白朴《梧桐雨》等较有影响力。

洪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三易其稿,最终铸造了经典杰作《长生殿》。

这部传奇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作而成,并取得突破性成就,将爱情描写与国家政治相结合,构成互为因果的严密关系,是以往作品所不能企及的。

关键词:李杨爱情;至情;政治;多重主题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0-000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0.003一、前言唐明皇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自安史之乱后就在民间流传。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本载体、形式也在发生变化,每位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不同,人生经历存在差异,也必然对同一题材进行各具特色地演绎。

最早描写这类题材的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鸿的《长恨歌传》,此外还以杂剧、诸宫调、散曲等多种形式呈现于世。

其中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也是这一故事的杰出代表作。

直至清初康熙年,洪昇吸收借鉴前人的作品上,融入自己的思想,由此创作出一部旷世剧作《长生殿》。

一时轰动全城,诸王府及各部大臣,凡有宴集,必演此剧。

有次在佟皇后刚宾天的国丧禁乐期间演出《长生殿》,曲终戏散之后,有人上奏朝廷,洪昇被捕下狱,最后革去国子监籍,这就是有名的“《长生殿》招祸案”。

《长生殿》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为后人观看、演绎与探究,是与它宏大的思想、丰富的内容、以及作者对人生爱情、社会政治、历史兴亡的思考是分不开的。

洪昇在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作完成了这部经典传奇,并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在李杨爱情描写上极致刻画“至情”之情,但不是纯粹歌颂爱情,而把爱情与政治相结合,不仅有社会政治思考,还有为平衡政治与人性关系上有所表现。

浅析洪升《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

浅析洪升《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

浅析洪昇《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作者:魏怡丹来源:《速读·上旬》2019年第08期◆摘要: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在历代作家笔下各有说辞,洪昇结合前人经验和个人体悟,为这段千古爱情注入了独特的艺术内涵。

本文从“至情”思想、宫廷爱情的局限性、李杨爱情的现代性特征这三个角度简析《长生殿》的爱情内涵,以期为探寻作者的创作主旨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生殿》;爱情《长生殿》中描绘的李杨爱情,是古代帝妃之恋的经典文本。

洪昇充分借鉴唐代白居易《长恨歌》和元代白朴《梧桐雨》等相关史料,将唯美悲戚的爱情注入到严肃的历史事实中,使《长生殿》一举成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也成为了浩瀚文学烟海中的一个亘古弥新的主题。

一、“至情”思想與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长生殿》在情感思想上闪光点,突出反映在洪昇对于“情”的理解及其表现上。

洪昇在第一出《传概》【满江红】词中写道:“今古情场,问谁个真心到底?但果有精诚不散,终成连理。

万里何愁南北共,两心那论生和死。

笑人间儿女怅缘悭,无情耳。

感金石,回天地、昭白日,垂青史。

看忠臣子孝,总由情至。

”可见洪昇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是一个复杂的内涵,他既要赞美生死不渝、“精诚不散”的男女之情,又要颂扬“感金石,回天地。

昭白日,垂青史”的忠臣孝子之情,并将这两个层面的“情”有机地融合起来。

于是,“情”在《长生殿》中便获得了抽象意义上的提升,男女之情与伦理道德融合为一种泛情化的色彩,而这正是洪昇作为的“情至”理想。

二、宫廷爱情的局限性(一)残酷性杨贵妃入宫后得到的第一个反响,就是“六宫未见一时愁,齐立金阶偷眼望。

”仅一个“偷望眼”便生动勾勒出宫女掩饰不及的羡慕与嫉妒。

他人得宠升位时,她们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消耗自己的青春与生面,如元稹《行宫》所述:“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也描写了后宫女子痛苦、悲凉的处境。

作者对宫女们神态的描写,正为日后宫廷中的种种争风吃醋、明暗夺宠埋下伏笔。

《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故事描写唐玄宗宠幸贵妃杨玉环,终日游乐,将其哥哥杨国忠封为右相,其三个姐妹都封为夫人。

但后来唐玄宗又宠幸其妹妹虢国夫人,私召梅妃,引起杨玉环不快,最终两人和好,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对着牛郎织女星密誓永不分离。

为讨杨玉环的欢心,唐玄宗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从海南岛为杨玉环采集新鲜荔枝,一路踏坏庄稼,踏死路人。

由于唐玄宗终日和杨玉环游乐,不理政事,宠信杨国忠和安禄山,导致安禄山造反,唐玄宗和随行官员逃离长安,在马嵬坡军士哗变,强烈要求处死罪魁杨国忠和杨玉环,唐玄宗不得已让高力士用马缰将杨玉环勒死。

杨玉环死后深切痛悔,受到神仙的原谅,织女星说:“既悔前非,诸愆可释”。

郭子仪带兵击溃安禄山,唐玄宗回到长安后,日夜思念杨玉环,闻铃肠断,见月伤心,对着杨玉环的雕像痛哭,派方士去海外寻找蓬莱仙山,最终感动了天孙织女,使两人在月宫中最终团圆。

艺术特点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

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按照曲律填词,使整个音乐布局与曲辞密切配合,风格各异,与人物场景配合的恰如其分。

杨玉环酒醉后用《南扑灯蛾》曲“宛然一幅醉杨妃图”;郭子仪唱用北曲雄浑激昂。

所以此剧一经演出,立刻轰动,北京城中几乎家家会唱其中的唱段。

其中片段被各种戏剧剧种改编,梅兰芳的京剧《贵妃醉酒》也是改编自《长生殿》。

洪升也是因为在孝懿皇后丧期内仍然观看《长生殿》,被革职回乡,酒醉落水而亡。

《长生殿》这是一幅明代缂丝作品,现收藏于江苏镇江博物馆。

其题材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描绘的是唐明皇与杨贵妃七夕定情于华清宫长生殿的场面。

按宫廷中深沉暗光的场景,其用色以绛红紫黑等暖色调为主,用捻金线勾勒渲染,更显出金碧辉煌的宫廷气氛。

所用缂丝织法有齐缂、平缂、鳞缂等。

尤其是以金线勾勒景物轮廓,取得了强烈的色彩效果。

艺术成就《长生殿》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

虽然重点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但是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评析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评析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与文学价值评析1. 引言1.1 概述明代戏曲《长生殿》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中的重要作品,创作于明朝嘉靖年间。

这部戏曲以唐代皇帝李世民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为基础,展现了唐朝宫廷乱象与封建礼教的冲突,并通过悲壮、缠绵的音乐和舞蹈来表达人性的美好与无奈。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两个方面深入评析该剧。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引言、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明代戏曲《长生殿》的文学价值评析、评析其他版本和改编作品、结论。

在引言部分,将对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结构。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明代戏曲《长生殿》在历史与文学上的价值,并通过研究其创作背景、艺术手法以及影响力等方面,展示其对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与演变的影响。

通过评析其他版本和改编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长生殿》在不同时期的受众反响和影响力。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对《长生殿》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进行综合评述,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够深入了解《长生殿》这一经典作品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2.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历史背景:2.1 戏曲发展背景: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各类剧种如京剧、越剧、昆曲等相继形成并盛行。

这一时期,戏曲演出成为社会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方式,经常在宫廷和民间进行演出。

明代的戏曲创作以及演出文化水平都达到了高峰。

2.2 《长生殿》的创作背景:《长生殿》是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洪升所创作的一部杂剧。

该剧创作于万历年间(1573-1620),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洪升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进行改编,表达了对人性善恶、权力斗争以及爱情美好与悲剧等主题的思考。

2.3 剧情梗概与主要角色介绍:《长生殿》的故事取材自唐代宫廷中真实发生过的事件,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动人而悲壮的爱情为主线。

剧中的主要角色包括唐玄宗、杨贵妃以及一些权臣和宫女等。

故事发生在唐朝,杨贵妃自河南进京后被选入宫中,逐渐引起了唐玄宗的注意。

简析《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简析《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简析《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悲剧
王文丹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6
【摘要】《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界创作的剧本,描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作品以其独特的结构,既向大家展现出一段以“情”见长的人间至情,又描绘出梦境与现实交织下阴阳两隔的伟大爱情,二者奠定了《长生殿》中这段“帝妃之恋”以悲剧收场的凄美结局.
【总页数】2页(P41-42)
【作者】王文丹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南宁53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
【相关文献】
1.爱情遭遇政治的悲剧范例--《桃花扇》中侯李爱情的特质及其悲剧意蕴 [J], 胡婧
2.对《梧桐雨》中李、杨爱情的再认识--兼与《长生殿》等作比较 [J], 周潇
3.对《长生殿》李杨爱情的现代审视 [J], 蒋郁葱
4.小人物悲剧命运下的社会现实——简析曹保平《追凶者也》和《李米的猜想》中的小人物形象 [J], 陈吕;谢廷润
5.试论“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 [J], 李桂珍;尹建章;李新民;田德修;齐树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长生殿》——关于爱情与责任的永远的困惑

《长生殿》——关于爱情与责任的永远的困惑

《长生殿》——关于爱情与责任的永远的困惑摘要:很多观点认为,《长生殿》的主题在于歌颂了李杨二人的一段人间至情,它从《牡丹亭》的情至思想一脉发展而来,并将其融入到宏大的历史社会背景中,从而将“万里何愁南共北,两心那论生和死”的人间真爱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但我们更应该看到,作者的目的绝不仅仅局限于此,大量篇幅的爱情描写,其实从侧面反映了另一个主题——理智与情感的冲突和博弈。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爱情和责任之间的选择是这个人世间永恒的困惑,作者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他把这个困惑推向了读者,而这种摇曳两难的境地,成为了《长生殿》超越时空的真正魅力所在。

关键词:爱情,责任,封建帝制,男权社会,困惑一, 写情,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一部《长生殿》,首先是一部情史。

且是一部在传统文学中不易见到的真情史。

洪升本人亦说,每读白乐天之《长恨歌》,辄作数日恶。

出于他的个人偏爱,也出于剧本思想发展的需要,他是把这段生死之恋作为理想的爱情来歌颂的。

李杨二人,可贵处在于双方都把爱情当做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一点,在杨玉环,逾越了她作为一个帝妃应表现的淑慎贤仪,在李隆基,则根本背弃了他作为一个履九重之尊的帝王首先对江山社稷应尽的义务。

这是他们爱情的最感人处,也是最失败处。

杨妃的形象,在洪升笔下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净化。

关于李隆基和杨玉环的故事历史记载颇多,杨妃带给人的,很大程度上都是一种祸水式的负面印象,如果片面追求历史真实,那么这两个人无非是平常的沉溺享乐的帝王后妃,而最终自食恶果。

而这跟人间至情是毫不相关的。

为了将李杨情缘塑造成理想的爱情模式,洪升对历史大做手脚,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他是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将李杨二人的乱伦关系完完全全抹去。

关于李隆基与杨玉环的关系,正史如《新唐书》、《资治通鉴》中都有记载。

如《新唐书·杨贵妃列传》记载:“玄宗贵妃杨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孙。

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

谈李杨爱情

谈李杨爱情

谈《长生殿》中的李扬爱情《长生殿》是一部爱情悲剧的巨大著作。

第三幕是作者通过民间传说中唐明皇和杨贵妃有着真挚爱情的故事而写出的。

此后便摭拾白居易的长恨歌;唐人小说玉妃归蓬莱;元人杂剧等故事,写出唐明皇对于杨贵妃的怀念,以及二人原系天仙,谪居人世,终于回到天宫,永为夫妇作结。

我最有感触的莫过于唐明皇上蓬莱仙山寻找杨玉环的部分。

身为一个帝王,抛却了皇位与权力,这个所有男人都梦寐以求的至高理想,只为寻找那心爱的女子。

有人认为《长生殿》表达的是"兴亡感叹"思想,借安史之乱的历史题材,寓故国之思于明皇贵妃的浓情蜜意之中,总结明王朝灭亡的教训,抒发对清初社会大动荡的强烈感叹。

我认为讽刺寓意必有,但这部作品更能想让我们看见的事李杨志坚亘古绵长的爱情。

作者的目的不在于劝惩淫乱,垂诫来世,而在于宣扬"至情"主义,歌颂"精诚不散,终成连理"坚贞爱情.表现了进步的,民主的,自由的爱情理想,鼓吹"真心到底"的"儿女情缘",以"至情"对抗封建礼教.情之一字最为人津津乐道。

好的作品是加含着人世间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内涵的。

入了情,便可见到作品的内在精髓。

作者在剧作中暗隐了自己难以出口的事情,或者是爱情婚姻方面,或者是家庭社会方面,总之,有不得已的事情,假借李杨的故事,顾左右而言它,表达自己心中的隐痛另外,我喜爱的是这幕剧中所虚构的琼瑶仙境。

《长生殿》前半部分采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而到了后半部分,也就是第三幕剧中,采用的则是高超的浪漫主义手法.在虚拟世界中,第三幕运用了一套子虚乌有的神话系统,构成独特的神话世界.这三部作品中的神话世界,迥异于传统的"天界","道教","佛教"神话体系,而是作者独创的玄妙而又美丽的独特体系. 在《长恨歌》中,"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海上仙山变成了"蓬莱仙境"和"月宫仙境",仙子变成了织女大士和牛郎真人,以及蓬莱山和月宫中的一帮仙女.似梦似幻,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充满无限的遐想的仙境世界。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爱情悲剧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爱情悲剧

明代戏曲《长生殿》的爱情悲剧引言明代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黄金时期,而《长生殿》是其中一部非常著名的作品。

它以其深刻的爱情叙事和悲剧结局而闻名,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本文将探讨明代戏曲《长生殿》中所呈现的爱情悲剧,并分析其中涉及到的情感、人物形象以及文化背景。

一、《长生殿》的剧情简介在这个部分,我们会对《长生殿》的基本故事进行简要介绍。

故事主要围绕着临安县令杨盘山和后妃王昭君之间禁忌恋情展开。

他们深爱着彼此,却因皇帝身份和种种阻碍无法在一起,最终导致了双方惨痛而悲怆的结局。

二、爱情与禁忌本节将详细探讨《长生殿》中所描绘出来的禁忌恋情。

通过对杨盘山和王昭君之间纠缠不清的感情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并且理解为何这种禁忌之爱让他们遭受深重的痛苦。

三、人物形象与角色塑造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长生殿》中鲜活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从杨盘山和王昭君的悲剧爱情故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明代戏曲角色塑造的技巧和艺术手法。

四、文化背景与社会意义剧作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于理解《长生殿》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探讨明代时期文化氛围、当时审美观念以及性别角色等因素如何影响了《长生殿》故事的发展和主题表达。

五、《长生殿》的演绎与传承最后,在本节中我们将探索《长生殿》在演艺界中的重要地位。

从明代到现代,该剧始终备受注目,并靠着优秀影视改编和舞台演出延续了下来。

我们将回顾一些经典版本的演绎,以及这部戏曲如何在不同时代传承与发展。

结论通过对明代戏曲《长生殿》中爱情悲剧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到爱情与命运、禁忌与牺牲之间的关系。

《长生殿》以其独特而悲壮的情感表现,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

《长生殿》爱情悲剧的文化解读

《长生殿》爱情悲剧的文化解读

052文艺评论《长生殿》爱情悲剧的文化解读清代洪昇代表剧作《长生殿》对唐明皇与杨玉环传奇爱情的描写和歌颂,既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一夫多妻制的帝王家婚恋模式,又是经过艺术升华的知音互赏、灵肉契合、生死不渝的完美爱情图景。

杨贵妃的悲剧下场折射出男权社会“红颜祸水”的狭隘观念,而她死后飞升成仙,杨李二人在仙界得以长相厮守,这审美升华的“大团圆”结局,既表达了作家对真挚美好爱情的弘扬和赞美,也是中国传统文学悲剧观念和死亡意识的体现。

《长生殿》展现了古代皇宫后院的真实状况,唐玄宗“后宫佳丽三千人”,如此之多的女人共侍一夫,恩泽能及的只是其中极少数,嫔妃只有抓住君王的心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极尽荣宠的杨玉环也希望“愿钗盒情缘长久订,莫使做秋风扇冷。

”即便才貌超群、娇媚聪慧,杨贵妃同样陷于争风吃醋的宫斗中,为了讨得玄宗欢心,专宠不失,她投其所好、谱曲献舞,斗败最大竞争对手梅妃,最后与玄宗在长生殿携手盟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誓绵绵无绝期。

”这是于帝王家难得一见的深情。

但中国古代这些贵族妇女,即便位尊荣宠,终究也只是男性的附庸和玩物,有时是政治交换的砝码,有时是男性攀附的诱饵,有时是宫廷倾轧的牺牲品……与平民女子不同,她们的命运与男人的政治争斗往往是捆绑关系,俱荣俱损,有时一夜之间就跌入底层,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自己是无法把握的,她们中的很多人,并没有参与政治的权利,却总是免不了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在这个男性专权的社会,“红颜祸水”是古已有之的结论性命题,许多亡国之君,后人总结其国家倾覆的原因时,常常归结为女人美色的淫乱惑上,妲己、褒姒如此,杨玉环也是如此。

马嵬坡兵变,将士们杀了杨国忠后,又逼着皇上赐死杨贵妃,杨玉环临死前对步步进逼的将军哀哀疾呼:“陈元礼,你兵威不向逆寇加,逼奴自杀。

”(《埋玉》)其实,她只不过是男人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牺牲品和替罪羊,晚年的玄宗懒理朝政,没有杨玉环,也会有“李玉环”“王玉环”,和唐朝那几位觊觎高位的女人不同,杨玉环性格的基本内容是妒和情,她不但没有任何政治上的野心欲求,甚至连皇后宝座也没有窥探过,只有后宫女子争宠自保的小花招,然而却因前朝的政治变局殒命。

长生殿论文

长生殿论文

浅谈《长生殿》《长生殿》是清初剧作家洪升(1645-1704)所作的剧本,取材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和元代剧作家白朴的剧作《梧桐雨》,讲的是唐玄宗和贵妃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他在原来题材上发挥,演绎出两个重要的主题,一是极大地增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方面的内容;二是改造和充实了爱情故事。

我将要从以下几点简要赏析《长生殿》:一、戏剧结构《长生殿》结构缜密,对剧情的设计别具匠心。

从内容上将整出戏剧以第二十五折《埋玉》为分界线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实写了李隆基和杨玉环之间的爱情悲剧,而后面的部分则是虚写二人天上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也突出强调了李杨二人的真切感情和作者洪昇对美好爱情的赞美与追求。

一实一虚本来是对立的,可是在这出戏里却是相互依存,难以分割。

前半部分以历史轨迹为重点,矛盾冲突密集,人物之间的爱恨纠葛相对复杂,类似于帝妃的爱情,宫妃的争宠,独宠贵妃,荒于朝政,政治腐败,百姓贫苦,发生叛乱,兵变马嵬,贵妃自尽等剧情舞台的表现力也相对较强一点,有着容易刻画的着力点。

而后半部分却是单方面表现李隆基的个人之情,有着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但却平铺直叙表现了他对杨贵妃的思念和对曾经兴盛的大唐的思念。

同是思念,放在后二十五折戏里,就相比前二十五折戏显得有些寡淡和单薄。

我个人认为,《长生殿》有些头重脚轻的感觉。

而这种“头重脚轻”的原因可能是作者洪昇为了符合明清传奇里面的一般规律(前后部分戏剧折数相同和加大剧本容量)而加入的。

后半部分的《仙境》《见月》《驿备》等部分之中就可以感觉到累赘重复的地方。

而从结构上,作者设计了一明一暗两条线索,主线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凄美爱情,这一条线索还由着一个具体的物象表明人物关系——钗钿。

随着二人的感情变化,钗钿也跟着人物关系辗转变化。

副线是国家政治由盛转衰的变化。

作者没有单一的表现李杨二人的爱情变化,而是还加入了当时的政治变化和民间的疾苦。

正面表现了李隆基作为君主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昏庸,侧面表现了宫廷奢靡生活,李杨爱情带给民间的压迫。

元曲《长生殿》中的爱情观与人性展现

元曲《长生殿》中的爱情观与人性展现

元曲《长生殿》中的爱情观与人性展现简介元曲《长生殿》是明代剧作家郑光祖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传奇戏剧。

该剧以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悲欢离合为主线,通过展现这段动人而悲壮的爱情故事,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本文将从爱情观和人性角度出发,详细分析元曲《长生殿》中所呈现的思想。

爱情观1.忠诚与背叛:《长生殿》中唐玄宗对杨贵妃表现出了深深的忠诚和爱意,而杨贵妃也对皇帝心怀感激之情。

然而,权力和阴谋使得他们经历了种种困难和考验。

他们互相扶持,在逆境中坚定地相爱。

然而,最终却面临着背叛和牺牲的命运。

2.助长与破坏:《长生殿》中描绘了权臣高力士对唐玄宗的破坏,以及有心人对杨贵妃的挑拨离间。

这些势力对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进一步凸显了他们之间坚不可摧的爱情和权力斗争之间的冲突。

3.纯真与复杂:《长生殿》中塑造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两个人物拥有一颗纯真而真诚的爱情之心。

他们只希望相伴相随、长生不老。

然而,现实与命运使得他们的爱情变得复杂起来,并引发了更多纷争和矛盾。

人性展现1.权力欲望:通过高力士等权臣角色的描写,《长生殿》暴露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权力欲望。

这些角色以自身利益为先,并追求更大的权势和地位,不惜背叛甚至牺牲别人来达到目标。

2.嫉妒与阴谋:在剧中,杨玉环被其他女子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她们不断陷害和诽谤杨贵妃。

这展示了人性中嫉妒和阴谋的一面,揭示了人们可以为了私利而对他人进行破坏。

3.爱与牺牲:《长生殿》中唐玄宗与杨贵妃为彼此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他们愿意放弃权力、地位和富贵,只为能够永远在一起。

这表现了人性中无私、奉献和执着的一面。

4.善恶与善良:剧中除了黑暗的权谋之外,也有一些善良正直的角色出现。

例如晏殊以及王昭君等人,在剧情中展现出乐善好施、待人真诚的品质,引导着观众思考善恶之间的抉择。

以上就是对元曲《长生殿》中爱情观和人性展现的简要分析。

通过该剧,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那段深情厚意却充满风波辞章的爱情,还能从中窥见人性在复杂环境下如何表现出多样而真实的一面。

明代杂剧《长生殿》中的爱情与命运探索

明代杂剧《长生殿》中的爱情与命运探索

明代杂剧《长生殿》中的爱情与命运探索简介《长生殿》是明代文学史上一部卓越的杂剧作品,由明代剧作家郑光祖创作。

该剧通过描绘唐朝贞观年间皇帝李世民和女儿魏徵公主之间的禁恋,以及因此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旨在探讨人类命运与爱情之间复杂的关系。

情节概述《长生殿》以中国古代传说故事为背景,主要涉及以下情节: 1. 李世民与魏征公主的遭遇:故事发生在唐朝贞观年间,贞观年间是盛世之时。

然而,当时的社会礼教却对皇室成员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

皇子、公主等不得私自谈婚论嫁。

然而,在《长生殿》中,李世民与魏征公主相爱并决定私定终身。

2. 陷阱与筹谋:本剧由于讲述了贞观之治下楚天竺僧人默思莫迦为其师父所设多事情节,势力足以撼动唐朝。

在他的巧妙安排下,魏征公主写了一封遗书给李世民,并以把自己吞金而死来逼迫李世民顺从。

3. 长生殿:长生殿是魏徵公主进藏的地方,也是她与李世民相见、相知、相恋的地方。

两人在这里度过了短暂却充满爱意和邂逅的时光。

4. 命运的转折与结局:最终,魏徵因遭受种种磨难而选择放弃一切并托梦告别皇上,而李世民被感动并接受了她的决定。

爱情与命运主题探索《长生殿》通过描述李世民与魏徵公主之间禁恋的故事,深入探讨了爱情与命运之间复杂而纠结的关系。

以下是对该主题的一些探索: 1. 爱情与社会压力:《长生殿》中描绘了贞观年间社会礼教对皇室成员感情限制的情景。

李世民和魏徵公主的爱情不仅要面对家族压力,还要承受各种政治和社会上的限制。

2. 命运与选择:在剧中,魏徵公主为了保护李世民和他们之间的禁恋,最终做出牺牲自己的决定。

这展示了命运对于人类生活中选择权的影响,以及个人在命运面前所做出的艰难决策。

3. 爱情与忠诚:《长生殿》中通过李世民和魏徵公主之间深厚的感情展示了爱可以超越一切。

尽管两人知道他们不能在一起,但他们仍然选择相爱,并为彼此保持忠诚。

4. 命运与悲剧:由于社会环境和个人选择之间存在矛盾,剧情最终走向了悲剧结局。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

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第一篇: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从《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看李杨的爱情演绎一段爱情上演了人间爱情的传奇,后人沿着这条红线永远的追踪下去……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冬,三十五岁的白居易被授周至县尉,当时,他与好友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听到当地民间流传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纪的故事,深有感触,于是创作了千古传诵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陈鸿为此诗撰写了一篇《长恨歌传》。

《长恨歌》以其标格卓异的风姿赢得了古今无数的读者,甚至当时长安妓女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而自夸,并因此身价倍增。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①,不仅是作者的自我肯定,也道出了众多读者的心声。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是读者争论的焦点问题,观点颇为分歧,约可分为三派:其一,爱情主题说。

认为从作品宫中多宠的宪宗;其三,双重主题说。

认为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谕诗或爱情颂歌都不恰当,它是暴露与歌颂的统一,讽谕和同情的交织,既为李、杨的爱情悲剧一掬同情之泪,又为他们的误国失政一叹遗恨之声,二者交相融汇而不是机械叠加。

此外,还有人认为此诗是作者借李、杨悲剧来抒发自己爱情失意的情怀。

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

《长恨歌》的主题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还有《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

《长恨歌》写作之初,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

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

论《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改编及文化成因

论《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改编及文化成因

On the Adaptation of Li & Yang's Story in The Palaceof Eternal Youth and Its Cultural Causes 作者: 陈怡薇[1]
作者机构: [1]扬州大学,江苏扬州225008
出版物刊名: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25-29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3期
主题词: 《长生殿》;李杨故事;改编;文化成因
摘要:清初文人洪昇所撰《长生殿》是一部以唐明皇与杨贵妃为主角的爱情戏剧,讲述了安史之乱发动后二人被迫生离死别的故事.许多文人曾根据这段历史进行创作,而《长生殿》被认为是叙写李杨爱情作品中的集大成者,原因不单是从先前作品中吸取了大量精华,更因作者别出心裁的情节改编使得这部作品极具戏剧感染力与艺术意蕴.其中的贵妃化魂、帝妃升仙的情节设计,具有古人生死观念、道学思想、社会因素等多层次的文化内涵值得深度挖掘.。

试论《长生殿》对李、杨故事题材戏曲的超越

试论《长生殿》对李、杨故事题材戏曲的超越

试论《长生殿》对李、杨故事题材戏曲的超越
许卫全
【期刊名称】《艺术百家》
【年(卷),期】2004(000)006
【摘要】洪升<长生殿>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作为戏剧冲突的基本内容,并对此有很大拓展,成为同题材剧作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一部力作.文章对该剧在主题提炼、结构安排、曲词撰写和音调审订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必要的阐述和论证,最终肯定其对于历史上同题材的戏曲具有无可争辩的超越之功.
【总页数】4页(P57-59,56)
【作者】许卫全
【作者单位】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江苏,连云港,222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09.249
【相关文献】
1.古典戏曲中李杨故事的嬗变——从《梧桐雨》到《长生殿》 [J], 卫疆娜
2.论传统戏曲的翻译标准——兼评杨宪益、戴乃迭《长生殿》英译本 [J], 巫元琼;刘晓民;吴庆晏
3.对《长生殿》李杨爱情的现代审视 [J], 蒋郁葱
4.论《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改编及文化成因 [J], 陈怡薇
5.试论“长生殿”中的李、杨爱情 [J], 李桂珍;尹建章;李新民;田德修;齐树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生殿》李杨爱情故事近10年的研究综述元明清戏曲创作异彩纷呈,蔚为大观,成为唐诗宋词后中国文学史上的优异代表作新形式。

这一艺术成就的形成自然有多方面因素,但是从剧本形成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从元明清西区章所采用的故事的角度对这一艺术样式的生成进行审美观照,在本文献中从戏曲故事的题材类型、本事渊源以及审美意蕴等层面进行论述,以鲜活的实例感受元明清时期戏曲中蕴藏故事的美学魅力,通过李杨爱情故事为个案,考察自唐代以来特别是元明清时代中发展演变的原因,从中揭示一些元明清戏曲故事的时代特征和内涵。

1元明清爱情题材作品主题的分类及典型研究文学作品研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主题的研究。

主题思想的诠释彰显文学作品的深邃内涵,从理论层面上给予研究对象充分的内涵认识。

以《长生殿》李杨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尤其是经典作品的主题趋向多重蕴涵,这就使得其主旨包含了多重解读空间,从而使研究者们陷入了主题意蕴的苦苦求索之中。

第一部有关李杨题材的经典之作——白居易的《长恨歌》一经问世,就引发了主题的争论。

陈鸿在《长恨歌传》后即指出其主旨意在“惩尤物,治乱阶,垂于将来”,成为《长恨歌》主题探究的肇始。

陈寅恪指出欲解其主旨,“须知当时文体之关系”与“文人之关系”,认为白居易之诗作的完笔实在于《长恨歌传》,即所谓的“歌传合一说”,成为后世“讽喻说”的滥觞。

而在日本,则产生了完全相对的“爱情说”,认为《长恨歌》是“根据对两人爱情的深刻同情而创作的”,并在中国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这两种观点的互相对立又均有合理成分的存在,于是又形成了“双重主题说”,认为长恨歌“一方面对李、杨两人的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别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是前两种观点矛盾无法调和的产物。

除此之外,尚有另辟蹊径自成一派的“感伤说”、对史实的考辨而形成的“隐事说”等等,都自成一家之言,又有各自的缺陷。

直至今日,《长恨歌》的主题之谜,仍是常谈常新,先后形成了二十余种观点,几乎垄断了《长恨歌》的研究领域。

继《长恨歌》之后,元代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这样一出经典的杂剧曲目也同样出现了对于主题的论争。

更为相似的是,所持争论的观点也基本相同,“有的认为它与白居易的《长恨歌》一样,是在歌颂唐明皇、杨贵妃生死不渝的爱情;有的认为作者借以批评和讽喻唐明皇的政治得失;也有的认为此剧主题思想在歌颂和批判中显得矛盾和混乱。

”另一方面,由于作品的自出一格的悲剧抒写,“不准备使唐明皇与杨贵妃有何种程度‘重圆’的可能”,这在中国悲剧史上极为罕有,也使得主题的研究分流到悲剧意象及悲剧意蕴之上,如《狞厉之爱与怨悱之痛的悲幻扭结——白朴<梧桐雨>悲剧意蕴再认识》《悲剧中的悲剧——<梧桐雨>杂剧人物形象与悲剧意蕴新论》等等。

关于李杨爱情题材的压轴之作——清代洪昇的《长生殿》,众多研究者也“一直为该剧的双重意向所困惑”。

“李杨情爱”是《长生殿》的唯一主题”,还是“《长生殿》也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乐极哀来,垂戒来世”,又或者“作者在描写李杨的生死情缘时,寄托了自己的生死不渝的爱情理想。

与此同时,又将李杨的爱情与‘安史之乱’联系起来从而寄寓了作者的劝惩恩想”。

大体也是持李杨爱情说、家国兴亡说、或兼而有之或矛盾并立。

“其实,这些都不是《长》剧客观主题所在。

《长生殿》的基本情调,它给予人们的审美效果,仍然是上述那种人生空幻感。

”[14]李泽厚先生从美学角度将主题再提炼升华到了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范畴之上。

近10年来对于主题的研究,更多借鉴了对比的方法,主要是对经典作品进行对比,以期得出更为有力的结论。

如《长恨歌》与《长恨歌传》的对比研究,通过细致地文本对比分析与“对诗与传的历史因缘”的溯源,不仅为《长恨歌传》提升了地位,也同时为“爱情说”提出了更多有力的证据。

再如,《长恨歌》与《梧桐雨》的比较,得出“虽然在对李、杨爱情故事的描述上,《长恨歌》较《梧桐雨》更纯洁、真挚,但这并不影响《梧桐雨》的悲剧程度要比《长恨歌》强烈”,从而在对比的分析中把握不同作品的主旨倾向。

又如,《梧桐雨》与《长生殿》的对比,得出“《梧桐雨》较之《长生殿》,其悲剧性质显得更彻底。

而悲剧的直接原因就是帝、妃之间婚姻爱情的缺陷”,也从悲剧意蕴的角度揭示出主题的侧重。

事实上,造成主题的多义与复杂,主要是由于李杨爱情题材自产生之日起,就有着“史学与文学的两股流向”,而研究者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现象。

近年来,学术界渐渐认识到了这一问题。

在题材进入文学视野后又产生了文人与民间的两大不同的流向,二者有着不同的审美取向,而或对立、或融合,研究者们没有高度重视这一现象,往往会对主旨的解释产生偏差。

比较文学的兴起为研究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但我们也看到在这种研究方法下,固然能够提出一些新的有建设性的论据,却容易在对比中关注不同之处,不能准确地概括主旨,而只是提出某种可能性。

2 有关李杨爱情题材作品人物形象的研究人物形象的研究是继主题之外的第二个研究重点,这首先是因为李杨形象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其次也是由于历代作品在塑造这两个人物时所包蕴的复杂性与矛盾性。

《<长恨歌>中杨贵妃形象新解》虽然是借分析人物形象来揭示作品主题的,但作者从历史角度、作者角度对杨玉环做了深刻的剖析,但又有以史证诗的嫌疑。

如果说《长恨歌》的人物形象并不算十分鲜明,那么在后世的两部经典戏剧中的李杨形象则是十分丰满和立体的。

《论白朴的<唐明皇秋夜梧桐雨>》中详细分析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两个人物形象,细致分析了两人性格中的不同层面。

对于《长生殿》中光彩照人的李杨形象,研究成果更具深度。

《<长生殿>剧中杨玉环形象再析》一文,以女性意识的角度分析了杨玉环爱情的悲剧。

在《论<长生殿>中李隆基形象的人性化》中,作者通过对唐明皇这个形象帝王色彩的逐渐褪去的分析,肯定了李杨之间知音式的爱情。

这些对于单篇作品人物形象的分析,有助于深入研究作品,但大多数都还是主题研究的附庸。

在研究成果上,比较突出的还是通过对比的方法展示不同作品的人物刻画的不同。

有对一类或一代文学中作比较的研究,如《唐诗中杨贵妃形象再解读》,通过对唐诗中杨贵妃形象的解读挖掘出唐人对于这一人物的矛盾心态。

也有从历代的经典作品的对照中得出,杨贵妃的形象从一个“惑君误国的红颜祸水”[19]到“可怜可恨的灰色人物”最后升华为“光彩照人的痴心女子”,这样比从同一文本的个别分析所得出的结论要更富于研究价值。

对于唐明皇形象的分析,《试析唐明皇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演变》例举经典作品,认为从《长恨歌》到《长生殿》,他的形象“具有清晰的演变轨迹”,尤其是感情方面有着明显的拔高与升华。

这些研究都对两个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了一定的流变的梳理,但我们能够发现现有研究中大多数都将李杨二人分裂开来,事实上在李杨爱情关系中二人是相互影响的,如果能将他们的形象做一整体来分析,当会有一定收获。

3 有关李杨爱情题材作品的其他对比研究比较文学的繁荣,为李杨题材的研究提供了一种走出自身窠臼的方法。

除了上述主题、人物形象的对比之外,还包括其他方面的比较研究。

数量最多的是进行同一体裁的对比,固定选取一种体裁,诗歌或者小说、戏剧,对一系列作品的价值、地位、影响做出明晰的判断。

《追忆、反思与怀想——唐代明皇题材小说研究》将唐人小说中有关于唐明皇的作品分为“追忆与怀想”[23]、“反思批判”、“具有神话和仙话情节”的三类作品,充分反映了唐人作品中的矛盾倾向。

《论李杨题材在中国戏剧中的多重演绎》一文,揭示从元杂剧开始的世俗化在李杨戏剧作品中的展现。

还有对同一时代进行对比的研究,如《唐宋时期杨贵妃题材文学研究》,选取李杨爱情题材产生的不远的时代作为分析的对象,详细论述各种体裁的相关作品,将杨贵妃题材列为一个母题来阐述,提出了不少有新意的见解。

《元代李杨题材诗歌研究》认为“元代是李杨题材文学演变中的重要时期”,进而以诗歌为主体,全面分析了这一时期的各类李杨作品。

同体裁、同时代的对比研究往往结合在一起,开拓了研究的新的领域。

还有对中外以李杨为题材的不同作品的比较,如《李、杨爱情故事的传承与流变》中,由于“日本古代物语文学中的作品,有不少都是涉及到李杨故事的。

但在情节的安排、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中日两国的文学作品却各有特点”,因而将中日之间有关李杨爱情题材的作品做了分析与对比,对于中日文化的比较很有借鉴意义,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在李杨题材上表现出的矛盾性与复杂性。

在比较性质的研究中也出现了对李杨爱情这一母题进行整体分析的成果,如《论“李杨爱情”张力性品格》《李杨爱情故事盛传不衰的原因分析》等,从宏观上来把握这一题材的作品,分析作品的主题和人物,为研究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主要还停留在研究这一现象广泛传承的原因,而不是研究具体的作品。

如今,运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李杨爱情题材的成果已略见一斑,但其中从整体上来分析李杨文学的研究仍很鲜见。

对于一个宏富的题材的流变不能只局限在一个朝代或一种体裁之上,而应当完善对于整体流变上的研究,从中得出更有建设性的成果。

总结从上述研究情况可以看出,李杨爱情题材的研究时间跨度长、研究成果多,但也有诸多不足或尚未涉及到的层面。

对于主题,有了新的方法,但还缺少新的视角;对于人物形象,存在割裂情感双方关系的问题;对于情节,研究者则极少涉及,多为史学考据,事实上由于民间趣味的增加,情节也总是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对于对比研究,则缺乏宏观历时性的整体分析。

鉴于此,应当有效运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以民间审美因素的介入为视角,加强文本分析,研究李杨爱情题材作品在不同时期的嬗变过程,也希望藉此,对主题、人物形象、情节三个方面做一纵向考察。

小清新文章来源——海内论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