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5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统计
2016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2016年分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16年我国分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情况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制造业的技术支撑和创新推动力量,研发经费的投入直接关系到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方向。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各个行业的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都有着不同的变化和特点。
本文将对2016年我国各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看总体的情况。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分行业规模以上制造业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总额为XXX亿元,比上年增长了XX%。
这表明我国在科研投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制造业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支持。
在这些经费中,主要由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共同投入,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发展格局。
我们来看各个行业的具体情况。
在2016年的制造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中,电子信息行业是投入最多的行业,占比达到了XX%,为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其次是汽车制造业和机械制造业,它们分别占据了XX%和XX%的比例,也为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食品加工、化工和医药制造等行业也有着不俗的表现,表现出中国制造业的多元化发展趋势。
我们来看看研发经费投入的地区分布。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的东部地区在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其中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成为了制造业研发经费的重要集中地。
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投入相对较低,仍需要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和投入水平,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平衡发展。
我们来看看2016年我国制造业研发经费投入遇到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问题,部分企业在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创新能力不足,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
其次是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不够紧密,难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和合作关系,制约了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还有一些行业研发经费投入过于集中,导致了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和协调。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5年软件产品完成情况统计(一)
1080
3482861.76
3.中间件
676
4495142.44
4.办公软件
1125
2409688.75
5.其他
1367
6092676.81
(二)支撑软件
1633
5227730.88
1.开发工具和平台软件
850
3227112.51
2.测试工具软件
388
808729.93
3.其他支撑软件
395
1191888.44
(三)应用软件
11976
67719206.15
1.通用应用软件
4892
20750049.87
2.行业应用软件
7084
46969156.28
(四)工业软件
1802
9652843.39
1.产品研发类软件
3316314.74
2.生产控制类软件
1086
6336528.65
(五)嵌入式应用软件
1763
11861752.65
(六)信息安全产品
1632
9974597.87
1.基础类安全产品
265
1504677.25
2.终端与数字内容安全产品
213
1501756.25
3.网络与边界安全产品
265
2191358.63
4.专用安全产品
264
2167904.2
5.安全测试评估与服务产品
107
369977.96
6.安全管理产品
232
1052730.01
7.其他信息安全产品及相关服务
286
1186193.56
(七)移动应用软件(APP)
中国信息产业年鉴2016:中国2016年(第30届)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名单统计(二)
18
技 航术 天股 信份 息有 股限 份公 有司 限
19
公 宇司 龙计算机通信科
20
技(深圳)有限公司
51
东 天旭 马集 微团 电有 子限 股公 份司 有
52
限公司
53
舜 上宇 海集 斐闭 讯有 数限 据公 通司 信
54
技 浙术 江有 大限 华公 技司 术股份
55
有 浙限 江公 晶司 科能源有限
56
75
技 上有 海限 华公 虹(司集团)有
76
限 万公 利司 达集团有限公
77
司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
78
限 深公 圳司 市神舟电脑股
79
份有限公司
80
普 哈天 尔东 滨方 光通 宇信 集集 团团 股
81
份有限公司
82
风 南帆 通股 华份 达有 微限 电公 子司 集
83
团 骆有 驼限 集公 团司 股份有限
66
有 中限 冶公 赛司 迪集团有限
67
公 铜司 陵精达铜材(集
68
团 广)东有生限益责科任技公股司份
69
有 惠限 科公 电司 子(深圳)有
70
限 中公 国司 华录集团有限
71
公 深司 圳市共进电子股
72
份 安有 徽限 天公 康(司集团)股
73
份 双有 登限 集公 团司 股份有限
74
公 福司 州福大自动化科
93
限 阳技股份
95
有 北限 京公 华司 胜天成科技
96
股 厦份 门有 宏限 发公 电司 声股份
97
有 华限 润公 微司 电子有限公
98
司 河南科隆集团有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情况2017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但美联储加息、欧洲难民危机、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潮流涌现等因素增加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我国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以及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部署带动下,中国经济整体保持中高速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在这些国内外形势下,2017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持续向好,出口逐渐回暖,经营状况得到持续改善。
一产业发展持续稳中向好,出口形势明显好转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统计数据,2017年1~10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增速同比加快4.5个百分点,高出工业平均水平7.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5%。
由于智能手机等产品的保有量不断提高,通信设备行业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1~10月,生产手机161917万部,同比增长5.3%,增速较2016年下滑14.6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智能手机119799万部,同比增长3.6%,占全部手机产量的比重为74.0%,比重相比2016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生产移动通信基站设备23300万信道,同比下降18.4%。
计算机行业生产回暖,1~10月,生产微型计算机设备25004万台,同比增长8.2%,增速同比加快19.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笔记本电脑14134万台,同比增长8.2%;生产平板电脑7002万台,同比增长7.5%。
家用视听行业生产回落。
1~10月,全行业共生产彩色电视机13781万台,同比下降1.3%,增速同比下降9.9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液晶电视机12945万台,同比下降4.0%;生产智能电视8592万台,同比增长3.6%,占彩电产量的比重达62.3%,相比2016年同期增加2.3个百分点。
电子元件行业生产平稳增长,1~10月,生产电子元件35802亿只,同比增长18%,增速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
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全分析
2015年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形势全分析展望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中国宏观形势走向一致,从外部环境、整体产业、细分行业、产业转型四方面呈现出新常态。
尤其是2014年以来,产业突如其来的出口负增长态势,对2015年产业发展埋下了严峻的基调。
展望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与中国宏观形势走向一致,从外部环境、整体产业、细分行业、产业转型四方面呈现出新常态。
尤其是2014年以来,产业突如其来的出口负增长态势,对2015年产业发展埋下了严峻的基调。
但同时,应看到集成电路政策效应的显现,以及智能硬件和跨界转型的加速,将为产业注入新鲜活力。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任务面临严峻挑战,但也呈现新的契机。
一、对2015年形势的基本判断(一)外部环境新常态:国内外宏观经济普遍降温全球经济仍然处于低位徘徊,不同经济体面临挑战各异。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由4.0%下调至3.8%。
由于法德等核心国经济回暖以及希腊逆转颓废态势,三季度欧元区和欧盟GDP同比增速都好于预期。
但由于通货紧缩压力上升,以及希腊政府仍面临着确保主权债务的一系列挑战,2015年欧元区表现仍然令人担忧;由于长期经济结构失衡和石油能源收入下降,俄罗斯经济下行风险增强,而其他新兴经济体也面临通缩压力,难以开启高速增长。
有国际机构调查显示,38%的受访者认为全球经济正在恶化,达到两年来的最低谷。
中国经济也将在波折中低位运行,各行业领域皆面临下行压力。
从2014年我国经济趋势看,从一季度的低位增长至二季度增速(7.5%)回升,再至三季度(7.3%)的下降,可以看出,虽然货币政策、基础建设投资项目等政策引导产生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基础脆弱,预计2015年经济基本面仍然难以出现明显回升。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市场长期拐点的来临,对我国经济全面转型提出了紧迫要求。
由于缺乏显著的增长点,预期2014年全年GDP 增速将处于7.2%-7.5%区间,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可能继续小幅下降,至7%左右。
青海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路径选择及产业布局优化
青海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路径选择及产业布局优化丁翠英【摘要】本文基于对青海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宏观经济形势对工业经济运行形成下行压力,以及自身结构性矛盾影响日益凸显的情况下,全省工业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工业转型升级阵痛持续.进一步提出青海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工业在发展中升级,准确定位发展路径选择;另一方面,要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通过传统产业升级、化解过剩产能和培育新兴产业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和多元支柱产业格局.【期刊名称】《甘肃科技》【年(卷),期】2018(034)024【总页数】5页(P97-100,72)【关键词】青海工业;路径选择;产业布局【作者】丁翠英【作者单位】青海广播电视大学人文学院,青海西宁 8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4“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青海省工业保持了稳步发展,但也面临着全国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低速,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结构调整进入攻坚期的大环境,在这一特殊阶段,经济发展新动力虽加快孕育,但由于经济总量还比较小,在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消退带来的影响,加之全省长期形成的资源型、原材料型、重化工产业结构特征,在面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疲弱、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全省工业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工业转型升级阵痛持续[1]。
1 青海工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 轻重工业比例不协调2009-2011年,青海省规模以上轻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经历了下降过程后逐年上升[2],2015年该比例达到16.4%,2017年该比例为12.73%。
然而,即便如此,轻工业的增加值也仅为重工业增加值的19.6%,特别是以原材料、资源类为主的传统七大行业增加值占比在70%左右(见表1),工业结构中的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如图1所示)。
当然,也应该注意到,这种轻重工业结构是基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历史上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符合青海省的资源禀赋状况和比较优势原则,推动了青海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
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统计公报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结构调整,产业整体保持了平稳增长。
一、综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6.08万家,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企业1.99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4.09万家。
全年完成销售收入总规模达到15.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万亿元,同比增长7.6%;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6%。
图12010—201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增长情况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1%)4.4个百分点,在全国41个工业行业中增速居第5位;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7.6%和7.2%,高于同期工业平均水平6.8和9.5个百分点,占工业总体比重分别达到10.1%和8.8%,比上年提高0.7和1个百分点。
图2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对比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速快于电子信息制造业9个百分点,软件业比重达到2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图32010—2015年我国软件产业占电子信息产业比重变化全年共生产手机和彩色电视机18.1亿部和1.4亿台,分别增长7.8%和2.5%,其中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13.99亿台和8383.5万台,分别占比达到77.2%和57.9%;生产微型计算机3.1亿台,同比下降10.4%;生产集成电路1087.2亿块,同比增长7.1%。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22123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其中,运营相关服务(包括在线软件运营服务、平台运营服务、基础设施运营服务等在内的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增长18.3%;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包括在线交易平台服务、在线交易支撑服务在内的信息技术支持服务)收入增长25.1%;集成电路设计实现收入1449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他信息技术服务(包括信息技术咨询设计服务、系统集成、运维服务、数据服务等)收入增长17.8%。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技术趋势及对策建议——以重庆为例
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区域布局、技术趋势及对策建议——以重庆为例李政刚【摘要】当前,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异军突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正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本文从文献综述和实践应用层面,界定了人工智能及其产业的概念及内涵.以重庆为例,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在市场规模、区域布局和技术领域上的发展现状,结合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态势和省级竞争格局,从战略规划、空间布局、产业融合、平台建设、企业培育等方面对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期刊名称】《工业经济论坛》【年(卷),期】2017(004)006【总页数】9页(P65-73)【关键词】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重庆【作者】李政刚【作者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重庆4011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427引言自1955年美国科学家约翰☒麦卡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词以来,人工智能从最初的简单模拟人类智能活动,变成可以辅助和支撑人类行为和活动的具有人类智力的前沿技术。
当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围绕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顶尖人才、标准规范等强化部署,力图在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竞争中掌握主导权。
2017年7月,我国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从顶层设计上为人工智能发展铺路。
为了“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北京、江苏、上海等地正在加速布局人工智能产业,未来人工智能将成为新的产业竞争领域[1-10]。
一、人工智能及产业内涵界定:文献综述及实践应用人工智能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目前仍缺乏通用定义。
但通过论文检索和专利分析,结合政府战略规划所涉及的内容,可对其从应用层面作出界定。
1. 学者及咨询机构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文献综述视角(1)代表性专著和论文的定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人工智能的定义做过研究。
权威的人工智能教科书——《人工智能:一种现代的方法》将其定义为:对计算机系统如何能够履行那些只有依靠人类智慧才能完成的任务的理论研究[1]。
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分析报告
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分析报告一、专业群服务面向信息与传媒专业群主要服务面向为软件、物联网、移动互联、广告和动漫行业,为响应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信息技术行业企业现状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信息产业已经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的行业之一。
2014年,我国大数据、智能城市、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成为年度热词。
大中城市家庭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拥有率已达到80%。
家庭宽带接入、网络视频、网络购物等业务已成为信息消费的主要增长点。
2015年,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企业个数6.08万家,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4.09万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3万亿元。
2017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利润总额超过70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行业平均利润率达到5.4%,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软件业利润总额超过65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企业平均利润率超过7.0%。
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与利润占全国工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双双超过10%。
除自身效益水平提升外,电子信息技术为其他产业"赋能"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成为融合发展的“润滑剂”、“加速器”。
2016年度,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四个一级指标均呈上升态势,其中综合发展指数135.9,比2015年提升13.6,同比增长11.1%。
而服务支撑指标增幅最为突出,增幅达27.7%,软件业对社会经济服务支撑作用明显提升;规模效益、成长创新和发展环境三个指标有不同程度提升,增长幅度分别为9.6%、O.68%和6.3%。
2017年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加速深度融合,数字驱动的工业新生态正在构建,企业"上云"行动成效显现,一批新型工业App实现商业化应用,制造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接近70%。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行业概况及行业分析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概况及行业分析按照国民经济分类标准,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包括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等8个子行业,见下表。
本报告主要关注于除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外的6个子行业。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报告中,将该行业称为电子信息产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类一、行业地位依然稳定由于电子及通讯产品制造业的出口依存度相对较高,金融危机使外需大幅下滑,对该行业的影响相对较大,其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2008年和2009年都有所下滑,2009年工业总产值增速为8.7%,近六年来的最低增速,但电子及通讯产品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仍达到了12.86%,收入占全部工业比重达到了10%,该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比较稳定的。
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2009年1-4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7%,比第三季度加快0.9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1%,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991-2009年中国GDP及其增速三、规模扩张速度放缓从近几年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看,电子信息产业的扩张速度较快,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分析具体的数据,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趋势;从业人员前几年都持续增长,去年小幅下降,行业的生产效率提高;资产在2009年的增速有下滑,负债增长率提高,这主要是受到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5-2009年11月电子及通讯产品行业资产及负债变化趋势四、产量止跌回升和表观消费量上升从电子信息产业的产量看,自二季度起,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监测的27个电子信息产品中,实现正增长的产品面不断扩大,12月有20个产品产量实现正增长,是全年增长产品最多的月份。
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中国报告网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专项调研与发展策略分析报告》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相关概念、分类、应用、经营模式,行业全球及中国市场现状,产业政策生产工艺技术等,接着统计了行业部分企业盈利、负债、成长能力等详细数据,对行业现有竞争格局与态势做了深度剖析;结合产业上下游市场、营销渠道及中国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对行业未来投资前景作出审慎分析与预测。
第一章信息技术产业相关概述第一节信息技术基础阐述一、信息技术范围界界定二、信息技术分类三、信息技术社会功能四、信息技术主要特征第二节信息技术教育体系一、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二、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体系三、信息技术教育的定位四、信息技术教育与教育信息化五、信息技术代表之人工智能第三节信息技术就业一、人才需求二、工作需求三、加入WTO刺激了培训市场的需求四、兴趣爱好五、高校教育机制存在着不足•【报告来源】中国报告网•【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2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第二章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环境分析第一节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三、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分析第二节2014-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政策环境分析一、信息技术产业“十一五”规划二、《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三、相关行业政策第三节2014-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技术环境分析第四节2014-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社会环境分析第三章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态势分析第一节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总况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产业二、中国息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三、中国特色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道路探析四、中国力推新信息技术产业第二节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热点聚焦一、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二、TD-LTE-Advanced入选4G国际标准三、五城市率先开展云计算试点示范工作四、上海世博会成为信息技术应用平台五、我国超级计算机位列全球500强前茅第四章近几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同比分析第一节2013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分析一、2013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与增长二、2013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结构分析三、2013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特点第二节2014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分析一、2014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二、2014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三、2014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运行特点第三节2015年1-9月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分析一、2015年1-9月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基本情况二、2015年1-9月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主要特点三、2015年1-9月信息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第五章2015中国主要地区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透析第一节珠三角区域一、深圳二、广州三、东莞四、佛山五、珠海第二节长三角区域一、上海二、江苏三、浙江第三节环渤海区域一、北京二、天津三、河北四、山东第四节中西部地区一、武汉二、长沙三、江西四、重庆五、四川第六章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第一节集成电路相关概述一、集成电路特点二、集成电路分类三、集成电路发展四、集成电路设计与封装第二节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综述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回顾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所处发展阶段三、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四、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模式转型五、中国低碳经济成为集成电路产业新引擎六、中国集成电路封测业发展第三节2015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运营分析一、近三年中国集成电路产量分析二、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产品结构三、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规模四、中国集成电路产品及应用结构五、中国集成电路行业销售情况分析六、中国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第四节未来五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一、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将驶入快车道二、2016-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预测三、十三五期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模预测四、十三五期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方向第七章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新形态分析第一节软件产业相关概述一、软件类型划分二、软件使作许可三、软件开发四、软件产品分类五、软件产业产品价值六、软件收入第二节2015年中国软件产业发展总况一、软件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二、中国软件产业结构发展逐渐优化三、中国软件产业知识产权保护情况四、我国软件产业规模发展状况五、中国软件产业多核并行化开发情况六、我国软件产业自主创新战略七、两化融合对软件产业调整升级影响第三节2015年中国软件市场运营态势分析一、中国软件市场规模分析二、中国软件市场产销分析三、中国软件进出口贸易分析第四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中国软件产业发展存在的软肋二、中国软件产业做大做强的建议三、推动中国软件厂商发展的措施第五节中国软件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一、十三五时期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趋势二、中国软件产业未来发展方向三、十三五期间中国软件产业需求预测四、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第八章2015年中国新型元器件产业发展热点聚焦第一节中国新型元器件行业发展概况一、中国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二、中国新型元器件发展环境向好三、中国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发展趋势第二节LED一、LED产业的发展优势二、2015年中国LED产业发展现状三、中国LED产业良好发展的建议四、十三五期间LED产业发展预测第三节触摸屏一、触摸屏的基本介绍二、触摸屏市场发展格局三、中国中大尺寸触摸屏发展情况四、中国触摸屏市场畅销品牌排名五、中国触摸屏市场竞争的建议第四节光电显示薄膜器件一、中国光电显示薄膜器件发展概况二、中国光电显示薄膜器件行业特点三、中国光电显示薄膜器件发展影响因素四、中国光电显示薄膜器件产业发展预测第九章2015年中国电子新材料产业运营态势分析第一节2015年中国电子新材料行业发展概况一、中国电子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环境二、中国电子信息新材料行业渐趋高端化三、中国电子信息材料新技术研发成果丰硕四、中国电子信息新材料市场前景看好第二节半导体材料一、半导体材料发展简史二、利好政策助推中国半导体材料业发展三、半导体材料制约中国IC业竞争力四、半导体材料市场扩张面临技术挑战五、半导体材料与设备业发展需政策扶持第三节平板显示材料一、中国平板显示行业总体发展状况二、中国平板显示用材料及设备产业化情况三、国内平板显示材料市场细分领域的发展四、液晶显示材料行业迎来发展新契机五、发展中国平板显示材料行业的思路第四节光纤光缆材料一、中国光纤光缆产业构成及发展概况二、中国光纤光缆材料行业迎来发展机遇三、中国通信塑料光纤研制获突破四、中国光纤预制棒行业有待进一步壮大第五节电子信息新材料发展趋势一、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用材料发展方向二、光电子材料发展方向三、新型电子元器件用材料发展方向第十章2015年中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部析第一节中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的发展一、中国电子专用设备新形势二、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发展特点三、中国电子专用设备行业经济运行第二节半导体专用设备一、中国半导体专用设备发展概况二、中国半导体设备业发展面临的瓶颈三、中国半导体专用设备的发展对策第三节太阳能光伏设备一、太阳能光伏设备生产区域分布二、中国晶硅太阳能电池设备发展情况三、中国太阳能产业关键设备国产化获突破四、中国光伏设备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五、中国光伏设备厂应发展高端技术第四节中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发展预测一、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发展规划二、中国电子专用设备主要产品发展预测第十一章2015年中国其他重点技术的发展透析第一节计算机技术一、计算机技术相关概述二、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成就三、中国计算机技术和产业发展关注焦点第二节通信与网络技术一、通信与网络技术的介绍二、通信网络技术发展推动运营商转型三、视频通信技术发展呈现的五大趋势第三节数字音视频技术一、中国数字高清晰电视产业化中的关键技术二、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已实现产业化三、中国数字电视终端技术获新突破四、数字音视频产业各领域的关键技术第四节信息安全技术一、信息安全的界定二、信息安全产品的分类三、中国信息安全行业的发展历程四、2014年中国信息安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第十二章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一节中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有利因素一、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重二、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信息产业的发展三、电子产品市场逐步转向国内转移四、平板电脑为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带来利好第二节中国信息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一、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二、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第十三章2016-2022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对策及前景预测第一节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一、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二、发展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对策三、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加快转变四、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建议第二节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预测一、中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趋势二、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思路及方向三、十三五期间中国将提升信息技术产业国际地位四、十三五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图表目录:(部分)图表:2007-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图表:2007-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表: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图表:2007-2015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图表:2007-2015年财政收入图表:2007-201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图表:2015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图表: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图表:2015年房地产开发和销售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与增长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技术产业规模与增长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产业规模(一)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产业增长(一)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结构(一)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产业规模(二)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细分产业增长(二)图表:2005-2015年中国信息产业销售收入结构(二)图表:2014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与全国工业增加值月增速对比图表:2014年各季度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收入、利润完成情况对比图表:2014年电子信息产品月度出口额情况图表: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月情况图表: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情况图表:2009-2014年部分行业完成投资增速对比情况图表:2014年1-12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行业完成情况(500万元以上项目)图表:2014年1-12月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分省市完成情况(500万元以上项目)图表: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要行业增速对比图表:2015年信息技术产业内外资企业发展速度图表:2015年信息技术产业内、外销市场发展速度特别说明:观研天下所出具的报告会随时间,市场变化调整更新,帮助用户掌握最新市场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