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不朽”角度评价刘伯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三不朽”角度评价刘伯温
刘基,字伯温,是元末明初人,在当时军事以及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建树,也是大明朝首屈一指的谋臣,后来被世人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刘伯温曾在元末担任过县丞等职,在中年时拜入朱元璋的帐下,为开国皇帝朱元璋带兵作战,出谋划策,取得不少战役的胜利。并且还消灭了陈友谅,为王朝的建立打下了坚定基础。后来,刘伯温相继出任太史令、御史中丞、弘文馆学士,并首任考试官。在其任职的时候,为明朝法律体系做了很大贡献,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以及制定《戊申大统历》确定历法等等。被后人誉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 [1]。
与其他谋臣不同,刘伯温既辅佐了朱元璋完成“一统江山”大业,还助其制定一系列制度以“开国立政”,搭建了国家运行的基本框架,此后才逐渐退隐。他从历史中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但他曾说“是故辞祸有道,辞其的而已矣”。从当时的处境看,刘伯温谋高震主,危机四伏,但其拒绝高封,逐渐化险为夷全身而退。而后朱元璋以两种方式表彰其功劳:一是为其家乡青田县减轻赋税,二是上三代封为永嘉郡公。
除了对明朝的贡献,刘伯温的智慧还体现在那个戴着镣铐跳舞的环境中,尽其所能发挥才智,还能保全自己,全身而退。朱元璋曾赞许他“忠臣去国,不洁其名”。即使在刘伯温离世后,原本不世袭的“诚意伯”爵位,朱元璋也授其子孙可世袭,俸银从两百四十石提升到五百石。朱棣夺位后,刘伯温的第二个儿子刘璟不愿归从,认为其为篡位。刘璟在牢里自杀后被送还故里埋葬,并未累及族人。刘家由此繁衍开来,其家族至今有六万多人,大多分布在浙江省温州市丽水地区。
刘伯温是一位通“天地人”的全才式人物,他的思想承接先秦文化之传统,融会百家,并开明三百年风气,而他经世治国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郁离子》中,并著有《诚意伯文集》20卷[2]。
我们可以从他的著述言论及其家族家训家谱中来解读刘伯温的治家之道。据现有记载,所见最早关于刘氏家谱的资料是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所撰《明高帝赠诚意伯谱序》。自那以后,刘氏家族的续修、增修从未中断。在历次修撰中,刘氏后人都会将其家训、族规载之于谱,作为对子孙后代的训诫,家族日常生活的
管理以及个人行为的约束[3]。
中国的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家国同构”,治国治家的道理是相互联系的。家族与国家,从组织结构看皆以宗法体系为统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角度看,则都是以“修身”为根本,目的都在于化民、成人、为善。综合多方面材料,由此我们可以从刘伯温那里了解治家之道。
参考文献:
[1]刘伯温传说[M].浙江摄影出版社,陈炳云,2012.
[2]刘伯温传说新探[M].中国戏剧出版社,陈胜华,2011.
[3]刘基思想研究[M].浙江人民出版社,张宏敏,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