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展示课《加减法估算》听课感受笔记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doc

在上“加法估算”这节课前,我查阅了不少资料,估算对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也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二年级学生虽有近似意识,能把一个两位数,三位数估成跟它近似的整百,整十数,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简单的估算,但还未形成估算意识,养成估算习惯,不理解估算的多种策略和方法。
所以我大胆的挖掘、开发教材资源,设计了一节典型的“加法估算课”,整个设计流程科学,结构安排合理,学习思维灵活,积极性高,兴趣浓。
(二)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设计了“笑笑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小鬼当家”等情景,将估算教学置于解决问题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从而感受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
(三)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
在课堂上,我积极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让学生充分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了解他人的算法,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
(四)利用估算提高精算质量,形成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把估算和精算有机结合,促进精算的正确率。
让学生在精算前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预测,计算后要求学生运用估算对结果进行验证。
这样学生在运用估算时体会到估算的数学价值,相信估算是有用的,如果长时间坚持在计算前估算,学生肯定会偿到估算的“甜头”,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五)估算是一节很难上的内容,灵活度强,学生思维开阔,从本节课的学生表现也可以看出,学生的表现不是太好把握,教师点拨、总结不到位。
1、例题的数字给得较多,较难,让学生算起来不太容易,不利于学生体会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2、在设计的“二次反思,提升认识”,你对刚才自己的估算结果做一点评价和思考吗?你比较欣赏哪种估算方法?我点拨和总结的不到位,就草草收场。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

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二年级《加减法的估算》教学反思范文估算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基本技能、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较好载体。
二年级教材中估算内容的编入,体现了新的课改理念,也给我们教师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
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注重了生活情景的创设,努力体现数学学科特色。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注重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我在出示课题、引入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猜想等环节上,都创设了不同的、具体的生活情景,有猜健身房器材的价格,有买运动会用品款的估算等。
这些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文化底蕴,显得自然贴切,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体现估算学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我在教学中发掘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估算形式的个性化。
如:分别估算排球、跳绳、羽毛球拍价格;三种物品价格先加起来再估算;用口算估算;用心算估算;用笔算估算等等。
充分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三、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我在实施运动会前买体育用品、统计参赛人数、安排啦啦队员,运动会后就餐、划船这些教学环节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比较、合理估算,从而细雨润物般地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逐步发展学生爱思考、善表达,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
(一)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重视估算教学(二)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意识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设计了“笑笑和妈妈一起到超市购物”,“小鬼当家”等情景,将估算教学置于解决问题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觉地把计算和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什么时候要用到估算,从而感受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
(三)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重视交流、解释估算过程由于学生对于相关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及思维方式、水平不同,在估算中方法会多种多样。
二年级上数学教学反思 -加减法估算-人教新课标2014【小学学科网】

《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加、减法估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呈现的是一个购物的情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
意在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
教材除了提供两种估算策略以外,还提出了“还可怎样算?”的问题,提示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灵活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以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可一堂课下来,感觉就一个字——“累”。
我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
思考一:没有激发学生内在的估算意识。
《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本课教学时,通过一个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购物情境,怎么就激发不了他们的估算意识呢?从表面看,这堂课运用了情境导入,但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大多都是先口算出准确数,再根据准确数判断估算的结果,而且还嘴上嚷嚷我早就算出了,说实在大多学生的思维只定向于精确计算,不存在估算的意识,完全没有估算的理念,为了估算而估算。
这样的情境创设是有缺陷的,此情境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没有真正激发起学生估算的内在需求。
从本课的现状也可以看出:1. 学生的估算经历少。
2..学生由于在长期精确计算影响下,精算意识强于估算。
3. 百以内加减法估算不是学生知识的自然需求,而是为了估算而估算。
思考二:目标单一,估算策略的多样化难以体现。
本课我是直接教给学生一种相对固定的方法即“凑整法”。
虽然学生学会了估算的技能,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他们并不明白为什么要“凑整”,只是被动的接受了估算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有真正地自主地感受到估算中蕴含着简化的数学思想。
我们知道“凑整法”固然是一种重要的估算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实际上,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不同的需要,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
如果一味地把学生禁锢在一种方法上,这样的教学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仅仅把估算教学简单地定位于“计算技能”的教学,这样的价值取向是单一的,是片面的,估算的教学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挖掘。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法估算》说课稿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加法估算》说课稿及反思一、说教材加法估确实是苏教版教材第四册的内容。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要求得出精确的结果,只要明白得数大约是多少就能够了,这就需要估算;学习估算还能够关心学生进行口头验算建立数感;为今后学习减法、乘法、除法估算打好基础。
在教学口算、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在往常的练习中也散落着一些估算的习题,只是口头的练习没有书面表达。
加法估确实是要求学生明白得求和估算的方法,并会用算式表示运算的过程和结果。
因此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经历探究加法估算方法的过程,明白得并学会加法估算方法,认识“≈”,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
[_+ =数学网-}能力目标: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增强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明白得加法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二、说教法和学法说课稿运算类的课大体说来较为单调和枯燥,二年级学生的自制能力也不强,重复的练习会使学生疲劳,因此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购物情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开展学生乐于参与的猜价格游戏,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问题,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层层深入。
在自由宽松的气氛中,从贴近生活的购物情境里感受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自主探究加法估算的方法,从而达到增强估算意思和能力的目的。
三、说过程依照自己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预备分三步来实现我的设想。
(一)、铺垫沟通(用时8分左右)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体会之上,沟通已有的知识,为下面的估算求和作好预备;学生都有好胜的心理,猜一猜是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通过推测商品的价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学们:我的朋友刚来深圳工作,租了房子要买一些小电器以下是她打算买的几种商品,你们能猜一猜它们的价格吗?)教师出示四件商品,分别是208元;台灯196元;电钣煲303元;微波炉299元。
二年级数学观摩课《加减混合》听课心得感受笔记评课记录

二年级数学观摩课《加减混合》听课心
得感受笔记评课记录
《加减混合》听课有感
整节课的设计合理,环节紧凑,我觉得有如下这些特点: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师利用大家熟悉的故事《丑小鸭》引入到新课教学中,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例题的教学,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进行贯穿,让学生始终能沉浸在情节之中,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二、先扶后放,引导探索。
在教学中,教师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担当“引导者”的角色。
对于主题图(一)的教学主要采用先引导,让学生理解图意,再去解决问题。
在进行主题图(二)的教学时,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尝试去解决,这样的方式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坡度,又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听课过后,我的一点想法是: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如能精心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等,这样课堂气氛会显得更加活跃些,这也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很大的效果。
估算课后反思与点评

估算课后反思与点评第一篇:估算课后反思与点评估算课后反思与点评估算在生产和工作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算的一种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估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估算应用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因此对估算教学的重要性的思考是有其必然性与实用性的。
在现在的估算教学“教材很重视、教师很为难、学生很迷惑。
”往往学生对于估算技能掌握是没有问题的,但在没有明确要求“估算”的情况下,学生比较喜欢用精确计算来解决问题,他们体会不到估算的价值,估算意识比较缺乏。
听了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课感触很深。
我觉得这是一堂真实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数学课堂的魅力,数学课堂的思想,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
吴老师深入挖掘估算的本质和估算教学的意义,并以其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激情澎湃的教学语言、活泼生动的师生互动以及深邃缜密、气势磅礴的“吴氏”教学风格,给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了精彩的范例。
这不仅仅是一节成功的小学数学新课标课堂,它的闪光点可以点亮任何一位教师的任何一节课。
这节课充分的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同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吴老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和估算有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用估算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不仅教给了学生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使学生经历了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培养发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从教学目标上来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学习估算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同时,吴老师注意抓住课堂生成,看似无意实则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体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追求。
二、从处理教材上。
这原本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内容,可是在吴老师精心创设生动有趣的估算情境中,激发了学生求知欲望。
加减法估算课后反思

加减法估算课后反思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新课标》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
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本套书的一个特点,前面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节课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课的开始就创设了小精灵聪聪要向同学们挑战的情境,激发同学们的好胜心。
同时又复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近似数。
整堂课全面贯彻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主体。
但是一节课下来,我发现了整堂课无论是设计还是引导上,都存在了很多的问题。
学生没有学习的激情,好像是教师让他去做他就去做,根本没有自己的需求。
学生很不习惯于估算,习惯直接精算。
在达标检测时,有一个题目是问钱够不够,他们就用精算,而不是学以所用利用估算去解决。
我的这堂课最主要的问题便是学生没有真正领会到估算的作用,所以后来的练习也做得如梗在喉,学生总是不能自觉的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只是一味的按老师的要求去估算。
想要改变这种沉闷的气氛,我想,在复习引入这个环节,我应该要设计一些“猜人数”,“猜价格”等让学生感受关键词“接近”、“大约”等。
估算时以熟练、准确的口算为基础的,估算的教学并不是单一计算技能的训练,它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
因此,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尤为重要,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应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1。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第【1】篇〗计算课可以说比较枯燥乏味的,怎样让计算课也活起来,一直是我思考的问题。
最近在《估算与精确计算》的一节数学课上,我尝试着将信息技术与计算进行结合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在数学计算课上,要想使呆板的计算让学生学得更灵活有趣些,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一定的虚拟情境,使学生置身于解决实际问题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感受到数学的有用性和生活化,尤其是估算,在生活中更有用武之地。
所以,我在教学中创设了超市购物前的准备工作这样一个虚拟情境,学生在生活中最常见了,所以他们比较能接受,而且表现出很乐意解决问题的.情绪,整个教学随着在逛超市的过程中遇到问题逐步展开,并牵引学生一步步进入教学,整堂课都是由超市这样一个大环境将教学过程贯穿起来,整个教学过程完整有序,合理化,学生学得也比较主动,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了灵活地进行估算,培养他们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同时,由于多媒体的动画效果,信息量大的优势,展现的超市比起传统的更逼真,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及时地进行展现情境,比较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第【2】篇〗提到反思,我既没有高深的理论,更没有高屋建瓴的见解。
只想把讲授《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这节课中出现的让自己最有感受的两个小插曲再现给大家。
插曲一:导入带来的心慌。
除数是一位的口算除法是学生能够正确、快速估算的基础。
在复习带新课这一环,我出示了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卡片,以开火车形式让学生口算说得数,然后想通过出示124÷3这个算式,让学生意识到这个题比较麻烦,不能马上说出结果,引发学生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进入新课的学习。
这个自让我认为水到渠成的设计,却出现了小差错。
在学生两轮开火车时,有几个孩子答的不是很顺畅,可当我出示那个较麻烦题124÷3时,一个孩子却快速地说出了得数:“老师,这道题商41余3。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教后随笔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教后随笔教后记《加减法估算》教学反思《加减法的估算》是人教版二班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材在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的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
笔算、口算、心算和估算是学校生计算的几种主要方式,从计算结果的角度来看,笔算、口算、心算可归入精确计算,而估算那么可看作是一种近似计算方法。
估算是对事物的数量或计算的结果做出粗略的推断或猜测的过程,也是同学计算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以往的学校数学教学中,比较着重同学笔算、口算技能的培育,对估算的要求较低。
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又离不开估算,比如:从家到学校估量有2千米,步行上学估量要用15分钟;带了10元钱去买菜,估量只能买一斤猪肉和2斤西红柿,18+23经估算知结果应是40左右……所以《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能结合详细状况进行估算,并能说明估算的过程”。
我思索这个内容时,是反复考虑要不要讲“四舍五入”法;要不要讲“约等号”;估算如何用算式来表示。
由于人教版二上第31页首次涌现估算专项学习内容“加减法的估算”,但近似数的概念、约等号还没涌现,只要求用语言表达估算的过程。
《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同学“能结合详细情境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
”在一班级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已经进行了估量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涌现估算的教学内容,但还没有涌现约等号。
这块知识讲到什么程度,很难把握。
后来我反复学习了教参,又请教了一些老师,老师们说在考试中会涉及估算并且要写过程,所以我教给同学书写格式和“约等于号”的写法,“四舍五入”法没有讲,由于只要同学会把题中的数转化成与之接近的整十数就可以啦,涌现个别问题再个别解决。
在进行练习时又遇到了一个难题。
P32练习六第一题“先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80大”这里有两个指令,先估算,再比较。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观摩课教案说课稿优秀教案

二年级数学《加减法估算》观摩课教案说课稿优秀教案一、说教材《加减法估算》是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一节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估算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快速地进行计算和作出决策。
本节课是学生接触估算的第一节课,估算意识的培养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加减法估算的方法,能进行简单的估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加减法的估算方法,难点是灵活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帮妈妈买东西吗?昨天老师去超市买了一些水果,请你们帮老师算一算,我一共花了多少钱?(出示课件:苹果4元,香蕉5元,葡萄6元)2.学生尝试计算,师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二)探究新知1.学习例1(1)出示教材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2)根据情境图,师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师提问:你能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吗?(4)学生尝试计算,师提问: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5)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估算的方法。
2.学习例2(1)出示教材情境图,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2)根据情境图,师提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3)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师提问:你能用学过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结果吗?(4)学生尝试计算,师提问:谁来说说你的计算过程?(5)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估算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教材第8页练一练第1题。
二年级数学展现课加减法估算听课感受笔记评课稿

二年级数学展现课《加减法估算》听课感受笔记评课稿==《加减法的估算》评课估算是培育学生运用数学大体技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较好载体。
二年级教材中估算内容的编入,表现了新的课改理念,也给执教教师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
本节课设计新颖,层次清楚,注重生活情景创设,表现数学学科特色,成效明显,值得借鉴。
纵观本节课教学,要紧有以下特点:一、注重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
教师在出示课题、引入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猜想等环节上,都创设了不同的、具体的生活情景,有猜健身房器材的价钱,有买运动会用品款的估算等。
这些情景切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文化底蕴,显得自然贴切,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讨,去踊跃发觉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表现估算学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和鼓舞估算方式的多样化,估算形式的个性化。
如:别离估算排球、跳绳、羽毛球拍价钱;三种物品价钱先加起来再估算;用口算估算;用心算估算;用笔算估算等等。
充分表现人人学有效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明白得数学、运用数学。
三、进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实施运动会前买体育用品、统计参赛人数、安排啦啦队员,运动会后就餐、划船这些教学环节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比较、合理估算,从而,小雨润物般地慢慢培育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慢慢进展学生爱试探、善表达,踊跃参与、乐于探讨的能力。
==《加减法的估算》评课估算是培育学生运用数学大体技术、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较好载体。
二年级教材中估算内容的编入,表现了新的课改理念,也给执教教师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
本节课设计新颖,层次清楚,注重生活情景创设,表现数学学科特色,成效明显,值得借鉴。
纵观本节课教学,要紧有以下特点:一、注重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
教师在出示课题、引入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猜想等环节上,都创设了不同的、具体的生活情景,有猜健身房器材的价钱,有买运动会用品款的估算等。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反思第【1】篇〗一、联系生活,让学生充分感知估算的作用。
举一些和生活有关的估算例子,启发学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估算,切入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验应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功和快乐。
二、估算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不要求整齐划一。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估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
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
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
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估算必须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产生估算的需要,没有需要,教学估算意义无法体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反思第【2】篇〗在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后面,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书中例题呈现的是学生收集矿泉水瓶的情境。
小朋友们第三周收集了192个矿泉水瓶,第四周收集了219个,问题是他们这两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今天的课上,问题一提出,同学们就热烈地讨论了起来。
生:192接近200,219接近200,所以200+200=400(个)生:我是这样想的,192接近190,219接近220。
所以190+220=410(个)孩子们用四舍五入方法来进行估算,其方案与书中呈现的方案是相同的。
我对学生的这些想法感到非常满意。
后来,孩子们在提出其他的问题时发现,在求两周收集的大约相差了多少个时,如果把192估成200,把219也估成200的话,那么这两周收集的矿泉水瓶就大约相差0个了,于是我对孩子们说,实际的结果与我们估算出的结果有时可能有一定的差距,那么我们可以选择最接近准确数的近似数来进行计算,这样计算得到的结果也就会更精确一些了。
二年级加减法估算教案及反思

《加减法估算》教案及分析教学内容:加、减法估算(教材第31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六)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初步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学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2、学生能说明自己估算的思路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具体的情景,通过探讨和交流,进行加减法的估算,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三)情感态度与较直观1、学生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
2、学生用所学的估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以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体验估算在某种情境中的便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例四的情景图以及练习中的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切入生活,体验近似数。
1、认识时间出现钟面,请同学看看,我们上第二节课的时间大约是几时几分?2、说一说这些数接近的整十数28,49,11,24,63,993、情景导入:出示妈妈的图像,师:这是小红的妈妈,她今天要到超市去买(出示热水瓶,水壶,玻璃杯),看看,从图中你们可以知道什么?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说出这三样物品的名字。
学生能说出从图中可以知道各种物品的价格,热水瓶28元,水壶43元,玻璃杯24元二、探究体验:估算方法多样化1、师:妈妈带100元去商店买这三样生活用品,(出现小精灵的话)妈妈带的钱够吗?2、学生汇报交流学生两人小组进行讨论。
学生可能说出:1、28+43+24=95(元)够了2、30+40+30=100(元)够了。
3、100-30-40-30=0(元)够了。
4、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70元,还有30元,买水杯够了。
3、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呢?检验估算的准确性。
看结果使得否合理。
三、教师小结在生活中,我们把这样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计算出大约的结果的过程就叫做估算,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内容:加减法的估算。
(板书)师:我们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采用。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反思(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加减法估算反思第【1】篇〗“新课标”中,将学生数感的培养和估算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哪种运算,教材中都十分注重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在估算中,除法的估算是最难把握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因为除法估算不单单是把其中的一个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而已,它还要考虑到除数,考虑到能不能整除,因此对学生而言加大了一定的难度。
所以本章节的重难点都应该放在如何进行估算上面,并让学生多实践,在练习中进行巩固,在估算时让学生体验到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进行估算,有时要估大,有时要估小。
具体做法如下:一、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深入,学生很快发现346÷9≈?如果按照以前学习的估算方法,把346估成350,350÷9除不尽,有余数。
也就是说,在除法算式346÷9中346不能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来进行估算,那么把346估成多少合适呢?通过小组讨论有的认为把346估成360,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估成270。
怎样估最合理,同学们迫不及待的在下面讨论起来。
很快讨论结果出来了,把346估成360最合适。
没想到把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能产生这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思维进行了碰撞,自然而然解决了本堂课的重难点。
二、注重一题多算,突出估算方法的多样化。
如:学校运来308个作业本,分给三年级五个班,平均每班大约多少本?首先让学生自主探究出估算方法:有的将308估成300,有的估成306,还有的估成312,并各自说明了自己的估算理由。
学生的三种方法都可以,但怎样优化估算方法呢?我采取的是观察比较地方法,学生通过比较发现估成300算最快,我也顺水推舟建议学生采用这种方法估算,但同时又让学生比较估成300算起来虽然方便,但估成306和312的结果却更接近准确值。
这样引导学生在估算是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估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数学展示课《加减法估算》听课
感受笔记评课稿
==《加减法的估算》评课
估算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基本技能、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较好载体。
二年级教材中估算内容的编入,体现了新的课改理念,也给执教教师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
本节课设计新颖,层次清晰,注重生活情景创设,体现数学学科特色,效果明显,值得借鉴。
纵观本节课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教师在出示课题、引入问题、展开讨论、进行猜想等环节上,都创设了不同的、具体的生活情景,有猜健身房器材的价格,有买运动会用品款的估算等。
这些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于校园文化底蕴,显得自然贴切,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探究,去积极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去争着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体现估算学法的多样化、个性化。
教师在教学中发掘和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估算形式的个性化。
如:分别估算排球、跳绳、羽毛球拍价格;三种物品价格先加起来再估算;用口算估算;用心算估算;用笔
算估算等等。
充分体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三、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在实施运动会前买体育用品、统计参赛人数、安排啦啦队员,运动会后就餐、划船这些教学环节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分析比较、合理估算,从而,细雨润物般地逐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逐步发展学生爱思考、善表达,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