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数学《凑十法》评课记录
一年级上册《9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上册《9加几》评课稿
每一节数学课都是老师和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故事,任何一个小故事都会有一定的线索在里面,数学课堂也亦然,每一节数学课实际上都有一条线索隐藏在里面,这条线索串连了我们在课堂当中所要给孩子们给予的、传授的知识方面信息,以及在这些知识和信息背后隐藏的数学价值、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领悟。老师老师的《9加几》这节课就有着这样的一条明显线索,那就是9加几的算理,也就是凑十法思想贯穿整节课。
《9加几》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建立“凑十法”计算概念的初次接触,也为以后计算的正确率和提高运算速度打下牢固的基础。老师在上课初始,针对9加几知识构建,设置了型如:10+6=();9+1+3=()的两道计算题以旧引新,追溯到10加几算法的起点,这样就回归了思维的原点,降低了思维难度,遵循孩子们的认知规律,孩子很容易迁移类推触到新知的脉、寻到新知的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这个环节的设计已经隐隐看见凑十法算理这条线索拉起课堂框架,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
在探究新知环节老师设计的“先圈一圈,再填一填,算一算”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操作、分析、交流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并进一步设计问题:为什么要先圈10个?为什么4要分成1和3,分成2和2不行吗?理解凑十法后学习接着数方法,数数法,再引导学生你最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进一步升华的凑十法的感悟,就这样教学中让孩子通过观察、尝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这个环节沿着凑十法这条线突显出用9加几的算理与算法,并渗透了转化思想。
九加几评课稿
九加几评课稿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苏老师设计了“9加几”的这节课,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苏老师能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教案。上课伊始,苏老师从学生熟悉运动员进行曲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苏老师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苏老师能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
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评课稿范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评课稿范文
一年级上册数学《8、7、6加几》评课稿范文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关于6、7、8加几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对知识的复习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利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两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
2、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
3、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的会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有前后人数相加,有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计算的方法练习,例如在计算8 5=的时候强调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
5、从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利用减法计算结果,很得出结果。可以说是整节课教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 5或5 8,7 6或6 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渗透。
数学6、7、8加几的评课稿
数学6、7、8加几的评课稿
关于数学6、7、8加几的评课稿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6、7、8加几”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对知识的复习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利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两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
2、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
3、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的会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有前后人数相加,有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计算的方法练习,例如在计算8 5=的时候强调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
5、从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利用减法计算结果,很得出结果。可以说是整节课教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 5或5 8,7 6或6 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渗透。
2、摆小棒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圈一圈或摆一摆,感受过程,计算结果也可以做到进行验算。
《 5、4、3、2加几 》评课稿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努力学习,报效父母《5、4、3、2加几》评课稿
本节课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基本合理,虽然是新授课,但由于学生已有了9、8、7、6、加几的学习经验,所以教师讲授时间较少,师生合作时间较多。透过以上数据,我们可看出,这节课“学生合作”与“学生独立思考”用时较少,这一点,就说明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还应再开放一点,把更多的时间与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的合作与独立思考机会再多一点,时间再久一点。也只有给学生机会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才有可能被激发与释放。
教师在教学5+8、5+8、4+8、5+8时放手让学生尝试算法,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用圈一圈,画一画的活动,并让学生展示作品,说出自己的思路。让学生经历凑十法的过程,在活动中学生能积极动手参与操作,,较好的理解了凑十法的两种方法。
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探索5+8的算法上,重点突出。从时间的分配上看,基本合理。师生互动的环节较多,生生互动的环节多。
课堂上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利用已知解决新知(凑十法),但整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大胆质疑、语言的完整性上,老师还要加以引导。
教师的提问面向全体针对性强。由于教师面的是刚入学的一年级的孩子,所以教师的提问主要以描述性的问题为主,学生的提问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和锻炼。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评价的多样性。
从课堂落实情况来看和预设的认知冲突基本一致,教师通过让学生动手圈一圈,画一画等方式让学生理解“凑十法”,效果不错。
不足之处:学生在凑十法时,只想到拆一个数,而没有想到拆另一个数,教师要及时地引导和激发孩子的思维。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通用9篇)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通用9篇)
教师听课评课优秀评语1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关于“6、7、8加几”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对知识的复习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利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两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
2、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
3、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的会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有前后人数相加,有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计算的方法练习,例如在计算85=的时候强调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
5、从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利用减法计算结果,很得出结果。可以说是整节课教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5或58,76或6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渗透。
2、摆小棒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圈一圈或摆一摆,感受过程,计算结果也可以做到进行验算。
8、7加几评课稿范文
8、7加几评课稿
8、7加几评课稿范文
本周听了同级部毛老师的课,颇有感触。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尊重学生,发扬个性;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把主体还给学生。毛老师在实际操作中,做了大胆尝试。
例如,在教学“8、7加几”的一课时,教学例题“8+7”时,因为学生已学过了9加几,有了凑十的经验,老师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我是摆小棒看出来的”;“我是一个个数的”;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7个,得15”;“8+2=10,10+5=15我是听妈妈说过的”。“7+3=10,10+5=15”当学生说到这里我顺其自然地说:“你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种方法吧。”在学生“唧唧喳喳”之后,毛老师就隆重推出“凑十法”。从摆圆片学具“凑十”到摆小棒“凑十”,然后配上示意图一味地向学生介绍“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非常详尽,从学生的反馈中也看出学生大部分会用这种方法来计算“8、7加几”的计算题了。
学生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而五彩缤纷、富有个性色彩。所以,新课程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算法多样化的提倡就是其明证。毛老师在课中一开始解放了学生的“嘴”,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经验说出了多种算法,在培养学生个性发展之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在教学“凑十法”上处理得当,没有把全体学生的思维限制在一个方法上,让学生在教学进程中体验“凑十法”的优越性,“肯定”了其他方法的“存活”,由此“凑十法”也深入人心。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9加几评课稿
9加几评课稿
9加几评课稿
9加几评课稿1
今天与同年级教师集中在一年(3)班听陈教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一课,这节课给我印象最深,最有体会的地方,就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能做到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实用性,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构思新颖别致,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
本节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利用精美画面,创设具体情境
教学中陈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利用学校第9届运动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这里选用了电教媒体中的“听觉教材”和“视听教材”,变抽象为具体,化静为动,美化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其次,利用动画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在突破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凑十”的过程。教师选用了动画演示,从盒子外面飞进盒子里面一盒,体现了动态的“凑十”过程,摆小捧从右边移向左边一根,把左边凑成了十,并用闪烁的效果强调怎样凑十的,这部分内容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闪烁的手段表达了教学内容。动画模拟的使用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同时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化繁杂为简明,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再次,利用交互手段,完成提出问题
9加几的评课稿
《9加几》评课稿
马老师讲的《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9加几》这节课的教学,马老师用他扎实的教学功底、灵活的教学机智、独特的教学设计,从生活数学化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鼓励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渗透“凑十法”思考过程,符合我校低段数学校本教研的课题,利用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本节课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设计环节符合低段课题研究
本堂课首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马老师利用课件创设教学情景,不断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参与热情,调动学生发现了问题,探索解决问题,鼓励算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印证了我校低段数学研究的课题。
二、合理复习,创设原有知识平台。
马老师在教学起始阶段,首先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通过这里的复习,为学生在后面用凑十法创设一个知识的平台,从而顺利引导学生的拆数凑数.
三、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马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课件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9加几》评课稿范文
《9加几》评课稿
听了蔡莉老师的《9加几》这节课,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对学生的启发、点拨恰到好处,与学生的交流亲切自然,驾驭课堂的能力让人佩服。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下面就这节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节课教师先出示卡片,请学生口算来复习。答对可获得一张《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贴画,可随意挑选,蔡老师通过学生喜欢贴画的心理,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学生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在口算中没有得到贴画的学生有些失望,紧接着老师说:“今天学习新知识时,大家表现好的都可以得到你想要的贴画”,蔡老师特别强调学生可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贴画,激化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在新授课教学中,采用多媒体的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很直观、形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学生试听的美的感受,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学9加几时采用小组合作、鼓励引导学生多种算法,如9﹢5可以数一数;可以画一画;还可以用学具摆一摆。用9先加1再加4可以(凑十法)。追求的是学生个体方法的.多样化,它是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算法多样化”教学关注的不仅仅是计算本身,也不仅仅是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只要学生愿意互相交流,蔡老师就给他们时间和机会,交流结束时,同桌之间任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互说。教学中,蔡老师都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合作能力、以及积极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复习巩固中采用小兔找家的游戏,每位学生都拿到了写有算式的卡片,在教室的四面墙上,贴上6幅小兔的房子的画,在老师的口令下,唱着儿歌去找自己的家。这时老师适时地提醒小兔们拐弯时要小心,靠右行、保安全。培养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
评课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评课的优点,不足和建议
评课的优点,不足和建议1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一年级数学上册关于 6、7、8加几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1、教师对知识的复习充分,了解到9加几的加法计算利用凑十法来进行计算,复习巩固了算法的原理以及方法,让学生明白9如何凑十,如何分解两一个数,这完全为本节课计算6、7、8加几做了很好的铺垫,学生也能够很快的从中领会到计算原理。
2、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那就是,施老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训练到位,学生从课堂的说凑十法的过程非常熟练,在课堂上也做到了不断练习,充分让学生反复说,准确说,流利说。
3、对课本的教学用图充分挖掘,从例题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明白题意,知道给出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的会利用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解决问题,有前后人数相加,有不同衣服颜色的人数相加,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4、注重计算的方法练习,例如在计算85=的时候强调可以看8分5,也可以看5分8,从两个方面进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灵活应用。
5、从一个儿歌帮助学生解决凑十法的口诀要点,抓住特点进行计算,提供学生快速计算的小诀窍,利用减法计算结果,很得出结果。可以说是整节课教
师都把握住了重点内容,强调方法练习,讲解细节重点内容,让学生明白抓住关键内容进行计算。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能否在写课本例题时,让学生说说算式可以怎么列,或许有85或58,76或67的不同列法,这样可以结合到最后一题,为下节课渗透。
2、摆小棒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圈一圈或摆一摆,感受过程,计算结果也可以做到进行验算。
9加几评课
一、合理复习,创设原有知识平台。
蔡老师在教学起始阶段,首先出示了10加几的有关例题,再次让学生体会十加几就是十几。通过这里的复习,为学生在后面用凑十法创设一个知识的平台,从而顺利引导学生的拆数凑数!
二、巧用表扬的语言。
蔡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运用了很多表扬学生的用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激励的语言非常的好,非常的有必要,蔡老师的语言值得我们学习。
三、教学准备充分。
蔡老师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比较顺利,可见蔡老师在课前做了精密的准备,对课堂也有了个比较完整的预案。
蔡老师的课设计中还有几点让我感到困惑:
1.这节课有一块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看图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解决的能力,蔡老师虽有涉及,但只能开头喜洋洋买桃子那里让一个学生提了下,在后面的教学中就未在涉足到。教材资源中提供了充足的给学生看图提数学问题的机会,我觉得应该加以把握,把握这样一次难得的训练学生的看图提问题能力。
2.蔡老师在得出多条9加几的算式之后,让学生观察并发现规律。这里我有一点困惑,发现规律应该是一种归纳能力,对学生来说比较的难,而这节课又是刚学习9加几,学生对9加几的掌握程度应该还是处于较低水平的,让学生看这些算式找出规律,是不是有这个必要,或者说在后面课时中,在学生教好的掌握了9加几之后再进行发现规律的效果会更好一点?有待商榷!
提高自己,每时每刻!
评课“9加几”
执教:黄亚倩评课人:彭晶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揭示——操作——说——想”的系列学习活动展开,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
一、使孩子从脑海中形成数学问题
一年级上数学评课-8、7、6加几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数学评课-8、7、6加几人教新课标
《8、7、6加几》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听了缪老师的《8、7、6加几》这一课,感觉整堂课的教学思路十分清晰,教学的重点难点非常突出,训练比较到位,特别注重学生口述算理的训练。通过:指名说,同桌互说,全班一起说算理等办法,让学生扎实,到位地掌握用“凑十”法计算8、7、6加几。在课堂上,老师能及时地反馈学生的计算方法和作业情况,并适时加以分析,纠正。让学生能明白自己错误的原因,并加以巩固强化。
在教学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对旧知的迁移,学习新知。在教学中,教师也注重对新旧知识的对比,感知和归纳,为学生理清思路,以便让学生更快,更系统地掌握新知。同时,善于运用鼓励性的评价,对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来解决同一问题的情况,大加肯定。意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另外,在本节课中,教师在做习题的要求上具有层次性。在教学了8+5=□后,让学生做书上第103页“想一想”的题目,并要求学生写出思考过程,即把“分一分,凑一凑,算一算”的过程写出来。而在大部分学生已经能熟练准确地表述算理的基础上,缪老师再让学生完成“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直接写出得数。在交流时,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同学听。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并且使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意识,口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合作交流意识等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9加几》听课评课记录
《9加几》观课报告
在这次安顺市中小学教师全员远程研修的观课评课环节中,其中为我推荐烟台市福山实验小学方艳老师的《9加几》一课。通过认真观课了这一视频教学后留下了深刻印象: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运用多种方法计算9加几时,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法的过程。这一节的内容是通过观看微课程视频,直观理解凑十的过程,掌握凑十法,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方艳老师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方老师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她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她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方艳老师在课始通过闯关和出示校园运动会参加比赛的人数,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校园运动会入手,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方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凑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方老师从课开始的导入练习,到新授的例题计算方法的讲解一直很关注“凑十”这个知识点。尤其是在解决一共有多少运动员的问题时,能结合图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凑十”动态演示的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凑十的算理,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9加几评课记录
一年级《9加几》评课
时间:2019年11月6日
地点:教师办公室
参加人员:小学数学组全体老师
执教教师:周芳
宋邦明:听了周芳老师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学生学了10加几,掌握了凑十法的计算方法。我觉得很值得我学习借鉴:一、复习合理。
周老师在教学起始阶段,首先出示了10加几的有关例题,再次让学生体会十加几就是十几。通过这里的复习,为学生在后面用凑十法创设一个知识的平台,从而顺利引导学生的拆数凑数,周老师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运用了很多表扬学生的用语。
吴敏:教学准备充分
周老师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比较顺利,可见周老师在课前做了精密的准备,对课堂也有了个比较完整的预案。
张国林:在教学中教师抓住了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创设一个去数学城堡里游玩的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李从欢老师:我认为周老师这节课突破教学难点
体现了动态的“凑十”过程,摆小捧从右边移向左边一根,把左边凑成了十,并用闪烁的效果强调怎样凑十的。同时还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产生特有教学效果。
夏敏老师:周老师这节课从复习导入新课,巩固利用固所学知识引入新课,其练习效果非常好,能轻松巩固已学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产生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评课稿
一年级数学《9加几》评课稿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数、算等数学活动,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体会到“凑十法”的优势,并能掌握凑十计算的方法。
房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新课程倡导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房老师的课就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结合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运动会的教学情境。通过让学生观察运动会场景图,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的编排不仅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培养了孩子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运用多种方法,突破教学难点
“凑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房老师从课开始的导入练习,到新授的例题计算方法的讲解一直很关注“凑十”这个知识点。尤其是在解决一共有几个足球的问题时,能结合图示,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凑十”动态演示的过程。借助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化难为易,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了凑十的算理,使原本很棘手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本节课中房老师使用了电子白板进行教学,利用电子白板的魔术笔、放大镜等功能突显教学重点和难点之处。利用电子白板的交互功能,进行多种解题方法的展示与交流。运用新的多媒体技术在本节课中实现了较好地教学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在编排上能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重点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凑十法》
评课记录
《凑十法》评课记录
《凑十法》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许多新理念,设计合理、新颖。听了张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组织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为此,教学中贺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学生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标准》中提倡的新理念。《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小组内让同学交流,然后各组汇报。学生们有的用点数、还有的用接着数的方法、也有的用凑十法等多种计算方法,通过获得丰富的感知,发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的汇报中我们看到,由于留给学生充分发表想法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的思维是生动活泼的,提出了多种9加几的计算方法,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另外,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直观上了解“凑十法”的算理,并通过叙述计算过程,内化为计算方法,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体验“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三、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
张老师的课前导入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