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经济学说史所研究的经济学说,就是人们对自己在生产活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认识。
经济学说史就是研究经济学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经济学说史经历了奴隶制时代的经济学说和封建时代的经济学说。
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叶。
主要代表有威廉配第,李嘉图,斯密和魁奈,阿吉尔贝尔和西蒙斯。
19世纪初期至60年代的经济学代表人物:马尔萨斯,穆勒,萨伊、巴师夏、凯里。
马克思、恩格斯政治经济学领导实现革命性变革表现在:一是科学土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是在科学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
三是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四是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经济学流派有:边际效用学派、剑桥学派、新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
最早出现经济说产生于古希腊。
思想见于《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古希腊色诺芬在《经济论》中最早使用了“经济”一词,其原意为“家庭管理”。
他已了解物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
柏拉图的“理想国”设计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第二等级是战士,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
他认为人们应实行分工和互助。
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属于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
一种是“货殖”,目的是增加货币。
马克思评价:亚里士多德在养痈遗患的价值表现中发现等同关系。
古代罗马从氏族向奴隶制社会过渡,史称“王政时期”。
古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贾图、瓦罗、西赛罗、和珂鲁麦拉。
瓦罗与西赛罗和维吉尔并列。
奥古斯丁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实际上是平均价格。
阿奎那主要著作是《神学大全》,被称为中世纪“神学的泰斗”,主要论及封建农奴制、公平价格、货币、商业、利息等。
《经济学说史》讲义1
绪论一、什么是经济学说史1、经济学辞海:是研究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科学。
其特定研究对象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如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分配关系;又如人民币升值、加息的影响,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等等)经济学是一个大概念,有很多分支学科,如: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
(现在还有恋爱经济学、婚姻经济学)一般认为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具体研究社会怎样使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各种产品,并把这些产品分配给不同的社会成员以供消费。
分为宏观和微观两大部分。
主要讨论四个问题:配置、分配、稳定与增长。
前两个是微观问题,后两个是宏观问题。
(还可分为理论和应用两大类)经济学具有历史的属性,也就是说它是一门历史发展的科学,它有着一个不断继承、批判和发展的演进过程。
因为它所研究的经济问题与经济现象是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的,因此,经济学研究也离不开具体的历史环境和条件,必然地具有历史的属性。
这种历史属性正是经济学说史这门学科产生的前提,同时它也表明了经济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因为经济学理论永远也摆脱不了它所处历史阶段的影响,不可能找到永恒正确的经济理论。
2、经济学说是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成果。
就是人们对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的认识,或者说是客观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它有几个明显的特点:①发展变化性:经济学说属于社会意识或上层建筑的范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生产关系不断改变,人们对生产关系的认识——经济学说也将不断有所变化。
当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出现的时候,必将有一种新的经济学说随之出现,并随之而发展和演变。
因此,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以及同一个社会经济形态发展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与其相适应的经济学说。
(学习研究时,特别要注意流派产生的历史条件或时代背景)②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由于各阶级在特定的经济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因而也就有各种性质不同的、代表不同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学说,不可能有代表所有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统一的、超阶级的学说。
(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经济学说史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家务管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2、贸易差额论: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重工主义: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3、布阿吉尔贝尔的自然秩序思想: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的观点。
“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来说是最优良”的规律。
4、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
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5、斯密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
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
6、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是价值规律的作用。
萨伊的三分法: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是所谓“三分法” 。
7、萨伊效用价值论: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
价值渊源于物品的效用,物品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土地)共同创造的,因而价值也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和协力的结果。
8、萨伊定律:萨伊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产品总是由产品来购买,卖者同时也是买者。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1, 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
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1.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
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
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
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名词解释--经济学说史
名词解释--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经济学说史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家务管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2、贸易差额论:这一时期特点是,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达到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晚期重商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重工主义: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所以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3、布阿吉尔贝尔的自然秩序思想: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的观点。
“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来说是最优良”的规律。
4、纯产品: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
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5、斯密教条:斯密价值规定中的一个错误公式。
按照这个公式,商品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而取决于工资、利润加地租的所谓“三种收入”,即三种收入构成商品的价值。
6、看不见的手:自由竞争,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是价值规律的作用。
萨伊的三分法: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三个部分,这就是所谓“三分法” 。
7、萨伊效用价值论: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
价值渊源于物品的效用,物品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土地)共同创造的,因而价值也是由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个方面共同作用和协力的结果。
8、萨伊定律:萨伊否认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认为“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自然秩序重农学派对自然秩序做出了解释: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自然秩序”是“所有的人,以及一切人类的权力”必须遵守的,是“坚定不移的、不可破坏的,而且一般说来是最优良”的规律。
而斯密所说的自然秩序,就是一种竞争的市场经济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各种事物都听任其自然发展,听其完全自由,让每个人以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自利和竞争自然会把经济事物搞得井井有条。
2、纯产品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外,还有剩余产品。
魁奈指出,这里所说的剩余产品就是“纯产品”。
3、三位一体公式,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萨伊首先提出来的。
他认为:既然生产有三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这三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了价值,那么三要素的所有者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资本所有者得到利息、土地的所有者得到地租、劳动的所有者得到工资。
因此萨伊的分配理论可以概括为资本——利息,劳动——工资,土地——地租。
马克思称之为三位一体的公式。
4、戈森定律戈森提出了两个规律,第一个被称为效用递减规律,即人们对某种物品的需要,随着需要的不断被满足,所感觉到的享乐程度逐渐递减,直至最后达到饱和状态。
第二个被称为边际效用相等规律,它是由第一个规律派生的,是指在效用递减规律作用下,达到最大限度享乐的方式。
他认为一个人如果要从一定量财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就必须把它在不同用途间进行分配,而分配的方式必须使得每一种用途上的财货的边际效用相等。
此外,他还认为,当环境使人发现新的享乐,通过自身的改进或影响外部世界就有可能增加他的总享乐。
就是说可以增加新的享乐的途径,它是对享乐递减规律和边际享乐相等规律的补充。
戈森的这些观点被称为“戈森定律”。
5、历史统计方法——就是对各个时代、各个国家或民族经济发展的史实,进行考察和统计,使之系统化、数量化,然后从这些经济史实中归纳出一些经验法则。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第一章1、经济学说史所研究的经济学说就是人们对自己在生产生活活动中所结成的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关系的认识。
2、经济学说史就是研究经济学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3、经济学说的发展经历了奴隶时代和封建时代的经济学说。
4、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8世纪初叶。
它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英国的亚当.斯密、法国的魁奈等。
5、19世纪初期—19世纪60年代,英、法等国家经过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取得了政权。
他们在英国以马尔萨斯、约翰.穆勒为代表,在法国以萨伊、巴师夏为代表,在美国则为凯里为代表。
6、马、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实现的革命性变革表现在:a科学地确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b、在科学价值论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规律.c、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必然性。
d、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以及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7、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出现新经济学流派,分两类,一是大致在相同的时间内,在奥地利、英国和法国出现的边际效用学派和剑桥学派。
二是在德国和美国出现了新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
8、色诺论最早在《经济论》一书中使用‚经济‛一词。
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值‛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时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也是违反自然的。
10、亚里士多德在《伦理学》中讲到公平这一道德范畴时,还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的见解。
11、古罗马奴隶主阶级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贾图、瓦罗、西赛罗和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经济学说史考试重点名词解释等
9 巴师夏的和谐经济理论? 巴师夏的理论基础是交换价值轮和分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作为一种“和谐的社会组织”, 其根据产生于商品的“交换”,认为任何“交换”都是“互相帮助、互相替代对方工作,相互服 务”的过程。这种以对等利益为基础的交换,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分配保持了“和谐性”; 土地所有者、资本家、工人都分别通过提供服务,得到地租、利息和工资;并且随着社会 生产 的发展,各自的收入也会同时增加。所以,在“和谐的社会组织”里,是没有阶级矛盾 和阶级冲突的。社会的大趋势是”和谐”。 10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认为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加,而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同 时由于“土地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使食物赶不上以几何级数速度增加的人口的需要,因 此生活资料的增加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是自然的、永恒的规律,只有通过饥饿、繁重的劳动、 限制结婚以及战争等手段来消灭社会‘下层’,才能削弱这个规律的作用。把资本主义制度 所造成的一切问题和灾难归结为人口过剩的结果。 11 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 瓦尔拉斯认为,市场上一切商品价格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任何一种 商品的供求,不仅是该商品价格的函数,也是所有其他商品的价格函数,因此,任何商品 的价格必须同时和其他商品的价格联合决定。均衡是稳定的均衡,即一旦经济制度处于非均 衡状态时,市场的力量会自动地使经济制度调整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瓦尔拉斯是最先建立 一般均衡理论的经济学家。 12.李斯特的经济学说? 李斯特认为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国家的作用和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的民族特点,因而竭力 反对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实行保护关税制度。李斯特认为,财富的生产比财富本身重要得 多,发展生产力才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认为一国的生产力力可以促进该国科学、艺术 和政治的发展,并能增大人民的福利,增加人口、财政收入和国家实力。国家都必须经过 如下发展阶段:原始末开发阶段--畜牧阶段--农业阶段--农工业阶段--农工商业阶段。五个 发展阶段是依次递进的。他认为德国处于第四阶段,实行保护关税,发展生产力,向第五 个阶段过度。 13.旧福利经济学? 庇古出版《福利经济学》标志旧福利经济学形成,庇古以基数效用理论为基础认为他 唆研究的社会福利方面的问题仅限于经济福利,即可以用货币直接或间接的加以度量的福 利;社会总福利可以用一国的国民收入来表示;如果国民收入增加,并且没有收入分配不 均的情况,那么经济福利就会增加;要增加社会总福利,就必须增加社会总产品量。 特征:1 经济学是解决物质问题的,个人福利可以用效用来表示,整个社会的福利是 所有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2 用物质福利或效用来表示个人福利概念。3 社会应使整体福利 综合达到最大,其中有利于穷人的收入分配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福利。 14.新福利经济学?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一种是家务管理,即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柏拉图的“理想国”: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
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他们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第二等级是战士,他们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他们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瓦罗的《论农业》:被保存下来的研究当时奴隶制庄园经济的重要资料。
他认为农业在一切经济部门中试罗马人最适宜从事的职业,奴隶主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自己的庄园以增加收入。
公平价格:最初出现于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家的著作中,是用来指定某时期内不受市场变动影响的价格,大多数从事交换的人是按这个价格进行买卖。
他们所说的这种公平价格实际上是平均价格,即大体上与价值相符的价格。
货币差额论:早期重商主义又称为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重金主义: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
贸易差额论: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学说。
强调一国应使贸易输出超过输入,形成有利的差额,即顺差,才能增加本国的金银财富。
重工主义: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扶植和鼓励发展制造出口商品的工场手工业,又把晚期重商主义称为重工主义。
早期与晚期重商主义:早期重商主义产生于15--16世纪,在对外贸易上强调少买,严禁货币输出国外,力求用行政手段控制货币运动,以贮藏尽量多的货币,因而又被称为货币差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17世纪上半期,强调多卖,主张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认为只要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得的货币总额,就可以获更多的货币。
晚期重商主义为保证对外贸易中的出超,采取保护关税的政策。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重商主义: mercantilism,也称作“商业本位”,这个词最初由法国重农主义者米拉波在1763年创造的。
它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16~17世纪的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15-18世纪中在欧洲流行,后为古典经济学取代。
认为一国积累的金银越多,就越富强。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
2、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魁奈、米拉波、杜尔阁等等。
3、古典经济学:又称“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体系。
17世纪下半叶产生于英、法两国。
主要代表为英国的配第、亚当·斯密和李嘉图,法国的魁奈等。
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4、“纯产品”:它是魁奈经济学的核心。
魁奈认为,真正的财富并非如重商主义所言的货币,而是为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
在农业生产中,所增加的农产品就是纯产品。
它表现为农业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农产品,扣除同期内消耗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后的剩余。
用货币计算,就是生产者出售农产品所得货币量扣除了各种费用(包括生产资料和工资)后的余额。
5、“斯密教条”:斯密从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出发,认为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三个部分。
马克思称之为“斯密教条”,该教条的错误在于丢掉社会总产品和总价值中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部分。
6、李嘉图恶习:李嘉图擅长把复杂的经济现象高度抽象成很少的变量,然后通过对这些变量的解释进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作进行诠释。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1 .什么是经济学说史?经济学说史就是研究经济学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2.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3.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经济分析史政治经济学的区别(研究对象.范围.时期)。
(1)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范围最为广泛,凡是有关处朗哙各今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的观点、政策,不论是否己形成—定的理论体系,都可以被列入考察的视野。
(2)经济学说史则把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作为研究的对象。
经济学说已是一些包含内在联系的经济概念或范畴的整体,反映人们对于社会经济关系的较深的认识程度。
经济学说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就已产生,因此,经济学说史的考察范围包括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3)政治经济学说史只把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学的发展作为研究对象,一般只涉及重商主义及其以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4)经济分析史把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中带有分析性的成果作为研究对象,或者说,经济分析史更注意经济概念、范畴及其内涵、外延历史演变的分析。
一般来说,经济分析史以具备一定的经济学说史知识为前提,所以,经济分析史的著作或教材,大多适用于研究生教育。
经济学说史则介绍外国,主要是西方世界自古代希腊、罗马以来的经济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4.古希腊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5)。
著作:<<居鲁士的教育>> <<居鲁士远征记>> <<雅典的收入>><<经济论>>(该书最早使用“经济”一词)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
著作:<<理想国>> <<法律论>>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
著作:<<政治论>> <<伦理学>>5.色诺芬的经济思想观点。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1. 亚当·斯密的“劳动力价值论”: 亚当·斯密是现代经济学奠基人之一,他在《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力价值论。
他认为一个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这种商品所需的劳动时间。
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劳动对价值的决定作用,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基础。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卡尔·马克思是经济学的重要思想家,他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工人所得到的工资,剩余的价值被资本家占有,这是剥削的本质。
这一理论强调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剥削关系。
3.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以刺激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不足的有效需求,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降低税收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
他的理论对现代宏观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的一个指标。
它的取值范围从0到1,数值越接近1表示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基尼系数越高,意味着少数人占有了更大比例的财富和收入,而大多数人的收入较低。
5. 隐形手: 亚当·斯密提出的“隐形手”是一种市场机制,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通过自由的市场供求关系来实现社会最大福利。
他认为,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自然会为社会利益做出贡献,就像是被一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
6. 边际效用: 边际效用指的是在一定限制下,最后一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满足程度。
边际效用理论认为,当消费者获得的物品或服务越多时,对每一单位的边际效用感受逐渐减少。
这一理论为解释消费者行为和效用最大化提供了基础。
7.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个体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所具有的相对优势。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认为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根据各自的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化生产,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完整word版名词解释——经济学说史
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生量。
需求曲线是显示价格与需求基础。
(4)地租发展的趋势。
地是农产品增加了,才能使衣着、家具、装饰品等手工业发展起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家务管量关系的曲线,是指其他条件相租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来。
相反,农业衰落,在每一价格水平上买主愿各行各业6、李嘉图价值理论体系的内在同时,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也就会衰落。
意购买的商品量的表或曲线。
(2前者把大自然)价值观。
矛盾?他力地追求货币增殖。
图从经常变动的市场价格背后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1、简述色诺芬的经济思想?李嘉图价值理论体系的第一个寻找“真正的价值矛盾是价值规律同利润规律或”,取得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2.家庭管理应该成为一门学问;实际就是交换价值。
他用个人劳动时间在各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劳动和资本交换规律之间的矛财富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3.个特殊产业部门间分配时所依第二个矛盾是价值规律同等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揭示了盾;肯定劳动分工的必要;4.据的正确比例来决定后者的目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5.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规律之“真正的价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值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间的矛盾。
”从国家角度研究了增加收入的,并且把自由竞争说成是造成这种正确比例的社会过程。
、西斯蒙第是怎样论述经济危布问题:对外贸易;开采银矿6.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7阿吉尔贝尔在配第之后,机论的必然性的?阐述了对货币的一些独到的见2、贸易差额论:这一时期特点虽然不是有意识地,1.西斯蒙第在收入决定生产理解,通过调节商品的运动,是,达到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但是事实上把商品的交换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论基础上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从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晚期重商手段的职能,指出了两者的关而提出他的劳动价值理论。
(3)主义被称为贸易差额论。
产生经济危机。
系。
货币理论。
布阿吉尔贝尔否认货2.若生产超过了收入,2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重工主义:、简述重商主义最重要的基本即生产超币是财富,甚至主张保存商品交过了消费,晚期重商主义者,支持国家采取观点。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名词解释(仅供参考) 1. 公平价格公平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将交换双方耗费的相等的劳动作为商品交换的平等基础的中世纪教会学者关于价值和交换法则的一种解释。
2. 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将货币看做价值符号,并按照价值符号的流通规律认定商品价格决定于流通中的货币量,即“流通中的货币与市场上的商品之间的比例决定着物价的贵贱”。
3. 纯产品纯产品是扣除用于耕作的劳动费用和其他必须支出后多余的土地生产物,它构成国家的收入和获得或购买地产的土地所有者的收入。
4. 水、钻石悖论水、钻石悖论指有些东西使用价值很大而交换价值很小,有的东西具有使用价值却没有交换价值,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只有极小的使用价值却忽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二者之间的联系的理论。
5. 斯密教条斯密教条指构成一国全部劳动年产物的一切商品价格,必然由工资、地租、利润三部分构成,而且作为劳动工资、土地地租或资本利润,在国内不同居民间分配。
6. 看不见的手看不见的手指在国家法律维持的正常秩序中,由于人们都在不伤害、不破坏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自然形成作为总体的社会利益的增进从而对资本主义市场与市场经济的自行调节机制。
7. 三分法三分法是指萨伊将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消费三部分。
8. 三位一体公式三位一体公式是以萨伊的价值论和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其中生产三要素在生产中共同创造产品的效用,其所有者得到相应的报酬,从而使得社会各阶级的收入都有了自己独立的源泉,即土地——地租,资本——利息,劳动——工资。
9、萨伊定律意思是说,每个生产者之所以愿意从事生产活动,若不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该产品的消费慾望,就是为了想将其所生产的物品与他人换取物品或服务。
简答:1、早晚期重商主义异同相同:早期重商主义和晚期重商主义都把货币看做财富的主要或唯一形态。
不同:早期重商主义主张尽量少买或不买,从而实际强调了“多卖少买”,通过尽量少买或不买,可以将货币积累起来,国家因此可以致富;反之国家财富会流失,国家会趋于贫困。
经济学说史
经济学说史经济学说:又名经济学、经济理论。
始于奴隶社会,是社会生产关系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和表现,即理论、成文、系统的对经济问题的认识。
经济思想:始于原始社会,是社会生产关系在人们思维中的反映和表现,指对经济问题的认识(零星或系统、成文或不成文、理性或感性等)。
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重商主义: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代表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一种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古典经济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建立,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尚未充分发展时期代表新兴资产阶级(产业资本家)利益的一种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庸俗经济学:一种专门描述其经济表面现象抹杀其本质联系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一种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
当代西方经济学:20世纪30年代时期流行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经济学。
抽象法:抽象法是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即:把复杂的现象转化成简单的模型,从复杂到简单;从大量个别材料与事实中得出一般的、共性的东西,从个别到一般。
力图考察现象的本质和寻找各个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次西方经济理论革命-古典革命表现:古典经济学开始由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从主张国家干预到主张自由、放任的竞争。
历史背景:到17世纪初,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引起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生产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体,流通变为生产的一个要素。
由此就导致了重商主义的逐渐瓦解和新的经济科学的产生,即以资本主义生产为研究对象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第二次西方经济理论革命-边际革命表现:将心理分析与数学分析引入经济学研究,将客观价值论引入主观价值观,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重大变革。
第三次西方经济理论革命-凯恩斯革命表现:从市场调节转向国家干预、从微量分析转向客观分析。
第一次西方经济理论大综合-穆勒第二次西方经济理论大综合-马歇尔第三次西方经济理论大综合-萨缪尔森萨缪尔森将新古典理论同凯恩斯理论综合在一起,被称为西方西方经济理论的第三次大综合。
(完整word版)经济学说史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説史:经济学说史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
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二.问题题1。
从经济学说与经济学说史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说史。
答:(1)经济学说往往包括一些人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生产力问题的认识和论述,也包括着对国家经济政策的论述。
而经济学说史则是以经济学说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时期经济学说产生、发展的历史。
(2)总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的目的在于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具体而言,学习经济学说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A: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情况,检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都提出了什么样的经济观点,其中哪些经济观点反映了客观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而具有科学价值;哪些观点只反映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哪些经济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或辩护性的,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这些经济学说又发生了怎样的演变.B:通过学习经济学说史,判断一下经济学说今后发展的趋向。
在回顾和总结过去经济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总结过去经济学说发展的成果和经验,吸收其中的科学成果和失败的教训,根据目前经济发展的情况,创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新的经济学说.C:帮助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加深对其基本原理的内容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提高识别各种不同经济学说的本质的能力;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与时俱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为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
2.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是什么?答:经济学说史的分期或分篇的依据总体是按照时代分期的。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二.名词解释1,亚里士多德的生财之道:他在《政治论》中将生财之道分为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2,柏拉图的“理想国” :由三个自由民阶层或等级组成,这三个等级分别是:执政的哲学家,战士,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
经济学说史第二版教学资源包 绪论: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经济学说史经济学说史是研究经济学说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和演变的历史过程。
(1)经济学说史是研究经济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在其发展中会经历各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在每一历史阶段就会出现和它相应的各种经济学说。
(2)经济学说是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的各种经济学说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统一的经济学说。
在每一个历史时代中,统治阶级的经济学说便构成那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说。
不同阶级的经济学说不断地发生矛盾和斗争,从而推动了经济学说向前发展。
阶级分析方法是研究经济学说史的重要方法。
2、经济学说史的发展阶段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以前,经济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奴隶制时代的经济学说和封建时代的经济学说。
(1)奴隶制时代的经济学说典型的奴隶制产生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说是奴隶主的经济学说。
在封建社会晚期,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
(2)资本主义的经济学说:1.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古典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有威廉﹒配第亚当﹒斯密、魁奈等。
2.19世纪初期至60年代——庸俗政治经济学、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代表人物有马尔萨斯、约翰﹒穆勒、萨伊等。
3.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奥地利、英国和法国的边际效用学派和剑桥学派;德国和美国的新历史学派和制度学派;俄国的列宁主义。
代表人物有马歇尔等4.20世纪20—30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学家对传统经济学提出了不少修改与补充,企图解决新出现的各种问题。
代表人物有凯恩斯等。
经济学说史
第一章绪论一、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对象与特点(一)经济学说的概念:经济学说是指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人们或社会集团对社会生产关系的观点或理论体系。
(二)经济学说的研究对象:关于经济学说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经济理论及其发展轨迹)。
(三)经济学说的特点1.历史性2.阶级性二、经济学说史的主要内容(一)奴隶社会的经济学说(公元5世纪以前)1.奴隶主的经济学说。
研究如何管好奴隶劳动,如何巩固奴隶制度和奴隶主的统治地,如何管好奴隶主的家庭经济。
2.奴隶的经济学说,反映在奴隶起义和暴动所提出的口号中,也反映在早期基督教中。
(二)封建社会早期和兴盛时期的经济学说(公元5-15世纪)1.封建主的经济学说,维护封建制度,尤其是封建土地制度,反映商品经济发展情况2.封建农奴的经济学说:反映在农民起义与暴动所提出的口号中(三)封建社会晚期出现的经济学说(公元15-17世纪)——重商主义1.早期重商主义2.晚期重商主义(四)古典政治经济学(公元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原因:产业资本(农业、工业、建筑业、采掘业、交通运输业资本)的发展壮大。
2.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地位:古典政治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3.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1)英国:亚当·斯密,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2法国:布阿吉尔贝尔,魁奈、(五)庸俗政治经济学(公元19世纪)1.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原因: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尖锐化2.庸俗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萨伊(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世纪40年代以后)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1)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西斯蒙第,蒲鲁东(2)空想主义经济学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七)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1.德国的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学派2.边际效用学派3.马歇尔的经济学说(八)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西方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张伯伦,琼·罗宾逊2.宏观经济学:瑞典学派,凯恩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商主义学派:产生于15世纪,全盛于16、17世纪,瓦解于17世纪下半叶,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家的世界观,他们把流通领域看成是发财致富的源泉,奉行以邻为壑的商业政策,突出了资本增殖的目的,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
对货币的起源和性质缺乏深刻认识,也片面夸大了货币的作用。
2、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30年代初,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说体系的出现和数学方法的兴起和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反映英国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经济思想。
3、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17世纪末和18世纪,完成于19世纪30年代初。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
它对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的创立和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
4、重农主义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它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主义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并把资本所得以生产的那些条件、当作生产的永恒自然规律来表述的体系。
5、古典经济学派:17世纪中叶产生,19世纪初完成,它反对封建制度,提倡自由放任,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初步科学分析,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间利益对立。
但把资本主义看作永恒的生产方式,没有认识其历史的局限性。
6、历史学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在德国占主流的经济学流派。
它强调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和国民经济的整体性,反对古典经济学派的抽象法和对经济的孤立研究,代表当时德国产业资本的利益。
7、新历史学派: 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基本观点:继续宣扬经济发展阶段论、强调心理因素和伦理道德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法律对经济有重大的制约作用,鼓吹国家的超阶级性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
其主要观点和旧历史学派基本一致,不过在运用历史归纳法上更趋于极端,同时更加强调论理道德和法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作用,更加鼓吹阶级调和与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
8、美国制度学派: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诞生在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派别。
制度学派认为,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是把制度既定作为前提,采用数量分析的一种关于数量的学说,它是对德国历史学派的继承与创新。
9、边际效用学派:19世纪70年代初同时出现于西欧几个国家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各流派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新流派。
这个学派以欲望为出发点,以效用为中心,以边际分析主观评价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而出现的。
边际学派是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经济学派的统称。
边际学派的经济学说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之一。
10、奥地利学派:它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流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奥地利学派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人和物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即研究个人的需要与满足这些需要的财货之的关系。
都用边际效用的个人消费心理来建立其理论体系,所以也被称为维也纳学派或心理学派。
11、数理经济学派: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盛行于20世纪初,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分支,亦称“数理学派”或“洛桑学派”。
学派主要特点为研究一般均衡论。
它的重大理论贡献是区别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区别个人最大化和集体最大化。
12、美国边际效用学派:也称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分配学说,反对传统的经济学四分法,认为整个经济活动只有生产和消费两部分,因为完整的分配过程包括交换过程在内,而生产和交换又属于生产范围,主张通过研究分配去研究生产,并从生产领域去证明支配交换和配的法则,提出新的经济学三分法。
13、新古典经济学派: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新古典经济学相对于古典经济学的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价值理论改变为边际效用价值论,引进了数学中的边
际分析方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
被看作宏观经济学的直接理论先驱,为后来的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问世奠定了某种基础。
14、英国剑桥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创建的一个学派。
它以新的融合折衷的理论,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和矛盾,剑桥学派以提出货币数量说的剑桥方程式著称。
剑桥学派的价值论和分配论,经过修修补补,迄今仍是资产阶级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15、新剑桥学派:新剑桥学派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后凯恩斯经济学的非主流派,在理解和继承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该派提出了与新古典综合派相对立的观点,试图在否定新古典综合派的基础上,重新恢复李嘉图的传统,建立一个以客观价值理论为基础,以分配理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并以此为根据,探讨和制定新的社会政策,以改变资本主义现存在分配制度来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
它是一种改良主义理论;其基本理论存在许多谬误。
16、瑞典学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理论渊源时期;本世纪20至30年代正式形成派别时期;战后直到现在的发展时期。
这一理论将资本边际利润率和利息率的差异及其相对变动视为宏观经济变动的基本决定因素。
瑞典学派经济学中有些内容和方法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对货币数量论的批评中含有一定的合理成分,瑞典经济学家的禀赋资源学说用于解释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
17、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主要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流派,该学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因而得名。
减少税收刺激生产是供应学派全部理论的精髓。
供给学派并没有建立其理论和政策体系,只是学派的倡导者对于经济产生“滞胀”的原因及政策主张有些共同的看法。
18、伦敦学派:它形成于本世纪20、30年代,其主要的特点是坚持和维护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自由主义传统,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货币理论和经济危机理论。
伦敦学派由于存在的时间不长,许多理论观点与传统的自由主义相近,并受到其他学派的影响(如奥地利学派),因而在西方的当代经济思想史(或当代经济史)中,并没有处在十分突出的地位。
19、德国弗莱堡学派:它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弗莱堡学派在欧根提出的“理想类型概念”基础上,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全民福利”为基本目标;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任何垄断形式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
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这集中表现在其“理念模型”学说上。
该模型只是想象的模型而非现实的反映。
其理论和政策主张的目的是为垄断资本服务,反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
20、新制度学派: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以后有较大的发展,新制度学派的价值判断标准:经济伦理学,强调采取制度分析、结构分析方法。
新制度学派对旧制度学派的发展突出的表现在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
21、新制度经济学:是在美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形成与发展起来的,以交易成本理论为基础的新兴的自由主义经济学派。
它运用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来分析和考察资本主义制度的构成和运行,从新的视野来解释制度并检查其效果,主张经济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调节,试图建立一套制度分析的框架。
22、货币主义学派:货币主义是50-6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简单说就是站在重视货币作用的立场上的经济学派,强调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是引起经济活动和物价水平发生变动的根本的和起支配作用的原因。
23、公共选择学派:形成于本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公共选择学派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非市场决策问题的一个重要学派。
公共选择理论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一种反映。
24、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经济学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理
性预期学派认为,国家干预经济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效的。
要保持经济稳定,就应听任市场经济的自动调节,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它以自己独有的理性预期理论反对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凯恩斯经济学,并使西方宏观经济学在理论结构、分析方法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理性预期理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被看成是今年来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的突破性研究成果之一。
25、芝加哥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是指在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并推崇经济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所形成的一个经济学流派。
该学派信奉自由市场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相信市场力量的自我调节能力,认为市场竞争是市场力量自由发挥作用的过程。
另外芝加哥学派对政府产业规制的分析,开创了经济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规制经济学。
26、新古典综合学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主流学派。
在经济政策上,主张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总需求,以减少失业、消除危机。
在经济制度方面,主张混合经济论,即公私机构共同对经济施行控制。
新古典综合派的综合对推动经济学的发展有积极作用,从实证经济学的手段和目标的统一角度考虑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