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身份验证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登录身份认证

操作系统登录身份认证

操作系统登录身份认证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与各种操作系统打交道,从个人电脑的 Windows、Mac OS,到智能手机的 Android 和 iOS 等等。

而在使用这些操作系统的过程中,登录身份认证是保护我们个人信息和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它就像是一把钥匙,只有拥有正确的“钥匙”,我们才能进入属于自己的“数字房间”。

那么,什么是操作系统登录身份认证呢?简单来说,它是确认用户身份的过程,以确保只有被授权的用户能够访问系统及其资源。

这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敏感信息、篡改数据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活动。

常见的操作系统登录身份认证方式有多种。

首先是用户名和密码组合。

这是最为常见和传统的方式。

我们在注册账号时设置一个独特的用户名和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密码。

当登录时,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就会确认我们的身份。

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如果我们设置的密码过于简单,容易被他人猜到;或者如果我们在多个平台使用相同的密码,一旦其中一个平台的密码泄露,其他平台也会面临风险。

为了增强密码的安全性,很多系统引入了密码复杂性要求,比如要求包含字母、数字、特殊字符,并且规定一定的长度。

此外,还有定期更改密码的策略,以减少密码被长期破解的风险。

除了用户名和密码,还有生物识别技术在登录身份认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比如指纹识别,我们的指纹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的指纹传感器,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我们的身份。

面部识别也是常见的生物识别方式,利用摄像头捕捉面部特征进行身份验证。

还有虹膜识别,虹膜的纹理复杂且独特,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生物识别技术的优势在于它们的便捷性和难以伪造性。

与传统的密码不同,我们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字符串,而且生物特征很难被模仿或复制。

但它们也并非完美无缺。

例如,指纹可能会因为手指受伤、潮湿等因素而无法被准确识别;面部识别可能会受到光线、角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另外,双因素认证也是一种增强安全性的方式。

Oracle的操作系统身份认证

Oracle的操作系统身份认证
oracle安装用户本地sqlplus “/ as sysdba”无法登录
非oracle安装用户本机sqlplus “sys/change_on_install as sysdba”能登录
非oracle安装用户远程sqlplus “/ as sysdba_on_install@sid as sysdba”能登录
os认证:如果启用了os认证,以sysdba登录,那么我们只要用oracle软件的安装用户就能登录:sqlplus “/ as sysdba”。如果我们要禁用os认证,只利用密码文件登录,我们首先要有一个密码文件:
orapwd file=C:\oracle\product\10.2.0\db_1\database\PWDoralocal.ora password=maximo entries=10;
设置初始化参数 REMOTE_LOGIN_PASSWORDFILE :
在 Oracle 数据库实例的初始化参数文件中,此参数控制着密码文件的使用及其状态。它可以有以下几个选项:
1、NONE :指示 Oracle 系统不使用密码文件,特权用户的登录通过操作系统进行身份验证;
2、EXCLUSIVE :指示只有一个数据库实例可以使用此密码文件。只有在此设置下的密码文件可以包含有除 SYS 以外的用户信息,即允许将系统权限 SYSOPER /SYSDBA 授予除 SYS 以外的其他用户。此设置oracle 9i中为缺省值。有朋友说是shared,其实不然.
(3)REMOTE_LOGIN_NTICATION_SERVICES= (NTS):
oracle安装用户本地sqlplus “/ as sysdba”能登录
非oracle安装用户本机sqlplus “sys/change_on_install as sysdba”无法登录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访问权限与保护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访问权限与保护

操作系统中的文件访问权限与保护在操作系统中,文件访问权限和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功能,它有助于确保系统资源和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讨论文件访问权限和保护的作用、实现机制以及常见的访问权限控制方法。

一、文件访问权限与保护的作用文件访问权限和保护的主要目的是限制用户对文件的访问和操作,以保护系统资源和用户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

通过合理设置文件访问权限,可以有效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非法操作,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二、文件访问权限的实现机制操作系统通过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ACL)和权限位(Permission Bits)等机制来实现文件访问权限的控制。

1. 访问控制列表(ACL)访问控制列表是一个包含用户和用户组权限信息的列表。

每个文件都具有一个ACL,它记录了允许或拒绝某个用户或用户组对文件的特定操作权限。

ACL通常包括读取(Read)、写入(Write)和执行(Execute)等权限。

读取权限允许用户查看文件内容,写入权限允许用户修改文件内容,执行权限则允许用户运行可执行文件。

2. 权限位(Permission Bits)权限位是一组二进制位的组合,用于表示文件的访问权限。

典型的权限位包括读取权限、写入权限和执行权限,它们分别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分别是R、W和X。

权限位通常与文件所有者、所属组和其他用户三个身份进行关联,通过设定不同的权限位组合,可以控制不同身份用户对文件的访问权限。

三、常见的访问权限控制方法在操作系统中,常见的文件访问权限控制方法包括:1. 文件属性控制通过设置文件的属性来确定文件的访问权限。

操作系统可以为每个文件指定文件所有者、所属组以及其他用户三个身份,并分别设定不同的读取、写入和执行权限。

2. 访问控制列表(ACL)ACL是一种比文件属性控制更灵活的权限控制方法。

每个文件都有自己的ACL,ACL记录了允许或拒绝访问的用户和用户组。

河北省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操作指南

河北省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操作指南

河北省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操作指南1.登录河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点击“河北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网上市场监管业务服务大厅“企业开办”栏目扫描二维码下载“工商注册身份验证”。

2.实名验证适用范围包括: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工商户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以下统一简称“企业登记”)。

3.实名验证对象包括:(一)设立登记。

验证股东(发起人、投资人、合伙人、经营者)、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公司董事、监事、经理,委托代理人、联络员、财务负责人,以及其他相关自然人的身份信息。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暂不纳入本次身份管理验证对象范围。

(二)变更登记。

除验证委托代理人的身份信息外,只对登记过程中新增相关自然人进行实名验证。

但是,办理股东(合伙人、投资人)、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变更登记时,还需要验证出让股东(合伙人、投资人)、原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的身份信息。

(三)注销登记。

验证委托代理人、股东(投资人、合伙人、经营者)、清算组负责人的身份信息。

4.相关自然人使用手机通过“工商注册身份验证”完成用户注册,注册验证通过后,在“账号管理”界面对“是否办理工商登记注册”进行设置,对选择设置为“是”,并在“有效期”范围内的,登记注册机关认为身份信息管理对象表达了办理企业登记注册的真实意愿,将继续办理企业登记注册业务。

(注:相关自然人通过“工商注册身份验证”进行注册时,每天(小时内)限发次短信,如果超过次,就会提示:“同一用户,每天(小时内)限发次短信验证码。

您当天短信验证次数已经用完,请次日再进行注册”。

)5.登记人员对具体负责办理该项登记业务的自然人(“委托代理人”)的身份真实性进行窗口现场实名查验。

6.登记系统自动通过“企业登记身份管理实名验证系统”对相关自然人自动进行联网查验。

7.相关自然人全部通过(实名注册认证开启工商登记在有效期限内)联网查验,进入审核,符合注册登记条件,通过后核发营业执照。

南京工业大学统一身份验证系统用户指南

南京工业大学统一身份验证系统用户指南

南京工业大学统一身份验证系统用户指南一、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介绍(什么是统一身份验证?).. 2二、统一身份验证软件使用(怎样注册和使用统一身份验证帐号?) (3)(一)用户注册 (3)(二)用户登录 (8)(三)用户密码找回 (11)(四)用户注销 (12)(五)常见问题 (13)三、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个人电脑配置说明(使用统一身份验证后怎么修改计算机网络设置?) (16)(一)Windows XP系统下配置IP地址自动获取详细步骤 16 (二)Windows 7操作系统下IP地址自动获取配置步骤: 20 四、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网络环境配置说明(使用统一身份验证后办公室路由器与交换机怎样配置?) (22)(一)单人使用办公室内无线路由器配置方法 (22)(二)多人使用办公室内无线路由器配置方法 (26)一、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介绍(什么是统一身份验证?)众所周知,统一身份验证系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必经之路,通过它能够把现有信息子系统完美集成,用户只需要一个统一的账号名就可以登录到各个系统之中。

我校本次实施的是统一身份验证系统建设的第一步——实现上网帐号与邮件帐号的集成。

也就是我校所有在职教师员工及在册学生都将拥有一个以“@”结尾的南工大个人邮箱和与这个邮箱同名的个人上网帐号。

在我校新模范马路校区(不含生活区和宿舍区)及江浦校区(不含学府苑及学生宿舍区)都可以通过此账号连接互联网。

将来我们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其他在用信息子系统逐步集成,以达到统一身份验证的最终效果,更好地为全校师生做好网络信息服务。

二、统一身份验证软件使用(怎样注册和使用统一身份验证帐号?)我校统一身份验证系统采用WEB网页认证的形式。

用户在工业大学校园网内可以上网的地方,直接在浏览器中输入以下地址:,就可以看到下面这个统一身份验证登录页面:(一)用户注册对于统一身份验证系统来说,我们现有的用户类型分为三种,分别是:1、已经申请过学校个人邮箱的用户;2、还未申请学校个人邮箱的用户;3、已使用学校个人邮箱账号作为上网账号的用户(江浦校区行政楼用户)。

操作系统对文件系统的管理和访问控制

操作系统对文件系统的管理和访问控制

操作系统对文件系统的管理和访问控制现代计算机中,操作系统扮演着管理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角色。

其中,操作系统对于文件系统的管理和访问控制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操作系统对文件系统的管理和访问控制的作用及其机制。

一、文件系统的概念和特点文件系统是计算机中用于管理和存储文件的一种机制。

它为用户提供了对文件的访问和控制,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文件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文件系统以文件为单位进行存储和管理,通过文件名来唯一标识每个文件。

2. 提供对文件的创建、删除、修改等操作,方便用户对文件进行管理。

3. 文件系统通过目录结构来组织文件,使用户可以方便地对文件进行分类和检索。

4. 文件系统还包括了一些额外的功能,如权限控制、数据恢复等。

二、操作系统对文件系统的管理1. 文件分配操作系统需要对磁盘空间进行管理,将文件存储在适当的位置。

常见的文件分配方式有:- 连续分配:将文件存储在连续的磁盘块中,简单高效,但容易产生外部碎片和文件大小限制。

- 链接分配:使用链表结构将文件存储在分散的磁盘块中,解决了外部碎片问题,但增加了磁盘访问的开销。

- 索引分配:使用索引表来映射文件的逻辑块和磁盘块,提高了访问速度,但需要额外的索引表空间。

2. 文件目录管理操作系统通过文件目录来组织和管理文件。

文件目录包含文件名和文件属性等信息,常见的目录结构有:- 单级目录:所有文件放在一个目录中,简单直观,但不适用于大量文件管理。

- 层次目录:将文件按层次划分,形成目录树结构,能够方便地组织和查找文件。

- 索引节点(inode):使用索引节点表来存储每个文件的属性和指向磁盘块的指针,提高了文件的访问速度。

3. 文件共享与保护文件系统允许多个用户共享文件,因此操作系统需要提供相应的共享机制和权限控制。

常见的权限有:- 读权限:允许用户读取文件的内容。

- 写权限:允许用户修改文件的内容。

- 执行权限:允许用户执行文件中的可执行程序。

考生身份验证系统_标准演示流程

考生身份验证系统_标准演示流程

采集操作步骤第一步:按【开机键】打开设备,点击设备主界面【身份验证】图标,进入程序主页面(图1_1);第二步:长按主页面(图1_1)红色标记区域(采集模式与验证模式切换区域),进入采集主页面(图1_1),点击【信息采集】,进入采集页面(图1_3)。

第三步:采集身份证信息,将身份证至于身份证识别区域,系统自动识别刷身份证信息并且显示身份证照片和身份证号(图1_3),系统进入【指纹采集页面】(图1_3)。

第四步:采集指纹信息,进入指纹采集页面,程序默认是采集右手食指,如果切换手指,点击图1_3【左手】和【右手】部分可以循环切换手指,在指纹模块按压手指,指纹采集成功后进入面部采集信息界面(图1_4)。

第五步:采集面部信息,进入面部信息采集页面,将人脸至于相框内,点击【拍照】,再点击【使用相片】,提示【采集完成】,进行下一个考生的身份采集。

采集记录:主要是查看采集的考生身份信息。

图1_1主页面图1_ 4面部采集页面图1_2采集主页面图1_3 指纹采集页面验证操作步骤入场验证第一步:进入验证主页面,有两种方式1、采集完成后,关闭程序,重新打开程序,进入程序验证主页面(图2_1);2、长按主页面(图1_1)红色标记区域(采集模式与验证模式切换区域),进入验证主页面(图2_1);第二步:入场验证,点击【入场验证】进入入场验证界面(图2_2),有以下3种方式进行验证: (具体操作流程请参考验证流程图)1、指纹验证,按手指,1:N进行指纹比对验证,然后进行人脸比对;2、刷身份证,按手指,1:1进行指纹比对验证,然后进行人脸比对;3、选择考生,按手指,1:1进行指纹比对验证,然后进行人脸比对;指纹比对界面(图2_3)、人脸比对界面(图2_4)图2_1验证主页面图2_2 入场验证界面图2_3指纹比对界面图2_4人脸比对界面考务登记主要是登记缺考考生信息和违规考生信息。

具体操作:进入验证主页面,点击【考务登记】,进入考务登记界面(图2_5),选择考生,登记缺考和违规,点击【缺考登记】或者【违规登记】(图2_6)(注:如果考生之前已验证无法登记缺考,可以登记违规)认证记录主要是查看考生认证记录;进入验证主页面,点击【验证记录】,具体页面如下:补充拍照主要是针对在入场验证过程中照片质量不合格的考生,进行考后重新拍照。

操作系统与应用安全

操作系统与应用安全

操作系统与应用安全概述操作系统和应用安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的桥梁,控制和管理计算资源,并提供安全的环境来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恶意攻击。

应用程序是在操作系统上运行的软件,它们也面临着各种安全威胁。

本文将介绍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问题,并提供一些常见的安全措施。

操作系统安全用户身份验证在操作系统中,用户身份验证是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未经授权访问的重要手段。

操作系统通常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方法,例如密码、指纹识别等。

用户应该选择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来增强系统安全。

访问控制操作系统通过访问控制机制来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这包括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控制、进程间通信的权限控制等。

管理员应该为每个用户设置适当的访问权限,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可以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资源。

更新和补丁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并应用最新的安全补丁是保持系统安全的关键。

操作系统供应商通常会发布安全更新,修复已知的漏洞。

管理员应该定期检查并应用这些更新,以防止系统遭受已知安全漏洞的攻击。

防火墙和网络安全操作系统通常具备内置的防火墙功能,可以监控和过滤进出系统的网络流量。

管理员应该配置防火墙规则,只允许必要的网络通信,并限制对开放端口的访问。

此外,使用安全的网络设备和协议也是增强系统安全的重要措施。

应用程序安全输入验证应用程序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有效的输入验证。

恶意用户可能通过输入恶意数据来利用应用程序的弱点。

应用程序应该对输入数据进行验证,以确保只接受合法和有效的输入。

例如,对于用户输入的表单数据,应该检查是否包含恶意脚本,以防止跨站点脚本攻击。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护敏感数据的常用方法。

应用程序应该使用适当的加密算法对存储在数据库中或通过网络传输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

这样,即使数据被盗取,攻击者也无法轻易获得其中的明文信息。

错误处理和日志记录应用程序应该对可能的错误情况进行恰当的处理,并进行日志记录。

错误处理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帮助管理员了解发生了什么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简述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定义

简述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定义

简述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定义
操作系统安全是指对计算机系统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进行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篡改或泄露。

它是计算机系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控制、加密、漏洞管理等。

身份验证是操作系统安全的基础,它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

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包括密码、生物识别技术等。

访问控制是指对用户进行权限管理,限制他们能够访问和操作哪些资源。

通过设置不同级别的权限,可以确保敏感数据不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

加密技术可以将数据转化成一种难以理解的形式,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起到保护数据隐私和完整性的作用。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漏洞管理是指及时修复系统中存在的漏洞,以防止黑客利用这些漏洞入侵系统或攻击其他网络。

总之,操作系统安全是保障计算机系统稳定运行和信息安全不受侵犯所必需的重要手段。

windows系统安全身份验证

windows系统安全身份验证
第五章:身份认证
身份认证概述 交互式登录 网络身份验证 安全套接字 针对验证的攻击网络
身份认证概述
对用户身份进行验证,认证能防止攻击者假 冒合法用户获取访问权限
审计数据库



访问控制



资源
授权数据库
用户访问资源过程
身份认证概述
认证的主要依据
1 口令:主体了解的秘密,如口令. 2 智能卡:主体携带的物品. 3 生物特征:如指纹、声音、视网膜,血
▪ 服务端和客户端都需要配置注册表
安全策略设定
➢ 策略 MMC中的安全策略
1 启用口令字复杂化机制 2 设置账户锁定阈值. 3 启用针对登录失败事件的日志审计功能 4 禁用无人使用的账户 5 锁定真正的Administrator账户并创建一个诱饵
管理员账户
策略 1, 2
策略3
策略4
最差
最准 确
比较 准确
最差
扫描彻底,提供 漏洞描述和利 用程序;提供 TCP和SYN两 种扫描方式
能够控制肉鸡 代理扫描,自带 多种入侵工具, 有字典生成工 具
支持代理扫描; 自带多种攻击 工具;有嗅探 功能
1 弱口令扫描
➢2 选择扫描模块
➢1 选择检测范围
注意: X-scan也可以挂上 字典文件
策略5
默认配置下win server 2003不会锁定 Administrator账户----即便系统管理员激活 了账户锁定机制,Administrator账户也不会 被锁定.
用passprop工具启用Administrator账户 的锁定机制
➢ Passprop /adminlockout管理员账户名
管分布图或签字等. 其他 :IP地址,特定场所也可能是特定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方法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方法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方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和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计算机系统的基础组件,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方法。

一、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操作系统(OS)是指控制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集合。

它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主要指操作系统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软件(如病毒、木马、蠕虫等)入侵的能力。

以下是几个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问题:1.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指操作系统限制用户或进程对系统资源访问的能力。

一个安全的操作系统必须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或进程才能访问系统资源,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访问控制主要包括身份验证、权限管理、加密传输等措施。

2.隔离性隔离性是指操作系统确保不同用户或进程之间互相隔离,即一个用户或进程的错误不会影响其他用户或进程的正常运行。

隔离性可以通过虚拟化技术或进程沙箱等方式实现。

3.弱口令攻击弱口令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猜测、破解或窃取用户密码等方式获取系统权限。

为了防止弱口令攻击,操作系统需要设立复杂的密码策略,并加强用户教育意识,避免使用简单的密码。

4.恶意软件恶意软件是指病毒、木马、蠕虫等恶意软件,它们会破坏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为了防止恶意软件入侵,操作系统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并定期更新病毒库,并增强用户意识,避免下载不安全的软件或文件。

二、操作系统的防护方法为了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用户和企业需要采取合理的防护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防护方法:1.安装杀毒软件作为第一道防线,安装杀毒软件是保护操作系统安全的关键步骤。

同时,注意杀毒软件的实时扫描功能要打开,才能确保杀毒软件的有效性。

2.要求复杂密码复杂的密码是防止弱口令攻击的关键策略,为了防止用户使用简单的密码,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强制更改密码或者将密码作为进入某些系统或服务的必需条件来强制用户使用复杂密码。

操作系统的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

操作系统的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

操作系统的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为软硬件交互的关键部分,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安全挑战。

为确保计算机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可信计算与安全验证技术。

本文将介绍可信计算的概念和目标,以及常见的安全验证技术。

一、可信计算的概念和目标可信计算是指对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进行验证和保障的一种技术手段。

其目标是建立起一个可信赖的计算环境,确保计算系统在面临各种攻击和恶意软件时能够保持稳定、安全运行。

可信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相互协作,实现对计算机系统的全方位保护。

具体来说,可信计算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身份认证:确保用户和系统之间的身份识别和验证,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操作。

2. 数据保密性:加密算法和访问控制机制可以有效保护数据的机密性,防止数据泄露。

3. 防篡改与完整性验证:采用数字签名、哈希校验等技术保证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完整性,防止被篡改或者插入恶意代码。

4. 安全启动过程:验证系统引导过程的完整性和信任性,保证系统启动时不受恶意软件的影响。

二、安全验证技术为了实现可信计算的目标,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安全验证技术。

下面将介绍其中较为常见的几种技术。

1. 可信平台模块(TPM)可信平台模块是一种硬件组件,它集成了加密、身份认证、密钥管理等功能,用于保护系统的整体安全性。

TPM可以生成和存储密钥,验证系统启动过程的完整性,并为认证和访问控制提供支持。

2. 安全启动技术安全启动技术确保系统在启动过程中没有被篡改。

其中,UEFI(统一的可扩展固件接口)替代了传统的BIOS,提供了更安全的启动环境。

Secure Boot技术则确保固件和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的可信性,防止恶意软件的注入。

3. 虚拟化安全虚拟化技术在云计算等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也面临着安全性挑战。

为了保障虚拟机(VM)的安全,研究人员提出了多种技术,如虚拟化安全监控器、虚拟机隔离、虚拟机快照等。

windows身份验证

windows身份验证

SQLSERVER2000之一--关于SQLSERVER2000登陆身份的总结(2009-07-28 16:01:40)分类:DataBase_MSSQL标签:sqlserver登陆身份认证混合模式windows集成登陆账号sa1(一)概述:一、安全管理:1)对用户登陆进行身份认证Authentication:当用户登陆到数据库系统时,系统对该用户的账号和口令进行认证,确认账号是否有效以及能否访问数据库系统。

2)对用户操作进行权限的控制,让用户只能在允许的权限内操作数据库。

用户操作数据库的权限:1)登陆SQLSERVER服务器必须通过身份验证;2)必须是该数据库的用户,或者是某一数据库角色的成员;3)必须有执行权限。

二、身份认证:1、WindowsNT认证模式(Windows集成身份认证模式)登陆WindowsNT时身份认证,只要正常登陆系统,在登陆时选择“集成WINDOWS身份验证“,登陆SQL时就不用再进行身份认证。

1)要采用NT网络账号登陆SQLSERVER,必须将NT网络账号加入到SQL中;2)NT网络账号登陆到另外一个网络的SQLSERVER,必须在NT网络中设置彼此的托管权限。

这主要是从服务器的登陆就开始着手安全性登陆问题。

以系统管理员的身份安装了SQLSERVER,则WindowsNT系统管理员则可以集成Windows身份认证的方式登陆 SQLSERVER 。

但其他用户的身份登陆WindowsNT系统就未必能够登陆SQLSERVER系统。

若其他Windows用户想要登陆,则必须在 SQLSERVER中对其Windows用户进行访问Windows系统的授权。

2、SQLSERVER身份认证模式(刚开始默认为sa用户system administrator)在WindowsNT,Windows2000/2003(除windows9x外)上运行SQLSERVER系统时,系统管理员设定的登陆模式可设为混合模式即:既可以使用WindowsNT模式,又可以使用SQLSERVER账号登陆。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其安全性与权限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权限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从技术和管理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是指它能够保护计算机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非法访问的能力。

一个安全的操作系统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 用户身份验证:合理的用户身份验证机制是保障操作系统安全的基础。

一般来说,操作系统提供多种验证方式,如用户名和密码、指纹识别、面部识别等。

这些方式能够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系统。

2. 文件系统安全:操作系统需要设置访问权限来控制对文件的读写和执行。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对特定文件进行操作,从而保护系统中的重要数据不被非法访问或篡改。

3. 网络安全:对于连接到网络的操作系统,网络安全是尤为重要的。

操作系统需要提供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安全漏洞扫描程序等功能,以保护系统免受网络攻击和病毒的侵害。

4. 安全更新和补丁管理:针对已知的安全漏洞和风险,操作系统供应商会定期发布更新和补丁。

用户需要及时安装这些更新和补丁以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二、权限管理权限管理是指操作系统对不同用户或用户组分配合适权限的过程。

它能够确保用户只能访问他们被授权的资源和功能,并防止他们对系统进行非法操作。

1. 用户账户管理:操作系统通过创建不同的用户账户来区分不同的用户身份。

每个用户账户都拥有独立的用户名和密码,并通过分组方式进行管理。

管理员可以根据用户的工作职责和权限需求,为其分配适当的权限。

2. 访问控制:操作系统根据用户的身份和权限级别来限制对不同资源的访问。

这种访问控制可以通过文件权限、目录权限和应用程序权限等方式实现。

这样一来,用户只能访问他们被授权的资源,无法越权访问其他用户的数据或系统核心文件。

3. 安全策略:操作系统还可以通过安全策略来限制用户的操作行为。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 -回复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 -回复

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回复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在现代信息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数据安全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特别是作为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之一,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对于保护个人隐私和防止网络攻击至关重要。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

第一步: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策略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策略是保护计算机和网络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提供多层安全防护来实现这一目标。

这些基本安全策略包括:1. 访问控制:Windows操作系统通过用户账户和权限来控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

用户账户可以分为管理员账户和普通用户账户。

管理员账户拥有对整个系统进行配置和管理的权限,而普通用户账户只能执行受限的操作。

2. 用户身份验证:Windows操作系统要求用户在登录系统时提供凭据(如用户名和密码)以验证其身份。

这种用户身份验证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系统。

3. 文件和文件夹权限: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了对文件和文件夹的访问权限控制。

通过设置不同的权限,可以限制对文件和文件夹的修改、删除和读取权限,从而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第二步:研究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多种安全机制来保护系统不受攻击和恶意软件的侵害。

以下是常见的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机制:1. 防火墙:Windows操作系统中内置了防火墙功能,通过防火墙可以监控和控制网络流量。

防火墙可以根据配置的规则来允许或阻止特定的网络连接,从而保护计算机免受网络攻击。

2. 权限管理: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访问控制列表(ACL)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的权限。

通过ACL,可以对不同的用户和用户组分配不同的权限,从而实现对系统资源的精细控制。

3. 安全更新:Windows操作系统定期发布安全补丁和更新,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和弥补系统的安全性。

计算机安全身份验证基础知识

计算机安全身份验证基础知识

计算机安全身份验证基础知识计算机安全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而身份验证则是确保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安全身份验证的基础知识,包括身份验证的概念、常见的身份验证方法以及身份验证的重要性。

一、身份验证的概念身份验证是指通过某种方式确认用户的身份真实性并授权其访问特定资源的过程。

在计算机安全领域,身份验证是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的关键环节。

身份验证需要用户提供某些凭证,如用户名和密码、指纹、智能卡等,系统通过验证这些凭证的真实性来确认用户的身份。

二、常见的身份验证方法1. 用户名和密码这是最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

用户需要提供一个唯一的用户名和与之相对应的密码,系统通过比对用户提供的密码与存储在系统中的密码是否一致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2. 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是在用户名和密码的基础上,再增加一个因素进行验证,通常是通过用户的手机或其他设备生成的动态验证码。

这样可以提高安全性,因为即使密码被泄漏,没有动态验证码仍无法登录。

3. 生物特征识别生物特征识别是通过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来进行身份验证,如指纹、虹膜、面容等。

这种方式要求用户在设备上进行生物特征的采集,系统通过比对采集到的信息与存储的信息是否匹配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4. 智能卡智能卡是一种具备存储和处理功能的安全卡片,它可以存储用户的身份信息,并通过要求用户插入卡片进行验证。

三、身份验证的重要性1. 数据保护合理的身份验证系统可以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计算机系统或网络,从而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敏感信息或破坏数据。

2. 防止账号滥用身份验证可以防止恶意用户利用他人的账号进行非法操作,保护用户的账号安全。

3. 审计追踪通过身份验证可以追踪用户的登录记录,一旦发生安全事件,可以追溯到发起事件的用户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4. 合规要求根据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许多组织需要确保他们的网络系统实现了适当的身份验证措施。

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

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

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操作系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使用计算机的人数不断增加,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和权限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与权限管理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些常见的安全性措施和权限管理方法。

一、操作系统中的安全性在操作系统中,安全性是指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数据损坏、病毒和恶意软件等威胁的能力。

操作系统的安全性对于个人用户和企业组织而言都至关重要。

一个安全的操作系统可以提供可靠的保护,确保用户的数据和隐私不受侵犯。

为了保证操作系统的安全性,需要采取多种安全措施。

首先,操作系统应具备强大的身份验证机制,例如使用密码、指纹或虹膜识别等方式来验证用户的身份。

其次,操作系统需要具备防止未授权访问的能力,例如限制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并监控和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

此外,及时更新操作系统的安全补丁和防病毒软件也是保证操作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步骤。

二、操作系统中的权限管理权限管理是指通过对用户进行身份验证和分配特定的权限,控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

权限管理可以帮助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滥用系统资源的行为,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操作系统中,一般使用角色或用户组的方式进行权限管理。

通过将用户分组,可以更方便地对用户进行权限控制。

例如,在一个企业中,可以将员工分为不同的部门或岗位,根据其工作职责分配相应的权限。

这样一来,每个员工只能访问和操作与其工作相关的系统资源,从而减少了系统受到攻击和滥用的风险。

此外,操作系统还可以采用访问控制列表(Access Control List, ACL)的方式进行权限管理。

ACL是一种基于用户和资源的访问规则列表,通过在列表中定义谁能访问什么资源以及以何种方式进行访问,来控制用户的权限。

使用ACL可以细化权限管理,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三、常见的安全性措施除了权限管理之外,操作系统还可以采取其他一些常见的安全性措施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操作系统安全基础

操作系统安全基础

操作系统安全基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也越来越多。

因此,为了保护计算机系统和用户信息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权限控制、身份验证、安全漏洞和应急响应等方面介绍操作系统安全的基础知识。

一、权限控制:操作系统通过权限控制机制来限制用户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访问和操作。

常用的权限控制方法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和角色访问控制(RBAC)。

ACL是一种根据不同用户对资源的需要分配不同权限的机制。

RBAC则通过定义用户角色和权限集合,将权限分配给角色,再将用户与角色进行关联,实现对资源的控制。

二、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验证用户身份真实性的过程,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如用户名和密码、指纹、虹膜和人脸识别等。

为了增加安全性,可以使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即通过密码和其他因素的组合来验证用户身份,例如密码和动态令牌、密码和指纹等。

三、安全漏洞:操作系统中存在许多安全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实施攻击。

常见的安全漏洞包括缓冲区溢出、代码注入、跨站点脚本等。

为了减少漏洞的发生,操作系统需要及时更新补丁,修复已知漏洞,并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防火墙、反病毒软件等。

四、应急响应:当操作系统遭受攻击或者发生安全事故时,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阻止攻击继续进行,并修复损坏的系统。

应急响应可以包括快速检测威胁、隔离被感染的主机、获取攻击证据、修复漏洞和完善安全策略等。

1.最小权限原则:用户只能获得完成工作所需的最低权限。

这样可以减少恶意操作和不必要的风险。

2.强密码策略: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以防止密码的泄露和猜测。

3.多因素身份验证:使用多种身份验证因素来增加系统的安全性,如密码加指纹、动态令牌等。

4.定期更新:及时安装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安全补丁,以修复已知漏洞。

5.防火墙和反病毒软件:使用防火墙来限制网络访问和监控网络流量,使用反病毒软件来检测和清除恶意软件。

操作系统安全协议简介

操作系统安全协议简介

操作系统安全协议简介操作系统安全协议是保护计算机操作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未经授权访问的关键组成部分。

这些协议提供了必要的安全机制,确保用户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本文将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操作系统安全协议,包括访问控制、密钥管理和身份验证等。

一、访问控制协议访问控制是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基于一系列规则和策略限制对计算机资源的访问。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访问控制协议:1. 强制访问控制(MAC):MAC协议基于安全级别和标签,对系统中的主体和客体进行分类并分配相应的访问权限。

这样可以确保只有具有足够权限的主体才能访问对应的客体资源。

2. 非强制访问控制(DAC):DAC协议是一种相对灵活的访问控制机制,允许主体按照其自身规则来定义和管理对资源的访问权限。

这种协议通常与用户身份验证结合使用,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

二、密钥管理协议密钥管理是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机密性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密钥管理协议:1. 共享密钥协议:这种协议使用相同的密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通常在对称加密算法中使用。

然而,共享密钥协议的安全性依赖于密钥的传输和存储,因此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来保护密钥的机密性。

2. 公钥基础设施(PKI):PKI协议使用公钥和私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公钥可以自由传播并用于加密数据,而私钥则保密保存,用于解密数据。

PKI协议通过数字证书验证公钥的合法性,并提供强大的身份验证机制。

三、身份验证协议身份验证是确认用户或系统的身份的过程,以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系统资源。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身份验证协议:1. 用户名和密码认证:这是最常见的身份验证机制,用户通过提供用户名和与之相关联的密码来验证其身份。

然而,这种协议容易受到密码破解和社会工程等攻击方式的威胁,因此需要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如多因素身份验证。

2. 双因素认证:双因素认证协议结合了多个身份验证因素,例如使用密码和指纹、智能卡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3-24 20
基于智能卡认证方式
• 基于智能卡的认证可提供双重认证,即你所拥有 的东西认证(您的智能卡)和你所知道的东西认 证(您的PIN代码)。 • 智能卡提高硬件保护措施和加密算法,可以利用 这些功能加强安全性能。
2012-3-24
21
基于智能卡验证方式
• 日常应用 – 例如,打IC电话的IC卡,手机里的SIM卡,银行里 的IC银行卡等等。 • 安全应用 – 由于智能卡具有安全存储和处理能力,因此智能卡 在个人身份识别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 最著名的是Secue ID系统,已经被普遍应用于安全 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中
2012-3-24 12
创建安全口令
• 在创建安全口令的时候,最好能遵循以下准则:不要 做以下的事: • 不要只使用单词或数字 — 决不要在口令中只使用单 词或数字。 • 不要使用常规名称、术语和单词。非常规的字符组合 会增大攻击者穷举搜索的难度,而不能使用简单的字 典搜索。因此,既要选择不太可能的字符串作口令, 又需要易于记忆,是一对矛盾。
2012-3-24
统中被采用 。
30
基于生物特征验证方式
虹膜图样识别技术 :
• 虹膜是眼睛中位于瞳孔周围的一圈彩色的部分,具有分叉 ,颜色,环状,光环以及皱褶;其图样具有个人特征, 可以提供比指纹更为细致的信息。 • 存储一个虹膜图样需要256个字节,所需的计算时间为 100毫秒。 • 开发出基于虹膜的识别系统可用于安全入口、接入控制 、信用卡、POS、ATM等应用系统中,能有效进行身份 识别。
2012-3-24 28
基于生物特征验证方式
语音识别技术 :
• 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有自己的特点,人对语音的识别 能力是特别强的。 • 在商业和军事等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中,常常靠人 的语音来实现个人身份的验证。 • 机器识别语音的系统可提高系统安全,并在个人的身 份验证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 现在美国、德国等已经开发出了基于语音的识别系统 ,在用于防止黑客进入语音函件和电话服务系统。
2012-3-24
34
THANKS
2012-3-24
35
基于生物特征验证方式

自动的签名系统作为接入控制设备的 组成部分时,应先让用户书写几个签名进 行分析,提取适当参数存档备用。
2012-3-24
27
基于生物特征验证方式
• 指纹识别技术 :
• 指纹作为身份验证的准确而可靠的手段 – 指纹相同的概率不到10-10,唯一性 – 形状不随时间变化,终身不变性 – 提取方便 • 将指纹作为接入控制的手段大大提高了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 缺憾 – 通常和犯罪联系在一起,人们一般都不愿接受这种方式 – 机器识别指纹成本很高。
2012-3-24 23
基于生物特征验证方式
• • • • • • (1)手写签名识别技术 (2)指纹识别技术 (3)语音识别技术 (4)视网膜图样识别技术 4 (5)虹膜图样识别技术 (6)脸型识别
2012-3-24
24
基于生物特征验证方式
• 手写签名识别技术: 手写签名识别技术: 传统的协议和契约等都以手写签名生效。发 生争执时则由法庭判决,一般都要经过专家鉴定 。由于签名动作和字迹具有强烈的个性而可作为 身份验证的可靠依据。
2012-3-24 9
用户名/口令验证技术
ID(标识符)使用下列方式提供了安全性: • ID确定 用户是否有权获得对系统的访问。 • ID确定用户相应的权限。 • ID用于所谓的自主访问控制中。
2012-3-24
10
用户名/口令验证技术
• 用户名/口令具有实现简单的优点,但存在以下安全 缺点: – 大多数系统的口令是明文传送到验证服务器的,容 易被截获。 – 口令维护的成本较高。为保证安全性,口令应当经 常更换。另外为避免对口令的字典攻击,口令应当 保证一定的长度,并且尽量采用随机的字符。但缺 点是难于记忆。 – 口令容易在输入的时候被攻击者偷窥,而且用户无 法及时发现。 • 简单和安全是互相矛盾的两个因素
2012-3-24
32
基于生物特征验证方式
各种生物特征识别特征认证方案的成本与精确度的对应关系
2012-3-24 33
身份验证
• 精度的概念不适合用于智能卡或密码来进行身份验 证的方案。例如:如果用户输入一个密码,它只有 两种可能,完全匹配与完全不匹配。 • 对于生物识别技术而言,系统必须确定目前的这个 生物识别特征与存储的特征匹配到什么程度。
19
基于智能卡认证方式
• 智能卡是一种芯片卡,是由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芯片 组成,并封装成便于人们携带的卡片,在集成电路中 具有微电脑CPU和存储器。 • 智能卡具有暂时或永久的数据存储能力,其内容可供 外部读取或供内部处理和判断之用,同时还具有逻辑 处理功能,用于识别和响应外部提供的信息和芯片本 身判定路线和指令执行的逻辑功能。 • 计算芯片镶嵌在一张名片大小的塑料卡片上,从而完 成数据的存储与计算,并可以通过读卡器访问智能卡 中的数据
2012-3-24 16
• •
创建安全口令
• 口令长度至少为八个字符 — 口令越长越好。 • 由八位字符组成的密码应该说是非常保险的,即 使对于今天高速运行的计算机来说也是这样。尽 管有些密码破译程序可以在Pentium 4处理器上在 一秒钟内测试近八百万种组合方式,但是要破译 一个八位密码仍然需要13年的时间。
2012-3-24 2
操作系统安全——身份验证
• 身份验证概述 • 身份验证方法:
– 基于口令的认证方式 – 基于智能卡的认证方式 – 基于生物特征的认证方式
2012-3-24
3
身份验证
• 网络的普及使任何人都可以试图登录进入 系统。确定用户合法身份,是进入网络和 系统的第一道安全关口,也是用户获取权 限的关键。 • 身份验证,用来确定用户在系统中的身份 的真实性,包括用户的标识和鉴别,是用 户进入系统后的第一道防线。
2012-3-24
25
基于生物特征验证方式
• 机器自动识别手写签名成为模式识别的重要研究之一。 • 进行机器识别要做到: – 签名的机器含义, – 手写的字迹风格(对于身份验证尤为重要) • 可能的伪造签名有两种情况: – 不知道真迹,按得到的信息随手签名; – 已知真迹时模仿签名或影描签名。
2012-3-24 26
2012-3-24
6
身份验证的方法
• 用户或系统可以用以下三种方法中的 一种,证明他们是自己所声明的什么身份: 个人知道什么 个人拥有什么 个人是什么
2012-3-24
7
基于口令的身份验证
• 个人知道什么: 基于你所知道的(what you know)— — 个人识别码(pin)、口令、密码,或对 预先设置的一组问题的回答。
2012-3-24
4
身份验证
• 身份验证解决“你是谁”(Who are you?) 的问题。它是验证用户、系统或系统组件 身份的一种能力。系统组件可以包括内部 过程,如应用程序,或从一台计算机传到另一 , , 台计算机的网络包。 。
2012-3-24
5
身份验证
• 身份验证过程包括两个步骤: (1)识别步骤:为安全系统提供一个标识符 (ID)。 (2)验证步骤:提供或生成验证信息,确定实体与 标识符之间的绑定。 • 用户标识是指用户登录注册在信息系统中的身份 标识,代表用户的身份信息。
• 不要笔录你的口令 — 决不要把口令写在纸上。把它 牢记在心才更为安全。 • 不要在所有机器上都使用同样的口令 — 在每个机器 上使用不同的口令是及其重要的。这样,如果一个 系统泄密了,所有其它系统都不会立即受到威胁。
2012-3-24
15
创建安全口令
• • 在创建安全口令的时候,需要做的: 混和大小写字母 —混和大小写会增加口令的强健程 度。 混和字母和数字 — 在口令中添加数字,特别是在中 间添加(不只在开头和结尾处)能够加强口令的强 健性。 包括字母和数字以外的字符 — &、$、和 > 之类的 特殊字符可以极大地增强口令的强健性。 挑选一个你可以记住的口令 — 如果你记不住你的口 令,那么它再好也没有用。
2012-3-24
17
身份验证的方法
• 个人拥有什么: 基于你所拥有的(What you have )—身份证、信 用卡、密钥、智能卡、令牌、物理密钥等。 • 令牌:用户使用自身拥有的一个对象来验证自己的身 份。 • 智能卡:被广泛应用的令牌,与银行卡的外形和大小 相似。
2012-3-24
18
基于智能卡认证方式
2012-3-24
22
身份验证的方法
• 我是什么: 基于你的个人特征(What you are)—指纹, 笔迹,声音,手型,脸型,视网膜,虹膜等。 • 生物统计学正在成为自动化世界所需要的自动化个 人身份认证技术中最简单而安全的方法。 • 它是利用个人的生理特征来实现。 • 因人而已、随身携带,不会丢失且难以伪造,极适 用于个人身份验证
2012-3-24 11
用户名/口令验证技术
• 在现实中,黑客攻击目标的时候,90%会把破 译普通用户的口令作为第一步。比如先用“finger 远端主机名”找出主机上的用户账号,然后用字典 穷举法进行攻击。因为事实上,很多用户都把自己 常用的英文单词或者自己的姓名作为口令。通过一 些程序,自动地从计算机字典里面去找单词作为用 户的口令输入给远端的主机,尝试进入系统。这个 破译过程是由程序来完成的。
2012-3-24 29
基于生物特征验证方式
视网膜图样识别技术: 视网膜图样识别技术:
• 人的视网膜血管的图样具有良好的个人特征。 • 基本方法: – 用光学和电子仪器将视网膜血管图样纪录下来,一个 视网膜血管的图样可压缩为小于35字节的数字信息。 – 可根据对图样的节点和分支的检测结果进行分类识别。 • 要求被识别人要合作允许进行视网膜特征的采样。 • 验证效果相当好,但成本较高,只是在军事或者银行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