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作用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作用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作用旨在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操作系统的概念、发展和分类。
(2)掌握操作系统的五大功能模块: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和用户接口。
(3)熟悉操作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吞吐量等。
(4)了解操作系统的主要实例,如Windows、Linux、macOS等。
2.技能目标:(1)能够熟练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如创建、删除文件和文件夹,设置系统参数等。
(2)能够运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工具进行系统性能监测和优化。
(3)能够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编程接口(如API)开发简单的应用程序。
(4)能够分析操作系统产生的日志文件,排查和解决常见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操作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发展和分类。
2.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讲解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和用户接口等五大功能模块。
3.操作系统性能分析:介绍操作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如CPU利用率、内存利用率、吞吐量等,以及性能监测和优化方法。
4.常用操作系统实例:介绍Windows、Linux、macOS等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5.操作系统编程接口:讲解操作系统提供的编程接口(如API)及其使用方法。
6.操作系统常见问题排查:分析操作系统产生的日志文件,排查和解决常见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功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和结构,掌握操作系统的五大核心功能模块(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用户接口);2. 掌握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主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 OS)的特点及应用场景;3. 了解操作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等关键技术;4.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命令行或图形界面进行基本的系统操作与维护。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熟练使用至少一种操作系统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2. 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系统性能、诊断故障、优化配置等;3.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使其能够编写简单的系统程序或脚本,实现特定功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其在讨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关注操作系统领域的最新发展,增强信息安全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必修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可能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尚有不足。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案例驱动、任务导向的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应用水平,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比较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分析操作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操作系统概述2. 进程与线程管理: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状态与转换,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死锁与饥饿问题。
教材章节:第二章 进程管理3. 存储管理:介绍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技术,页面置换算法,内存保护机制。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包括进程、线程、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知识;2. 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发展,掌握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特点及使用场景;3. 掌握操作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和常用的调度算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分析系统性能瓶颈、优化系统资源分配等;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操作系统编程能力,如进程创建、线程同步、文件操作等;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项目实践,学会共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尊重知识产权,遵循法律法规;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和编程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计算机系统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项目实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发展历程、功能、类型及特点,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 操作系统的起源与发展-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类型- 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2. 进程与线程: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状态、调度算法,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 进程与线程的定义与区别- 进程状态与转换- 进程调度算法3. 内存管理:分析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策略和技术,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虚拟内存技术- 页面置换算法4. 文件系统:介绍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存储原理,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项目参考
滴加碘液后
滴加碘液前
12/12/2021
第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消化(xiāohuà):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吸收 (xīshōu)的成分的过程
(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吸收(xīshōu):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 系统的过程
12/12/2021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消化(xiāohuà)和吸收的过程
12/12/2021
第十九页,共二十三页。
练习(liànxí)
• 2、分析数据,指出(zhǐ chū)哪一部分消化道中消化液最多。
• 在每天摄入800克食物和1200毫升水的情况下, 消化腺大致分泌以下数量消化液。 1500毫升唾液 2000毫升胃液 1500毫升肠液 500毫升胆汁 1500毫升胰液
12/12/2021
第二十二页,共二十三页。
内容 总结 (nèiróng)
第二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在消化系统中被消化和吸收的。这粒西瓜籽在姗姗的消化道内, 经过了难忘的时光。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得粉身碎骨。后来它
No 钻进了一条(yī tiáo)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
唾液腺、胃腺(wèixiàn)、肝脏、胰腺、肠腺
1、淀粉在__口__腔__开始消化、蛋白质在____开始胃消化、脂肪在_______开始 消小化肠。
2、胆汁是一种消化液,但不含消化酶,起乳化脂肪的作用。
二、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 _____小肠 能 训 练解
胰脏:分泌(fēnmì)胰液 肠腺:分泌肠液
肝脏: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 胆汁无消化酶,有乳化脂肪 的
作用。
第七页,共二十三页。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pintos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pintos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通过学习Pintos操作系统,使学生能够理解操作系统的核心机制,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等。
在技能方面,学生应能够使用Pintos进行简单的操作系统设计和实现,提升编程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应培养对计算机科学和操作系统的兴趣,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按照Pintos操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包括:1. 操作系统的概述和基本概念;2. 进程管理,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和同步;3. 内存管理,包括物理内存管理和虚拟内存管理;4. 文件系统,包括文件和目录的、文件系统的实现;5. 输入/输出系统,包括设备驱动程序和中断处理。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 讲授法,用于讲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概念;2. 讨论法,用于讨论操作系统的实现和应用;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操作系统案例,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现操作系统的核心机制。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 Pintos操作系统的教材和相关参考书;2. 多媒体资料,包括操作系统的教学视频和PPT;3. 实验设备,包括计算机和相关的硬件设备。
这些教学资源将用于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方式包括:1. 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提问和讨论等,占总评的20%;2.作业,包括理论和实践作业,占总评的30%;3.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考试内容将涵盖操作系统的原理、概念和实验操作。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将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本课程计划在一个学期内完成,每周安排2次课时,每次课时1小时。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Linux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Linux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原理和应用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输入/输出系统。
2.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和管理方法。
3.熟练使用Linux命令行界面,进行日常操作和系统管理。
4.掌握Linux常用命令、 shell脚本编写和系统监控工具的使用。
5.了解Linux操作系统在服务器、嵌入式设备和云计算等领域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五个部分:1.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以及Linux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
2.进程管理:讲解进程的基本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和互斥、死锁及其解决方法。
3.内存管理:介绍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内存保护、虚拟内存和分页分段机制。
4.文件系统:讲解文件和目录结构、文件访问控制、文件系统性能优化和磁盘空间分配策略。
5.输入/输出系统:介绍I/O设备管理、中断和DMA机制、设备驱动程序和I/O调度策略。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教师讲解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针对实际案例和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Linux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应用场景。
4.实验法:安排实验室课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系统安装、配置和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Linux操作系统教材,如《Linux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技术博客和在线文档,供学生拓展阅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和演示文稿,辅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4.实验设备:提供Linux服务器、虚拟机和实验室环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操作系统性能调优策略
-多处理器系统
-多处理器系统的基本概念
-并行与分布式计算
-实时操作系统
-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与需求
-实时调度算法
-操作系统中的并发控制
-并发的基本概念
-互斥与同步机制
-课程设计进阶项目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实时操作系统
-研究并发控制策略在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分析多处理器系统中的负载均衡问题
4.章节四:内存管理
-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
-虚拟内存与分页机制
5.章节五:设备管理
-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
- I/O调度策略
6.章节六:文件系统
-文件与目录结构
-文件存储与访问控制
2、教学内容
-文件系统性能优化
-磁盘空间分配策略
-磁盘碎片整理方法
-操作系统安全性
-访问控制机制
-加密与认证技术
-操作系统实例分析
-探索操作系统在移动设备、物联网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案例
4、教学内容
-操作系统接口与用户交互
-命令行接口(CLI)与图形用户界面(GUI)
-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与服务
-操作系统的网络功能
-网络协议栈的基础知识
-操作系统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虚拟机监控器(VMM)的作用与分类
-探讨操作系统在人机交互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评估开源操作系统的标准化程度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题目
一、教学内容
本章节内容来自《操作系统》课程,针对高二年级学生,选择以下课程设计题目:
1.章节一: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Hale Waihona Puke 基本概念-操作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课程设计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操作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和功能,培养学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和作用;(2)掌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3)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和主流操作系统的基本特点。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操作系统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2)具备基本的操作系统使用和维护能力;(3)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树立正确的计算机使用观念,提高信息素养;(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创新思考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作用和分类;2.进程管理:讲解进程的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与互斥、死锁等问题;3.内存管理:讲解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页面置换算法等;4.文件管理:讲解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存储结构、文件访问控制、磁盘空间分配等;5.设备管理:讲解设备驱动程序、I/O调度策略、中断处理和DMA传输等;6.操作系统实例分析:分析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的基本特点和运行机制。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讲授法: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2.讨论法:学生针对操作系统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意义;4.实验法:安排实验课程,让学生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操作系统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操作系统的相关概念和实例;4.实验设备:配置相应的实验设备,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操作能力。
UCOSII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UCOSII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UCOSII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包括任务管理、时间管理、通信与同步机制;2. 掌握UCOSII的移植方法和配置过程,学会在不同硬件平台上搭建UCOSII 操作系统环境;3. 学会使用UCOSII提供的API进行多任务编程,了解实时操作系统的任务调度和资源管理策略。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C语言在UCOSII环境下编写多任务应用程序,实现任务间的同步与通信;2. 能够分析并解决实际嵌入式系统开发中与操作系统相关的问题,提高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3. 掌握UCOSII调试技巧,能够运用调试工具对操作系统运行状态进行跟踪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在实际项目中积极尝试和应用所学知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高年级专业课,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C语言编程基础和嵌入式系统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需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案例掌握UCOSII 操作系统的应用与开发。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UCOSII操作系统概述:介绍实时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应用场景,引出UCOSII的背景、架构和优势。
教材章节:第一章 实时操作系统概述2. UCOSII内核原理:讲解UCOSII的核心组件,包括任务管理、时间管理、通信与同步机制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 UCOSII内核原理3. UCOSII移植与配置:介绍在不同硬件平台上移植和配置UCOSII的方法,以实际案例为例进行讲解。
操作系统内核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内核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内核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模块的工作原理。
2. 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内核编程的基本方法,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和接口进行系统调用和驱动程序开发。
3. 帮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安全性、稳定性的重要性,掌握基本的系统调试和优化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分析操作系统内核源代码的能力,能够阅读和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内核模块。
2. 培养学生具备设计、编写和调试简单的操作系统内核模块的能力,能够实现特定功能并进行性能优化。
3. 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具体场景提出合理的操作系统内核设计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操作系统内核技术,树立积极探索、持续学习的信念。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操作系统内核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到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
在教学过程中,需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实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够掌握操作系统内核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未来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操作系统内核基础理论- 深入讲解操作系统内核的基本概念、结构、功能和设计原理。
- 分析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核心模块的工作机制。
2. 操作系统内核编程实践- 介绍操作系统内核编程的基本方法,包括系统调用、驱动程序开发等。
- 结合教材示例,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操作系统内核源代码。
教学大纲安排:1)第1-4周:操作系统内核基础理论2)第5-8周: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编程实践3)第9-12周: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编程实践3. 操作系统内核优化与调试- 讲解操作系统内核安全性、稳定性方面的知识,分析常见漏洞和防护措施。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安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安全原理,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概念。
2.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机制,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
3. 了解常见操作系统漏洞及攻击手段,掌握安全防护策略。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提出有效的安全优化建议。
2. 学会运用操作系统安全工具进行安全检查和加固。
3. 掌握基本的安全编程技巧,避免编写带有安全风险的代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认识到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安全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最新发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列举并解释操作系统安全的核心概念。
2. 学生能够分析操作系统漏洞,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3.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操作系统安全配置和加固任务,提高系统安全性。
4. 学生能够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发展,了解最新的操作系统安全技术和趋势。
5. 学生能够在团队项目中发挥积极作用,共同提高操作系统安全水平。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安全概述-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常见类型。
- 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重要性及安全风险。
2. 操作系统安全机制- 学习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等核心安全机制。
- 分析各类安全机制的原理和作用。
3. 常见操作系统漏洞与攻击手段- 列举常见的操作系统漏洞,如缓冲区溢出、权限提升等。
- 了解攻击手段,如病毒、木马、拒绝服务和网络攻击等。
4. 安全防护策略与工具-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策略,如最小权限原则、安全配置等。
- 了解并运用操作系统安全工具,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5. 安全编程与最佳实践- 掌握安全编程技巧,避免编写带有安全风险的代码。
- 学习操作系统安全最佳实践,提高安全意识和能力。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设计目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应能够:1. 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关键技术;2. 学会分析实际操作系统的性能和特点;3.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操作系统模块或功能;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二、设计要求1. 设计内容:根据课程所学,选择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操作系统模块进行设计与实现。
模块可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
2. 设计规范: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确保代码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
3. 团队协作:本次课程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组35人。
小组成员需明确分工,共同完成设计任务。
(2):包括所有设计文件、代码及相关文档;(3)演示PPT:汇报课程设计成果,阐述设计思路、实现过程及创新点。
三、设计流程1. 需求分析:分析所选操作系统模块的功能需求,明确设计目标。
2. 系统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系统架构,划分模块,确定各模块的功能和接口。
3. 编码实现:按照系统设计,编写代码,实现各模块功能。
4. 测试与调试:对实现的系统模块进行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兼容性测试,确保系统稳定可靠。
5. 优化与改进:根据测试结果,对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
7. 演示与答辩:制作演示PPT,汇报课程设计成果,回答评委提问。
四、评分标准1. 设计报告(30%):内容完整、结构清晰、表述准确、格式规范。
2. 代码质量(40%):代码可读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创新性。
3. 演示与答辩(20%):PPT制作、汇报效果、回答问题。
4. 团队协作(10%):分工明确、协作高效、沟通交流。
五、预期成果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课堂上所学的操作系统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加深对操作系统的理解。
2. 技能提升:提高编程能力,掌握操作系统核心模块的设计与实现技巧。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题目【可修改文字】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操作系统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一、课程设计要求:1.根据每道题的人数选定题目。
2.分析设计要求,给出解决方案,建立必要的数据结构,然后设计总体流程(包括界面)、详细设计必要的算法,并最终显示结果。
基于WINDOWS或LINUX操作系统都可以,用何种编程语言都有可以。
3.提交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要求、设计思想流程、设计所涉及的主要数据结构、程序清单、运行结果、设计心得、参考资料等。
4.严禁抄袭,复制设计内容,查出后相关同学设计成绩以零分处理。
5.所提交源程序应是能够运行通过的完整程序。
6.课程设计参考评分标准:设计思想说明(10分)。
数据结构的说明(6分)。
各模块的算法流程图(10分)。
程序清单:注意加注释(包含关键字、方法、变量等),在每个模块前加注释;(共70分,其中书面源程序占35分,实验的检查结果、程序的运行情况占35分)。
体会,总结(4分)。
二、设计题目1.Windows多线程控制台程序(2人)目的:学习和掌握如何编写Windows多线程控制台程序。
通过编写程序,加深对进程和线程关系的理解,掌握多线程程序的执行和编写技巧。
设计要求:写一个单进程多线程的Windows控制台程序,该程序在一个进程内建立N个线程来执行指定的任务。
N由命令行传递给系统。
Win32控制台程序中,主函数的格式如:Void main(int argc,char *argv[]),可以获取命令行参数。
通过VC++“工程/设置”的C/C++属性页设置应用程序为“MTD”多线程。
利用win32 API CreateThread()来生成线程。
2.睡眠理发师问题(2人)目的:了解信号量机制,了解并掌握进程同步和互斥机制,熟悉信号量的操作函数,利用信号量实现对共享资源的控制。
设计要求:(1)编写程序实现理发师与顾客进程的同步。
问题描述:这是一种经典的IPC问题,理发店有一位理发师,一把理发椅和n把用来等候理发的椅子。
操作系统的先导课程设计
操作系统的先导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功能、分类和结构;2. 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特点;3. 掌握操作系统的核心技术与组件,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4. 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与硬件、软件的协同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常用命令和工具,进行基本的系统操作与维护;2. 培养分析、解决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的能力;3. 能够运用所学的操作系统知识,进行简单的系统优化与调整;4. 掌握操作系统相关软件的安装、配置与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学习兴趣,激发探索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在操作系统中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计算机使用道德观念;4.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设计针对年级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实际需求,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机结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功能: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作用、发展历程,分析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场景。
- 教材章节:第1章 操作系统概述- 内容: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发展历程。
2. 操作系统的结构:讲解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核心组件及其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2章 操作系统的结构- 内容:操作系统层次结构、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
3. 进程管理:阐述进程与线程的概念、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与互斥、死锁与饥饿问题。
- 教材章节:第3章 进程管理- 内容:进程与线程、进程调度、进程同步、死锁与饥饿。
课程设计文件操作系统
课程设计文件操作系统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具体包括:1.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
3.熟悉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和使用方法,如Windows、Linux和macOS。
4.能够熟练使用操作系统进行日常计算机操作。
5.能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和优化方法。
6.能够运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和交流操作系统的知识和经验。
3.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
具体安排如下:1.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2.进程管理:讲解进程的概念、进程的状态、进程控制块、进程调度算法等。
3.内存管理:介绍内存的概念、内存分配与回收策略、虚拟内存等。
4.文件管理:讲解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系统的结构、文件访问控制等。
5.设备管理:介绍设备的概念、设备驱动程序、输入输出控制等。
6.Windows操作系统:讲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布局、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
7.Linux操作系统:介绍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布局、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
8.macOS操作系统:讲解macOS操作系统的特点、界面布局、基本操作和高级功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讲解操作系统的原理和概念,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操作系统的实际应用场景和问题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操作系统的特点。
北航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北航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和运作机制。
2. 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2. 学会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和工具,编写简单的系统程序。
3. 培养操作系统配置、优化和故障排查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操作系统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了解操作系统安全防护的基本措施。
本课程针对北航高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专业核心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他们在专业知识与道德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进一步研究操作系统及相关领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分类及功能。
2. 进程与线程:讲解进程管理的原理,包括进程的创建、调度、同步、互斥与死锁等内容。
3. 内存管理:阐述内存分配、回收、置换等策略,介绍虚拟内存和分页机制。
4. 文件系统:介绍文件和目录的组织结构,文件存储、访问控制、磁盘空间分配等。
5. 设备管理:讲解设备驱动程序、I/O调度策略、中断处理等内容。
6. 操作系统实例分析:以具体操作系统(如Linux)为例,分析其内核结构、源代码及功能特性。
7. 操作系统安全与保护:介绍操作系统安全机制、权限管理、加密技术等。
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进行合理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各部分内容的章节和进度,如下:第1周:操作系统概述第2-3周:进程与线程第4-5周:内存管理第6-7周:文件系统第8周:设备管理第9周:操作系统实例分析第10周:操作系统安全与保护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系统讲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关键技术。
山大操作系统课程设计
山大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及发展历程;2. 理解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3. 了解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虚拟内存和分页/分段存储技术;4. 理解文件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文件的组织、存储和访问控制方法;5. 了解设备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I/O调度策略和中断处理机制。
技能目标:1. 能够编写简单的进程调度算法,分析其性能;2. 能够运用内存分配算法,解决内存碎片和内存不足问题;3. 能够设计简单的文件系统,实现对文件的基本操作;4. 能够分析设备管理策略,提高I/O设备的利用率;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系统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操作系统学科,增强学习兴趣;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 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批判性思维;4. 培养学生关注我国操作系统发展,增强国家意识;5.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我国计算机事业贡献力量。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培养具备实际操作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的人才。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操作系统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术。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类型和发展历程,对应课本第一章内容。
-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功能- 操作系统的类型与特点- 操作系统发展历程及现状2. 进程管理:讲解进程与线程的概念、进程调度算法、同步互斥等,对应课本第二章内容。
- 进程与线程的基本概念- 进程调度算法分析- 进程同步互斥机制3. 内存管理:介绍内存管理的基本原理、虚拟内存技术、分页分段存储等,对应课本第三章内容。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完整规范版)一、引言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为应用程序提供运行环境。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2. 掌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核心模块的设计和实现。
3. 熟悉操作系统调度的基本算法。
4. 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系统设计能力。
三、课程内容1. 操作系统概述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结构操作系统的类型和特点2. 进程管理进程的定义、状态和转换进程控制块(PCB)的结构和作用进程同步与互斥进程通信进程调度算法3. 内存管理内存管理的目标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非连续内存管理技术页面置换算法4.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的定义和功能文件的结构和类型文件存储空间管理文件目录管理文件操作5. I/O系统I/O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I/O设备管理I/O调度算法缓冲管理6. 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的定义和类型系统调用的实现机制常用系统调用分析7. 实验与课程设计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内容和步骤课程设计题目和要求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四、课程考核1. 平时成绩(30%):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实验成绩(30%):包括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
3. 课程设计成绩(40%):包括设计报告、代码实现和答辩表现。
1. 《操作系统概念》作者:亚伯拉罕·西尔伯斯查茨等2. 《现代操作系统》作者:安德鲁·S·塔嫩鲍姆3. 《操作系统导论》作者:威廉·斯托林斯六、附录1. 课程设计报告模板2. 实验报告模板3. 课程设计答辩评分标准七、课程安排1. 理论学习操作系统概述(2课时)进程管理(4课时)内存管理(4课时)文件系统(4课时)I/O系统(2课时)系统调用(2课时)2. 实验与课程设计进程管理实验(2课时)内存管理实验(2课时)文件系统实验(2课时)I/O系统实验(2课时)课程设计(8课时)课程考核(2课时)八、实验与课程设计指导1. 实验指导进程管理实验:通过模拟进程的创建、撤销、阻塞和唤醒等操作,理解进程管理的原理。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一、问题分析1.课程设计内容单一目前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主要围绕实验性质的操作系统部分展开,缺少对操作系统概念、原理、架构等相关理论知识的探讨。
学生只是被要求完成操作系统的实验任务,缺乏对操作系统的整体认识和深入理解。
2.缺乏实际应用场景现有的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多只是停留在模拟简单场景下的实验,无法满足学生对操作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需求。
学生无法从课程中获得将操作系统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经验和技能。
3.缺乏与其他课程的整合操作系统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但目前很少与其他课程进行融合。
课程设计应该能够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课程相结合,通过跨课程设计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实验资源有限由于操作系统实验需要较高的计算资源和设备,学校往往无法提供足够的实验资源。
这导致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二、改进意见1.拓展课程设计内容除了操作系统实验,课程设计还应该添加一些理论探讨的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架构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应该通过理论学习来获得对操作系统的整体认识,进一步探讨操作系统与其他领域的关联性。
2.引入实际应用案例课程设计应该引入一些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能够将操作系统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者模拟真实项目来设计操作系统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与其他课程整合操作系统课程应该与其他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进行整合,通过跨课程设计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例如,可以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结合,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项目,让学生在设计操作系统的同时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
4.提供更多实验资源学校应该增加对操作系统实验的投入,提供更多的计算资源和设备,以便学生能够自由地进行操作系统的实验设计。
在实验中,学生应该有足够的空间来尝试新的想法和创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5.强化交互与讨论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与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论文)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题目名称调度算法学部(系)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3 年 12 月 31 日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一、课程设计(论文)的内容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作业处理。
一个作业进入系统到运行结束,一般需经历收容、运行、完成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对应的作业处于后备、运行和完成三种状态。
作业调度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某种原则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取作业进入主存,并为作业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和作业完成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响应比高者优先、优先数优先等调度算法。
衡量作业调度算法性能的主要指标有:作业的周转时间、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二、课程设计(论文)的要求与数据(1)需求分析(2)系统设计(3)模块代码能正常运行(4)提供合理的测试数据(5)设计说明文档三、课程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1)采用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方法,程序书写符合规范,代码应完善。
(2)要有运行结果和过程的界面截图。
(3)对系统进行初步的错误和漏洞检测;(4)根据论文规范撰写论文,用A4纸打印并按时提交。
四、课程设计(论文)进程安排五、应收集的资料及主要参考文献[1]郁红英,李春强.《计算机操作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凤羽.《操作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孟静.《操作系统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4]周苏、金海溶.《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0[5]孟庆昌.《操作系统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6]陈向群,杨芙清.《操作系统教程》.2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7]黄干平,陈洛资,等.《计算机操作系统》.北京:科技出版社,1989[8]冯耀林,杜舜国.《操作系统》.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9]黄祥喜.《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教程》.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发出任务书日期: 2013 年 12 月 1 日指导教师签名:计划完成日期: 2013 年 12 月 31 日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以它卓越的进步已经遍布各行各业,其实计算机本身就是一堆废铁,而操作系统使它有了生命和灵魂,操作系统就相当于人的各个组织,如果没有操作系统那计算机就像一个植物人一样,毫无价值。
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系统的首次扩充。
它在计算机系统中占据了特别重要的地位,很多系统软件以及大量的应用软件都依赖于操作系统的支持,取得它的服务。
在计算机系统上所配置的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与计算机系统的规模和操作系统的应用环境有关,而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操作系统已成为从大型机直至微型机都配置的软件,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采用的调度方式是不同的,它不仅是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也是计算机资源的管理者。
当今的的计算机已经从无操作系统到单道批处理系统再发展到多道程序系统然后是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
在多道程序系统中,一个作业被提交后必须经过处理机调度后,方能获得处理机执行。
作业是一个比程序更为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含了通常的程序和数据,而且还应配有一分作业说明书,系统根据该说明书来对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在批处理系统中,是以作业为基本单位从外存调入内存的。
对于批量型作业而言,通常要经历作业调度和进程调度两个过程方能获得处理机。
为了管理和调度作业,在多道批处理系统中为每个作业设置了一个作业控制块,即PCB(Job Control Block)每当作业进入系统是,系统便为每个作业创建一个PCB,根据作业类型将它插入相应的后备队列中,作业调度程序根据一定的算法来调度它们,被调度到的作业将会装入内存。
作业调度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作业控制块中的信息,审查系统能否满足用户作业的资源需求,以及按照一定的算法,从外存的后备队列中选取某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它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然后,再将新创建的进程排在就绪队列上,准备准备执行。
每次执行作业调度时,都需要做以下两个决定:1.接纳多少个作业,取决于多道程序度即允许多少个作业同时在内存中运行,多道程序度的确定是根据系统的规模和运行速度等情况做适当的折中。
2.接纳哪些作业,取决于采用的调度算法。
作业调度的算法主要包括三种:先来先服务算法、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和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本系统采用结构体定义作业的数据类型,用数组接纳各个作业,通过把创建的JCB结构体组织成链,用不同算法循环测试处理的每个作业,来确定各个作业接受系统服务的次序,从而输出每个算法对作业处理结果,即平均周转时间。
从而确定哪种算法对于本次的作业调度是最佳的算法。
关键词操作系统,作业调度,调度算法,优先权,响应比,平均周转时间,最佳算法1 序言 (1)2 设计原理 (1)2.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 (2)2.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 (2)2.3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2)3 程序分析 (3)3.1系统操作 (3)3.2程序功能结构图 (3)3.3程序功能流程图 (4)3.3.1创建作业流程图 (4)3.3.2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流程图 (4)3.3.3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流程图 (4)3.3.4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流程图 (5)3.3.5总结最优调度算法流程图 (6)4 程序的实现 (6)4.1主函数程序实现 (6)4.1.1主程序实现功能 (6)4.1.2主程序实现代码 (7)4.2创建作业函数的实现 (8)4.2.1函数说明 (8)4.2.2创建函数实现代码 (8)4.3先来先服务函数 (9)4.3.1函数说明 (9)4.3.2先来先服务代码 (9)4.4短作业优先函数 (10)4.4.1函数说明 (11)4.4.2短作业优先代码 (11)4.5响应比高者优先函数 (13)4.5.1函数说明 (13)4.5.2响应比高者优先代码 (13)4.6总结函数 (15)4.6.1 函数说明 (15)4.6.2总结函数实现代码 (15)5 系统运行结果 (16)5.1主函数运行界面 (16)5.2创建函数运行界面 (16)5.3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运行界面 (17)5.4短作业优先函数运行界面 (18)5.5响应比高者优函数运行结果 (18)5.6总结函数运行界面 (19)总结 (20)参考文献 (21)1 序言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为作业调度,其调度算法分别为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
作业调度的主要功能是根据作业控制块中的信息,审查系统能否满足用户作业的资源需求,以及按照一定的算法,从外存的后备队列中选取某些作业调入内存,并为它们创建进程、分配必要的资源。
然后再将新创建的进程插入就绪队列,准备执行。
每个系统在选择作业调度算法时,既应考虑用户的要求,又能确保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
在每次执行作业调度时,都须做出两个决定,一是决定接纳多少个作业;二是决定接纳哪些作业。
在OS中调度的实质是一种资源分配,因而调度算法是指: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
对于不同的系统和系统目标,通常采用不同的调度算法。
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调度算法,每次调度都是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为它们分配资源、创建进程,然后放入就绪队列。
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是指对短作业优先调度的算法。
短作业优先的调度算法是从后备队列中选择一个或若干个估计运行时间最短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运行。
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是指将就绪队列中排序的优先权最高的作业调入内存执行。
在高响应比调度算法中,优先权的计算公式为:优先权=(等待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要求服务时间,该算法既照顾了短作业,又考虑了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不会使长作业长期得不到服务。
因此,该算法实现了一种较好的折衷。
当然,在利用该算法时,每要进行调度之前,都须先做响应比的计算,这会增加系统开销。
在执行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时,每有一个作业调入内存运行后就需根据最后一次调入内存的业状态计算就绪队列中的其它作业的优先权。
在编写程序时,调度算法前建立系统源文件扩展名为.txt,利用创建(输入)函数creat()向源文件中输入作业流,把作业的基本信息输入到文件中,如:作业的名称、作业的提交时间、作业的运行时间。
作业初始排序为到达时间先后(即先来先服务调度排序作业流)。
采用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时,从就绪队列中选出优先权最高的作业调入内存执行,系统自动将处理机分配给它,使它立即执行并一直执行到完成。
该程序代码中执行的操作步骤主要为以二进制模式打开源文件,利用高响应比优先调度算法在就绪队列中选出当前优先权最高的作业调度运行,通过程序中的计算方法求出并输出该作业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周转时间。
2 设计原理用户使用操作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作业处理。
一个作业进入系统到运行结束,一般需经历收容、运行、完成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对应的作业处于后备、运行和完成三种状态。
作业调度的主要功能是按照某种原则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取作业进入主存,并为作业做好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和作业完成后的善后处理工作。
常用的作业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短作业优先、响应比高者优先、优先数优先等调度算法。
衡量作业调度算法性能的主要指标有:作业的周转时间、作业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2.1先来先服务调度算法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是一种最简单的调度算法。
当在作业调度中采取该算法时,每次调度都是从后备作业队列中选择一个或多个最先进入该队列的作业,将它们调入内存,为它们分配资源、创建进程,然后放入就绪对列。
当程序运行选择些算法时,我们可以输入要打开的文件名,从打开的文件中按照作业依次写入文件的顺序把已写入文件的作业流信息调入到内存中,采用FCFS算法分别求出其每个作业的开始时间、完成时间、周转时间。
FCFS算法比较有利于长作业,而不利于短作业。
最后求出平均周转时间。
最简单的调度原则是先进先出就绪队列完成。
根据作业到达就绪队列的时间来分配中央处理机,一旦一个作业获得了中央处理机,就一直运行到结束,先来先服务是非剥夺调度。
这种调度从形式上讲是公平的,但它使短作业要等待长作业的完成,重要的作业要等待不重要作业的完成。
从这个意义上讲又是不公平的。
先进先出调度使响应时间的变化较小,因此它比其它大多数调度都可预测。
由于这种调度方法不能保证良好的响应时间,在处理交互式用户时很少用这种方法。
在当今系统中,先进先出很少作为调度模式,而是常常嵌套在其它的调度模式中。
2.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SJF,是指对短作业或短进程优先调度的算法。
短作业(SJF)的调度算法可以照顾到实际上在所有作业中占很大比例的短作业,使它们能比长作业优先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