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五种错误认知影响孩子一生二(11.27)

合集下载

家长的十大错会扼杀孩子聪明天性

家长的十大错会扼杀孩子聪明天性

家长的十大错会扼杀孩子聪明天性第一大错:家长专制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

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大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家长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家长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大错:“善意的”谎言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

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

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

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第四大错:杜绝冒险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在水中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

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许,当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

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去买东西,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

父母最害聪明的孩子的12件错事

父母最害聪明的孩子的12件错事

父母最害孩子的12件错事1.父母替宝宝道歉二三岁的宝宝一起玩时,宝宝把别人打哭,这时有些父母会挺身而出,替宝宝道歉。

这样一来,宝宝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而且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

他长大后不会自己承担责任。

正确做法:做错的事情,父母要及时纠正宝宝,因为宝宝不知道哪样做是正确的,哪样做是错误的,正误都需要父母指引。

告诉宝宝打人是不对的,要向人道歉,让他自己承担后果,这样才能让他记住,明白对与错。

2.不准掰手指数数有些父母、幼儿园老师,教宝宝数数时,看见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就会要求他们放下手,要求心里记。

心理学家说,这种教宝宝数数的方法,并不科学。

心理学家认为,2~5岁幼儿的数字概念发展,通常是由口头数数开始,然后是点着实物数,接下来孩子能够推算出总数,最后,才是根据抽象的语言数字拿取相等的实物。

幼儿掌握初步的数概念,需经过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由具体到抽象是幼儿对周围事物形成各种概念的一般认识过程。

所以在教的幼儿数概念时,要从具体出发。

从具体出发,就是要从接触具体的事物开始,从亲自摆弄、接触、看具体事物中获得有关物体数量方面的感性经验开始。

这种对数量的感性经验越丰富,就越有利于幼儿形成抽象数概念。

正确做法:数数时不妨让他们数数手指、衣扣、玩具等等,让他们从具体的东西开始。

3.过分溺爱有时候,父母的精心呵护反而会“伤”了宝宝。

比如,有些父母,总怕宝宝走着会摔倒,会累着,于是喜欢用车推着宝宝或是抱着宝宝。

这样一来,宝宝活动量小,协调能力、大肌肉的锻炼都不够,活动能力就特别差。

宝宝吃饭、穿衣、收拾玩具,家人总是包办代替,会造成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差;宝宝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父母挺身而出,为宝宝讨公道,这种看似对宝宝的爱,会使宝宝今后生活能力差,社交能力差不敢面对外面的社会。

其实,孩子有着惊人的适应能力。

他们需要运动和交流,甚至稍微还要有一点冒险,这样才能充分发掘他们身上的各种潜能。

正确做法:放开手,让宝宝自己收玩具,自己吃饭、摔倒后自己爬起来,能使宝宝更快乐,更有成就感。

中国式父母的这11个恶习,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中国式父母的这11个恶习,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中国式父母的这11个恶习,会毁了孩子的一生!话说,自从脸书的老板扎克伯格有了孩子之后,他的脸书主页就基本全是他的孩子了。

这两天他在主页发了11张漫画,讲的是“坏父母的11个习惯”。

各位家长、同学,你看看有几个!1、如果你的孩子总是故意打扰你,其实是因为你和他缺乏肢体接触,缺乏亲密感。

2、如果你的孩子撒谎,其实这说明你曾经对他犯过的错误反应过度。

3、如果你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其实是因为你往往倾向于告诉他们怎么做,而非鼓励他们自己做。

4、如果你的孩子不敢捍卫自己的权利,其实是因为你在他们小时候总是在公开场合训斥他们。

即使是在兄弟姐妹、朋友、表亲面前也不该这么做。

5、如果你什么东西都给孩子买,但他们依旧去拿那些不属于他们的东西,这其实是因为你不让他们自己选择想要的东西。

6、如果你的孩子很懦弱,那其实是因为你总是在他们遇到困难时就立刻帮忙。

不要把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每个障碍都扫清。

7、如果你的孩子嫉妒心很重,那可能是因为你总是拿别的孩子和他们比较。

8、如果你的孩子很容易生气,那其实是因为你给他们的赞扬不够,他们只能靠做些失礼的事来吸引你的注意力。

8、如果你的孩子不会尊重别人的感受,那是因为你总是命令他们,是因为你不尊重他们的感受。

10、如果你的孩子总是神神秘秘的,什么都不告诉你,那是因为你总是爱打击他们。

11、如果你的孩子总是行为粗鲁没礼貌,那其实是从家长或者身边的人那里学来的。

大家都中了几箭?英语君真心觉得,应该给爹妈设置一个上岗资格考试,不够格的不让生孩子!刚刚一个家长还在微信上与我交流孩子的问题。

感觉孩子道理都懂,讲了方法她也听了,似乎怎么也打动不了她,依然我行我素。

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

很多家长都把孩子不成功的问题归结为没有遇到好的老师,殊不知,学前班有些孩子就已经明显出现了学习跟不上,小学一二年级就厌学。

有些孩子,从进入幼儿园就明显比别人优秀很多。

这就是父母的家庭教育做得怎么样。

所以,我想每一位看到本文的家长,往事不可追,从今天开始,认真学习,努力提升自己孩子的教育水平。

育儿知识-五大育儿错误你中枪了吗

育儿知识-五大育儿错误你中枪了吗

五大育儿错误你中枪了吗任何一位父母都会在育儿过程当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与偏低。

革新父母们不妨面对这些有待改进的部分,而不是一味得逃避、掩饰。

养父母很多父母容易判断和标榜自己是“好家长”或“坏父母”,这取决于在给定的情况下,如何替孩子正确、有效得处理。

亲子教育的过程,有时父母们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育儿偏颇,尽管这不能影响对孩子管教的初衷,但也会要妨碍到正确有效的管理。

同时,父母自身要足够优秀,才能更好寻求其他地帮助宝宝寻求解决办法,进而提高孩子的行为意识。

谈判这是一种无效的亲子关系方式。

如果父母允许孩子参与讨论事件的可以选择结果、行为的界线、规则的制定,其后果也许将有利于孩子自身。

正如新知专家解释的那样:孩子会成为推动边界的专家,因为他们知道凡事都可以变化、都有商量的余地。

如果父母执行这样无效的育儿父母亲策略,可能会出现孩子对规则的公平性进行采取辩护的情况。

解决方案:对于选择谈判的父母,可能需要对孩子的规则、后果有明确的认知和预估。

不要让孩子改变父母预设的规章制度,或者因为他们的表现、观点而转变对行为后果的态度。

所以,养父母的明确明确指出与坚定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帮助孩子对自己言行言词负责的交通要道。

尖叫父母有时可在极度挫败感或疲倦时,以尖叫、责备作为对孩子的最后通谍。

事实上,父母发脾气不太可能促进孩子行为的积极变化。

如果父母心理素质得声嘶力竭、骂人、威胁,只会让孩子母亲说父母不受控制。

同样也也就是说身为父母的祖母权威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

解决方案:家长首先需要有效管理自己的烦恼和消极情绪。

为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可信同时权威的建立也如前所述对自我的尊重。

过度呵护亲眼目睹这类家长从来不愿看到孩子失意或窘迫,他们希望孩子前方的贝阿尔恩县道路风平浪静,孩子可以实现他想实现的一切,而不全是经历任何的负面负面环境。

然而,绝大多数当父母赶着为孩子扫除所有障碍时,可曾想过:给他自学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了吗?只有经历挫折,孩子才认得如何战胜挫折。

五种错误的家庭教育 你有么.doc

五种错误的家庭教育 你有么.doc

五种错误的家庭教育你有么错误的家庭教育一:望子成龙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可以理解,这就好比是希望,农民不会种下一粒种子,如果他不曾希望收获;商人也不会去工作乃至钻营,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有获利;科学家不会去发明,如果他不曾希望让人类社会有更先进的文明。

没有希望,就没有社会前进的动力!作为承载父辈自身生命和理想的延续,一个家庭乃至家族未来的希望,孩子被赋予了太多!望子成龙也就自然而然了。

但是,正因为这种自然而然的认识,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种强大的压力和强烈的不安。

龙应该怎么界定,怎样才能达到所谓的龙的状态?人人都可以成为英雄,望子成龙的心态可以有,但是成为哪一种龙,有多能耐的龙因人而异!孩子在未来社会成就及社会贡献的高低不应以父母的标准来衡量。

如果说龙是成功的标志,与之对应的虫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吗?如果所有的都是龙,龙又有何意义?错误的家庭教育二:拔苗助长型。

我们都学过拔苗助长的故事,说的是在古代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

他成天围着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没有,但秧苗好像总是那么高。

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

可不过三天秧苗全都死了。

拔苗助长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我想,循序渐进,顺其自然,按照客观规律来对孩子的正确家庭教育才能实现好的收获。

错误的家庭教育三:狼爸虎妈型。

我们从媒体都看到或听到令人咋舌的狼爸虎妈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在父母的集权高压教育方法下实现了人生的蜕变,化茧成蝶,欲火重生。

我们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方法所带来的社会普遍意义所追求的成功的结果,但是这种功利性的结果对于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孩子来说,对于更长久的未来说是否是成功还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与狼爸虎妈对立的是过分宠溺,过分宠溺的后果:要么造就的是纨绔子弟,要么就是唯唯诺诺的一个未来。

父母最常见的十个错误观念

父母最常见的十个错误观念

父母最常见的十个错误观念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发布时间:2011-7-29 0:48:10繁體版1、过度照顾:现在许多小孩一生下来,就被照顾的无微不至,其结果可能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

从小被喂食到了两三岁甚至更大,孩子的小手缺乏拿汤匙、筷子的练习,会导致手部肌肉的发展问题,上了小学可能连写字都会很困难。

一直喂食孩子柔软的食物怕他噎到,会让孩子没办法发展咀嚼能力,甚至没办法正确发音。

怕孩子冷、怕孩子热、怕孩子受伤、怕孩子在外面被欺负,处处保护的结果,反而是在伤害孩子。

2、过度安排:相信你的周遭,一定有许多行程排得比你还满的孩子。

但许多研究都发现,被过度安排的小孩,最后都容易丧失对生活的热情、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

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

阿姆斯特朗特别提醒父母,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无所事事、随性玩耍的时间,尤其是学龄前的孩子,唯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

每天至少空出一段时间,什么都不要安排,让生活有点不可预期的乐趣。

3、说教太多、身教太少:许多父母要求孩子去看书,自己却在看电视。

要求小孩要有礼貌,自己却一天到晚对孩子破口大骂。

当父母言行不一的时候,会失去孩子对父母的尊敬,甚至引起对父母的反感。

如果希望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就该尽量陪着他读书,你可以看你自己喜欢的书,也可以与孩子共读。

如果你希望孩子有礼貌,表现出你对孩子的尊重是最有效的方法。

4、只关心学业,忽视其它生活能力的培养:“现代父母的悲哀是把对孩子的投资全都放在功课成绩上,”台北市家长协会理事长包崇敏指出现代家长最大的迷思。

游干桂提醒父母,学校只能给毕业证书,却不能给就职保证书。

父母除了在乎外在的分数、学历、学校之外,对于孩子内在的智慧、美德、快不快乐、健不健康等等,更需要关心。

5、用【买】来满足孩子:自从社会走向极度消费之后,父母想要满足孩子,只要掏出口袋里的钱,就能买到各式各样的东西,从买玩具、买课程、买故事书到买一个个广告中许诺给孩子的美好未来,父母买给孩子的东西不断增加,却不见得能增加孩子的快乐。

孩子不良表现源于父母的五类教育

孩子不良表现源于父母的五类教育

孩子不良表现源于父母的五类教育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发现孩子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良表现,对于孩子的不足和错误,爸爸妈妈往往都是给予严厉的批评,有时甚至是打骂,这固然不是一个好办法!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于,爸爸妈妈要学着反思,看看孩子身上的这些不良表现是不是与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有关!父母五类教育惯出孩子的不良表现:一、“孩子依赖评价”源于父母——过度表扬或批评!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使用恰当的表扬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爸爸妈妈受到赏识教育理论的影响,平时喜欢无原则的表扬、夸奖孩子,这就会导致孩子缺乏自我评价和定义,过分地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每当做一点小事时都希望能够得到表扬,否则的话就不情愿去做。

同样,如果过度的批评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看不到自我的优点和长处,容易滋生自卑心理。

所以,孩子出错时,爸爸妈妈需要有分寸地、恰当地指出其错误在哪里,从而帮助其吸取教训、改正缺点!二、“孩子固执任性”源于父母——过于盲目的民主!有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尤其是学历层次较高的,他们往往能接受新一点的教育理念,并进行彻彻底底地执行,比如把家庭教育中的“民主”管理看得很重,不管大事小事都寄希望于“晓之以理”,结果是理没谈成,孩子却被惯坏了。

原因是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缺乏足够的经验和判断力,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需要爸爸妈妈为他们建立规则、进行指导,如果对其过于民主,完全地放手“自治”,很容易把孩子宠坏,使其变得固执、任性、为所欲为。

所以,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爸妈可以采取以理服人的方式,而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带有强制性的教育管理还是必不可少的!三、“孩子屡教不改”源于父母——滥用奖励、缺少惩罚!孩子年龄小,缺乏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为了帮助其明辨是非,爸爸妈妈应该在平时的教育中养成奖惩分明的习惯,只有奖惩结合,才是教育孩子的关键点。

孩子犯了错误以后当然需要惩罚,但是这个惩罚并不专指打骂孩子,其方法和形式可多种多样,只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可以了。

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及应对策略

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及应对策略

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及应对策略导言:家庭教育是每个子女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或误区的存在,很多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可能陷入一些常见误区。

本文将讨论家庭教育的五大误区,并提供应对策略,帮助父母有效地开展家庭教育。

误区一:过度保护过度保护是指父母过分关心孩子,过度干涉其生活,不允许孩子独立思考和行动。

这种做法会削弱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能力,导致他们无法自行处理问题。

应对策略:1. 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例如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做饭等。

3. 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让他们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误区二:严苛要求某些父母过分苛求孩子,对他们的成绩、表现或行为要求过高,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这会导致孩子焦虑、自卑,甚至抑郁。

应对策略:1. 父母要设定合理、可实现的目标,避免过高的期望。

2.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

3. 父母要积极关注孩子的进步,以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误区三:溺爱纵容溺爱纵容是指父母过度宠爱孩子,对他们的错误行为不加以纠正。

这会让孩子得不到正确引导,缺乏规矩意识和责任感。

应对策略:1. 父母要设立明确的规矩和界限,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准则。

2. 父母要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惩罚,帮助他们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3.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和环境产生影响。

误区四:刻板成见刻板成见是指父母对孩子的性格和能力预设固定观念,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

这会造成孩子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影响他们的自信与个性发展。

应对策略:1. 父母应本着客观公正的态度,认识和尊重孩子的独特性格和才能。

2.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培养其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3. 建立积极的沟通和互动机制,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潜力。

误区五:时间分配不合理一些父母由于工作忙碌或其他原因,无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缺乏陪伴和关怀。

中国父母六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中国父母六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中国父母六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虽说近几年来,国人的家庭教育意识增强了,可是依然有许多父母不重视家庭教育。

就拿我周围的人来说吧,和他们谈到孩子时,可以了解到他们要么不重视家庭教育或重视不够;要么没有现代家教观或是错误的、陈旧的家教观;要么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实施家庭教育。

他们的观念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错误一、孩子太小,教育是以后的事。

认为刚生下来的婴儿什么也不懂,教育为时过早,这是缺乏早期教育意识。

其实孩子一出生,就有了最初的认知能力,0~3岁是许多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印度狼孩的启示说明了教育环境的重要性,如果这个时候不给他适当的刺激,不提供良好的环境,孩子的智力将得不到充分的、有效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如果以一个人17岁时的智力水平为100,那么他4岁时智力水平已达到50,在4~8岁可以发展30,在8~17岁之间只能发展20了。

可见,婴幼儿期是智力发展的高速阶段。

而没有早期教育意识的父母,由于不懂得去挖掘孩子的大脑潜能,将白白错过孩子的智力开发黄金期,实在是一种大脑资源的浪费。

错误二、树大自然直。

这种思想的支配下,许多父母往往对孩子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任其发展,放任自流,结果等小树苗长歪时,要纠正也难了,那时父母再怎么反省都迟了,教育是没有回头路可走的。

因为,幼儿期是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健康人格的重要时期,幼儿没有生活经历,分辩是非能力较差,行为自控能力较弱,行为控制力也极为有限,需要父母一定的约束和管教,需要用心去塑造孩子的心灵,培养孩子的健康情感。

许多孩子长大后日渐暴露出的许多不良品行,如意志不坚,害怕失败,经不起挫折以及自私、霸道等等都是这种思想造成的恶果。

错误三、教育孩子,无师自通。

不少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是非常自然而且无师自通的事,投资和花精力学习“如何成为合格的的父母”是十分荒唐和没必要的,加之多少从父辈那儿传承下来的一些传统教育观念,使某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上遇到困惑和烦恼时,既不虚心向别人咨询,也不通过书本或媒体去寻找答案,更不主动寻找学习方式去接受家庭教育课的“培训”,结果由于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没有及时进行亡羊补牢或正确地疏导,阻碍了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的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人生悲剧。

好父母易犯的5种错

好父母易犯的5种错

健康博览·2010/11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现代发展心理学里有句话这么说:每个问题青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带来影响。

并不是他们不想做个好父母,相反,每对夫妻孕育生命前都渴望能成为天下最好的父母,然而事情却不一定尽如人意。

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犯了一个错误:说的道理是这样,而做的却是另外一个样儿。

结果,无意中,就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做了父母,你们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

”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有时,父母做的并不正确,相反却扮演了坏榜样的角色。

比如,父母常常为了让孩子停止无礼的大叫而对他大声喝斥,而在事后又感到很愧疚,意识到这样做其实是正在给孩子做一个坏榜样。

这是父母能够意识到的,还有些时候,父母特别不想在子女身上看到的行为,无意之间却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还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而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也就是说父母本希望教导孩子懂得这个道理,但是自己无意的举动却使希望化为了泡影。

场景1:你问了孩子一个问题,但是你却不关心他的答案是什么。

你下班以后回到家里,问你的孩子:“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表明你乐意倾听孩子今天上学和下学的时间里所发生的故事,同时也在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如果孩子愿意与你分享他生活中的快乐与忧伤,你会感到非常的高兴。

坏榜样如果你在问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在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那么孩子就会误解你的意思。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你的行为好像在告诉他说:“告诉我,但是要快一点儿,因为我没有多少时间。

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者整理好房间……,或者是看完今天的报纸。

”而且,你也使孩子迷惑不解,为什么你问孩子他今天的情况,但你却不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呢?所以,你的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你又惊讶又气愤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

父母最能毁掉孩子的五件事

父母最能毁掉孩子的五件事

父母最能毁掉孩子的五件事
1.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当父母忽略孩子的情感需求时,孩子会感到不被重视和不被理解,可能会导致孩子内心的焦虑和孤独感。

2. 批评孩子的表现而非行为:如果父母只关注孩子的表现而忽
略了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否定和无助,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受损。

3. 缺乏关注和陪伴:如果父母长时间缺乏关注和陪伴孩子,孩
子可能会感到孤单和孤独,甚至会认为自己不被父母重视和爱护。

4. 对孩子施加过高的期望:如果父母对孩子施加过高的期望,
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和不安,甚至可能导致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和自卑感。

5. 给孩子太多的依赖和保护:如果父母给孩子太多的依赖和保护,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我决策的能力,导致孩子难以适应成长和独立生活的挑战。

- 1 -。

爸妈常见的5个误区

爸妈常见的5个误区

爸妈常见的5个误区
1、年轻 bug 当然最自由:尽管年轻爸妈有更多的精力去陪伴孩子,但是年轻父母也会有种种时间上的受限和有限的经验,因此需要
更多的耐心、指导和理解,以面对许多的未知。

2、父母越严厉越好:虽然惩罚有时有正面作用,但是过分的严厉
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心,存在恐惧心理,也会影响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3、要有共同“理念”:爸妈并非要有同样的理念和想法,其实爸
妈们只要围绕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立对峙,关键是寻求在培养孩子
责任感,丰富生活经历中把他们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

4、不需要教育孩子:有的家长犯的错误就是“不需要教育孩子”。

其实,要在娱乐活动中,父母要认真耐心的参与孩子的学习,成为他
们学习的陪伴,给孩子正确的引导。

5、“哪几岁的孩子就应该有对应的技能”: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爸妈要认真观察孩子的特点和心理发展情况,给孩子充足的时间,引导孩子逐渐熟悉体验,摸索出路,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感觉。

父母五种错误认知影响孩子一生一(11.26)

父母五种错误认知影响孩子一生一(11.26)

父母五种错误认知影响孩子一生(一)张健我在各地做家长教育讲座时,经常给家长讲,改变孩子的行为是很困难的,因为行为的背后是孩子的认知,只有孩子的认识改变,孩子的行为才会做自动自发的调整。

而我今天和家长谈认知的重要性,就是想告诉家长朋友,父母的错误认知会对孩子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在这里张健老师列举出父母常见的五种错误认知,希望家长朋友能有效改进,避免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

认知误区一:孩子必须做好任何事情大多数父母总是鼓励自己的孩子做好他们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轻松自如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和兴趣。

可是,虽然这种意图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父母却给孩子们传达了与之相反的信息。

鼓励孩子做事时要尽其所能,这是一回事,而错误地认为孩子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表现得最好,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当我们强迫孩子去做他们兴趣很小或根本没有兴趣的事时,我们就犯了这个错误。

同样,当孩子在某个具体活动中没有表现出我们所期望的那种理想状态时,我们就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也犯了这个错误。

认知误区二:成就代表自己孩子有一段时期很难分辨父母对他们做事或为人方面的表扬和批评到底意味着什么。

父母能否意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换句话说即,父母对孩子的某一次表扬,在孩子看来就是父母在注意他们,而父母对孩子的某一次批评则可能会被看成是父母对自己的反对或不喜欢。

这种倾向对婴幼儿同样适用。

孩子需要彻底了解父母一直是爱他们的,不管他们在某一件事上是对还是错,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重要概念就是:“无条件的爱”。

简言之,无条件的爱就是说无论发生什么,父母对孩子的爱都不会改变。

父母可能会表扬或批评某些具体的行为,但对孩子的爱却是毋庸置疑的。

那些依靠外界评价来体味自己价值的人很容易受伤害。

许多认为爱是有条件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往往都会急切地想要从事业的成功中得到赞扬。

他们总是嫌得到的赞扬不够多,而且他们也好像从来就没有表现得足够好。

更不幸的是,这些人还一直认为应该根据他们的成就来评价他们自己。

影响孩子的20个父母坏习惯,作为父母都中枪了吗

影响孩子的20个父母坏习惯,作为父母都中枪了吗

影响孩子的20个父母坏习惯,作为父母都中枪了吗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他们认识这个世界的第一媒介,也是学习的标榜。

所以,父母的一些坏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其实,有坏习惯并不可怕,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在孩子的成长中坏习惯可能就更多了,因为他们还不了解真正意义上的对或者错,这些要靠我们来告诉他们,但是单纯的只告诉他们说:“不对!不许这样!这样是错误的!”而我们自己呢?我们是否遵守了人生和道德的准则?是否在毫不自知地给孩子以错误的引导?我们常常忽略了家庭的精神环境,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精神垃圾,侵蚀、毒害孩子纯洁的心灵,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影响孩子一辈子的20个父母的坏习惯:坏习惯1工作繁忙压力大,回到家看到4岁的女儿不是时候地又吵又闹,你终于忍不住大吼起来:“怎么老是哭啊哭啊!别哭了,真是个烦人精!”提醒:一个自尊并且尊重他人的孩子,一定是先得到过成人的尊重。

如果我们不给予孩子这种尊重,对孩子很粗暴,孩子也会想当然地认为别人就应该按照我说的去做,难以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坏习惯2结婚多年,你和爱人经常为一些“为什么买鸡不买鸭”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当着女儿的面吵翻天,事后又言归于好。

提醒:我们的敌对、争吵,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坏榜样。

我们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语调、用语都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孩子在游戏时,就对着洋娃娃嫩声嫩气地骂,狠狠地打娃娃,或者对小朋友说粗话、脏话。

坏习惯3你辛苦工作,勤俭持家,舍不得给自己买新衣服,可是对儿子却很大方,他要奥特曼、要超人都照给不误,也不叫他节省。

你想:独生子女社会,不就是为了一个孩子吗?提醒:我们的这种“爱”,会使孩子只懂得到,不懂付出,孩子怎么能体会到挣钱的辛苦呢?坏习惯4每天你下班回到家里,总是习惯性地问女儿:“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一边问,一边就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

提醒: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整理好房间、看完今天的报纸。

父母不能有的五种心态

父母不能有的五种心态

父母不能有的五种心态
1.控制欲过强:父母经常会认为自己是孩子的上帝,而他们的孩子只是他们的附属品。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期望去做,而不是真正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种控制欲过强的心态容易让孩子感到束缚和无助,进而导致家庭的紧张和冲突。

2. 过度保护:父母对孩子的保护是必要的,但过度保护则会让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信心。

这种心态容易让孩子变得胆小、依赖性强,并影响孩子在社交和学习方面的能力。

3. 完美主义: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但这种心态容易让孩子感到压力和焦虑,进而导致心理问题。

此外,孩子也容易因为害怕失败而失去尝试和创新的勇气。

4. 比较心态:父母经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这种心态容易让孩子感到不被接受和不被认同,进而导致自卑心理。

此外,比较心态也容易让孩子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和发展方向,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 不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差异性。

但一些父母会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这种心态容易让孩子感到无法被理解和接受,进而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和个性发展。

- 1 -。

好父母易犯的5种错

好父母易犯的5种错

好父母易犯的5种错作者:暂无来源:《健康博览》 2010年第11期文/任苇心理咨询师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现代发展心理学里有句话这么说:每个问题青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带来影响。

并不是他们不想做个好父母,相反,每对夫妻孕育生命前都渴望能成为天下最好的父母,然而事情却不一定尽如人意。

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犯了一个错误:说的道理是这样,而做的却是另外一个样儿。

结果,无意中,就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做了父母,你们当然知道给自己的孩子做个好的榜样有多么重要。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爸爸妈妈也能提醒自己,“孩子在学着呢,要做好榜样哟。

”可事实并不总是如此,有时,父母做的并不正确,相反却扮演了坏榜样的角色。

比如,父母常常为了让孩子停止无礼的大叫而对他大声喝斥,而在事后又感到很愧疚,意识到这样做其实是正在给孩子做一个坏榜样。

这是父母能够意识到的,还有些时候,父母特别不想在子女身上看到的行为,无意之间却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还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一言一行而造成了事与愿违的结果,也就是说父母本希望教导孩子懂得这个道理,但是自己无意的举动却使希望化为了泡影。

场景1:你问了孩子个问题,但是你却不关心他的答案是什么。

你下班以后回到家里,问你的孩子:“你今天过得怎么样。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表明你乐意倾听孩子今天上学和下学的时间里所发生的故事,同时也在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如果孩子愿意与你分享他生活中的快乐与忧伤,你会感到非常的高兴。

坏榜样如果你在问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还在忙着做饭,整理房间,或者看报纸,那么孩子就会误解你的意思。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你的行为好像在告诉他说:“告诉我,但是要快一点儿,因为我没有多少时间。

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或者整理好房间……,或者是看完今天的报纸。

”而且,你也使孩子迷惑不解,为什么你问孩子他今天的情况,但你却不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他呢?所以,你的这种做法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你又惊讶又气愤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

好父母易犯的5种错

好父母易犯的5种错

好父母易犯的5种错
任苇
【期刊名称】《健康博览》
【年(卷),期】2010(000)011
【摘要】@@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rn现代发展心理学里有句话这么说:每个问题青少年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rn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带来影响.并不是他们不想做个好父母,相反,每对夫妻孕育生命前都渴望能成为天下最好的父母,然而事情却不一定尽如人意.做父母的人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就犯了一个错误:说的道理是这样,而做的却是另外一个样儿.结果,无意中,就做了孩子的坏榜样.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任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父母在幼儿抚养中易犯的9种错误
2.中国父母易犯的十大错误
3.中国父母易犯的十大错误
4.父母易犯的错误
5.中国父母易犯的十大错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五种错误认知影响孩子一生(二)
张健
我在各地做家长教育讲座时,经常给家长讲,改变孩子的行为是很困难的,因为行为的背后是孩子的认知,只有孩子的认识改变,孩子的行为才会做自动自发的调整。

而我今天和家长谈认知的重要性,就是想告诉家长朋友,父母的错误认知会对孩子一生都有重要影响。

在这里张健老师列举出父母常见的五种错误认知,希望家长朋友能有效改进,避免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

我们接着昨天的内容继续分享:
认知误区三:负性情绪都是坏的
父母通常都会将“负性情绪都是坏的”这一思维陷阱灌输给孩子,因为连他们自己都难以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的消极情感,进而自然也就不能给孩子做个榜样。

他们自己没有能力表达情感或难以对强烈的感情做出适当的反应,这些都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他们主动压抑生气或害怕的情感,以免引起孩子的情感波动。

显然,诸如“男儿有泪不轻弹”或“你不该对她发脾气”之类的话语是很有碍于正常情感的宣泄的。

男孩子掉眼泪是正常的,适当地发点脾气也是有益于健康的。

有害的恰恰是这种说法:“别担心,你会做好的。

”这样的教养方式会使孩子感到他们没有权利表达某些情感或者他们的感情是微不足道的。

的确,每个人都曾体验过各种各样的情感,其中有些人会比其他人更易体会到快乐。

其实发泄强烈的负性情绪如生气或恐惧也完全是正常和自然的。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他们有权表达自己的感情,拥有强烈的情感是完全正常的。

也许表达情感的方式会有恰当和不恰当之分,但表达情感却是正常而有益的。

我们的孩子越是能够轻松地表达出他们自己的情感,将来他们就越能建立起开放的、良好的人际关系。

认知误区四:所有的人都必须喜欢自己
在孩提时代,我们得到的教育是要与人友好相处。

我们的行为要符合父母、老师以及那些权威人士的要求。

如果有可能,我们要尽力避免冲突,与同伴们友好相处。

在这种教育下,女孩子更是受害者。

尽管我们一直在尽力减小男女性别角色的差异,但是我们给予男孩和女孩的教育却仍然是不同的。

父母们倾向于鼓励男孩子去闯世界并且取得更大的成功,而对女孩子则只希望她们有教养,能够找个合适的工作即可。

讲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这有什么错误吗?难道教育我们的孩子做个好人有错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教导孩子与人和睦相处吗?
当然应该。

教育孩子与人友好相处,遵从权威意见,这很重要。

但问题是,这些教育没有深入下去。

我们应该让孩子们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友好相处,但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的。

另外,应教会我们的孩子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情,充满自信。

那些在“必须让每个人都喜欢我”的思维误区中长大的孩子会充
满自我怀疑和不安。

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完全被控制在别人手中。

如果你喜欢我,那我就是好人。

如果你不喜欢我,那我一定是哪里做得不好。

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如果其自我价值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评判,他们就会遭受人际关系不良、外界压力及其他情况。

让孩子们知道他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取悦于任何人,这将有助于避免这个思维误区。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有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他们应学会转变自己的观点,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那么他们就应该“拿起枪”来保护自己。

作为父母,应该允许孩子持有不同的观点。

有时,孩子会不听从我们的意见,但他们的感情和愿望却是重要而且是有价值的。

认知误区五:不能出错或请求帮助
犯错误是人类成长的一部分。

那些意识到犯错是正常和难以避免的孩子,会有更强的自我接受能力。

他们会因之而远离自卑。

与“不能犯错”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寻找帮助说明你软弱,没有能力。

为了让孩子成长为自立、不依赖他人的人,我们很可能会陷入这样的思维误区:“任何事我都必须自己做。

”但在实际上,我们的世界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几乎没有人可以不依靠别人的帮助而独立生活。

父母可以提供一个宽松、相互帮助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去发展这种处事技巧,给孩子尝试、探索和犯错误的安全机会。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创造一种安全感,并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性。

如果一个
家庭里充满相互帮助的氛围,孩子就会把这种才能和安全感带到整个世界。

如果父母能够教会孩子正确地去看待问题,并在必要时寻求他人帮助,那就等于增加了孩子成功的机会。

一旦学会了不怕犯错误,不断地努力、尝试和学习,孩子就会调动更多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他们就不会感到孤独无助,而是会很快就能获得充分的自信和竞争力。

本文摘自张健著:《家庭教育心理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