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_丁焕峰

合集下载

社区生态旅游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

社区生态旅游与少数民族地区扶贫
先 后对 旅游 扶 贫进行 了多方 面 的研究 。进 入 2 世 纪 l
C E ) 生 态 旅 游发 展 的一种 新 的路 径 . 是 国外 旅 B T是 它 游 发展 的一个 新 趋 势 ,被认 为是 更 接 近 真 正意 义 上
的 生态 旅 游 ,它 能最 大 限度 地维 持 自然 资 源 的可 持

续性 , 止经 济 漏 损 和保 护 当地 传 统文 化 L。邓 冰 等 防 5 ]
将社 区生 态旅 游 定 义 为 : 当 地社 区确 实 拥有 并 管理 “ 生 态旅 游 事业 , 游 客提 供 原 真 性 服务 , 为 能保 障大 部
分 的利 益 收入 保 留在 社 区 内 部 ,以达 到保 护 当地 自 然环 境 和 促进 地 方 社 区 发展 的综 合 目标 ” 认 为 社 区 : 生态 旅 游 具有 “ 区拥 有 、 区受 益 、 态 可 持续 性 、 社 社 生 小 规模 、 影 响 、 说 原 真 性 ” 特 征 r。 目前 , 区 低 解 等 5 _ 社 生态 旅 游 在 国 内外 仍 然 处 于 实践 探 索 和 开发 研 究 的
而 生态旅 游 (ctuim 概 念 的正式 出现 是谢 贝洛斯 ・ E oo r ) s 拉 斯喀瑞 (e al ac ri) 18 C b l sL sua 于 9 3年提 出 。生态 旅 a n
关 键 词 : 区 生 态旅 游 ; 游 扶 贫 ; 与 式 社 旅 参
中图 分 类 号 :50 F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6 3 19 (00 0 ~ 0 1 0 17 — 99 2 1 )2 0 7 — 3 作 者 简 介 : 增 建 (9 2 ) 男 , 东济 南人 , 林 理 工 大 学 ( 西桂 林 5 10 ) 游 学 院 硕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为 生 态旅 程 18 - , 山 桂 广 404旅 研 游 ; 东s ( 8 一 , , 南 开封 人 , 林 理 工 大 学 硕 士研 究 生 ; 张 4 1 4 )女 河  ̄9 桂 王金 叶 (95 ) 男 , 肃 民 乐人 , 林 理 工 大 学教 授 、 16 - , 甘 桂 博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十年(2003-2012)综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十年(2003-2012)综述

馈3个因素分析其政策执行 因素 , 最后建议政 策执 厅中, 完善政策执行组 织结构 , 优化政 策执行主体行
为, 健 全 政 策执 行 监 督 机 。
( 二 )贫 困社 区参 与
指数标 准。 杨 建春 、 肖小虹 ( 2 0 1 1 ) 通过建立向量 自回 归模型 , 来分析贵州旅游业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动态关 系, 最后得 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促进作 』 l 『 j 铰强 , 但持续效应偏短 。 李佳 ( 2 0 0 9 ) 运用问卷调查探析青海省三江源贫
题, 例 如发展旅游 的贫 困地 区物价 快速上涨 、 贫富差
距扩 大 、 受益不均等 。 部分贫 困地 区资源优越 , 旅游产
业未有效地刺激现代服务业及推动第一产业转型 , 农 民人均 收入长期 低下 。 面 临以上 问题 , 旅游扶 贫需要 增加 贫困人 口净收益显得十分重要 。

等 ( 2 0 1 1 ) 认为海 南旅游扶贫保障机制 应包括 : 组 织
了 “ 十二五” 期 间的 ( ( 关于大 力实施 乡村旅游扶贫倍 增计划的意见 。 现阶段 , 旅游扶贫也面临着较 多的问
I - 晓梅 ( 2 0 0 9 ) 对 山西和顺县建立贫困人 口信 息 系统 、 贫 困人 口参与机制 、 利益分配机制 、 利 益分享 机 制、 监督机制 , 来构建旅游扶贫开发的保障体系。 吴珏
(2 0 0 3—2 0 1 2 )综 述
梁 坤 ( 云南大 学 工商 管理 与旅游 管理 学院 ,昆明 6 5 0 5 0 0 )
摘 要 : 近1 0 年 国内旅游扶 贫文献申一般性研 究居 多, 近 几年旅游扶 贫 中一些较 深层主题 的研 究逐 渐增 多 ; 由过去的对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旅游扶贫是指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旅游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当地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和脱贫致富能力的过程。

在世界各国,旅游业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扶贫形式,成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关键行动之一。

本文旨在对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综述。

1.旅游扶贫的思想概念旅游扶贫是在当前我国区域发展、城乡差距、难以实现对所有贫困人口无差别施策等方面的挑战背景之下,提出的重要的贫困治理、扶贫发展手段之一。

其思想与实践引起了我国学者的广泛关注。

国内研究者提出了“旅游扶贫”的概念,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

旅游扶贫研究出现在90年代初,通过对旅游资源与贫困地区的结合,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发展。

2.国内旅游扶贫的主要形式旅游可发挥带动贫困地区的作用,从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国内旅游扶贫的实践形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特色旅游:以贫困地区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展体验式游览,让游客了解当地特色文化,提高当地旅游受益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2)民宿旅游:将特色美景和民宿相结合,为有需求的游客提供住宿、美食等服务,让当地丰富的农家乐资源充分展示,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旅游扶贫基地:基地建设是在贫困地区的现有资源基础上进行的,以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旅游景观等为主打产品,同时在产品研发、推广等方面提高其产业化程度,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4)精准扶贫:国内各地为贫困地区制定的旅游扶贫项目涉及旅游交通、旅游综合体、旅游扶贫基地等多个方面。

旅游项目既可以打造贫困地区的旅游品牌,而且也可以帮助贫困地区打破发展难题。

国外旅游扶贫被视为加强全球和地区贫困治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旅游扶贫主要形式包括:可持续旅游、特殊权益化型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社区旅游等多种不同形态,旨在提高旅游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状况,有效促进全球脱贫工作的发展。

1.多元化发展旅游扶贫项目应该多元化发展,既注重提高贫困地区的旅游开发能力,也能够为当地农产品、手工艺品、旅游景点等特色产品提供市场,通过专业化的营销手段,让国内外游客对贫困地区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当地贫困人口的收益。

近20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近20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2019年10月下半月刊近20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贾雪梅 韩林芝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贫困问题一直影响着发展。

对此,中国也提出众多减贫政策来保障和提高贫困人口的权益,旅游扶贫即措施之一。

中国旅游扶贫在世界上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2015年国家旅游局与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宣布,到2020年,全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预计将带动约1 2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标志着旅游扶贫正成为我国脱贫攻坚强有力的手段。

本文旨在采用更加客观、严谨的方式,对旅游扶贫研究文献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我国旅游扶贫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 ),在高级检索中输入“旅游”并含“扶贫”,来源类别选“核心期刊”“CSSCI ”选项,进行检索得到504条结果,经过筛选得到364篇符合条件的样本数据来进行研究分析。

使用CiteSpace 软件,对所收集的1997-2018年的旅游扶贫研究内容进行计量分析。

该软件可以直接捕捉相关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重要学者和研究机构。

通过该可视化软件中的共现分析、关键词分析、聚类分析等功能,借鉴前人的研究经验,对旅游扶贫研究知识基础状况及其研究内容进行辨析。

二、知识基础分析(一)研究阶段分析相关研究的文献量能够极大地反映该段时期的研究热度,如图1所示,可将旅游扶贫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

①1997-1999年,旅游扶贫初步研究期。

该阶段旅游扶贫相关文献研究极少,说明该段时期学者们对于旅游扶贫的了解度还不够,国家对于旅游扶贫方面尚不重视。

②1999-2014年,旅游扶贫研究波动增长期。

在该阶段旅游扶贫文献量处于缓慢波动上升期,专家学者对于旅游扶贫的认识有所深入,但是文献数量依旧不多。

③2014-2018年,旅游扶贫研究急速增长期。

该阶段旅游扶贫文献量急剧上升,呈爆发式增长。

这一阶段的旅游扶贫研究内容更加全面,对于问题探讨也更加深入。

据分析,旅游扶贫研究进展离不开政策的导向。

西藏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

西藏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

西藏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研究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境,是中国五个自治区之一,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

由于其地处高原,海拔较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非常艰苦,西藏长期面临贫困问题。

为了解决西藏地区的贫困问题,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其中旅游精准扶贫模式是西藏地区的一项重要举措。

本文将就西藏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对西藏地区贫困问题的解决作用。

一、西藏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西藏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藏族文化吸引着全球游客前来探访,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旅游观光。

据统计,2019年西藏接待游客数量已经突破40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

西藏旅游业已成为西藏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西藏地区的旅游业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旅游业集中在拉萨等少数几个地区,其他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较为滞后。

西藏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与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不完全契合,居民的收入增长与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平衡。

西藏地区的旅游业如何更好地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以实现精准扶贫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西藏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西藏旅游精准扶贫的模式是指将旅游业发展与当地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促进当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这一模式通过充分利用西藏丰富的旅游资源,将其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通过发展旅游业来带动当地经济,改善当地民生,达到扶贫脱贫的目的。

1.挖掘当地旅游资源西藏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文化历史,因此要充分挖掘当地的旅游资源。

在拉萨等已经成熟的旅游市场基础上,要积极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点,推动西藏全域旅游的发展,包括然乌湖、羊卓雍错、珠峰大本营等景点。

还应充分挖掘西藏特色民俗文化资源,推动藏区寺庙、宗教文化、藏式建筑等特色旅游产品的开发。

2.培育特色旅游产业在充分挖掘当地旅游资源的基础上,要培育特色旅游产业,将旅游业与地方特色产业相结合。

可以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等乡村旅游产品,推动当地特色土特产的开发,提升当地产品的附加值。

新疆南疆地区旅游扶贫精准帮扶及治理路径研究

新疆南疆地区旅游扶贫精准帮扶及治理路径研究

新疆南疆地区旅游扶贫精准帮扶及治理路径研究新疆南疆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也是一个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尤其是在旅游业方面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旅游扶贫的方式,精准帮扶并治理南疆地区的旅游业,对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贫困地区居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旅游扶贫的具体措施以及治理路径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旅游扶贫的具体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

需要积极推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南疆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库车大峡谷等等,这些景点具有独特和吸引力,可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需要加大对当地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打造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需要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南疆地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撑,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教育培训机制,培养和引进旅游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还可以通过完善旅游产业链条,扩大旅游业供应链和对外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治理路径对于南疆地区旅游扶贫也非常重要。

南疆地区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旅游扶贫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当地的文化和民俗特点,保护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遗产。

在推动旅游业发展的要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提高游客对于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执法力度,保护游客的权益,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要加强旅游业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南疆地区旅游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旅游,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旅游扶贫是推动南疆地区经济发展、增加贫困地区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积极推动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完善旅游产业链和供应链,以及加强治理力度,推动南疆地区旅游扶贫的快速发展。

只有在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下,南疆地区的旅游业才能真正发展起来,为当地经济繁荣和贫困地区居民的脱贫致富做出贡献。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中国旅游扶贫探究综述近年来,中国乐观开展旅游扶贫工作,通过进步旅游业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和民生改善。

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一系列乐观成效,深受国内外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关注。

本文将对中国旅游扶贫的相关探究进行综述,从政策制定、详尽案例和效果评估等角度,探讨旅游扶贫的意义和挑战。

旅游扶贫政策的制定是旅游扶贫工作的重要环节。

探究表明,中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的渠道。

例如,国家旅游局制定了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如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提供财政、金融和税收优惠政策等,为贫困地区开展旅游业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此外,地方政府和企业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贫困地区的旅游扶贫政策措施,形成了多层面、多元化的政策支持体系。

在旅游扶贫实践方面,中国各地区也取得了丰硕的效果。

以云南省丽江市为例,通过进步旅游业,依托奇特的自然风景和民俗文化资源,成功提升了贫困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宁生活质量。

民宿业的兴起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就业机会,丰富了旅游供给。

同时,通过农家乐、特色手工艺品和传统文化的保卫与进步,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进步。

类似的案例还有广西阳朔县、贵州黔东南等地,通过开展村落旅游、生态旅游和特色民俗旅游等,有效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然而,旅游扶贫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起首是地区差异性问题。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贫困地区往往缺乏有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如何在资源不足的状况下开展旅游扶贫,成为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旅游业进步与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的冲突问题。

旅游业的快速进步往往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产生一定的冲击,如何在保卫生态环境和文化传统的同时,增进旅游业的进步,需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此外,旅游扶贫中的资金投入和包管机制也是一个问题。

贫困地区本身就在经济进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面临困难,如何克服资金和包管机制方面的问题,成为了旅游扶贫工作需要解决的难题。

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环江毛南族

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环江毛南族

精准扶贫背景下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南村为例作者:汤朝蔚王金叶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9期“十三五”期间实施的旅游精准扶贫方略将乡村旅游扶贫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之一,利用“老、少、边、穷”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来推动当地产业经济的发展。

广西喀斯特地区作为精准扶贫重点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资金与技术,人口流失严重,经济发展缓慢。

本文通过分析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以及贫困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中南村南昌屯综合现状与旅游扶贫规划,研究喀斯特地区传统村寨型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规划方法与思路,以期对其他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扶贫规划有参考作用。

引言广西地处我国华南地区,属于西南喀斯特。

截止2016年,全区有国家级重点贫困县28个,石漠化片区贫困县35个,自治区级贫困县21个,占县级行政单位的77%。

贫困人口452万,占总人口的9.3%。

贫困区域广,贫困人口多,致贫原因多样,导致扶贫难度大。

区政府在“十三五”扶贫攻坚新阶段,积极响应中央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召,结合近年来区内乡村旅游发展良好的劲头,启动编制《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扶贫规划纲要》,出台了《关于脱贫攻坚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关于促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提出针对性更强,力度更大的多村旅游精准扶贫,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特色结合多民族聚居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精准扶贫与旅游强区建设。

一、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贫困起因及扶贫现状(一)广西喀斯特地区乡村贫困起因由于交通不便,耕作土地零散,石山开发利用难度大,许多青壮年离开农村到城市打工和生活,身体残疾或年老体弱的留守村民继续以农为生。

对文化水平的重视不断提高的村民都会竭其所能地培养后代完成高学历的学业,因学致贫成为了致贫主要原因之一。

缺少资金与项目,加上村庄人口流失严重,村民很难倚靠自身的条件完成脱贫的目标。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在旅游蓬勃发展的同时,贫困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旅游扶贫政策,并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首先,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旅游扶贫的重要性。

扶贫被视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之一,旅游作为一个具有广阔发展空间和潜力的行业,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扶贫途径。

因此,中国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

例如,中央财政投入巨资用于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该地区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各方参与到旅游扶贫中来,推动多方合作,形成全社会参与扶贫的合力。

其次,中国的旅游扶贫研究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级政府和研究机构都高度关注旅游扶贫的问题,投入了大量精力和资源进行研究。

已有的研究成果显示,旅游业对贫困地区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旅游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为贫困地区提供了收入来源。

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贫困地区的就业机会。

其中,旅游与农业、手工艺、文化等产业的结合,通过农家乐、手工艺品制作和乡村旅游等形式,为农民和贫困户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有效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

其次,旅游业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吸引游客,贫困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不断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如修建道路、改善供电水源等。

这些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旅游接待能力,还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便利,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

此外,旅游业还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贫困地区通常具有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通过旅游业的引导和开发,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变成旅游资源,为当地带来收益。

同时,旅游的发展也催生了新的文化创意产业,为贫困地区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总的来说,中国旅游扶贫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旅游业发展不均衡,一些贫困地区的旅游潜力未能得到充分挖掘。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随着我国发展的不断进步,如何有效地减少贫困问题并促进区域经济的繁荣成为各级政府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旅游业作为一个涉及多个行业的综合性服务业,可以为贫困地区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促进文化传承等,成为治理贫困问题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对目前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进行评述,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一、国内旅游扶贫的研究现状1.1 旅游扶贫效果的评估在旅游扶贫研究中,评估扶贫效果是首要任务之一。

现行的评估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定性分析,通过实地调研和个案研究,分析旅游对扶贫地区的影响;二是定量评估,通过搜集数据和建立指标体系,对旅游扶贫效果进行量化分析。

这些方法分别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但都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认识旅游对扶贫的作用。

1.2 旅游产品与扶贫对象的匹配旅游扶贫的核心是将贫困地区的资源与旅游需求相匹配,以实现共赢。

在国内的旅游扶贫研究中,有一定的成果已经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例如传统的手工艺品、民族文化等,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

然而,目前研究仍存在着对旅游产品与扶贫对象的准确匹配问题,有些地区缺乏了解市场需求的能力,导致无法从旅游业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1.3 旅游扶贫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旅游业的发展常常伴随着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问题,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种问题更加突出。

因此,在旅游扶贫研究中,如何保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平衡成为一个关键的议题。

需要在政策和实践中强调可持续发展,同时充分发挥旅游业对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的积极作用。

二、国内旅游扶贫研究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向2.1 缺乏整体规划与协同效应目前,国内旅游扶贫的研究多是局部和个别的,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性思考。

如果不能将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和扶贫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很难发挥旅游扶贫的协同效应。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加强地区间的经验交流和资源整合,形成更加有效的合作机制。

2.2 对旅游扶贫效果评估的精细化需求目前旅游扶贫的评估方法还比较宏观,对于旅游扶贫效果的具体细节评估仍然不足。

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综述

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对我国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进行了简单的回忆,认为目前我国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领域:旅游精准扶贫的含义、路径及机制研究;旅游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旅游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专题研究等。

同时还认为,如何将旅游业开展带来的经济收益转换为社会保障,如何运用更多新技术如大数据技术提升精准扶贫效果和效率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这是相关研究工作者所面临的挑战,也是重大的机遇。

【关键词】精准扶贫;旅游精准扶贫;综述引言“十八大〞以来,__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逐步形成和完善。

__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绿色的朝阳产业,因其带动作用强,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而被自然地和精准扶贫联系在了一起。

2021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旅游精准扶贫〞,2021年,国务院扶贫办将“旅游扶贫〞列为我国十大精准扶贫工程之一,同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假设干意见?,提出未来五年要加大推进乡村旅游扶贫的力度,到2021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到达100万元。

这不仅为我国旅游扶贫工作明确了开展目标,也使旅游扶贫进入了全新的开展阶段。

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属于精准扶贫研究中的一个分支,它在以往旅游扶贫研究的根底上有了更精深、更细化的研究重点。

一、旅游精准扶贫研究述评为了了解关于中国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作者检索了国内外的相关数据库。

对“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3个主要的数据库所收录的所有学科类别的文献进行“跨库检索〞,采用“高级检索〞模式,通过输入关键词“旅游〞“精准扶贫〞和“农村、乡村〞进行“模糊查询〞,我们检索到从2021年至2021年12月的相关研究文章、报告共计600余篇。

文献综述写作案例

文献综述写作案例

1、文献综述:是对当前与论文相关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价,其目的是通过文献的回顾与梳理,来把握论文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如何,从而确定论文写作的方向和创新点。

2、写作方法一般分为国内研究现状和国外研究现状两个大部分,然后再具体分别对国内研究、国外研究的相关研究内容进行总结与评价。

3、做文献综述的时候注意在文后把每一篇文献的出处按以下顺序表示出来,做到前后一一对应,为日后写论文保留第一手资料。

寻立祥.长株潭物流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07(10):15-18.文献综述案例:乡村旅游的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旅游业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发展和成长起来的一个朝阳产业,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空前的丰富,也使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来享受生活,出门旅游已经不再是上层社会和贵族的专利,而成为大众生活中的不可缺少部分。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到目前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业之一。

工业化和城市化使人们与自然产生了隔离,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疏远了;加之城市单调的景观,环境的污染和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城市居民渴望到大自然去,与自然进行直接的接触和对话,享受自然中幽静清新的环境,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使自己的身体和神经得到休息和放松,感受到自然的乐趣。

正是在这种旅游需求的推动下,以返朴归真、回归自然为目的的乡村旅游应运而生,蓬勃向前发展,成为当今世界长久不衰的热门旅游方面。

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也成为现代旅游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国外乡村旅游研究乡村旅游起源于欧洲,意大利、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在19世纪中期以后,乡村旅游开始发展起来,其中,1865年在意大利成立的“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则标志了乡村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类型的诞生,并成为旅游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虽然乡村旅游出现较早,但学术界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开始的,1958年出现了第一篇关于山区旅游及其对山区农场重要性文章(Martin Oppermann,1996)。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旅游扶贫是指通过发展旅游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和人民幸福感的一种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壮大,旅游扶贫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话题,吸引了学者、政策制定者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的角度进行综述。

一、国内研究进展1. 研究内容国内学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旅游业与扶贫、旅游扶贫的战略规划、旅游扶贫的政策和机制、旅游扶贫的实践案例等。

其中,旅游扶贫的政策和机制是国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2. 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对旅游扶贫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案例分析等。

其中,实地调查和案例分析是研究旅游扶贫实践的主要方法。

3. 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在旅游扶贫方面的研究成果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一系列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和战略规划,例如“旅游扶贫三步走模型”、“旅游扶贫战略规划”等。

(2)梳理了一批旅游扶贫政策和机制,如“项目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等。

(3)评估了旅游扶贫的效果和对目标用户的影响,如“扶贫旅游对当地居民收入的提升程度”、“旅游扶贫对贫困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等。

4. 研究不足(1)理论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目前,在旅游扶贫的理论研究方面还有很多空白和不足,需要更多的学者进行探讨和研究。

(2)实践层面存在的问题。

旅游扶贫的实践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如何克服旅游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等,这些都需要从实践层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国外学者主要采用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旅游扶贫研究。

(2)研究了旅游扶贫条例和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例如“中国旅游扶贫条例”、“菲律宾旅游扶贫政策”等。

国外旅游扶贫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成果多为政策制定与实施层面,社会经济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2)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乡村旅游扶贫研究评述

乡村旅游扶贫研究评述

乡村旅游扶贫研究评述作者:付占娟来源:《农业研究与应用》2017年第01期摘要: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系统,以“旅游扶贫”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得出我国乡村旅游扶贫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巩固调整4个阶段;有关旅游扶贫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旅游扶贫中居民社区参与问题、旅游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旅游扶贫战略模式、旅游扶贫生态问题、旅游扶贫效用6个方面;通过文献评价,提出乡村旅游扶贫的建议。

关键词:乡村贫困旅游扶贫旅游与贫困的关系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

旅游业作为扶贫的一种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国内外旅游学界和业界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国际社会提出“面向贫困人口的旅游”之后,发展中国家非常关注旅游发展如何促进社区参与、从而实现旅游为消除贫困作出贡献方面的研究和实践。

如何促进旅游发展与扶贫相结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成为重要研究课题。

1 研究历程通过中国知网检索系统,以“旅游扶贫”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相关文献共计1929篇,如图1所示。

我国关于乡村旅游扶贫问题研究是随着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的旅游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总结逐渐开展研究的。

据检索,最早以“旅游扶贫”为题,进行论文发表的是1991年发表的《坚持科技兴县振兴老区经济》一文。

从相关文献的数量及研究内容来看,我国旅游扶贫问题研究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

第1阶段(1990-1995年),这是我国旅游扶贫研究的起步阶段,文献研究最突出的研究重點是旅游扶贫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助于贫困地区脱贫。

在研究文献数量上明显有限,仅11篇。

文献显示,1994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最早对旅游扶贫研究进行科研资助。

第2阶段(1996-2000年),这是我国乡村旅游扶贫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口号,研究内容上包括了对乡村旅游扶贫路径的探索、地域旅游资源优势分析、旅游扶贫建设构想等,对生态旅游扶贫进行了初步探索。

参考文献汇总

参考文献汇总

[1]侯辛.中国旅游业在消除贫困、创造就业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中国旅游报/2003年/10月/22日/[2]厉新建,可妍.国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3]胡小纯,刘小燕. 国内外旅游就业研究综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4]郭为,厉新建,许珂. 被忽视的真实力量:旅游非正规就业及其拉动效应. 旅游学刊第 29 卷 2014 年第 8 期[5]丁焕峰.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旅游学刊, 2004年第3期.32-36.[6]曾本祥. 中国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旅游学刊. 2006年第 2期[7]刘进.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旅游管理研究,2014年10月下半月刊。

[8]唐兵.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07):[9]况学东. 我国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 年第 4 期.[10]孙钢.提高认识开拓创业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开发[J].旅游调研,1996,(1):10-19.[11]吴忠军.论旅游扶贫[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4):18-21.[12]高舜礼.对旅游扶贫的初步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1997,(7):22-24.[13]蔡雄等.旅游扶贫的乘数效益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1997,(3):4-16.[14]蔡雄.旅游扶贫——功能·条件·模式·经验[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15]戢广南,童玉芬.新疆少数民族人口的就业与扶贫,新疆社会经济2000年第4期[16]高舜礼.旅游扶贫开发的经验、问题和对策[J].旅游学刊,1997,(4):8-11.[17]周歆红.关注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J].旅游学刊,2002,17(1):17-21.[18]刘向明,杨智敏.对我国“旅游扶贫”的几点思考[J].经济地理,2002,22(2):241-244.[19]郭清霞.旅游扶贫PPT战略及其特征———以湖北省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110-113.[20]湖北省旅游局,等.关于湖北省部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调查报告[R].旅游调研,2002,(4):35-41.[21]邓小海,曾亮.基于机制设计理论的我国旅游扶贫机制调适[J].当代经济管理,2015.02.[22]曾瑜皙,杨晓霞.渝东南民族地区旅游扶贫的战略路径选择[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23]唐海军.怀化市扶贫开发与贫困地区农民增收研究[D].2011年第S1期经济与管理科学辑。

对我国扶贫旅游开发的研究与分析

对我国扶贫旅游开发的研究与分析

对我国扶贫旅游开发的研究与分析作者:周燕来源:《商场现代化》2016年第17期摘要:将旅游业引导至贫苦地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规划和新发展思路。

将贫苦地区乡村旅游、绿色生态旅游融入到现代旅游业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既能体现现代旅游业有别于传统旅游的特色,还能为贫苦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促进我国整体经济水平均衡发展。

本文就我国扶贫旅游开发现状,深入分析扶贫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揭示我国在扶贫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现存问题采取相应解决措施,使我国旅游业在贫困地区真正发挥其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同时也使贫困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真正运用到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去,达到旅游业与贫困地区共同作用的目的。

关键词:扶贫旅游;贫困地区;经济效益一、我国扶贫旅游的发展扶贫旅游就是将旅游业向贫困地区发展,利用旅游业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带动贫困地区各项事业发展,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自19世纪50年代扶贫旅游最早在法国兴起,随后相继出现在西欧,美洲、亚洲等地区。

我国扶贫旅游的发展兴起于20世纪末,为达到扶贫的目的,将旅游业融入到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并作为主要发展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特别是我国支持西部大开发,不仅给予优惠的政策支持还拥有较雄厚的资金支持,为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较大契机。

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发展,旅游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高潮,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发生很大改变,使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总体上得到较大提高。

截止目前,我国旅游业还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04年到2014年,十年期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占我国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70%以上,入境旅游人数增长了一倍,入境旅游收入增加了1300亿元,除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外,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一直处于较高水平,并处于持续增长状态。

二、扶贫旅游开发的重要意义扶贫旅游作为我国开展扶贫工作,解决贫困问题新兴模式,其涉及范围广,经济效益好,并且成效快,是我国解决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更是改善我国贫富差距较大的一条新出路,因此,扶贫旅游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域旅游视角下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研究【摘要】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本文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深度贫困地区的现状和全域旅游对其带来的意义。

通过实践案例的探讨,提出了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并探讨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参与机制的构建。

文章强调了全域旅游视角下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并提出了总结与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全域旅游、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视角、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现状分析、意义、实践案例、有效路径、参与机制、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与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深度贫困地区是指相对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贫困问题可能由于历史遗留、地理环境、资源禀赋等多种因素导致。

在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深度贫困地区往往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发展困境,传统的扶贫模式难以有效解决贫困问题。

对深度贫困地区开展有效的精准扶贫措施显得尤为迫切。

对全域旅游视角下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更有助于探讨如何通过旅游产业实现精准扶贫,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研究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意义在于探讨如何将全域旅游理念与扶贫工作相结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对贫困地区的精准扶贫。

这不仅可以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研究如何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参与机制,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对于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1.3 研究目的1. 分析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发展的现状,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2. 探讨全域旅游对深度贫困地区的意义,探讨如何将旅游业与扶贫工作相结合;3. 分析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践案例,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4. 探讨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方案;5. 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参与机制,促进各方合作,共同推动深度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的实践和发展。

浅谈“旅游扶贫”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旅游扶贫”中的几个问题

浅谈“旅游扶贫”中的几个问题钟小东赵影内容摘要:反贫困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旅游业是消除贫困的驱动力之一。

我国在旅游扶贫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旅游扶贫过程中存在一些扶贫方式的定位以及旅游扶贫与经济运行的矛盾。

关键词:旅游扶贫经济运行Abstract:Anti-poverty is an important topic during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nomy ,and tourism industry accouns for one of the promoting factors.Our country has done a great deal of work to help the poor through tourism,and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during the process there still exists the problem how to locate anti-poverty means and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ourism anti-poverty and position of economy. Key words:Tourism Anti-poverty Economic operation旅游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是关联性强的行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投资1元钱,相关行业就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

在世界旅游发展过程中,促进就业始终是发展旅游的一个主要目标。

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理事会、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等国际机构在一系列的重要文件与正式场合,都反复强调旅游业在消除贫困和扩大就业方面的特殊作用。

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郎加利曾经说:“减少贫困已经成为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旅游扶贫研究述评*丁焕峰(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感谢文彤对本论文的有益指导![收稿日期]2004-03-06;[修订日期]2004-04-10[作者简介]丁焕峰(1970-),男,博士,湖北孝感人,研究方向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与规划、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

E -mail :dhfzd @[摘 要]本文对我国旅游扶贫开发历程进行了简单的回顾,在此基础上,认为我国近20年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领域:旅游扶贫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特定地区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旅游扶贫的效应研究;旅游扶贫模式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专题研究等。

本文认为贫困社区参与旅游、旅游扶贫与当地主导产业的有机结合是现阶段旅游扶贫研究中有待深入分析的两个重点。

[关键词]扶贫开发;旅游扶贫;社区参与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4)03-0032-051 旅游扶贫研究与实践进程旅游扶贫开发是一种特殊的开发扶贫形式[1~2],以发展旅游业带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

我国旅游资源蕴藏丰富的地区与贫困地区有很大的重合性,旅游资源具有高密集度、高档次、高品位的优势,这样就在“发展旅游业”与“扶贫”之间建立了有机联系。

我国旅游扶贫工作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实践和理论的。

20世纪80年代前期和中期,一些老、少、边、穷地区由于距离中心城市或重点旅游线路景点较近,选择了开发利用当地旅游资源、兴办旅游业的道路,很快取得了脱贫致富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80年代后期,“七五”计划将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一批贫穷落后、但拥有较高质量旅游资源的地区得到了国家和地方计划内资金的扶持,开始有计划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工作,在旅游扶贫方面取得了大面积丰收。

这些地区的成功案例引起了旅游部门和理论界的重视,以贵州省旅游局为代表的一些省级旅游局认真总结旅游开发带动脱贫致富的经验,率先在1991年全国旅游局长会议上提出了“旅游扶贫”口号。

此后,国家旅游局1996年在旅游发展重要问题调研提纲中也把旅游扶贫问题研究选为重要议题之一;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旅游局自1996年10月起,相继召开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对旅游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和工作总结;一些学者①也开始对旅游扶贫的含义、模式、功能、经验和可行性进行多方面的理论研究。

进入21世纪,我国旅游扶贫开发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对旅游开发扶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宁夏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于2000年8月8日正式挂牌,拉开了我国“三区”建设工作的序幕,其他各省也纷纷开展“三区”建设,如广东省从2002年5月起全面启动旅游扶贫计划,通过省旅游局和各相关部门、各地方政府的密切配合,采取政策扶贫、规划扶贫、信息扶贫、教育扶贫和人才扶贫等多种方式,对粤北、粤西和粤东地区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扶贫工作,以旅游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②。

2 旅游扶贫研究述评①②广东全面启动旅游扶贫.《南方都市报》,2002年5月6日,A7。

如,蔡雄,1994年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94BJB030);陈传康,1997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9771037);周歆红,获浙江省教委《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扶贫的风险研究》;宁德煌,获云南省教委资助《云南旅游扶贫问题研究》;郑本法等,2000年甘肃省社科基金《陕甘宁革命老区旅游扶贫开发研究》;曹新向等,200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00BJY035)等。

32本文针对旅游扶贫研究文献进行述评,所取得的文献主要来自《旅游学刊》、《旅游调研》、《经济地理》、《社会科学家》、《开发研究》、《管理世界》以及一些高校学报等,共81篇文章和著作。

综观这些文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旅游扶贫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领域:旅游扶贫含义及其理论基础;特定地区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旅游扶贫的效应研究;旅游扶贫模式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对策研究;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其他专题研究等。

2.1 旅游扶贫含义及理论基础旅游扶贫指的是通过开发贫困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兴办旅游经济实体,使旅游业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实现贫困地区居民和地方财政双脱贫致富。

高舜礼[2]认为旅游扶贫的对象,即目标地区主要是具有一定旅游发展基础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是相对贫困地区,既包括了国家所界定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绝对贫困),也包括了虽已脱贫但经济仍欠发达的地区;旅游扶贫的目标不仅仅在于脱贫,还要在脱贫基础上逐步致富。

刘向明[3]也有类似看法,还认为旅游扶贫不能仅限于“物质的贫困”,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贫困”。

而周歆红[4]却认为旅游扶贫的目标地区和目标人口一定要明晰,否则会出现旅游扶贫系统识别机制“瞄不准”的问题,并认为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研究的核心问题;同时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扶贫,应该以“扶贫”为其宗旨,发展旅游业只是手段和途径,而反贫困和消除弱势群体的贫困状态是其核心目标,应以经济效益为前提,贫困社区的综合发展为内容,贫困人口为核心的社会积极变迁为其终极目标。

旅游扶贫的提出有多方面的意义和自身特点。

高舜礼[2]认为旅游扶贫的意义在于:向全社会展示了旅游业强大的综合功能;扩大了旅游业的社会影响;开拓发展了“大旅游”的思路;为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同时认为旅游扶贫的特点是:旅游开发扶贫成效显著;旅游开发扶贫经历了多次高潮;旅游扶贫具有明显的辐射效益;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在基层;旅游产品的近距离仿效现象突出;市场销售以国内旅游为主;旅游开发见效周期短;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农民可以选择多种脱贫致富的途径。

旅游开发扶贫的理论依据在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贫困地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发达地区的人们前来旅游和消费,使旅游资源产生效益,使旅游商品的生产、交换、消费在贫困地区同时发生,逐步实现部分财富、经验、技术和产业向贫困地区的转移,增加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从而使其脱贫致富[5],其基础在于认为旅游业的乘数效应[6]和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7]。

但是,林红[8]也对旅游业“投资少、见效快”提出质疑,认为旅游业也存在漏损效应,同时对旅游扶贫研究的方法论提出批评。

郭清霞[9]在深入研究湖北旅游扶贫成功范例的基础上,借用英国PPT概念,认为旅游扶贫PPT战略的基本特征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资源为发展依托;以特色旅游产品为发展支柱;以当地居民受益为目的;以脱贫致富为目标;以环境保护、实现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2.2 特定地区旅游扶贫的研究特定地区旅游扶贫开发工作的研究在目前旅游扶贫研究文献中占主导地位,在本文检索到的81篇文献中有42①篇是针对特定地区的旅游扶贫开发研究的,其研究内容集中于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发展战略、旅游扶贫发展的基本思路、旅游扶贫的经验、旅游扶贫对本地区发展所发挥的功能、旅游扶贫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等。

对旅游扶贫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大部分文献是从特定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与可进入性好、区位优势独特、客源市场潜力大、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特殊政策、目前发展旅游的良好机遇等方面来说明旅游扶贫的可行性。

高舜礼[10]认为旅游扶贫付诸实施并取得成效,既要客观条件也要主观努力,具体来说客观方面要具备资源优势、交通条件和区位优势,主观努力上要有带头人、灵活的政策、遵循旅游开发规律、健全的管理体系等。

朱明芳[11]以野三坡旅游开发为例,对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研究进行了理论分析,从贫困地区资源优势、政策倾斜优势、市场与需求、旅游业自身特点等方面对旅游①湖北省旅游局等.关于湖北省部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调查报告;宁德煌.云南旅游扶贫问题的思考;金茨萍.江西旅游开发扶贫战略对策;冯学钢.皖西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探索;许光洪.重庆市黔江地区的旅游扶贫;谭芳.广西百色市的旅游扶贫;郑本法等.庆阳革命老区旅游扶贫开发考察报告;蔡雄.西部大开发与广西旅游扶贫;田喜洲.三峡库区旅游扶贫初探;杨红英.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旅游扶贫的思考;杨洪.湘西山区旅游扶贫开发探讨;卢世菊.恩施州实施旅游扶贫开发的可行性与对策思考;肖星.中西部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开发探索;陈国生.重庆市黔江民族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扶贫对策研究等等。

33扶贫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认为要将可行性转化为现实,政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贫困地区政府的六大任务进行了探讨。

旅游扶贫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

学者们在发展战略问题上存在是采取“政府主导”型战略还是采取“市场主导”型战略的争论,刘向明[3]对这个问题作了比较明确的阐述,他认为政府对旅游扶贫是积极引导和政策支持,不是在每个方面都必须主导,政府的作用应体现在宏观层面与整体效益上,体现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政府也不是事事主导,当贫困地区的经济被激活,当地旅游业开始兴旺时,政府应该逐渐放手,更多地让市场起作用,做到“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协同”。

针对旅游扶贫的基本思路,多数学者认为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贫困地区政府应积极引导、支持和实施旅游扶贫战略;注重旅游扶贫效益分析和发展模式选择;旅游扶贫应合理定位、突出重点,应以地区旅游、国内旅游为重点;以发展特色旅游为主,如民族风情旅游、乡村农家旅游等;发挥旅游产业的高关联优势,积极开发旅游商品,与地方主导产业相协调;积极引导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工作的参与;重视旅游扶贫试验区的建设和示范作用;重视旅游区的形象建设和营销活动;通过旅游扶贫活动,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可进入性;把旅游扶贫开发与社区可持续发展相结合。

2.3 旅游扶贫的效应研究本文所指的旅游扶贫效应就是讲旅游扶贫功能和意义、旅游扶贫在贫困地区发展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旅游扶贫的负面影响等,具体来说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旅游扶贫对地区经济的整体作用;旅游扶贫对地区环境、社会和文化效应的影响;贫困地区人口由于旅游开发而获得的受益和代价之评估;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受益和代价之评估[4]。

旅游扶贫的正效应主要体现在:⑴能够充分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贫困地区的旅游资源,发挥资源优势;⑵能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关联效应和乘数效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繁荣,提高贫困地区的收入;⑶能够为贫困地区劳动力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⑷增加贫困地区居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加速脱贫致富;⑸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⑹促进了贫困地区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人文生态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为贫困地区今后的更大发展奠定思想观念和人才基础;⑺有利于基础设施环境的改善,促进贫困地区横向经济联合和对外开放;⑻加快了我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形成了一批新的旅游产品,对我国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地区布局的完善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