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实验动物学资料(改)
![实验动物学资料(改)](https://img.taocdn.com/s3/m/a0a445a9b0717fd5360cdc66.png)
一、名词解释:1、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是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材料。
P1932、实验性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与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或形态结构方面的病变,即人工诱发出特定的疾病。
P1943、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繁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动物。
P14、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各种实验的动物,其中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经济动物、野生动物和观赏动物,统称为实验动物。
P15、近交系动物:是连续20代或以上的全同胞兄妹交配(或亲代与子代交配)培育而成,近交系数应大于99%的动物。
P216、3R原则:替代原则(Replacement):尽可能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代替高等实验动物进行实验。
减少原则(Reduction):尽可能少用实验动物,甚至可降低统计学要求;优化原则(Refinement):应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P2457、无菌动物8、SPF级动物悉生动物:只带有已知细菌而不带有其他细菌的动物与植物。
包括:无菌动物、已知菌动物或无特殊病原体的动物(SPF)。
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是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不能从动物体(体表和体内)检出其他种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透过胎盘屏障亲代垂直传递或基因组嵌合病毒)已知菌动物或悉生动物(Gnotobiotics):确知所带的其他生命体的实验动物叫已知菌动物。
向GF动物植入已知的一种(单菌动物)、两种(双菌动物)、三种(三菌动物)以及多种(多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Specific Pathogen Free):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治病和对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是指机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的动物,但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是容许存在的。
动物实验学 名词解释
![动物实验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c2f2f10c5da50e2524d7f82.png)
名词解释绪论1.实验动物: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研、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以研究、实验、教育、药品生产等为目的而使用的动物。
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
实验动物:驯化,育种,生理,解剖,生化,兽医,营养及环境生态等。
动物实验:研究动物对实验的反应,动物模型设计,实验方法改良提高等。
3.动物实验的3R原则♦1、减少(Reduction),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得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实验数据。
在减少动物使用量的问题上,对不同的实验应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
例如药品异常毒性实验。
“亮甲素”事件♦2、替代(Replacement),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课题,以达到某一试验目的。
或者是使用没有知觉的试验材料代替以往使用神志清醒的活的脊椎动物进行实验。
♦相对性替代,用人道方法处死动物或使用细胞、组织及器官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或用低等动物替代高等动物的实验方法;♦绝对性替代,在实验中完全不用动物。
♦3、优化(Refinement),在符合科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改进条件,善待动物,提高动物福利;或完善实验程序和改进实验技术,避免或减轻给动物造成的与实验目的无关的疼痛和紧张不安。
♦优化包括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两个方面,涉及试验设计、实验技术、人员培训、饲养环境、动物运输等。
♦4.标准化实验动物质量控制,包括环境、微生物、遗传、营养四个方面内容。
微生物控制:基础/普通动物:不携带所规定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的动物。
例如流行性出血热、弓形体、沙门氏菌、狂犬病毒等。
清洁动物:指普通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对动物健康危害和对科学研究干扰比较大的病原的动物SPF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还应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
![实验动物学重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516c38902d276a200292e28.png)
一、实验动物、近交系动物、转基因动物、屏障环境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包括四个基本内涵:1.遗传背景明确(近交系、封闭群、杂交群)2.对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施控制(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无菌动物)3.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人工培育而成的动物4.应用范围明确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至少连续经过20代以上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
近交系动物的近交系数(Inbreeding Coefficient)应大于99%。
近交系动物的特点:1.基因纯合性和同基因性2.各品系均具有独特的特性3.研究结果的一致性4.可作为有价值的动物模型5.具有标准实验材料特性6. 遗传背景清楚通过实验手段将新的遗传物质(外源性的基因片段)导入到动物的胚细胞中,并能稳定的遗传,由此获得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常用的方法有显微注射法、逆转录病毒载体法、胚胎干细胞介导法、精子载体法、电转移法、基因直接导入法等。
屏障环境:与外界隔离,是饲养清洁级动物和SPF级动物的设施。
进入实验动物生存环境的空气须经过滤净化处理,其洁净度相对于10000级,进入屏障内的人、动物和物品如饲料、水、垫料及实验用品等均需有严格的微生物控制。
二、实验动物环境设施分类实验动物设施是指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设施的总和。
一个设施可以大到动物中心或生产繁殖机构,小至某一实验动物室。
总体的原则是提供实验动物最适宜的环境,保障实验动物的质量和为动物实验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保障。
(一)、按其功能分类1.动物生产设施(Animal Production Facility)指用于实验动物的饲育繁殖、生产的建筑物、设备以及运营管理在内的总和。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d30465069eae009581bec51.png)
拯救全人类学习小组11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 ),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 ):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
10.品种(stock ):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 ):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
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
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7a8da30376baf1ffc4fad69.png)
《实验动物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实验动物:不同于一般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鉴定、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指一切用于实验研究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是实验用动物的一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3.动物实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材料,采用各种方法进行实验,包括以实验动物整体水平的综合反应为评价指标的实验,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观测,以实验动物为材料来源的局部器官及系统的实验,以及以实验动物的各种表现参数作为权衡尺度的实验室工作。
4.近交系动物:是指至少经过20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其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鼠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近交动物的近交系数达98.6%,杂合基因小于1.4%。
5.近交衰退:即近交后代出现生长发育、成活、生育、抗病、适应环境等方面的能力的减退以及有害基因暴露、遗传病增加等。
6.F1动物:是根据需要在两个不同的近交系有计划交配所获得的第一代动物,称为杂交一代动物,也称系统杂交动物,简称F1(First filial generation)动物。
⒎杂交优势:杂交一代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疾病的抵抗力强,寿命较长,容易饲养,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近交衰退现象。
8.封闭群动物: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实验动物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称为一个封闭群,或叫远交群。
9.突变系动物:是指正常染色体的基因发生了变异的,形成具有各种遗传缺陷的动物。
10.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也称点突变,指染色体上一个位点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即DNA 分子长链中碱基对的改变。
11.转基因动物:以实验方法将外源性目的基因或特定DNA片断,导入到动物的基因组内,进而改造原来动物的遗传学特性,而产生的遗传工程动物,能将其遗传给后代。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完整版)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63cafb4028915f804dc296.png)
一、绪论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或人工改造,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遗传及营养、环境因子实行控制,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验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 animal):指用于实验的各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经济动物、观赏动物和野生动物3、《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于2010年10月1日起颁布实施供应用的实验动物应当具备下列完整资料:(1)品种、品系及亚系和确切的名称;(2)遗传背景或其来源;(3)微生物检测状况(4)合格证书(5)饲育单位负责人签名。
无上述资料的实验动物不得应用。
实验动物福利1)定义:动物与它的环境相协调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状态。
2)动物五大自由: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不受痛苦伤害和疾病威胁的自由;生活无恐惧和悲伤感的自由;表达天性的自由3)动物实验设计必须遵循的“3R”原则1、替代(replacement):尽可能使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替代动物实验进行实验。
2、减少(reduction):不应盲目增大动物样本数或重复实验以获得统计结论,而应提高实验的精确性,应权衡统计学满意程度与伦理学间的关系。
3、优化(refinement):应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实验动物分类(1)微生物控制分类:普通动物2.清洁动物3.无特定病原体动物4.无菌动物5.悉生动物(2)遗传学控制分类:1、近交系2、封闭群3、杂交群4、突变系5、转基因动物二、实验动物环境生态学1、实验动物环境:人工控制的,供实验动物繁殖、生长的特定场所及相关条件,即围绕实验动物的所有事物的总和。
3、实验动物分类(1)普通动物:一级动物:不携带人畜共患病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
(2)清洁动物:二级动物:不携带对动物威胁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
(3)无特殊病原体动物:三级动物:无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存在。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f83f00610a6f524ccbf858d.png)
一、名词解释(46道题)1.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繁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是指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也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和家畜等。
3.实验动物学: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生物学特性、营养代谢规律。
遗传特点、微生物控制技术、开发、培育及应用4.动物实验:是以各学科的研究目的为目标,研究实验动物的选择、试验手段、方法、动物模型等,人为地改变环境条件后,观察并记录动物的反应与变化,并做类比研究,是保证试验的质量和试验的可重复性的科学。
5.国际实验动物科学委员会(ICLAS):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医疗科学国际组织和生命科学会联合成立,负责国际实验动物科学事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6.普通环境:普通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不能完全控制传染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一般实验动物7.屏障环境:屏障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无特定病源体(Specific PathogenFree,SPF)级实验动物,这类设施严格控制人员和物品进入,动物来源于无菌、悉生动物或SPF动物种群。
利用空调送风系统形成清洁走廊、动物房、污染走廊、室外的静压差梯度,以防止空气逆向形成的污染。
屏障内人和动物尽量减少直接接触,工作时应戴消毒手套,穿着灭菌工作服等防护用品。
8.隔离环境:隔离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器以保证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物。
隔离器内的空气、饲料、水、垫料和设备均是无菌的,为了保证这种无菌状态,人不能和动物直接接触,工作人员通过附着于隔离器上的橡胶手套进行操作。
隔离器的空气进入要经过超高效过滤0.5um微粒,滤除率99.97%),一切物品包装灭菌后通过灭菌传递舱移入,动物来自无菌动物、或其哺育的剖腹产动物后代。
该系统的设施适用于饲育无菌们(Germ Free)级及SPF级实验动物。
9.近交系:经连续20代或20代以上的全同胞兄妹或亲子交配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都能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体。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重点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d5d71bba1aa8114431d91d.png)
1.科学研究的四大条件AEIR实验动物,实验设备,信息,试剂2.3R原则reduce减少,选用恰当的动物进行规范化的实验,通过提高对动物的质量和利用率,减少使用实验动物的数量replace替代,可用微生物,细胞,组织,离体器官代替动物实验,亦可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的refine使用有效的麻醉药和镇痛剂,改进实验步骤,优化实验操作,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动物的痛苦3.实验动物科学LAS一门研究实验动物以及其应用的科学4.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的,对其所携带的微生物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用于科学实验,药物,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等科学研究的动物5.实验用动物一切可以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6.动物实验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的,以科研,教学等方面为目的,对动物施加生物,物理,化学因素,观察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问题7.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模型8.实验动物标准化对于实验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实验条件的统一技术规范9.近交系经至少连续20代近亲交配的全同胞兄妹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均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数达98.6%以上,遗传物质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体10.突变系正常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造成动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遗传缺陷11.杂交群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后代12.封闭群以非近亲交配的方式繁殖的一个种群,五年内不引入外来新血缘或至少繁育4代以上。
一定的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13.悉生动物指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动物14.动物福利人为地给动物提供实验的物质条件以保证动物健康舒适,身心愉快的状态生存15.安死术的概念,指用人道的方法处死动物16.免疫缺陷由于人工造成的或先天性遗传缺陷造成的,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17.SCID小鼠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16号染色体上隐形SCID基因突变18.SCID-hu小鼠对SCID小鼠移植人类免疫细胞或组织,使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19.渗漏现象约有15%的SCID小鼠血清中可测出免疫球蛋白,即免疫功能重建20.同源突变近交系是某个近交系的某个指明位点的等位基因发生突变而分离出来的近交系亚系。
【优质文档】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
![【优质文档】实验动物学重点总结版](https://img.taocdn.com/s3/m/8604f7739e314332396893fe.png)
《实验动物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概论1. 概念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饲养繁殖及育种、实验动物的标准化、实验动物的质量监测、野生动物的实验动物化及其开发应用以及动物实验技术的科学。
比较医学: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3R原则:即动物实验的三大原则:替代原则、减少原则、优化原则。
2.实验动物的特点。
答:实验动物具有以下几大特点:①遗传限定:遗传动物必须是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的动物,即是人为遗传限定的动物。
②携带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得到控制③适宜环境和均衡营养保证其健康生长繁育。
④应用于科学研究。
3.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的区别。
答: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而广义的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警卫动物、观赏动物,也包括实验动物等。
现在实验用动物则特指不符合实验动物的定义,即非标准化的实验动物。
4.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的5项要求。
答:国际上对动物实验伦理有如下5项要求:①动物居住空间应符合标准,注意日常的饲养管理,不使动物陷入饥饿、缺水和患病状态;②尽可能的采用代替法最少地使用和牺牲动物;③在必须使用犬、猫和猴时,在实验前应进行训练,尽可能的减少动物的恐惧和不安;④实验结束和动物不可能恢复时,应采取安乐死;⑤要爱护动物,对因实验死亡的动物应持有怜悯和感谢之情。
第二章实验动物的遗传学控制1.概念近交系:近交系是经至少连续20代的全同胞兄妹交配培育而成。
封闭群:5年以上不从外部引种,只在一定的群体中进行繁殖,为经常提供实验动物而进行生产的群体叫做封闭群。
实验动物学重点
![实验动物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ea900dbceb19e8b8f6bacd.png)
1、生命科学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AEIR:animal(动物)equipment(设备)information(信息)reagent(试剂)2、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的特定含义:1、从遗传控制角度实验动物必须是来源清楚、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的动物。
2、从微生物控制角度所有实验动物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都是在人工严格控制之下3、从应用角度培育所有实验动物的最终目的都是用于科学实验。
4、动物实验:是以实验动物为实验对象的科学实验,包括以实验动物整体水平的综合性反应为评价指标的实验,以实验动物为对象的观测,以实验动物为材料来源的局部器官及系统的实验,以及以实验动物的各种表现参数作为权衡尺度的实验室工作。
5、实验动物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对象和研究重点,以服务于动物实验为工作目标和探索方向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
概括地讲,实验动物学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学科。
6、“3R原则”:即代替(replacement)、减少(reduction)和优化(refinement)。
基本意思是采用其他手段代替实验动物,尽量减少实验动物用量,设法改良动物实验方法以减少动物疼痛和不安。
代替:1、用体外培养器官、组织、小邓代替实验动物;2、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3、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代替动物实验减少:1、合用动物;2、改进统计学设计;3、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动物课减少高等动物的用量;3、使用高质量的动物优化:1、减少对机体的侵袭;2、改良仪器设备;3、进一步控制疼痛用动物进行科学研究遵循一条基本原则:科学家保证不用动物进行没必要的试验,只有在用其他替代技术尝试失败后才可,不给动物造成不必要的疼痛和不安或死亡,必须符合3R原则。
实验动物福利:是指实验动物在饲养和实验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处于健康和舒适的状态。
实验动物学
![实验动物学](https://img.taocdn.com/s3/m/b435e01a59eef8c75fbfb358.png)
名词解释:1、实验动物学:是以实验动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培育的试验动物应用于生命科学等研究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简而言之,它是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相对湿度: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实际含水量称绝对湿度,而在特定温度情况,空气中的实际含水量与该温度的饱和含水量的百分比的值,则称相对湿度。
3、封闭群动物:又称远交群动物,是指已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其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四代以上的动物。
4、Inbreding:有意识地从一个动物群体中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即有共同祖先的兄妹、母子、父女进行交配,此种近亲交配的方式称为近交5、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6、SPF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和寄生虫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和寄生虫。
7、实验动物的气候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流和风速8、空气初级过滤对象:清洁动物和SPF动物9、实验动物国际标准:1、相似性原则2、差异性原则3、易化原则4、相容或相匹配原则5、可获性原则6、重现性、均一性原则多项1、刺激性排卵:猫属典型的刺激性排卵动物,交配后25~27h才排卵2、传染病表现形式: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3、3R原则:替代、减少、优化4、骨质疏松:1、维A酸致骨质疏松2、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3、卵巢切除致骨质疏松4、睾丸切除致骨质疏松5、哪种动物能自行合成Vc:豚鼠和猴体不能自行合成vc6、实验动物的微生物传播要具备什么条件:实验动物微生物一般有显性感染、隐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感染四种表现形式。
实验动物微生物传播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三个基本条件。
7、动物饲料基本成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六大营养成分简答:一、近交系动物优点:1、基因纯和性2、遗传组成的同源性3、表现型的一致性4、对外界因素的敏感性5、遗传特征的可辨别性6、遗传组成独特性7、背景资料可查性8、国际分布广泛性9、长期遗传稳定性二、小或大鼠或豚鼠或家兔或猫的生物学特性:小鼠:1、胆小怕惊2、昼伏夜动3、喜群居4、适应性差5、喜欢啃咬6、寿命短有20对染色体大鼠:1、昼伏夜动2、喜独居3、胆小怕惊4、喜啃咬5、抗病力较强6、敏感型强7、寿命短有21对染色体。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bbeaad7b27284b73f24250cf.png)
名词解释:1. LAF:实验动物设施是进行实验动物饲养、保种维持、生产、实验研究、试验等设施的总称。
包括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和动物实验设施。
2.GFA:无菌及悉生动物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在动物体内检测不到有其他生命体的动物;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并不是真正没有。
垂直感染的微生物可以忽略;有的微生物不能检测出来。
在隔离器中培育和饲养。
3.SPFA:无特定病原体动物不携带主要人兽共患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的病原体;有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影响大的病原体;还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菌。
4.Inbred strain animals:近交系动物指通过20代以上兄妹交配(或近交)之后培育而成,20代近交后,近交系的每个个体有98.6%的遗传位点是纯合的。
5.Pheromone:信息素是动物释放的一种性信息素,由雄性包皮腺分泌,对动物的繁殖有很大的影响。
6.Laboratory anim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研究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分类以及实验动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对实验动物的微生物与寄生虫的质量控制, 以达到控制和消灭实验动物疾病的目的.7.Laboratory animals environmention:实验动物环境指人工控制,供实验动物繁殖、试验和生长的特定场所及相关条件;8.Isolation system:隔离系统以隔离器为主及其它附属装置所组成的饲养系统,隔离器是隔离微生物的饲育无菌动物的装置。
9.Animal models of human diseases:人类疾病模型为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机制或建立治疗方法而制作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实验动物,称为人类疾病模型。
10.Laboratory animal nutriology:实验动物营养学是研究饲料与实验动物机体生长、发育、繁殖、健康及实验结果关系的分支学科.11.LA:实验动是指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及其它学科研究的动物。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29b42b17fe4733687f21aa01.png)
1、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物制品或药品鉴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2、实验用动物:能够用于科学实验的所有动物,它包括实验动物、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
实验动物来源于野生动物或家畜家禽,但又不同于野生动物和家畜家禽。
3.实验动物科学(Laboratory Animal Sciences):是研究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新兴科学。
简言之,实验动物科学是专门研究实验动物的生物特性、饲养繁殖、遗传育种、质量控制、疾病防治和开发应用的科学。
4.近交系:至少经过20代以上连续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品系内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的动物群。
近交系数达98.6%以上。
5. 亚系(Substrain):近交系内各个分支动物群之间,已经发现或确信可能存在遗传上的差异,则这些近交系的分支称之为原近交系的亚系。
6.支系(Subline):由于饲养的环境或人为的技术处理,可能影响动物群的某些特征,这个动物群体并未发现真正的或可能存在的遗传上的差异,相对于原来的近交系或亚系,它称之为支系。
7.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 RI):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分组分别经20代以上的兄妹交配而育成的近交系系列动物。
8.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一个指明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的品系。
其更注重突变基因的研究。
9. 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通过杂交—互交或回交等方式将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的一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简称同源导入系或同类系。
10.同源分离近交系(Segregating inbred strain):在培育近交系的同时,采取一定的交配方法,迫使个别基因位点上的基因处于杂合状态。
实验动物学的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b912a15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1.png)
实验动物学的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是一种研究动物的实验科学,主要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行为、遗传学和生殖等方面的特征和行为,以便更好地了解动物的本质和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实验动物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分类学:实验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的分类学特征,如形态学、生理学、行为学等,以便对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比较和区分。
2. 动物生理学:实验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的生理特征,如心脏、肝脏、肾脏、神经系统等,以及它们的生命活动和代谢过程。
3. 动物遗传学:实验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的遗传学特征,如基因型、染色体、基因表达和基因调控等,以便了解动物的基因结构和功能。
4. 动物行为学:实验动物学主要研究动物的行为特征,如感知、学习、行为模式和社交行为等,以便了解动物的行为结构和行为特征。
除了研究动物的形态、生理、行为和遗传学外,实验动物学还可以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如开发药物、研究医学、环境保护和动物福利等。
实验动物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需要对动物进行精细的观察和研究,因此需要专业的实验设备和技术。
同时,实验动物学也需要遵循动物保护法和伦理准则,以确保动物福利和科学研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
![医学实验动物学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2c3d804fc4ffe473368abc1.png)
名词解释: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指经人工培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可用于科学实验、药品、生物制品的生产和检定及其它科学研究的动物。
实验用动物:是指一切用于实验的动物,除了符合严格要求的实验动物外,还包括家畜和野生动物等。
实验动物与实验用动物:遗传控制不同,微生物控制等级不同,培育的形质和目标不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指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实验动物标准化:遗传质量标准化微生物质量标准化环境标准化营养标准化按遗传控制标准,实验动物分为:近交系(CH3),突变系(裸鼠),杂交系(F1),封闭群(远交系)(KM小鼠,wister大鼠)按基因型分:1、同基因型动物(如近交系、F1代)2、不同基因型动物(如封闭群)按微生物控制程度分级:普通级,清洁级,SPF级,无菌级(2001年版的国家标准中,大小鼠取消普通级动物,犬、猴只分普通级和SPF级,豚鼠、地鼠和兔仍然分4级)SPF动物定义: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
(屏障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无菌动物或剖腹产动物。
饲养管理同清洁动物)无菌动物的特点:形态学及生理学特点:①形态学:盲肠肥大(增大5~6倍),肠壁薄,易发肠扭转。
心脏、肝脏、脾脏相对较小。
②生理学: 血中无抗体,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弱。
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和K。
无菌鸡生长较快、无菌豚鼠和无菌兔生长较慢。
无菌大小鼠与普通大小鼠生长速度相同。
(3)饲养要求:隔离环境中饲养,种子群来源于剖腹产动物或无菌卵的孵化。
由于肠道无菌,饲养困难,应注意添加各种维生素。
每2~4周检查一次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粪便标本。
悉生动物:概念:悉生动物是指在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的动物。
又称已知菌动物。
植入一种细菌的动物叫单菌动物;植入两种细菌的动物叫双菌动物;植入三种细菌的动物叫三菌动物;植入多种细菌的动物叫多菌动物。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d30465069eae009581bec51.png)
拯救全人类学习小组11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 ),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 )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 ):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 ):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 ):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 ):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
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
10.品种(stock ):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 ):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
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
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科学研究的四大条件AEIR
实验动物,实验设备,信息,试剂
2.3R原则
reduce减少,选用恰当的动物进行规范化的实验,通过提高对动物的质量和利用率,减少使用实验动物的数量
replace替代,可用微生物,细胞,组织,离体器官代替动物实验,亦可用低等动物代替高等的
refine使用有效的麻醉药和镇痛剂,改进实验步骤,优化实验操作,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动物的痛苦
3.实验动物科学LAS一门研究实验动物以及其应用的科学
4.实验动物,经人工培育的,对其所携带的微生物进行严格控制,遗传背景明确,用于科
学实验,药物,生物制品的生产与检定等科学研究的动物
5.实验用动物
一切可以用于实验的动物,包括实验动物,野生动物,经济动物
6.动物实验
利用实验动物进行的,以科研,教学等方面为目的,对动物施加生物,物理,化学因素,观察反应,获得实验数据,解决科研问题
7.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医学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表现的动物模型
8.实验动物标准化
对于实验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实验条件的统一技术规范
9.近交系
经至少连续20代近亲交配的全同胞兄妹培育而成,品系内所有个体均可追溯到起源于第20代或以后代数的一对共同祖先,近交系数达98.6%以上,遗传物质高度纯合和稳定的动物群体
10.突变系
正常染色体上发生了基因突变,造成动物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遗传缺陷
11.杂交群
两个无关近交系杂交形成的后代
12.封闭群
以非近亲交配的方式繁殖的一个种群,五年内不引入外来新血缘或至少繁育4代以上。
一定的杂合性和群体遗传特征
13.悉生动物
指无菌动物体内植入已知微生物动物
14.动物福利
人为地给动物提供实验的物质条件以保证动物健康舒适,身心愉快的状态生存
15.安死术的概念,指用人道的方法处死动物
16.免疫缺陷
由于人工造成的或先天性遗传缺陷造成的,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成成分缺陷
17.SCID小鼠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小鼠16号染色体上隐形SCID基因突变
18.SCID-hu小鼠
对SCID小鼠移植人类免疫细胞或组织,使具有人类部分免疫系统
19.渗漏现象
约有15%的SCID小鼠血清中可测出免疫球蛋白,即免疫功能重建
20.同源突变近交系
是某个近交系的某个指明位点的等位基因发生突变而分离出来的近交系亚系。
它与原近交系的区别只是突变位点的基因不同,而其他位点的基因完全相同。
21.同源导入近交系
通过基因导入的方法(杂交-回交或互交等)将一个差异基因导入到某个近交系的基因组内,由此形成的一个近交系与原来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断上基因不同。
22.重组近交系
由两个无血缘关系的近交系杂交后,得到F2代后,分组分别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而育成的一系列近交系动物。
为重组近交系提供亲代的两个近交系称为祖系。
大题
小鼠解剖特性,支气管不发达,肺有5叶,右肺有4,左肺为一整叶;无汗腺,靠尾巴散热,尾部有四条血管,上下为动脉,左右为静脉;雌性为Y形双子宫,卵巢外有包膜缠绕,不与腹腔相连,故无宫外孕,胸部有三对乳腺,蹊部有两对;骨髓只有红骨髓没有黄骨髓,终身造血;淋巴系统发达,但腭与咽部无扁桃体;运用下颌骨形态分析技术,可对近交系小鼠进行遗传监测。
生理性特性,妊娠期19-21d,发情周期为4-5d,雌性在交配后10-12h后会在阴道口形成白色阴道栓,不易脱落,实验最常用18-22g小鼠,不会呕吐,胃容量小1-1.5ml,灌胃不应超过1ml。
应用7,药物学研究(药效,药品毒性和安全评价实验,筛选,生物效应测定。
),肿瘤学研究,微生物学研究(特别是病毒尤其敏感),老年学研究,内分泌研究,遗传学,免疫学。
大鼠解剖特性,气管支气管不发达;汗腺不发达,仅爪垫上有,尾巴散热和保持平衡;只有一个肾乳头;双子宫;无胆囊,肝脏再生能力强;腹部胸部各三对乳头;垂体脆弱附在漏斗部上,容易摘除。
生理学特性,嗅觉发达味觉差,妊娠期19-23d,对湿度特别敏感(相对湿度低于40%时,易患坏尾病),对营养缺乏敏感(尤其是维A和氨基酸),不会呕吐,实验常用180-220g大鼠。
应用8,微生物学研究,老年学研究,行为学研究,药物学研究(毒理学,药效学),营养代谢病研究,内分泌疾病研究,心血管疾病,口腔医学研究。
近交系动物的优缺点
优点,基因纯合性,同基因性,遗传稳定性,可识别性,表现型一致性,个体性,分布广泛性,资料可查性。
缺点,缺乏普遍性,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饲养要求高繁殖力低下,生长发育缓慢。
实验动物标准化
指对动物的质量,繁育条件以及实验条件的统一技术标准,内容包括微生物学的质量控制,遗传学质量控制,设施环境的标准化,饲料营养的标准化
近交系动物遗传质量常规监测技术
形态学方法、免疫学法、生化标记法、细胞遗传学法、分子遗传标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