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在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_刘佳强
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个体化用药案例分析
【 关键词 】药物基 因组 学;氯吡格 雷基 因检测 ;个体化给药 ;临床药师 【 中图分类号 】R 9 6 9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I S S N. 2 0 9 5 . 8 2 4 2 . 2 0 1 6 . 4 0 . 8 0 5 5 . 0 2 氯 吡格 雷 为 口服 抗血 小 板 药 物 , 可用 于 防 治 心肌 梗 换药或 改变 治疗策略【 3 】 。于是 ,得 出这项检查结论后 ,医师 死 、缺 血性脑 血栓 、闭塞 性脉管 炎、动 脉粥样 硬化及 血栓 予 以停用氯 吡格 雷,换用 吲哚布芬片 ( 2 0 0 ag r / d )作为抗血 栓塞 引起的 并发症 。氯吡格 雷属 于前药 ,必 须经生物 转化 小板治疗 ,住院观察几 日后未出现 不 良反应 ,患者病情好转 为 活 性 产物 才 能 抑 制血 小 板 的 聚集 。该 生物 转 化 过程 需 出院,嘱院外坚持口服吲哚布芬片作为疾病的二级预 防。 C YP 2 C1 9 基 因编码 的细 胞色素P 4 5 0 在肝 内代 谢完成 。活性 病例3 患者 ,男性 ,8 5 岁 ,因 “ 头晕2 月余 ,再发6 天” 产 物能选 择性地 、不 可逆地 阻断 二磷酸腺 苷 ( ADP )依赖 入 院。入 院诊断 :后循环 缺血 、冠心病 、支架 植入术 后 。 的血小板 聚集 。氯毗 格雷 的抗血 小板治疗 具有 明显 的个体 患者 1 年 前因行 冠脉支架 术 ,常规 服用 拜阿 司匹林片 ( 1 0 0
差异 ,遗传 因素 是其 中的重 要原 因。将基 因检测 应用 于服 r ag / d )及氯 吡格 雷片 ( 7 5 mg / d )预 防支架 内血栓形成 ,患 用 氯吡格 雷 的患者 ,是医师 及临床 药师开 展个体 化治 疗的 者本在服用 氯吡格雷片 1 年后停药 ,单用拜阿斯 匹林 预防血 重 要 手 段 ” 。 栓 ,但 停用 氯吡格 雷后 ,患者胸 闷不适感 明显 ,考虑抗 栓 匹林作 为预 防用药 ,后患者 未再 出现不适 症状 ,于是 一直 病例 1 患者 ,男性 ,4 8 岁 ,因 “ 头痛 头 昏3 天 ,伴右侧 采 取此 方案治 疗 ,本 次因头 晕入 院,患者入 院后 见宜教 资 肢体 无 力 ”入 院。入 院诊 断 :脑梗 塞 、 高血压 病2 级 极 高 料 中提 到服用 氯吡格 雷的 患者可做基 因检测 明确 基因型 , 危 。患者 入院时为脑梗塞 急性发作 期,给予拜阿 斯匹林3 0 0 于是要求进行基 因检测 ,3 个工作 日后基 因检测结果提示 患 mg 作 为急性期的治疗 ,3 日后度过急性期 ,拜 阿斯 匹林剂量 者 基因型为 携带一个 C Y P 2 C1 9 5能缺失 等位基 因和一个野 调整为1 0 0 mg / d {  ̄为常规预 防,期间,患者诉 胃部烧灼感 , 生 型基 因的杂合 子 ,属 中间代谢型 ,该代谢 类型 通常 需要 考虑 为拜阿 司匹林 引起 的 胃肠道 症状 ,医 师及临床 药师建 服用氯 吡格雷2 2 5 mg 才能达到疗效 ,医师考虑到患者年龄偏
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用药意义及个体化用药分析
同时,我们在调整剂量或调整用药后,都应监测患者 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等指标,并关注患者 疾病的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Hale Waihona Puke 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上经常会见到的氯吡格雷与质子泵抑制剂 (PPIs)联用的情况,此时应避免选择主要经 CYP2C19和CYP3A4代谢的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和埃 索美拉唑,如确需使用,可考虑选择泮托拉唑或雷贝 拉唑,或使用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等,以避免应药 物相互作用而降低氯吡格雷的抗栓效果。
氯吡格雷是应用范围最广泛、临床研究最深入的P2Y12抑 制剂
尽管新型P2Y12抑制剂(替格瑞洛/普拉格雷)的抑制血小板 聚集作用较强 ,但氯吡格雷在各大指南中依旧保持最高级 别推荐
对于部分人群而言,氯吡格雷是不可替代的P2Y12抑制剂
与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相比,氯吡格雷疗效相当, 出血风险明显更低
而在临床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如病例3中的双联抗血小板, 针对多药联合抗血小板的患者,我们的用药方案不能仅由 基因检测结果做决定,多联抗血小板本身增大了出血等副 反应发生的几率,因此若需加量应慎之又慎,盲目加量可 能弊大于利。同时,我们还应该重视的是,患者合并使用 与氯吡格雷有相互作用的药物时,应分析该药物对氯吡格 雷药效的影响。
由以上3个病例可以看出,氯吡格雷基因检测,对患者制定 用药剂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不同的基因类型,需制定 不同的用药方案,但这一方案不能单纯由基因检测结果报 告中的药师建议决定,更重要的是结合患者自身的具体情 况以及合并用药情况综合考虑。病例1和病例2中的患者, 均为单药抗血小板,直接通过基因分型可帮助临床确定用 药方案。
病例2
患者,男,67岁,因“头晕伴恶心、呕吐一天”入院。
氯吡格雷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氯吡格雷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氯吡格雷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的基础药物,但4%~30%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氯吡格雷疗效下降,甚至出现氯吡格雷抵抗。
氯吡格雷为前体药,主要依赖于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血小板疗效。
CYP2C19基因存在多态性,其酶有四种不同的代谢类型:快代谢型(RM,*1/*1);超快代谢型(UM,*17/*17);中间代谢型(IM,*1/*2,*1/*3,*17/*2,*17/*3);慢代谢型(PM,*2/*2,*2/*3,*3/*3)。
中国人群中14%为CYP2C19慢代谢型,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慢代谢型患者中产生的活性代谢物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形成血栓风险增加;而在超快代谢型患者中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出血风险增加。
2010年美国FDA修改的氯吡格雷说明书中黑框警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应作为医生调整治疗策略的参考,对于CYP2C19PM型患者,建议考虑调整治疗方案或治疗策略。
此外,ABCB1-3435C>T影响到氯吡格雷在肠道的吸收,突变型(TT型)肠道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CC型)。
同时携带ABCB1突变基因和CYP2C19突变基因与携带ABCB1和CYP2C19野生型等位基因相比,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达到。
最新研究证实,PON1在氯吡格雷生物转化上起着关键作用。
PON1-G576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氯吡格雷中间代谢产物2-氧代-氯吡格雷转化为活性硫醇衍生物的能力,从而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
与PON1-576GG型比较,GA型患者半年后出现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比为,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而AA型患者发生的风险比分别为和,携带此等位基因的患者往往存在氯吡格雷抵抗风险。
氯吡格雷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
氯吡格雷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氯吡格雷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氯吡格雷是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抗栓的基础药物,但4%~30%患者在治疗期间出现氯吡格雷疗效下降,甚至出现氯吡格雷抵抗。
氯吡格雷为前体药,主要依赖于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代谢产物,发挥抗血小板疗效。
CYP2C19基因存在多态性,其酶有四种不同的代谢类型:快代谢型(RM,*1/*1);超快代谢型(UM,*17/*17);中间代谢型(IM,*1/*2,*1/*3,*17/*2,*17/*3);慢代谢型(PM,*2/*2,*2/*3,*3/*3)。
中国人群中14%为CYP2C19慢代谢型,常规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慢代谢型患者中产生的活性代谢物减少,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下降,形成血栓风险增加;而在超快代谢型患者中产生活性代谢产物增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强,出血风险增加。
2010年美国FDA修改的氯吡格雷说明书中黑框警示: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应作为医生调整治疗策略的参考,对于CYP2C19PM型患者,建议考虑调整治疗方案或治疗策略。
此外,ABCB1-3435C>T影响到氯吡格雷在肠道的吸收,突变型(TT型)肠道吸收减少,生物利用度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野生型(CC型)。
同时携带ABCB1突变基因和CYP2C19突变基因与携带ABCB1和CYP2C19野生型等位基因相比,其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比达到。
最新研究证实,PON1在氯吡格雷生物转化上起着关键作用。
PON1-G576A基因多态性可影响氯吡格雷中间代谢产物2-氧代-氯吡格雷转化为活性硫醇衍生物的能力,从而影响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
与PON1-576GG型比较,GA型患者半年后出现支架内血栓的风险比为,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比为,而AA型患者发生的风险比分别为和,携带此等位基因的患者往往存在氯吡格雷抵抗风险。
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
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摘要:目的:研究冠脉支架术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疗效。
方法:将本院收治的行冠脉支架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群体,分别按照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时间,将随访用药四周左右的一组视为对照组,将连续随访用药指导12个月的一组视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各40例患者在后期用药期间出现心肌梗死、靶血管再通、出血的情况。
结果:观察组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对照组术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P<0.05)。
结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持续应用,可对冠脉支架术后形成介入效果,遏制心血管不良事件,同时有助于对术后出血的控制。
关键词:冠脉支架术;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冠脉支架术可借助手术帮助患者重建血运,以造影提供的组织信息,利用支架植入冠状动脉,手术的创伤较小,但术后有一定的再狭窄发生几率,因此术后应结合药物干预,延缓疾病的发展,抵抗粥样硬化的形成。
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是临床的共识,但药物的应用随访时间与药物短期或长效价值仍旧缺乏探讨,本文从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系列表现出发,对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的效果、应用药物安全性展开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20年8月到2021年8月之间收治并接受冠脉支架术的患者80例展开研究,单盲化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随访四周并观察患者用药效果)、观察组(连续随访12个月,至少随访半年,观察患者用药效果),本调查已排除冠脉支架术禁忌症、合并神经系统与免疫系统疾病、药物依从性不高及年龄偏高(≥80岁)的患者,两组一般状况统计:对照组男女22/18,年龄56~78(61.23±5.24)岁,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的16例;观察组男女24/16,年龄54~76(59.85±6.73)岁,合并高血脂/高血压的19例。
患者有关支架置入情况不做分析,P>0.05.1.2方法冠脉支架术之后的三天或五天之内,按照医嘱给予患者75mg/d/次的氯吡格雷治疗,同步化应用阿司匹林100mg/d/次,最大剂量不超过300mg/d/次,从服药时间算起,对照组用药四周左右,期间随访并进行药物指导,获得药物作用反馈,后续未指导患者继续用药,观察组则持续推进药物干预调查,患者至少连续服药半年,通常服药一年左右,分别在一年期中要求患者复查,对其有关指标进行统计,针对靶血管再通进行旁路移植治疗,针对轻微出血进行药物治疗,重度出血则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联合手术治疗[1]。
氯吡格雷基因检测报告解读
氯吡格雷基因检测报告的解读主要涉及对检测结果的分析和理解。
以下是对氯吡格雷基因检测报告的一般解读:
1. 检测结果分类: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结果通常可以分为多态性、异常、特征型和正常型。
这些分类代表了不同的基因变异情况。
2. 变异类型:存在多种基因变异,如CYP2C19基因、CYP3A4基因、CYP2D6基因等。
这些基因变异与氯吡格雷的药物代谢和效果有关。
3. 检测结果解读:根据检测结果,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氯吡格雷相关基因的变异。
如果存在变异,还需进一步分析变异的类型和程度,以评估其对氯吡格雷药物效果的影响。
4. 药物治疗调整:根据检测结果,医生可能会调整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
例如,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患者存在氯吡格雷代谢相关的基因变异,医生可能会调整氯吡格雷的用量或更换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5. 临床意义: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在于帮助评估个体药物安全性,协助制定药物用量,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解读方法和解读结果可能因不同的检测机构和医生而有所不同。
因此,在解读氯吡格雷基因检测报告时,最好咨询专业医生或遗传咨询师,以获得更准确和个性化的解读和建议。
氯吡格雷基因结果解读
氯吡格雷基因结果解读氯吡格雷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栓形成。
个体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存在遗传差异,部分人群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或缺乏疗效。
因此,进行氯吡格雷基因结果解读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对该药物的遗传敏感性,从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以下是关于氯吡格雷基因结果解读的详细内容:1.CYP2C19基因CYP2C19基因编码一种酶,参与氯吡格雷的代谢过程。
根据CYP2C19基因型的不同,个体可分为三个主要类型:正常代谢型(EM)、中间代谢型(IM)和缓慢代谢型(PM)。
-EM型:具有正常的酶活性,能有效代谢氯吡格雷。
-IM型:酶活性降低,代谢速度较慢。
-PM型:酶活性严重受损,代谢能力显著减弱。
根据多项研究表明,PM型患者在使用标准剂量氯吡格雷时,药物的抗血小板效应较弱,容易出现治疗失败和血栓再发。
因此,在进行氯吡格雷治疗前,了解患者的CYP2C19基因型非常重要。
2.ABCB1基因ABCB1基因编码一种P-糖蛋白(P-gp)转运蛋白,参与药物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的过程。
该基因多态性可能会影响氯吡格雷的转运和清除。
有些研究表明,ABCB1基因中某些位点的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相关。
例如,rs1045642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氯吡格雷在肝脏中的代谢和排泄有关。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在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3.PON1基因PON1基因编码一种酯酶,参与氯吡格雷的代谢和解毒。
PON1基因的多态性可能会影响个体对氯吡格雷的敏感性。
一些研究表明,PON1基因的多态性与氯吡格雷的疗效和副作用有关。
例如,rs662位点的多态性与PON1酶活性的变化相关。
较低的酶活性可能导致氯吡格雷代谢减慢,从而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
4.结果解读根据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可以进行如下解读:-CYP2C19基因型: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确定其对氯吡格雷的代谢能力。
-EM型:正常代谢型,预计对氯吡格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氯吡格雷基因检测结果报告
脱氧核糖核酸(DNA)位点测定报告单NO.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民族:科室:病历号:病床号:送检医生:送检日期:临床诊断:DNA序列测定结果:(氯吡格雷用药相关基因)序号检测基因检测位点检测结果1 CYP2C19*2 681G>A(rs4244285)GA2 CYP2C19*3 636G>A(rs4986893)GG CYP2C19*1/*2突变杂合型3 CYP2C19*17 806C>T (rs12248560) CC4 PON1 576 G > A (rs662) GA:PON1突变纯合型检测结论:该患者PON1为突变杂合型此基因型氯吡格雷活性代谢物水平减弱,血小板活性较少被抑制。
CPY2C19酶活性表达弱,因此,从理论上认为该患者使用常规剂量(75mg/d)的氯吡格雷有一定抵抗风险,应关注血小板等指标,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方案。
个体化用药建议:1)目前可使用氯吡格雷标准方案进行抗血小板治疗,但使用氯吡格雷血栓风险中等,特别是半年后引发支架血栓与心肌梗死风险。
应持续关注抗凝效果,如抵抗应及时调整方案,换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
2)如发生抵抗,建议治疗卒中等脑血管狭窄等可将氯吡格雷换为西洛他唑或双嘧达莫阿司匹林复合剂型,如心血管狭窄可换用替格瑞洛或使用三抗治疗;3)或上调氯吡格雷剂量至150mg/d持续1至3个月后根据血小板情况调整方案。
4)如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高,建议同时补充叶酸,VB6,VB12等药物控制水平。
治疗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有无皮肤黏膜及消化道等部位出血的发生,若出现则应调整给药方案,并加用保护胃黏膜药物或PPI类药物,该患者如继续使用氯吡格雷,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奥美拉唑等PPI类药物,可选择如雷贝拉唑等不经CYP2C19代谢的药物;5)调整给药方案后,应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或血栓弹力图以评价临床疗效;本结论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得出,具体用药方案,尚需结合患者血小板反应等具体情况综合判断。
观察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应用高维持量氯吡格雷的早期疗效
【 bt c】 O j t e o ne i tt o — r cc ds e g a t ac o A s at r be i T vsg eh s rtm e a a f y f i m i e ne s cv i ta e h te f y n a t oh h n n i de
p t nsrci d7 g dc pdge.A e oiedp op a ( D )i u e ai a pa l grg ・ ai t ee e 5m / l ior1 d n s i sh t A P 一 d cdm xm l l ee agea e v o n h e n t t
・
4 ・ 4
中国实用医刊 2 1 0 2年 c l dd eA g 0 2 ieeJ un l P at a Mei n u.2 1 o i
.
Vo . 9. . 6 1 3 No 1
观 察 药 物 洗 脱 支 架 植入 后 应 用 高维 持 量 氯 吡格 雷 的早 期 疗 效
10m 5 g组术后 3 0d主要 临床心血 管事件发生率较 7 g组显著减少 ( <00 ) 5m P . 5 。两组 3 0d出血事件比较差异无
统计 学意义(P > .5 。结论 00 ) 植入 D S患者术后服 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 雷 10m 较之 常规 维持 剂量 7 g治 E 5 g 5m
t nrt( A w sm aue e r P I n d y t C .T ei ie c f a r l ia cri— i a MP R) a esrdbf e C d7 a s e P I h cd neo m j i cl ado o e o a f a r n o cn vsua ee t M C ac l vns( A E)a dh m r ai ee t w r tde t 0 d y f ro ea o .R sl r n e or gc v ns ees i a 3 asat prt n eut h u d e i s M A a dcesdo vos e10 m ru P <0 0 ) t a s t C .T eicdn eo P R w s erae b i l i t 5 ggo p( u ynh . 5 a 7d y e P I h ie c f f a r n
氯吡格雷抵抗致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一例报道
氯吡格雷抵抗致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一例报道丁玉婷;王安才;汪俊元【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7(015)002【总页数】3页(P177-178,封3)【关键词】氯吡格雷抵抗;基因检测;亚急性支架内血栓【作者】丁玉婷;王安才;汪俊元【作者单位】241001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老年医学科;241001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老年医学科;241001安徽省芜湖市,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患者男性,57岁,因“突发胸痛2小时”于2016年7月17日入院。
患者2小时前睡眠时突发心前区疼痛,呈压榨性,伴左上肢放射痛、大汗淋漓,持续无缓解。
既往有吸烟史,40支/日×20年,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史。
查体:BP:161/97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楚,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HR:94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辅助检查:2016年7月17日生化检查示:GLU 6.81 mmol/L,TC 2.51 mmol/L,LDL-C 1.25 mol/L,K+4.1 mmol/L,CK 247 U/L,CK-MB 30 U/L,cTnI 1.74 ng/ml;血常规及血凝常规未见异常;ECG示(图1):窦性心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脏彩超示:左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前壁运动减弱),EF50%。
诊断为: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ST段抬高型),KillipⅠ级。
入院后予以镇静止痛、抗凝调脂、双联抗血小板、改善心肌缺血等对症支持治疗,并急诊行 CAG+PCI术,结果示(图 2):LM(-),LAD 中远端弥漫性狭窄,最重90%,LCX中段80%狭窄,RCA近中段50%狭窄,PD80%狭窄,PL80%狭窄。
结合ECG考虑LAD为“罪犯”血管,于LAD中段由远及近依次串联植入2枚支架(乐普2.75mm×29 mm、3.0 mm×36 mm)。
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在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初步应用_刘佳强
2 结果
2. 1 基因检测 64 例患者氯吡格雷药物指导基 因检测结果及临床分型详见表 1 ~ 3。
表 1 64 例患者 CYP2C19 基因检测分型
n 住院患者 45 随访患者 19 合计 64
RM 型 22 11
33( 51. 6% )
IM 型 15 6
21 ( 32. 8% )
PM 型 8 2
形成导致大面积脑梗,后因脑肿胀、脑疝死亡。 19 例随访患者中 1 例患者有右下肢活动障
碍,其基因型为 PM + TT 型; 1 例患者治疗期间出 现过一侧肢体肌力减弱,通过积极溶栓治疗后症 状消失,其基因型为 IM + TT 型。
表 4 4 例血栓栓塞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动脉瘤
编号 基因型
治疗方式
1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2 药剂科,芜湖 241001,安徽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在支架 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应用的意义及 前景。方法: 选取我院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 64 例,行氯吡格雷药物基因 检 测,通 过 对 CYP2C19* 2、CYP2C19* 3、 CYP2C19* 17 和 ABCB1-3435C 四个基 因 位 点 的 检测,分析其 CYP2C19 酶的代谢类型和 ABCB1 基因的表达类型。其中 45 例病人于住院期间行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行氯吡格 雷药物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双抗用药方 案; 19 例随访病人系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治疗术 后来院复查脑血管造影期间予行氯吡格雷药物基 因检测,采用常规剂量双抗用药。结果: 45 例住 院患者中 20 例患者基因型异常,常规剂量双抗用 药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均根据检测结果更改用药 方案,4 例患者出现有血栓类并发症表现; 19 例随 访患者中共检测出 3 例基因型异常患者,其中 2 例患者曾出现有血栓栓塞并发症表现,通过积极 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余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访 中均未出现任何疑似血栓类并发症表现。结论: CYP2C19 基因和 ABCB1 基因均有较高的人群变 异率,基因变异发生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影响支架 术后双抗效果; 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可作为支 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项常规检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研究白永连;王峰;刘永晟;李克;纪东华【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年(卷),期】2015(026)005【摘要】目的:分析颅内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43个)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结果,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进行改良Rankin评分(mRS).15例患者行动脉造影随访.结果:术后即刻栓塞程度:0级栓塞12个动脉瘤,1级栓塞26个动脉瘤,5个动脉瘤未进行栓塞.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术后出现脑梗塞.平均随访16.3月,随诊时mRS 0分30例,1分6例,2分2例,3分1例,5分1例.结论:支架辅助栓塞是治疗颅内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有效方法.【总页数】3页(P362-364)【作者】白永连;王峰;刘永晟;李克;纪东华【作者单位】辽宁省庄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辽宁庄河116400;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816.1【相关文献】1.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在急诊栓塞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破裂中的应用 [J], 程光森;毛俊;彭秀斌;鲍洪2.支架辅助栓塞颅内破裂相对宽颈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J], 包堃旸;彭汤明;陈礼刚;万伟峰;李伦;张明辉;黄昌仁3.Lvi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微小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J], 程美雄; 张天; 刘泠4.多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和密网支架治疗颅内宽颈大动脉瘤效果比较 [J], 陈衍江;权涛;徐浩文;郭新宾;管生5.LVIS密网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小动脉瘤的临床研究 [J], 罗妙泉;王以舟;陈连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临床用药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4期119·药物与临床·药物基因检测指导氯吡格雷临床用药分析李璐,罗洁丽,黄艳芳(湖北省武汉市普仁医院 药学部,湖北 武汉 430062)0 引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并且血小板在破裂斑块的表面大量聚集而形成血栓的一种综合征[1]。
氯吡格雷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噻吩吡啶类抗血小板药,主要用于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外周动脉性疾病以及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动脉血栓的形成[2]。
由于药物代谢以及药效的个体差异,会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升高,所以合理临床指导用药尤为重要。
药物基因检测可以为患者个体基因型进行分型检测,深度综考虑影响氯吡格雷药效的各种相关因素,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并且第一次经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
其中实验组患者(男17例,女8例,年龄64±13);对照组患者(男16例,女9例,年龄63±11)。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并通过药物基因检测来指导氯吡格雷用药;对照组患者仅服用氯吡格雷药物但并未进行相关药物基因检测。
1.2.1 CYP2C19 基因检测:使用 CYP2C19 基因检测试剂盒[3]。
1.2.2 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测定:静脉取血 3 ml,使用 PL - 12 多参数血小板功能分析仪( 江苏英诺华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用比浊法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冠状动脉血栓事件以及抗血小板效应(血小板聚集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数据处理软件SPSS 17.0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来表示,检验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或者n表示,检验方法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时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氯吡格雷ABCB1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ABCB1药物基因组学的研究进展(1.潍坊医学院药学院山东潍坊261053;2.安丘市人民医院药学部山东安丘262100)【摘要】氯吡格雷是人体内P-糖蛋白的底物药物,编码P-糖蛋白的ABCB1基因多态性能够影响药物在体内的有效吸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氯吡格雷的临床疗效。
本文综述了氯吡格雷吸收相关基因ABCB1的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为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氯吡格雷;P-糖蛋白;ABCB1;基因多态性【中图分类号】R9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8-0232-01药理活性物质在人体内的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通常来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遗传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在不同的个体间,遗传因素使得处置药物的能力和对药物的反应上先天存在着不同,这种个体之间基因组的差异在氯吡格雷临床应用中被普遍认同。
自氯吡格雷广泛应用以来,其临床疗效的个体差异不断被放大。
为此,FDA(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氯吡格雷的药物说明书中增加了关于其代谢不良的“黑框警告”。
其实,从药代动力学通路上而言,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均有可能受药物基因组学的影响。
但是药物吸收是进入体循环的第一个步骤,其作用在临床治疗上显得尤为重要。
1 影响氯吡格雷药物吸收的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作为一种口服制剂,需要经过肠道吸收才能起效,它在人体内的吸收很快,食物对其影响甚微,而表达于肠上皮顶端的P-gp(P-glycoprotein,P-糖蛋白)的作用就被凸显出来。
P-gp可以把氯吡格雷作为底物,并将其由细胞膜内转运至细胞膜外,减少有效吸收,使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下降。
而编码P-gp的基因具有多态性的特点,会影响各种口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表达量或功能的增加会干扰底物药物的有效吸收[1]。
P-gp的编码基因(ABCB1)上发现了至少1200个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单核苷酸多态性),其中有100个左右是在编码区上的。
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应用(原创)
XX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在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的应用学位申请人:XXX指导教师:XXX教授类别(领域):XXXXXXXX年XX月(注:X均为阿拉伯数字)Application of aspirin and clopidogrel in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fterstent assisted embolizationA thesis submitted toXi’an Jiaotong University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XXXXXXXXX(注:此处为专业学位的英文翻译,单词首字母大写,工程硕士:Engineering;临床医学硕士:Clinical Medicine; 工商管理硕士:Business Adiminstration ;公共管理硕士:Public Adiminastration;口腔医学硕士:Stomatology;公共卫生硕士:Public Health会计硕士:Professional Accounting;)ByXXXXXX(注:此处为作者姓名全拼,名在前,姓在后,如Zhengying Wei)Supervisor: Prof. XXXX(注:此处为导师姓名全拼,名在前,姓在后,如BinghengLu)(XXXXXXXXXXX) (注:此处工程硕士填写类别(领域),如Mechanical Engineering,临床医学硕士填写二级学科名称,其它按照规定填写)XXX XXXX(注:此处为英文日期,月在前,年在后,如September 2003)独创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本文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任何他人撰写或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许可的引用部分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严梓乐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产业》
【年(卷),期】2011(008)022
【摘要】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辅助治疗组)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5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基本痊愈43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基本痊愈26例,显效29例,总有效率为73.3%,2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其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出现头痛眩晕2例,恶心2例,消化不良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2例,呕吐1例,嗜睡1例.2组患者均未出砚血液系统及肝肾异常,经调整用药后未影响治疗.结论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脑功能,且临床用药较为安全.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严梓乐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三水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佛山,528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1
【相关文献】
1.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2.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3.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4.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5.氯吡格雷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吡格雷的使用与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远期临床结果
氯吡格雷的使用与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后远期临床结果Eric L. Eisenstein;David E. Kandzari;Eric D. Peterson;Kevin A. Schulman;Robert M. Califf;李呈亿;Kevin J. Anstrom;David F. Kong;Linda K. Shaw;Robert H. Tuttle;Daniel B. Mark;Judith M. Kramer;Robert A. Harrington;David B. Matchar【期刊名称】《美国医学会杂志:中文版》【年(卷),期】2007(026)003【摘要】背景:近来的冠状动脉内药物洗脱支架研究提示,现行的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可能并不足以预防后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目的:于接受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s,DESs)和裸金属支架(bare-metal stents,BMSs)治疗的冠状动脉病患者中评估氯吡格雷使用与患者远期结果的关系.设计、地点及患者:于连续患者中进行观察性研究.患者于2000年1月1日至2005年7月31日在杜克心脏治疗中心(一家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达累姆市的三级治疗中心)接受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于6、12、24个月时进行随访,直至2006年9月7日.研究人群包括4666例最初接受BMS(n=3165)或DES(n=15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对随访6和12个月没有事件(没有死亡、心肌梗死或血管重建手术)的患者进行界标分析(landmark analysis).在这些时间点上根据支架类型以及自我报告之氯吡格雷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4组:DES使用氯吡格雷组、DES不用氯吡格雷组、BMS使用氯吡格雷组以及BMS不用氯吡格雷组.主要观测指标:随访24个月时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之复合终点.结果:在6个月时没有事件发生的DES组患者(637例使用、579例未使用氯吡格雷)中,氯吡格雷的使用是随访24个月校正死亡率较低(使用2.0%比未使用5.3%;差异,-3.3%;95% CI,-6.3%至-0.3%;P=0.03)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较低(3.1%比7.2%;差异,-4.1%;95% CI,-7.6%至-0.6%;P=0.02)的显著预测指标.然而,在BMS组患者中(417例使用、1976例未用氯吡格雷),死亡(3.7%比4.5%;差异,-0.7%;95% CI,-2.9%至1.4%;P=0.50)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5.5%比6.0%;差异,-0.5%;95% CI,-3.2%至2.2%;P=0.70)没有差异.在12个月随访没有事件发生的DES组患者(252例使用、276例未用氯吡格雷)中,氯吡格雷的使用依然可以预测24个月死亡(0%比3.5%;差异,-3.5%;95% CI,-5.9%至-1.1%;P=0.004)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发生率(0%比4.5%;差异,-4.5%;95% CI,-7.1%至-1.9%;P<0.001)较低.然而,在BMS组患者中(346例使用、1644例未用氯吡格雷),在死亡(3.3%比2.7%;差异,0.6%;95% CI,1.5%至2.8%;P=0.57)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4.7%比3.6%;差异,1.0%;95% CI,-1.6%至3.6%;P=0.44)发生方面,依然没有差异.结论:在接受DES治疗的患者中,延长氯吡格雷的使用可以使死亡以及死亡或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下降.然而,使用氯吡格雷的适宜期限只能通过大型临床随机试验确定.【总页数】9页(P131-139)【作者】Eric L. Eisenstein;David E. Kandzari;Eric D. Peterson;Kevin A. Schulman;Robert M. Califf;李呈亿;Kevin J. Anstrom;David F. Kong;Linda K. Shaw;Robert H. Tuttle;Daniel B. Mark;Judith M. Kramer;Robert A. Harrington;David B. Matchar【作者单位】Department;of;Medicine;Duke;Clinical;Research;Institute;Biostatistics;and;Bi oinformatics,Duke;Clinical;Research;Institute;Duke;University;Medical;Cente r,Duke;Clinical;Research;Institute;Duke;Translational;Medicine;Institute;,Dur ham;,NC;the;Duke;Center;for;Clinical;Health;Policy;Research,Durham;,NC;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相关文献】1.停用氯吡格雷后的晚期不良事件会降低植入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的获益程度 [J], 于汇民;董太明2.老年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近远期临床结果 [J], 乔岩;马长生;聂绍平;杜昕;刘小慧;康俊萍;吕强;贾长琪;张崟;罗太阳3.药物洗脱支架与金属裸支架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远期疗效对比 [J], 谢阳;吴强;邝鸿生;许百洁;林宇鹏;吴敏4.氯吡格雷抵抗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远期预后关系的研究 [J], 韩玮;罗建平;刘惠亮;马春梅;刘英;荆立敏5.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质子泵抑制剂的临床观察 [J], 郭予洁;韦金儒;银剑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吡格雷不同给药方案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疗效观察
氯吡格雷不同给药方案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疗效观察贾耀文;孙彦琴【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年(卷),期】2006(14)4【摘要】目的比较冠心病介入治疗中氯吡格雷两种给药方案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3例择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的氯吡格雷给药方案分为两组,观察组(29例)于术前48 h及24 h分别给予氯吡格雷300 mg、225 mg双重负荷量,以后按常规口服75 mg/d;对照组(34例)于术前6 h给予氯吡格雷300 mg单负荷量,以后口服75 mg/d.随访2~40个月,统计两组出现支架内急性、亚急性、晚期血栓形成以及出血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支架内血栓形成比例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29比3/34,P <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出血并发症.结论冠心病患者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术前给予双重负荷量氯吡格雷安全、有效,能显著降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给药方案.【总页数】3页(P205-207)【作者】贾耀文;孙彦琴【作者单位】102300,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心内科;102300,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对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预防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疗效分析 [J], 廖波2.不同给药方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反应低下情况观察 [J], 王刚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不同氯吡格雷给药方案术后心血管事件疗效观察及安全性 [J], 张舒娜;宋春玲;孙磊4.氯吡格雷不同给药方案预防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血管事件疗效观察 [J], 杨德辉;许晓琼;王湘川;朱新林5.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方案治疗不同类型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J], 吴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多态性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多态性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宋博凡;高方明
【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年(卷),期】2015(0)12
【摘要】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仍然是国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首选药物,而氯吡格雷更是目前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石。
经皮冠
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接受氯吡格雷常规口服剂量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
【总页数】4页(P697-700)
【作者】宋博凡;高方明
【作者单位】830001新疆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830001新疆乌鲁
木齐,新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
【相关文献】
1.CYP2 C19基因多态性指导下氯吡格雷个体化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李婧(综述)
2.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学及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张蓝宁;卢才义;尹彤
3.心脑血管药物基因组学与个体化治疗研究进展 [J], 罗军蓉;曹健;肖乐义;景红娟
4.氯吡格雷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J], 洪序溪;陈慧
5.氯吡格雷抵抗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J], 韩运峰;冯艳萍;张树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血管疾病中的个体化应用
氯吡格雷在缺血性血管疾病中的个体化应用金海强;孙永安;黄一宁【摘要】@@ 每种药物的个体反应差别很大, 对任何一种药物, 千篇一律单一剂量用于所有患者的时代已经过去, 对不同的个体,寻找个体化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现代循证医学发展的方向[1-2].作为第二代的ADP 受体阻断剂,氯吡格雷已经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期刊名称】《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年(卷),期】2012(038)001【总页数】4页(P54-57)【关键词】氯吡格雷;单核苷酸多态性;药物相互作用【作者】金海强;孙永安;黄一宁【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北京10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每种药物的个体反应差别很大,对任何一种药物,千篇一律单一剂量用于所有患者的时代已经过去,对不同的个体,寻找个体化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已经是大势所趋,也是现代循证医学发展的方向[1-2]。
作为第二代的ADP受体阻断剂,氯吡格雷已经在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和任何一种药物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获得理想效果,约4%~10%的患者对该药是低反应甚至是不反应,这种“低反应性”与某些服用氯吡格雷患者的临床事件转轨密切相关,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4]。
因此,对氯吡格雷疗效的个体反应性差异问题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
氯吡格雷不可逆的选择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与它的血小板受体结合,阻断ADP对腺苷酸环化酶的抑制作用,促进环化腺核苷一磷酸(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依赖和前列腺素E1(prostaglandin E1,PGE1)刺激的舒血管物质磷酸蛋白(vasodilator stimulated phosphor protein,VASP)的磷酸化,抑制纤维蛋白原受体(GPIIb /IIIa)活化,从而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 RM + CC / CT 型 RM + TT 型
45 13( 28. 9% ) 9( 20. 0% )
19 11( 57. 9% )
0
64 24( 37. 5% ) 9( 14. 1% )
IM + CC / CT 型 12( 26. 7% ) 5( 26. 3% ) 17( 26. 6% )
IM + TT 型 3( 4. 7% ) 1( 5. 3% ) 4( 6. 3% )
2015-06-20 收稿 2016-01-05 修回 刘佳强,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Tel: 15655353553 E-mail: 15655353553@ 163. com 李真保,通信作者,男,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 方向: 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 Tel: 13605531848 E-mail: lizhenbao-86@ 163. com
查,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对支架术后的双抗治 疗具有指导意义。基因检测为导向的个体化治疗 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动脉瘤; 支架; 氯吡格雷; 基因检测; 双抗
中图分类号: R969. 1 文献标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2501( 2016) 03-0313-06
抗血小板治疗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 stentassisted coiling,SAC) 治疗颅内动脉瘤有着重要意 义,其治疗效果极大的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氯吡 格雷 + 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已广泛用于 预防 SAC 术后的支架血栓形成,但在长期的临床 工作中发现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血栓 类并发症[1-2],称 之 为 氯 吡 格 雷 低 反 应 性 ( clopidogrel low responsiveness,CLR) 或氯吡格雷抵抗 ( clopidogrel resistance,CR) 。目前支架血栓以及 抗血小板药物基因多态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血 管疾病领域,在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及报道甚少, 参考相关文献,这种现象与氯吡格雷相关代谢基 因的变异有关[3-6]。我院自 2013 年 8 月份引进化 学药物基因检测技术,并开展对颅内动脉瘤 SAC 治疗患者氯吡格雷用药指导的基因检测,初步应 用情况报道如下:
·315·
例患者使用常规剂量氯吡格雷不能产生理想的抗 血小板聚集效果,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均根据检测 结果更改用药方案,基因检测药物指导干预率为 44. 4% 。其中 4 例患者出现有血栓类并发症表现 ( 见表 4) ,3 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肌力 减弱( 其中 1 例伴有语言障碍) ; 1 例因支架血栓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 经外科行 SAC 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并进行氯吡 格雷药物基因检测的患者 6 J Clin Pharmacol Ther 2016 Mar; 21( 3)
45 例,随访病人 19 例。男性 35 例,女性 29 例; 年龄 36 ~ 76 岁,平均年龄( 56. 4 ± 9. 6) 岁。 1. 2 方法 45 例病人于住院期间行颅内动脉瘤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行氯吡格雷药物基因 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双抗用药方案; 19 例随 访病人系颅内动脉瘤 SAC 术后来院复查脑血管 造影期间予行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均为常规 剂量 双 抗 用 药 ( 氯 吡 格 雷 75 mg + 阿 司 匹 林 100 mg / d) 。介入 手 术 采 用 Enterprise 系 列 支 架 ( Cordis 公司) 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双抗 药物: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 / 片 ( 波立维,赛 诺菲-安万特公司) ;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 片 ( 拜阿司匹灵,拜尔公司) 。 1. 2. 1 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外周静 脉 血 液 2 mL,采 用 荧 光 染 色 原 位 杂 交 技 术,对 其 CYP2C19* 2、CYP2C19* 3、CYP2C19* 17 和 ABCB1-3435C 共 4 个 基 因 位 点 进 行 检 测,分 析 其 CYP2C19 酶的代谢类型和 ABCB1 基因的表达类 型,是否影响药物进入人体后转化为有效活性物 质来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提供个体化的用药建议。 1. 2. 2 仪器和试剂 L998A 荧光检测仪( 西安天 隆科技有限公司) ; 微型高速离心机( 杭州奥盛仪 器有限公司) ; 氯化铵溶液( 北京华夏时代基因科 技发展有 限 公 司) ; PHARM-GENE01SNP 分 析 保 存液( 耀金保,北京华夏时代基因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 ; PHARM-GENE200SNP 分析样品处理试剂 ( 耀金 分,北 京 华 夏 时 代 基 因 科 技 发 展 有 限 公 司) 。 1. 3 基因检测与临床分型 本研究检测分析了 与氯吡格雷代谢相关基因 CYP2C19* 2、* 3 和* 17,肠道吸收性相关基因 ABCB1-3435C > T 共 4 个基因位点。CYP2C19 基因存在多态性,其酶共 有 4 种代谢类型: 快代谢型( 正常代谢型) ( RM, CYP2C19* 1 / * 1 ) ; 超 快 代 谢 型 ( UM,CYP2C19*
1 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2 药剂科,芜湖 241001,安徽
摘要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在支架 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应用的意义及 前景。方法: 选取我院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 治疗颅内动脉瘤病人 64 例,行氯吡格雷药物基因 检 测,通 过 对 CYP2C19* 2、CYP2C19* 3、 CYP2C19* 17 和 ABCB1-3435C 四个基 因 位 点 的 检测,分析其 CYP2C19 酶的代谢类型和 ABCB1 基因的表达类型。其中 45 例病人于住院期间行 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行氯吡格 雷药物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双抗用药方 案; 19 例随访病人系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治疗术 后来院复查脑血管造影期间予行氯吡格雷药物基 因检测,采用常规剂量双抗用药。结果: 45 例住 院患者中 20 例患者基因型异常,常规剂量双抗用 药血栓形成风险增加,均根据检测结果更改用药 方案,4 例患者出现有血栓类并发症表现; 19 例随 访患者中共检测出 3 例基因型异常患者,其中 2 例患者曾出现有血栓栓塞并发症表现,通过积极 溶栓治疗后症状消失,余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访 中均未出现任何疑似血栓类并发症表现。结论: CYP2C19 基因和 ABCB1 基因均有较高的人群变 异率,基因变异发生氯吡格雷低反应性,影响支架 术后双抗效果; 氯吡格雷药物基因检测可作为支 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一项常规检
形成导致大面积脑梗,后因脑肿胀、脑疝死亡。 19 例随访患者中 1 例患者有右下肢活动障
碍,其基因型为 PM + TT 型; 1 例患者治疗期间出 现过一侧肢体肌力减弱,通过积极溶栓治疗后症 状消失,其基因型为 IM + TT 型。
表 4 4 例血栓栓塞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
动脉瘤
编号 基因型
治疗方式
脑疝,死亡
随访 3 个月无症 状,脑 血 管 造 影 未 见明显异常 随访 3 个月无症 状,脑 血 管 造 影 未 见明显异常 随访 9 个月无症 状,脑 血 管 造 影 见 支架血管轻度狭窄
-
3 讨论
SAC 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具有较高治疗成功 率和 较 低 复 发 率,但 同 时 存 在 一 定 的 致 血 栓 风 险[7]。治疗体系中抗血小板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氯吡格雷 + 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疗法已被证 实可降低 常 规 SAC 术 后 的 血 栓 栓 塞 发 生 率[8]。 但是,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许多应用支架的 患者在接受抗血小板治疗后仍会发生血栓栓塞事 件,血小板聚集不能有效地被抑制,研究认为这种 现象可能与氯吡格雷的低反应性有关,或被称为 氯吡格雷抵抗。
1 / * 17、* 17 / * 17 ) ; 中 间 代 谢 型 ( IM,CYP2C19* 1 / * 2、* 1 / * 3、* 17 / * 2、* 17 / * 3) ; 慢代谢型( PM, CYP2C19* 2 / * 2、* 2 / * 3、* 3 / * 3) 。肠道吸收性相 关基因位点 ABCB1-3435C > T 有两个碱基 C 和 T,根据携带情况可分为高表达型 ( 野生纯合型, CC) ; 中间 表 达 型 ( 突 变 杂 合 型,CT) ; 低 表 达 型 ( 突变纯合型,TT) 。 1. 3. 1 临床分型 RM + CC / CT( 酶活性表达正 常,肠道吸收正常) ; RM + TT( 酶活性表达正常, 肠道吸收明显减少) ; IM + CC / CT( 酶活性表达有 所减弱,肠道吸收正常) ; IM + TT( 酶活性表达有 所减弱,肠道吸收明显减少) ; PM + CC / CT( 酶活 性明显减弱,肠道吸收正常) ; PM + TT( 酶活性明 显减弱,肠道吸收明显减少) 。RM + CC / CT 型和 IM + CC / CT 型 可 给 予 常 规 剂 量 双 抗; RM + TT 型、IM + TT 型、PM + CC / CT 型和 PM + TT 型使用 常规剂量氯吡格雷不能产生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 效果,血栓形成风险增加,需要更改用药方案。
10 ( 15. 6% )
表 2 64 例患者 ABCB1 基因检测分型
n 住院患者 45 随访患者 19 合计 64
CC / 型 17 8
25( 39. 1% )
CT 型 15 8
23( 35. 9% )
TT 型 13 3
16 ( 25. 0% )
表 3 64 例患者药物基因检查临床分型
住院患者 随访患者 合计
PM + CC / CT 型 7( 15. 6% ) 0 7( 10.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