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辨证之痰热蕴肺证

合集下载

执业中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辨证论治

执业中医师实践技能考试 第一站:辨证论治

例题1:谢某,男,60岁,退休。

2010年6月7日就诊。

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遂来就诊。

舌苔白腻,脉滑。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例题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咳喘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咳嗽咳痰反复发作2年,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近2年来咳嗽咳痰反复发作,每年持续3~4个月。

近1周加重,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注:pǐ),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

现症见: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

(突出时间变化,最后总结现症状,此处不要写舌苔变化)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无异常。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咳嗽咳痰为主症,诊断为咳嗽。

患者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出咳平,痰粘稠而厚,色白,于每天早晨起床后及进食油腻甘甜食物后则咳甚痰多,胸闷,脘痞,呕恶,纳少,神疲体倦,大便时溏,舌苔白腻,脉滑,辨证为痰湿蕴肺证。

其病因病机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患者久病脾虚生痰,壅遏肺气而咳嗽痰多,痰白而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而见食少,体倦乏力,大便时溏;痰湿中阻,气机不畅,故胸闷,脘腹痞满,呕恶;舌苔白腻,脉滑亦为痰湿之象。

)这四点都要有,特别不要忘了最后一点中医病证鉴别:咳喘与咳嗽均可见咳嗽症状,咳喘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以咳喘并作,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咳嗽日久不愈,可转变为咳喘。

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

诊断:中医疾病诊断:咳嗽。

中医证候诊断:内伤咳嗽(痰湿蕴肺证)中医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剂: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痰证中医大解读.

痰证中医大解读.

痰证中医大解读什么是痰证?痰证是因体内水液代谢失常而产生一系列证候的一类病证。

历代有“痰饮”、“流饮”、“淡饮”等不同名称。

一般有广义之痰和狭义之痰之分。

狭义之痰指呼吸道的分泌物,咳之可出,有形质可辨者,又称有形之痰;广义之痰多为无形之痰,表现症状纷繁,不易被查知。

《诸病源候论》将痰与饮分为两证,即后世所说稠浊者为痰,清稀者为饮,这种对痰饮证的分类法,影响较大,一般教材中均列痰饮一证。

张仲景所说的四饮(狭义的痰饮、悬饮、溢饮、支饮)与痰证虽均属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的病证,但与痰证却有较大的区别,尤其与无形之痰差别甚大,故应区别。

痰证的理论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

其理论奠基于《内经》,形成于汉唐,充实于宋、金、元,发展于明、清,飞跃于近代。

痰证是中医领域中许多疾病的一个带有共性病机的一类证候,涉及的病种很多,故有“百病兼痰”的说法。

由于其症状纷繁庞杂,尤其是一些无形之痰病证辨识起来有相当的难度,症状不典型,又无明显形质可辨,有些奇病怪病又多责之于痰作祟,故痰证中有相当比例的证候确属疑难。

尽管如此,痰证中大多数病证还是可辨可治的,而且只要积累丰富的辨痰经验和用药经验,疗效比较理想,部分病例的疗效优于西医治疗。

西医学疾病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胸膜炎、慢性胃肠炎、神经官能症、咽炎、肿瘤等,如表现有中医有形之痰或无形之痰的症状、特征及相关脉舌者,均可参考中医痰证理论和方药进行辨证论治。

个别奇病、怪病、难病,凡用常法无功而临床又具有痰证的特征或症状时,也可从痰证理论中觅寻一线之光。

[病因] 痰证成因虽然复杂,但总不外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波及脏腑而致津液代谢失常。

病因上,外感六淫,邪阻气化,津液积聚,可凝结为痰;内伤七情,郁结不畅,气不布津,聚而为痰;贪酒无常,膏粱厚味,湿热熏蒸,灼津为痰;体虚劳倦,房室过度,元气大伤,水谷不化,可反留为痰。

故陈无择谓三因皆可为痰。

(一)六淫生痰,气阻津凝因风生痰:风为六淫之首,风邪伤人,首先犯肺,肺气失宣,清肃失司,水液不布,聚生痰浊,可见咳喘咯痰之症。

肺炎喘嗽(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

肺炎喘嗽(重症肺炎)的中医治疗

肺炎喘嗽诊疗常规肺炎喘嗽肺炎喘嗽是常见的肺系疾病之一,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

西医适用范围:重症肺炎。

病象发热,咳嗽,咯痰,痰白或黄或粘稠或带血,恶寒或寒战,胸痛,气喘,口渴。

伴有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等症。

病位在肺,与心、肝、肾关系密切。

因“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若邪热内陷,即现“逆传心包”;或邪热羁留不解,深入下焦,则劫灼真阴,下竭肝肾。

病类分虚、实两类。

以实者居多。

病性初病为阳、热、实证,后期则虚实夹杂或以虚为主。

病程一般较长。

病因病机病机关键:痰、热、毒互结于肺。

本病多因失治误治或治之不当或正不胜邪,必邪气深入,病情发展,其传变趋势有二,一为顺传于肺胃,而气(痰热壅肺)而营而血;一为逆传心包,而心营,而神明(脑)。

所谓逆传心包者,为邪热内炽,上扰神明,神明错乱,而有神昏谵语、舌謇之症。

若邪热深盛,邪正剧争,正气溃败,骤然外脱,则阴津失其内守,阳气不能固托,终则阴阳不能维系,形成阴竭阳脱。

此外,风温热邪,久羁不解,易深入下焦,下竭肝肾,导致真阴欲竭,气阴两伤。

诊断依据1.壮热,颜面潮红,烦躁不安,神昏谵语,或四肢厥冷,意识淡漠。

2.或伴咳嗽、气急、胸痛等症。

3.有病情较重,传变快等特点。

4.休克或需要机械通气治疗。

5.肺部有实变体征,或可闻及干湿性罗音。

6.痰直接涂片或培养可以找到病原体。

7.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可见一侧或两侧肺叶或肺段炎性阴影。

西医诊断标准: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

②发热。

③肺实变体征和(或) 湿性啰音。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0613

中医常见病证辨证论治0613
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胆腑郁热
疏肝泄热,利胆退黄
大柴胡汤
疫毒炽盛
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千金》犀角散
寒湿阻遏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茵陈术附汤
阴黄
脾虚湿滞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黄芪建中汤
气滞血瘀
活血化瘀,疏肝解郁
逍遥散合鳖甲煎丸
消退
温热留恋
清热利湿
茵陈四苓散
肝脾不调
调和肝脾,理气助运
柴胡疏肝散
气滞血瘀
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补益气血,调养心脾
归脾汤
肾精不足
滋补肝肾,益精填髓
左归丸
痰湿中阻
化痰祛湿,健脾和胃
半夏白术天麻汤
瘀血阻窍
祛瘀生新,活血通窍
通窍活血汤
头痛
风寒头痛
疏风散寒止痛
川芎茶调散

祛风胜湿通窍
羌活胜湿汤
肝阳头痛
平肝潜阳熄风
天麻钩藤饮
内伤
血虚头痛
滋阴养血,和络止痛
加味四物汤
温胆汤
肝肾不足
补益肝肾,平肝潜阳
天麻钩藤饮
气血亏虚
补益气血
归脾汤
痄腮
邪犯少阳
疏风清热,散结消肿
柴胡葛根汤
常证
热毒壅盛
清热解毒,软坚散结
普济消毒饮
邪陷心肝
清热解毒,熄风开窍
清瘟败毒饮
变证
毒窜睾腹
清肝泻火,活血止痛
龙胆泻肝汤
阴竭阳脱
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厌食症
脾失健运
调和肝脾,运脾开胃
痰浊头痛
健脾燥湿,化痰降逆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肾虚头痛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执业医师考试辨证论治中医病证总结

执业医师考试辨证论治中医病证总结

1、感冒:1)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酸疼,鼻塞重,咽痒,痰稀色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苔薄白而润,脉浮或紧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

荆芥、防风、叶、豆豉、葱白、生、杏仁、桔梗、甘草、橘红。

2)风热犯表证: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黄,咽燥或红肿疼痛,鼻塞,口干欲饮,苔薄白微黄,脉浮数。

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牛蒡子荆芥桔梗甘草3)暑湿伤表证: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痛或疼痛头昏胀痛,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小便短赤,脉如数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银花,连翘、鲜荷叶、鲜芦根、厚朴、扁豆。

4)气虚感冒:恶寒较甚,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

益气解表★参饮党参、甘草、茯苓、叶、根、前胡、半夏、枳壳、桔梗5)阴虚感冒:身热,少汗,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玉竹、甘草、大枣、葱白2、咳嗽: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麻黄、杏仁、桔梗、前胡、甘草、橘皮、金沸草2)风热犯肺证:常伴鼻流黄涕,口渴,肢体酸楚,恶风,身热,苔薄黄,脉浮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桔梗、薄荷、前胡、贝母、枇杷叶、杏仁、连翘。

3)风燥伤肺证:喉痒咽干,舌质干红,少津,脉浮数或小数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梨皮、天花粉、牛蒡子、南沙参、贝母、芦根。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法半夏、皮、茯苓、苍术、川朴、杏仁、紫苑、款冬花。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黄芩、山栀、知母、瓜蒌、海蛤壳、竹沥、半夏、射干。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黄芩、山栀、丹皮、青黛、海蛤壳、粳米、子、竹茹、枇杷叶。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花粉、玉竹、百合、甘草、贝母、桑白皮、地骨皮。

3、哮病:1.发作期1)冷哮证:胸膈满闷,受寒后易发,形体怕冷,咳白痰而多泡沫,舌苔白滑,脉弦紧。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必背心得趣速笔记忆歌诀顺口溜打印版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必背心得趣速笔记忆歌诀顺口溜打印版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学证治歌诀本文经过博采众长而归纳总结的,是基于《2017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具有规定学历)执业医师(医学综合笔试部分)》的中医内科学部分而编排的。

我认为本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口诀烂熟于心,中医内科学笔试部分可以得到80%以上的分值。

努力吧!加油吧!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中医随风子★一、肺系病症1】感冒:寒荆热银暑新香,气虚参苏阴蕤汤。

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

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加减。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加减。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化裁。

2】咳嗽:寒拗热菊风燥桑,痰湿二三痰火清,肝火白黛阴参麦。

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加减。

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加减。

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加减。

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加减。

3】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包青风子虚固本,肺脾六君肾水地。

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加味。

5、虚哮证: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加减。

6、肺脾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加减。

7、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

4】喘证:喘寒麻华肺热石,痰桑浊陈气痹五,肺虚生补肾虚匮,正虚喘脱附送丹。

痰热壅肺症治疗方案

痰热壅肺症治疗方案

一、概述痰热壅肺症是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色黄、稠厚,伴发热、口渴、咽痛、胸闷、喘息等症状。

其病因病机为肺失宣降,痰热内蕴,壅阻肺气。

治疗原则为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以下为痰热壅肺症的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法1. 中医治疗(1)辨证论治痰热壅肺症分为以下几种证型:1)痰热郁肺证:症见咳嗽痰多,色黄稠厚,胸闷,口渴,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2)痰热蕴肺证:症见咳嗽痰多,色黄白相间,胸闷,口渴,心烦,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化痰。

方药:泻白散加减。

3)痰热阻肺证:症见咳嗽痰多,色黄稠厚,胸闷,喘息,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2)中药汤剂1)清金化痰汤:组成:黄芩、黄连、栀子、瓜蒌、贝母、桔梗、桑白皮、杏仁、半夏、茯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泻白散:组成:黄芩、黄连、栀子、桑白皮、瓜蒌、贝母、桔梗、杏仁、半夏、茯苓。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3)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西医治疗(1)抗感染治疗针对痰热壅肺症,可根据病情选用以下抗生素:1)青霉素类:如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

2)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克洛、头孢曲松等。

3)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2)止咳化痰治疗1)止咳药:如氨溴特罗、氨溴索等。

2)祛痰药:如氨溴特罗、氨溴索等。

3)平喘药:如沙丁胺醇、氨茶碱等。

3. 非药物治疗(1)饮食调养: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2)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灰尘等刺激。

(4)适度运动: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体质。

三、预防与调护1.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闷热环境。

中医辨证痰的种类

中医辨证痰的种类

中医辨证痰的种类
中医将痰分为五种类型,即寒痰、热痰、燥痰、湿痰和风痰。

每种痰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和成因:
1. 寒痰: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

其痰颜色为白色,形状较为稀薄,患者通常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2. 热痰:由热邪入肺或风寒日久不愈,入里化热所致。

痰黄粘稠,形状结块,患者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

3. 燥痰: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引起。

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患者自觉口鼻咽燥。

4. 湿痰: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从而湿聚为痰。

痰为白色稀水样,患者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5. 风痰:由风邪伤肺即伤风引起,初起痰白稀,后可转为黄黏痰,患者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咨询中医获取更专业的判断和建议。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嗽中医辩证分型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嗽中医辩证分型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一、喘证:1、患者以“--”入院,当属中医“喘证”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至的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临床病证。

患者长期接触煤尘,损伤肺气,肺气失于充养,肺之气阴不足,易受外邪,感受外协,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壅肺,灼津成痰,痰热郁遏肺气,肃降无权,故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痰热郁蒸,故见身热。

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见咳嗽,舌红、苔黄,脉滑数亦为痰热蕴肺之证。

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喘证,痰热蕴肺辩证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病位在肺,患者因肺气亏虚,易反复发病,预后不佳。

2、患者以“--”入院,属于中医“喘证”辨病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至的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年过半百,其气已衰,肺气亏虚,气失摄纳,故喘憋。

舌淡、苔白,脉沉弱亦为肾虚之症,肾气亏虚而见下肢水肿,纵贯舌脉症本病当属喘证,肺肾亏虚辩证范畴,病性属虚证,病位在肺肾,反复发病,当疗效差。

3、患者以“--”入院,故属中医“喘证”辨病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至的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患者因感受风寒,邪袭于肺,外闭皮毛,内遏肺气,肺卫为外邪所伤,肺气不得宣降,气机壅阻,上逆做喘,故见喘息,肺气不降故见喘嗽,寒为阴邪,其主收引,致毛窍收缩,腠理闭塞,故见恶寒发热,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均为风寒雍肺之象,病性属实,病位在肺,预后良好。

喘证辩证依据(实喘、虚喘):1、风寒袭肺:辨病辨证依据: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部闷胀。

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

风寒束表,皮毛闭塞,故见恶寒、头痛、无汗等表寒证。

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亦为风寒在表之征。

病因为风寒袭肺。

病机为重感风寒,邪袭于肺,内则壅遏肺气,外则郁闭皮毛,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

肿瘤科中医护理辩证施护(肺+胃+食道+乳腺)

肿瘤科中医护理辩证施护(肺+胃+食道+乳腺)

肺癌辨证施护肺癌:肺癌是一种发生于支气管黏膜及腺体的恶性肿瘤;可能因吸烟、毒气刺激、慢性肺脏疾患等所致。

以咳嗽、胸痛、气喘、痰中带血等为基本表现,是发生于肺脏的癌病类疾病。

本病属中医学“肺积”范畴。

【护理评估】1、咳嗽、咯痰、呼吸状况。

2、疼痛。

3、全身营养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4、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痰热蕴肺证、阴虚毒结证、气阴两虚证、气滞血瘀证。

【辩证施护】1、痰热蕴肺证(1)主症咳嗽,咯痰,气憋,痰质粘稠,痰黄或黄白相兼,胸闷胸痛,便秘,神疲乏力。

舌质暗,苔白黄腻或黄厚腻,脉弦滑。

(2)施护①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戒烟、酒。

忌食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

多食水果等润肺化痰之品。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

痰液粘稠而无力咳出者,须定期进行深呼吸,并协助翻身排背。

或可采用两次咯痰法,或遵医嘱使用雾化吸入等,使痰液稀释而易于咳出。

③密切观察体温,痰液性质、颜色、量、特殊的腥臭味、呼吸变化,并予以记录。

胸闷气短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取端坐位或半卧位,遵医嘱予氧气吸入。

2、阴虚毒结证(1)主症咳嗽无痰或痰少,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或热势壮盛,久稽不退,口渴,大便干结。

舌质红,舌苔薄黄,脉细数。

(2)施护①观察病情变化:紫组者予以吸氧。

发热者观察体温、脉搏的变化。

盗汗者夜间衣服不宜太多太厚,汗出后应及时擦干皮肤,更换衣被,保持皮肤及床单的干爽、清洁。

②心烦寐差者,做好心理护理。

入睡前可用热水泡脚、睡前不看刺激性内容的影视剧或书刊、忌喝浓茶。

③观察痰血的色、质、量。

平时可饮藕汁,以清热止血。

④中药宜凉服,平时可用麦门冬、石斛煎汤代饮茶,或含服西洋参以滋阴润肺。

3、气阴两虚证(1)主症咳声低微,痰血,气促,神疲乏力,恶风,自汗或盗汗。

舌质红,舌苔薄,脉细弱。

(2)施护①注意卧床休息,避免过度疲劳耗伤正气。

②进食宜清淡、少盐、营养丰富、易消化。

盗汗量多者,用干毛巾擦干后及时更换衣服。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治疗、注意事项、食疗方等方面的中医详细介绍

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治疗、注意事项、食疗方等方面的中医详细介绍

慢性支气管炎的介绍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变化。

慢性支气管炎(以下简称慢支),是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变化。

老年人中发病率甚高,约占老年人总数的10%~15%。

本病主要与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及气候变化等有关,但许多因素迄今还不完全清楚、但现代医学对本病的防治尚缺乏叫理想的方法。

慢支归属中医“咳嗽”、“喘证”、“痰饮”等范畴,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如《素问·五常政大论》云:“金不及……其发咳喘,其脏肺……其病喘。

”指出了咳喘之疾,其病在肺,而肺之虚实皆可导致咳喘。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专篇论述指出“病疾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疗原则,并创制了苓桂术甘汤、肾气丸、苓甘五味姜辛汤等方剂。

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对本病的病因病机、防治等方面也有较详细的阐述,并有所发挥,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一整套中医中药防治慢支的临床经验。

现代中医对慢支防治的临床研究,早在50年代就有人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看法。

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全面开展了应用中草药、针灸疗法防治本病的工作,同时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药理研究,并召开了全国性学术会议,促进了研究工作的发展。

80年代对慢支的研究虽然没有像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前期那样有大量报道,但研究更为深入扎实,辨证分型渐趋规范,处方用药日臻成熟。

临床观察中除内服中药外,还对针灸、敷贴等作了大量观察,并提出了各种冬病夏治方法。

实验研究除了继续进行药理研究外,还涉及更多的方面。

如肺气肿与肺血流图的关系,发现应用活血化瘀法,能改善肺的微循环,增加肺血流量的作用。

又如对慢支虚证者的血浆环核苷酸含量的测定,观察到气虚和阳虚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均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在临床疗效上,据对几千例慢支资料分析、比较、有效率从70%上升至90%以上,显效率从20%上升至50%以上,表明中医药治疗本并的疗效是肯定的。

咳嗽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分析

咳嗽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分析

咳嗽辩证分析一、表寒里热证(一)案例某男,40岁,一周前,暴感风寒,左臂骤然作痛,咳嗽剧烈,夜不能寝,经服药及针灸治疗,未见显效,昨晚忽又咯血,大便4日未下,体温38.8℃,舌苔黄,脉浮紧。

(二)辨证立法脉象浮紧,浮则为风,紧则为寒,寒性凝滞,痹阻经络,气血不通,故左臂作痛。

肺主皮毛,风寒客肺,肺气不利,失于宣降,症见咳嗽。

内热炽盛,灼伤津液,则大便干结,舌苔黄;火热动血,遂致咯血。

因寒热并重,故拟解表清里的五清五解之法。

(三)方药赤白芍各6克白茅根 15克川桂枝 5克炙麻黄 3克炙紫苑 10克小蓟炭 10克炙苏子 30克大蓟炭 6克姜黄 10克炙甘草 3克酒黄芩 10克苦杏仁 10克炙白前 6克炙前胡 10克(四)分析素蓄内热,暴感风寒,腠理紧闭,不得透越,遂发高热。

火热迫血,致生咯血。

里热炽盛,苔黄便干。

脉象浮紧,咳则臂痛,是为风寒未解。

故以清解并举之法治之。

肺合皮毛,外邪袭表,肺失宣降,遂有咳嗽,入夜尤甚,治宜解表清热,利肺止咳。

方选麻黄汤加减治疗。

炙麻黄味辛性温,中空而浮,长于升散,宣通肺气,止咳定喘;苦杏仁味苦性温,色白入肺,降气止咳。

麻黄以宣肺定喘为主,杏仁以降气止咳为要。

二药伍用,一宣一降,宣降合法,肺气通调,止咳平喘益彰。

且麻黄散寒解表,宣透表邪,以祛除致病因素。

紫苑润肺下气,化痰止咳;苏子清利上下,降气平喘,化痰止咳。

紫苑以润肺为主,苏子以降气为要,二药伍用,一润一降,润降合法,化痰止咳,下气平喘,利气宽胸,以助麻黄杏仁止咳平喘之功。

赤白芍参合,清热退烧,养阴敛阴,散瘀止痛,若营卫不和,气血不调,经络不畅,肢体疼痛时与桂枝配伍,盖桂枝色赤体轻,有升无降,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使解外寒、清内热之力益彰。

桂枝兼有助阳化气,散寒通络之功,片姜黄行气通络止痛,与桂枝配伍,以解肢体疼痛。

白前清肺降气,祛痰止咳;前胡宣散风热,降气消痰。

肺主气,外合皮毛。

若外感风寒、风热或痰浊蕴肺,均可引起肺的清肃功能失调,以致胸闷气逆、咳嗽痰多等症。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热蕴肺证与湿热郁肺证证候特点比较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热蕴肺证与湿热郁肺证证候特点比较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热蕴肺证与湿热郁肺证证候特点比较目的对比总结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痰热蕴肺证及湿热郁肺证中医证候学特点。

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2月于北京市宣武中医医院呼吸科住院的痰热蕴肺型及湿热郁肺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各60例进行中医证候学观察,对比分析两组中医证候学特征、病因病机及辨证要点。

结果两组咳嗽严重程度、咳嗽声音、咳痰量、咳痰颜色、饮水是否增加、大便情况、苔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10×109/L或0.05)。

见表3。

2.4 两组饮水情况比较两组饮水是否增加情况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4。

2.5 两组脘腹胀满、头身困重、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纳差症状比较湿热郁肺组患者脘腹胀满、头身困重、倦怠乏力、纳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痰热蕴肺组(P 0.05)。

见表5。

表5 两组脘腹胀满、头身困重、恶心呕吐、倦怠乏力、纳差症状比较[n(%)]2.6 两组大便情况比较两组大便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 -2.0168,P 0.05)。

两组苔色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见表7。

3 讨论老年肺部感染以发热、咳嗽、喘息、咳痰等为主要表现[5],故根据其临床表现大致相当于中医学中“风温肺热病”、“咳嗽”、“痰饮”及“喘证”等范畴[6-7]。

老年肺部感染多起病隐匿,除因摄生不慎、外感风寒或饮食失当而发病外,常无明显诱因即可出现咳喘、发热等症状而就诊入院,分析其原因为老年人脏腑虚弱,又因多有肺系基础疾病,肺气亏虚,卫外不固,易至外邪侵袭,常可未感受凉而已感邪发病。

老年人肺部感染正气亏虚是发病根本,感受外邪,引动伏邪,化热炼痰,耗气伤阴,故痰热蕴肺、气阴两虚是老年肺部感染的基本病机[8-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过饮茶酒,过食肥甘厚味之人日渐增多;冰箱空调的普及使恣食生冷、乐逸贪凉之辈与日俱增;致使脾胃受损、阳气困遏、湿邪内生的情况日益普遍。

胡国俊肺系病痰热内蕴证辨证举隅

胡国俊肺系病痰热内蕴证辨证举隅

…★姚欢1…朱慧志2**…胡国俊2(1.一附属医院…合肥……230011)摘要:胡国俊从痰热内蕴论治肺系疾病,辨证明确,标本同治,组方用药严谨灵活,关键词:胡国俊;肺系病;痰热内蕴证中图分类号:R256.12……文献标识码:B胡国俊先生出生于皖南新安中医世家,家学渊源,一心致力于岐黄之术,刻苦不辍,从医五十余年,始终坚持在一线,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提升,对于各种内科疾病皆有擅长。

二十余年来,尤潜心肺系病症治疗,现将胡老在肺系疾病痰热证的论治作一小结并列举病案二三。

1…“痰热证”认识时世变迁,社会大环境不断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也与前人明显不同。

胡老时常相较古今之差异,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饮食多肥甘厚腻,多煎烤油炸食物,出入皆有代步工具,且少体力劳动,又经常熬夜,冬夏皆有空调,等等。

凡此种种,今时之病与往昔有别。

胡老认为“痰证”在临床上比较常见,痰是一种病理因素也是一种病理产物,从古至今历代医家都比较重视,并逐渐发展为一种病症,如痰火、痰病、痰证等。

痰,古作“澹”或“淡”,泛指痰浊之邪滞留于体内的病证,包含较广。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痰饮叙论》曰:“人之有痰饮病者,由荣卫不清,气血败浊凝结而成也。

内则七情泊乱,脏气不行,郁而生涎,涎结为饮,为内所因;外有六淫侵冒,玄府不通,当汗不泄,蓄而为饮,为外所因;或饮食过伤,嗜欲无度,叫呼疲极,运动失宜,津液不行,聚为痰饮,属不内外因。

”《诸病源候论·诸痰候》亦有云:“痰者,内水饮停积在胸隔所成。

人皆有痰,少者不能为害,多则成患。

”而在痰证中,胡老认为又以“痰热内蕴”辨证较多见,痰热证是伴随着中医痰病学说发展而同步丹溪亦重视痰热致病,指出“诸病寻痰火,痰火生异证”。

痰热是复合致病因素,故痰热之证成因复杂,如薛立斋曰:“有因热而生痰者;有因痰而生热者……凡治风痰,若肺经风热而生痰者……若风火相搏,肝经风热炽盛而生痰者……若肝经血燥而生痰者……若热盛制金,不能平木而生痰者……有因脾经郁结而伤阴血者,有因肾水亏损而阴火上炎者,有因脾肺火郁而生痰者。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1)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大,痰稀白,伴有头痛、鼻塞、鼻清、恶寒、发热、无汗、关节酸痛,咳嗽时咽部痒或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痰浓而黄,咳痰不爽,口干咽痛,伴发热,头痛,鼻黄,多汗,舌苔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症状: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难粘,咳嗽胸痛,口鼻咽干,或痰中带血。

初期可伴有微寒、体热、鼻塞、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痰多,痰白色粘稠,易咳出,胸闷,有时恶心;或无精打采,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症状:咳嗽、气短、痰黄黏,或面红、口渴口渴、喘息鼻音激越、便秘、舌红、津液黄少、脉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6)肺气虚损:症状:气短,咳嗽音低,咯痰稀,自汗畏寒,面色晦暗,易感外感,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7)肺阴亏耗:症状: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部痒,声音嘶哑,手脚发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颊红,舌红津液少,脉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想了解更多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精髓,欢迎关注医教网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专栏!下面是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政策动态、必备信息和备考技巧!。

葛正行教授治疗咳嗽医案一则

葛正行教授治疗咳嗽医案一则

葛正行教授治疗咳嗽医案一则发表时间:2019-09-23T13:12:41.9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6月11期作者:朱龙军代建勇葛正行[导读] 咳嗽是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可以贯穿疾病的始终。

朱龙军代建勇葛正行(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贵阳550002)(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贵州贵阳550003)摘要:咳嗽是呼吸系统最为常见的疾病,可以贯穿疾病的始终。

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疾患,又是肺系各种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

该病发展至后期日久不愈,痰湿蕴结于肺,日久化热,常发为痰热咳嗽。

因此,特将导师诊治咳嗽痰热蕴肺证医案一则分享于此。

关键词:咳嗽、痰热蕴肺、医案1.临床资料:李某,男,70岁,因“反复咳嗽、咯痰2+年,复发伴活动后气促1+月”于2018-12-05就诊于葛教授门诊;症见:咳嗽,咯黄色黏痰,量多难咯,活动后稍感气促、胸闷不适,咽痛,口渴喜冷饮,精神、纳眠尚可,尿液淡黄,便干,2-3天/次。

查体:神清,发育正常,舌偏红,苔薄且黄腻,脉象滑而偏数。

双侧胸廓对称无特殊,双肺呼吸动度、呼吸音稍减弱,叩诊呈清音,双下肺可闻及少许湿性啰音,余无特殊;据症状、体征考虑为慢支炎急性发作,考虑病情较重,故将其收治住院治疗。

住院后予抗感染、镇咳、消痰、止喘等治疗后上症较就诊时明显好转遂出院。

出院后患者因受凉后上症再次复发,但程度较轻。

遂于2019-01-10再次就诊于葛教授门诊。

首诊:患者咳嗽,咯淡黄色黏痰,量多难咯,活动后稍感气促、胸闷不适,咽痛,口渴喜饮,精神、纳眠尚可,尿液淡黄,便干结,舌淡胖苔薄中根偏腻,脉细滑,现无啰音;中医诊断:咳嗽痰热蕴肺证;治则:清热化痰、宣肺肃气;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山栀10 g、连翘15 g、桑白皮15 g、花粉15 g、瓜蒌壳12 g、牛蒡子12 g、马勃10 g、浙贝12 g、杏仁12 g、款冬花15 g、炙紫菀15 g、百部15 g、桔梗10 g、甘草5 g; 7付,1天1付,3次/天。

从理脾论痰热型肺痿证治

从理脾论痰热型肺痿证治
为肺虚津气亏虚, 失于濡养, 肺 叶 日渐枯 萎而成。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 生化 之源 , 主 宰水谷 精微 的运化和统血 。脾虚气弱或 胃阴 耗 伤, 导致 滓液 不能上 输养 肺, 均可 致肺 叶萎弱 不用 , 发 为肺 痿 。脾 肺在五行 中属母 子关系, 肺病多痰, 脾又为生痰之源 , 故治肺 的同时当治脾 。本文从痰热型肺痿 的病机 出发, 以经典 方剂 为例, 深入探讨理脾之法在痰热 型肺痿证 治中的运用 。 1 痰热型肺痿病机特点 水谷 不归正化 , 反而聚湿生痰, 壅阻肺气, 升 降不利, 发为咳喘 。
关 键 词 :痰 热 ;肺 痿 ;理 脾
D 0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i t . 1 0 0 5 — 5 3 0 4 . 2 0 1 3 . 1 1 . 0 4 2
中图分类号 :R 2 5 6 . 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 0 0 5 — 5 3 0 4 ( 2 0 1 3 ) 1 1 - 0 0 9 5 — 0 2 入于 胃, 游溢精气, 上输 于脾,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 ” 肺脾协调, 相互 为用, 津液输布排泄正常 。若脾 失健运 , 水液不化, 聚湿 生 痰, 为饮为肿, 影 响及肺, 宣降失常, 则发痰嗽喘咳 。 是病其标在 肺, 而其本在脾, 即所谓 “ 脾 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 之器 ” 。
2 0 1 3 年 1 1 月第 2 0 卷第 1 1 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9 5・
从理脾论痰热型肺痿证 治
张雪玲 , 朱雪 , 王国梁 , 张晓蕾 , 张莉 , 孟芸 , 张伟
1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山东 济 南 2 5 0 0 1 4 ;2 . 山东 中医药大学 附属医 院, 山东 济南 2 5 0 0 1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临床辨证之痰热蕴肺证
[症状] 以咳嗽喘促,痰黄粘稠,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为主证。

或有咳吐脓血,气味腥臭,咽喉胸痛,或恶寒发热等症。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并发感染,支气管扩张及肺炎,肺化脓症等可见此证。

[病机] 由于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以及情志不舒,气郁化火,火热煎熬津液为痰,痰与热蕴结于肺,以致肺失清肃。

[治法] 清肺泄热化痰。

[方药] 用麻杏石甘汤加减。

若舌红,苔黄而干,下午热是肺热伤津,可用泻白散,如哮喘加麻黄、苦杏仁,咳甚加贝母、瓜蒌。

肺闭喘咳的,可用麻杏石甘汤合苇茎汤加败酱草、鱼腥草、贝母、蒲公英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