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课重点思考题汇总(条理清晰、内容完整版,吼吼)
科学社会主义课重点思考题汇总(条理清晰、内容完整版,吼吼)[P154]1. 简评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答:(1)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过列宁提议的一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的决议,标志苏俄开始进入新经济政策时期,到1924年货币制度改革完成,表明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基本完成。
(2)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用粮食税制度取代了余粮征集制。
允许农民缴纳粮食税之后自由出售自己的粮食,其实就恢复了商品和市场关系。
第二,部分工业实行租让制、租赁制等各种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允许私人中小企业的存在,在国营企业恢复了计件工资和奖金制,改变了在工业方面的全盘国有化政策。
第三,开放市场,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商合法经营。
第四,对于分散的小农经济,用渐进的合作社形式把他们逐步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3)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最重要的时期。
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实施新经济政策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实行新经济政策是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改革。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结果是,使苏联的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回复,使苏维埃政权获得了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
1925年苏联农业总产值超过了战前水平。
1926年,苏联整个国民经济恢复到历史上最高的1913年的水平。
2. 论述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答:1922年到1913年,列宁重病卧床。
在这期间他口授了一系列重要书信和文章,对十月革命后俄国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这是列宁思想中对我们很有现实意义的组成部分。
其主要内容是:第一,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国家能够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然后在苏维埃政权基础上赶上并超过发达国家。
第二,在革命战争胜利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适时地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和文化工作上来,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
第三,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时期。
第四,国有化不等于生产的社会化,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允许个体、私营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思考题
第一章1.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答:(1)空想社会主义的积极贡献空想社会主义者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充当时代的先锋,要把资本主义推进到更新的社会主义时代。
它是早期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思想的理论表现,包含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萌芽,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重要的和直接的思想材料。
空想社会主义在上升时期的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空想社会主义者离开阶级斗争去设计、谈论和实践社会主义,他们的设想便不能不是空话,他们的实践活动也不能不充满幼稚的幻想;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基础是理性原则,他们的社会主义是从道德情感出发的社会主义。
2.如何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系统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认清与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首先要注意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以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是理解和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和依据.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其目标是人的解放.这一进化与发展必须经过工人阶级自觉的、长期的斗争才能实现,无产阶级要推动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进化和发展,其自身必须要有成熟政党的正确领导,必须掌握国家政权,这些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3.试举例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态度。
①“科学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他们当作科学来对待。
”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严肃的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社会主义,总是随社会发展和自己认识水平的深化而不断丰富、完善和修正自己的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1、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出发点落脚点。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原理,构成了马义的核心。
第三,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纲领和旗帜,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更具现实性和实践性。
第四,科社会主义是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锐利武器。
2、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及三种理论形态。
三种历史性飞跃:(1)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3)社会主义从传统模式到各具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三种理论形态:1、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
(经典社会主义)2、俄国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并由斯大林给予理论概括的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现实社会主义)3、20世纪50年代以后社会主义各国在改革中形成的社会主义。
(发展中的社会主义)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特点。
三大空想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加深刻;认为理想社会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他们提出的社会改革,既摆脱了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虚幻的文学描绘却提不出具体途径的局限性,又比较彻底地克服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禁欲主义和平均主义的缺陷;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
4、试析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及其历史局限。
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第一,有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过程,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最理想的社会制度。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现实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和揭露,启发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觉悟。
第三,空想社会主义者在设想未来理想社会时,提出了许多积极的主张和天才的猜测。
历史局限性:①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崇拜幸运的偶然性,宣扬天才论和英雄史观。
②空想社会主义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因而始终没能找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科社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已整理)
1、如何正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P22 -27历史贡献:(一)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研究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也提供启发了工人觉悟的许多思想材料。
(二)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三)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具有辩证法和唯物论因素历史局限:(一)他们不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得不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二)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始终没有找到实现未来理想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三)他们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依靠力量;2、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石。
历史条件p29-33经济条件:欧洲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暴露政治条件:无产阶级形成了独立的政治力量思想文化条件: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文化遗产理论基石p34-36(一)唯物史观的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第一、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第二、唯物史观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途径第三、唯物史观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找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块理论基石第一、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第二、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历史地位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4、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8条基本原理p43-45)(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
(三)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四)无产阶级要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五)通过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
(七)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建成共产主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及答案一、第一讲试述苏东剧变的原因及其教训。
苏东剧变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要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分析,大致有三个方面的主要原因:◆原来苏联模式积弊太深;◆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改革路线;◆西方从外部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苏东剧变的根本原因,是原有苏联模式积弊太深,苏联东欧各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长期背离科学社会主义,形成并维护过度集权的体制和官僚特权集团;后是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从右的方面背离科学社会主义,转向搞民主社会主义或自由资本主义,这样先“左”后右,终于把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彻底埋葬了。
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和改革中必学汲取以下三点主要历史教训:1.要警惕右的错误,同时要花大力气纠正“左”的错误。
如果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中,长期不能克服“左”的错误,便很容易滋生右的东西,造成先“左”后右,最终合葬社会主义。
2.改革必须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改革要把握正确的方向,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在理论上坚持并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首要的关键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清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进而按照这个基本规律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基本纲领和基本路线。
正确对待各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社会主义的实践。
3.要警惕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虽然不是导致苏东剧变的决定性原因,但却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
为了有效地防止“和平演变”,最重要的一条还是要加快内部体制的改革,加快发展自己,以避免给西方的“和平演变”找到可加以利用的突破口。
二、第二讲什么是社会主义本质?有何重大意义?1992年初,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大道共同富裕” 。
这个科学论断简明扼要、内涵丰富、重点突出。
整体论述包含着深刻的辩证统一思想,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统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目的(目标)与手段(途径)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及答案
绪论: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是相互联系而密不可分的。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要改变中华民族遭压迫、中国人民受剥削的境遇,是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统治秩序,是要解决生产关系的问题;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境遇,是要解放和发展以近代工业为主的社会生产力,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是要解决生产力的问题。
这两大历史任务的主题、内容与实现方式都不一样,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息息相关,不能分割,前者为后者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者是前者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在近代主要是完成前一任务,在现代主要是完成后一任务。
两大任务是统一的,统一于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两个任务在继续并发生变化:解放后,现代化的问题就变成了第一位的问题,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也就是说历史由以解决生产关系为中心,进到以解决生产力为中心了。
中国人民仍在为更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而继续努力:一个继续是集中全力推动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前进;另一个继续是不断增强我们民族独立的地位捍卫民族尊严,保证国家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当前,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地区差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当合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2
第一章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会理想、科学理论、现实运动、社会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即合乎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遵循规律的、尊重实践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主义,这是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而言的;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门学科,需要后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加以丰富发展、变化革新、与时俱进。
(3)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继承物、对立物、取代物和创新物,它是继承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积极成果,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和弊病而创建的高于资本主义的新型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2 简述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可以划分为5个大的历史时期:(1)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40年代,是作为社会主义学说的原始形态的空想社会主义在西欧流行的时期。
(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和传播并成为欧美地区工人运动的重要指导思想的时期。
这一时期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并使之逐步走向成熟。
(3)科学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理论发展成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并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国家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的时期。
这一时期,俄国建立了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并夺去了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4)科学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扩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为一种世界体系的时期。
世界上欧美亚先后有15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体系。
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仅次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事件。
(5)社会主义从传统的模式向现代化新型模式转变的时期。
20世纪50年代以来,苏联模式的严重缺陷和弊端使得人们认识到必须进行重大深刻的改革。
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标志着社会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科学社会主义复习思考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共产党是一贯重视理论指导和勇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特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我们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的理论成果,它凝结着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珍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这一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重大问题上,形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构成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改革开放以来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推进伟大事业的思想保证。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打印)
科学社会主义参考答案1、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是阐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目标和道路这个最关键问题的科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核心的核心。
就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不仅研究社会主义社会,而且还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这两个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当然也包括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国性过渡时期和世界性过渡时期在内。
2、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和方法意义:第一,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革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
第二,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学好各门具体科学和专业学科。
第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执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更好的为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将扩大我们的视野,增强我们对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分析能力,明确全世界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必然在全世界胜利的信心。
第五,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关系,明确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对世界资本主义应该采取的方针,洞察今后世界发展的趋势。
方法:第一,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世界联系中国。
第三,成就联系挫折。
第四,现实联系历史。
第五,现在联系未来。
3、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空想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是建立在唯心史观和机械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理论和对社会主义的设想。
主要贡献:一、为科学地论证人类社会历史提供了相当丰富的思想资料。
二、对资本主义尖锐而深刻的批判,是启发工人觉悟和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极为宝贵的材料。
三、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
根本缺陷:一、他们基本上坚持唯心史观,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二、他们同情无产阶级,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找不到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力量;三、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向统治阶级呼吁,主张以和平示范和宣传的形式建立社会主义。
政治思考题及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答: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使社会主义最终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一、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创建的哲学基础。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最主要的动力;(3)生产关系必然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创建的经济学基础。
(1)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2)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本源;(3)剩余价值学说阐明了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使命;(4)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局限性和暂时性,为无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5)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阐明未来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提供了依据。
总之,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找到了自己的理论基石,从而克服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系列缺点,最终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探索答:一、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
(1)在掉队国家成立社会主义,要客观估量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的阶段性;(2)社会主义必然要成立在雄厚的物质基础上;(3)建设社会主义必需要利用商品货币关系;(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5)正确的熟悉和利用资本主义;(6)反对官僚主义,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
二、列宁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
(1)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践探索:军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大工业实行国有化后,对中小企业也全数收归国有,同时踊跃推行中央集权的管理总局制,由52个总局来实行“全民的计算和监督”;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制,禁止私人粮食贸易,规定余粮搜集制,搜集农人全数的剩余粮食来供给军队和工人;在经济关系上以实物化代替商品货币关系,每一个居民入编消费公社,发给生活必需品,以物易物成为经济关系的主要方式,货币作用消减,银行功能衰退,在1920年初还宣布取消银行并实行遍及一切阶级的义务劳动制。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答案
1、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如何?答: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原因:1,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结,那么如果没有终结,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没有了科学社会主义,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或者不称其为马克思主义了。
2,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来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的指导着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看着省略吧。
)2、科学社会主义研究的对象,性质和基本内容是什么?答:研究对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作为研究客体,并且包括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而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两个伟大的历史进程。
作为这两个历史进程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
性质:科学社会主义按其性质来说,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其以政治为先导,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总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基本内容: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3、“社会主义”一词包含哪三方面含义?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社会主义包含三个方面: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个要点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
第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这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必经途径。
这个要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社会区别开来。
第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
这三个要点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辩证统一体。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新)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新)导论:1、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如何?它研究的对象、性质是什么?2、“社会主义”一词包含哪些方面含义、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3、当前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何意义,如何才能学好科学社会主义?第一章:1、近代科学社会主义经过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个阶段有哪些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代表思想、及主要特点?2、人们称英国思想家托马斯. 莫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鼻祖,那么为什么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会首先在16世纪的英国出现?3、你认为《乌托邦》空想表现在哪些方面?4、你觉得《太阳城》里描述的理想生活会实现吗?为什么?5、康帕内拉所著的《太阳城》为社会主义的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6、怎样认识乌托邦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7、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摩莱里为社会主义的事业作出了哪些贡献?8、摩莱里的《自然法典》提出了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的看法,这对我们今天依法治国有何借鉴?9、恩格斯称18世纪法国的马布利和摩莱里有“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10、你如何看待马布利所倡导的“需求越小,幸福越多;道德评价越高,社会头衔和财富越少”的观点?11、19世纪初期成为空想社会主义发展顶峰的原因是什么?12、为什么说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是“社会主义鼻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到以往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达到也不可能达到的高度?13、如何认识19世纪初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14、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5、如何理解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16、为什么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社会主义的诞生?17、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有哪些伟大意义?18、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特征?各特征之间的关系怎样?第二章:1、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意义何在?2、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促进科学社会主义同国际工人运动相结合有哪些重大历史贡献?3、如何理解马克思在论述俄国革命问题时对“通过卡夫丁峡谷”典故引用的深刻意蕴及其重大意义?4、如何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与科学社会主义之间的关系?5、你觉得帝国主义将世界瓜分完毕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有何关系?6、你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的腐而不朽、垂而不死?7、列宁提出“一国首先胜利”理论根据是什么?该理论的提出有什么伟大意义?8、不发达国家为什么可以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为何说这没有违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9、列宁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三次探索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从余粮征集制,剖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保卫苏维埃政权所起的作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答案
2011年硕士“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作业●概念:1.托马斯·莫尔2.早期空想社会主义3.正义者同盟4.自由人的联合体5.“南方讲话”6.“战时共产主义”7.产业革命8.苏联模式9.阶级10.无产阶级11.“两个必然12.和谐社会13.马克思主义14.民主15.平均空想社会主义16.三大空想社会主义17.科学社会主义18.第一国际19.公平与正义20.新经济政策21.列宁主义22.苏共二十大23.《论十大关系》24.经济全球化25.《太阳城》26.自由27.《共产党宣言》28.私有制●辨析与简答题、论述题1.斯大林模式产生的原因和影响2.如何看待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构想?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4.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的?5.怎么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6.联系实际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本思想和观点7.你认为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发展突破有哪些(至少列举三个方面)?8.分析总结列宁关于经济建设的主要思想9.列宁关于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0.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1.论述列宁关于民主集中制的思想,有什么现实意义?12.比较“共同胜利”与“一国胜利”13.评述列宁关于党政分工的思想。
14.列宁怎样反对官僚主义?有什么借鉴意义?15.如何看待“两个必然”的结论?16.苏联解体的原因和经验教训17.重点阅读“南方讲话”第2和4、5部分,谈自己的认识。
18.联系实际理解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局限19.怎么认识无产阶级?20.你对私有制是怎样看的?怎样才能废除私有制?21.恩格斯认为工业革命的后果是怎样的?22.《共产党宣言》是怎么阐述资本和剥削的?23.如何理解计划经济?24.什么是按需分配?25.什么是过渡时期?论文:2000-3000字主题:当代社会主义思潮运动制度模式发展前景公有制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怎样认识改革以来所有制结构的变化?2、试述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其实现形式。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一编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思考题:1、简要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1)16世纪产生了空想主义,共分为四个阶段: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主义C、19世纪初期批判空想社会主义D、19世纪中期与工人运动相联系的空想社会主义。
其中,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分别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A、初步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
B、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批判,为启动工人阶级的觉悟提供了宝贵材料。
C、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3)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A、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观,无法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
B、还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不到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C、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张道德感化,所有理想都是空想。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及两块理论基石是什么。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A、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暴露,使人们有可能对其规律进行研究。
B、政治条件:19世纪初,西欧三个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需要自己的理论指导。
C、思想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批评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华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块理论基石A、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大基石。
唯物史观使得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历史基础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制度的更迭是生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根本途径是阶级斗争。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说明:根据老师课件整理,不确保完全正确。
仅供参考。
因无第四讲课件,故无第四讲思考题。
导论1、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看,哲学和经济学是起点和中介,社会主义学是终点,那如没有终点,起点和中介也就半途而废,没有完成。
从这个特定意义上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因为任何科学研究,起点和中介都只反映局部进程,只有到达终点才算最后完成。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科学社会主义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同一切机会主义斗争的焦点。
其次,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着我们党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因为用哲学原理具体分析我国的实际情况时,还要结合甚至通过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经济学主要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从总体上全面指导社会主义建设。
所以就理论联系实际而言,学习马克思主义最主要的也是要学习科学社会主义。
2、简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1)社会主义的三次历史性飞跃——历史的线索第一次历史性飞跃:16世纪初叶——19世纪40年代: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在参加工人运动、阶级斗争实践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变成现实之前,只是理论推理,还不可能十分圆满、完备,切忌把有待实践验证的理论神圣化、教条化。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20世纪初:十月革命胜利,苏联建成社会主义、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出现;社会主义思想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是以十月革命后在苏联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为标志的。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
思考题1.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
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科学社会主义的含义明确的是指理论、制度、运动和目标。
(1)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
这一革命的理论体系是吸收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从而使社会主义的理论立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科学社会主义是一种运动,这种运动是推翻资本主义政权和破坏一切旧关系的运动,也就是破坏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运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对于我说来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马恩全集》第3卷,第40页。
]这个消灭现状的现实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无产阶级没有掌握政权之前主要是夺取政权;其二,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依靠无产阶级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完成建立公有制,消灭阶级的任务。
(3)科学社会主义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结果。
1887年,恩格斯在《对英国北方社会主义联盟纲领的修正》一文中明确提出:“我们的目的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制度将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马恩全集》第21卷,第570页。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阐明了社会主义制度同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区别在于公有制。
(4)科学社会主义是人类的奋斗目标。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运动和制度服务于人类奋斗的最终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共产主义,即是人类彻底解放的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成为社会、自然和人自身的主人。
科学社会主义的这四层含义是有机的整体,不能片面地、割裂地理解。
2.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政治经济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政治经济条件主要有.1.必须是以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2.必须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实践和变革.3.必须是以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参与的社会主义市场竞争的经济体制下不断持续发展经济.4.必须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按劳分配原则进行社会分配.5.必须坚持以法治囯.以人为本.逐步缩小贫富差矩.达到全民共同富裕.3.如何评价列宁晚年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4.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如何正确认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和历史局限?
历史贡献三大点P22 -26,历史局限三点p27
2、试述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历史条件和理论基石。
历史条件:经济条件、政治条件、思想条件p29-33理论基石p34-36
3、《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三点,p37-38
4、科学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原理?
8条基本原理p43-45
5、试述马克思关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图式的理论。
“同时发生论”,跨越“卡夫丁峡谷”p46-49
6、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特征的论述。
8个方面p50-55
7、论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P68第三段第四行起至十一行。
理论依据、条件p68-69,地位
p69
8、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
P73-77
9、列宁晚年思想及其贡献。
P80-83
10、试述斯大林的社会主义观。
P86-88
1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有哪些历史作用和主要弊端?社会主义
国家的改革开放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P95-99
四条教训:一、必须注重民主制度建设,扩大人民民主,防止权力滥用。
二、必须根据国情采取相应的经济管理体制,不断搞活经济,提高经济效益
三、注重思想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百家争鸣和百花齐放
四、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坚持平等互助共赢的原则处理外交关系
12、苏东剧变的原因和教训
P139-142
13、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突破和建树
8条,见课件
15、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P183-189。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详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资料(详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复习思考题1、科学社会主义在整个马克思主义之中占居什么地位?它与马克思主义其他组成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答: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是迄今为止,最完整、最科学地描述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
三个组成部分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哲学是起点,经济学是中介,社会主义是终结,没有终结,起点和中介就将半途而废,因此是核心。
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研究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这个主题的起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介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那么其终结则是科学社会主义。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来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比之哲学和经济学是更加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就狭义而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就广义而言,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来看,可以说科学社会主义是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更直接、比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全面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比哲学更直接,比经济学更全面地指导我们党的实践活动和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试述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历史功绩。
答:1、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是空想社会主义说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可以说,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而产生的,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思想上的反映。
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种种社会矛盾,让许多人对资本主义社会失去信心,这样,就有了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等(后来称之为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提出了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设想,著书立说,形成了最初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第一,对资本主义的揭露与批判,为研究资本主义早期社会提供了许多历史资料,也提供启发了工人觉悟的许多思想材料,使之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之一。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答案
科学社会主义思考题1 苏联的改革1.1赫鲁晓夫的改革农业:扩大自主权,垦荒和种植玉米工业:改革工业制度,扩大地方权力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平反冤假错案2他的改革冲击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斯大林模式,打开苏联社会主义的大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但是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总体上的规划和科学的实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却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1.2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推进新的经济体制注重工业的发展,特别是军事业的发展他的改革纠正了赫鲁晓夫的一些错误和偏差,当政前期苏联出现了一个比较好的形势,当政后期他把稳定看成一种发展手段,苏联有稳定局部转向停滞,整个社会缺乏活力,处于一片保守僵化的状态中。
1.3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不成功,令人不满政治改革思想错误严重改革是社会动荡,民族矛盾加剧改革放弃了党的领导2 苏联解体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战略是苏联东欧国家剧变的外部原因。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自己在经济、科技。
文化方面的优势,通过各种可能的途径对苏联东欧党政领导层和广大群众施加压力和影响,诱惑并迫使他们改变苏联东欧的对内对外政策,改变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这无疑对苏联东欧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促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进程中起了很大作用。
第二,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最终拖垮了苏联。
苏联不仅加强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控制,并且在亚非拉广大地区大肆扩张,甚至直接出兵去占领阿富汗,为了争霸,还不断扩充军备,尤其是争夺核优势,增加了巨额的军费开支。
这一切,无疑是沉重的负担,不仅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水平也没能提高,反而严重削弱了自己,而且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使自己在国际上日益孤立。
第三,传统体制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
苏东执政党长期以来在“左”倾教条主义僵化理论的指导下,追求公有制的“纯洁性”,提倡“一大二公”;固守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否认商品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与商品货币对立。
第四,民族分离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课后思考题答案
课后思考题1、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一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2、简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目标目标和内容: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特征:分别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3、分析全球化对社会主义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_正加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也有弊,有机遇也有挑战(一)给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二)可以使发展中国家实现和管理革命济.(四)为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创造新的发展契机全球化发展趋势扩大了各国市场开放,增强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往来,为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创造了更多的机会经济全球化可以进一步为发展中国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供有利条件,对拉动经济增长意义明显.(五)迫使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予以考虑和解决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下,它们的经济稳定和发展有赖于发展中国家.在债务解决,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联合国的不得不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益.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挑战(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在加剧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收入差距在拉大,形成世界新的"中心——边缘"格局,第世界中那些最不发达的国家,与全球化所产生的利益蛋糕根本无缘.经济全球化尽管促进了全球的经济发展,但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并没有受到公平的待遇.(二)发展中国家内部不平衡发展也在加剧经济全球化导致发展中国家国内的贫富差距也在拉大(三)金融一体化使发展中国家面临风险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空前增强,全球经济动荡成为一种常态,特别是货币,短期证券投资和短期贷款市场极易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四)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占世界贸易的份额在下降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不平等地位.六)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主权受到挑战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制约着国家的经济主权.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纯依附关系中的发展中国家来讲,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在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时附加了种种条件,直接干预着这些国家的经济主权,甚至是政治主权.(七)对发展中国家产业和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的原有产业和国内市场带来不同程度的冲击.例如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产业等进入发展中国家,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原有的本来就很脆弱的这些民族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难以发展4、如何认识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的伟大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第一编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思考题:1、简要评价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1)16世纪产生了空想主义,共分为四个阶段:A、16-17世纪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空想平均主义C、19世纪初期批判空想社会主义D、19世纪中期与工人运动相联系的空想社会主义。
其中,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分别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2)空想社会主义的功绩:A、初步探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
B、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深刻批判,为启动工人阶级的觉悟提供了宝贵材料。
C、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做出了贡献。
(3)空想社会主义的缺陷:A、指导思想基本上是唯心主义观,无法找到变革社会制度的正确道路。
B、还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不到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
C、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张道德感化,所有理想都是空想。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及两块理论基石是什么。
(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A、经济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暴露,使人们有可能对其规律进行研究。
B、政治条件:19世纪初,西欧三个工人运动标志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需要自己的理论指导。
C、思想条件:马克思恩格斯批评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精华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学说。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两块理论基石A、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大基石。
唯物史观使得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历史基础上。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制度的更迭是生产力与现存生产关系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指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根本途径是阶级斗争。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而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力量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
B、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二大基石。
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据。
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特殊性质,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揭示了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和历史使命,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社会力量。
指出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
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A、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B、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都是社会发展必然规律。
C、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D、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必然途径。
E、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F、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污蔑揭露了其实质和危害性。
(2)《共产党宣言》的意义:A、《宣言》是国际革命的宣传书,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B、《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正式诞生,是科学社会主义第一部纲领性文献,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纪元。
4、试述马恩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的要点(1)、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
(2)、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
(3)、共产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它表明了党的性质。
(4)、共产党为无产阶级的最近目标和长远利益而斗争。
(5)、共产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6)、共产党必须有自己的成熟的领袖担任领导。
(7)、共产党必须善于进行党内的思想斗争,以保持党的健康发展。
5、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一书是怎样总结巴黎公社创举和经验教训的。
(1)巴黎公社的创举:A、公社的真正秘密在于它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权。
B、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民主本质:普选制、罢免制、限制高薪、废除特权以及政务公开。
C、公社体现了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清廉本质:社会公仆。
D、公社注重教育,强调教育第一。
(2)巴黎公社的经验:A、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它证明,暴力革命是个普遍规律,它为无产阶级政权建设指明了方向。
B、公社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获得胜利的必要条件。
C、丰富和发展了不断革命的理论和策略。
(3)巴黎公社的教训:必须发扬彻底革命的精神才能最终取得胜利。
6、马恩设想未来社会有什么特征,结合特征谈谈你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1)特征: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的丰富,可以满足整个社会成员的需要。
B、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
C、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清除了“按劳分配”存在着的事实上的不平等。
D、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社会重大差别(包括城乡、工农、脑体劳动之间的差别)E、全体社会性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德,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新人F、国家消亡,管理共同事务的机构虽然还有,但它的社会职能已失去其阶级性质。
(2)认识:A、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无比美好的机会,它可以作为共产党人奋斗的目标。
B、但也不能很快实现,因为受生产力发展的制约。
C、要立足现状,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进一步努力奋斗。
D、要了解共产主义社会,不要丧失信心,要努力造福于后代。
7、用十月革命的实践论证列宁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
(1)一国胜利理论的定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社会可能首先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获得胜利。
——《论欧洲联邦的口号》(2)该理论的形成依据:A、资本垄断会发生利益的激烈竞争,从而形成不同的军事集团。
B、新老帝国主义为争夺市场会发生战争,并造成彼此力量的削弱,其中必定有更为薄弱的环节。
C、战争会唤起人民的觉醒,以新制度代替旧制度。
(3)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A、这个国家是帝国主义各种矛盾集中的焦点,反动派已经不能统治下去了。
B、这个国家的被统治阶级也不能再生活下去了。
C、广大群众的革命觉悟和积极性已经极大地提高,并且表现为革命行动了。
(4)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发生的三个原因:A、俄国的封建农奴制度残余比较严重,政治经济比较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纷纷反抗沙皇的通知,沙皇面临崩溃的危险。
C、俄国已经有了布尔什维克的领导,并且有了以列宁为代表的领袖集团。
(5)1917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的爆发了。
十月革命的意义有:A、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的转折点,它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和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B、十月革命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一次成功的伟大实践,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6)十月革命的经验:A、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的胜利必须有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
B、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一般规律。
C、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基础。
D、十月革命的胜利证明无产阶级国际团结是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由此证明了十月革命的实践能够证明了列宁的一国胜利理论的正确性8、试阐述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1)1921年苏联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其包括:A、协调工农业发展加强工农联盟。
B、开放市场实行贸易自由和竞争。
C、把私营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把国家无力经营的企业、矿山租借给外国资本家实行租让制。
D、用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缴税后的粮食和其他的农产品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2)新经济政策的作用:A、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好转。
B、改善和巩固了国家经济地位。
C、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9、如何看待斯大林模式。
(1)1936年《苏联宪法》的通过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确立,也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建立。
斯大林模式的指导思想:A、用战备的观点来规划国民经济建设,使苏联的经济建设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重点发展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
B、把阶级斗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
C、斯大林“直接过渡”的社会主义观——实行全面的生产资料公有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实行直接的产品交换,废除商品和货币——起了主导作用。
(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内容与特征:A、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
B、确立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所有制模式,即建立起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所有制结构,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标志。
C、消灭私营商业经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一切由国家和集体经营,没有资本主义成分。
D、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消灭市场经济。
其特点是:计划具有法律性、广泛性、高度集中的统一性和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E、实行以党代政,个人专断的政治领导模式。
(3)斯大林模式的功绩:A、它使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为现实,解决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B、它使苏联迅速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工业大国,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抢在战争爆发前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为取得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4)斯大林模式的弊端:A、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的状态。
B、导致了权力过分集中,压制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C、导致了国家机关的严重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办事效率低下。
D、导致了长期的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影响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
E、导致了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并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
10、现实社会主义遇到了当代的那些挑战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1)现实社会主义遇到的挑战:A、来自发达资本主义的挑战。
其表现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所有制方面是混合经济;宏观调控方面是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分配形式方面是通过税收进行调节,福利国家;阶级结构是中间阶级——战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来自民主社会主义的挑战。
其表现为1951年成立社会党国际,通过《法兰克福宣言》。
C、来自亚洲“四小龙”的挑战。
其表现为新型工业国家,经济上实行自由主义,政治上实行集权制。
D、来自前苏联、东欧地区国家的挑战。
(2)当代世界向现实社会主义挑战的后果:A、现实社会不仅没有成为发达国家,反而被资本主义越抛越远。
B、使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难以医治的信仰危机,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所言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受到了质疑。
●对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提出质疑●民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使人们对现实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
●亚洲四小龙的腾飞使现实社会主义国家处于孤立地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主义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