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题二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模拟试卷(二)语文
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
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
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自《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材料二“人民性”一词指的是艺术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进行反映,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和基本导向。
艺术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的生活,更要塑造出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还要体现出当代人民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思想特征。
我们的真实生活或许是平淡的,但它反映到作品中是集中、典型、理想的,艺术创作者通过刻画形象给人们以精神震撼,体现了文艺创作中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如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题材创作的新歌剧《白毛女》,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揭示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斗争,既反映了现实,又为受到压迫的农民群众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文艺具有时代性,它代表了每个时代千千万万人民的思想追求、精神境界。
2024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2024年中考模拟试卷(二)语文一、积累与运用(22分)1.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中国书法自古至今产生了无数题cái()丰富、形式多样、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的优秀作品。
以颜真卿为例,他一直坚持“书以载道,文以铸魂”的理念,其作品都灌注了丰pèi()情感和刚毅之气。
他的《祭侄文稿》通篇文章情怀激烈,书法气势磅礴,一气呵成。
其书法点画之间透露的义气豪情、利国爱民等人文情怀和精神,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优秀代表。
今天,我们在书法文化传播中尤其不能忽视其中蕴含的人文价值。
(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zài lù yùnB. zǎi lù yùnC. zài lòu yùnD. zài lù yǔn(2)根据语境,写出下面词语中拼音所对应的汉字。
题cái()丰pèi()2. 古诗词默写“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头发,不仅蕴含着父母的基因,也是年龄的标志,它记录着生命的成长,见证着岁月的沧桑。
在古诗词中,常借用对头发的描写,传达不同的情感和人生态度。
《木兰诗》中“①_______,②__________”表现出木兰恢复女儿身时的欣喜;杜甫在《春望》中用“③____,④_____”刻画出一个苍老的诗人形象,表达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用“⑤______,⑥______”表达不服老的豪情;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⑦______ ”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李商隐在《无题》中用“ ⑧______”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情景。
3. 学子爱阅读,书香满校园。
班级图书角书柜上需要贴一副对联,大家已经拟好了上联,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4个,组成下联。
上联:书香绕梁随思绪飘万里下联:____________备选词语:虽无君品千万卷阅千卷长新知藏书如兰4. 家风是家的名片,好家风弘扬好传统。
湖北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湖北省202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或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惩罚(chéng)星宿因地制宜(zhì)忍俊不禁B.诀别(jué)栈桥根深蒂固(dì)谈笑风生C.附和(hé)木讷脍炙人口(kuài)妇儒皆知D.庇护(bì)遒劲叱咤风云(zhà)引经据典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_______自己,从而才能_______自己,_______自己,直到最后_______自己_______自己。
A.认识成长锤炼升华完成B.锤炼认识成长升华完成C.认识锤炼成长完成升华D.锤炼成长认识完成升华3.下列各项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
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D.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高中语文课程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基本理念,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
B.收获是幸福的,但收获前的劳动是艰辛甚至是痛苦的。
这三十年里,我数不清自己到底采访过多少人?一千?一万?我想肯定是有的!C.有人断言:“先生这样的天才,在号称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出现一个,恐怕能跟他伦比的一个也没有。
”这句话说得未免夸大。
D.“左手”在美国俚语中有“不好”的意思,例如“左手船”——偷渡船,“左手恭维”——虚情假意,“左手婚姻”——门户不当等等。
2023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全国乙卷)
D.《诗经》图像的生成、发展、演变过程与《诗经》学的发展紧密相连,具有多方面的价值。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随着全球最先进、耗资高达100亿美元的美国“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的成功发射,关于空间望远镜的热度持续高涨。回顾往昔,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已经是52年前的往事,载人航天工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发展,如今终于将建成中国人自己的“天宫”空间站。目前,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了平台搭建步骤,接下来将逐渐迈向航天技术的应用阶段,向科学界乃至广大社会回馈更大价值。
我国在宇宙科学研究领域, 除了待出征的“巡天”空间望远镜, 已经建成的500米口径“FAST”射电望远镜外,未来还将建造10米级大口径地基光学望远镜。而像“詹姆斯·韦伯”一样的大口径空间光学望远镜,我国科学家也已经在相关技术领域开展研究。空间望远镜作为天文学研究的先进手段,其发展将带动我国计算机科学与应用等领域相关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为人类认知宇宙、认知自我带来全新的维度。“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国领袖毛泽东书写的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也终将在新时代中国科研工作者的智慧与才干下,从意境变为现实。
(摘编自张凯《中国空间望远镜,巡天遥看一千河》,《航空知识》2022.03)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发展,如今已经基本完成平台搭建步骤,建成了中国人自己的“天宫”空间站,接下来将逐渐迈向航天技术的应用阶段。
B.将“巡天”设计成非独立运行望远镜的方案存在很多问题,如望远镜的观测稳定性与凝视度会受到望远镜与实验舱刚性连接、空间站组合体姿态变化等影响。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文学主题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主题更加鲜明,源于当代作家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离不开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锤炼打磨。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
这不仅意味着作家要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
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新课标)试题
2024年全国高考仿真模拟卷(二)语文(新课标)试题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第一部分:选择题1. 下列古诗中,描写雨的是()A. 春晓- 孟浩然B. 夜雨- 杜牧C. 登鹳雀楼- 王之涣D. 静夜思- 李白2. “江城子• 密州出猎”一诗主要描写了唐代皇帝李渊的()A. 仁义风范B. 豪侠气概C. 英明决断D. 智谋过人3. 下列诗句中,哪句表现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A.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B.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C. 一行白鹭上青天,遥看瀑布挂前川。
D.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德行天下”的理念最能体现在哪部古代经典中?()A. 《弟子规》B. 《三字经》C. 《论语》D. 《大学》5. 以下典故与《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关的,是()A. 三打白骨精B. 白蛇传C. 论语D. 凤求凰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唐代诗人许浑在《观书有感》中描写初夏景色的句子。
小小的荷叶凝聚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而身旁停留的蜻蜓则是一幅清新美景的点睛之笔。
问题:这句诗所表现的主题是什么?《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一个富贵家族的兴衰过程。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众多绚丽多彩的人物形象,其中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
请根据下面的命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读书使人充实,阅读名著更能塑造人的品格。
请谈谈你对这个命题的看法,并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读书的认识和体会。
注意:请在现代社会背景下进行思考,并围绕题目展开思路,结构严谨,论据充分。
字数不少于800字。
希望以上模拟题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战即将到来的高考,祝愿各位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第二篇示例:第一卷一、阅读理解1.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突然,小明的眼前一片漆黑。
他惊慌失措地四处张望,试图找到一丝光亮。
2023年安徽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含答案)
2023年安徽省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2022安徽中考预测新题型)下面是某同学以“古诗文中的景与情”为主题整理的表格。
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
(10分)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3分)我碰到了罗切斯特先生几天前硬要我收下的一串珍珠项链.,我让它留下了,那不是我的。
它属于那位已经在空气中消失了的幻想中的新娘。
我把其余的东西打成一个包裹.。
钱包还有二十先令,这是我的全部家dàng,我把它放进了口袋。
我系好草mào,扣上披肩,拿着包裹和那双没有穿上的拖鞋,轻手轻脚地出了房间。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项链.()包裹.()家dàng()草mào()(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轻手轻脚”相同的一项是()(3分)A.美丽人生B.打碎盘子C.目光犀利D.半斤八两(3)这段文字表现出“我”的性格特点。
(2分)(4)在“阅读百部经典”活动中,一位同学读了《骆驼祥子》后感慨:“善良的小福子最后自杀了,这恐怕是她唯一能自己决定的事。
文学作品中的女性都是逆来顺受的弱者啊!”请你以简·爱的形象为例,反驳他的结论。
(4分)3.合肥寿春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主题为“读诗词,品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2分)(1)语文课代表派小文邀请舒老师于5月14日来参加活动,但是舒老师不在,小文写了一则留言条,请你帮助他修改。
(4分)①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2分)②留言条中有部分内容交代不明确,请你修改。
(2分)(2)在朗读比赛中,第一场由小强朗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接下来将由小明朗诵《行路难》(其一),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一段串词。
(4分)(3)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道题,请你回答。
(4分)①小强朗诵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后,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即诗题中有“降职”之意的词是:与之相关的,表示选拔、任用的词语有。
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
”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
”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 语文试题(二)(学生版+教师版 )
2024年辽宁省中考模拟语文试题(二)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地壳(qiào)深霄(xiāo)伴侣(lǚ)心会神凝(nínɡ)B.赫然(hè) 抱歉(qiàn) 无暇(xiá) 兀兀穷年(wù)C.澎湃(pài) 救济(jì) 典藉(jí) 群蚁排衙(yá)D.校补(jiào) 何妨(fánɡ) 窥园(kuī) 气冲斗牛(dòu)【答案】B【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和辨析。
A:深霄——深宵C:典藉——典籍D:气冲斗牛:读作dǒu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大多数是生活中常见的、容易读错的基础字,学生在平时要重点识记和积累,注意对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横线上应该填入的一项是()(2分)周末,我最喜欢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金鱼,有欢快的鸟,____。
A.有散发着鲜花的阵阵清香B.有鲜花散发着阵阵清香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D.有散发着阵阵清香的鲜花【答案】D【知识点】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语境选填语境,使上下文衔接紧密。
根据语境要注意的是前面例句的结构特点:句末都是名词,即“金鱼”“小鸟”由此可见“鲜花”应放在句末。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语句填空,考生要认真读文,抓思路,理文脉,仔细推敲语句间的呼应与衔接,明确内容、句式,使语意相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科罗的建筑与加勒比地区的风格迥乎不同,是当地西班牙和荷兰风格相交融的唯一现存的例证。
B.全军将士气冲斗牛,奋勇杀敌,冲出了重围,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二)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新高考全国Ⅰ卷)质量检测模拟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材料一:早在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里就主张“以大观小”之法。
沈括以为画家画山水,并非如常人站在平地上一个固定的地点,仰首看山;而是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以大观小”。
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不是机械的照相。
这画面上的空间组织,受着画中全部节奏及表情所支配。
“其间折高折远,自有妙理”,这就是说,须服从艺术上的构图原理,而不是服从西洋科学及数学上的透视法原理。
中国画家并不是不晓得透视的看法,但仍采取了“以大观小”的看法,从全面节奏来决定各部分,组织各部分。
全幅画面所表现的空间意识,是大自然的全面节奏与和谐。
画家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的焦点,而是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把握全境的阴阳开阖、高下起伏的节奏。
中国人的最根本的宇宙观是《易经》上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我们画面的空间感也凭借一虚一实、一明一暗的流动节奏表达出来。
虚(空间)同实(实物)联成一片波流,如决流之推波;明同暗也联成一片波动,如行云之推月。
这确是中国山水画空间境界的表现法。
西洋人曾说中国画是反透视的,他们不知我们是从既高且远的心灵的眼睛“以大观小”,俯仰宇宙。
早在《易经·系辞》里已经说古代圣哲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
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俯仰往还,远近取与,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的观照法。
而这观照法表现在我们的诗中画中,构成我们诗画中空间意识的特质。
诗人对审美的俯仰观照由来已久,例证不胜枚举。
“俯”不但联系上下远近,且有笼罩一切的气度。
古人说:赋家之心,苞括宇宙。
诗人对世界是抚爱的、关切的,虽然他的立场是超脱的、洒落的。
晋唐诗人把这种观照法递给画家,中国画中空间境界的表现遂不得不与西洋大异其趣了。
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
湖北省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
湖北省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分)1.小语的学习从朗读开始,请你选出朗读处理不合适的一项()A.小语注意到加点字的读音,他这样读:在那亘.(gèng)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pēn)涌着血液一样。
B.小语想读出诗人重返延安时的激动兴奋之情,他这样处理重音:满心话..亲...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人怀……C.小语想读出温情的小山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受,他这样处理停连(“∨”表示停;“∨”表示连):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D.小语想读出诗人把个人悲欢与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的感情,他这样处理节奏: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2.小文写了个“单”字,请你分别加上偏旁组成新的汉字,填入相应方框内。
A.详细□述B.肆无忌□C.□精竭虑D.千里共□娟3.小语在网上找到了一副有趣的对联,请你将待选词语进行拼接组合,补充下联。
上联:算法严谨编织数字梦想下联:(待选词语:精准绘制数据信息蓝图)4.小文搜集的下列句子有语病,请找出来并改正。
①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正带来一场深沉变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通过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使一场新的生产力变革即将到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截至2023年9月,全球相关技术专利申请总量已达4165032件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宅男”“给力”“点费”等网络词语已经收入工具书,请你再列举一个网络词语,并试着用“非网络语言”表述它的意思。
2024年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模拟试题二
2024 年武汉中考语文模拟卷(二)Ⅰ 阅 读 (共55分)一、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1 ~3题。
(10分)习惯性逃避①什么叫习惯性逃避? 当一个问题向你袭来时,你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这个问题好麻烦啊,我现在没心思考虑它,先把它搁置吧。
然后就把它丢入脑海中的角落里,置之不理。
每每它们涌上心头,你总试图告诉自己:我是想做这件事的,但现在可能不是时候,可能缺少一个契机,也可能不是我想要的状态,还是等下一次有更好的机会吧。
久而久之,这一处脑海中的角落,就变成了一个“垃圾筐”。
你总是把一切不适宜、不想处理的东西丢进去,把它们堆积在那里。
但随着它越来越庞大,它就会成为我们的一块心病。
你努力想让自己假装看不见它,但它就在那里,不断提醒着你它的存在。
②背后的根源是什么呢? 是你缺乏勇气。
你缺乏直面痛苦的勇气,所以你担心稳定的生活被破坏,担心时间被占用,担心需要耗费脑力、精力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你缺乏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勇气,你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的,不知道自己能否良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因此你不愿意做出舍弃和牺牲,担心这会损害你将来应对困难的能力。
你缺乏接受自我的勇气,你不敢去接受那个真实的、可能没有想象中那么出色的自己,害怕自己心目中的形象被破坏,害怕自己的“真实水平”暴露在别人面前,害怕直面理想与现实的心理落差。
③但是,生活是不会对我们负责的。
当我们因为缺乏勇气而不断逃避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失去了什么?失去了真正解决问题、得到成长、做出成绩的机会。
而我们又得到了什么呢? 我们什么都没有得到,只是在内心上让自己感觉“更好受了一点”而已。
④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地逃避,是因为我们害怕痛苦。
即使这种痛苦并不是真实的,但只要我们预期会产生痛苦,它就会产生真实的感受和阻碍,阻碍我们去直面问题。
可我们为什么要把它建构为“痛苦”,而不是别的呢? 比如说,我是一个社恐,非常不喜欢社交,当我不得已要跟别人打交道的时候,我就这样说服自己:这可以锻炼我的“社交能力”,提升我在这方面的经验值。
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A.【甲】B.【乙】C.【丙】D.【丁】4. 同学们在整理2023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时,纷纷为我国科技发展成就点赞,为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点赞。
班级围绕“科技”话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
(7分)(1)活动中,小鲁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
请写出你从材料中探究到的信息。
(3分)【材料一】2023年我国重大科技成果: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模式匹配量子密钥分发;液氧甲烷火箭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发射成功;255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三号”刷新世界纪录;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第四十次南极考察启动……越来越多“中国足迹”标注科技发展的“中国高度”,基础研究持续为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能,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激发人才活力……一系列突破性、标志性科技成果令人振奋!点赞中国科技,致敬科技工作者!【材料二】①身体可以失重,但心灵永远不能失重,唯有全力以赴才能不负时代、不负梦想。
——神舟十七号乘组指令长汤洪波②要做需要非常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并坚持做到极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③我们的使命就是用自己的努力,为更好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作出贡献。
——中国第四十次南极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2)下图是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徽标。
请说明徽标构图和设计意图。
(4分)A.“也”作为语气词,其中一种作用是用在句末表反问语气,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就是这种用法。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牝而黄”两句中的“而”意义和用法相同。
C.乙文中加点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和“令、高、赐、奉上”等都属于敬辞。
D.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和 “穆公不说”两句中都有通假字。
7.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2024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2024年苏州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试卷共19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一部分(23分)1.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
(7分)读书是一件兴趣使然的雅事,一种心灵的活动,不可强读。
找到一部()与你相符的作品,才能享受心灵相通、()的美好;找到一位性情与你相投的作家,自会méng生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情愫。
若东览西阅,则所读未必能qìn入灵魂深处,学业终将难成。
读书能丰富见识,陶冶情操,还能积累优美词句,增加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读《读书使人优美》,让我(),明白自知是一切美好的基石;读《梦想》,令我huò 然开朗,明确目标是不断前行的动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① méng()生②qìn()人③huò()然开朗(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2分)A.品味如痴如醉茅塞顿开B.品质如沐春风如梦初醒C.品味如沐春风茅塞顿开D.品质如痴如醉如梦初醒(3)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读书能丰富见识,陶冶情操,还能积累优美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B.读书能积累优美词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还能丰富见识,陶冶情操。
C.读书能丰富见识,陶冶情操,还能积累优美词句,增强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D.读书能积累优美词句,增加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还能丰富见识,陶冶情操。
2.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
(8分)主题古诗文名句出处(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自然景色(2) __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3) 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思乡怀人(4)我寄愁心与明月, 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哲思理趣(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技能高考仿真模拟题(二)
技能高考语文仿真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 粳.米(gěng) 咄.咄逼人(duō)B.骁.勇(xiāo) 青睐.(1ài) 雕栏玉砌.(qì)C.着.落(zhuó) 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D.宿.敌(sù) 豆豉.(gū) 长歌当哭(dàng)答案:B 解析:A项中的“粳.米(gěng)”应读“粳(jīng)米”“引吭.高歌(kàng)”应读“引吭(háng)高歌”;C项中的“伉.俪(háng)”应读“伉(kàng)俪”; D项中的“豆豉.(gū) ”应读“豆豉.(chǐ) ”。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抱负竞走恣意妄为B.寒暄署名各行其事C.片面孪生烂竽充数D.学藉暴躁浮想联翩答案:A解析:B项中“事”应为“是”;C项中“烂”应为“滥”;D项中“藉”应为“籍”。
3.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以旭日阳刚为的励志影片《白马王子的春天》即将开拍,制片人透露,旭日阳刚有可能出演剧中角色。
②报名时限过半,据有关部门介绍, 3月20日,全国已有10万人报名参加这项活动。
③面对强大的对手,他,赛前比谁的心态都轻松,认为对方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A.原型截至不以为意B.原形截止不以为然C.原形截止不以为意D.原型截至不以为然解析:选A。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民的名义》这部电视剧生动地刻画了各类政府官员的典型形象。
B.我校的教学成果显著,多次受到市教育局的表彰。
C.同学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检测语文试题(二)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邓石如在谈及自己书法心得时说:“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这句话意在说明蘸墨挥毫书写的时候,必须同等重视字里行间虚白之处的价值,从而精心构造笔画与留白的相对位置,使得黑白相互映衬,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
一些学人认为“计白当黑”与“知白守黑”意义相同;其实加以深究,前者又有别样意味。
“知白守黑”指运用留白来烘托笔墨,“黑”仍为主体;而“计白当黑”同等重视“白”与“黑”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价值。
计,指谋划、计算,在邓氏心中,谋划留白与运笔书写地位均等,而非一主一客,与“知白守黑”的意涵不同。
邓石如要求“计白当黑”,显然表明白与黑的价值同等,但是黑与白并非仅指普通意义上的黑色和白色,还指线条与留白。
“计白当黑”是指通过线条与留白之间的调节和搭配衍生出二元对峙与融合,从而令人获得别样的审美体验。
这种独具匠心的手法和由此所产生的美学意蕴,广泛而深层次地体现在邓石如的书法、篆刻以及诗歌创作之中。
从书法艺术上来说,“计白当黑”表明书法笔画疏密呼应的重要性。
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疏与密自然指“黑”与“白”相互之间空间的变化,一是在单字之中以笔画疏密表现空间布局的跳跃性与层次感,二是在全幅布局时不求字字黑白均匀,而是通过字与字之间在空间上的离合互动进而构成作品整体的和谐美。
《隶书至仁山铭轴》是邓石如的代表作之一,邓氏的这幅作品于隶书中参入篆意,整体线条刚柔相济。
单个笔画较多的字注重密处取疏,如“鹤”“秋”等字密处笔画紧凑,却又在点画之间有意留出稀疏的地方;在全篇中还注意黑白空间的层次感,从而在形疏而神密、形密而神远之中寻求整体空间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二一、语文知识(每题3分,共4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真挚.投掷.秩.序脍炙.人口B、淤.泥迂.回娱.乐滥竽.充数C、数.说劫数.数.目数.见不鲜D、募.捐摹.仿和睦.日暮.途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好高务远趋炎赴势眼花缭乱B、世外桃园人情世故勇冠三军C、捷报频传异曲同工原形毕露D、披星带月以逸代劳川流不息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医药学家李时珍,为后人留下了传世名作“本草纲目”。
B、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他为什么能在校运会上获奖牌?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今天对我们仍然有启示。
D、如果你再不听大家的劝告,一意孤行。
你就会犯大错误。
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空白处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研究显示,富有感情的美好想象,是知识的催化剂,有益于身心健康,充分开发了大脑的想象区,活跃了大脑,对大脑的健康与保护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A、不仅而且并且B、不仅而且因而C、因为还所以D、因为所以因此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每过险滩,从船舷俯瞰..,江心总像有万条蛟龙翻滚。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B、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斑驳:深浅不一C、发生这次事故,责任完全在你,决不能归咎..于他人。
归咎:归罪D、因为没能把孩子抚养好,他很内疚..,他觉得对不起孩子的妈妈。
内疚:从内心深处进行反省。
6、下列句中加点词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我队第一次参加大赛就获得第二名,可以说是一举夺魁..。
B、近年来有五位著名教练相继到我校光临..指导,因而校篮球队进步很快。
C、且莫小看这个女孩子,从今天的演出来看,她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歌坛劲旅..。
D、终于战胜了对手,拿下了这场最重要的比赛,这个夜晚,他们沉浸..在胜利的欢乐中。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你学习和研究什么东西,专心致志,痛下功夫,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最怕的是不能坚持学习和研究,抓一阵子又放松了,这就是“或作或辍”的状态,必须注意克服。
A、因为如果就B、无论只要也C、哪怕除非才D、不管只要就8、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登陆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的姚明,现在已经成为国内炙手可热....的新闻人物。
B、一间小小的工房里,杂乱无章....地躺满了十六七个外地来打工的人。
C、读书的关键在于透彻理解,如果捕风捉影....,即使背得滚瓜烂熟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
D、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别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9、下列各句中,意思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你为什么把自己的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一直都没有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呢?B、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进步潮流,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契机。
C、二十一世纪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年轻的中国必将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不断向前转动。
D、在得到奖学金之后,李明山非常激动的说,他最想感谢的两个人就是王历历和他的哥哥。
10、下列诗句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①两岸猿声啼不住,轻周已过万重山。
②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③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
④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A、夸张拟人比喻对偶B、夸张对偶比喻拟人C、比喻对偶夸张拟人D、比喻拟人夸张对偶11、以下诗句依次写的是()①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②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③何须更探春消息,自有幽香梦里来。
④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A、松桑牡丹荷B、松柳牡丹菊C、竹柳梅菊D、竹桑梅荷12、下列成语与出处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一鼓作气辙乱旗靡——《左传》B、游刃有余目无全牛——《庄子》C、负荆请罪刎颈之交——《史记》D、厉兵秣马不能一眚掩大德——《资治通鉴》13、下列对应有误的一项是()A、战国——荀况——《劝学》清——龚自珍——《病梅馆记》B、明——吴承恩——《儒林外史》元——王实甫——《西厢记》C、曹禺——《日出》——陈白露孙梨——《荷花淀》——水生嫂D、俄国——契诃夫——《变色龙》法国——小仲马——《茶花女》14、填空①我国古代节日很多,如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正月十五为,九月初九为。
②我国古代对年龄有许多称谓,如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50岁称。
③“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西岳、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15、补写出下列诗句的上句或下句①李煜〈虞美人〉词中将愁思形象化的两句是:,。
②,往往取酒还独倾。
(白居易〈琵琶行)③莫愁前路无知己,。
(高适《别董大》)④洛阳亲友如相问,(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⑤,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自题小像》)二、现代文阅读(每题3分,共30分)1 在五光十色的现代世界中,让我们记住一个古老的:道理活的简单才能活的自由。
2 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过一简朴的生活,以便不为物役,保持精神的自由。
3 事实上,一个人为维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物品并不多,超乎此的属于奢侈品。
它们提供享受,更强求服务,成了一种奴役。
4 现代人是活得愈来愈复杂了,结果得到许多享受,却并不幸福,拥有许多方便,却并不自由。
5 ①如果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
②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无非是温饱,超于此的便是奢侈,而人要奢侈起来却是没有尽头的。
③温饱是自然的需要,奢侈的欲望则是不断膨胀的市场刺激起来的。
④富了还可以更富,事实上也必定有人比你富,于是你永远不会满足,不得不去挣越来越多的钱。
⑤即使你是画家,你哪里还顾得上真正的艺术追求?即使你是学者,你哪里还会在乎科学的良心?6 所以,自古以来,一切贤哲都主张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目的就是为了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保持精神上的自由。
7 仔细想一想,我们便会发现,人的肉体需要是有被它的生理构造所决定的极限的,因而由这种需要的满足而获得的纯粹肉体性质的快感差不多是千古不变的,无非是食色温饱健康之类。
商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但他自己只有一只普通的胃。
筑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但他自己只有五尺之躯。
多么热烈的美食家,他的朵颐之快也必须有间歇,否则会消化不良。
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法则。
山珍海味,挥金如土,更多的是摆阔气。
藏娇纳妾,美女如云,更多的是图虚荣。
万贯家财带来的快乐并非是直接的物质享受,而是守财奴清点财产时的那份欣喜,败家子挥霍财产时的那份痛快。
凡此种种,都已经超出生理满足的范围了,但称它们为精神享受未免肉麻,它们至多只是一种心理满足罢了。
8 一切奢侈品都给精神活动带来不便。
9 人活世上,有时难免要有求于人和违心做事。
但是,我相信,一个人只要肯约束自己的贪欲,满足于过比较简单的生活,就可以把这些减少到最低限度。
远离这些麻烦的交际和成功,实在算不得什么损失,反而受益无穷。
我们因此获得了好心情和好光阴,可以把它们奉献给自己真正喜欢的人,真正赶兴趣的事,而首先是奉献给自己。
对于一个满足于过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
16、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奢侈.(chǐ)B、膨胀.( zhǎng )C、纯粹.(cuì)D、餍.足(yàn )17、对文中以下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简朴:简单,朴素。
B、贤哲:高明的哲学家。
C、不为物役:不被外物所役使。
D、朵颐之快:吃鲜美食物的快感。
18、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虚词是()它们提供享受,更强求服务,成了一种奴役。
(第三段)A、因为所以反而B、固然便于是C、固然但反而D、因为所以于是19、细观文意,为下面这句话中的横线处选一个恰当的成语。
()每一种生理欲望都是会餍足的,并且严格地遵循着法则。
(第七段)A、过犹不及B、宁缺毋滥C、多多益善D、循序渐进20、“这样,赚钱便成了你的惟一目的”是从第5段中抽出来的一句话,应该还原到那句话的后面?()A、第①句话B、第③句话C、第④句话D、第⑤句话21、第7段画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A、殷纣王B、秦始皇C、周武王D、周文王22、文章用古代帝王“酒池肉林”、“筑阿房宫”的事例其目的是()A、说明古代帝王都是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的。
B、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必然走向灭亡的原因。
C、说明人的肉体需要是有极限的,帝王也与常人无异。
D、说明人类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是由来已久的。
23、为什么“一个满足于简单生活的人,生命的疆域是更加宽阔的”?(见最后一段)以下解说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这种人可以把求人做事和违心做事减到最低限度,因而能拥有自己的时间和一份好心情。
B、这种人有更加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他们不求物质的享受,把自己的生命献给社会和他人。
C、这种人能远离种种麻烦的交际,省下宝贵的时间并获得好心情,去做有益有趣的事。
D、求人是难堪的,违心是痛苦的,尽量少做这些事,就有好心情,就可以把时间留给自己和亲朋,献给自己爱做的事。
24、以下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一个人太看重物质享受,就必然要付出精神上的代价,就会成为物质欲望的奴隶,而失去精神上的自由。
B、自古以来,一切贤哲就是为了保持精神的自由,不当物质欲望的奴隶,而主张过一种简朴的生活。
C、守财奴清点财产,败家子挥霍金钱得到的欣喜、痛快,其实不是生理的满足,只能算是一种精神享受罢了。
D、其实人的肉体需要是很有限的,欲壑难填只会使人以赚钱为人生唯一目的,这样的人可能会失去良心。
25、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一项是()A、什么是幸福B、要提倡勤劳俭朴C、追求与良心D、简单才能自由三、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文,回答26——30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明代宋濂〈送东阳马生序〉)26、对句中加点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与:同,跟。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尝:曾经C、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其:老师左右的人,指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