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下列哪种方式是幼儿教师与家长谈话交往时较好的方式?_____A : 谈话时不涉及别的孩子,以平等的身份采用日常用语与家长交谈B : 只是向家长报告孩子的优点,让家长高兴C : 对存在问题的孩子,向家长指出他们的教育观有问题D : 只是向家长谈幼儿的问题,要家长注意或配合教育孩子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
解析:幼儿教师跟家长谈话时要注意不要横向攀比,谈话时如果涉及别的孩子,会使家长产生防备心理,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
2、单选题问一个 3 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 ,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 )特点。
_____A : 片面性B : 经验性C : 自我中心性D : 不可逆性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思维的片面性是指幼儿思维只是根据具体接触到的表面现象来进行,往往只是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而不是事物的本质联系;经验性是指幼儿的思维常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进行;自我中心性是指幼儿认识周围的事物只能站在自己的经验中心来理解事物,认识事物;不可逆性是指幼儿不理解逻辑运算的可逆性,如 4 岁的幼儿不能理解当a>b 时,则 b<a。
题干中提到的是儿童思维的不可逆性,故选D。
3、单选题下列几何图形对幼儿来说最易辨别的是_____A : 正方形B : 三角形C : 梯形D : 圆形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3 岁幼儿已初步具备根据样本找到相同的几何图形的能力,5 至 6 岁的幼儿根据样本找到相同的几何图形的正确率会大大提高,不同的几何图形对幼儿存在不同的难度。
研究表明,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的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D 故选 D。
4、单选题( )是福禄贝尔为儿童设计的一系列活动玩具材料。
说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
说明儿童动作发展规律1. 引言1.1 概述儿童动作发展规律儿童动作发展规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儿童在生理和心理层面上逐渐掌握和发展各种动作能力的规律性过程。
在不同阶段,儿童的动作发展具有特定的特点和规律,这些规律对于了解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心理发展水平以及教育和训练的指导均具有重要意义。
儿童的动作发展经历了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的连续过程,在每个阶段都有独特的特点。
在婴儿期,儿童主要通过基本的本能反射来进行动作活动,如吸吮、抓握等。
随着幼儿期的到来,儿童开始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肌肉,进行更加复杂的动作,如行走、奔跑等。
在儿童期,他们逐渐发展出各种精细和协调的动作能力,如书写、画画等。
而在青少年期,儿童的动作发展更趋于成熟和完善,他们可以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任务,如运动比赛、舞蹈表演等。
深入研究儿童动作发展规律,可以帮助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成长的过程,制定更科学合理的教育和训练方案,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继续深入探讨儿童动作发展的机理和规律,为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理论支持。
2. 正文2.1 婴儿期动作发展特点在婴儿期,动作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下面将详细介绍婴儿期动作发展的特点:1. 婴儿期是动作发展最初的阶段,婴儿出生后的几个月内,会逐渐掌握头部控制和颈部肌肉力量,能够扭动头部、抬头观察周围环境。
2. 3-6个月时,婴儿开始学会翻身,可以从仰卧位翻到俯卧位,并且能够坐起来支撑头部,开始尝试抓取、握握玩具。
3. 6-9个月时,婴儿开始尝试爬行或者滚动移动身体,能够掌握坐姿并且尝试站立,开始学会使用手指进行精细动作,如捏取小物体。
4. 9-12个月时,婴儿可以自己爬行或者行走,掌握站立和行走的技能,开始尝试用手指控制动作,如扔球、画图。
婴儿期的动作发展特点是从头部控制到四肢协调的逐步过渡,是儿童动作发展的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婴儿需要得到家庭和教育机构的关爱和教导,以促进他们正常的动作发展和身体成长。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二节-幼儿的生理发展
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二节-幼儿的生理发展[单选题]1研究表明,6岁儿童脑的重量(江南博哥)约为成人脑重量的OA.25%B.60%C.75%D.90%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出生时的脑重约350克,相当于成人脑重的25%,6岁时,脑重已相当于成人脑重的90%。
[单选题]2.幼儿身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Oo它们标志着内部器官,如呼吸.消化.排泄系统以及骨骼的发育。
A.身高B.体重C.身高和体重D.肺活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身高:是反映骨骼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与正确估计身体发育水平和速度的重要依据。
体重:是衡量幼儿营养状况的重要标志。
[单选题]4.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遵循OA.首尾规律.近远规律B.头尾规律.远近规律C.上下规律.远近规律D.从局部到整体规律.近远规律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动作发展遵循首尾规律.近远规律。
[单选题]5.幼儿的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分,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这是幼儿动作发展中的OA.从上至下规律B.由近及远规律C.由粗到细规律D.由头至尾规律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遵循幼儿动作发展的近远规律。
[单选题]6.下列不符合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的是()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B.从边缘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D.从上部动作发展到下部动作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1)从整体到局部规律(由整体到分化);(2)首尾规律(从上至下);(3)近远规律(由近及远);(4)大小规律(由粗到细,或者说由大到小)。
[单选题]7.幼儿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OA.0~2岁B.3~4岁C.5~6岁D.6~10岁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第一个高峰期在出生后的第一.二年。
在第一年内幼儿的身长增加20~25厘米,为出生时身长(50厘米)的50%;体重增加6~7千克,为出生时体重(3千克)的两倍。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有: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动作近远规律,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从无意到有意等。
规律一: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从整体到局部
比如:满月前的儿童受到痛刺激后,边哭喊边全身乱动,现在我们手部不小心烫伤时会下意识的甩手。
儿童最开始动作的特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我们的动作能够更加的分化,专门化。
规律二: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
比如:“三翻六坐七八爬”,儿童最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走。
规律三: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动作近远规律
比如:靠近头部和躯体的部分先发展,远离身体中心部分动作后发展,儿童动作发展是最早出现头和躯干的动作,其次是双臂和腿部的有规律的动作,最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规律四: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
儿童先发展的是大肌肉动作,先学会的是手臂和腿部的动作,以后才逐渐学会手和脚的动作。
孩子先学会走跑跳等基本动作,也是大动作的发展,逐渐发展到小班的时候可以使用勺子吃饭,中班的时候可以使用筷子吃饭。
规律五: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从无意到有意
无意是指没有目的,不需要意志力努力,有意是指有目的,需要意志力努力。
比如:人一出生就具备的眨眼、吮吸等动作都属于无意动作,我们学习一支舞蹈或者是一组动作都属于有意动作。
《幼儿早期动作的发展规律和分类》教案
能够对幼儿早期动作的行为或表现进行分析、判断,指出幼儿动作的类别、动作发展的规律和进程并说明原因。
素养目标
重视幼儿早期动作的学习,培养“知幼、爱幼、育幼”的职业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并进一步掌握幼儿早期动作发展的规律及进程。
教学难点
对幼儿早期动作的行为或表现进行分析和判断,简单解说判断依据。
教学方法
梳理知识框架,巩固教学重、难点。
课后拓展
课后
拓展
布置实习任务:观察、记录和评价你所在实习班或小区里某位幼儿的动作表现及行为,写明评价的依据或理由(300字以内)。将完成的作业发回班群。
领取并完成作业。
实现知识、经验的迁移,在幼儿园实践或日常生活中提高观察、理解和分析幼儿早期动作学习的能力。
3.勾画教材,做批注。
明确学习主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成知识目标。
讲解新课
1.点评预习任务问题2,提问。
问题2: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幼儿,他们早期动作的发展规律及发展进程是否相同?为及进程。
(1)幼儿早期动作的发展规律
整体分化规律、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正反规律
达成素养目标。
小结
1.播放板书并提问。
板书:
问题4:幼儿早期动作的分类依据及内容分别是什么?
问题5:幼儿早期动作的发展规律都有哪些?
问题6:幼儿早期动作学习的意义是什么?
2.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中与本小节内容相关的练习,将答案传回班群。
1.观看课件,翻阅教材,回答问题,复述板书。
2.领取并完成作业。
(2)幼儿早期动作发展的进程
3.提问。
问题3:幼儿早期动作的发展和学习具有哪些价值或意义?
4.总结学生的回答,归纳幼儿早期动作学习的意义。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备考干货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幼儿园《保教知识与能力》备考干货1.幼儿保教常识(1)婴儿动作发展的正确顺序: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走。
(2)缺锌(ZinC)会导致幼儿食欲减退。
(3)维生素(Vitamin)是人和动物所必需的某些微量有机化合物。
缺乏维生素A 可能会导致夜盲症和干眼症。
缺乏维生素B可能会导致口角炎、脚气病等。
缺乏维生素C 会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导致坏血病。
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佝偻病。
(4)自闭症(孤独症)的主要特征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5)在正常情况下,幼儿每日户外体育活动不得少于1小时。
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包括户外体育活动时间)每天不得少于2小时,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
(6)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上限)一般为:小班(3周岁至4周岁)25人,中班(4周岁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6周岁)35人,混合班30人。
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酌减。
2.幼儿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集中体现了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他还编写了《世界图解》指导儿童学习,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他还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实行班级授课制的人。
(2)埃里克森埃里克森认为,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1deve1opment)o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的幼儿园阶段:①婴儿期,信任对怀疑(0—1.5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②儿童期,自主对羞怯(1.5—3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③学前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6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3)卢梭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见于其小说体著作《爱弥儿》。
卢梭在《爱弥儿》里最早提出不要把儿童当做“小大人”。
他被认为是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
幼儿教师资格证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2020年最新版)
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知识梳理(2020年最新版)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一、幼儿发展得含义:幼儿发展就是指个体生理与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得量变与质变得过程。
二、遗传素质就是幼儿身心发展得生理基础与物质前提。
三、幼儿身心发展得影响因素: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得可能性、遗传素质决定了幼儿身心发展得基本过程、遗传素质也决定了幼儿得某些个别差异)2、环境:环境就是指幼儿接触到得周围人与物得总与。
(物质环境就是幼儿生存得物质基础、精神环境就是幼儿心理发展得精神食粮)四、幼儿发展得基本理论: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基本观点( A.感知运动阶段(0—2岁)B。
前运算阶段(2—6、7岁))五、对于认识发展中幼儿得教学方法:A.临床教学法B.两难故事法C。
社会交往法D。
活动法。
六、埃里克森幼儿发展八段论:(1)婴儿期(0~1、5岁):建立基本信任、⑵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与怀疑得冲突,最重要就是进食与排泄训练。
⑶学龄初期主动对内疚(3~5岁):独立性得形成⑷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得冲突,学校得表现,⑸青春期(12~18岁):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得冲突,需要同伴关系。
3—6岁儿童要解决:1、发展其主动性,2、获得相应得性别角色。
4、5岁儿童面临主动自发与退缩愧疚得危机,教师应给与幼儿充分得自我探索与尝试得机会,以发展其自主人格,满足幼儿摊手与创造得需要.七、幼儿心理学得研究方法:1、观察法:有计划、有目得得观察幼儿在一般生活条件下言语与行为得变化,并根据观察得结果判断幼儿心理发展得特征与规律.(从时间上分:长期观察、定期观察。
从内容分:全面观察、重点观察)2、实验法: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特备引起或改变某一条件,来研究幼儿心理特征得变化.(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a、随机取样与随机安排。
b、对实验情景与实验条件进行严格控制.c、实验结果量化.d、使用大量得实验仪器。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教育原则。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一、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身体发育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
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
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
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
呈波浪式的。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
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
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
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
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
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
体重约9000克。
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
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
学前儿童发展高频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高频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是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并且在给出理论基础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指幼儿在不同阶段内,由于生物体的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动作能力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具体来说,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幼儿动作发展呈持续性的递进性。
幼儿在发育过程中,动作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提高。
例如,1岁左右的幼儿能够自己站立并尝试行走,而2岁时会稳定行走并开始跑步,3岁时能够进行较为灵活的跑跳等动作。
2.幼儿动作发展呈阶段性的特点。
幼儿动作发展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表现和特点。
例如,0-1岁阶段的幼儿主要表现出双手交替抓握、翻滚等基础动作,1-2岁阶段的幼儿能够站立行走,并开始尝试跑步等动作,2-3岁阶段的幼儿开始进行较为复杂的跳跃、爬行等动作。
3.幼儿动作发展具有多样性。
幼儿动作发展不仅体现在基本动作的掌握上,还包括表达动作的方式和形式上。
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性格、环境的刺激以及个体差异的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动作发展风格。
例如,有些幼儿可能喜欢较为积极主动地进行体育运动,而有些幼儿可能更喜欢进行绘画或音乐等艺术表达。
4.幼儿动作发展具有可塑性。
幼儿动作发展是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来影响和提高的。
在幼儿动作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合适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动作能力的提高。
例如,可以通过提供适宜的器材和环境,引导幼儿进行各种体育活动,不断拓展他们的动作技能。
例如,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相应的体育活动和游戏,以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动作技能。
在1-2岁阶段,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跑圈、跳跃的游戏,帮助幼儿发展他们的平衡、协调和柔韧性;在2-3岁阶段,可以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球类运动,以锻炼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和空间意识。
通过这些有趣的体育活动,幼儿能够提高自己的动作技能,同时也能够获得愉悦的体验,促进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儿童运动发展规律
儿童运动发展规律
首先,儿童运动发展通常遵循“头尾规律”和“近远规律”。
这意味着儿童最早获得的是头部和躯干的控制能力,然后才是四肢。
他们先学会控制大肌肉群,如腿部和手臂的肌肉,再逐渐学会控制小肌肉群,如手指和手腕的肌肉。
因此,儿童的运动技能通常从简单的、全身性的大运动开始,如翻滚、爬行,然后逐渐过渡到复杂的、精细的小运动,如抓握、捏取。
其次,儿童运动发展的过程也反映了他们认知和社会能力的发展。
例如,当儿童学会爬行时,他们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这有助于他们的空间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当儿童学会走路时,他们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使他们能够更多地与他人互动,从而促进了他们的社交能力的发展。
此外,儿童运动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有些儿童可能在某些运动技能上发展得较快,而在其他技能上发展得较慢。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需要尊重儿童的发展差异,提供适应每个儿童需要的环境和支持。
总的来说,儿童运动发展规律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粗放到精细、由大肌肉到小肌肉、由头部到四肢的过程。
了解这些规律,家长和教育者可以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儿童的运动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测试题(最新版)
幼师保教知识与能力:学前儿童发展测试题(最新版)1、问答题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正确答案: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密切相关。
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规律:(江南博哥)(1)从上至下。
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方向进行。
(2)由近而远。
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3)由粗到细。
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
(4)由头至尾。
对头部的控制早于手臂和躯干,对手臂和躯干的控制早于大腿。
(5)由整体到局部。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以后儿童的动作才逐步分化成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2、单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
A.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注意过程B.能力、气质、性格C.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
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方面。
3、单选9个月左右的孩子,会不断地抛玩具,以认识玩具本身,这说明孩子处于()。
A.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B.新异性探索阶段C.多种兴趣开始发展阶段D.兴趣广泛发展阶段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兴趣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3个月是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
在这一时期,外界的刺激引起了婴儿的运动反应,运动反应的发生使婴儿参与到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4~9个月是婴儿对相似性物体再认知阶段,外界声、光等刺激的重复出现引起婴儿的兴趣,使得婴儿对这些刺激作出反应。
9个月以后是新异性探索阶段,到了这个阶段,婴幼儿对新异性物体感兴趣。
4、单选埃里克森关于人的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划分中,第二个阶段所要解决的冲突是()。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一、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1.头部动作的发展头部动作是儿童最早发展,完成也较早的动作。
头部动作的发展顺序,大体是这样的:出生时,仰卧时头会左右转动,俯卧时会抬头片刻。
这时如果不用手接着他的头,头就会下垂。
1个月,头仍不能竖直,俯卧时能抬起下巴。
2个月,抱着时头能竖直,但还是摇摆不稳。
3个月,头能竖直而且平稳。
4个月,头能平稳竖直,俯卧时能抬头,抱着时头能保持平稳。
7个月,仰卧时能抬头。
2.躯体动作的发展躯体动作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翻身和坐的动作的发展。
2个月,能挺胸。
3个月,能从侧卧翻到仰卧。
4个月,能扶着坐。
5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侧卧。
6个月,会坐在有扶栏的椅子上;坐着时身体前倾,会用手支撑身体。
7个月,能从仰卧翻到俯卧;能不靠成人或其他东西的扶持独自坐一会儿。
10个月,能毫不费力地从躺着坐起。
12个月,站着时能自己坐下。
3.行走动作的发展儿童行走动作的发展,要经历爬行、站立和行走三个阶段。
7个月,试着爬行,主要依靠膝盖和大腿的移动。
8个月,匍匐爬行,腹部贴地,用腹部手臂带动身体和两腿前进,扶着能站立。
10个月,用手和膝盖爬行。
身体不着地,手臂和腿交替移动,能扶着东西自己站起。
12个月,能扶着行走。
14个月,能独自站立。
15个月,能独自行走。
18个月,跑步不稳,容易摔倒。
2岁,行走自如,能大步稳跑,会踢皮球,能自己上楼下楼。
2.5岁,能双脚跳,会用单脚站立片刻(2秒钟左右)。
能踮着脚,用脚尖走几步,能从椅子上跳下。
3岁,能单脚站立,会踮着脚走,跑步稳当,会骑三轮脚踏车。
4.抓握动作的发展抓握动作的发展,是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抓握动作的发展,以眼睛注视物体和手抓握物体动作的协调;五个手指活动的分化为特点。
因此,婴儿出生后6个月,抓握动作才开始发展。
3个月以前的婴儿,手基本上是捏成拳头,手脚一起乱伸乱动,4~5个月的婴儿,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虽然会伸手抓身旁的东西,但往往是整个手拿一把抓,拿不住。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各章节重点知识汇总
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第一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婴幼儿发展的含义婴幼儿发展是指婴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地进行量变与质变的过程。
二、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因素<遗传、成熟>和主观因素<环境和教育、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儿童发展理论一、成熟势力说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
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成熟是发展的重要条件。
理解:双生子爬梯实验教育(需记):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二、行为主义观点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行为主义学派的创始人。
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需记:华生的环境决定论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强化理论。
理解:(1)正强化:由于一个刺激的加入而增强了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表扬、小红花奖励等。
(2)负强化:由于几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
如:批评、惩罚等。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和模仿>观点: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
他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理解:班杜拉关于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三、精神分析理论1、奥地利的西蒙•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需记:❥三个主要的、连续的阶段:(1)本我:遵循快乐的原则。
(2)自我:遵循现实的原则。
(3)超我:遵循道德的原则。
❥心理和行为发展划分由低至高的五个渐次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性器期<3~6岁>(4)潜伏期<6~11岁>(5)生殖期<12岁以后>2、美国的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同时也是美国现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
需记:埃里克森提出的八个阶段:❥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岁~1、1.5岁)❥自主感对羞耻感、怀疑感(1、1.5岁~3、4岁)❥主动感对内疚感(3、4岁~5、6岁)❥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1、12岁~17、18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前四点为需记,后四点需理解。
保教知识和能力《幼儿身体发育和动作发展》
04
保育知识与技能应用
合理膳食营养搭配
均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 进身体发育。
限制加工食品和高糖饮料的摄入,以 降低幼儿肥胖和慢性疾病的风险。
多样化食物
提供多种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 谷类、蛋白质来源(肉、鱼、豆类 等),以满足营养需求。
03
锻炼因素
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以促进 幼儿骨骼、肌肉和心肺功能的发育。
疾病因素
某些疾病如佝偻病、贫血等会影响幼 儿身体发育,需要及时预防和治疗。
05
04
睡眠因素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幼儿身体的恢复和 生长激素的分泌,对身体发育至关重 要。
身体发育评估方法
头围和胸围测量
头围反映脑发育情况,胸围反 映胸廓和肺部发育情况。
02
幼儿身体发育概述
身体发育阶段性特征
胎儿期
新生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身体各器官和组织 在母体内逐渐发育成形。
从出生到满28天,身体各系统功能开始适 应宫外环境,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和黄疸 等现象。
婴儿期
幼儿期
从满月到满1周岁,身体生长迅速,各系统 器官继续发育和完善,出现抬头、翻身、 坐、爬等大动作。
保教知识和能力《幼儿身体 发育和动作发展》
目 录
• 引言 • 幼儿身体发育概述 • 幼儿动作发展概述 • 保育知识与技能应用 • 教育引导策略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01
02
03
提高保教质量
通过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 动作发展的规律,提高保 教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及特点
幼儿身体发育与动作发展的规律以及特点(2013-07-10 12:38:58)转载▼分类:《保教知识与能力》大纲整理一、幼儿身体发育幼儿身体发育是按照一个可以预期的顺序进行的,它比较严格地受到时问的制约。
身体发育则是指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分化演变过程。
(一)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就是大多数正常幼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规律。
1.幼儿身体发育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是个连续的过程,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
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为了便于研究和保健,又可将其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如婴儿动作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民间总结为“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两个月抬头,四个月会翻身,六个月会坐,七个月会滚,八个月会爬,一周岁会走。
抬头、翻身、坐、滚、爬、走这些动作是婴儿动作发育连续过程所分的几个阶段,如果没有让婴儿在爬的阶段得到锻炼.婴儿就较难掌握走路的方法.走路时容易摔倒。
2.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是波浪式的幼儿身体发育的速度个是匀速的,也不是加速度的,而是有快有慢。
呈波浪式的。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共有两个生长发育的高峰。
这两个高峰期称为生长发育的突增期。
第一个突增期在两岁以前,第二个突增期在青春期。
胎儿中期(4~6个月)身长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长275厘米,约为出生身长的55%,是一生中身长增长最快的时期。
胎儿后期(7~l0个月)体重增长最快,3个月约增加2300克、约为出生体重的77%,是一生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
出生时身长为50厘米,体重为3000克。
一岁时,身长约75厘米。
体重约9000克。
一年中身长增长约25厘米,体重增长约6000克。
是出生后发育最快的时期。
出生后第二年,身长增长l0厘米,体重增长2500~3500克,生长发育的速度也比较快。
教资幼儿园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重点笔记与答题模板--逢考必过
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90分)第一节儿童发展理论概述(69分)一、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一)成熟势力说代表人物:盖赛尔/格赛尔(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千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
实验:“双生子爬梯实验”(二)行为主义学说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1.华生的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培养成2.斯金纳的观点: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强化物之间的联结,强化可提高反应的概率。
3.班杜拉�波波玩偶实验班杜拉的观点记忆口诀:班参观技校(1)社会认知学习理论把学习分为参与性学习(自己参与其中)和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
(2)认为观察/替代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形式,包括注意(看见了)、保持(记住了)、再现(想起来)和动机(会这么做)四个子过程。
(3)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内部强化)。
直接强化:指外界对学习者本人直接进行的强化。
替代强化:观察别人(榜样)好的行为后果,于是产生了同样行为的倾向。
自我强化:自己根据自己的行为进行判断,由此奖励或处罚自己。
(4)在学校中存在着大量的观察学习。
(三)精神分析学说1弗洛伊德的观点(1)人格结构理论:本我:快乐原则(怎么快乐怎么来)、自我:现实原则(考虑情况)、超我:完美原则(圣人)(2)性欲阶段理论:分为口唇期C0-1岁)、肛门期(l-2岁)、性器期(3-5岁)、潜伏期(6-12岁)及生殖期(宵春期一成年期)。
儿童将来的发展是正常或变态,立生血有决定意义。
2埃里克森的观点:人生发展可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面临一对危机或冲突。
(人格发展渐成说/人格发展八Jlfr段理论)阶段冲突婴儿期(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幼儿早期(1-3岁)自主对羞愧(自主:独立性)幼儿期(3-6岁)主动对内疚(主动:积极主动)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记忆技巧:先有自主,才能主动(四)认知发展学说(皮亚杰)l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学前儿童发展
教师资格国考《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预测--学前儿童发展【考点一】婴幼儿发展的过程【考点预测】3~4岁被称为( )。
答案:B【考点归纳】儿童发展主要是指个体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在此过程中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
其中,婴幼儿是婴儿和幼儿的统称,这是发展中最关键、最迅速的时期。
儿童发展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两方面。
按照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可以把婴幼儿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考点二】婴幼儿发展的特点【考点预测】儿童先学会爬,后学会走,这说明儿童的发展具有( )的特点。
答案:A【考点归纳】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固定顺序进行。
连续性指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阶段性是指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理过程,具有不同的发展速度;不同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速度。
对于每个儿童而言,其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到达的发展水平等都是不同的。
【考点三】婴幼儿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考点预测】4~5岁是儿童( )的敏感期。
答案:D【考点归纳】敏感期是指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正确时期,在这一时期,个体对形成这些能力和行为的环境影响特别敏感。
敏感期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
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已有研究提出,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敏感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敏感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敏感期。
【考点四】婴幼儿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期【考点预测】有很多事情,幼儿都喜欢自己做,如果成人反对,他就发脾气,这说明该幼儿处于( )。
答案:A【考点归纳】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特定年龄时期,幼儿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认和抗拒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教知识与能力重要考点: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
2016年吉林教师资格证考试公告已出,笔试时间是:2016年11月5日;面试报名:12月13日-12月16日;面试时间为:2017年1月7至8日;大家记好教师考试的时间段,不要忙着备考而忽略了考试时间。
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幼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是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保教知识与能力》的常考点也是重要考点,以下是中公讲师对这一考点的详细讲解,希望能对考生有所帮助!
我们常用“活泼好动”来形容幼儿,即学前儿童常依靠动作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幼儿的动作发展同样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总的来说分为整体到局部,首尾规律,近远规律,大小规律以及无有规律这五点,接下来我们详细地做下了解。
首先,整体到局部,即幼儿的动作发展是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幼儿动作最初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即使是打开瓶盖这样一个手部动作通常动用到腿部动作甚至是脸部动作,而且做得慢且不够准确。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能够较快且精准地完成动作,这离不开诸如绘画等活动的练习。
其次,首尾规律,即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
根据幼儿动作发展先后顺序,我们常听到“三翻六坐七八爬”这样的谚语。
就是说明幼儿先学会抬头,然后俯撑,翻身,坐和爬,最后学会站和行走。
比如婴儿学习爬行时,也是先靠着手臂匍匐爬行,逐渐运用大腿、膝盖和脚跪着爬行。
再者,近远规律,即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近远规律):更多的是从整个身体出发,先从头部和躯干动作开始,发展双臂和腿部的动作,再后是手的精细动作。
比如婴儿想要获得悬挂在摇床上方的玩具,先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触碰玩具,然后才用腕和手指去触碰并抓取物体。
接着,大小规律,即从大肌肉动作小肌肉动作,这里主要指四肢:大肌肉动作常常伴随强有力的大肌肉的伸缩和全身运动神经的活动,以及肌肉活动的能量消耗。
精细动作指小肌肉动作,如吃,穿,画画,剪纸,翻书等。
在幼儿园经常开展的穿珠子活动一方面训练了幼儿的集中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
最后,无有规律,即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无意动作指的是不需付出意志努力,无目的,本能的动作。
如婴儿出生后,成人触碰其手指,婴儿对其抓握。
幼儿手眼协调的出
现标志着幼儿有意动作发生。
有意动作是需要幼儿付出意志努力,有目的。
如幼儿想要自行吃饭,为此进行的动作活动即为有意动作。
综上,幼儿动作发展规律的考察方式常以选择,判断居多,有时也会以简答题的方式进行考察。
在这些内容里尤其需要区别近远规律和大小规律,两者容易混淆,前者强调从机体整体性入手看待动作发展,后者更多地是强调四肢。
我们来看下列这道题:【单项选择题】学前儿童先会走、跑,后会灵活地使用剪刀,这说明儿童动作发展具有( )。
A.整体局部规律
B.首尾规律
C.大小规律
D.近远规律
【解析】C。
该题易错看到“走、跑”就以为是首尾规律,首尾规律是先抬头,再坐爬走跑。
但是题干中明确提到“走、跑”,是较大的动作,而“灵活地使用剪刀”,是精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