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动力装置》课程

合集下载

船舶动力装置教案

船舶动力装置教案

船舶动力装置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特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船舶工况选择合适的动力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船舶动力装置的热爱和兴趣,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工作原理和特点。

教学难点:不同类型的船舶动力装置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船舶动力装置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装置的用途和特点。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特点,然后详细讲解不同类型的船舶动力装置,包括柴油机、蒸汽机、燃气轮机和核动力装置等。

巩固练习:通过一些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船舶动力装置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练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和难点,总结不同类型的船舶动力装置的特性和适用范围,以及如何根据实际工况选择合适的动力装置。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使用PPT、视频和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工作原理和特点。

实物模型:展示不同类型的船舶动力装置的实物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其结构和特点。

案例分析:通过一些实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船舶动力装置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并练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加深对船舶动力装置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即时回答或进行小组讨论,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船舶动力装置的课后作业,包括计算分析题、问答题和论述题等,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期末考试则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PPT:提供清晰简洁的教学PPT,包括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特点等内容。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标准-2013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标准-2013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船舶动力装置【适用专业】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船舶动力机械与装置方向)、船舶工程技术(船机工程方向)、船机制造与维修等专业。

1、课程性质《船舶动力装置》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船舶动力机械与装置方向)的主要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船舶推进系统、轴系、传动设备、船舶动力管路、船舶系统、船、机、桨工况配合,机舱布置与规划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使学生初步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类型、组成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为今后从事的船舶动力装置的设计制造、使用维护与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进行课程总体设计。

课程的学习情境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目前用人单位对于用人需求和适任要求,贯彻“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适岗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将课程教学内容分解为船舶动力装置概论、船舶轴系、推进装置的传动设备、船舶动力管路、船舶系统、推进装置特性与配合、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等几大知识模块,每一模块又分成若干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船舶动力装置方面的专业技能。

在实践中培养与人合作、团队协作、沟通协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

3、课程培养目标课程的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实训,使学生比较牢固地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结构原理,具有船舶动力装置基本设计、制造、安装和检修的基本能力,并紧紧围绕“双证书”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达到中级轮机安装工、修理工的能力要求,为将来从事轮机工程专业的工程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对学生进行创新与综合能力的培育。

3.1知识(1)具备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和类型、基本性能指标和船舶动力装置的要求等基本常识;(2)具备船舶轴系布置与设计的知识;(3)具备船舶推进装置的传动设备的知识;(4)具备船舶动力管路的知识;(5)具备船舶系统的知识;(6)具备船、机、桨工况配合的知识;(7)具备机舱规划与设备布置的知识。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轴系计算说明书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轴系计算说明书

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轮机工程专业民用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轴系计算说明书一、轴系计算(一)、概述本船为内河船,设单机单桨。

主机经减速齿轮箱减速后将扭矩通过中间短轴传给螺旋桨轴和螺旋桨。

考虑到长江水质较差,泥沙较多,若采用水润滑,则污物可能进入艉轴装置造成堵塞,故润滑方式采用油润滑。

本计算按《CCS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2009年)(简称《钢内规》)进行。

(二)、已知条件(三)、轴直径的确定根据《钢内规》8.2.2进行计算,计算列表4.1如下:表4.1轴直径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取螺旋桨轴直径为 350 mm,中间轴直径为 280 mm。

二、强度校核1.尾轴强度验算轴设计过程中艉轴承、密封装置、联轴节的选型如下:a.艉轴轴承选自东台市有铭船舶配件厂,规格如下:b.油润滑艉轴密封装置选自东台市有铭船舶配件厂,规格如下:c.联轴节采用船厂自制。

尾轴危险段面的确定根据图4-1计算如下:图4-1尾轴管结构简图(1)相关尺寸确定已知L=880mm,L b=440mm,R=350mma螺旋桨轴尾部锥长l=(1.6~3.3)R=2.2*R=780mm,z对于白合金轴承,支撑点到后端面的距离u=0.5L=0.5*880=440mm。

而后密封装置的长度为215mm,再加上适当间距约为60mm,则:螺旋桨轴尾部锥面中心至后轴承中心距离a为:a=780/2+440+215+60=1105mm螺旋桨轴尾部锥面后端面至后轴承中心距离b为:b=1105+780/2=1495mm由布置总图得后轴承的后端面距前轴承中心约为4739mm,则:前后轴承支撑点距离l为:l=4739-440=4299mm因为后轴承后端面距齿轮箱有约7130mm,考虑到齿轮箱的周和联轴节等,法兰端面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为:d=7130-4299-440-769=2391mm因为联轴节长845mm ,则法兰重心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为: c=2391-845=1546mm(2)双支承轴承负荷计算: a .后轴承压力= 15873.21 N式中:g —9.81N/kg 1—前后轴承支撑点距离,4.299ma---螺旋桨中心至后轴承中心距离,1.105m b —桨毂后端面到后轴承支撑点距离,1.495m c —法兰重心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1.546md —法兰端面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2.391m G 0—法兰重量,1180kgQ B —螺旋桨及附件重量,4079.51kgq c —轴本身重量产生的均布负荷 ,q c=0.00622c d =0.0062×3502=759.5kg/mb .前轴承总压力⎥⎦⎤⎢⎣⎡--+++=l a Q l 2b q l c)(l G l 2d l q g B 2c 02c)(B R = 4596.65 N 式中:g —9.81N/kg 1—前后轴承支撑点距离,4.299ma---螺旋桨中心至后轴承中心距离,1.105m b —桨毂后端面到后轴承支撑点距离,1.495m c —法兰重心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1.546md —法兰端面到前轴承支撑点距离,2.391m G 0—法兰重量,1180kgQ B —螺旋桨及附件重量,4079.51kgq c —轴本身重量产生的均布负荷 ,q c=0.00622c d =0.0062×3502=759.5kg/m1.截面E —E 的弯矩/2a 2L q g 2L R 2L a g Q M 2A cA A AB EE ⎪⎭⎫⎝⎛+⋅⋅-⋅+⎪⎭⎫ ⎝⎛+⋅-=- = —63745.48N ·m式中:g —9.81N/kgQ B —螺旋桨及附件重量,4079.51kg a —螺旋桨中心至后轴承中心距离,1.105m R A —后轴承支反力,15873.21 N L A —后轴承长度,0.88m q c —轴本身重量产生的均布负荷q c=0.00622c d =0.0062×3502=759.5kg/m其中d c 为尾轴直径,350mm 2.截面K -K 的弯矩c2B A B KK 2gq )Q -(R a g Q M g ⋅+⋅⋅-=-= —5093.61N ·m式中:g —9.81N/kgQ B —螺旋桨及附件重量,4079.51kg a —螺旋桨中心至后轴承中心距离,1.105m R A —后轴承支反力,15873.21 N q c —轴本身重量产生的均布负荷q c=0.00622c d =0.0062×3502=759.5kg/m其中d c 为尾轴直径,350mmK K E E M M -->,取E E M -=—63745.48N ·m 作为计算弯曲力矩。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工作原理;2. 使学生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部分,包括主机、辅机、传动装置等;3. 帮助学生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性能指标及其对船舶性能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船舶动力装置的优缺点,并能够提出改进措施;2. 培养学生具备船舶动力装置操作、维护及故障排除的基本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就船舶动力装置相关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船舶动力装置的兴趣,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2. 培养学生热爱航海事业,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3. 培养学生关注能源、环保等问题,提高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船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

学生为高中毕业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和数学基础,但对船舶动力装置的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根据以上分析,将课程目标分解为以下具体学习成果: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列出船舶动力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并解释其作用;3. 学生能够分析船舶动力装置的性能指标,并评价其对船舶性能的影响;4. 学生能够针对特定船舶动力装置,提出改进措施,并进行操作、维护和故障排除;5.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团队讨论,就船舶动力装置相关技术问题进行有效沟通;6. 学生能够关注船舶动力装置的能源、环保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个部分:1.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教材章节:第一章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内容:动力装置的概念、分类、发展历程及其在船舶中的作用。

2. 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部分- 教材章节:第二章 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部分- 内容:主机、辅机、传动装置、推进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的结构、原理及功能。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报告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报告

船舶动力装置本科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____ _______学院(系、中心)专业年级学生姓名教务处制表二Ο一九年十月十一日工程学院本科评分表授课教师签字:摘要船舶动力装置作为船舶正常航行、作业、停泊、以及船员正常工作和生活所必需的机械设备的综合体,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中通过对其主要组成部分轴系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最后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

本设计是根据指导老师给出的条件,对船舶动力装置进行设计,既是对课程更深入的理解,也是对自身专业能力的锻炼。

AbstractAs a complex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necessary for normal navigation, operation, berthing and crew's normal work and lif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equipmen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omponents of the shaft system, the final conclusion is reasonable.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conditions given by the instructor to design the marine power plant, which is not only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but also the exercise of their own professional ability.《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参考选题1、主机与螺旋浆相关数据①型式:二冲称、直列、回流扫气、废气涡轮增压低速柴油机②持续转速:124 转/分;1小时转速:130 转/分③主机功率、飞轮重量、螺旋浆重量:分组 A B C D E F G H I J K 持续功率(马力) 2500 3200 3600 4100 4720 5350 6190 7320 7740 8160 9010 1小时功率(马力) 3362 4263 4780 5313 5940 6573 7650 8898 9400 9890 10900 主机飞轮重G1(吨) 0.68 0.90 1.00 1.10 1.18 1.28 1.32 1.45 1.48 1.52 1.60 螺旋浆重G2(吨) 4.8 5.4 6.5 7.6 8.5 9.6 10.5 11.4 11.8 12.2 13.0④轴系布置尺寸(mm,其余尺寸如图示):分组 A B C D E F G尺寸a 3950 3750 3650 3550 3450 3250 3050尺寸b 7035 6835 6635 6435 6235 6035 5835尺寸c 6250 6200 6100 6000 5900 5800 5700尺寸d 6250 6200 6100 6000 5900 5800 57002、分组数据第1组:A+B3、设计参考资料:①《民用船舶动力装置》商圣义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6②《船舶动力装置设计》陆金铭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③《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朱树文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④《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轮机分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4、说明:①轴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设计。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engineering major during the final semester . The course aims at developing learners’
modern methods of marine power plants design. Students enrolled in this course will *课程简介(Description) study the process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arine shafting system and shafting centering
Materials)
其它 (More)
备注 (Notes)
论文 30%,大作业 40%,组内互评 10%,答辩 20%
1) 《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轮机分册》 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编 国防工业出版 社 2)船舶动力装置 徐筱欣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3)船舶动力装置设计 高鹗 任文江编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4)船舶与海洋工程动力装置设计指南 李建光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Course Information)
课程代码 (Course Code)
*课程名称 (Course Name)
NA413
学时 (Credit Hours)
32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设计
Curriculum Design of Marine Power Plant
备注说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 300-500 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A5.1,A5.4) 5. 掌握推进轴系的流程设计、较中设计方法;(A5.1,A5.4) 6. 掌握船舶供热系统、船舶电站设计方法和流程;(A5.1,A5.4) 7. 掌握船舶管路设计和设备选型的设计方法;(A5.1,A5.4) 8. 掌握机舱规划布置的内容和方法,;基本掌握机舱布置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船舶动力装置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船舶轴系及传动装置设计、管路系统设计、主机与螺旋桨选型设计、推进轴系的振动及控制、船舶动力装置总体设计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方法。

2.设计思路船舶动力装置是轮机工程专业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观点,掌握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方法,灵活应用过去所学的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设计的问题,为今后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重点讲授船舶动力装置的原理与设计,使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组成;船舶推进装置、船舶传动设备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布置设计原则;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的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船舶推进系统、轴系、管系、船、机、桨工况配合,机舱布置与规划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以后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编排如下:- 1 -(1)船舶动力装置引论: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形成与发展,常用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原理及特点,介绍推进装置的配置形式。

要求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和类型、柴油机动力装置;理解蒸汽动力装置、燃气轮机动力装置;了解联合动力装置等。

(2)主柴油机原理与选型:船用主柴油机的基本原理和特性,主机选型论证方法。

要求掌握主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和特性;理解柴油机推进装置的选型分析;了解柴油机推进装置功率传递过程。

(3)船舶轴系设计:轴系的任务和组成,轴系零部件的选型与设计方法。

要求掌握轴系的布置设计、传动轴机构与设计、尾轴管装置的结构与设计;理解轴系部件的结构与选型;了解轴系负荷与合理校中。

(4)后传动设备原理与选型设计:传动设备的结构原理与特点,以及选型要求。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课件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课件

交通运输
用于海上货物运输、邮轮旅游等。
科学考察
用于海洋科学考察、研究等。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高效能
智能化
随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加,船舶主推进动 力装置正朝着高效能、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船舶主推进 动力装置将逐步实现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环保化
多样化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船舶主推进动 力装置正朝着环保化、低排放的方向发Hale Waihona Puke 。船舶主推进动力 装置课件
•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概述 •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 •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维护与保养 •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安全操作与规范
01
CATALOGUE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概述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定义与功能
定义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是船舶中用于提 供推进动力的核心设备,包括发动机、 传动系统、推进器等部分。
功能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主要功能是为 船舶提供动力,使其能够实现航行、 操纵和作业等任务。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分类
按能源类型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可分为柴油机、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电动机等类型。
按推进方式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可分为直接推进和间接推进方式,其中直接推进方式是指 发动机直接驱动推进器,间接推进方式则通过传动系统实现发动机与推进器之 间的动力传递。
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排除,如更换部件、调整参数等。
预防措施
针对已发生的故障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故障再次发生。
04
CATALOGUE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船舶主推进动力装置的应用领域

《船舶动力装置》PPT课件

《船舶动力装置》PPT课件
、尾管、尾密封装置 2、作用:支承,密封 3、尾轴承润滑方式及材料 水润滑轴承材料有:铁梨木、层压板(桦 木)、橡胶和强化塑料。 油润滑轴承材料用白合金(铅基或锡基) 4、尾密封装置 填料函型密封:用于水润滑的密封 Simplex 型密封:可用作油润滑的首尾密 封
P 2 辅机最大轴功率
2)机械负荷系数 K 2 P3 / P2
P3 机械实际使用功率
3)每组用电设备同时使用系数
K0 n / m m 同类机械总数 n 同类设备同时使用数目
4)电动机负荷系数
K3 K1 K2 P 3/P 1
5)同组设备实际所需电动机功率
P0 m K1 K 2 K 0 P 1 /
三、倒顺减速机组 平行轴式:体积大,传动扭矩大
行星齿轮式:体积小,传动扭矩小
四、并车机组
中速机并车优点: 1)尺寸小、重量轻 2)单机功率大 3)巡航或低速时,可停运部分发动机, 提高经济性 4)提高舰艇生命力 5)提高机动性 6)有利标准化 缺点:1)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 2)负荷分配不均时会使主机过 载 3)操纵控制复杂化

技术指标:功率、质量、尺寸 经济指标:油耗率、装置总效率、推进 热效率、每海里耗油率、运转-维修经济 性 性能指标:机动性、可靠性、自动-远操 纵性、拖曳性及隐蔽性

一、技术指标
1、功率指标 相对功率
Pe D Pp
Pp Pe c Cw
3 D2/3 3

第一章 总论
§1-1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definition)及组成 (composition) 一、含义:船上所有机械设备及系统的总称
任务:提供各种能量并通过应用这些能量以保证船 舶的正常航行、生活和作业。

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第三课件

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第三课件
辅助设备
为船舶提供其他辅助动力的设 备,如发电机组、泵和锅炉等。
船舶动力装置的特点与要求
特点
船舶动力装置具有高功率密度、可靠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等特点,同时需要适 应船舶航行的特殊环境条件。
要求
船舶动力装置需要满足航速、推进效率和机动性等要求,同时应符合相关环保 标准,确保低排放和低噪音。
02
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的 重要性
及时处理
对于发现的故障,应及时进行处理,避免影 响船舶的正常运行。
05
船舶动力装置的节能减排 技术
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减少能源消耗
提高竞争力
节能技术可以降低船舶动力装置的能 源消耗,节约运营成本。
节能减排技术可以提高船舶的能效和 环保水平,增强船舶的市场竞争力。
降低排放
减排技术可以减少船舶动力装置的污 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节能减排技术的应用
优化船舶设计
采用先进的船舶设计理念和方法, 提高船舶的能效和稳定性。
使用高效发动机
采用高效、低排放的发动机,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
应用智能控制技术
利用智能控制技术对船舶动力装置 进行优化控制,实现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能源的应用
01
研发和应用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能源。
更加集成化和协同化
未来的船舶动力装置技术管理将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和协同工作,实 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和高效协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运行监控
通过仪表盘和控制系统实 时监测船舶动力装置的运 行状态,确保各项参数正 常。
清洁与整理
保持船舶动力装置的清洁, 及时清理灰尘和杂物,保 持设备整洁。
定期维护与保养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NA4142、课程名称(中/英文):船舶动力装置/Mrine Power Plant3、学时/学分:51/34、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船舶主机》《船舶辅机》等5、面向对象:船舶与海洋工程轮机方向。

6、开课院(系)、教研室: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船舶动力装置及自动化研究所7、教材、教学参考书:《船舶动力装置》,徐筱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船舶设计实用手册·轮机分册》,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2。

《船舶动力装置原理与设计》,国防工业出版社,朱树文,1980年9月相关法规和船级社入级规范。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船舶动力装置》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动力装置及自动化(轮机)方向的核心专业课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期望学生能全面地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组成、基本类型及特点、总体设计思想和技术发展;掌握推进轴系和传动装置的组成、结构原理及特性,轴系布置原理、计算和主要部件的设计方法;船-机-桨工况配合性能分析;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性分析;船舶主机选型步骤与方法;动力装置经济性分析以及设计的综合评估方法等。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船舶动力装置》教学内容分为七部分,对不同的内容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1.1船舶动力装置的任务及组成1.2船舶动力装置的评价指标1.3船舶动力装置基本类型及特点1.4船舶动力装置总体设计思路要求:了解并熟悉船舶动力装置的任务及组成、评价指标和设计思路;基本掌握船舶动力装置评价指标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基本类型及特点。

第二章船舶推进轴系2.1 推进轴系的功能、组成2.2 轴系的布置原理和校中设计2.3 轴系主要部件的结构原理、性能2.4 船舶推进轴系的设计要点要求:基本掌握推进轴系的功能、组成、轴系主要部件的结构原理和性能特点;牢固掌握轴系的布置方法及校中设计方法;掌握轴系的设计要点。

第一章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第一章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船舶甲板机械有:操舵机械设备、锚泊机械设备、起货设备、 系缆设备、救生艇绞车、舷梯升降机等。
此外,在一些专用船舶上,还设有其它相应的甲板机械,如滚 装船的跳板和升降平台、打捞船的打捞设备、挖泥船的挖泥设备、 渔船的网具收放设备等,都属于甲板机械的范畴。
15
船舶装置动力概论
第一节 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及其组成
12
船舶装置动力概论
第一节 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及其组成
2.辅助装置
(2)辅助锅炉装置 辅助锅炉装置是利用燃料燃烧的热量的能量,对
水加热产生蒸汽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锅炉产生的蒸 汽,满足对燃油和润滑油的加热、空气调节和取暖、 生活用水等方面的需要。辅助锅炉装置由辅助锅炉及 为它服务的燃油、给水、鼓风、送汽设备及管路、阀 件等组成。
第六章 船、机、桨工况配合特性
第七章 机舱规划与设备布置
2

第三节
船舶动 力装置 的基本 性能指

一 章 知


船舶 动力 装置 概论
3
船舶装置动力概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正确叙述和理解船舶动力装 置的定义、作用及其组成; 2.正确叙述和掌握船舶动力装 置的类型、特点及其基本组成; 3.正确叙述和掌握船舶动力装 置的基本特性指标; 4.正确叙述对船舶动力装置的 一般要求; 5.了解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发 展概况。
• 组成:它主要由传动轴、支 承传动轴用的轴承和轴系附 件等组成。
图1-1 船舶推进装置示意图 1-遥控操纵台;2-主机(柴油机); 3-传动设备;4-轴系;5-推进器(螺旋桨)
10
船舶装置动力概论
第一节 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及其组成
2.辅助装置
在动力装置产生能量的诸装置中,除了直接产生船舶推 进动力的装置外,还有产生其他使用能量的装置,以保证船 舶的正常运行、作业、人员生活需要。因此,辅助装置是指 提供船舶除推进装置以外其它所需能量的设备。一般包括船 舶电站、辅助锅炉装置、液压泵站和压缩空气系统等,它们 分别产生电能、蒸汽热能、液压能和压缩空气供全船使用。

船舶动力装置

船舶动力装置


12.5系统的功能试验


12.6DGS8800e数字调速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调整


12.7SSU8810主机安全保护系统的工作原理及调整


13现场总线型主机遥控系统(以AC C20型遥控系统为例)
5
0
0
13.1AC C20主机遥控系统的硬件结构及其网络结构

13.2分布式处理单元(DPU)的种类及其功能
.
.
.
3. 2.3拉缸的应急处理
.
.
.
3. 2.4敲缸的原因及处理
.
.
.
3. 2.5扫气箱着火的原因及处理
.
3. 2.6曲轴箱爆炸的原因及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
.
3. 2.7烟囱冒火原因及处理
.
.
.
3. 2.8紧急刹车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
.
.
4轮机技术的应用
8
9
3
4.1主机PMI测试系统的应用及管理
.
.
4.2带LCD执行器的气缸注油系统、气缸油电子喷射系统的管理



8.1.2船舶发电机的外部短路、过载、欠压和逆功率保护参数的 调整



8.1.3电网绝缘监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参数的调整



8.1.4船舶岸电接用的操作注意事项



8.2船舶自动化电站
8. 2.1船舶自动化电站的基本功能


8. 2.2船舶发电机的自动起动与停机
8. 2.2.1备用机组的自动起动
9. 2.3电力推进系统的变频装置

《船舶动力装置》课件

《船舶动力装置》课件

PART 06
船舶动力装置的未来发展
新技术应用与展望
燃料电池技术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船舶动力 装置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可有效降低碳排放。
电力推进系统
相较于传统的机械推进方式,电力推进系统具有更高的能效和灵活 性,未来可能成为大型船舶的首选动力形式。
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
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对船舶 动力装置的智能监控、预测性维护和优化管理。
汽轮机
利用蒸汽做功,驱动船舶前进。
蒸汽发生器
将反应堆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水,产生蒸汽。
循环泵
将冷却剂循环流动,将热量从反应堆带出。
核动力装置的运行与维护
启动与停机
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启动和停机,确保安全运行。
维护与检修
定期对核动力装置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辐射防护
采取措施降低辐射对人员和环境的影响,确保安全运行。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船舶动力装置》 PPT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 船舶柴油机 • 船舶燃气轮机 • 船舶蒸汽轮机 • 船舶核动力装置 • 船舶动力装置的未来发展
PART 01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船舶动力装置的定义与作用
定义
船舶动力装置是指为船舶提供推 进动力和辅助动力的所有设备、 设施和系统的总称。
船舶动力装置的市场趋势
市场竞争格局
01
全球船舶动力装置市场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市场份额主要由几
家大型企业占据。
技术创新驱动
02
船舶动力装置的技术创新是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拥有先进

《船舶动力装置》PPT课件

《船舶动力装置》PPT课件

A3 A3
n个质量就有n-1个 振型,n-1个自振 频率。
10
§4-2 推进轴系扭振计算
一、推进轴系的模化 模化原则: 1)以每一曲柄回转平面中心线为单缸运动质量的集中点 2)发动机输出端之后,以具有较大转动惯量部件的中心线作为
质量的集中点 3)配对到于飞轴轮系和的螺转旋动桨惯的量质,量当上轴 ( nnc段较短时可以忽略或把它平均分 4)齿轮传动时,把主、从动齿轮的转动惯量按传动比合并成一
m 1
A A st
2)
m 0
n
3) 1 n
n
m1
此时阻尼对放大系数的
影响最大
4) 2 m 1
n
2 n
1 Ie
增大 I 或 e 可使 n 下降
时共振
n
tg
1
2n
2 n
a 2
2
7
小结: 1)系统自振频率仅与结构有关 n 1/(Ie)
2)强迫振动频率与干扰力矩频率相同, 但由于阻尼存在,共振时,强迫振动的 相位落后于干扰力矩相位/2,并产生动 力放大。
S 1 S 2 U 23 0
I 1 1
I 2 2
2 3 e 23
0
2
3 2 e 23 ( I 11 I 2 2 ) 2 e 23 I ii i1
k 1
k k 1 e k 1,k I ii i1
k 质量振动位移 ( k 1)质量位移 ( k 1, k )轴段变形
a
17
• 经过无因次变换以后,计算方程变为:

• 1=1
1,2= 1 1
• 2= 1- 1,2E1,2
两质量均作简谐振动,频率相同,初相位相 等,振幅不同,惯量大的振幅小,惯量小 的振幅大,且振动方向永远相反。

船舶动力装置概论..课件

船舶动力装置概论..课件

燃气轮机的主要部件
压气机
压气机是燃气轮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作用是吸入空气并将其紧缩到高 压状态,为燃烧提供足够的氧气。
涡轮
涡轮是燃气轮机的另一个重要部件, 它由一系列旋转的叶片组成,能够将 高温高压气体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燃烧室
燃烧室是燃气轮机中用于燃料和空气 混合并燃烧的部件,它能够产生高温 高压气体。
高。
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船舶动力 装置正朝着更加高效、环保的方 向发展,如使用LNG燃料、开发
电力推动系统等。
未来船舶动力装置将更加重视智 能化、自动化和节能化,以适应 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降低运营
成本。
02
船舶柴油机
柴油机工作原理
柴油机工作原理
柴油机是一种热力发动机,通过 燃烧柴油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 动活塞运动,进而转化为机械能
船舶动力装置概论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 船舶柴油机 • 船舶蒸汽轮机 • 船舶燃气轮机 • 船舶核动力装置 • 船舶动力装置的未来发展
01
船舶动力装置概述
船舶动力装置的定义
01
船舶动力装置是指为船舶提供推 动动力的整套设备,包括发动机 、传动设备、推动器等。
02
船舶动力装置是船舶的心脏,为 船舶提供航行、作业和发电所需 的动力。
曲轴
曲轴是柴油机的输出轴,将活 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输出机械能。
喷油器
喷油器是柴油机的重要部件, 用于将柴油喷入气缸,与空气
混合后燃烧。
涡轮增压器
涡轮增压器用于提高进气压力 ,增加柴油机功率和效率。
柴油机的类型和应用
轻型柴油机
轻型柴油机主要用于船 舶辅助机械,如发电机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

《船舶动力装置》课程《船舶动力装置》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船舶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重点讲授船舶动力装置的原理与设计,使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组成;船舶推进装置、船舶传动设备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布置设计原则;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的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船舶推进系统、轴系、管系、船、机、桨工况配合,机舱布置与规划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以后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如下基本技能:掌握轴系及推进装置各主要设备、船舶后传动设备的构造及初步设计能力;能根据使用要求,正确选用船舶有关机电设备;了解各种管路的布置设计原则。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 熟练掌握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性能及相关的技术指标。

2. 熟练掌握船舶推进装置的组成、布置、型式及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

3. 了解各种后传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与选型。

4. 能进行简单的机桨工况配合分析。

5. 能看懂并分析机舱布置图,懂得基本的机舱布置方法。

三、教学内容结构第一部分船舶动力装置总论第二部分推进装置设计第三部分船舶传动设备第四部分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和匹配第五部分船舶推进节能和特种推进器第六部分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四、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部分船舶动力装置总论教学要点:1、正确叙述和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任务及组成2、正确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特征、性能及结构概况主要内容:第一节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及组成什么是船舶动力装置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都有什么第二节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及特点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几种船舶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重点:柴油机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2、汽轮机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3、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4、联合动力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5、核动力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第三节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特性指标本节包含:1、船舶动力装置的性能指标、船舶动力装置的技术指标、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船舶动力装置》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船舶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重点讲授船舶动力装置的原理与设计,使学生掌握: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组成;船舶推进装置、船舶传动设备等的构造及工作原理;船舶管路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布置设计原则;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的基本知识。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船舶推进系统、轴系、管系、船、机、桨工况配合,机舱布置与规划等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为以后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从事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基本知识,具有如下基本技能:掌握轴系及推进装置各主要设备、船舶后传动设备的构造及初步设计能力;能根据使用要求,正确选用船舶有关机电设备;了解各种管路的布置设计原则。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
1. 熟练掌握动力装置的基本概念、性能及相关的技术指标。

2. 熟练掌握船舶推进装置的组成、布置、型式及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要求。

3. 了解各种后传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与选型。

4. 能进行简单的机桨工况配合分析。

5. 能看懂并分析机舱布置图,懂得基本的机舱布置方法。

三、教学内容结构
第一部分船舶动力装置总论
第二部分推进装置设计
第三部分船舶传动设备
第四部分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和匹配
第五部分船舶推进节能和特种推进器
第六部分船舶动力装置设计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船舶动力装置总论
教学要点:
1、正确叙述和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任务及组成
2、正确理解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特征、性能及结构概况
主要内容:
第一节船舶动力装置的含义及组成
什么是船舶动力装置
船舶动力装置的组成都有什么
第二节船舶动力装置的类型及特点
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几种船舶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
重点:柴油机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
2、汽轮机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
3、燃气轮机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
4、联合动力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
5、核动力动力装置的应用、优缺点
第三节船舶动力装置的基本特性指标
本节包含:1、船舶动力装置的性能指标、船舶动力装置的技术指标、船舶动力装置的经济指标。

重点讲解各项指标的作用、特点、相互联系,以及在选型中怎么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推进装置设计
教学要点:
通过对的基本知识的讲解、对轴系布置中各部件的选择、以及各部件的内部结构要求的例示讲解使学生掌握
1、会根据船舶用途、航区选择推进装置的形式(本书主要讲解单机单桨推进装置)
2、掌握船舶轴系的布置设计程序。

3、正确选用船舶轴系的材料。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推进装置的形式及特点
推进装置型式的确定与选型分析
第二节主机的选型分析
1、初步匹配设计
2、终结匹配设计
3、主机选型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在现有的各种机型里选择。

经验参考等。

第三节轴系的任务、组成与设计要求
在设计要求部分重点提出:应尽量采用标准化结构
第四节轴系布置设计
1.轴线概念、轴线数目
2.轴线与轴段长度的确定
3.轴承的位置(数量、间距)
轴系布置的典型实例:1、高速快艇轴系布置图讲解
2、远洋轮单轴系布置图讲解
学生对长江某客轮的双轴系布置图进行分析
第五节传动轴设计
1.螺旋桨轴和尾轴的结构图分析,各部分尺寸的由来,联接方式。

2.推力轴结构图分析,各部分尺寸的由来。

3.中间轴结构图分析,各部分尺寸的由来。

4.传动轴的材料、技术加工要求。

第六节轴承与轴系附件
本节略讲,学生重点掌握各类轴承的使用范围和选型即可。

第三部分船舶传动设备
教学要点:
1.正确叙述和理解船舶传动设备的作用
2.正确理解和掌握船舶传动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传动设备的含义;传动设备的任务。

第二节船用摩擦离合器
摩擦离合器的传扭能力与主要参数的选择;摩擦离合器设计中的问题。

第三节船用减速齿轮箱
船用齿轮箱型式与主要技术性能;多片式摩擦离合、倒顺、减速箱工作原理;船用减速齿轮箱的主要性能与选配。

第四节船用液力偶合器
船用液力偶合器的工作原理与分类;船用液力偶合器的选型设计。

第五节船用弹性联轴器
弹性联轴器的作用与种类;弹性联轴器的选型。

第六节可调螺距螺旋桨。

调距桨的特性曲线与基本工作特性;调距桨的优缺点;调距桨装置的组成及结构;调距桨程序控制设计;调距桨选用要点。

第四部分船舶推进装置的特性和匹配
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船舶推进装置的功率与效率;船、机、桨三者的能量关系;特性;工况;研究特性、工况与配合的目的。

第二节船、机、桨的基本特性
船舶阻力特性;船用柴油机的工作特性;螺旋桨的推进特性。

第三节机桨匹配;典型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
机桨的配合性质;几种机型的配合特点与实例。

第四节典型推进装置的特性与配合
单机直接带桨;减速传动时的特性与配合;多机多桨传动的特性与配合;单机经液力偶合器带桨的特性与配合;调距桨传动的特性与配合。

船、机、桨在变工况时的匹配。

系泊工况;过渡工况;营运时的变工况。

第五部分船舶推进节能和特种推进器
主要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节能船型的研究
第三节附加流体动力节能装置
第四节高效节能特种推进器
第六部分船舶动力装置设计
主要内容:
第一节船舶动力装置设计的观点、内容与程序
设计观点;设计内容与程序。

第二节船舶动力装置设计发展概况
船舶动力装置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船舶动力装置优化设计。

第三节总体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可靠性与机动性;经济性;辅锅炉与电站;振动与噪声。

第四节机舱中机械设备的布置与规划。

机舱的位置与尺寸;机舱布置的原则及要求;机舱布置的方法与步骤;机舱布置实例。

五、教学实施
(一)教学建议
1、讲授:概念讲解、分类说明、从作用到原理层层分析。

2、项目化教学,每章内容以某一船舶设备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为例,从概念、要求、任务、分析计算、选型、校核层层推进。

3.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其提供多种学习选择。

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要进行补偿教学,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进行拓展教学,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均学有所得。

5.教师要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研究职业教育的本课程的教学规律,总结、交流教学经验。

(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建议
学校要为本课程教学配备必要的计算机、互联网等设施。

教师要利用、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广播电视、图书馆、阅览室等,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

(三)教材编写建议
教材编写要以本教学大纲为依据。

教材内容应体现中等职业学校本课程教学目标,落实各个模块的内容与要求。

教材编写形式应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提供多介质、多媒体、满足不同层次教学需求的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比较全面的教学支持。

六、考核与评价
本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的评价,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要注重诊断与指导功能,突出激励作用。

评价要坚持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作业、测验、课内外活动等形式。

终结性评价可采用听力测试、口试和笔试等形式,也可采用真实性任务。

考核要考虑职业教育的特点和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注重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兼顾策略、情感和学习态度等。

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应在考核中分别占相应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