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线设计说明书

合集下载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市政道路初步设计说明书(范文)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A222000384 工程编号:龙湖区龙祥街道夏桂埔社区“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程初步设计二○一八年十一月目录1 设计说明书 (1)1.1 概述 (1)1.1.1 任务依据 (1)1.1.2 设计标准 (1)1.1.3 工程概况 (1)1.1.4 项目研究过程 (2)1.1.5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 (2)1.1.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2)1.2 功能定位 (2)1.2.1 规划情况 (2)1.2.2 交通量预测 (2)1.2.3 工程建设意义 (2)1.3 建设条件 (3)1.3.1 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3)1.3.2 工程地质条件 (5)1.3.3 交通设施现状与规划 (6)1.3.4 沿线环境敏感区(点)分布及对项目建设的影响 (7)1.3.5 项目区域内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对项目的影响 (7)1.3.6 沿线市政管线的现状与规划 (7)1.3.7 各项(地质、地震、环保、水保等)专项评价、评估结论对项目的影响 .. 71.3.8 有关部门对重大问题的意见,沿线居民的要求或建议 (7)1.3.9 其他 (7)1.4 工程设计 (7)1.4.1 设计原则 (7)1.4.2 设计依据 (8)1.4.3 技术标准与设计技术指标 (9)1.4.4 平面和纵断面设计 (9)1.4.5 横断面设计 (10)1.4.6 路基、路面结构设计 (11)1.4.7 道路附属工程设计 (14)1.4.8 桥梁、隧道及涵洞设计 (14)1.4.9 排水工程 (14)1.4.10 沿线环境保护设施 (15)1.4.11 近远期结合实施方案 (20)1.4.12 新技术应用情况及下阶段需要进行的试验研究项目 (20)1.4.13 设计配合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21)2 工程概算 (21)2.1 工程概况 (21)2.2 编制依据 (21)2.2.1 工程项目及工程量: (21)2.2.2 定额及取费依据: (21)2.2.3 价格依据: (22)2.2.4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计算依据: (22)2.2.5 其他 (22)2.3 概算投资 (22)3 主要材料及设备表 (23)3.1 道路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2 污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23)3.3 雨水工程主要工程数量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旅游路线设计说明书

旅游路线设计说明书

抗战热土红色枣庄小组名称:小馨窝工作室姓名:孙玉艳朱宁宁周芹枣庄红色旅游路线设计说明书目录1主题和口号2线路设计3景点介绍4市场分析5价格预算6针对人群7效果评估8游览日期9成员介绍和分工一、线路主题及口号1、线路主题:抗战热土,红色枣庄2、线路口号: 亲近枣庄山水,体味红色足迹三、具体景点介绍(一)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落在山东省枣庄市风景如画的古运河畔的台儿庄城西南郊,展览馆共有三个展室,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馆内陈列着台儿庄大战时中日双方资料、文物千余件,书画馆珍藏着参战将士和亲属以及著名书画家、政界人士的书画作品近千件。

国家AAAA级景区。

(二)台儿庄古城运河古城坐落于枣庄市辖区台儿庄区,既是民族精的象征、历史的丰碑,也是运河文化的承载体,至今仍保留有不少的遗存,被世界旅游组织誉为“活着的运河”。

国家AAAA级景区。

(三)冠世榴园枣庄冠世榴园生态文化旅游区位于山东省枣庄市区南部、峄城区西部的群山之阳,东西长45华里,南北宽6华里,面积达12万亩。

该园区有榴树530余万林,48个品种,始建于西汉成帝年间,被誉为“冠世榴园”(四)仙坛山温泉小镇仙坛山温泉小镇位于枣庄市中区西王庄乡境内-枣济S345公路西侧,南接台儿庄运河古城,北临206国道入口处。

座落在仙坛山与胭脂山夹谷,是古峄县八大景之首的“仙坛晓翠”谷地;这里自然环境、文化底蕴、天然水资源得天独厚,真可谓“仙山灵泉” 、“人间瑶池”(五)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和影视城那首在硝烟战火中流传下来的歌谣,曾多少次赶走了战士们的彷徨,多少次鼓起了铁道游击队员的士气,又多少次走上了缅怀先烈的舞台。

“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唱起那动人的歌谣……”(六)红河湿地该景区北有凤凰山、玉虚宫、百寿石坊、莲花山古墓群;东有郁郎亭、焦花女慕;南有乾隆问诊处、咸丰帝师故居、严子陵垂钓处、老一代革命家渡湖处;西有千年不息的古运河。

基于纬地道路8.0的道路工程路线设计说明书

基于纬地道路8.0的道路工程路线设计说明书

基于纬地道路8.0的道路工程路线设计一、前期准备1、安装纬地道路8.0(数模版)及相应版本的CAD—32位纬地适配06-08版本CAD,64位适配10-14版本的CAD。

注:纬地道路必须在相应的CAD环境下方可运行。

2、建议建立一个专门的文件夹存放基础班设计资料(如地形图等)及生成的工程文件。

二、路线设计1、项目管理打开纬地道路软件,在界面菜单栏中的“项目”中点击“新建项目”,项目,项目名称自己设定,文件路径选择在前期准备中建立的文件夹,设计者信息自主填写,点击确定。

注:项目是存储相关设计参数,而CAD文件是存储绘制的图形,在设计进程中如中断设计,两者都需要进行保存操作。

项目在设计页面点击存盘,CAD文件则直接保存即可。

图1 平面交点选取2、主线平面设计a.在“文件”下拉菜单中点击“打开”,在弹出的菜单栏中选择所要设计道路的地形图,点击打开。

b.选中地形图,把颜色改成“灰度 9”,使后续路线更清晰(可做可不做)。

c.在“设计”下拉菜单中点击“主线平面设计”,接着点击拾取去选取起点位置,确定合适的起点之后点击“插入”就可以进入其余交点的确定步骤,交点确定步骤主要根据地形判断,进而确定整条线路走向(可以打开“对象捕捉”),完成交点的拾取之后右击点击确定。

注:如果拾取过程中发现某个点需要调整,不必删除重来,可以完成初始线路选定之后点击实时修改,点击需要调整的点之后右击直接拖动到理想位置然后点击鼠标左键确定,可反复修改直至满意,其余步骤进行到一半不满意需要修改也可按此步骤。

可修改各个交点名称,如QD、JD1、ZD等。

d.通过进度条控制当前操作的交点,对于需要设置平曲线的交点,点击拖动R,在图中点击对应的点,右击拖动进行大致半径确定(L可将步长放大10倍,S缩小10倍),然后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半径调整,设定前后缓和曲线长,点击“试算”按钮,观察Ls1:Ly:Ls2,一般以1:1:1~1:2:1为宜,如不符合条件可反复手动修改参数。

物流路线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物流路线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

TRANSCAD物流路线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仓储及配送中心设计技术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__专业物流工程 ___指导老师成绩2012年6月5中文摘要本次课程设计,是《仓储及配送中心设计技术》课堂学习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全面系统复习课程知识,通过完成方案设计,在实践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本课程设计。

以给定的背景为基本依据,结合其他知识和设计规范,完成相关设计任务。

TransCAD是第一个供交通专业人员使用而设计的地理信息系统,用来储存,显示,管理和分析交通数据。

TransCAD把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和交通模型的功能组合成一个单独的平台,以提供其他软件无法与之匹敌的各种功能。

TransCAD可用于任何交通模式,任何地理比例尺寸,和任何细节程度。

掌握TransCAD应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并利用其来规划配送车辆路线,以实现运输车辆数目最小化、出行时间最小化、出行距离最小化等整体最优目标。

通过给定的配送中心和客户的各项属性值,设计出从配送中心到客户的各个运力和路径,达到最优解。

关键词:TransCAD 最优目标规划1目录第一章TransCAD概述 (3)第二章需求分析 (4)第三章物流路线规划 (6)(一)配送区域地图的构建 (6)(二)配送运输网络的构建 (12)(三)车辆路径设置 (15)第四章结果分析 (17)总结 (22)参考文献 (23)致谢 (24)第一章TransCAD概述TransCAD是唯一专为交通运输业设计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旨在帮助交通运输专业人员和组织机构存储、显示、管理及分析交通运输信息与数据。

TransCAD适用于任何规模,任何形式的交通运输。

TransCAD软件把地理信息技术(GIS)和交通规划技术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方便地对各类交通运输及相关数据进行存储、提取、分析和可视化。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1.1 设计任务与内容设计名称:某新建三级公路路线设计设计资料:[1]公路等级: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km/h;[2]地形图:地形图2张,比例尺:1:2000;[3]路线起、终点:见地形图;[4]路线沿线地质:泥质页岩设计要求:①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的确定;②路线方案的选择和确定;③纸上定线;④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⑤路线设计计算,包括:曲线要素、路线里程、纵断面设计高程、路基加宽、超高、土石方数量等;⑥图纸表格的绘制和填写,包括:平面图、纵断面图、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基横断面图、直线及曲线一览表、路基设计表、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等;1.2 设计成果设计公路为三级公路,设计速度为30km/h,路线长度大约为1500m。

焦点个数为5个,最小平曲线半径为350m,最大平曲线半径为515m。

最大纵坡为3.310%,最小纵坡为0.507%。

最大坡长为500m,最小坡长为192m。

竖曲线半径均为2000m。

第2章路线平面设计2.1 路线平面线形说明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为(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乡村道路设计说明书(20㎝混凝土面层20㎝片石基层)

乡村道路设计说明书(20㎝混凝土面层20㎝片石基层)

说明书第一篇总体设计说明一、概况12345678工程位于12县内县境内,本项目是12345生产、生活以及对外经济交流的主要道路,也是沿线村民出行的主要通道。

二、任务依据1、《12345678工程》合同书。

三、测设主要依据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部颁《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3、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4、部颁《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5、部颁《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066、部颁《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7、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8、77省地方行业标准《农村公路技术标准》JTD/T B01-20099、《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10、《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11、其他相关规范、手册;四、主要技术指标1、公路等级:农村公路基本级;2、设计速度:15公里/小时;3、路基宽度:4.5米;4、圆曲线极限最小半径:15米,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0米;5、最大纵坡:12%;6、最小坡长:60米;7、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8、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9、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g):0.15;10、地震基本烈度值Ⅶ。

五、测设经过根据《12345678工程》对该路的勘测设计深度和工期要求,以及在听取业主方对全线路况介绍和设计方对全线实地考察基础上,组织相关技术人员,于2014年1月上旬正式开始外业勘测。

在12县交通运输局和其他各有关部门、沿线居(村)民的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半个月的外业测量完成外业资料收集,进而转入内业设计,于2014年1月中旬完成了全部的施工图设计工作。

六、路线走向及工程概况12345678工程,路线总长2226.52公里,起点位于123456公路捌邓岔路口处,止于123456村K2+046.93。

道路路方案设计

道路路方案设计
4.6景观及绿化工程设计...................................................................36
4.6.1工程概况..............................................................................36
4.2.2设计内容、单元划分及建设标准..........................................................25
4.2.3交通标志设计.........................................................................25
1.8设计范围和主要设计内容................................................................4
1.9路线起点、终点走向及主要控制点........................................................4
3.2项目区域交通量发展..................................................................12
3.2.1区域内道路交通现状...................................................................12
层,向原特区外倾斜,区级财力每年增加150亿元以上。按照组团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要
4.1.9公交及人行系统设计....................................................................24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

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

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

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

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

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

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

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

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

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

S9-2-1路线说明

S9-2-1路线说明

路线设计说明书1、对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及定测外业验收意见的执行情况结合初步设计预评审意见、交通部部审意见、咨询报告和专家意见及本标段定测验收意见,在初步设计文件的基础上,根据定测、详勘的实际情况,对平纵线位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调整,使最终的路线更为合理。

1.1采用设计规范1、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1.2 路线方案根据初步设计交通部审查意见、咨询报告、专家意见以及定测会议纪要的相关要求,本标段路线方案采用初步设计推荐的K线方案,路线方案符合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及定测会议纪要的要求。

1.3 路线平面设计施工图设计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咨询报告、专家意见以及定测会议纪要的相关要求,对平面线位进一步做了调整、优化。

初步设计线位在K79+600~K82+200路段内位于山间凹谷中部,中心填深高,填方数量大,且大量占用山间凹谷内的农田;在K80+500~K82+100路段内布设香坪大桥、社下大桥共长1190m,桥梁规模大。

在施工图中,结合业主意见,在K79+000~K80+000路段路线向右偏移约90m,以右侧不产生挖方为原则,减小了中心填高,填方数量减小,并减少了农田的占用;在K80+600~K80+800路段路线向左平移约60m,从而缩短香坪大桥约160m,并取消社下大桥(300m)。

1.4 路线纵断面设计施工图设计根据初步设计审查意见、咨询报告、专家意见以及定测会议纪要的相关要求,并结合平面线位的调整,对路线纵面线位进一步做了调整、优化。

1、香坪路段纵断面调整(K77+520~K80+530)初步设计中K78+720~K80+530路段挖方量大,弃方多。

施工图设计结合定测验收意见、咨询报告意见及平面调整成果,抬高了纵断面,比原设计纵面高0.5~2.5m左右,填方增加10.62万方,挖方减少10.59万方,调整后的纵面有利于路段内土石方平衡。

北纬30度沿线的环球旅行线路图设计说明书

北纬30度沿线的环球旅行线路图设计说明书

北纬30度沿线的环球旅行线路图设计说明书
本设计要解决的是合理给出能游览六大洲的最佳路线选择问题,即给出一条经济且省时的路线。

在处理此问题之前,联系实际,对影响线路选择的因素进行筛选,最终确定了以下三个影响较大的因素:第一是换乘次数;第二是行程时间;第三是行程费用。

依据各因素对路线选择的影响程度,我们按不同的权重对它们进行考虑。

从实际情况分析,人们比较倾向于多种途径的旅游方式,因此每个站点的转乘给出较多权重。

为了解决换乘次数最少,行程时间相对较短、行程费用相对较少的问题,经过尝试与探索,我们采用了现代分析的方法,对环球旅行相邻两城市、相邻两洲进行分类讨论,归纳出直达,换乘一次,换乘两次的情况(三次以上的情形可以类推),并通过Matlab编制程序,给出了任意两站点间的最佳行程路线以及换车的地点,最后还提出了进一步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旅游站点的固定性、重叠性和交通工具可选择性,使得出行线路选择行为具有相当的复杂性。

由一般路径选择特性可知,人们总是根据个人偏好选择出行路线(或希望出行时间最少,或希望换乘次数最少,或希望出行费用最低),可称之为最短路因素。

同时,由于公交网络的复杂性,使得最短路判断出现差异,而个人选择行为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多路径选择较为符合游客的行为特点。

另外一个方面,当游客要进行一次换乘时,他会考虑到时间或者费用等问题,,所以在这种情况下
我们只考虑途经站点最少的二次转乘路线。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技术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二、工程概述与设计标准2.1 路线地理位置图见平面设计图。

2.2 工程概况设计时间:2011年9月15日-2011年10月29日设计地点: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设计公路路段:公路AB段2.3设计公路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JTGB01—2003)2.4 主要设计技术指标:设计车速:30km/h停车视距:110m路基总宽度:8m三、道路线形设计过程规范要求(部分):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米,最短缓和曲线长40米,最短平曲线长度250米,纵断面最大纵坡5%,纵坡长度限制为最小为130米,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凹形)400米和(凸形)400米。

3.1平面:(1)圆曲线一般最小半径为65m,极限最小半径30m;不设超高最小半径:当路拱≤2%时为350m,当路拱>2%时为450m。

(2)平曲线长度一般值为270m,最小值为90m。

(3)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为40m,最小值为30m。

3.2纵断面:(1)最大纵坡为5%,最小坡度为0.5%,最小坡长130m;纵坡为5.5%时的最大坡长为300m。

(2)凹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凸形竖曲线半径一般值为400m,极限值为250m,竖曲线最小长度为25m。

四、平面设计4.1平面选线的原则(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路线设计应注意立体线形设计中平、纵、横面的疏顺、合理配合。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或极限指标,也不应片面采用较高指标。

道路设计说明范文

道路设计说明范文

道路设计说明范文道路设计是指根据城市规划及交通需求,规划、设计和建设道路的过程。

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确保交通安全,同时还能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下面将详细介绍道路设计的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在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的功能和用途。

道路的功能可以分为交通功能和城市功能。

交通功能主要包括道路的通行能力、通行速度和交通组织等,而城市功能主要是指道路对城市环境、社会经济活动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基于这些功能需求,需要合理规划不同类型的道路,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等,以满足不同的交通需求。

其次,在道路设计中,需要考虑道路的几何设计。

几何设计主要包括道路横断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涉及道路宽度、车行道数量、人行道宽度、分隔带和道路边坡等。

而纵断面设计主要涉及道路的纵坡和曲线设计,以保证车辆和行人在道路上的安全通行。

另外,在道路设计中,还需要考虑道路的交通安全。

这包括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引导标线、交通设施等的设置,以提醒驾驶员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此外,还需要设计合理的交通流动方式,如交叉口的类型及位置,以优化车流和行人的通行效率。

此外,道路设计还需要考虑道路的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主要包括道路的排水沟、路面排水口和雨水管道等,以确保道路在雨水天气下能够顺利排水,减少道路积水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

最后,在道路设计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道路设计应该尽量考虑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合理规划绿化带和设置雨水花园等方式,减少道路对环境的影响。

总之,道路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合理的道路设计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性,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便利。

因此,在进行道路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道路的功能需求、几何设计、交通安全、排水系统和环境保护,以实现道路的最佳设计效果。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说明书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说明书

路线设计说明SII-1一、路线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2、路线主要技术指标确定了如下设计原则:1)在路线布设时,符合本区域公路网规划的要求。

2)高速公路应注重立体线形设计,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视觉良好、景观协调、安全舒适。

线形设计组合所考虑的因素应周全,以提供较高的服务质量。

3)路线布设时充分体现“服务社会,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当地交通现状、沿线乡镇规划的具体情况,少占良田好地,既要连接所经地区的重要城镇,又不能造成大量的拆迁,影响沿线群众的正常生活。

能较好的照顾了路线与地方规划的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总之,本路段路线布设时坚持了“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注重了安全、环保、景观新设计理念,在设计中认真贯彻“一个确保”、“两个灵活”、“三个协调”的原则,即:从根本上确保行车的安全;灵活应用技术指标和灵活结合沿线条件;以及公路线形自身的协调,线形与结构物的协调和线形与环境的协调。

按照要求,全线技术标准按高速公路技术标准执行,设计车速80km/h,根据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规定执行。

其主要技术指标及指标执行情况如下表主要技术指标表XX高速公路路段2.91公里,XX高速公路起于桃江县近桃村,终于马迹塘县。

二、路线平面、纵断面线形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交通部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3)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路线布设路线设计按交通部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部颁《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的规定执行,结合地形、地质、工程量、拆迁赔偿、环境保护等具体问题进行路线平纵面布设。

(完整word版)道路设计说明书

(完整word版)道路设计说明书

说明书第一篇总体设计一、任务依据及测设经过(一)概述xx公路工程的修建对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及沿线镇区发展规划的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在促进镇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任务依据本项目勘察设计的主要依据有:1、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及相配套的有关规范、规程;2、项目委托书及相关技术要求;3、双方签订的勘察设计合同。

(三)测设经过受业主委托,由我公司承担本项目的勘察设计任务,按一阶段施工图进行勘察设计,作业中严格遵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进行实地放线和资料收集工作,其主要测设经过如下:1、控制测量为满足本项目设计、施工的要求,沿线布设控制导线3.146公里。

导线点采用RTK进行施测,导线点高程采用假设独立高程。

坐标系统采西安80坐标系,测量成果经外业验收后进行了平差计算,各项精度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可作为本测区的基本平面、高程控制。

2、中线测量中线全部采用全站仪实地放线,全线为20m一桩(特征点加桩),路线纵断面采用全站仪施测。

3、专业调查外业测设期间,各专业组人员对拟定路线方案的水文地质情况、路基构造物、桥涵的相关资料及其它构造物的拆迁、当地材料价格等均进行了实地调查。

二、设计标准根据xx政府的委托,本段路线以交通部颁发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设计速度为20Km/h的四级公路标准进行测设,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路基、路面宽度: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两侧土路肩各0.5米(横断面布置见路基标准横断面图);2、设计荷载:公路-II级;3、设计洪水频率:路基:1/25;4、路面类型:水泥砼路面;5、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30米;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15米;6、回头曲线最小半径:15米;7、最大纵坡:9%,受限路段12%;8、最小坡长:60米。

三、沿线自然自理特征及其与公路建设的关系1、地形、地貌该段路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区,沿线主要地质特征为:山岭重丘区第四系全新冲积粘土、亚粘土、填积土和淤泥,局部洪积软亚粘土和下伏亚粘土。

公路城市道路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

公路城市道路专业毕业设计说明书

总说明一、任务依据及项目概况(一)任务依据1.《长沙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专业道路方向毕业设计指导书》。

2.公路相关规范标准(二)工程规模及技术标准项目重要技术标准二、路线平纵面设计(一)平面设计路线设计线为公路中心线。

路线全长1.942km,共设立平曲线1个,平均每公里0.515个,平面线形采用基本型,最小圆曲线半径800m,最小缓和曲线长250m。

路线力求吻合地形,注重平纵面配合,线形连续、均衡,最大限度地提供行车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行车的安全、油耗,结合沿线地形、工程地质、填挖方条件、设计洪水位等考虑拟定路线纵面。

全线共设立竖曲线1处,竖曲线半径50000m。

本项目纵断面设计,完全符合公路纵断面的最大纵坡、坡长设立及缓和坡段的规定,且对全线进行了平均纵坡的验算。

(三)平纵组合设计线路所经地带重要为平原地形,地形起伏较小,水系、植被发育。

路线进行平纵面组合设计时需考虑地形、地质、环保、等制约因素,规定路线方案尽量吻合周边地形,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充足考虑车辆行驶安全舒适性、驾驶员视线规定及心理反映,在工程量增长不大的情况下,尽也许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

全线平曲线半径大于满足视距规定的最小半径值、纵曲线半径尽量大于视觉所需要的最小半径值,保证行车安全。

(四)路线平纵面指标执行情况本路段路线平纵面指标执行情况见下表:技术指标采用值表1)平曲线超高全线半径小于2500米的平曲线设立超高。

一般情况下,缓和曲线长度满足规定期,平曲线超高渐变由直缓点开始,至缓圆点完毕,渐变段长度不小于70m,超高渐变率不大于1/200。

缓和曲线过长导致超高渐变率小于1/330的,控制在双向2%到单向2%渐变率不小于1/330。

2)平曲线加宽本项目平面指标高,无加宽设计。

3)平曲线视距全线视距按不小于2倍停车视距检查,并结合据地形和植被覆盖情况,尽量对平曲线内侧影响视线的障碍物和挖方边坡按视距包络曲线进行清除。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2)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2)

设计说明书目录第一章绪言 (1)一、概述 (1)二、主要技术指标 (1)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1)第二章道路选线 (2)一、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二、道路选线方案 (2)第三章平面设计 (3)一.技术指标规定 (3)二、圆曲线设计 (3)三、缓和曲线设计 (6)四、直线的长度限制设计 (7)五、组合曲线设计 (8)六、路线具体位置的确定 (10)第四章纵断面设计 (10)一、技术指标规定 (10)三、竖曲线设计 (12)四、纵断面设计方法及绘制 (14)第五章横断面设计 (15)一、技术指标规定 (15)二、路基横断面的组成 (16)四、超高缓和段 (17)五、路基土石方计算 (18)第六章结论 (18)第一章绪言一、概述本设计说明为宁淮高速公路南京连接线C标段的设计过程,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进行了道路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起讫点为AK0+00.000,终止点为AK11+771.239,总长11771.239m。

二、主要技术指标本设计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完成,高速公路各项指标如表所示。

高速公路技术指标计算行车速度100km/h 车道数 4行车道宽(m) 3.75 硬路肩宽 3土路肩宽0.75 路基宽(m) 26.0\33.5\41.0停车视距(m) 160 超车视距不采用超车视距设计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700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400不设超高最小半径4000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120最小值85最大纵坡4% 最小坡长250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凸10000 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凸6500 凹4500 凹3000竖曲线最小长度一般值250 超高横坡度最大值8% 最小值100中央分隔带宽度(m) 一般值 2.00 左侧路缘带宽度(m)一般值0.75 最小值 1.00 最小值0.50三、设计的主要内容本路段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内容:(1)、确定道路走向并进行线形设计和曲线要素的计算,得到平面设计图。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

高速公路,设计说明书

前言毕业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培养的最后一个阶段,是完成教学计划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期间所学专业知识的全面总结。

在做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查阅设计规范、反复研习教材、使用cad和纬地等相关软件让我对道路与桥梁工程这个软件有了更深的认识,加深了我对新规范、规程、手册等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巩固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达到了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由于在设计方面经验不足、本人能力也实在有限,本设计中难免有不妥和疏漏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第一章设计概况1.1设计任务本次设计题目为《广西来马高速公路主线K244+200~K246+300段初步设计》。

根据湖南科技大学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我完成了路线的选线、平纵横设计、边坡稳定性分析、路基设计、涵洞、排水设计及路面结构等设计任务。

1.2 工程概况1.2.1 路线走向、起讫点本设计为广西省来宾至马山高速公路公路K244+200~K246+300段的初步设计,设计标准为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公路,设计车速120km/h,路基宽10m。

公路主线设计为东西走向,路线起始于来宾市良江镇吉利村附近,止于马山县乔利乡那料村附近,起点与桂平至来宾高速公路及柳州至南宁高速公路相接,终点则与都安至南宁高速公路及马山至平果高速公路相接,路线全长114.535km。

1.2.2 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本段设计路线位于广西省来宾市境内,来宾市位于广西省中部,北与柳州、桂林、河池交界,东与梧州、贵港相邻,西与河池、南宁相交,南与贵港、南宁毗邻。

来宾地处腹部,是广西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来宾市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虽然该地区全年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农业气候资源丰富,但时有旱涝寒害爆发。

全地区年均日照1325--1734小时;平均年降水量为1225--1942毫米,四月下旬至八月下旬为雨季,是洪涝多发季节;年平均气温18.1--21.2摄氏度。

步行道设计说明

步行道设计说明
7)地震基本烈度采用及大型工程构造物区域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情况
8)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2008年修改版),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克,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秒,从《地震动峰值加述度分区与地震基本烈度对照表》查得沿线地震烈度小于Ⅵ度,属于基本稳定型和稳定型,参照交通部的《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公路工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D的有关规定,可以不作抗震设计。
根据施工图文件,本项目主要工程见表:
主要工程一览表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工程量
备注
1
路基挖方
M3
630
2
路基填方(建议全用河卵石和河砂)
M3
22
全填砂石
3
面层:彩色透水砖
M2
1759.8
厚6cm
面基层:级配渣石
M21759.8厚10源自m4涵洞个
8
5


1
6
栈道
m
375
三、沿线自然地理概况
1)地形地貌
2)
设计路线沿线地形为重丘地形,地形高低差异较大,位于云贵高原低山侵蚀地貌.海拔高程在750.00-789.100米之间,相对高差39.10米.主要的山峰,河流受构造及岩性控制较明显,其走向与构造方向一致,测区为岩溶地貌,侵蚀剥蚀地貌及堆积地貌等多种低山地貌类型。
1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行业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公路沥青路面设计技术规范jtgd5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3地方标准及其它规定文件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置技术规程dbj083994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执行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说明书1.1 设计任务书1.1.1 设计目的毕业设计是教学计划中最后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道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道路交通工程设计或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是前面各个教学环节的继续、深化和拓宽,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学生收到道路工程师必须的综合训练,有利于想工作岗位的过渡。

1.1.2 设计基本要求1.设计过程中正确运用“标准”和“规范”中有关的原则和要求。

路线方案合理,平、纵、横组合得当。

2.较好地完成任务书中所要求的内容。

设计说明书内容完整,计算正确,图表和图纸正确、整洁,其格式和内容符合道路设计文件规定。

3.设计中要反映出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部分计算可编制计算机程序完成,说明书、表格可采用计算机打印,图纸至少有一张以上采用计算机绘图。

4.外文文献翻译应文字通顺、准确无误,并附原文文献复印件。

5.设计文件应按“编制办法”的要求装订成册。

1.1.3 设计内容本设计,应解决下列指定的主要项目,并在设计说明书中加以论述:表1.1 设计内容序号项目名称设计要求1 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⑴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选定2 纸上选线⑴地形图上指定起迄点间选择路线方案(简述选定方案走向的理由)⑵路线方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3 平面定线设计⑴交点坐标计算和导线方位角计算⑵平曲线设计⑶桩号详细计算(直线、曲线及转角表)⑷路线平面图绘图4 路线纵断面设计⑴竖曲线设计⑵纵断面设计图(包括涵位及标高控制)5 路基横断面设计⑴路幅设计(宽度、横坡)⑵超高、加宽设计⑶边坡设计⑷路基标准断面图(包括涵位横断面)⑸路基设计表⑹土石方计算表6 路基稳定性验算⑴对高路堤、深路堑均需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

⑵提出稳定性设计措施7 交叉口设计交叉口类型的确定,平面设计图、接线纵断面及匝道的平、纵、横设计图8 交通工程设计标志、标线、安全设施设计图9 道路排水设计在平面上表示出排水系统的位置,排水设施施工图10 沥青路面结构设计⑴横断面、排水设计(绘出详细的路面排水系统图)⑵拟定路面结构组合方案(参考规范附录A),进行方案比较;⑶轴载换算,推算设计年限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⑷确定路基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⑸按三层体系简化(查图)法确定路面设计层厚度;⑹按三层体系简化(查图)法验算各层层底拉应力;11 水泥路面结构设计⑴横断面、排水设计(绘出详细的路面排水系统图)⑵路面结构组合设计;⑶轴载换算,推算设计年限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⑷确定路基路面结构层设计参数;⑸确定混凝土板的平面尺寸和厚度;⑹确定接缝构造;⑺平面交叉口的分块设计;12 旧路补强路面设计旧路加铺结构层组合设计13 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提出施工组织方案以及横道图的绘制14 工程预算计算建筑安装工程费1.1.4 设计完成后提交的文件和图表1、总说明书(附:中英文摘要包括道路名称、性质、等级、长度、本次设计项目)2、设计计算说明书3、主要技术指标表4、平面设计图(附:直线、曲线及转角表)5、纵断面设计图6、路基标准横断面图7、横断面设计图(至少完成1000m长)8、路基设计表9、超高方式过渡图10、挡土墙设计图11、交叉口平面设计图12、土石方计算表13、英文文献翻译(包括原文及译文)第二部分:线路设计道路的路线设计主要包括: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纸上选线,平面定线设计,路线纵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路基稳定性验算等。

各设计要求列于下表:表2.1 路线设计项目序号项目名称设计要求1 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⑴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选定2 纸上选线⑴地形图上指定起迄点间选择路线方案(简述选定方案走向的理由)⑵路线方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3 平面定线设计⑴交点坐标计算和导线方位角计算⑵平曲线设计⑶桩号详细计算(直线、曲线及转角表)⑷路线平面图绘图4 路线纵断面设计⑴竖曲线设计⑵纵断面设计图(包括涵位及标高控制)5 路基横断面设计⑴路幅设计(宽度、横坡)⑵超高、加宽设计⑶边坡设计⑷路基标准断面图(包括涵位横断面)⑸路基设计表⑹土石方计算表6 路基稳定性验算⑴对高路堤、深路堑均需进行边坡稳定性验算。

⑵提出稳定性设计措施一.技术等级和技术标准的确定1. 设计交通量根据基本资料所给数据:表2.1.1 交通组成交通组成(辆/日)689解放CA10B966解放CA390920东风EQ140936黄河JN150992黄河JN253601长征XD980794日野ZM4401241日野KB222216太拖拉1389406轴重小于25KN的车辆交通量年增长率 4.0%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标准》),用于道路规划和技术等级划分的标准车型为小客车,其他机动车按规定的折算系数换算取用。

表2.1.2各级公路车辆折算系数车型编号汽车代表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1 小客车 1.0 ≤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2 中型车 1.5 >19 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 的货车3 大型车 2.0 载质量>7t~≤14t的货车4 拖挂车 3.0 载质量>14t的货车各种车型的载重见《路基路面工程》(第二版)(邓学钧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路基路面》),可得出表2.1.2中各车型的折算系数:表2.1.3 各车型折算系数车型折算系数1.5解放CA10B1.5解放CA3901.5东风EQ1402.0黄河JN1502.0黄河JN2532.0长征XD9803.0日野ZM4402.0日野KB2222.0太拖拉1381.0轴重小于25KN的车辆预测的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即设计交通量AADT计算如下AADT=ADT×(1+r)1-nADT—起始年平均日交通量(pcu/d)r —年平均增长率(%),由基本资料得出,为5.5%n —预测年限,该公路为国家重要干线公路,按20年预测ADT=(689+966+920)×1.5+(936+992+601)×2+794×3+(1241+216)×2+9406 =23622.520AADT=23622.5×(1+4.0%)1=497702.设计速度根据《标准》,折合成小客车的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5000~55000辆时,宜设计为高速公路4车道,设计时速设为100km/h。

3.公路技术标准公路技术标准是指在一定自然环境条件下能保持车辆正常行驶性能所采用的技术指标体系。

公路技术标准反映了我国公路建设的技术方针,是法定的技术要求,公路设计时都应遵守。

设计速度是技术标准中最重要的指标,它对公路的几何线性,工程费用和运输效率影响最大。

本公路各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表2.1.4 本公路各主要技术指标公路等级高速公路设计时速(km/h)100车道数 4路基一宽度(m)(一般值) 26.0停车视距(m)160圆曲线半径(m) 一般值700 最小值400最大纵坡(%) 4见《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杨少伟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道勘》)P84.道路建筑界限与道路用地(1)道路建筑界限道路建筑是为保证车辆和行人正常通行,规定在道路的一定高度和宽度范围内不允许有任何设施及障碍物侵入的空间范围。

高速公路建筑界限规定如下图:W—行车道宽度,1—左侧硬路肩宽度,L2—右侧硬路肩宽度,S1—左侧路缘带宽度,S2—右侧路缘带宽度,C —安全带宽度当设计车速大于100km/h时为0.5m,等于或小于100km/h时为0.25m,M1—中间带宽度,M2—中央分隔带宽,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当L≤1m时,E=L;当L≥1m时,E=1m)。

(注:一条公路应采用同一净高,高速公路的净高应为5.00m)图2.1高速公路建筑界限(尺寸单位:m)以上详细介绍见《道勘》P20~P22本高速公路路幅设计尺寸如下:W—行车道宽度7.5m,各车道宽度为3.75m,每边两车道,共四车道,总宽度3.75×4=15m ;L1—右侧硬路肩宽度3.0m ;S2—土路肩宽度0.75m;M1—中间带宽度3.5m;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1.0m;H—净高5.0m。

故建筑界限总宽度:W限界= W+ L1++ M1=24.5m土路肩宽度取为:L土路肩=0.75m,两边共宽1.50m所以路基宽度为:W路基= W限界+ L土路肩×2=26.0m以上设计的路幅尺寸具体介绍见《道勘》P86~P94二.选线1.选线基本原则及依据其基本原则如下:(1)道路设计阶段,应对路线方案做深入细致的研究,多方论证和比选,选定最优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亲提线,做到工程量小,造价小,营运效益好,有利施工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应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合理处理技术和经济的关系。

(3)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地势,尽量回避不利地带,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从性能、车的安全、畅通和施工养护的经济、方便着眼,对路线与地形的配合加以研究,做好路线平、纵、横三方面的结合,力求平面短捷舒顺,纵断面平缓、均匀,横断面稳定、经济。

(4)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减少拆迁,就地取材,带动沿线城镇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5) 应注意同农田基本建设结合,尽量少占不占用农田和经济林园。

2.丘陵区公路路线特点该路线处于湖南境内,该地区主要为丘陵区。

丘陵区山丘连绵,岗坳交错,此起彼伏,山形迂回曲折,岭低脊宽,山坡较缓,丘谷相对高差不大。

在这样的地形特点下进行公路选线,在基本方向允许的范围内,一般有较多的局部方案可供选择。

选线时应根据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反复比较后,选取方向顺直,工程量少的方案。

2.纸上定线及线路比选在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和考虑实地情况,综合考虑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自身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在1:2000的地形图上选定两套方案进行比选。

线路情况见地形图方案概况:技术指标:方案一(cad图中绿色线条所示)路线总长 3385.14m,圆曲线两个,方案二(cad图中紫色线条所示),路线总长3386.38m,圆曲线两个,方案一路线长度比方案二稍短,线型标准较高。

经济指标:方案1充分利用垭口及山脚地形,而方案二越岭较多,致使工程量在前半段比方案二大大降低,后半段两者纵坡均较平缓,工程量均较少,方案二在后半段跨越几个水塘,而方案一避免了这个,减少了对当地水利系统的损害,方案1在跨河时桥位与河流正交,虽为小桥,同样降低了施工难度。

方案一和方案二相比较而言,充分利用丘陵地区地形,避免了高填深挖,占用耕地少,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地势,回避不利地带,正确运用技术标准,从性能、车的安全、畅通和施工养护的经济、方便着眼相对于方案二优势明显,但拆迁工作量稍有增加,并且同农田基本建设结合,综合上述推荐方案为方案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