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穴位的正确方法

合集下载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一、按部位定位按部位定位是根据人体部位的相对位置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常用于面部穴位的定位。

例如,人体面部有很多穴位,如人中、迎香、颊车、颌车等,这些穴位的定位方法就是根据面部部位来确定的。

二、按骨骼定位按骨骼定位是根据人体骨骼的位置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常用于手臂、手腕、脚踝等部位的穴位定位。

例如,手腕上有腹两阴穴和腕骨后穴,这些穴位的位置都是根据手腕的骨骼来确定的。

三、按肌肉和肌腱定位按肌肉和肌腱定位是根据人体肌肉和肌腱的位置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常用于脊椎、背部、上肢和下肢等部位的穴位定位。

例如,脊椎穴位主要是根据脊椎骨和脊椎旁的肌肉来确定的,如脊椎旁穴、脊柱旁穴等。

四、按血管和神经定位按血管和神经定位是根据人体血管和神经的位置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常用于手指、脚趾等部位的穴位定位。

例如,手指上有诸荣穴和关冲穴,这些穴位的定位主要是根据手指上的血管和神经来确定的。

在寻找穴位位置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视觉法:根据穴位所在部位的相对位置,用肉眼直接观察和确认穴位的位置。

2.触摸法:运用手指按压和触摸,寻找可以感受到的特殊点位或凹陷处。

3.量距法:运用测量工具如经络仪、经络图等,按照相对距离来确定穴位位置。

4.寻骨、寻脉法:通过触摸骨头或当地的主要动脉,以确定穴位的位置。

综上所述,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主要有按部位定位、按骨骼定位、按肌肉和肌腱定位、按血管和神经定位等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进行穴位定位。

不同的定位方法可以互相印证,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当然,为了确保穴位定位的准确性,最好是在专业的针灸、按摩等相关领域进行操作,并遵循相关的解剖学知识和操作规范。

穴位定位的方法

穴位定位的方法

穴位定位的方法宝子们,今天咱们来唠唠穴位定位这事儿。

咱先说一个简单又常用的方法——骨度分寸法。

这就像是身体上自带的一把小尺子呢。

比如说,咱们的头部,前发际到后发际是12寸。

你可以想象一下,把这一段距离分成12个小格子,那找穴位的时候就有个大概的范围啦。

再两乳头之间是8寸,这个就很好找吧,只要确定了这个距离,像膻中穴就在这个范围里呢。

还有一种是手指同身寸法,这个超有趣的。

拇指同身寸就是用自己的大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你看,自己的身体自己就能当尺子,多酷呀。

中指同身寸呢,是以咱们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

这在找手上或者胳膊上一些穴位的时候可好用了。

还有横指同身寸,就是把除大拇指外的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的宽度就是3寸。

宝子们,身体上还有一些天然的标志可以帮助定位穴位呢。

比如说眼睛旁边的睛明穴,它就在内眼角稍上方的凹陷处,这个凹陷就像是专门给穴位准备的小窝窝一样。

还有肚脐,神阙穴就在肚脐中央,这多好认呀。

膝盖下面的犊鼻穴,就在膝盖外侧的凹陷处,就像膝盖旁边的一个小坑坑。

在找穴位的时候呀,咱们还可以通过感觉来辅助定位。

有些穴位按下去会有酸胀麻的感觉。

像足三里穴,你用力按下去的时候,会感觉有一股酸胀的劲儿往腿上传,那这个地方基本就是足三里没错啦。

不过呢,穴位定位刚开始可能会有点难,但是别灰心呀。

多摸摸自己的身体,多找找这些小标志,慢慢地就熟练起来了。

就像和身体做游戏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身体的这些小秘密,也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健康呢。

宝子们,加油哦,让我们一起玩转穴位定位。

快速找到穴位的方法

快速找到穴位的方法

快速找到穴位的方法
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其按摩或刺激可以起到调理身体的作用。

但是,众多的穴位位置和名称让初学者感到困惑。

为了帮助大家快速找到穴位,下面介绍几种方法:
1.按摩棒法:使用按摩棒,在身体上轻轻按摩,当感觉到酸胀、疼痛等反应时,就是穴位所在的位置。

2.指压法:使用手指按压身体上一定的点位,当感觉到酸胀、疼痛等反应时,就是穴位所在的位置。

3.寻找几何定位:根据身体上的几何定位,如鼻中线、肚脐中线等,找到相应的穴位位置。

4.使用穴位图:根据穴位图找到相应的穴位位置。

以上几种方法都可以帮助初学者快速找到穴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或刺激穴位时要谨慎,不要过度刺激,以免引起不适。

此外,如果有疾病需要治疗,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不要自行按摩或刺激穴位。

- 1 -。

常见穴位定位方法

常见穴位定位方法

常见穴位定位方法1.按骨骼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骨骼的特点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我们知道,人体骨骼是固定不动的,而且相对稳定,所以按照骨骼来定位穴位可以保证穴位的准确性。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骨突、关节等特殊的骨骼标志来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2.按肌肉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的肌肉分布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肌肉与骨骼相连,所以可以通过肌肉来确定穴位的大致位置。

例如,在肩部可以通过锁骨和胸肌来定位穴位,在手臂上可以通过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来定位穴位。

3.按脏腑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脏腑的位置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我们知道,人体的脏腑都有固定的位置,所以可以根据脏腑的位置来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例如,在胸部可以通过心脏和肺来定位穴位,在腹部可以通过肝脏和胃来定位穴位。

4.按皮肤纹理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皮肤上的纹理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我们知道,人体的皮肤上有很多纹路,这些纹路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可以通过皮肤纹理来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例如,在手掌上可以通过纵横交错的纹理来定位穴位,在脚底可以通过纵走的纹理来定位穴位。

5.按运动定位法:这种方法是根据人体运动的特点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我们知道,人体在运动时,会出现一些特殊的运动线路,这些运动线路是相对固定的,所以可以通过运动线路来确定穴位的具体位置。

例如,在手臂上可以通过屈伸运动的轨迹来定位穴位,在腿部可以通过走路运动的轨迹来定位穴位。

以上就是常见的穴位定位方法。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提高穴位定位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当然,这些方法只是一些基本的定位方法,还需要结合具体的解剖知识和临床经验来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最全穴位寻找法,教你快速找寻找到准确穴位

最全穴位寻找法,教你快速找寻找到准确穴位

最全穴位寻找法,教你快速找寻找到准确穴位不论你是要刮痧、施针、艾灸,还是拔罐,按摩,基本都是通过在经络穴位上实现的,因此必须学会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穴位怎么找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

下面来分别介绍:1、经验取穴法(即简易取穴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为劳宫穴等。

2、体表标志法:根据人体的一些自然条件来作定穴的一种标准。

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

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两眉中间;膻中穴,在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取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等应张口等。

3、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又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

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如把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作十二寸,腋横纹至肘横纹作九寸,前发际至后发际作十二寸等4、指寸取穴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穴位怎么找之一穴位怎么找之二穴位怎么找之三指寸取穴法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

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

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千金方》有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

即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

寻找穴位的正确方法

寻找穴位的正确方法

寻找穴位的正确方法确定穴位的位置不要过于死板,在说明穴位正确位置时,常使用“离某处几寸”的说法。

实际上,穴位就是按压时有痛感、紧张感或酸麻胀感的地方,没有不要过于死板的量尺寸。

书上标的位置只是一个大致的指引,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穴位。

要准确找到穴位有以下几种方法:1用手指找穴位;2了解穴位集中地部位;3使用手指和工具测量。

用手指找穴位用手指找穴位通常采用触、捏、按三种方法。

触法:用手指触摸皮肤表面,有紧张感、刺痛感、麻胀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皮肤,有痛感或麻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按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垂直按压皮肤,发硬,用压痛和紧张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了解穴位集中的部位穴位集中的部位:1能摸到脉搏的地方;肌肉与肌肉之间、肌肉与骨骼之间;肌肉或骨骼凹陷处的正中间;脊柱俩侧;椎骨与椎骨之间;神经与血管离皮肤近的地方;骨头突出的地方;关节附近等。

能摸到脉搏的地方,如喉结俩侧、膝关节后窝等处,用手触摸能感到脉搏跳动处有人迎穴、委中穴肌肉与骨骼之间的穴位,如三阴交。

肌肉与肌肉之间,如天柱穴;肌肉俩侧有许多穴位,脊骨与脊骨之间,如大椎穴。

神经或血管离皮肤近的如眼睛下面的四白穴。

骨头突出处,如内踝骨高点上的太溪穴。

肘关节附近有曲池穴。

肺经从胸部上外侧的中府穴开始,经前臂的桡侧到肩部到手掌桡侧到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为止。

功能:调整呼吸器官和心脏的功能,如潮热、心悸、气短、口干、手臂麻木、中热等。

大肠经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开始,经手臂到肩部到锁骨下凹到侧颈部到陷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为止。

功能:调整鼻、咽、牙齿、大肠等功能,如鼻塞、咽喉痛、口干、颈部或肩部的肌肉痛和牙痛等。

胃经从眼睛下方的承泣穴开始,经口角到下额到耳前到额角的头维穴的经络;经颈部的人迎穴开始,经锁骨下凹陷过胸部过前腹部过腹股沟过腿到足第二趾末节外侧的厉兑穴为止。

功能:调节全身消化器官功能及全身不适等,如便秘、腹泻、下肢消肿、下肢麻木或肿痛。

穴位定位方法

穴位定位方法

穴位定位方法1、印堂:在面部,两眉毛内侧端的中间凹陷处。

简易取穴法:正坐或者仰卧,穴位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功能:镇静安神、明目通鼻、醒脑止痛,2、太阳: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处,简易取穴法:在头部,眉梢和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能清热消肿、通经止痛、清头明目,3、晴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的凹陷中,简易取穴:手置于内侧眼角稍上方,轻轻按压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功能:明目退翳,4、颧髎:在面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的凹陷中,简易取穴:在颧骨下缘平线与目外眦角垂线之交点处,约与迎香穴同高,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功能:清热消肿,5、迎香:在面部,鼻翼的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简易取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1cm处,功能:疏风解表,通利鼻窍。

6、巨髎:在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鼻唇沟外侧,简易取穴: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按压有明显酸胀感,功能:清热熄火,消肿止痛,解痉除痹,7、水沟:在面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2/3交界处,简易取穴:穴在面部,人中沟中的上1/3与中2/3交界处,按之有压痛感,8、地仓:在面部口角外侧0.4寸,简易取穴:沿瞳孔直下垂直线向下轻推,至与口角水平线的交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功能:舒经活络,9、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有凹陷处,简易取穴:下颌角前上方约1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放松时按之有酸胀感,消肿止痛10、百会: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简易取穴:在头部,两耳尖连线中点,按压有凹陷处,醒脑开窍,11、神庭: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简易取穴:在头前部,前发际正中直上量约半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功能:降逆平喘,宁神醒脑,镇惊止痫。

12、攒竹:在面部左右眉头的内侧,即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简易取穴:在眉毛内侧端有一隆起处,按压有酸胀感,功能清热散风,13、风池: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简易取穴:在枕骨下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约平风府,功能:通利官窍,14、风府:在颈后区,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简易取穴: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处,功能:熄火散风,通关开窍,15、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即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简易取穴:屈肘90°肘横纹外侧端外凹陷中即是,按压有酸胀感,功能:调和营卫,疏风清热,消肿止痛,16、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约2寸,功能:理气通腑,通经活络,17、内关: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间,简易取穴:微曲腕仰掌,从腕横纹向上量约2横指处,功能:宽胸理气,和胃降逆,18、神门: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凹陷中,简易取穴:在腕骨后缘,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在掌后第一横纹上,按压有酸痛感,19、合谷:在手背,位于第1、2掌骨间,在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易取穴:俯掌,微握拳,在手背,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功能: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散寒泄热。

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

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

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一、确定穴位位置1.经络穴位:根据经脉走向和解剖标志,确定经络穴位的位置。

根据人体的病变部位和疾病特点,可以选择相应的经络,再根据经络的走向和穴位的定位确定穴位位置。

2.神阙穴位:神阙穴位是指身体的中线上方,第七颈椎棘突下方0.5~1.0寸处。

可以通过确定第七颈椎棘突的位置,然后向下量0.5~1.0寸来确定神阙穴位。

3.头部穴位:头部穴位较为复杂,常用的穴位有百会、印堂、听宫等。

可以根据头部骨骼的解剖结构,结合穴位描述和位置标志,确定头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4.面部穴位:面部穴位较多,按摩或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改善肌肤状态和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根据穴位的具体名称、位置和特征来确定面部穴位的取穴方法。

5.手部和足部穴位:手部和足部穴位很多,需要通过确定手部和足部骨骼的结构和标志性位置,再结合穴位的描述和特征来确定取穴方法。

6.其他穴位:除了上述常见的穴位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穴位,如耳穴、舌诊等,取穴方法也有所不同。

二、取穴方法1.确定穴位的方向和深度:根据穴位的名称、位置和特征,确定穴位的方向和深度。

有些穴位需要刺入皮肤和肌肉层,有些需要刺入筋脉层。

2.准备好穴位刺激工具:根据取穴方法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合的穴位刺激工具。

一般有针灸针、按摩棒、艾灸等。

3.手法:根据穴位特点和治疗目的,选择适合的手法进行刺激。

可以轻柔揉捏、按压、旋转、刺入等。

4.刺激时间和次数:根据不同的穴位和治疗目的,确定刺激时间和次数。

有的穴位需要持续刺激,有的需要间断刺激。

5.刺激感受:在取穴的过程中,可以观察和询问患者的刺激感受。

根据反应情况,及时调整刺激力度和方法。

总结起来,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包括确定穴位位置、确定穴位的方向和深度、准备好穴位刺激工具、选择适合的手法进行刺激、确定刺激时间和次数、观察和询问患者的刺激感受。

同时,取穴时需要注意卫生和消毒,以避免交叉感染。

在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特点来确定穴位和取穴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火土穴位置最简单的找法

火土穴位置最简单的找法

火土穴是中医学中的一部分,它是位于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一个穴位。

在中医理论中,火土穴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调和脾胃等功效。

要找到火土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姿势:首先,采取仰卧的姿势,让身体放松,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找到穴位。

2. 定位膝盖:找到膝盖骨(髌骨),膝盖骨下缘会有一条水平的线。

3. 测量距离:从膝盖骨下缘开始,沿着这条水平线向下方数约5寸(约13厘米)的位置。

4. 寻找凹陷:在这个距离的位置,你会找到一个明显的凹陷区域,这个区域通常会有一个压痛点。

5. 确认穴位:用手指轻轻按压这个区域,会感到酸胀或疼痛,这个点就是火土穴。

6. 穴位特征:火土穴通常位于小腿外侧,委中穴和阳陵泉穴之间。

在寻找时,可以参考委中穴和阳陵泉穴的位置,以帮助更准确地定位火土穴。

7. 按压方法:找到火土穴后,可以用拇指或食指轻轻按压,进行旋转按摩或直接按压,以达到舒缓的效果。

8. 注意事项:在按摩火土穴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猛造成不适。

火土穴的定位和按摩对于调理脾胃、清热解毒有一定的帮助,但如果有特定的健康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穴位定位方法是中医学中的基本技能之一,主要通过观察身体部位的外部标志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下面是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1.经络定位法:根据经络走行路径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经络是人体内经脉运行的通道,通过沿着经络查找相应的穴位位置。

常见的经络定位法有三防法、半阴阳合穴法、京骨法等。

2.经外奇穴定位法:根据经外奇穴的特殊位置来确定穴位。

经外奇穴是位于经络外的特殊穴位,是针灸治疗中的特殊疗法。

通过观察关键部位的特殊标志来找到相应的穴位。

3.解剖定位法:根据人体解剖结构来确定穴位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解剖结构明确的穴位,如血管、神经、骨骼等。

通过解剖图或经验知识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4.寻龙点穴法:根据人体表面的龙脉及其交汇处来确定穴位位置。

寻龙点穴法认为身体的经络是若干龙脉的分支,通过观察龙脉的走向和交汇处,可以找到相应的穴位。

5.推穴法:根据穴位的周围肌肉、骨骼等进行推算来确定穴位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经验丰富的医师,通过触摸周围组织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6.尺寸定位法:根据人体尺寸比例来确定穴位位置。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没有明确解剖标志的穴位,通过人体各部位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除了以上方法,中医学中还有很多其他定位方法,如综合定位法、气海导引法、针灸反射区定位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结合使用,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确定穴位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定位是一项需要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技能,初学者应该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实践,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如何才能正确找到穴位

如何才能正确找到穴位

如何才能正确找到穴位
站在穴中,看穴前之山,如前山高,穴就宜高,前山低者,穴就宜低。

前山近又高,那是压穴,穴应往高处,宜天穴。

前山远,则气散,穴就必须结在低处。

左边的山秀,穴宜向左,右秀穴宜向右。

总之点穴以近案近砂有情为上,外局远山为次之。

寻龙看气脉,点穴看明堂。

明堂倾泻倒侧,是真气不聚,有美穴也不可用。

明堂分大中小,点穴以小明堂为主,小明堂则近穴前之位,如平正,不须大,小小便可,则可判真穴在此。

中明堂在龙虎里,大明堂在案山内,点穴立向宜向融聚处为上。

又真穴必有多水聚会或潮入,水聚会于左,穴宜居左,若聚会在右穴宜居右。

若正中有水潮或弯抱有情,穴则居中。

若潮水远,明堂宽,穴宜高。

元辰长,局势顺,穴宜低。

穴后之山如尖圆高秀,在穴上可见为上,在明堂见次三。

凡横龙结穴,我后有乐,乐在左,穴居左,乐在右,穴居右,左右有乐必结双穴。

此为点穴真法,有缘阅读者收藏,为善人造福,功德无量。

确定穴位位置的正确方法

确定穴位位置的正确方法

确定穴位位置的正确方法《黄帝内经》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在传统中医推拿按摩中,确定穴位的方法一般共有三种:一、根据体表的一些特定标志来定位取穴,即“体表标志法”;二、将身体各部分分别折量成几等分来定位取穴,即“骨度折量法”,各点之间的距离度数称为“折量寸”;三、根据手指的比量来定位取穴,即“指量法”,用于比量的手指特定部位的长度称为“指寸”,也称其为“同身寸”。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度量法虽然都称为“寸”,但并非我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度量衡中的“寸”,而是中医推拿按摩中专用的特殊的“寸”,二者决不可以等同视之,否则势必“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一、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分两种:一、固定标志,即根据骨骼或肌肉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官的轮廓、、节关据根即肉肌腱肌,、、肤皮、发际、手指或足趾、乳头穴取位定等窝脐;、二志标动活等活动位定纹的、陷、凹陷、的现定位取穴。

在临床治疗中,“体表标志法”多数要与“骨度折量法”及“指量法”配合起来使用。

二、骨度折量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将身体不同部位规定成一定的长度或宽度的等分折量寸。

依此折量法,无论一个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在相同的部位皆按相同的比例折量成相同的长度,即“折量寸”,人长则“寸”长,人短则“寸”短,如此方才能够正确的确定穴位的准确位置。

人体各部位“骨度折量寸”分度如下:头、面部位“骨度折量寸”: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正中12直寸;眉间(印堂穴)至前发际正中3直寸;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至后发际正中3直寸;眉间(印堂穴)至后发际正中再至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18直寸;两额角(头维穴)之间9横寸;两乳突之间9横寸(头后部)。

胸、腹、胁部位“骨度折量寸”: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9直寸;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直寸;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直寸;;两乳头寸横间之8腋窝顶点至第十一肋游离端12直寸。

背、腰部位“骨度折量寸”: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横寸;肩峰外缘至后正中线8横寸。

中医针灸穴位记忆口诀

中医针灸穴位记忆口诀

中医针灸穴位记忆口诀
一、手部穴位:
1. 合谷曰手阳明,人中为它名。

2. 太渊在掌心,人体有福缘。

3. 阴谷在手背,阳气从此发。

二、足部穴位:
1. 三阳络,足背上,经脉通此处。

2. 大钟在足底,气血靠它调。

3. 阳陵泉在脚心,激活身体能量。

三、头部穴位:
1. 头顶太阳穴,头痛找它寻。

2. 咳嗽郑明穴,喉咙不舒服。

3. 风府在太阳,头晕找它解。

四、胸腹穴位:
1. 人中在嘴巴,舌下是气道。

2. 天枢在肚脐,消化靠它帮。

3. 大椎在脊柱,背痛找它疗。

五、背部穴位:
1. 督脉起于颈,脊椎是依托。

2. 腰阳关在腰,腰痛请找它。

3. 肺俞在背上,呼吸靠它通。

六、腿部穴位:
1. 足三里在小腿,调理脾胃功。

2. 阳陵泉在脚踝,腿痛找它解。

3. 外丘在膝外,膝关节靠它。

七、脸部穴位:
1. 人迎在嘴边,面部血液通。

2. 颊车在耳后,颧骨靠它调。

3. 鱼腰在耳中,眼睛找它疗。

八、耳部穴位:
1. 乳中在耳垂,乳腺靠它调。

2. 眼跳在耳前,眼睛不舒服。

3. 真髎在耳后,头痛请找它。

这些中医针灸穴位的记忆口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地记忆和应用。

针灸穴位是中医疗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调理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和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希望大家能够学习和掌握这些穴位,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带来更好的效果。

中医穴位常见定位方法

中医穴位常见定位方法

中医穴位常见定位方法中医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的定位是中医临床的关键,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穴位常见的定位方法。

一、解剖定位法解剖定位法是通过对人体解剖学知识的研究,结合人体表面标志物,以及内部结构的关系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这种定位方法较为准确,常用于临床。

二、经络定位法经络定位法是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通过经络可以将全身组织器官连接起来。

经络定位法根据经络的走向和与人体表面的关系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三、比例定位法比例定位法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的相对比例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比如,头部的高度可以按照头顶到下巴的距离分为三等分,眉毛到头顶的距离也可以按照眉毛到下巴的距离分为三等分,这样就可以确定眉毛上的穴位位置。

四、刺激感觉定位法刺激感觉定位法是通过在人体表面刺激穴位,观察患者的反应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比如,刺激某个穴位后,患者感到酸胀或疼痛,这样就可以确定该穴位的位置。

五、临床经验定位法临床经验定位法是通过临床医生的经验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医生们总结出一些常见的穴位位置,这些位置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六、参照定位法参照定位法是通过参照已有的文献或传统的定位方法来确定穴位的位置。

比如,根据《黄帝内经》和《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的记载,可以确定一些穴位的位置。

以上是中医穴位常见的定位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定位方法,以确保穴位的准确性。

正确的穴位定位对于中医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因此医生们在学习和实践中都要对穴位定位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可以增加大家对中医穴位定位方法的了解,促进中医的研究和发展。

经络穴位,要找对地方,教你两招简单找准穴位

经络穴位,要找对地方,教你两招简单找准穴位

经络穴位,要找对地方,教你两招简单找准穴位
使用经络穴位,最重要的是要找对地方,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效果。

下面我们就介绍两招大家都能使用的、可以简便找到穴位的方法。

穴位
1、找反应
找反应实际上找的是穴位的反应,当裁我们的身体出现异常的时候,相应的穴位就会出现相应的反应。

通常这些反应有以下几种。

压痛:用手压时有痛感;
硬结:用手指触模时,穴位处有硬结;
敏感:当我们身体异常时,稍微一刺激,相应穴位处的皮肤就会有刺痒的感觉;
色素沉着:相应的穴位处有时还会出现黑痣或者斑点等色素沉着现象;
温度变化:穴位处的皮肤会与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或发凉或发烫。

这几点反应都是很明显的,在找穴位之前不妨先压一压、捏一捏皮肤,如果感觉有上述反应,那就说明你找对穴位了。

同身寸
2、记分寸
记分寸的方法就是“同身寸”中医讲的“寸”,并不是用尺子量的,而是以我们身体的某个指标制定的,不同的人,“寸”的长度也不同。

那么什么是“同身寸呢?”同身寸就是用自己的手指作为找穴的尺度,大拇指指间关节的宽度为“一寸”;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为“三寸”有了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手指轻松地找到穴位了。

中医穴位常见定位方法

中医穴位常见定位方法

中医穴位常见定位方法一、按比例定位法:按照人体的比例关系,可以大致确定穴位的位置。

例如,人体耳垂的下缘与鼻尖之间的距离约为人体的1/2,根据这个比例可以确定“迎香穴”位于鼻尖到耳垂下缘的1/2处。

二、按骨骼定位法:按照人体的骨骼结构确定穴位的位置。

例如,“太溪穴”位于胫骨前缘,当踝骨突起处的下方凹陷处,就是太溪穴的位置。

三、按肌肉定位法:按照人体的肌肉结构确定穴位的位置。

例如,“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脛骨内侧隆起的下方凹陷处,就是三阴交穴的位置。

四、按经络定位法:按照人体经络的走向确定穴位的位置。

例如,“曲池穴”位于手臂外侧,当肱骨外上髁与尺骨头连线的中点处,就是曲池穴的位置。

五、按解剖标志定位法:按照人体的解剖标志确定穴位的位置。

例如,“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外侧髌骨下缘的3指宽处,就是足三里穴的位置。

六、按神经分布定位法:按照人体神经的分布确定穴位的位置。

例如,“风池穴”位于颈部,当头顶后发际与颈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就是风池穴的位置。

七、按脏腑位置定位法:按照脏腑的位置确定穴位的位置。

例如,“关元穴”位于脐中,就是人体脐眼的位置。

八、按经验定位法:根据中医医师的经验和触诊技巧确定穴位的位置。

例如,“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当握拳时,掌骨突起的中点处,就是合谷穴的位置。

总结起来,中医穴位的定位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按比例、骨骼、肌肉、经络、解剖标志、神经分布、脏腑位置和经验等进行确定。

不同的穴位有不同的定位方法,医师需要掌握这些方法,准确地找到穴位的位置,以便进行针灸、推拿等治疗。

同时,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这些定位方法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参与治疗过程。

通过合理的穴位定位,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医疗法的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常用穴位的定位方法
文成县中医院 叶胜男
如何定穴
手指同身寸法 骨度分寸法 体表标志法
手指同身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为尺寸折 量标准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指寸法”。
手指同身寸法 1寸同身寸法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 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 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 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膻中穴 】
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 的中点。 膻中穴的主治病 症为:胸部疼痛、腹部疼痛、 心悸、呼吸困难、咳嗽、过 胖、过瘦、呃逆、乳腺炎、 缺乳症、咳喘病等。宽胸理 气,宣肺降逆,宁心除烦。 适用于情志不舒、胸部胀闷。 心悸气短、失眠多梦、气喘、 呃逆等病症。
【大椎穴】
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 穴时正坐低头,该穴位于人体 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 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 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 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能 疏风解表,清热通阳,健脑强 脊。适用于头颈强痛、骨蒸潮 热、神疲乏力、腰脊拘急、感 冒、落枕、颈椎病、气喘、热 病等病症,有防病强壮作用。
【治喘穴 】
属经外奇穴的背部穴。
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
棘突下,旁开0.5寸。该
穴有平定喘息的功效,
故名为"定喘"。治喘穴
位于大椎穴左右约二厘
米处的凹洼中。能止咳
平喘,通宣理肺。对于
治疗气喘发作,支气管
炎,支气管哮喘,百日


【心俞穴 】
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

怎么知道穴位找对了

怎么知道穴位找对了

怎么知道穴位找对了文章目录*一、怎么知道穴位找对了1. 穴位找对了的身体表现2. 找穴的手法3. 取穴的方法*二、能缓解疲劳的穴位*三、能缓解病痛的穴位怎么知道穴位找对了1、穴位找对了的身体表现穴道,也就是出现反应的地方。

身体有异常,穴道上便会出现各种反应。

这些反应包括: 用手指一压,会有痛感(压痛); 以指触摸,有硬块(硬结);稍一刺激,皮肤便会刺痒(感觉敏感); 出现黑痔、斑(色素沉淀); 和周围的皮肤产生温度差(温度变化)等。

这些反应有无出现,是有无穴道的重要标志。

2、找穴的手法触摸法:以大拇指指腹或其他四手指手掌触摸皮肤,如感觉到皮肤有粗糙感,或是会有尖刺般的疼痛,或是有硬结,那可能是穴位所在。

抓捏法:一食指和大拇指轻捏感觉异常的皮肤部位,前后揉一揉,当揉到经穴部位时,感觉会特别疼痛,而且身体会自然地抽动想逃避。

按压法:用指腹轻压皮肤,画小圈揉揉看。

对于在抓捏皮肤时感到疼痛想逃避的部位,再以按压法确认。

如果指头碰到有点状、条状的硬结就可以确定是经穴位置。

3、取穴的方法手指度量法中医里有:“同身寸”一说,取穴常用到“寸”这个单位,就是说用自己的手指作为学位的的尺度。

如中指屈曲时,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的距离为1寸,以拇指关节的横度为1寸,即食、中、无名、小指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的宽度为3寸。

标志参照法体表标志法主要是根据我们身体的一些自然条件来当作定穴的一种标准,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

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两眉中间;膻中穴,在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取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等应张口等。

身体度量法利用身体的部位以及线条作为简单的参考度量,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上即是劳宫穴;两耳尖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穴;站立时两手自然下垂,手中指尖到达处是风市穴。

精确取穴-穴位

精确取穴-穴位

中府:正立,双手叉腰,锁骨外侧端下方有一凹陷,该处再向下1横指即是。

(胸闷咳嗽)云门:正立,双手叉腰,锁骨外侧端下方的三角形凹陷处即是。

天府:臂向前平举,俯头。

鼻尖接触上臂内侧处即是。

侠白:先找到天府穴,向下1横指处即是。

尺泽:先找到孔最穴,向上7横指处即是。

(肺热)孔最:手臂向前,仰掌向上,于腕横纹处定太渊穴,向上量取7寸,另一手握住手臂处,大拇指指甲垂直下压即是。

(治咳嗽最好)列缺: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到达处即是。

(立掌,把拇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穴,在阳溪穴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即是本穴)经渠:伸手,掌心向上,用一手给另一手把脉,中指指端所在位置即是。

太渊:掌心向上,腕横纹外侧摸到桡动脉,其外侧即是。

(肺虚咳喘首选)鱼际:一手轻握另一手手背,弯曲大拇指,指尖垂直下按第一掌骨中点肉际处即是。

少商:将大拇指伸直,用另一手大拇指弯曲掐按该手大拇指甲角边缘处即是。

(喉痛第一穴)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左手掌背朝上,屈曲右手大拇指以指甲尖垂直掐按靠大拇指侧的指甲根处即是。

二间:自然弯曲食指,第2掌指关节前缘,靠大拇指指侧,触之有凹陷处即是。

三间:微握拳,第2掌指关节后缘,触之有凹陷即是。

合谷:轻握拳,大拇指、食指指尖轻触,另一手握拳外,大拇指指腹垂直下压即是(以一手拇指的指间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压向第二掌骨方向,当拇指尖所指处是穴)。

(痛症第一穴)阳溪:手掌侧放,大拇指伸直向上翘起,腕背桡侧有一凹陷处即是。

(腱鞘炎阳溪配合谷)偏历:两手虎口垂直交叉,中指端落于前臂背面处的凹陷处即是。

温溜:先确定阳溪穴的位置,向上量取7横指处即是。

下廉:侧腕屈肘,以手掌按另一手臂,大拇指位于肘弯处,小指所在位置即是。

上廉:先找到曲池穴、阳溪穴,两者连线,从曲池穴向下量取4横指处即是。

手三里:先找到曲池穴、阳溪穴,两者连线,从曲池穴向下量取3横指处即是。

正确寻找穴位的常用单位

正确寻找穴位的常用单位

龙源期刊网
正确寻找穴位的常用单位
作者:齐立强
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03期
寻找穴位,我们通常采用“同身寸”,即取穴比量法的一种。

此方法出自《千金要方》,以关节或者脊椎骨或者肚脐等部位为基准,再以自己的指宽——拇指或者是两指——当做单位来寻找。

所谓的一指宽是指大拇指关节部位的宽度,两指宽为食指和中指,三指宽是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宽度,四指宽则为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宽度。

这只是大概的距离,实际部位可能因人而异,最好先找到大略的位置后,再碰触周边以找到正确的穴位。

找到后,用手指按按它的上下左右方向。

如果感到酸、重、麻、痛的话就找到了。

可见,以上所说的“寸”,并没有具体数值。

“同身寸”中的“一寸”在不同的人身体上都是不同长短的。

较高的人“一寸”要比较矮的人的“一寸”要长,这是由身体比例来决定的。

所以“同
身寸”只适用于个人身上,不能用自己的“同身寸”在别人身上来找穴位,这样做是找不准穴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找穴位的正确方法
确定穴位的位置不要过于死板,在说明穴位正确位置时,常使用“离某处几寸”的说法。

实际上,穴位就是按压时有痛感、紧张感或酸麻胀感的地方,没有不要过于死板的量尺寸。

书上标的位置只是一个大致的指引,更重要的是自己在实践中找到穴位。

要准确找到穴位有以下几种方法:
1用手指找穴位;
2了解穴位集中地部位;
3使用手指和工具测量。

用手指找穴位
用手指找穴位通常采用触、捏、按三种方法。

触法:用手指触摸皮肤表面,有紧张感、刺痛感、麻胀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皮肤,有痛感或麻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按法:用拇指、食指和中指的指腹垂直按压皮肤,发硬,用压痛和紧张感的位置就是穴位。

了解穴位集中的部位
穴位集中的部位:1能摸到脉搏的地方;肌肉与肌肉之间、肌肉与骨骼之间;肌肉或骨骼凹陷处的正中间;脊柱俩侧;椎骨与椎骨之间;神经与血管离皮肤近的地方;骨头突出的地方;关节附近等。

能摸到脉搏的地方,如喉结俩侧、膝关节后窝等处,用手触摸能感到脉搏跳动处有人迎穴、委中穴肌肉与骨骼之间的穴位,如三阴交。

肌肉与肌肉之间,如天柱穴;肌肉俩侧有许多穴位,脊骨与脊骨之间,如大椎穴。

神经或血管离皮肤近的如眼睛下面的四白穴。

骨头突出处,如内踝骨高点上的太溪穴。

肘关节附近有曲池穴。

肺经从胸部上外侧的中府穴开始,经前臂的桡侧到肩部到手掌桡侧到拇指桡侧的少商穴为止。

功能:调整呼吸器官和心脏的功能,如潮热、心悸、气短、口干、手臂麻木、中热等。

大肠经从食指末端桡侧的商阳穴开始,经手臂到肩部到锁骨下凹到侧颈部到陷到鼻翼旁的迎香穴为止。

功能:调整鼻、咽、牙齿、大肠等功能,如鼻塞、咽喉痛、口干、颈部或肩部的肌肉痛和牙痛等。

胃经从眼睛下方的承泣穴开始,经口角到下额到耳前到额角的头维穴的经络;经颈部的人迎穴开始,经锁骨下凹陷过胸部过前腹部过腹股沟过腿到足第二趾末节外侧的厉兑穴为止。

功能:调节全身消化器官功能及全身不适等,如便秘、腹泻、下肢消肿、下肢麻木或肿痛。

脾经从足拇指内侧、趾甲根角旁的隐白穴开始,经腿、腹股沟、前腹部、胸部、腋下到第七肋间的大包穴为止。

功能:调整消化器官、生殖器官、呼吸器官、神经系统,如恶心、腹泻、下肢消
肿、腰酸腿痛。

心经从腋下的极泉穴开始经手臂、手腕、手掌到小指末节桡侧的少冲穴为止,功能:调整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器官等的功能,如面赤、潮热、口干、上肢麻木疼痛。

小肠经从小指末节尺侧的少泽穴开始,经手、手臂、肩部、颈部、颧骨下到耳前的听宫穴为止。

功能:调节上肢、眼耳的功能,如目黄、耳聋咽喉痛、头痛、上肢麻木疼痛等。

膀胱经是14经络中最长的,从内眼角的眼睛穴开始,经后头部、颈部、背部、腰、腿、足小趾末节外侧的至阴穴为止。

功能:与所有的脏器有关,从面部到后头部的痛,后颈部、背部、腰部、大腿、小腿的酸痛或疼痛、鼻塞等。

肾经从足底的涌泉穴开始,经腿、前腹部到胸部第2肋间的俞府穴为止。

功能:与藏精之器肾脏有关,也调整泌尿、生殖功能,对浮肿、体位性低血压、全身倦怠、腰腿麻木、精力减退、月经不调有所帮助。

心包经从胸部的天池穴开始,经手臂、手掌到手中指尖的中冲穴为止。

功能:包裹心脏、保护其功能,治疗心悸、气短、胸闷、心脏功能障碍。

三焦经从无名指末端尺侧的关冲穴开始,经手臂、肩部、颈部、耳后、耳前到眉梢末端的丝竹空穴为止。

功能:调节眼、耳咽喉的功能,眼病、头痛、胸闷、呼吸器官的功能。

胆经从外眼角的瞳子髎穴开始,经耳周、颈部、肩部、上肢侧
面,腿到足第4趾末节外侧的足窍阴穴为止。

功能:辅助肝脏功能,调节泌尿、生殖,肩背酸痛,下肢麻木疼痛,皮肤光泽消失。

肝经从足拇指末节外侧的大敦穴开始,经腿、腹部到胸部的第6肋间的期门穴为止。

功能:调整肝脏、胆囊功效,平衡血气,消下腹痛、腰痛、下腹浮肿疼痛,麻雀色斑,烦躁不安。

督脉从尾骨尖的长强穴开始,沿背部正中线向上,经腰、背、后头部、头顶、鼻尖到上唇内上唇系带与齿龈连接处的龈交穴为止。

功能:统领阳经,依各脏器失调程度表现出全身症状。

任脉从会阴穴开始,沿体前正中穴向上,经腹部、胸部到下颌部的承浆穴为止。

功能:调整阴经运行,协调生殖器官、泌尿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的功能障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