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说明

合集下载

关于加快推进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工作计划

关于加快推进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工作计划

关于加快推进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工作计划任务分解方案在平顶山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我校党委和行政的高度重视和领导下,新校区二期工程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已经具备全面开工的条件。

党委已经授权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指挥部全权负责工程的领导、协调、调度和指挥。

现根据指挥长指示,特制定方案如下:一、工作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坚决履行老校区土地置换协议,服从全市大局,把新校区二期工程建成信誉工程,纳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作为今年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党委行政重要议事日程,以决战的姿态,摒弃麻痹思想、观望等待态度、畏难退却情绪,不动摇,不懈怠,不含糊,举全校之力,破釜沉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力以赴,心无旁骛,聚精会神思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和监督,保证新校区二期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二、工作总目标和总任务加快工程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决战二季度,完成场平和基础工程。

2009年底艺术楼、化学化工实验楼达到封顶,图书馆工程。

力争达到主体封顶,为落实协议、实施老校区搬迁创造条件。

三、主要措施(一)调整新校区二期工程指挥部成员。

指挥部指挥长:文祯中副指挥长:张清廉闫天德成员:李宏亭、张国锋、邢朝辉、周占伟、张延辉、贾明双、马耀东、郭建忠、刘斐、刘秋锋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5个小组:综合协调组:李宏亭贾明双资金筹措组:邢朝辉闫建峰工程管理组:张延辉余勇安全组:刘斐刘秋锋迟志鸿监督审计组:张国锋周占伟郭建忠指挥部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基建处,张延辉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加强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1、加强领导。

各工作小组名单靠前的为组长,要明确工作责任制,工作人员切实负起相关责任,深入一线,亲自指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2、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综合协调组要负责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内外协调联系,负责督察督办,负责工程报建手续的办理以及工作用车辆及其他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工程建设公开透明等。

资金筹措组负责对投资商担保能力的审核,负责东校区土地置换资金的管理使用及工程款的拨付,制定拨付程序和制度等。

贵州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01页PPT

贵州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101页PPT
贵州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 案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公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新校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附件1北京化工大学新校区简介及设计理念北京化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985”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学校“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的中心目标是完成从教学研究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到2015年,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管理水平等主要办学指标在国际公认的评价体系中达到研究型大学的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对行业发展有重要引导作用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

由于历史原因,学校现由3个校区组成,但总体占地面积仅812亩,办学空间狭小和三址办学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学校的事业发展。

在中央领导及教育部、北京市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校在昌平区南口镇征地1964亩建设新校区,建设规模为万平方米。

一、项目概况北京化工大学新校区位于昌平区南口镇东北部,处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边缘。

项目用地东部为北京警察学院、北京大学昌平校区,北部为虎峪风景区,西南部隔八达岭高速与南口镇中心区相对,西北部为军都山山脉。

新校区将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的模式实施。

一期建设周期从2013年至2017年,征地、建设部分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教学楼、实验室、体育设施等34万平方米用房;二期建设周期从2018年至2020年,建设部分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和30万平方米用房;三期建设周期从2021年至2025年,建设科研及实验中试等用房26万平方米。

新校区总用地规模1309609平方米,其中可建设用地103374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共1062600平方米,其中地上903000平方米,地下159600平方米,建筑密度%,绿化率40%,容积率。

园区总停车数3612辆,其中地下停车3412辆,地上停车200辆,自行车停车位15000个。

二、设计理念通过研究和分析,设计单位最终提出了“一片院子,两个园子,三条廊子”的概念,创造一个办学理念与校内景物交相融合的美丽校园。

1.“一片院子”学生可以在校园内的任何场所进行学习,学生在教室、实验室内的学习时间只占学生总体学习时间的不到五分之一。

校区建设方案

校区建设方案

校区建设方案第1篇校区建设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资源日益丰富。

为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现代化、人性化的校园环境,我校决定开展新校区建设。

本方案旨在为我校新校区建设提供全面、科学、合理的规划与设计,确保项目合法合规,高效推进。

二、项目目标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校区空间利用率。

2. 创造安全、舒适、美观的校园环境,满足师生学习、生活、休闲需求。

3. 体现绿色、环保、节能理念,打造可持续发展校园。

4. 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三、项目规划1. 校区选址新校区位于XX市XX区,占地面积XX公顷。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齐全。

2. 总体布局(1)教学区:位于校区中部,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等,满足教学、科研需求。

(2)生活区:位于校区西部,包括学生宿舍、食堂、超市等,方便师生生活。

(3)运动区:位于校区东部,包括体育馆、操场、篮球场等,满足师生运动需求。

(4)办公区:位于校区南部,包括行政楼、会议室等,便于校领导及各部门开展工作。

(5)生态区:位于校区北部,包括湖泊、绿地等,打造优美的自然景观。

3. 建筑设计(1)建筑风格:现代简约,体现时代特征,与周边环境协调。

(2)建筑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建筑节能:采用绿色、环保、节能材料,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

4. 交通组织(1)校区内部道路:分为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实现人车分流,确保师生安全。

(2)外部交通:校区周边设有公交站点,方便师生出行。

四、项目实施1. 依法办理相关手续,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2. 加强项目管理,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安全。

3. 积极沟通协调,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4. 强化环保意识,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五、项目保障1. 组织保障: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整体协调、监督、管理。

2. 资金保障:积极争取政府投资,合理利用社会资金,确保项目资金需求。

新校区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ppt课件

新校区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ppt课件
Campus Architecture
.
2
校园建筑单体
Campus Architecture
.
浙大设计院汇报方案一.pdf
标 段 二 ( 型单 体
标 ) 模
1
2
校园建筑单体
Campus Architecture
农林动学院楼、理科医药学院楼、文科大楼等学院楼构成色彩第二环,以暖色
墙面为基调,屋顶采用单坡屋面,并局部采用券廊、木色百页等建筑手法。

单体三标段
Section Three
④ ⑤ ⑥ ⑦
3
.
单体四标段
Section Four
单体五标段
Section Five
单体六标段
Section Six
艺术学院视觉楼
Visual Building of Art School
校园景观
Campus Landscape
1
校园总体规划
Campus Planning
影响校园建筑风貌的因素
二、与一期已建成建筑的风格的协调 建议:尊重已建成建筑,色彩呼应、分区协调、多样统一
.
2
校园建筑单体
Campus Architecture
三、建筑色彩的考 虑 建议:图书馆的贵 大红为核心,分区 成三环分布
四、建筑布局特色 建议:采用组团式 建筑布局,不同组 团的建筑风貌在统 一中求变化
.
2
校园建筑单体
Campus Architecture
.
.
.
.
.
.
.
.
.
.
.
.
.
2
校园建筑单体
Campus Architecture

山西高校新校区总体规划

山西高校新校区总体规划

山西高校新校区总体规划这份总体规划,内容包括山西省高校新校区的发展战略定位与建设目标、总体布局、土地利用、人口规划、整体景观、配套设施、规划体系等。

容量11.51万人的大城从《山西省高校新校区总体规划》看到,高校新校区紧密连接晋中北部新城,规划范围涉及10所高校,包括山西医科大学、太原师范学院、晋中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山西传媒与艺术学院、山西煤炭学院、山西中医学院、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其中山西传媒与艺术学院、山西煤炭学院为山西省新组建的高校,其他8所高校将从原校址搬迁至高校新区。

山西高校新校区规划范围内用地面积近万亩。

其中,高校用地面积为470万平方米,占总规划用地的71.37%,占建设用地面积的76.23%。

这当中,太原理工大学占地面积最大,达136.33万平方米,约2045亩,相当于两个迎泽公园。

占地最小的山西职工医学院,约16.67万平方米,约250亩。

规划范围内师生总数约为11.51万人,其中学生人数规模11.39万人,教师人数约1.14万人 (10%的教师约0.11万人留宿校区)。

新校区内规划的就业人口约 1.33万人,主要包括校区教师、科研人员、职工及管理服务人员。

特征儒雅大学秀美河湾拙朴晋韵时代风景“山西高校新校区的规划尊重了原有地形特征,在保护原有生态安全的基础上,形成本区景观标志。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总规划师李锦生称,新校区景观形象特征可归纳为:儒雅大学,秀美河湾,拙朴晋韵,时代风景。

儒雅大学——有一定办学经验的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等大学的建设安排在城市与校际共享界面上,形成核心景观带的重要界面,打造新校区集聚的重要风景线。

秀美河湾——园区景观规划将尊重原有自然地形,沿涧河、黑河形成100米生态与景观廊道,构成串联10所高校的谷地景观核心。

同时,现有的林阴大道将作为分隔各校城市主干道,构成绿色网络。

拙朴晋韵——新校区内建筑布局将传承晋式建筑古朴、凝重的特色。

北建工新校区总体规划

北建工新校区总体规划

北建工新校区总体规划及单体设计新校区选址概况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新校区校址位于大兴区黄村卫星城芦城高教园区,南临清源西路,北至清源北路,西距芦求路250米,东临西永路,总用地63.51公顷(合952.6亩)。

该地块被十字形规划道路划分为四块,形状规整,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距黄村镇中心3公里,地块西侧和南侧分别与芦城工业开发区、市第三体校隔路相望。

新校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总用地面积: 63.51公顷(合952.6亩)总建筑面积: 35.0924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建筑面积: 16万平方米,二期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容积率: 0.7绿地率: 40—45%建筑密度: 30%建筑控制高度: A-09 60m;A-03 30m;A-04 30m;A-10 30m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2006年5月,学校正式启动新校区规划设计工作,7月7日-11日,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员工举行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征集作品公开展示评选。

2006年7月16日,学校举行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

2006年9月15日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颁奖。

2008年9月1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调整讨论会。

2008年10月29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报批版征求意见会。

2006年7月7日-11日面向全体师生员工举行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征集作品公开展示评选活动2006年7月16日举行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2006年9月15日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颁奖2008年9月1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调整讨论会2008年10月29日新校区修建性详规设计方案报批版征求意见会总平面图交通与绿化规划新校区总体规划鸟瞰图基础教学楼基础教学楼作为新校区单体建筑占地面积最大;建筑功能最复杂的建筑综合体,是学校一期建设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基础教学楼建筑功能将满足全校一、二年级本科生(3500学生)、研究生公共课程基础课教学需求及相关学院教学、科研、管理、办公等工作需求。

南京市江宁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二期方案设计说明

南京市江宁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二期方案设计说明

南京市江宁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规划二期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背景资料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宁新校区征地范围,按照江宁大学城总体规划要求,该地即作为江宁大学城商业共享区(简称180项目)。

因此,学校在明确该用地性质的前提下,结合具体建设项目的内容,在校园总体规划的基地上对该地块的规划进行了多次认真的调研讨论,并征求有关方面的意见后,逐步将规划设计推向深入。

第二章规划设计依据2.1国家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1995】333号《旅馆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2相关规划江苏经贸学院江宁校区总体规划江宁大学城概念规划2.3其他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设计任务书南京市江宁区规划局建筑工程规划设计要点通知书第三章基地概况3.1规划设计范围建设场地位于江宁校区北大门的实训路西侧,龙眠大道以南,善鉴路以东,凤鸣路以北的地块内,与地块内东南角已建成的艺术学院楼相邻。

3.2区位条件本项目用地距南京市中心10公里,距江宁区中心3公里,距禄口机场18公里。

基地位于大学城北端,龙眠大道南侧,商业开发区东南侧,地属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宁新校区的北部。

用地东侧有南京地铁二号线延线经贸学院站,西侧为高架路,交通便利。

周边与南京医科大学、小商品城等相邻,位置优越。

3.3现状规划用地现状以农业用地为主,基本无建筑物,现状用地稍有起伏,西低东高,落差约为10米。

3.4主要问题本次规划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1)如何使本次规划与总体规划相协调一致,强化概念、深化特色。

(2)如何发挥地段区位优势,整合各类资源,合理优化土地的使用功能,处理好地段与周边、地段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城市地段的振兴。

(3)如何建立优质的城市空间景观,确立景观控制点及对景空间,统一建筑形成风格。

新校区工作计划及目标

新校区工作计划及目标

新校区工作计划及目标一、引言新校区的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而进行的重要举措。

本文旨在制定新校区的工作计划及目标,以期为新校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二、工作计划1. 总体目标(1)在新校区建设期间,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为新校区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培养学生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2. 具体建设目标(1)教育设施建设目标a. 建设完备的教学设施,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b. 建设全方位的学生生活设施,包括宿舍、食堂、运动场等;c. 建设现代化的信息化教育设施,为教学和学习提供便利。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a. 组建优秀的教师团队,引进高水平的教育人才,确保新校区教学质量;b.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c. 建立完善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保障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权益。

(3)学科建设目标a. 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兴学科,提高学校学科竞争力;b. 加强传统学科的发展和创新,确保学校学科建设水平;c.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培养跨学科综合能力。

(4)学生培养目标a. 建立全面的学生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强化学生的群体教育意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c.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5)科研创新目标a. 提高科研竞争力,加大科研项目投入力度;b.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c. 推动科研成果对学校发展的贡献,提升学校整体科研水平。

3. 工作计划(1)基础设施建设计划a. 制定新校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并按照计划逐步实施;b. 加大对教学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教学条件的完善;c. 完善学生生活设施,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人才队伍建设计划a. 制定教师引进计划,引进一批高水平教育人才;b.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c. 建立教师奖励机制,激励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积极性。

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说明

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说明

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说明第一篇: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说明池州学院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说明项目概况:池州学院新校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城市东部。

用地总面积为1874亩(124.93公顷)。

其中,西部一期用地953.6亩已有规划并基本建成;本次规划设计范围为二期用地,面积920.4亩(61.36公顷),分为:东部775.5亩(51.70公顷),西部114.9亩(9.66公顷)。

池州学院计划2015年全部建成,成为教学规模达18000名本专科生的教学基地。

基地现状与评价:新校区选址于池州市东部新发展区。

校区南侧和西侧已建成城市道路,交通方便。

整个校园东部二期规划用地大部分为山地丘陵,其地形竖向变化颇为复杂,其间有若干河道、水塘;用地内树木植被良好。

西部二期规划用地地势平坦,位于一期用地的西南角,靠近校园外二条城市道路交角处,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管线配套完善,但是此处环境相对嘈杂。

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地形;正确处理校区一二期之间的衔接与关联;规划梳理校园与周围道路的关系,最终创造一个具有“特色美、自然美、整体美”的池州学院山水校园。

第一章建筑规划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国标1992)3> 池州学院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任务书 4> 池州市规划部门意见5> 现场调研勘察资料及专家咨询意见二、规划设计原则:1> 有机生长:校园二期结合一期现有校区的功能布局有机向东延展生活区和教学区。

二期用地南部自西向东设置各专业教学组团;教学区北侧为学生生活区,二期新建宿舍紧邻一期现有宿舍区。

一、二期教学组团之间设置有若干体育场地。

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平行布置最大的便利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一、二期生活区的相对集中便于后勤生活辅助设施的共享。

2> 合理分区:二期规划中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工生活区分区明确。

贵州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贵州大学新校区二期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校 行 政 办 公 楼 入 口 透 视
2
校园建筑单体
Campus Architecture
多 功 能 报 告 厅 入 口 透 视
2
校园建筑单体
Campus Architecture
行 政 中 心 北 侧 透 视
2
校园建筑单体
Campus Architecture
校行政中心-建筑外廊细部
2
标 段 二 ( 单 体 标 ) 模 型
Section Two
单体三标段
Section Three
单体四标段
Section Four Section Five
单体五标段
单体六标段
Section Six
艺术学院视觉楼
Visual Building of Art School
3
校园景观
Campus Landscape
1
校园总体规划
Campus Planning
6
7 8 9 10
15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7
5
11
镜湖观景
医圣广场
20 九曲栈道 21 碧水福岛 22 登山步道 23 生态通风廊道
24
五. 效果图
六. 形象定位与空间结构 形象定位:
智慧生态校园
空间结构:
一轴五心 月湾延展 七星伴月 八景辉映
七. 结构解析
一轴五心
一、校园总体规划
1
校园总体规划
Campus Planning
项目进展
1、五月初通过贵阳市城乡规划管理 局召开的专家评审会 2、九月已完成生态委、消防等部门 会签 3、贵阳市规划局原计划十月初审批 完成;考虑到学校工期紧,部分项 目采用边设计、边审批的方式,在 规划局领导指导下,由修规编制单 位将各建筑单体设计方案汇总到总 图上之后审批,以便下一步工作开 展,预计下周内能完成修规审批。

设计说明模板-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

设计说明模板-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

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任务书1、郑州轻工业学院简介郑州轻工业学院于1977年建校,原隶属于轻工业部,1998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是一所以工为主,工、文、理、经、管、法相结合的多学科、多层次的省属重点院校。

现校园位于郑州市东风路5号,占地面积520亩,现有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学院现有13个院(系)、体育教学部和艺术教育中心。

有14个硕士点,33个本科专业(41个专业方向),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0余名,成人教育学生2000多名。

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22届近3万各类专业人才,全院在职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职教师850人,教授70人,副教授230人。

另外,我院有双聘院士1人,特聘知名教授5人。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美国、英国、俄罗斯、乌克兰、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高校建立了校际联系和友好协作关系,设有河南省唯一的雅思考试中心。

2、新校区工程概况2.1项目名称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工程2.2项目建设目的和性质郑州轻工业学院校区建设项目是落实“科教兴国”、“科教兴豫”战略的具体体现;是实施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培养高素质建设人才、实现中原崛起的主要步骤;是经省政府批准的社会文化事业建设重点项目之一。

该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我院的办学条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合理配置,有利于提高办学质量、层次和办学效益,对河南省经济建设和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2.3项目建设基地位置郑州轻工业学院新校区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沿枫杨西街和法青街,西依红松路和牵牛路,南临科学大道,东靠须水西路(详见图)。

2.4 新校区面积:981.7亩2.5 新校区现状与水文地质资料该区域主要为耕地果林,有部分村庄,地形较为平坦,局部略有起伏,海拔高度在99.0~115.2米之间。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用地属黄河一级和二级阶地,地形较平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面平均坡度0.3%左右。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目录一.历史与现状分析1.校园历史与发展2.现状基地与评价二.规划设计思想1.保护自然生态的“指状”格局2.构筑功能合理的系统3.突出文脉与人本理念三.校园规划总体特色1.环境特性与时代精神交融2.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共生3.远期发展向社区共享倾斜四.功能组织分区设计1.功能分区与布局2.道路交通组织3.绿地空间系统4.景观风貌规划5.建筑群体设计五.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给水规划2.排水规划4.电力规划5.电信规划7.有线电视及计算机网络8.环境卫生保护六.经济技术指标分区用地表: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建设内容安徽大学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一.历史与现状分析安徽大学是国家面向二十一世纪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安徽省省属重点综合大学。

学校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是全国首批15个大学科技园建设单位之一,33个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并被列为84所接受公费留学生高校之一和22个国家华文教育研究基地之一。

1.校园历史与发展安徽大学创建于1928年,在当时安徽的省会安庆市,1958年于合肥市重建,1958年9月16日,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徽时,亲笔题写了安徽大学的校名。

建校70多年来,安徽大学秉承“至诚、至坚、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先后向社会输送了近十万各类高级专门人才。

现在有教职员工2295人,在校研究生850多名,普通教育本、专科生近14000名,成人学历教育在读生6000余人,共有15个学院,34个系科和30多个科研机构,52个专业。

安徽大学现有三个校区,占地1100亩,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占地2000亩,计划主要作为学校本科教学某地,兼有部分研究生教育和开展科研学术活动的功能,它将成为安徽大学的主校区,最终学生规模可达3万人。

2.现状基地与评价安徽大学新校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西侧的合肥大学城内。

大学城围绕丽人湖呈发散式布局,成为经济技术开发区“知识+生态”的绿蕊。

浅谈某卫生学校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浅谈某卫生学校新校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系。
发和素 质的培养。 ( )生 态 化 校 园 。 以生 态 优 先 原 则 为 指导 , 强调 三 人与 自然 ,建筑人 工环境与生态环境 的和谐。方案充 分利用现有地形 、水系创造生态景观 ,营造高雅 、有 活力的校 园环境 。 ( 四)园林化校 园。以规划 、景观 、建筑三位一体
而形成生态 公园。然后沿主车行 环路的西段形 成贯穿 南北的 园林交 往街 ,成为组织校 园布局结构 的骨架。 同时合理布 置教学区 、生活 区与运动 区,三 区成品字 形布局 ,并 由园林街 串起来 ,连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
2 功 能 分 区 。整 个 校 园 围绕 园林 生 态 水 景 ,分 别 、 布置 了教学 区 ,宿舍 区,校 前区 、体育运动 区等几部 分。 ( )校前区 :以入 口广场 为中心 ,布置 了行政中 1 心 ,科技 中心和成教 中心 ,形成校前 区开放 大气的形 象氛 围。其中行政楼为 小高 层 ,成为标志性 建筑物。 而成教 中心则便于对外 使用 。并且将车队 及大型停车 场 与行政楼 结合 。 ( )教 学 中心 区 :以 学校 公共教 2 学楼 为中心 ,图书馆 、公共实验楼 区分布 在两侧 ,教 学 中心 区中央适 当开挖 水面 ,形成 中央生 态带 ,联系 着学生宿舍区及校前区。 ( )宿舍区 :位于基地的北 3 面 ,与教学中心区隔湖相 望。 ( )运 动区 :主要为西 4 北部体 育运动 区,与基 地西侧城市干 道相 临可向城市 开放 ,实现资源共享 。 ( )交 通 系 统 。 沿教 学 区和 学 生 生 活 区 外 围设 置 七 主环 路 ,顺应地形形成 畅通的车行路 线 ,高效快捷联
学 术 探讨
浅谈某卫生学校新校 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
文/ 张红怡
摘 要 :本文主要 以某卫生 学校新校 区总体规划设计说明为例,简单地分析 了整体设计理念及指导思想,值

云南师大二期市政规划说明

云南师大二期市政规划说明

目录一、前言 (1)二、区域位置与现状 (2)1、区位 (2)2、基地现状条件分析 (3)三、规划依据 (4)四、道路规划 (5)1、路网形态 (5)2、道路横断面 (6)3、竖向设计 (7)五、排水规划 (8)1、雨水 (9)2、污水 (10)六、专业工程管线 (12)1、给水 (12)2、中水 (13)3、煤气 (14)3、电力 (14)4、综合电信 (15)七、实施及操作建议 (15)一、前言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整合资源优势,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呈贡新区南部雨花片区吴家营规划建设昆明地区高校搬迁建设项目。

云南师范大学抓住机遇,将学校迫在眉睫的发展问题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努力将云南师范大学建设成为一所以师资教育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

新校区用地分为两期逐步实施,校园一期用地133.34公顷合(2000.1亩),二期用地21.56公顷(323.9亩)。

二期主要为学生生活区,规划居住人口为1.2万人。

此次综合管线规划设计范围为二期用地和部分一期用地。

本二期用地详规对二期地块结合一期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将二期生活区扩展到东侧一期市政道路一线,调整体育运动区使之更为紧凑,留出临近学校东区教学组团的用地作为教学发展用地,以利于学校远期发展的需要。

图1. 规划设计范围二、区域位置与现状1、区位云南师范大学呈贡校区选址位于昆明市呈贡新城东南部的雨花片区,昆明地区高校搬迁建设项目用地的北侧。

二期选址紧接一期用地,为一期向东的延伸地块,城市规划道路东外环中路位于二期用地东部。

用地东靠龙潭山,北接规划泛亚铁路及其站场,南对已经基本建设完工的昆明理工大学新校区一期用地。

基地距离昆明主城15公里,通过二环路和三环路连接片区内其他大学校区,并通过呈贡新城主干道与主城产生交通联系。

本二期地块,东临在建的呈贡新区东外环中路,北侧和南侧分别为即将修建的龙枝路和已经竣工的中庄六号路,西部则为正在加紧建设的校园一区。

图2.原一期、二期相对位置图2、基地现状条件分析二期用地目前范围内多为农田、果园和菜地,地形为缓坡丘陵,中部为一由南至北、宽约2-5米的原始冲沟。

新校区建设规划【范本模板】

新校区建设规划【范本模板】

新校区建设规划一、建设规模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高级医药卫生人才为目标,坚持服务福建,面向基层、面向农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从我省医学教育现状看,医学高等院校只有两所(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学院),年培养本专科生不足1500人,全省还没有一所独立建制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合并组建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改善我省医学高等教育结构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

1.学生规模根据福建卫生学校和福州卫生学校现有办学规模和办学实力,结合福建省对高等医药卫生人才的需求,确定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2005年全日制在校生3000人规模建设,并根据我省卫生事业的需要而逐步发展。

2.教职工规模学校师资力量配备按师生比1:18考虑,专任教师和教职员工比例取2:1,确定教职工总人数为250人(2005年指标)。

3.建设规模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计算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用地和主要建筑面积。

根据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建设规模、专业设置等要求并考虑学校今后的发展需要,校区总建设用地按535亩规模控制,主要建筑面积合计111000平方米。

主要建、构筑物包括教学公共建筑、学生宿舍、餐厅、教工宿舍、体育设施、校内市政配套设施等。

各类建筑物面积和数量见下表:主要建筑工程一览表主要室外运动场一览表二、校址选择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多方了解并实地考察了福州市区及其周边多处地段,在组建福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选址问题上始终持审慎的态度。

根据我省及福州市的实际情况,新建校区必须走“跨出城区,在郊外建校”的路子。

在经过认真考察比较,并广泛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选择了位于福州市闽侯县甘蔗镇洽浦村东向的地块,占地535亩,其中水田365亩,果园102亩,养殖水面23亩,河流22亩,水工建设用地16亩,农村道路、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约7亩。

该地块呈不规则的平行四边形,东临101国道,西靠西洋山,北临流洋溪,南面是规划的18米宽的县道和大片耕地,其中西南面为自然风景区,宽约25米的流洋溪由北至南穿越校区而过,校址内水系丰富,具有良好的原生环境,且周边环境幽静,是办学的好地方。

师大二期市政规划12.2

师大二期市政规划12.2

再在地块中部根据地形和用地需
要,形成东西向和南北向的校区 干道。
校内次 干道 校内 环路
校内主 干道
校内次 干道1ຫໍສະໝຸດ #路中庄6#路14#路
校内主干道10#路延长线:3.0*2(人行道和绿化带)+6.0*2(机非混行道)=18.0米 校内次干道14#路:2.0(人行道和绿化带)+3.0*2(机非混行道)=8.0米
1942.62
龙枝路
1944.58
道路竖向设计,除满足道路本身
的设计规范和技术要求外,还要 考虑地块土石填挖方的经济合理 性和排水系统设置的需要。因此 道路的竖向设计需要结合整个地 块的竖向进行考虑。
13#路
1955.30
方案一:地块内竖向与校园一期
路网设计相结合,整体走向按照 东高西低设计。该方案排水可以 自流解决,道路坡度也较为平缓, 但要把二期地块中间的低洼地带 填平,填方甚大。 初步估算场地填方量约84万立方 米,挖方19万立方米。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〇〇八年 十二月
一.前言 二.区域位置与现状
三.道路规划
四.排水规划 五.其他专业工程管线规划 六.规划实施建议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整合资源优势,加快城市化 进程,在呈贡新区南部雨花片区吴家营规划建设昆明 地区高校搬迁建设项目。云南师范大学抓住机遇,将 学校迫在眉睫的发展问题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努力 将云南师范大学建设成为一所以师资教育为特色的综 合性大学。 新校区用地分为两期分区建设实施,校园一期用地 133.34公顷合(2000.1亩),二期用地21.56公顷(323.9亩)。 此次综合管线规划设计范围为二期用地及部分一期用 地。修建性详规对二期地块用地范围部调整,将生活 区延伸到东侧市政道路,调整体育运动区使之更为紧 凑,并留出临近校东区教学组团的教学发展用地,以 利于学校远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池州学院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详细规划)说明项目概况:池州学院新校区位于安徽省池州市城市东部。

用地总面积为1874亩(124.93公顷)。

其中,西部一期用地953.6亩已有规划并基本建成;本次规划设计范围为二期用地,面积920.4亩(61.36公顷),分为:东部775.5亩(51.70公顷),西部114.9亩(9.66公顷)。

池州学院计划2015年全部建成,成为教学规模达18000名本专科生的教学基地。

基地现状与评价:新校区选址于池州市东部新发展区。

校区南侧和西侧已建成城市道路,交通方便。

整个校园东部二期规划用地大部分为山地丘陵,其地形竖向变化颇为复杂,其间有若干河道、水塘;用地内树木植被良好。

西部二期规划用地地势平坦,位于一期用地的西南角,靠近校园外二条城市道路交角处,对外交通联系方便,管线配套完善,但是此处环境相对嘈杂。

规划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地形;正确处理校区一二期之间的衔接与关联;规划梳理校园与周围道路的关系,最终创造一个具有“特色美、自然美、整体美”的池州学院山水校园。

第一章建筑规划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国标1992)3> 池州学院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任务书4> 池州市规划部门意见5> 现场调研勘察资料及专家咨询意见二、规划设计原则:1>有机生长:校园二期结合一期现有校区的功能布局有机向东延展生活区和教学区。

二期用地南部自西向东设置各专业教学组团;教学区北侧为学生生活区,二期新建宿舍紧邻一期现有宿舍区。

一、二期教学组团之间设置有若干体育场地。

教学区与生活区的平行布置最大的便利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一、二期生活区的相对集中便于后勤生活辅助设施的共享。

2>合理分区:二期规划中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教工生活区分区明确。

其中,教学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运动区三区联系紧密;同时,利用现有的自然山体及水系将教工生活区与其他区域分隔,使其相对独立。

3> 路网衔接:二期规划中将一期路网向东延伸,围绕二期新建教学区展开环形车行路网。

新的路网使一二期校区联系顺畅便捷,同时将人车有序分流。

4> 因地制宜:二期规划充分尊重现有地形地貌,顺应山势水体进行规划,自然有机的布置各建筑组团,最大限度的减少建设的土方投入,以期体现甲方要求的节约、节俭、实用原则。

在规划设计中实现效益的综合优化,达到功能合理、投资经济、节能省地,既能分期实施又相对完整,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

5> 优化环境:利用现有山水绿化环境与建筑空间景观节点,形成完整的生态绿化系统。

适当优化自然水体,与现状山体相映成辉。

整个规划布置灵活、自然、有机,形成良好的山水学林氛围。

三、校园规划方案:以本次规划的设计原则为指导,于2009年5月完成二个初步方案。

其主要特点为:方案一:1〉教学区入口及广场正对东南面城市道路,中心广场周边建筑朝向为东南向。

其他专业组团及宿舍均为南北向布置。

2〉围绕教学区的车行环道为双肺叶型。

延续西部已建成教学区体育馆北面干道直达新区中心广场区,新旧两区联系紧密。

3〉教工公寓布置于新区东北部,均为11层左右小高层。

专家别墅结合东北部山地灵活布置。

4〉新区首期建设的艺术楼、化学楼、礼堂自成体系,形成良好的新区中心广场空间。

方案二:1〉教工生活区分为普通教工生活区和专家别墅区两个部分。

普通教工生活区位于校园西南角用地上,紧邻西侧城市道路,便于单独的出入管理。

专家别墅区位于基地东北角地形起伏较大的区域.2〉规划建筑基本朝向正南北。

3〉沿教学实验区外围设置二期校园主要机动车环路,在体育馆东北角与一期校园主干道衔接。

教学实验区内以步行为主。

4〉二期校园主入口面向校园核心水景区,再通过圆形中心广场进行轴线的扭转,使轴线指向标志性建筑——主教学楼,突出以主教学楼为中心的建筑群体秩序。

5〉剧场位置靠近校园东南侧城市干道,一方面丰富了沿街景观,另一方面便于对外使用。

6〉近期建设项目为与一期宿舍邻近的七栋学生宿舍、宿舍区南面的环境化学学院教学实验楼、剧院及艺术学院楼。

这些建筑均靠近西部已建成校区,有利于新旧校区的连结。

四、规划方案调整:依据池州学院2009年6月8日函的修改意见,和随后召开的方案评审会专家意见,对原规划方案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完善,完成规划调整方案。

具体调整如下:1> 以规划初步方案二为基础进行方案调整;2> 二期(西区)的学术交流中心与实训基地位置互换;3> 将校园内二个主田径场南北布置,设置于一期用地内,紧邻二期规划用地。

4> 专家别墅区依山就势建设,相对集中。

以节约土地资源并为学院可持续发展留下发展空间及发展出口为原则,校园二期规划用地东区设置了若干发展预留用地。

5> 二期规划用地西区教职工公寓区采用人车混流路网系统,设置了运动、休闲场地。

五、总体规划设计:二期东区用地规划设计1> 功能分区二期东侧用地主要划分为教学实验区、学生生活区和专家别墅区。

(教工宿舍与对外交流中心设置与西侧地块中。

)1)教学实验区由主教学楼、实验楼组团、剧场和艺术楼组成,临水而建,环境优美,视野开阔。

2)学生生活区与一期的学生生活组团相衔接。

该区域内布置有十栋学生宿舍楼,食堂位于宿舍南面。

在学生生活区东南角与教学实验区交界处设置大学生活动中心。

3)专家别墅区专家别墅区位于基地东北角。

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建筑顺应地形成组的布置于山脊之间地势相对平坦的区域内。

共建别墅25栋,设有两个出入口与校园道路相接。

2> 交通流线本方案沿教学实验区外围设置二期校园主要机动车环路,并在体育馆东北角与一期校园主干道衔接。

依主干道划分各个功能分区。

这样保证了各个功能区交通可达性,另一方面又保证了中心区不被车辆穿越,保持其相对独立与安静,创造舒适的步行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学实验区内部形成相对独立的步行空间。

便捷的步行道路系统由散步小径、步行广场、学术交流空间、生活交往空间等组成,既方便各组团的联系,又成为校园景观的浏览路径。

二期东侧校区主入口选择在校园南侧城市道路上,另在主入口东侧设次入口。

在校园出入口附近布置停车场,自行车停车分散布置。

3> 景观环境二期校园主入口面向校园核心水景区,再通过圆形中心广场进行轴线的扭转,使轴线指向入口标志性建筑——主教学楼,以突出主教学楼的统领性形象,加强入口建筑群体的整体性和秩序性。

同时在圆形中心广场和剧场入口之间形成一条轴线,强调出剧场的标志性形象。

在各建筑功能区块之间形成四个主要的景观区域。

●入口水景景观区——面向二期校园主入口适当调整基地水系岸线,形成开阔的入口水景景观。

沿岸环绕着造型错落有致的教学实验建筑群,广场、绿地、湖水和建筑相互结合,展现出风景校园的景观元素。

通过适当拉大水景周围建筑组团间的距离,形成视觉通廊,使入口水景景观向四周渗透,与学生生活区、专家生活区及一期校园景观融为一体。

●自然生态景观区——基地东北角专家别墅区北面地形复杂不适宜建设的地段,保留为自然生态景观区,以保护基地植被和生态环境。

●休闲绿化景观区——教学实验组团、学生生活区和专家别墅区之间围合出大面积绿化空间,结合基地原有水系和山体形成供师生休息娱乐的休闲绿化景观区。

同时也留做校园未来发展用地。

●学生生活庭院——学生生活区南部结合食堂和大学生活动中心,形成学生生活庭院。

既丰富了校园地景,又使学生生活环境更纯静、优雅。

4> 建筑空间为保证建筑采光通风的均好性,为学生提供舒适卫生的学习和休息环境,本方案所有建筑均基本朝向正南北。

教学实验区内主教学楼、实验楼组团、剧场和艺术楼建筑布局呈合抱的态势,界定出曲水绿洲的校园入口环境空间节点。

其中剧场位置靠近校园南侧城市干道,一方面丰富了沿街景观,另一方面便于对外使用。

食堂、大学生活动中心和学生宿舍相围合,形成学生生活区空间节点。

专家别墅根据地形形成四个组团,每个组团由建筑围合出绿化空间。

5>分期建设近期建设项目为与一期宿舍邻近的七栋学生宿舍、宿舍区南面的环境化学学院教学实验楼、和剧院及艺术学院楼二期西区用地规划设计1> 功能分区二期西侧用地主要划分为实训基地、教工宿舍和学术交流中心三个功能区域。

实训基地位于用地南面道路拐角处,方便对外使用。

教工宿舍紧邻西侧城市道路,便于单独出入管理。

学术交流中心位于用地北侧,靠近一期校园西门,方便外来人员使用。

2> 交通流线用地东南角设实训基地对外机动车主入口,教工宿舍区南侧设机动车道供实训基地及教工宿舍区对外交通使用。

该车道北侧中部设教工宿舍小区主入口,教工宿舍区西北角设小区次入口。

考虑到该地块用地面积较小,建筑密度较大,为减少道路面积以留出更多绿化和活动空间,教工宿舍内部交通采用人车混行的交通布局方式,只在住区中部设置一条南北贯通的主路,主路两端分别与两个小区入口相通。

主要停车方式仍采用南北方向每两排住宅为一组,在地下共用一个停车场,地下停车场出入口均匀分布在小区主路两旁。

3> 景观环境教工宿舍区南北入口处设入口广场,中部结合地形水系设小区中心绿地,设置了运动、休闲场地。

第二章给水排水一、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提出的给排水方面的设计要求;2.建设单位提供的本工程外部给排水现状资料;3.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图纸;4.有关设计规范(1)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03(2)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2006(3)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二、给水设计1.水源生活给水由城市给水管网供给,二处供水,其中一处管径250接到图书馆200T水箱,另一处管径150接到1500T蓄水池。

本工程预留管分二处,一处从一期教学区接入,管径150;一处从一期生活区接入,管径150。

水压0.35~0.40MPa的绝对标高30.1米。

2.用水量最改日生活用水量为9000 m3/d,包括生活饮用水、洗车用水及绿化。

3.冷水给水系统根据给水管网压力、建筑物高度及建筑功能,采用分区供水方式。

各供水区域满足供水压力的,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不能满足的由各供水区域的加压泵站供水,采用下行上给供水方式。

4.热水给水系统学生淋浴热水用水集中供给,住宅热水用水采用太阳能。

三、排水设计1.室外排放要求及排放位置采用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污水经室内排水管道收集后排出户,集中进入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近期污水接至体育馆东北角处污水处理站。

2.污水量最高日污水量为:7200.0m3/d。

3.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排入附近水体。

暴雨强度公式:q=1986.8(1+0.777lgP)/(t+8.404)0.689四、消防给水设计1.本校区室外消防采用低压消防给水系统,室外消防给水系统与室外生活直供给水系统共用一套管网;室内消防采用区域消防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