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通史整合1
通史整合一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经济
返回
文化
制定
——
《夏小正》
开始出现原始瓷器;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 时期,著名的青铜 器有四羊方尊、后 母戊鼎
甲骨文是比较 成熟的文字, 汉字形成完整 体系
(1)农业:出现少量
青铜农具,实行井
田制
(2)手工业:“工商 食官”,生产斜纹
——
提花织物
(3)商业:商人由政
府统一管理
返回
阶段
政治
经济
文化
春秋战国时 期(东周)(公 元前770年~ 前221年)
返回
4.伦理政治为儒家思想奠定基础 周代的封建制度,是分封亲戚“以藩屏周”;所有的封 君,不仅权力来自周王,而且他们能否获得天命的眷顾,也 必须经过大族长周天子的媒介,才能上达天听。于是,政治 权力的分配、亲属关系的网络,两者迭合为一,政统和宗统 是两个网络迭合。
返回
三、“宗法(族)观念”对中国传统政治基因的影响
宗法制度文化的核心是按照尊卑等级确立权利义 务。周朝开始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表明嫡长子具 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承继周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的资格和权利,其他子弟只能向大宗承 担纳贡、帮助出兵征伐的义务,士、卿大夫和诸 侯层层向周天子负责
返回
以尊宗敬祖 为原则凝聚 族群力量
尊宗敬祖既是伦理观念,又是一种宗法制度。 一是通过宗庙祭祀强化尊宗敬祖意识。在民间 也有衍生的载体,这就是宗祠或祠堂,它是族 长行使族权,实行宗法统治的主要机构,同族 共同祭祀祖先,尊宗敬祖,族长借此而处理族 务、管理族众,凝聚族群。二是修订族谱维系 尊宗敬祖制度
2.国家结构 (1)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 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 (2)西周作为一代王朝,虽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 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然是其最本质的特点。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通史专项训练卷1
通史专项训练卷(一)古代的中国与世界(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改编)“讳法,自周以前无之,至周公立制。
人生既冠,以字易明。
及有爵者,死而定谥,则固以弥文矣。
后世遵之,其法愈严。
……汉吕后讳雉,改雉名野鸡。
”由此推断,“周公”立“讳法”的真正目的是()。
A.维护皇权的不可僭越B.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C.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D.维护儒家的伦理纲常解析题干大意为:“避讳之风,西周以前没有,至周公时期方成定制。
男子成年后,以字相称方易辨别,有爵位的,死后授予谥号,则已经成为礼制。
后世遵从避讳之制,且(遵守)愈加严格……(雉,鸟之意),汉吕后(因名雉)故避讳“雉”字,(不准民间使用)称雉字时一律改称野鸡。
”从题干看出“讳法”主要在于维护等级尊严,根据以上分析可知B项正确。
答案 B2.(改编)“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材料中的“中间路线”是指()。
A.郡国并行制度B.“中朝”制度C.皇帝制度D.察举制度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初采取的制度既有周朝的分封制,又采取了秦朝的郡县制,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项。
答案 A3.(改编)学者钱穆指出:(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钱穆认为唐朝()。
A.专制皇权达到顶峰B.三省相互牵制C.三省拥有最终决策权D.皇帝还未形成足够的专制权力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和所学史实反映了唐朝皇帝的最终决策要受到三省的影响。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 D4.(原创)右图是《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图书封面。
张居正是明万历年间因厉行改革而彪炳史册的一位传奇人物,升任首辅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部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通史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及特征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 220年) 封建社会的统一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经济:二牛一人耦犁和一牛挽犁。 井渠(坎儿井)和王景治理黄河推动了农业发展。 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的水排冶铁工具; 东汉晚期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秦汉统一了货币,但又严格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丝绸之路”(丝绸远销欧洲,获“丝国”称号) 文化: 秦朝“焚书坑儒”;汉初“无为而治”; 汉武帝时形成以“大一统”、“天人感应”为核心的新儒 学, 并确立正统地位,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科技的巨大贡献。 表现出大一统时代的“汉赋”成为主要文学体裁。
1、政治: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西周确立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度; 奴隶社会强盛。 2、经济: 石器助耕,青铜器在农业很少使用; 简单协作;井田制。 以“青铜冶炼”为主的官营手工业产生; 商朝已有织机,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出现职业商人和货币; 3、文化: 商代甲骨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
㈡、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 前221年)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宋元文化成就突出,达到我国封建文化的又一高峰,中国继续 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五、宋元时期(960——1368年):
1、政治上: 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军事上,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 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 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 控。基本解决了地方割据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央:设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掌行政军政、财政, 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地方: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 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 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直通高考之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精练)
2020直通高考——历史二轮大通史复习精练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解析版)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中国史纲》记载:“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
”材料反映的是A.分封制B.城邦制C.郡国并行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A【解析】解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这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
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故A正确;中国古代没有经历过城邦制,故B不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所述不符,故C不正确;中央集权是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与材料无关,故D不正确。
2.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对材料现象的准确分析是解题的关键,由材料中的“魏太子下车”可以判断是战国时期,“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等信息可以得出士阶层的不断崛起以及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A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无体现;“他随时都能够再别国宫廷上被派上用场”说明忠君思想并不浓厚,再加上魏太子致意竟不回礼等,排除C、D。
故选A。
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B.嫡长子拥有继承权C.严格的等级关系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C【解析】据材料“人有十等……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周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周垄断神权强化王权,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的特点,故D项错误。
2021高考历史通史版一轮复习讲义: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 (含解析)
中国古代史阶段整合线索1中央体制的演变时期历程先秦王位世袭制使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宗法制规定嫡长子继承制,“家国一体”,周王既是天下大宗,也是最高领袖秦朝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
三公九卿制: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下设诸卿负责具体事务西汉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削弱相权隋唐三省六部制: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分工明确,互相牵制,从而分散相权;尚书省下设六部,具体执行国家事务宋朝二府三司制:中书门下、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相权元朝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关,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宣宗时,内阁逐渐拥有票拟权清朝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线索2地方体制的演变时期历程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颁行“推恩令”,设置刺史。
封国制导致“七国之乱”,“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唐朝唐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时期历程宋朝文官知州通判制: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将兵权、财权、行政权收归中央。
这一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从宋代后,中央确立了对地方的优势线索3选官制度的演变线索4古代中国的监察制度(1)机构设置:秦—御史大夫、监御史;汉—御史大夫、刺史;唐—御史台;宋—御史台、通判;元—御史台、行御史台;明、清—都察院。
(2)历史作用①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并不代表社会履行职责,而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
2019高考历史二轮通史课件:专题一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3)对外交往由开放走向“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经济文明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经 济模式 (2)重农抑商政策下,手工业和商业有一定的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思想文明 (1)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影 响深远 (2)古代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文化繁荣
文、医学、文学、艺术等领 社会的统治思想,形成思想
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教育 领域,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 链接点 井田制是西周分封制实行的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田出 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 现,井田制遭到破坏,分封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 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理论基 础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小农 经济需要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来保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与小农经济相辅相成,同时 促进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 大一统局面;科技成就领先 世界
特征概览 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总纲目录
3.(2018湖南益阳调研)有学者指出,汉代皇室在面对郡国势力分
化、瓦解中央集权的各种苗头时,采取了有效措施,全方位、有系
统地消解了以宗室成员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汉 代皇室的这种努力集中体现为 ( )
A.颁布“推恩令”
C.实行盐铁专卖 答案 A
特征概览 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总纲目录
3.文化 (1)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 思想成为主流思想。 (2)科技: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数学、 医学、农学等成就非凡。 (3)文学:汉赋体现了当时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征。
特征概览 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总纲目录
特征概览 阶段特征 时空坐标 总纲目录
高考历史 通史模式 选修专题训练(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含解析)
选修专题训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15分)(2014·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初期的李悝在魏国实行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废沟洫”,铲除井田的疆界;“尽地力”,并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
实行“平籴法”,设“常平仓”,以平衡粮食价格。
材料二李悝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二篇;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凡六篇。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悝变法与商鞅变法相似的内容。
(9分)(2)据材料二,分析李悝作《法经》的意图。
(6分)2.(15分)(2014·贵州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汉族及其他民族不堪其苦。
……孝文帝对汉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对汉族文化传统、习俗及其深邃丰富的内涵,十分敬佩和仰慕。
通过对汉文化和汉族发展史的了解及与本民族现状的比较,孝文帝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坚定了他改变鲜卑旧俗、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信念……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
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材料二“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原因。
(7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8分)3.(15分)(2014·南通调研) 王安石变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有待品评的话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青苗法者,不过一银行之业耳,……而银行之为业,其性质乃宜于民办而不宜于官办:但使国家为之详定条例,使贷者与借者交受其利而莫能以相病,……而不必直接与人民相贷,则其道得之矣。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步骤一 通史复习 第1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2)分封制与宗法制:
项目
分封制
目的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统治
宗法制 保证贵族特权利益
内容
周王分封土地和人民给诸侯;诸侯 拱卫王室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
瓦解
春秋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完全瓦解( 根源:生产力发展)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 分封
3.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措施 (1)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2)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 (3)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平抑物价。 (4)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
4.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 儒术。公元前136年,朝廷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 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
定。 (3)西周形成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内容、以“家国同构”为主
要特征的政治制度,礼乐制成为维护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工具。
2.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 (1)政治转型:分封制崩溃,宗法制遭破坏;诸侯国争霸、兼并战争 频繁;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国家由分散逐步走向统 一和集权。 (2)经济转型: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建 立在其基础之上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步走向崩溃;新的赋税制度(如 初税亩)及经营方式的改变、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度的确立,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经济基础。 (3)思想转型:反映社会大变革的“百家争鸣”局面出现,儒家、道 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纷纷登场,提出不同的治国主张,为各国 变法及治国提供了不同的思想观念,法家“大一统”思想为秦完成统 一提供了思想动力。
高考历史大二轮通史复习课件:专题模块一 中国古代史 2
出成熟的青瓷;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发展与繁荣 从魏晋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的炼钢技术,北朝烧制出白瓷 南北朝 (2)隋唐:制瓷手工业技术发展,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到宋元 (3)宋元: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黄道婆改进了棉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二轮通史历史
冲关
网络构建
知识主线
要点归纳
奠定农业社会基础 (1)实行井田制,土地国有 夏商周 (2)耕作方式为石器锄耕 (3)工具:出现少量青铜农具 (4)经营方式为“千耦其耘”,即大规模简单协作 传统农业形成 (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春秋战国 (2)生产技术:注重精耕细作,使用垄作法,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 (3)土地制度: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4)经营方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
——松动
政
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影响了资本主义
策 明清
萌芽的发展——固守
第一部分 通史复习 专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课件:专题1+中外古代文明+第3讲+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人教版)
3.商业 (1)货币经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的扩大,社会上大量使用白银, 商业资本日趋活跃。 (2)农产品商品化: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等 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 (3)工商业市镇:明代中后期,在运河沿岸、江南地区,工商业 市镇大量涌现。 (4)商帮:区域性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大商帮。
【拓展延伸】 明清之际反封建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指出儒 家经典并非“万世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批判 道学家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 (2)反对封建专制。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得出“君主专 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 (3)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的思想,主张限制君权;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思想,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等。 (4)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传统的重农抑 商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审题定位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
辨析选项 据题干可知,明成祖迁都北京的目的是加强对 全国的政治统治。中国古代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 治中心的转移,客观上必然带动经济文化的交流,因而 “促进跨区域贸易繁荣”不是明成祖的主观想法,属于定 都北京带来的客观影响,故选B项。A项是明成祖的主观目 的,不是客观影响,排除;迁都北京与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无关,C项错误;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的改变是随着经济重心 南移而形成的,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与材料时 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B
审题定位 清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 解题关键 据题干中“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的信息可 以得出,清初外国银钱大量流入中国,这反映了在传统对 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白银大量流入,A项正确。 答案 A
【拓展延伸】 明清时期中国经济落伍的表现及原因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1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课件
文化 系统文字(甲骨文,金文);开始形成统一的心理文化认同(华夏文化, 炎黄子孙)
认知 三代时期形成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基因 1.周公的思想文化及历史地位
2.商周文明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影响
1. (2022·全国乙卷高考)据下图可知,商、西周青铜器铸造的繁荣
( C) A.推动了南北农业经济进步 B.依赖大规模商业活动开展 C.反映了南北方联系的加强 D.缘于统治区域扩大到江南
(3)西周 ①西周的统治: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周。公元前841年,“国人 暴动”“共和行政”。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②政治制度: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 夫—士”金字塔型的等级结构,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宗法 制与分封制相互补充,解决了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矛 盾和冲突。 ③法治:《九刑》。
3.商业与交通:各地涌现出一批中心城市。“工商食官”的格局被 突破。中国在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4.经济政策: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三、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奠基 1.思想: (1)孔子:核心观念是“仁”,主张统治者“为政以德”;主张恢复 西周礼乐制度并有所改良;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 (2)老子:“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追求天人合一;主张顺其自 然,无为而治。 (3)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 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的地主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 水,影响深远。
第一部分
两大板块 纵横贯通 优势互补 珠联璧合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
板块一 通史横向整合——让认知更全面 第一讲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先秦时期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一步 通史体系•重组—— 学“通”历史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1 通史横向整合 第2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秦汉时期课件
⑤选官与考核:官员选拔主要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制度, 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
⑥法律:颁行法律,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还发布法 律文告,称“令”。
⑦民族关系:秦朝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北 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4)对外关系:汉朝对外已打通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经河西走廊向中 亚、西亚延伸。97年,甘英出使大秦。东汉时期,倭国派使臣来朝。
(5)赋役:大致有:田赋、人头税和徭役。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 赋,还征收财产税。
(6)户籍:编户齐民。 (7)基层组织: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里之外有亭,设亭 长。秦汉时期的什伍组织,互相监督。 (8)救济与优抚: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秦汉 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
2. (2022·武汉市高三五月模拟)秦权秦量是秦朝的权衡器和量器实 物,出土地点分布极广,除秦国故地陕西、甘肃大量出土外,在山东、 山西、江苏等地都有出土。秦权质地有铜、铁、陶三种,秦量有铜方 升、铜椭量等,在其上有大量的秦朝诏令。秦权秦量的大量出土,反映 了秦朝( C )
A.推行郡县制效果明显 B.颁布律令长治久安 C.统一度量衡措施得力 D.修筑驰道沟通南北
2.经济与社会生活 (1)西汉初,“与民休息”,出现“文景之治”。东汉初清查全国垦 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政局稳定,经济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农业:牛耕普及;修建龙首渠等;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迅速,土地兼并严重,形成庄园经济。 (3)手工业:汉朝的画像石中出现人们使用纺车纺纱场景。人们使用 提花机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通史知识专项整合练(一)(含答案)
通史知识专项整合练(一)一、选择题1.(2023河南高三联考)周王将自己家族子弟、亲戚和功臣分封到外服地区做诸侯,由这些人所率领的氏族混合被征服地区的氏族,组成新的族体,改变了过去外服全部由当地首领担任领导的格局。
这一变化()A.有利于形成对地方的直接管理B.削弱了周王室贵族的实力C.促进了华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D.使礼乐文化成为族群共识2.(202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土分民”,促进土地私分。
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类似,荀子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提倡“分田而耕”。
这在当时有助于()A.赢得争霸战争的胜利B.阻碍社会阶层的流动C.强化奴隶主贵族统治D.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3.(2023陕西渭南一模)秦汉时期,官吏分为“长吏”(朝廷命官)和“少吏”(低级官吏),少吏虽然职位和俸A.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嬗变B.君主专制统治的效能遭到削弱C.统治阶层内部矛盾缓解D.官僚政治有助于巩固封建统治4.(2023江西南昌二模)汉代画像石中描绘力士斗兽的题材有很多,下图画面有一力士,仰面跨步挥臂,与左边狂奔而来的牛相斗,牛怒目弓背,以角前抵,画面右侧一狮被力士击败而逃。
这类画像石()A.印证铁犁牛耕的推广B.体现了崇尚勇武的时代风貌C.凸显社会矛盾的尖锐D.展现了注重意境的绘画风格5.(2023河南高三上学期测评)《齐民要术》中的记载“欲得谷,马耳(谷叶初出如马耳时)镞”,说明了早锄的时机和好处;“顷不比亩善”简洁地道出了种少种好胜过广种薄收;“耕田磨耢”强调锄、犁、耢配合作业。
这主要表明()A.农业耕作效率较大提高B.小农经济规模发展受限C.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D.北魏农业文明领先世界6.(2023四川蓉城高三联考)唐后期以来的许多知识分子,有的从儒家经典著作中吸取其抽象的义理,有的把佛道作为异端加以排斥,更有人援法入儒、援佛入儒或援道入儒。
这种现象反映了()A.儒学复兴的文化觉醒B.学术思想的派别林立C.程朱理学的道统观念D.三教合流的和谐共存7.(2023四川南充二模)北宋以后的农民战争有着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参加起义的不只是农民、流民等,其成分也包括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盐贩、茶贩等,战争分布地域也由北方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且提出了要求政治平等的口号。
中国通史内容总结归纳
中国通史内容总结归纳中国通史那可老厚老厚一本书了,我看的时候就想,这哪里是历史啊,这就是咱老祖宗一长串一长串的故事。
我就从那最早的说起吧,咱老祖宗在那远古时代,那时候环境可恶劣了,到处都是荒草野地,人都跟野兽似的在那林子里乱窜。
那些原始人啊,长得那毛发老长了,眼睛滴溜溜地转,看着可机灵了。
他们身上就裹着几块兽皮,拿着自制的石头棍子,到处找吃的。
我就想啊,他们那时候要是有个打火机就好了,天天钻木取火可不容易呢。
有一回,我跟朋友唠这个,朋友说:“你可拉倒吧,那时候要有打火机,历史都得改写。
”我就回他:“改写就改写呗,那原始人也少遭点罪啊。
”再往后就到夏商周了。
那商朝啊,我一想到就感觉有股神秘的气息。
那些个甲骨文,歪歪扭扭的,就像小孩子乱画的,可那都是智慧啊。
我去博物馆看那些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就寻思这古人咋这么聪明呢,在这硬邦邦的东西上刻字。
那时候的人啊,穿的衣服开始有点模样了,不过样式还是很简单,颜色也单调,男的就那几种颜色,女的稍微好点,但也没太多花样。
我想象着那时候的王啊,穿着那长袍子,戴着个高高的帽子,表情还很严肃,站在那大殿上,下面一群大臣跪着,大气都不敢出。
有个历史学家跟我说,那时候等级可森严了,我就说:“那可不,你看那大臣,估计都不敢抬头看王一眼。
”周朝就不一样了,礼仪之邦嘛。
我就感觉那时候的人都特别讲规矩,干啥都有个章程。
什么祭祀啊,结婚啊,丧葬啊,都有一套一套的仪式。
我老家有个长辈,对这些老传统特别感兴趣,他就跟我说:“你看人家周朝,那才叫讲究。
”我就逗他:“您是不是想穿越回周朝,当个老学究啊?”他就笑骂我:“你这小子,净没个正形。
”那时候的人,住的房子也有了改进,不像以前那么简陋了。
不过老百姓还是很苦啊,整天种地,还得给那些贵族交粮食。
春秋战国那可是个热闹的时候。
诸侯们打来打去,今天你联盟,明天我背叛。
那些谋士啊,就像一群小麻雀似的,在各个诸侯之间飞来飞去。
就说那苏秦张仪,那嘴皮子可厉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