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一章《学而篇》PPT
合集下载
·论语·学而PPT课件
.
5
•译文: •有子说:“那些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很少有喜欢冒 犯尊长的;不喜欢冒犯尊长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德行)的修养,根本(德行)修立 •好了,自然就会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是仁爱的根本啊。”
.
6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
入:在家。
谨而信:做人谨慎守信用。
泛爱众:泛,广泛。对人友好,有博爱的意思。
而亲仁:亲,亲近、接近。仁,仁德,这里指有仁德的君 子。
行:做,这些都做好了。
余力:多余的精力。
.
12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 人要谨慎守信用,与大家友好相处,多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些都做好了还有精力就多读文化典籍。”
样子。(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 人。)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一副和颜悦色的样子, 这
种人很少有仁德的。”
旁白:这种人一般都有求于人,喜欢利用人。这里可以帮 助我们如何去认识人。
.
7
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 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时鲁国人,孔子学生。 吾日三省吾身:省,反省、检点。三,表示多次。(我每 天都要多次检点自己的行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谋,给人办事、出主意。(给人办事是 不是忠诚,有没有出格。) 信:诚信。 传不习乎?:习,练习,温习。(老师传授的知识、技艺)
.
8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检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办事、 出主意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 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都练习过了?
《论语》(学而篇)优质课件
• 【原文】1·9 曾子曰:“慎终追远, 民德归厚矣。”
• 【注释】终:父母的死亡。
• 慎终:附身(装殓)、附棺(埋葬) 的事必诚必信,不要有后悔。
• 追远:具体指“祭祀尽其敬”。
• 【译文】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 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老百姓自 然会日趋忠厚老实了。”
• 【原文】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 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yú) ?抑与之与 (yú)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 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 与(yú)?”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 的。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 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 阶级,教育都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 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 把“德”排在“识”的前面,这是阶 级的需要。
• 【原文】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 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 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原文】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 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古音读yuàn) 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 【注释】近:符合,接近。复:践言, 即实践 。因:依靠,凭借。
• 【译文】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 (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去实践、兑现; 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 所依靠的不失其亲近的人,(有知人之 明),也值得尊崇。”
• 【原文】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 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 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 【注释】就:接近,靠近;前往。
•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要求 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勤劳敏捷, 说话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 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论语》学而篇第一课件
,同时也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不要轻易否定或者攻击别人。
05
相关资料推荐
其他《论语》篇章的解读资料
《论语注疏》,何晏集解,是魏 何晏注、唐宋邢昺疏的《论语》 注本,属于《十三经注疏》中的
一种。
《论语集解》,程树德撰,是汇 集汉魏时期众家《论语》注释的
集大成之作。
《论语正义》,刘宝楠撰,是对 《论语》各家注释加以审核、去 取、整编而成,是《论语》研究
与《论语》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本书是 对《春秋左传》的注释,其中包含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有助于深 入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
《中国文化史》,袁行霈主编,本书 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权威之作,其中 包含了丰富的与《论语》相关的历史 文化背景资料。
THANKS
感谢观看
史上集大成之作。
关于《论语》的学术著作与论文
《论语今读》,李泽厚著,本书是对 《论语》二十篇的逐篇解读,其中包 含了作者几十年研究《论语》的心得 体会。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本书对 《论语》进行了全文翻译和注释,是 《论语》学习的重要参考书籍。
《论语新解》,钱穆著,本书对《论 语》二十篇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解读 ,是《论语》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
中庸之道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认为 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不 走极端,追求平衡和谐。
03
学而篇第一课讲解
学而篇第一课讲解 讲解内容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总结词
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它强调了复习的重 要性,通过不断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是 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道德 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论述。
05
相关资料推荐
其他《论语》篇章的解读资料
《论语注疏》,何晏集解,是魏 何晏注、唐宋邢昺疏的《论语》 注本,属于《十三经注疏》中的
一种。
《论语集解》,程树德撰,是汇 集汉魏时期众家《论语》注释的
集大成之作。
《论语正义》,刘宝楠撰,是对 《论语》各家注释加以审核、去 取、整编而成,是《论语》研究
与《论语》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注,本书是 对《春秋左传》的注释,其中包含了 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有助于深 入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
《中国文化史》,袁行霈主编,本书 是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权威之作,其中 包含了丰富的与《论语》相关的历史 文化背景资料。
THANKS
感谢观看
史上集大成之作。
关于《论语》的学术著作与论文
《论语今读》,李泽厚著,本书是对 《论语》二十篇的逐篇解读,其中包 含了作者几十年研究《论语》的心得 体会。
《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本书对 《论语》进行了全文翻译和注释,是 《论语》学习的重要参考书籍。
《论语新解》,钱穆著,本书对《论 语》二十篇进行了详尽的注释和解读 ,是《论语》研究的重要参考书籍。
中庸之道
孔子提倡中庸之道,认为 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度,不 走极端,追求平衡和谐。
03
学而篇第一课讲解
学而篇第一课讲解 讲解内容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总结词
学习与复习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
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它强调了复习的重 要性,通过不断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
学而篇是《论语》的首篇,是 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道德 修养和为人处世的论述。
《论语》学而篇-第一课件
社会影响:学而篇的思想对社会产生 了深远影响,如“仁者爱人”、“己 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对现代社会 仍有启示意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PPT
《论语》学而篇-第一 课件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壹
目 录
文
本
贰
课 程
介
绍
叁
和学 意而
义篇
的
背
景
肆
内学 容而
篇
的
主
要Hale Waihona Puke 伍和学 启而示篇
的
解
读
陆
和学 评而
价篇
的
争
议
柒
总 结
和
展
望
第一章
添加章节标题
第二章
课程介绍
《论语》简介
作者:孔子及其弟子 成书时间:春秋时期 内容: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儒家思想 地位:儒家经典之一,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德修养:强调道德修养的重 要性,提倡仁爱、诚信、忠诚 等美德
社会交往:强调社会交往的重 要性,提倡尊重他人、谦虚谨
慎等品质
学习态度:强调学习的重要 性,鼓励人们终身学习
自我提升:强调自我提升的重 要性,鼓励人们不断追求进步
和成长
学而篇的道德修养
仁:爱人、爱人民、爱社会
智:智慧、聪明、有见识
礼:尊重他人、遵守社会规范
学而篇的争议和分歧
争议点:学而篇的内容是否适用于现代社会 评价:有人认为学而篇的内容过于陈旧,不适合现代社会 争议点:学而篇的翻译和注释是否准确 评价:有人认为学而篇的翻译和注释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研究
学而篇的历史评价
·论语·学而PPT课件
.
8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检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办事、 出主意有没有不忠诚的地方?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 地方?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都练习过了?
.9ຫໍສະໝຸດ 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
道千乘之国:道,通“导”,领导、治理。乘,音sheng 第四声,古代兵车的计算单位,一乘100人(其中车上甲 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25人)。 敬事而信:敬,恭敬,谨慎。事,政事、政务。信,取信 于民。 节用而爱人:节,节省开支(经费)。爱人,这里指爱护 下属,与下文的‘民’相对。 使民以时:使,征用。时,适当的时候
•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有辩才,善经 商,孔子得意门生。
• 夫子至于是邦:夫子,孔子。邦,诸侯国。(孔子每到 一个国家。)
• 必闻其政:闻,听闻,参与。政,治国之道,施政理念。 (必定会参与这个国家的政事。)
.
20
•抑与之与:抑(或者,还是),与(给,邀请),与 (通“欤”,音yu,语气助词)。(还是人家邀请他。) •温良恭俭让以得之: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得:获得(礼遇)。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孔子获得这样的礼遇跟人家获得 的方式不一样。
•旁白:过去是男权社会,很多表述都以男人为主,现在 男女平等,孩子的教育来自父母双方,甚至有人说母亲的 素质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孔子三岁丧父,后来是他母亲 一手带大的,结果成了影响中国乃至世界的圣人,说明母 亲真的很为重要。
.
24
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 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
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人名,姓有,名若,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学生。 其为人也孝悌:其,助词。弟,通“悌”,ti第四声,敬 爱 兄长。 而好犯上者,鲜矣:犯,冒犯。鲜,xian第三声,很少。 作乱:作奸犯科、造反。
《论语》第一章《学而篇》PPT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姓曾(音zēng)名参(音shēn)
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多次反省。
忠:对人尽心竭力。
信:诚实可信
传:传授
习:温习、实习、演习等。
敬事: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时:指农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 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 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 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 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 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mò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 字作名词用,贤能之士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改变。 色:好女色。 致:尽力。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谨:寡言少语
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姓曾(音zēng)名参(音shēn)
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多次反省。
忠:对人尽心竭力。
信:诚实可信
传:传授
习:温习、实习、演习等。
敬事: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时:指农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 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 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 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 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 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mò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 字作名词用,贤能之士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改变。 色:好女色。 致:尽力。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谨:寡言少语
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论语学而篇课件
诠释解读
《学而篇》中的每一句话都可解 读并引用到人们日常生活的种种 方面,而对其中的每一段话都应 该加以深思熟虑,从而获得更多 的启示与收获。
哲学思辨
《学而篇》所表达的思想和智慧 并非结论式的呈现,而是探寻性 的哲学思辨。读者应该从中寻找 一个个的问题思考并探索。
学而篇的学习方法
1 仔细阅读
2 深入思考
分析篇章:对比不同章节, 比较同一章节内的内容, 理清篇章结构。
理解语言:推敲每句话背 后的深层含义,思考作者 所表达的意义。
3 融会贯通
拓展阅读:全面了解儒家 思想,借鉴理解《学而篇》 提供的多样化思考方式。
学而篇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1
传承中华文化
阅读和学习《学而篇》不仅有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也有助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待人接物之道
此篇中所讲述的接纳不同的人 和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方 法,仍然是人们需要切实关注 的问题。
品德修养
优秀的品德和处事哲学是《学 而篇》创建的核心,人们应该 注重这些方面的培养。
经典语录和解读
名言名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这一句话传达了 一种将知识“好”、“乐”的态度, 呼吁人们不断追求追求有益于自 身和社会的知识和智慧。
2
伦理精神启示
《学而篇》中的各种智慧和哲学思想,仍然对我们的时代和社会有积极的指导意 义。
3
借镜前贤
通过《学而篇》中的示范和启示,我们可以找到生活和工作上更加恰当的方法和 道路。
结语
通过这份课件,我们已经为大家简单地介绍了《学而篇》。相信大家已经了 解到其的重要性和意义,也意识到从静心阅读《学而篇》中挖掘灵魂之秘的 重要性,希望大家可以将这份智慧融入生活。
论语ppt学而篇第一
筹办航空事宜
处
三、从驿传到邮政 1.邮政 (1)初办邮政: 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 邮传邮正传式部脱离海关。 (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万国。邮联大会
2.电讯 (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台设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 办电报的开端。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 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 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 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 要不误农时”。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 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 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 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 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 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 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 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 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 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 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 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 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 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 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 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 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 谓之学矣。”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 不以女色为重;侍奉父母,能够竭 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 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 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 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 过了。”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 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 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 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 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 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 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论语》学而篇PPT课件
.Leabharlann 17首先,我们应该把《论语》看作是资料,是研究孔 子及儒家思想最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论语》一书有 孔子弟子的笔墨,也有其再传弟子的笔墨,这些作者的 时代,相去不止三五十年。但据学者认定,《论语》的 编定可能在战国初已完成,定州汉简本《论语》的出土 也向世人证明了约在公元前55年,《论语》一书已完全 定型。中国古迹往往真伪混杂,在流传过程中羼入许多 后人的东西,不能作为信史。而《论语》早在汉代就已 获得了超乎众学的地位,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有机组成 部分,任何对《论语》的增删篡改都是非法的,这就大 大增强了《论语》所存资料的可信度。
.
22
总之,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率着忠、 恕、孝、悌、宽、恭、信、敏、智、勇、刚、毅 等诸多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不仅有着极为 普遍的进步意义,而且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 其实,《论语》中阐述的这些基本规范,与其说 是道德,不如说是智慧,一种从极朴素的自然法 则中演绎出的生命的大智慧。
.
安的使者;晚上清凉的风,就是骨肉手足的慰语。”这与冰心
幼时对弟弟们的照顾分不开的。而《寄小读者》最能体现其作
为母亲对子女母爱的扩大化。冰心先生在《寄小读者》中俨然
像是那些小读者们温柔慈爱的母亲与他们沟通交流。在《寄小
读者》中,描写母爱的篇幅最多,最真挚感人,《通讯十》就
是这类散文的名篇。作者这样来歌颂母爱:“世界上没有两件
变更!
天下的母亲。小朋友!告诉你一句小孩子以为是极浅
显、而大人们以为是极高深的话:「世界便是这样的
建造起来的!」
.
2
冰心母爱的赏析 冰心先生的散文中的“母爱”的主题是众所周知的。
冰心在成年后曾这样讲述:“母亲,你是大海,我只是 刹那间溅跃的浪花,虽暂时在最低的空间上,幻出种种 的闪光,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即又飞进母亲的怀里。” 在社会的动荡和时代的剧变,人们不再满意于看到母爱 的作品但是人们又不能缺少母爱的作品。人们想要看到 反映社会现实、反映火与血、反映生与死、挣扎与搏斗。 但是让我们试着回想一下,当我们幼年的时候,当我们 遇到困难或是挫折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能够有一个温 暖的怀抱来安慰自己,而这个怀抱通常是来自母亲的。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需要母爱的作品,需要母爱给我们力 量与温暖的原因之一。
论语之学而PPT课件
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一个国家、一个世界,如果由“不知” 的人组成,那么同样要“愠”,同样要生出“郁结”来, 所谓民怨沸腾、夫妻不和、冷战热战,等等,都是由“不 知”而“愠”的结果。
17
-
人不知而不愠 ,
《孔子家语》有“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 兮”,其中的“愠”就是发上声,解释为“郁 结”。而这里的“不愠”,就是本于“南风之熏 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方”,非方向之类,而是“旁”的通假,广 大的意思。《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 于海表”,“圣人之道”之“行”,是“方 行”,君子“行”圣人之道,也是“方行”, 要“方行天下,至于海表”,这才算“行”圣 人之道之“行”。
14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君子,为共同的志向而联手,为共 成“圣人之道”而同行,如人中之凤,依旧、依然, 乘天地之正气,源远而流长、浩瀚而广大,由彼至 此、由远及近,如日之东升、海之潮回,将“圣人 之道”披之六合、播于八方,法度之,教化之,成 就“圣人之道”彰显之天下,这样,才能“不亦乐 乎”。
“方”,非方向之类,而是“旁”的通假,广 大的意思。《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 于海表”,“圣人之道”之“行”,是“方 行”,君子“行”圣人之道,也是“方行”, 要“方行天下,至于海表”,这才算“行”圣 人之道之“行”。
13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远”,遥远、久远,不独指空间上的,“圣 人之道”不是凭空而起,源远而流长。
43
-
家
44
-
贼
45
-
后
(一)《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 (落后)
(二)《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 后。” (跟“前”相对)
17
-
人不知而不愠 ,
《孔子家语》有“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 兮”,其中的“愠”就是发上声,解释为“郁 结”。而这里的“不愠”,就是本于“南风之熏 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方”,非方向之类,而是“旁”的通假,广 大的意思。《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 于海表”,“圣人之道”之“行”,是“方 行”,君子“行”圣人之道,也是“方行”, 要“方行天下,至于海表”,这才算“行”圣 人之道之“行”。
14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朋自远方来”,君子,为共同的志向而联手,为共 成“圣人之道”而同行,如人中之凤,依旧、依然, 乘天地之正气,源远而流长、浩瀚而广大,由彼至 此、由远及近,如日之东升、海之潮回,将“圣人 之道”披之六合、播于八方,法度之,教化之,成 就“圣人之道”彰显之天下,这样,才能“不亦乐 乎”。
“方”,非方向之类,而是“旁”的通假,广 大的意思。《尚书·立政》,“方行天下,至 于海表”,“圣人之道”之“行”,是“方 行”,君子“行”圣人之道,也是“方行”, 要“方行天下,至于海表”,这才算“行”圣 人之道之“行”。
13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远”,遥远、久远,不独指空间上的,“圣 人之道”不是凭空而起,源远而流长。
43
-
家
44
-
贼
45
-
后
(一)《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 (落后)
(二)《论语·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 后。” (跟“前”相对)
《论语》解读——学而篇第一(主要内容是谈学习-侧重谈的是学习的对象)(共56张PPT)
含义:第一,是品德的修养,即仁、义、礼、信、孝、悌、忠、敬、 温、良、恭、俭、让等品德的修养,“仁”又是各种美德的总和, 仁者人也,品德的修养即学仁,学仁即学做人。第二,是技能和文 献知识的学习,学六艺,六艺有两种,一种是高级六艺:礼、乐、 射、御、书、数;一种是初级六艺,《诗》、《书》、《礼》、 《乐》、《易》、《春秋》。初级六艺称为技能性知识,形而下之 学;高级六艺则是文献知识,形而上之学。“习”即温习,进德修 业方面的知识,在恰当的时间内温习或演练,“温故而知新”,快 乐由此而产生。学的第一个含义为“进德”,第二个含义为“修 业”,但以进德学仁为主。
“仁者爱人”,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来看,重在主动理解,真 诚宽容;重在倾心关注,力行扶助;重在见贤思齐,举贤进能。仁 者这番“爱人”的功夫,是那些巧饰外表专求取悦的人根本办不到 的。
【原文】 1.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④?传不习乎?⑤”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是孔子最小的学生之一,小孔子
第二句谈“问”,即“学问”。朋友从远方来,不是来玩,而 是来切磋学问,互相请教。曾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 闻。”又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讨论学问,辅助成就 仁德,不也是很快乐吗?孔门的“问”与孔门的“学”一样,包括 “进德”、“修业”两个方面。
第三句谈“行”,即社会实践。进德修业后,学问大有提高, 应该出来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效力尽忠。然而别人却不了解你,怎 么办?发脾气,生怨气吗?不对,应该是“不愠”。即不发脾气, 不生怨气。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仁者安仁”,用仁德来修己安身,廓然大度,不愠不躁。“人不 知而不愠”,是一种十分高尚的道德修养境界,也是“学”、“问” 应修炼达到的境界,这也是君子的标准之一。还有一种情况,是人 已知其才,知其贤,而仍蔽贤,抑才,你却依然不愠不怒,境界则 更为高远。
“仁者爱人”,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来看,重在主动理解,真 诚宽容;重在倾心关注,力行扶助;重在见贤思齐,举贤进能。仁 者这番“爱人”的功夫,是那些巧饰外表专求取悦的人根本办不到 的。
【原文】 1.4曾子曰①:“吾日三省吾身②:为人谋而不忠乎③?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④?传不习乎?⑤”
【注释】 ①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是孔子最小的学生之一,小孔子
第二句谈“问”,即“学问”。朋友从远方来,不是来玩,而 是来切磋学问,互相请教。曾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 闻。”又说:“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讨论学问,辅助成就 仁德,不也是很快乐吗?孔门的“问”与孔门的“学”一样,包括 “进德”、“修业”两个方面。
第三句谈“行”,即社会实践。进德修业后,学问大有提高, 应该出来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效力尽忠。然而别人却不了解你,怎 么办?发脾气,生怨气吗?不对,应该是“不愠”。即不发脾气, 不生怨气。首先要做到的是“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仁者安仁”,用仁德来修己安身,廓然大度,不愠不躁。“人不 知而不愠”,是一种十分高尚的道德修养境界,也是“学”、“问” 应修炼达到的境界,这也是君子的标准之一。还有一种情况,是人 已知其才,知其贤,而仍蔽贤,抑才,你却依然不愠不怒,境界则 更为高远。
论语学而篇优秀PPT
①有子:鲁国人,姓有,名若,字子有。孔子的弟子。比孔子 小三十三岁,生于公元前518年,卒年不详。另说,比孔子 小十三岁。后世,有若的弟子也尊称有若为“子”,故称“有子” ②弟(tì替):同“悌”。弟弟善事兄长,称“悌”。 ③鲜(xiǎn显):少。④与:同“欤”。语气词。
【今译】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 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 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就产生 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 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 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 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4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官吏臣僚和人民;按照 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12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今译】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 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 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就产生 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 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 是为其政治服务的,尤其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现,把“德”排在“识” 的前面,这是阶级的需要。
4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今译】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的政事,又严守信 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官吏臣僚和人民;按照 农时的忙闲去役使人民。”
12
【1·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①,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篇(课堂PPT)
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见的;不喜好冒犯长
辈和上级,而喜好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
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道理就产生
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
8
【1·3】子曰:“巧言令色①,鲜矣 仁。”
【注释】①令色:面色和善。这里指以恭维的态度讨好别人。
【今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和气善良的 脸色,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
4
《学而篇第一》 《为政篇第二》 《八佾篇第三》 《里仁篇第四》 《公冶长篇第五》 《雍也篇第六》 《述而篇第七》 《泰伯篇第八》 《子罕篇第九》 《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 《颜渊篇第十二》 《子路篇第十三》 《宪问篇第十四》 《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 《阳货篇第十七》 《微子篇第十八》 《子张篇第十九》 《尧曰篇第二十》
【今译】孔子说:“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
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信用,广泛地与众人
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馀力,就要用
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孔子办教育,把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学习只是第二位的。事
实上,历史上的任何阶级,无论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教育都
【今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检查反省自己:为别 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实呢?和朋友交往,是否真 诚讲信用呢?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
10
曾 子
.
11
【1·5】子曰:“道千乘之国①,敬事而信,节用而 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①道:同“导”。领导,治理。 乘(shèng胜):古代称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乘”。 古代军队使用兵车,每辆兵车用四匹马,车上有身 着盔甲的士兵三人,车下跟随有步兵七十二人,另有 相应的后勤人员二十五人,因此,所谓“一乘”的实际 兵力就是一百人,并非单指四匹马拉着一辆车。按规定, “八百家出车一乘”。古代衡量一个诸侯国的大小强弱, 就是看它拥有多少兵车,所谓“千乘之国”,“万乘之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 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字子夏,孔子的学生。 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第二个“贤” 字作名词用,贤能之士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易:改变。 色:好女色。 致:尽力。致其身: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谄:音chǎn,意为巴结、奉承。 何如:怎么样 贫而乐:贫而乐道。 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对骨、象牙、玉、石四种不同材料分别进行切磋 琢磨加工,否则不能成器。 告诸往而知来者:诸,同之;往,过去的事情;来,未来的事情。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 “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 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 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 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 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正:匡正、端正。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 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 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1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 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 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为仁之本: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 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 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 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 啊!”
3.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巧言令色: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鲜:少的意思。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不如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把“如”解释为“类似”。
过:过错、过失。 惮:音dàn,害怕、畏惧。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 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 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 《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 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 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1.子曰,不亦君子乎?”
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 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行:指行为举止等。 三年:虚指,指较长时间,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道:这里指“合理内容”的意思。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 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 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 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
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 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5.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道:治理
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 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 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 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繁,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 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4.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的得意门生,姓曾(音zēng)名参(音shēn)
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多次反省。
忠:对人尽心竭力。
信:诚实可信
传:传授
习:温习、实习、演习等。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孝弟:孝,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 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好:音h à o
犯上:犯,冒犯、触犯。 上,指在上位的人。
鲜:音xiǎn,少的意思。 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敬事: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时:指农时。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 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 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6.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 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入: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去世。 远:指祖先。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 的祖先,自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厚老实了。”
10.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 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 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 之与?”
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论语》中的“夫子”,都 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家。 抑:“还是”的意思。 温、良、恭、俭、让: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 其诸: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患:忧虑、怕。 人:指有教养、有知识的人,而非民。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 不了解别人。”
12.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 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 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和:调和、和谐、协调。 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 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斯:这、此等意。 这里指礼,也指和。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 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 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 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
谨:寡言少语
汎:音fàn,同泛,广泛的意思。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身边,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 要顺从师长,要寡言少语,诚实可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 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 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女色为重;侍奉 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 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 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8.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庄重
学则不固: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13.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 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近:接近、符合的意思。 义:义是儒家的伦理范畴。这个标准就是“礼”。 复:实行、实践的意思。 远:做动词,使之远离的意思。 因:依靠、凭藉。 宗: 尊敬。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 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 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乐:音lè,高兴、快乐。
愠:音yùn,恼怒,怨恨。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 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 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 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 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中“学而篇”1-16章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 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 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音:zōu yì) (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对中国思想文化 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 贤弟子有七十二人。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 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 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 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 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mò 11.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