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建设法治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在建设法治社会中的作用及探讨学院:文传学院班级:B0831 姓名:王艳妮学号:20805210102
法治社会是和专制社会或专制国家相对而言的。
它是指国家权力受到有效的控制,整个社会由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法律所支配的状态。
一
个成熟的法治社会,必须具备精神和制度两方面的因素,即具有法治的精
神和反映法治精神的制度。
简约而言,法治的精神方面主要是指整个社会
对法律至上地位的普遍认同和坚决的支持,法治的制度方面主要是指反映
民主精神的国家制度的存在。
法制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就要求我们要做以下事情: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
依法执政的重要目的是维护宪法秩序,实现宪政。
宪法与宪政,有如法制之于法治。
宪法是宪政的基础。
体现人民主权原则的宪法,规定了施政的基本规则,据此可限制政治权力;同时,规定了公民权利,据此公民可以制约政治权力。
但是,有宪法不等于实行了宪政,只有建立起宪法秩序才能有宪政。
宪法秩序是宪法的实践方面,即在政治关系中执行和实现了宪法。
所以,良好的宪法秩序是法治的重要目标和结果,更是是否厉行法治的重要标志。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它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我国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国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原则,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的根本依据。
我们党坚持依法执政,首先必须自觉地以宪法为根本准则,维护宪法尊严和保证宪法的实施。
这就要求党的组织和广大党员树立忠于宪法、遵守宪法和维护宪法的自觉意识。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健全宪法保障制度。
为此,宪法应当进入司法。
要研究和健全宪法监督机制,进一步明确宪法监督程序,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能得到纠正。
其次,要进一步健全依法执政的法制。
依法执政要求执政党的执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
目前我们党依法执政所依据的主要是国家政权运作方面的相关法律规定,还不能适应依法执政的法律需求。
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制定、健全有关的法律,科学界定执政党的领导职能、执政方式和执政党与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关系,从法律制度上保证执政党对国家政权组织实行依法领导,保证国家政权组织依法行使职能
不受非法干涉。
这样,可以使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成果用法律巩固下来,为我们党依法执政提供更为充足的律法保障。
一、为构建法治社会增强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新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大学生作为先进知识的掌握者,民族创新精神的养成有赖于大学生的拉动。
从大学生群体中流溢出的科学文化精神,从大学生群体中走出的富有创造能力的人群,其自身所带有创新的活力,播散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要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为己任,全面发展,学习科学精神和勇于创新精神,形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各个领域中,全方位寻找自身所属的位置,加强基础性、前瞻性和前沿性的科学研究,努力解决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整体实力。
二、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奠定文化基础
大学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其自身所蕴涵的文化力量,在与社会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起着引领和整合的作用,大学的文化辐射,在不断地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作为大学文化的引领者,大学生应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要有较好的人文和社会科学修养。
除了自己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外,还应具有适应自己将来工作需要的外语水平,“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片面口号早已过时。
列宁说的好,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
所以只有全面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能大有作为,畸形片面的知识结构,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
大学生应以一种守望的精神,入世的态度,勇敢地承担起社会教化的责任。
当前,在社会思想、文化、价值多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群体要以其独特的价值体系对人类社会长期积累的文化进行严格的选择、认可、加工和整合,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要发扬大学生群体创新的品格,提炼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的大
学精神,并使之成为大学乃至社会的一种文化意识,塑造出适合全社会的人文和科学精神,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文化品位,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大学文化所蕴涵的人文、科学、创新等精神,让它服务社会,引导社会文化潮流。
要发挥各种文化沟通和融合的桥梁作用,用大学文化整合社会文化,将大学的责任、大学所崇尚的精神以及大学“润物细无声”的教化功能,渗透到当代中国的文化理想和精神生活中去,丰富和提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和品质,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抵制和消除腐朽、没落文化,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三,为建设法治社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要在全社会倡导并形成诚实守信、互帮互助、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而又融洽相处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
诚信要求社会成员自觉遵守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并按这些规范行事。
友爱,强调的则是要在全社会倡导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首先,因为诚信是人类社会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做事和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道德规范,是调节人际关系、规范经济和社会生活秩序的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
一个信用缺失、道德沦丧的国度,不可能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发展就因为缺少良好的社会环境支撑而成为一句空话。
其次,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信用经济。
如果破坏了信用关系,就会动摇市场经济的基础,结果是经济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所以,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诚实守信。
再次,诚信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关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诚信建设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
诚信友爱属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范畴。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
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总而言之,在这除旧迎新的时刻,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学生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和谐提供自己力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