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书籍推荐(转自医者佛日志)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
中医书籍推荐书目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教材当然很重要,是入门之书,学完教材之后,可以建立一个中医知识的大体框架,然而距离中医临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中医书籍浩如烟海,还要看很多课外书。
现为同学们推荐一些中医书籍。
1、《名老中医之路》,此书很多名医的成长之路值得借鉴,比如说他们是如何成才的,主要学了哪些中医著作。
2、《新编中医入门》董汉良著,金盾出版社。
该书主要构建中医基本框架,并对每一部分如内、外、妇、儿等介绍了学习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参考书目。
书很薄,内容丰富。
3、《中医临床传统流派》黄煌著,相当于中医医学史,可以对古代中医有个大体的认识。
4、《医古文》段逸山著。
学中医,古文是障碍之一。
中医书很多,所以看书要精挑细选,先要用尽量少的书尽快建立一个基本框架,然后再广泛涉猎,所以在学校这几年时间很关键,工作之后想看书都可能没时间。
以下我分类列举书目,同学们要在每一个类别中先选其中的一本,看完所有类别,这样才能尽快建立一个框架。
一般而言,1990年是中医的转折点,1990年之后中医转向衰败,所以1990年之后写的中医书,很多都是纸上谈兵,除了几位名家著作之外,好书不多。
壹、四大基础:一《中医基础理论》二、《中医诊断学》(一)四诊:1、清代·《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2、清代·林之瀚《四诊抉微》(二)望诊:1、民国·曹炳章《辨舌指南》2、清代·汪宏《望诊遵经》(三)切诊:1、现代·李士懋《濒湖脉学解索》2、民国·张山雷《脉学正义》3、清代·赵文魁《文魁脉学》4、晋·王叔和《脉经》(四)辨证:1、现代·孙其新《谦斋辨证论治学:当代名医秦伯未辨证论治精华》2、现代·欧阳锜《中医症证病三联诊疗》2、现代·姚乃礼著《中医症状鉴别诊断学》3、秦伯未《中医临证备要》,现代·姚乃礼《中医证侯鉴别诊断学》(五)断生死:现代·周信有《诀生死秘要》三、《中药学》1、现代·颜正华《药性歌括四百味》1、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1、现代·王绪前《临床中药用药鉴别速览》2、清代·吴洛仪《本草从新》3、民国·张山雷《本草正义》4、民国·张山雷《脏腑药式补正》四、《方剂学》1、清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2、现代·丁光迪《增订中药配伍运用》3、现代·刘子民《汤头趣记图释》4、现代·陈潮祖《中医治法与方剂》附:四小经典1、明·李时珍《濒湖脉学》2、明代·龚延贤《药性歌括四百味》3、清·汪昂《汤头歌诀》4、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贰、四大经典一、黄帝内经类:1《内经知要》明·李中梓《内经知要》2、现代·王洪图(高考状元,内经倒背如流)《内经讲义》(本科教材)或《王洪图内经讲稿》3、现代·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黄帝内经灵枢校郭霭春,被誉为“黄帝内经”研究整理第一人。
我的中医自学之路
我的中医自学之路中医学习初级阶段1.《中医基础理论》:入门必学,简单、通俗、易懂。
作为国家高等教育教材,编写的非常好,也非常的容易学习,作为中医新手必看的一本书。
2.《中药学》:同样是国家高等教材,其中选取了常用的几百味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每味中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主治,一目了然。
只要认真的学完《中药学》上面的几百味中药,也就对中医里面的中药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了。
3.《方剂学》:详细介绍了历代中医名家的有效方剂,分类总结,通俗易懂,只要认真学完就可以很好的运用方剂了。
4.《中医诊断学》:国家高等教育教材,也是很有水平的教材,中医的各种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都有,如何给患者诊断,如何辨别病症。
里面说的都非常详细。
中医学习中级阶段:当初级阶段都差不多学完了就应该进阶啦,去完成我们的中级学习阶段了,下面推荐一点中级阶段的书。
1.《中医内科学》:到了这个阶段,就应该要学一点如何系统治疗的书籍了,比如这本中医内科学,涵盖了中医的各种病症的治疗方法。
2.《中医妇科学》:系统的学习治疗女性的各种病症、为自己的中医系统学习添加一个台阶、3.《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的各种治疗方法4.《中医儿科学》:详细的介绍了小儿的各种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中医学习高级阶段当我们学习完中级阶段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要去学习中国历代中医名家的著作了,也让我们的中医知识更加的升华。
1.《伤寒论》:出自伤寒大家张仲景之手,一代名医,也是开创理法方药的第一人,凡学习中医这必学伤寒论,这是一个共识。
2.《金匮要略》:同样是出自伤寒论,和伤寒论同出于《伤寒卒病论》3.《黄帝内经》:中医的源头,一切的中医理论皆出自于黄帝内经,必读之书。
4.《神农本草经》:中药学的源头,神农尝百草,识药性,必须要背会。
5.《脉经》:张仲景的徒弟王叔和写的书,作为进阶,我们需要学。
6.《温病学》:吴鞠通的温病学,开创了温病学派,解决了很多的温病难题,不可不学。
1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先看五版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然后五版教材内经讲义。
终南捷径,自学中医的朋友,建议阅读这四部书
终南捷径,自学中医的朋友,建议阅读这四部书中医易学而难工。
中医入门很容易,但要学好学透却是非常难的。
所以古人会留下“九流莫难于医”的感叹;“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断不可作医以误世”的苛训,以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医家不可缺一也”的学习之道。
中医学习之难,对于专业院校毕业的人士如此,对自学中医者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接触过一些自学中医者,发现不少都面临着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缺乏对经典著作的了解等问题,所以容易出现偏执于一家之言,惑于奇谈怪论的情况。
并且多会缺乏实践机会,导致学习漫无目的;加之中医典籍文辞深奥,晦涩难懂,所以中医学习很容易变得索然无味。
当代中医名家刘力红曾提到:中医要想真正学好来,只有两个字,就是要有“师传”。
对于更多的中医自学者而言,是很难获得“师传”机会的,不过只要多交流、多实践、多思考,找到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优秀的著作,既能保持学习中医的乐趣,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中医典籍汗牛充栋,市场销售的中医相关的书籍更是多若繁星,其间难免良莠不齐。
今天我就根据我的学习经验,给大家推荐几本适合自学中医的朋友阅读的中医书籍。
这几部书均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读者能快速对中医的思维方式和治疗方法有比较全面而客观的了解。
另一方面,这几部书的作者文字功夫极深,文笔简洁易懂而又能引人入胜,读来毫不费力,又能兴趣盎然。
一、《医学衷中参西录》清末民初的张锡纯被誉为最后一位中医大师,其《医学衷中参西录》更是被众多医家奉为经典。
《医学衷中参西录》不注重理论的讲解,而是通过众多的医案来证明其药其方的功效。
书中详列了100余首张锡纯独创的方剂,其中药解部分尤为精彩,很多内容都是发前人所未发,并且有极强的实用性。
对于初学中医的人群而言,通过本书能对中药迅速建立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这比读《本草纲目》等本草类书籍要有效得多。
张锡纯二、《辩证录》辩证录是清初医学名家陈士铎的著作。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
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和尊重。
中医传承人作为中医领域的佼佼者,他们在中医药医籍方面的阅读和学习经验对于后辈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以供参考。
一、基础理论类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经典,其中包含了中医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等理论,是学习中医必读之书。
2.《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典,其中详细阐述了中医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学习中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药学类1.《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药学的重要经典,其中收录了众多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内容,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是中国古代药学巨著之一,其中收录了大量中药,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对于学习中药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三、方剂类1.《千金方》《千金方》是唐代孙思邈所著的中医方剂经典,其中收录了大量的方剂,包括内服和外用的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医宗金鉴》方剂篇《医宗金鉴》是清代著名医学家吴谦所著,其中方剂篇收录了大量的常用方剂,对于学习中医方剂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四、其他类1.《黄帝内经素问》除了以上提到的经典之外,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黄帝内经素问》,其中包含了中医养生、食疗、针灸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全面了解和学习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2.历代医家著作选读中医传承人还推荐阅读历代医家的著作,如张仲景、李时珍等人的著作,这些著作中包含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理论思考,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总之,中医传承人指定的中医药医籍书目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等多个方面,这些书籍对于学习和理解中医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这些书籍也是中医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自学必读书籍
中医自学必读书籍好想学好中医,请看下面店铺精心为您整理的中医自学必读书籍,希望您喜欢!中医智库推荐的20本中医必读医籍《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
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
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
介绍及论证了从生活习惯干预到心理干预、从经络原理到经络治病术、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相关人体解剖、生理病理到使用药物原则及注意事项等内容,内容广博,被誉为综合性百科全书。
网友评论: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学中医者该好好阅读。
《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其中规定的大部分中药学理论和配伍规则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则在几千年的用药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医药药物学理论发展的源头。
网友评论:任何事物的出现,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读医书不能脱离成书的时代背景。
《伤寒论》是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两部分。
他在《内经》,《难经》等著作的基础上,总结了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和自己的临床实践,确定了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完整体系,是一部理、法、方、药俱备的指导临床实践的医学经典。
网友评论:仲景先师的毕生巨著,它出现就是中医学发展的最高成就。
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我们理所应当,也该抱着真正求学的心态来钻研祖先们留下来的医术,继续将它们传承和发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
《难经》《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
适合初学者看的中医书籍适合初学者的中医书籍中医是中国古老的医学体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广受关注。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中医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中医书籍推荐。
1. 《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是中医的入门必读之一。
它系统地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
通过阅读这本书,初学者可以对中医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 《中医诊断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以及脉诊、舌诊等具体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诊断过程和方法。
3. 《中医治疗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和技巧。
它包括针灸、草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手段。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治疗原理和方法。
4. 《中医养生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养生理论和方法。
它包括饮食调养、运动保健、心理调节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养生观念和方法。
5. 《中医药学》:这本书介绍了中医药的基本知识,包括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药物的配伍禁忌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6. 《中医文化》:这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历史、文化和传统。
它包括中医的发展历程、名家经典等方面的内容。
初学者可以通过学习这本书,了解中医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价值。
以上是一些适合初学者阅读的中医书籍推荐。
通过学习这些书籍,初学者可以初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初学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书籍进行阅读。
希望这些推荐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中医入门精通十部经典书籍
中医入门精通十部经典书籍
以下十部经典,若能从小用心诵背熟读,于中医则是入门至圣之道矣。
第1本﹝唐﹞王冰著董原主编的《黄帝内经》。
它是学习中医的目录,内容涉及方方面面,极其适合经常阅读查缺补漏。
第2本,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对经络及穴位讲解的相当透彻。
第3本,王叔和《脉经》,对各类大小的脉象变化都研究和讲解的相当透彻。
第4本,李时珍《本草纲目》,这本书不仅是药学著作,也是散文名著,文笔相当的好。
第5本,张仲景《伤寒论》,内科经典,大部分都是相当好的方子,还有诊断和治疗还有组方的思路。
第6本,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和伤寒论一样,它同样是对对组方思路的指导。
第7本,《周易》,乍一看和中医没关系,但中医的阴阳变化基本理论都来自于它,适合所有中医研读。
第8本,﹝春秋﹞李耳的《道德经》,和《周易》一样,都不是直接讲述中医的,但它对阴阳变化的阐述,对于任何一个中医来说都有相当大的指导作用。
同样它适合所有学中医的人。
第9本,许慎《说文解字》,这本书是针对生僻字的,要读懂医书就得识字,识字就得用字典,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本书适合各种对生僻字毫无反抗力的人。
第10本,刘勰《文心雕龙》,这本书是针对句子的,同理,适合对古文没有反抗力的人。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转自医者佛日志)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转自医者佛日志)中医难学,古有《此事难知》一书,尽谈学中医之难。
但又有《医学实在易》一书,反而谈中医如何容易学。
后人岂不是被搞糊涂了,到底中医好不好学呀。
我认为,中医不容易学好,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如果学者能有志向,有方法,循序渐进,则必能有所成就。
朱子曾说过:居敬持志,读书之本;循序致精,读书之法。
读书如此,学医何尝不是如此。
心中执着一份信念,加上心思聪颖,配合切实的功夫,假以时日,必可医理贯通无碍。
近年来,经常有中医爱好者以及一些年轻学子问我学中医要看什么书,我曾经在博客里写过几篇关于如何学习中医的一些文章,并且也曾提供了三本可以读的中医书。
但对于志在专精医术的同道看来,原来的答复有些粗糙了。
因此我想再详细地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并提供一份学中医的书单。
或许挂一漏万,或许被他医所不解,但只求一心积善,罪我怨我,一切不计。
如果能帮助大家因此而走上中医之路,继而精通医术,则自觉善莫大焉。
因此,此文是给将来的大医作个引路指南的。
要学中医,就要学最上乘的中医学。
有了这个目标,才算是有了入门的动力。
中医入门极为不容易,登堂入室则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既要求学者吃苦肯学,还需要不错的天赋,那就是悟性。
现在的中医情况堪忧,后继乏人,是因为真正领悟中医的人太少,反而靠中医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
当前,社会上处处可见那些学了几天理论,背了几张方子,连混带骗地弄来一纸文凭,就开始打着中医的旗号去吆喝的庸医之辈。
这般庸医行世,直接就败坏了中医的声誉,况且因此而害人无数,更数可憎。
所以说,如果只想着抄几个秘方,会治几个小病,那不能算是学医,不过是浅尝辄止而已。
只有学到第一流的中医学,才能真正走进中医、理解中医、相信中医,并能应用中医治疗一些大病重病危病疑难杂病。
我建议未学医时,可先从周凤梧的《名老中医之路》、李可的《人体阳气与疾病》以及刘力红的《思考中医》看起,既增兴趣,又增动力和信心。
以后学医过程中,也可反复研读此三书,则其收获更多。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书籍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书籍《中医入门基础知识书籍》一、中医养生与中医学1、《中医养生传奇》(张英、邵华林)本书介绍了中国的中医养生历史,从商代到现代,从先秦到清朝,以及古典中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展现了源远流长的中国养生文化。
2、《中医入门》(李仁和、郭宗保)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医学发展史、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学的实践方法、中药常用药物及其炮制方法、常见中医疾病诊治原则等。
3、《中医学》(王玉清)本书从中医学的实践和理论两方面,剖析了中医学的内涵和外延,介绍了中医学的局部知识,如针灸学、拔罐学、按摩学、方剂学等。
4、《中医药学》(郭忠岭)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医药学的知识体系,从理论、实践到物质,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中医药的认识,为从业者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学提供了一个完整而深入的视野。
二、中医诊断1、《中医诊断学》(李春木)本书介绍了中医诊断的理论体系及其具体方法,包括以症状为主的“观察”、“闻言”、“询问”、“切实”等方法,以及以“局部”为主的中医外诊观察、脉诊、舌诊等方法。
2、《中医临床诊断学》(邓家德)本书介绍了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的比较,并结合中医和西医实践,详细介绍了中医临床诊断的方法,重点介绍了中医针灸诊断,探讨了中医诊断的科学性和现代性,为医患提供一个完整正确的医疗模式。
3、《中医学诊断学》(张旭)本书详细讲述了中医诊断理论的基础内容,指出了诊断方法的规律性,并分别介绍了舌诊、脉诊和腹部检查等诊断方法,以及西医病历等方法,为医生及学习者提供有关中医诊断理论及其实践方法的极好参考。
4、《中医针灸诊断学》(章英贤)本书全面介绍了中医针灸诊断的基础理论、诊断方法及具体步骤,特别介绍了传统针灸诊断所涉及的具体结构,以及病症确诊及治疗模式,为从事中医针灸工作提供了参考及借鉴。
适合中医自学、初学者的好书
适合中医自学、初学者的好书
在中医领域,有许多适合自学和初学者的好书。
这些书籍包含了丰富的中医知识,帮助读者了解中医理论和实践。
首先,一本非常经典的中医书籍是《伤寒杂病论》。
这本书是清代医家张仲景所著,是中医临床经典之一。
《伤寒杂病论》详细阐述了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和治疗原则。
另外一本适合初学者的书籍是《黄帝内经》。
这是一本中医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医学的根本经典。
《黄帝内经》涵盖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对于初学者来说,读这本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
此外,还有一本适合初学者的书籍是《中医基础理论》。
这本书从中医的基本理论出发,介绍了中医的基本概念、诊断方法、治疗原则等。
它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中医理论,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友好。
对于希望了解中医草药的初学者,可以选择阅读《中药学》这本书。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常用中草药的性味功效、用药原则等,帮助初学者了解中草药的基本知识。
除了以上提到的书籍,还有许多其他适合中医自学和初学者的好书,如《中医诊断学》、《中医养生学》等。
选择适合自己的中医书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学,提高自身的中医知识水平。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中医药是我国传统的宝贵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医的人,一本好的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将为大家推荐几本优秀的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 《中医基础理论》这本书是中医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全书内容系统全面,包括中医基本理论、经络学说、脏象理论等内容。
书中融合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籍。
2. 《中医养生常识精编》这本书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教授编写,旨在为广大读者普及中医养生的基本知识。
书中内容通俗易懂,条理清晰,涵盖了中医养生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调养、穴位按摩、气功调理等。
从生活角度出发,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医养生知识。
3. 《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技能》这本书是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编写的教材,适合于有一定中医基础的读者。
书中内容结构严谨,分为基础理论和临床技能两大部分,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也有实践技能的指导。
对于进一步学习中医临床知识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4. 《中医养生入门》这本书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一本中医养生入门读物,由中医师刘青石编著。
书中内容简洁明了,注重实用性,介绍了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
对于想要修养身心、保持健康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指南书。
5. 《中医基础知识解读》这本书是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编写的一本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读物。
书中以问答的形式解读了中医基础知识,如中医的历史渊源、中医的基本理论等。
语言简练,易于理解,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学习材料。
以上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本中医基础知识入门书籍,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无论你是初学者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读者,相信这些书籍都能为你提供宝贵的学习资源。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中医入门书籍
中医入门书籍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对于初学者来说,了解中医基本理论和常见疾病的诊疗方法是入门的关键。
下面将介绍几本适合中医入门的书籍。
1.《中医入门教程》这本书是中医专家精心编写的入门指南,内容涵盖了中医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常见疾病及其治疗方案等。
书中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对于中医的整体认识及其应用有较为全面的介绍。
2.《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之作,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书中记录了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和诊疗经验,对于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初学者可选择一些比较系统的注释版本来阅读,以帮助理解和学习。
3.《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常用方剂速查手册》这本手册以临床应用为导向,系统介绍了中医的基础理论和常用方剂,方便读者快速查阅和学习。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章节了解中医方剂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情况,提高诊疗能力。
4.《中医诊断学入门》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病人的症状、舌脉等信息进行疾病诊断。
该书通过讲解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引导读者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该书学习中医的病证辨析和诊断思路。
5.《中医按摩与推拿学》中医按摩与推拿是中医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通过按摩和推拿来调理身体,促进气血流通,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书通过介绍中医按摩和推拿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手法,帮助初学者了解中医治疗的一种方式。
通过阅读以上书籍,可以初步了解中医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此外,初学者还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和课程,与中医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学习,更好地掌握中医的精髓和技术。
中医入门的书籍推荐
中医入门的书籍推荐
对于零基础,而且真正想学中医的同学,从那本书开始呢?下面介绍我的一些经验,希望对你有用。
注意,这里所列书籍并不包括那些中医通俗读物和中医小说,那些只适合普及或引发对中医的兴趣。
第一本:作者秦伯未,中医学家。
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
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
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特点,短小精悍,绝无废话,概括性很强。
作为有一定基础后常翻一下比较好,如果用于学习中医的第一本书,恐怕你要看晕。
第二本:作者:天下无疾。
这是一本畅销书,作者尽力将中医基础理论以及理法方药的内容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讲给初学者。
如果完全弄懂,你基本可以冒充中医专业学子了。
第三本:作者罗大伦,罗大伦一直致力于中医普及,这套漫画书,也是如此。
图中为其中一本,主要是中医基础理论,别看是漫画,也是有很多知识点的。
第四本:作者是一位日本人。
这是一本从日本出口转内销的中医普及读物,多有图表配合,主要讲解中医基础理论,讲解中用了一些看似脑洞很大但又不失生动的方法。
第五本:这是中医学本科的一本经典教材。
作者:印会河。
他主编的五版教材,目前最好的一个版本。
也是语言精炼浓缩准确。
普通人学中医最好的书
普通人学中医最好的书
作为一名普通人,学习中医可能会感到有些困难,因为中医涉及到很多复杂的理论和概念。
但是,如果你想学习中医,有一些书籍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我想推荐的是《黄帝内经》。
这是中医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包含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虽然这本书有些古老,但是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可以帮助你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如果你想深入了解中医,这本书是必读的。
我想推荐的是《中医基础理论》。
这本书是一本中医入门的教材,包含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它的内容非常系统和全面,可以帮助你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且可以帮助你学习中医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我还想推荐的是《中医诊断学》。
这本书是一本中医诊断的教材,包含了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它的内容非常实用和具体,可以帮助你学习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并且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医的诊断原理和方法。
我想说的是,学习中医需要耐心和毅力。
中医是一门非常复杂和深奥的学问,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才能掌握。
如果你想学习中医,最好的方法是找到一位有经验的中医师傅,跟随他学习和实践。
同时,你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书籍和资料,来加深对中医的理解和
认识。
学习中医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和耐心,但是只要你有兴趣和热情,就一定能够掌握中医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希望以上推荐的书籍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学习中医。
中医入门学习系列书籍推荐
中医入门学习系列书籍推荐很多朋友反映,想要学习中医苦于无法入门,直接听倪海厦老师的视频,感觉像听天书,很多地方不理解。
在此,特向大家推荐一些中医入门的书籍及音频视频等。
首先给大家推荐的是徐文兵和梁冬老师的《黄帝内经》。
这套书比较适合医学小白、零基础的小伙伴,比较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让大家可以很轻松入门。
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黄帝内经说什么系列(共5册)》涵盖书目有:《黄帝内经四气调神》《黄帝内经上古天真》《黄帝内经天年》《黄帝内经异法方宜》《黄帝内经金匮真言》。
本系列丛书采用对话方式,徐文兵、梁冬对话谈笑之间,告诉您活得好,活得长,心想事成的智慧和方法。
其中第一本“四气调神”是教我们如何有效吸取四季及身边各种环境中的正能量,让自己活得强大、圆满。
第二本“上古天真”是讲男人、女人一生每七年、八年间如何做快乐之人的智慧。
告诉我们:天真才是做人成功、快乐的根本。
第三本“天年”讲述什么年龄段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情,教您顺利度过生老病死难关的各种窍诀。
第四本“异法方宜”重新发现了黄帝内经中所讲的人与地理环境的相处之道,其内容之前从未面世,堪称当今独一无二的一本养生风水学著作。
第五本“金匮真言”讲了气候变化对人的影响,教您借助天时来让人生省力,活得很顺。
现在,很多人都觉得自己活得苦,不管有钱没钱,依然挡不住身体生病,精神压抑,不知道从何解决。
而只要您读过本套书,所有问题自会悄然而解。
因为,这是当今讲得最好的《黄帝内经》,是一套读之能让您尽快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伟大国学经典。
它告诉我们,原来经典应该这样读,原来身心的健康和舒适应该这样来获取,才可以历久弥新。
第二本,为大家推荐刘力红老师的《思考中医》。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作者以其对中医经典的执著和热爱,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解读和疑难病症研究。
为了避免深奥晦涩,作者竭力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超越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是个案特点和学术规律结合研究的典范。
中医入门必读书单
中医⼊门必读书单中医书籍汗⽜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
读中医书,⼤体上说来有下列⼀些⽅法,各⼈可以根据⾃⼰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致。
中医讲究理法⽅药,理法⽅药能精则辨证论治⽆误,⽽活⼈有术。
因⽽学习中医,可从理法⽅药四个部分去加以研究。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源有流,各个时代都出现了著名的医家,他们代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向。
因之,顺着时代,从源溯流地研读著名医家的代表医著也是⼀种读书⽅法。
⼀、中医基础《黄帝内经》 +++++《伤寒论》 +++++《⾦匮要略》 +++++《温病学》 +++++《诸病源候论》 ++++中医著作甚多,有难有易,旧时学医,往往先读浅显易懂便于应⽤的医书,等到有了点根砥,再逐步钻研⾼深的典籍,这种先易后难的读书⽅法,可收到循序渐进的效果。
然⽽,也有从难到易者,清代张志聪即主张先从内、难研读起,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源头既充,活⽔不乏,医术⼤可精进。
《内经》分《素问》与《灵枢》⼆部,主要是讲中医⽣理、病理,要读。
不懂灵素,即不懂中医的⽣理、病理,就不懂中医的基本理论。
读《内经》,其中的⽣字、难句⾸先得懂才能读,这就牵涉到古汉语⽂史哲的修养,这些知识,也是学习中医的⼈必须具备的。
不过,我认为学习中医,当从⽅剂⼊⼿,⽅剂之祖为仲景,因⽽读书还以从《伤寒论》《⾦匮要略》⼊⼿为好。
仲景最讲求的是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标題,⾸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鲜明地昭⽰后⼈;论中更有“随证治之”、“依法治之”等语。
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主之”,某病“可与”或“宜”某⽅,则是点明专病专证专⽅,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治精神。
《⾦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題⽬亦揭出“辨病脉证治”,是在专病专证专⽅专药基础上⾏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
总之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中医真正入门之书
中医真正入门之书推荐这个帖子我曾经在天医论坛去发表过,因为我发现现在普遍存在想学中医的朋友无门而入的感觉,也常碰到要找我辩论中医是伪科学的朋友,我常向他们推荐下面的书籍,告诉他们看完再来批判,不然根本没资格批判,哈哈,也是人间一大快哉。
首先,如果一点基础也没有,那麻烦请看《思考中医》,这是李阳波先生和刘力红先生两代人的经验总结。
可以说写的是中国的中医古文化,虽然有些偏激和义愤填膺,但书的质量绝对一流。
其次呢,请你看《扶阳讲记》,这是四川的卢火神写的,他用现代的语言讲解了先天大道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有些深度了,但这是给初学者一个很好的开头,不要一上来就走错了路。
后天法门有很多,而大道则只有一个,把握先天大道,再来先后天贯穿,那就容易多了。
看完上面两本书,那么就可以看下面这几本分量更深入核心的书吧:1.刘止唐先生着:《医理大概约说》,这是道家的命门之所在,完全是神化一气而为之,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发人之未发。
2.郑钦安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
这是示人大道的经典。
也是对刘止唐先生医理进一步的阐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3.黄元御着《黄元御全集》中医的根本在哪里,后天如何化生的,着落处在哪里?看完全集,自然明白此中道理,也许你就是中医未来的荷担如来。
4.彭子益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下册。
这是示人大法的经典。
也是黄元御先生书籍的简化版本,并且加上了王孟英先生的温病大法的经验。
5.张锡纯着《医学衷中参西录》。
这是前贤的经验结晶,有独到的临床价值。
特别是对肾阴稳固元阳的固脱作用写的非常的到位,发人之未发,为后世开无数方便法门。
6.李可着《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这是继承上面书的精华而临床创新的大书!后未见来者!我在看第5遍了,还是觉的意犹未尽。
7.徐灵胎着:《徐灵胎全集》中医的全面神通可以到何地步,后天世界的卓识可以到底如何,我在看第4遍,只能说精彩,并且只有你真懂了先天大道,才能真懂徐灵胎先生的后天各法,否则免谈,一定入云雾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入门书籍推荐(转自医者佛日志)中医难学,古有《此事难知》一书,尽谈学中医之难。
但又有《医学实在易》一书,反而谈中医如何容易学。
后人岂不是被搞糊涂了,到底中医好不好学呀。
我认为,中医不容易学好,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如果学者能有志向,有方法,循序渐进,则必能有所成就。
朱子曾说过:居敬持志,读书之本;循序致精,读书之法。
读书如此,学医何尝不是如此。
心中执着一份信念,加上心思聪颖,配合切实的功夫,假以时日,必可医理贯通无碍。
近年来,经常有中医爱好者以及一些年轻学子问我学中医要看什么书,我曾经在博客里写过几篇关于如何学习中医的一些文章,并且也曾提供了三本可以读的中医书。
但对于志在专精医术的同道看来,原来的答复有些粗糙了。
因此我想再详细地把这个问题回答一下,并提供一份学中医的书单。
或许挂一漏万,或许被他医所不解,但只求一心积善,罪我怨我,一切不计。
如果能帮助大家因此而走上中医之路,继而精通医术,则自觉善莫大焉。
因此,此文是给将来的大医作个引路指南的。
要学中医,就要学最上乘的中医学。
有了这个目标,才算是有了入门的动力。
中医入门极为不容易,登堂入室则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既要求学者吃苦肯学,还需要不错的天赋,那就是悟性。
现在的中医情况堪忧,后继乏人,是因为真正领悟中医的人太少,反而靠中医吃饭的人越来越多了。
当前,社会上处处可见那些学了几天理论,背了几张方子,连混带骗地弄来一纸文凭,就开始打着中医的旗号去吆喝的庸医之辈。
这般庸医行世,直接就败坏了中医的声誉,况且因此而害人无数,更数可憎。
所以说,如果只想着抄几个秘方,会治几个小病,那不能算是学医,不过是浅尝辄止而已。
只有学到第一流的中医学,才能真正走进中医、理解中医、相信中医,并能应用中医治疗一些大病重病危病疑难杂病。
我建议未学医时,可先从周凤梧的《名老中医之路》、李可的《人体阳气与疾病》以及刘力红的《思考中医》看起,既增兴趣,又增动力和信心。
以后学医过程中,也可反复研读此三书,则其收获更多。
一则,修德为先。
我认为,医德大于医术。
德不修,徒论医术,不过是个普通的医生。
如果医德败坏,则根本就是含灵巨贼,也谈不上医术如何了。
修德之本,在于诚意正心。
这是居敬持志的功夫,也是最必要的功夫。
儒家在这方面达到了极致。
古人云:“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这是为人与治学的至境,是学医的最终理想。
学问的修得以至诚的德行为本,而德性的养成则以求知问学为途。
学医先“尊德性”,在这个信念的基础上,然后始能“道问学”而通医理。
我强烈建议读一下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对于为人和为医教极有意义。
我曾在当当网的书评中写过这样的话:“极品中的极品,中国人必读。
这是国学入门的书,也是可以读一辈子的书。
从初学者到饱学之士,皆需时时读几段这本书,可以提供无穷的儒家思想与智慧。
没有读的,抓紧读。
作为中国人,不管是哪个行当的,都要一读此书。
而且,此书不难,慢慢地就入手了。
”另外,学医还可以读读佛教方面的书,锤炼心性,修养佛性。
配合静坐,可以体悟许多与佛与医相关的东西出来。
再者,王凤仪老善人的嘉言录极有利于养心养性,不可不读。
之后,你就知道怎样学医,怎样行医,怎样做人了我曾经写过一篇《医德与医术》的文章,专门讲医德这个问题,可以找来参考一下。
强调一下,修德不是只管读书和背书,读书只是明了其中的道理,关键还得去做,去实践。
王凤仪老善人讲过:“道是行的,不行就没有道。
”认真体会一下这句话,把它永远地刻在心里去。
二则,首重经典。
一般来说,学中医有两个途径,一则自后世之书入手,渐而读到经典;二则自经典入手,渐及后世诸家。
前者易,后者难。
前者容易上手,似可快速小成,但后者根基稳固,一旦掌握了医学经典,则如手执利刃,而难病大病心中了然。
因此,我主张自经典入手,既省时间和精力,又可掌握最正宗的医术。
经典者何?一般认为是《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神农本草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
这几本书都是古文,不太容易读懂。
手边可以备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随时翻阅,极有帮助。
我认为可以先看《黄帝内经》,就当成故事来看。
你看黄帝坐在那里,与他的臣子岐伯一问一答,多么逍遥自在。
且这本书是压韵的,其中大多数的句子都有韵脚,读来朗朗上口,极富诗意。
如果实在畏难,可以看后世的翻译。
市面上有不少这样的书,都差不多,可以找来读一读,关键是读懂书中的道理。
这本书是中医的最核心的基础,是需要经常读的书。
我建议可以放在床头,每天睡前读一读。
如果能配合临床,则更有妙味。
坚持每天学一点,渐而可通。
读时可以不求甚解,但理解其意思即可。
但遇到好的句子,不妨多多地背诵。
读《黄帝内经》的同时,可以参考清代黄元御的《四圣心源》。
这是一本需要反复读,反复琢磨,一直到背诵的书。
我认为黄元御是后世真正理解了《黄帝内经》的极少数医家之一,其妙悟岐黄,临证如神。
黄元御勤于笔耕,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实在是后世苍生之福。
同时还可参考张景岳的《类经》、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以及汪机的《读素问钞》。
读完《黄帝内经》,紧接着就读《难经》,这本书是就《黄帝内经》的几个问题进行问难。
问题比较简单,读起来也不难,很薄,一两个月就可以读完。
可以配合读滑寿的《难经本义》。
中药是临床医生的手中利剑,必要精通。
所以学了理论后,紧接着要学《神农本草经》。
可以参考黄杰熙评释的《本草三家合注》,唐容川的《本草问答》以及周岩的《本草思辩录》,另外中医大学教育的本科教材《中药学》亦可一参,但当以《神农本草经》的观点为本,勿受后世过多影响。
继而精研《伤寒杂病论》。
这是医圣张仲景的大作,也是后世最受推崇的一本书,历来其注释近千家。
目前大学教材以宋本为主,我比较重视桂林古本伤寒论,因为其内容更为充实,且纠正了宋版的许多错误与矛盾之处。
研读《伤寒杂病论》,可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伤寒论讲义》 (中医规划教材,梅国强主编)、曹穎甫的《经方实验录》、舒馳遠的《新增傷寒集註》,以及黄元御和郑钦安的书。
如果坚持不懈,就可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上面的任务,如此就奠定了一个深厚宽广的中医基础,以后再起万丈高楼不过是时日问题了。
三则,传统文化。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的根。
其中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概念既是文化,也是中医的基础。
所以,学医要先学传统文化。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过,“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
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
如此乃得为大医。
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
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於医道者矣。
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诸子,睹事则不能默而识之,不读《内经》,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生。
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
若能具而学之,则於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一)这是把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化给包括进去了。
现代人要象药王这样博极群书,相信也很难做到,但《易经》要学,因为包含的学问极大极深,整个就是中医的根基。
弄通了易理,建立起来象与数的概念,玩味文王易图以及十二消息卦,则《黄帝内经》的很多道理自然就贯通无碍了。
可以参考李阳波的《运气学导论》、唐容川的《医易通说》、鄒學熹的《醫易滙通》以及南怀瑾的《易经杂说》。
另一本是《道德经》,是道家的精华。
幸好这本书也不厚,仅五千字,来来回回疏理几遍,也就慢慢地通了。
如此可以建立一气流行的概念,则庞杂的中医顿时有序简单起来。
就参考南怀瑾的《老子他说》即可。
要精通中医,这两本书就必需读,而且要精读,反复读。
可以与前面的中医经典一起读,坚持不懈,一两年也就读透了。
配合着还要读一些历史以及文学诗词书,借以陶冶情操,扩大知识面。
中医理论要想精,必需要有广博的传统文化基础,即要有广度,而后方可有厚度和高度。
而且,学中医要善于背诵。
民国时秦伯未受业上海丁甘仁时,丁师要求背诵《古文观止》,当时他很不理解,但临证十数年后,才体会老师的用心之苦。
现在的中学课本中有近百篇古人,这些都是两千年来的文化精华,建议全部背诵。
背古文,不仅仅是学文化,同时也提高人生修养。
要建立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首先就是要多读书。
需知有读医书而不为医者,没有不读书而为医者。
但读书要思考,要自悟。
读书破万卷,如果不思考,就等于白费。
不知观天查地以比象于人,亦不是学医之道。
为医者读书,就是要学以至用。
如此读书,则可打下深厚的国学基础,临床时自然能贯通医理,左右逢源。
另外,任选一个版本的中医大学课本《医古文》,反复研读,这是读古书的基础。
或者用王力的《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亦是不错的选择。
四则,后世精华。
唐宋之后,名医辈出,医书汗牛充栋,一个人精力有限,不可能读得完,所以就要有所筛选。
中医门派众多,观点各异,越到后世越是明显。
可先从一家学起,先宗一家之言,次而及其他家。
我认为可以先从黄元御学起,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明清名医全书大成黄元御医学全书》不失为一个极好的版本。
以黄元御的理论为基础搭个医学流派的骨架,将《四圣心源》融会贯通其中,如此见病知源,立方有据,可立于不败之地。
然后可以读郑钦安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和《伤寒恒论》,建立一阳盈缩的观点,奠定扶阳的基石。
其它医书,可读可阅者亦很多。
但如果为了临床技术,我只就自己所读过的,精选出一份书单,由读者自己体会。
卢崇汉《扶阳讲记》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之《陈修园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之《徐灵胎医学全书》范中林《范中林六經辨證醫案選》余听鸿《余听鸿医案》吴佩衡《吳佩衡醫案》张锡纯《醫學衷中參西錄》周慎斋《医家秘奥》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陈朝祖《中医治法与方剂》李时珍《濒湖脉学》黃煌《張仲景五十味藥証》左季云《伤寒论类方法案汇参》喻嘉言《寓意草》皇甫谧《針灸甲乙經》赵京生《针灸经典理论阐释》(第三版)李可《李可老中醫急危重證疑難病經驗專輯》喻嘉言《醫門法律》胡慎柔《慎柔五書》周楣聲《灸绳》邹澍《本经疏证》柯韵伯《伤寒来苏集》配合读书,必需勤于临证。
古人云:“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
”不临床而读书,只学到些想当然的医理。
只有从临床上回来,再读医书,则医理与临证豁然贯通,有情不自禁手舞之足蹈之之妙。
多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则如药王所言:“具而学之尽善尽矣。
”如此方是病家之福。
中医各家各派各有风格,专精之路亦各有不同,并不是说每个人都适合于我以上所言。
如果能找到好的师傅,帮助入中医之门,再琢磨出最适合自己的路子,则往往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