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与日本的民族精神

合集下载

论日本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的民族精神聂帅南民族精神代表着一个国家主要的精神支柱,是巨大的无形文化资产和生存影响力,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的面貌、性格、意志、活力。

一个国家民族的优劣,首先取决于其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对于一个国家的兴衰起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是个狭长的岛国,国土面积不足38万平方公里,比中国的云南省还要小。

日本的天然资源匮乏,矿石、石油、煤炭、粮食等主要的生产资料基本都是依赖于进口。

日本特殊的地理位置还是地震、海啸的多发地。

在这样一种独特的生态环境下,形成了日本人民所特有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和迫切需要出人头地的自尊意识,在这种意识下,也深厚培育了日本民族天然的对内积极奋发图强、创新思变的进取精神,以及对外不断寻求拓展,甚至不惜声誉去掠夺侵占他人资财的野性。

近代历史上,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明治维新改革是日本开始吸收西方文明,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主张,走向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重要转折,长期的孤立与对西方工业强国的依赖,使日本产生了强力的危机感,为了摆脱这种危机感,日本在这一时期,大力开展西化教育制度,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到了1894-1895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甲午战争,1904-1905年,日本又在中国的东北旅顺发动了日俄战争,强烈的占有欲望深入了日本人的骨子里。

现代史上,日本尽管是在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但日本几乎同时是在与中国、缅甸、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朝鲜、美国及苏联交战。

日本战败后,用了一、二十年的时间战争赔偿和恢复重建,再之后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经历了经济的高速成长期和稳定期发展,奠定了日本稳居世界经济文明强国的领先地位。

日本何以能死而复生,从战败国的废墟瓦砾中崛起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国?在二战后的六十多年复兴中,日本何以先进的工业化技术引领世界的潮流?日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本人利用今年暑假的日本实地考察感受,谈谈对日本民族精神的一些认识,并希望在国人举国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时候,能够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汲取日本民族精神中有益的成分。

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的启示与启发

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的启示与启发

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的启示与启发从闭关锁国到现代化大步向前——明治维新为日本现代化的启示与启发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标志着日本从闭关锁国走向现代化。

明治维新对于日本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为日本的现代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历史的长河中,明治维新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启示和启发。

一、政治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进行了深刻的政治改革,建立了新的政府体制。

新政府以大日本帝国宪法为基础,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加强了国家统一和稳定。

政治改革的成功,使得日本的政治稳定,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这一点启示我们,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政治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上的不稳定会影响国家的运转和发展,限制其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政治稳定,推进现代化进程。

二、经济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经济发展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转型。

新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推进国有企业的建设、发展工业、修建铁路、开发新的矿山和农田等,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些经济措施为日本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

这一点启示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现代化的重要条件。

发展经济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基础,采取有效的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发展,可以为现代化的进程提供充分的物质保障。

三、文化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进行了一系列文化改革。

在文化方面,日本推崇“实用主义”,注重教育、科学和技术等实用性较强的领域的发展,推进国民教育,培养新的文化人才,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

这一点启示我们,文化的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方面。

推进国民的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可以为现代化的进程注入新的动力。

实用主义的观念也对我们现代化的进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四、国际交流方面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吸取了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日本实行了文明开化的政策,与外国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开展了对外经济贸易活动。

这些活动为日本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

论日本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关于日本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有很多不同的评价。

从经济发展水平上来看,日本是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政治发展情况来看,日本是资本主义强国;从军事角度和文化层次上来看,日本在世界上有着很强的军事实力,是一个高度发展的文化大国。

笔者不想讨论日本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军事的发展情况。

笔者今天所要讨论的主题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凝练的民族精神。

标签:日本文化;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日本之所以能在国际社会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日本传统文化中所凝练的民族精神。

日本正是依托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才能从一个不知名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经济大国。

下面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日本传统文化包含着哪些优秀的民族精神。

1.日本具有不断学习和借鉴的精神日本本就是一个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他既没有中国那样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也没有美国那样雄厚的资本主义积累。

但是它为何能够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帝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呢?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民族精神中的不断学习和借鉴。

中国强大的时候,它不断地向中国学习和借鉴,最终融合了本土化的精神风貌创造出独特的大和民族的民族精神。

等到中国闭关锁国开始没落的时候,他又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政治制度,最终超越了其曾经学习过的中国;在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学习的过程中,它又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最终实现了对其学习过的资本主义国家的超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纵观日本国的发展历史,无不都是在借鉴和学习的基础上最终获得了成功。

2.日本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精神众所周知,日本自幕府建立之日起一直在全国范围内提倡“军国主义”思想。

很多人可能喜欢将“军国主义”思想与侵略战争与侵略者混为一谈。

但是我们认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不仅仅是侵略战争的代名词。

日本的“军国主义”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该民族好战并渴望成为强者的民族精神。

试从日本近现代文学探索日本民族的精神构造

试从日本近现代文学探索日本民族的精神构造

试从日本近现代文学探索日本民族的精神构造摘要:从19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日本明治维新和资本主义化的影响下,日本文学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许多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家都依托当时的时代背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当时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诉求。

在本文中,将从经济、文化、思想四个方面,通过举例论述的方式,阐述日本近代文学特点形成的原因。

在这个基础上,得出“傲慢”与“偏见”是中日两国在任何时期都存在的矛盾导火索,是形成今天局面的主要原因,提出要从消除偏见的方向上,更进一步做好我们自己的角色,理性对待日本这个邻邦。

关键词:日本文学;民族主义;国民精神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9-0000-02一1868年日本受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的背景下,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进行了自下而上的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和现代化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这次的改革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对每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冲击,也是每个方面的重大改变。

但惟独对一个方面的改变依然微乎其微,甚至置身事外,即日本文学。

由于这一时期的政治改革是自上而下的,政治体制由政治家所设计,作家保持很大的独立下,文学的参与性不强,因此这个时期的文学大都是自由主义文学。

当时日本文坛上公认的文坛领袖——森鸥外和夏目漱石,就是自由主义的领袖。

前者身为高官,却能在自身的文学创作中回避政治立场,表达文学的非功利性;后者则把表现“则天去私”和闲适心境的“余裕”加入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这样的文学表达固然使日本文学“纯文学”的核心价值观得到一定的巩固,但在明治维新的大背景下,这样对个人的过分关注和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明治维新遇到的问题格格不入。

岛国环境虽然使日本的统一和改革相对容易了很多,但对改革后的进一步发展却是一直禁锢。

在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下,这种环境只会激发日本极端民族主义情绪,文学也难以独善其身。

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统治时期,日本对外侵略战争的胜利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好处,激发了日本各个阶层的民族主义观念。

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3篇

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3篇

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3篇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考历史之日本明治维新,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021中考历史知识点之日本明治维新一、德川幕府的统治1、原因:(1)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闭关锁国)阻碍日本资本主义发展。

(2)直接原因(外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入侵(黑船事件),加深了日本的民族危机,激化了国内矛盾。

2、倒幕运动王政复古政变。

主力:中下级武士发起了倒幕运动。

二、明治维新1、内容:(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上:推行地税改革,“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3)军事上: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提倡“武士道”精神。

(3)社会生活: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1)积极性: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

(2)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近代世界史大事件——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60年代末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这次改革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是日本近代化的开端,是日本近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时间】开始于1868年【根本原因】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改革性质】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口号】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改革方式】脱亚入欧【背景】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日本明治维新对我们的启发

日本明治维新对我们的启发

日本明治维新对我们的启发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它的结果也影响到了日本整个社会的发展。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它不仅改变了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且也为当今世界提供了很多启发。

首先,日本明治维新给人们留下了“自强不息”的启示。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改革了传统的封建体制,推行了新的制度,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国防,改善民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日本政府积极推行各种改革措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现代化的日本,也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坚持不懈、自强不息的日本。

其次,日本明治维新也给人们留下了“吸取外国先进经验”的启发。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为了满足现代化的需要,积极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采用了德国、英国、俄国等国家的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经验,使日本的经济、文化发展得到了加速。

同时,日本政府也加强了与外国的联系,进行了大量的外交活动,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发展。

此外,日本明治维新也给人们留下了“不断积极改革”的启发。

日本明治维新期间,政府推行了大量的改革措施,不断加强政治制度、经济体制、文化等方面的管理,以满足现代化的需要。

日本政府积极推行各种改革措施,不断改善民生,使日本的经济、文化发展得到了加速。

日本政府也加强了国家的统一,使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发展。

最后,日本明治维新也给人们留下了“发展科技”的启发。

明治维新期间,日本政府大力发展科技,以带动经济发展。

日本政府大力投资科技研发,加大了科技研究领域的投入,推动了新技术的发展,使日本的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总之,日本明治维新给人们留下了很多启发,包括“自强不息”、“吸取外国先进经验”、“不断积极改革”、“发展科技”等。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参考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努力实现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也要借鉴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努力实现经济文化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日本人的民族精神读书笔记

日本人的民族精神读书笔记

日本人的民族精神读书笔记日本自立国以来,特别是近代以来,在技术形成与革新方面走出了一条与中国截然不同的道路:从近代日本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中可以看出,日本人热衷以各种“道”为代表的系统性技艺,而不喜欢向传统的中国人那样,从宏观上解释这个世界最本质的东西。

我认为,这植根于日本相对严酷、封闭的自然环境,为了生存,他们养成了尊崇实力、注重实用的特点。

为了使更多的日本人掌握重视器物层面上的知识与技能,提升民族的整体竞争力,日本人较早认识到了教育立国的重要性:江户时代,兰学传入日本,成为上层争相追逐、标榜的学问;明治维新以后,明治政府大量废除封建私塾,开办新式学校,力争从思想文化和教育体系上脱亚入欧。

经过三十年的努力,率先在全国普及了义务教育,是世界上最早最快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

直到今天,日本人也热衷于追求知识,特别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据一项市场调研表明,《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每日发行量均超过1200万份。

我认为,日本近代教育的着力点同中国的传统教育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把重点放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而日本以生产与生活方面的实用性知识技能为主。

日本人认为,东方传统道德教育是“虚学”,近代西洋科技知识是“实学”。

实学才是真正的文明。

明治天皇带头学习西方技术,提出了“广求知识于世界”的理念。

由于日本十分重视办学兴教,形成了热衷于知识技能和对本职工作精益求精的敬业之风。

和中华民族一样,日本民族历来不擅长抽象思想和理论研究,却愿做能工巧匠,只要有钱,就能继续购买外国的技术,只要有充足的工程学知识,用以改造西洋技术并使之产业化,日本就不会在工业技术上比外国落后很多。

例如二战结束后,日本之所以能在废墟上快速起飞,我认为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以实业立国、技术立国。

“即使GDP在一夜之间被地震摧垮,如果知识力、技术力还在,就留存住了经济的根本。

”中国人的气质,孔子说过一句话,叫“智者不惑”,既指对真理的确信,更指辨别善恶行为的不惑。

评析日本民族精神及其启示

评析日本民族精神及其启示

Vol.39 No.1Feb. 2018大连大学学报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第39卷 第1期2018年02月评析日本民族精神及其启示王志强1,杨颖颖2(1.大连大学 党委,辽宁 大连 116622;2.大连大学 教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摘 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推动民族不断发展和前进的内在动力。

当代日本无论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面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日本民族精神是推动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成因及启示,对我国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有着积极的思考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日本;民族精神;启示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8)01-0074-05收稿日期:2017-09-07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KS129);2017年大连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专项研究课题作者简介:王志强(1957-),男,大连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大学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研究。

杨颖颖(1982-),女,大连大学教育学院团委书记,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文化中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每个国家的民族精神的内涵不同,文化和价值的追求各异,但是重视和培育本国民族精神,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

近代日本发展迅速,通过研究和分析日本民族精神的特点,在分析与比较的视域下反观中国民族精神,有助于更好的思考本国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

日本与中国一水相隔,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近代,两国都有着悠久而复杂的联系。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两国交流广泛,而且日本从民众到上层阶层都非常推崇中国文明和中国文化,特别是在唐朝时期,日本对大唐文化的推崇和吸收达到了顶峰。

日本明治维新反思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日本明治维新反思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日本明治维新反思现代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它标志着日本由封闭保守的江户时代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然而,这一现代化进程对于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明治维新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并对其反思进行思考。

一、文化传统的价值在讨论明治维新对传统文化冲击之前,我们先来理解一下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日本民族的根基,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审美意识和生活习惯。

传统文化强调社会和谐、孝道尊重、乡土情怀等等。

这些传统价值观构建了日本的社会秩序和文化身份,是日本民族几百年来的心灵寄托。

二、明治维新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明治维新带来了现代化的理念和制度,其中包括了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体制、教育制度等。

这些现代化的东西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首先,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经济逐渐被机械化的工业代替,这导致了大量传统手艺的衰落和失传。

同时,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也面临着变革和解构。

其次,明治维新引进了西方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这直接挑战了传统的封建社会结构。

原本以天皇为中心的等级制度被废除,庆应义和、王政复古等追求皇室权威和旧制度恢复的运动失去了立足之地。

传统的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也面临巨大的变革。

此外,随着现代教育制度的引进,传统的家庭教育和私塾教育逐渐式微。

学校成为了传播现代化知识和价值观的重要渠道,而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诗歌、哲学思想等古典知识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渐被边缘化。

三、反思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明治维新对传统文化造成的冲击无疑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完全消失或被取代。

相反,明治维新也促使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重新发掘。

首先,在明治维新后期和大正时期,一批学者致力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他们通过对古代文献、传统文艺作品的研究,将传统价值观融入到现代社会中。

这些学者强调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提倡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其次,日本在现代化的同时也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元素。

17日本明治维新

17日本明治维新

什么想法?
答:要坚持改革开放;吸取国外先进的技术和企业管理经验;当 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要与外界互通有无;要与时俱进,与国际接 轨„„
1、有人认为,明治维新是在自身条件尚未成熟, 在外因的催化下发生的。这里的“外因”主要是指: A、日本面临着民族危机
B、武装倒幕的成功
C、中国百日维新的影响 D、俄国的1861年改革的影响
黑船事件 《日美亲善条约》
美国用大炮打开日本国门,导致 了民族矛盾,加剧了幕府统治危 机。
1853年,黑船事件 美国海军在日本登陆
幕府允许荷兰商人进行贸 易的唯一地点:长崎出岛
闭关锁国
丧权辱国
明治维新的原因
幕府的封建统 治严重阻碍了 资本主义的发 展。
激化
内忧
社会矛盾
导致
导致
加剧
外患
西方列强入侵
(诸侯) 拥有最 高权力

封 建 统 治 阶 级
从12世纪起,一些武士 将军和大名的家臣 武士 出身的人掌握了国家政权, 天皇大权旁落。这些武士 农 自称将军,他们的统治被 工 民 称作“幕府统治”。

第一板块:幕府统治下的日本
(明治维新的原因)
在经济上,土地归将军、藩主等领主所有, 农民承担沉重的租税负担。据《世事见闻录》 (1816年)记载,贫苦的农民连“吃杂粮度日, 都成为不可能”,他们“衣不蔽体,饥寒交迫, 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 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统治者公开声称: “让农民不死不活地活着,是政治的秘诀。” 甚至告诫农民:“随便将萝卜叶、豇豆叶、大 豆叶等扔掉,就太浪费了。这些东西掺上些杂 粮煮着吃,味道是很鲜美的。”

背景: 幕府统治内忧外患 改革者: 明治天皇 日本明治维新 性质:

2018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

2018年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民族文化建构前言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进入东京湾,以武力强迫日本打开国门,并与日本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史称“黑船事件”。

“黑船事件”对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日本传统民族文化中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

一些开明的幕藩领主认识到西方工业文明的优越性,纷纷推行改革,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

这些留学生学成归国后,成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民族文化建构的核心人物。

随着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的传播,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面临着危机。

一批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推翻了德川幕府的封建统治,至此,以天皇为首的明治政权建立。

明治政府通过推行文明开化、破旧立新的政策,对日本的民族文化进行建构,为维新政策的推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建构主义,又称结构主义,属于西方心理学、哲学的一个流派。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建构主义在实践过程中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同化、顺应和平衡。

同化是指建构主体对外来刺激的反应过程;顺应是指建构主体调整内部结构以适应外来刺激的过程;平衡是指建构主体在调整内部结构以后过渡到平衡状态的过程。

明治政府在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方面对民族文化的建构历程,体现了民族文化同化、顺应和平衡的过程。

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到“: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说,是包括全部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文化会有一个建构和再建构的过程。

明治政权建立后,日本逐渐走向近代化。

为了更好地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从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方面建构民族文化。

一、确立普鲁士式文化教育体制西方工业文明的入侵,使明治政府认识到欧美异质文化的先进性。

为了学习西方工业文明,明治政府派遣岩仓使节团出使西洋。

在对欧美各国进行细致地考察后,明治政府深刻地认识到先进的文化教育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浅谈日本的崛起与日本民族文化

浅谈日本的崛起与日本民族文化

浅谈日本的崛起与日本民族文化摘要:本文简要描述了日本的第一次、第二次崛起历史演绎进程,对其当时的历史背景及环境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日本在第一次、第二次崛起过程中日本民族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得出了民族凝聚力、学习、教育等方面成为日本近现代两次崛起的重要资本的结论。

关键词:日本崛起;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众所周知,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半殖民地的风险,该如何逃脱这一灾难,在于两国的对策。

日本成功地规避了走向半殖民地的风险迅速崛起并超过了大多数帝国主义国家,跻身帝国主义俱乐部;而中国则步入了长达100多年的屈辱历史。

机遇在近代时期对于中国和日本来说是平等的也是竞争的,只是日本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抓住了机会,而中国没有,从而导致了近代中日两国走向不同的命运,这也是因为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同所引致的,如殖产兴业方面、对外来文化态度方面等等差异。

但再追本溯源一点,很大程度上是在于意识形态的差异。

在欧美还未进入亚洲的时候这些意识形态就已经隐性存在,只是在欧美侵入亚洲时,这种意识形态作用在两国的发展上得到了体现。

可以说,日本在近代崛起和中国在近代衰败是具有历史必然性的。

意识形态主要有对教育的普及方面、对外来文化的引进吸收等方面,在这一点上日本与中国是不同的。

一、日本的第一次崛起史日本第一次崛起,即日本的近代崛起,可以说是军事上的崛起,是与侵略扩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有其外部因素跟内部因素。

日本早在1853年黑船事件就已经客观地分析了当今世界的形势,他们并没有像中国一样对于西方人的到来极力反抗,相反,他们是抱着欢迎的态度接受。

他们起初也是被迫签订了很多跟中国类似的不平等条约,但他们不管是幕府,还是后来的明治政府都重视学习西方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也派遣了大批留学生前往西方各国学习。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岩仓使节团出行。

日本使节团在出国学习期间也跟欧洲列强商谈过修改不平等条约遭到了列强的否定。

由此日本使节们认为要想修改不平等条约必须自己强大起来,而这就必须要自己尽快学习吸收西方先进技术来充实本国实力。

阳明心学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阳明心学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

阳明心学对日本明治维新的影响阳明心学是由明代大儒王阳明发展的儒家理学,自创立以来就具有鲜明的特色。

在日本,阳明心学极大地影响了明治维新,成为了明治维新的重要学派,并为日本维新变法做出了重大贡献。

明治维新期间出现的一大批维新志士,不是阳明学者就是阳明心学的拥趸,以他们为主导进行的改革,推翻了日本历史上的幕府统治,建立了现代日本国家。

标签:阳明心学;明治维新;武士道0 引言阳明心学对日本影响很大,对日本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特别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涌现的倒幕勤王志士,他们不是阳明学者,就是阳明心学的仰慕者。

日本学者高濑武次郎认为,我邦阳明学之特色,在其有活动的事业家,乃至维新诸豪杰震天动地之伟业,殆无一不由于王学所赐予。

三岛由纪夫认为,不能无视阳明学而谈明治维新。

蒋介石在《中国的立国精神》中认为,日本民族之有今天,完全是从王阳明哲学片段中所得的教训。

他们得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做他们(日本)的立国精神。

他们就拿这个动的哲学来侵略别人的国家。

这是一种乱动、盲动,陷入了一个动的大毛病,而忽略了伦理、政治和哲学思想这些静的方面。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基础是整个的,不仅要讲诸静的方面,也要讲动的方面,这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的哲学。

日本的阳明学对日本明治维新影响很大,主要是培养了一批杰出的人才,推动了日本迅速走向现代化。

1 阳明心学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1.1 阳明心学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精英集团阳明心学培育了一个团结、富有远见、务实的精英集团,这些精英直接推动了日本现代化的进程。

江户时期的日本社会有着严格的身份差别,这种身份差别不仅表现在统治阶级的公家和武家,还存在于被统治阶级农、工和商阶级之间,而且在同一阶层内部严格按照世袭和血统原则加以区分。

日本没有一个像中国科举那样的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存在流动的可能,加之朱子学把封建的身份秩序加以合理化和制度化,使得平安时期之后的日本,即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德川幕府保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

关于日本人的精神原点

关于日本人的精神原点

作者在本书讨论的精神原点,主要是指日本人在某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的文化情感对其国民产生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从而形成日本的国家主义。

在日本学界一般认为这种原点产生于四个时期:第一,大和王朝时代。

这个时期除了东北及九州岛南半球之外,大和朝廷基本统一了上古时代的日本;第二,江户时代。

这是一个锁国时代,当时正好是工商阶层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由德川幕府掌握政权。

第三,明治维新,那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

是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第四,战败以后,作为民族主义的开始。

而作者并不是很同意以上四种精神原点的来源。

首先,作者将大和王朝作为外来文化思想进入之前,纯粹原始的日本所存在的时间段来考虑。

当时佛教还没有以一个明显的形式进入日本,但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大量移民的流入,对大和王朝的文化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关于外来移民的史料记载不足,不能有效理解这些移民的文化影响,因此作者认为不能将看不到国民雏形的时代当做国家主义的原点。

其次,江户时代在三百年来,断绝了对外的联系。

而作者认为一个国家主义必定是在一个真正意义下开放的时期由外来因素影响而形成的。

而该时期未经历过因外来压迫而需要团结的日本所特有的民族主义,因此,也不能作为一个精神原点。

另外,作者认为明治维新作为国家主义的原点也不合适。

因为现在的国家主义方向应该是继承日本传统善用日本特色,创造独特的文化世界,并以此作为民族共有的感情。

而明治维新时期,国家主义的标志是富国强兵和巩固天皇制,这与今天国家主义不符。

在否定了以上观点之后,作者认为,我们应该从16世纪的室町时代后半段及日本战国时代之中去寻求国家主义的原点。

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该时期的社会背景:首先,在日本战国时代,之前再怎么挨饿,怎么被压迫都没力气和办法反抗的阶层都站起来了。

农民们终于团结起来,有了奋起反抗,坚决实现自己要求的力量;同时一直以来都不敢反抗上司的下级武士们,凭借个人实力,打破了原有的传统和权威。

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和文化变革

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和文化变革

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和文化变革日本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和文化变革,该事件发生在1868年,标志着日本改变传统的封闭状态,迈向现代化的步伐。

在这一时期内,日本从一个被视为世界上最落后国家之一的国家变成了一个现代和有影响力的国家。

本文将探讨日本明治维新的政治和文化变革,探讨这一事件对日本的影响。

政治变革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国家,政治和文化方面都十分落后。

这场变革消除了日本封闭的状态,引进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包括思想、科技和政治制度。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政治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政府转向了中央集权的制度,这种制度消除了日本的分封制,使得整个国家的政治权利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

此外,等级制度也被废除,以前的种族和社会等级被视为平等的个体,人民拥有自由和平等的权利,政府改变了以前的严格等级制度,从而建立了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领导阶层主要由武士和大名组成,他们的权力是基于单纯的领土控制和等级制度的。

然而,这种制度并没有为日本带来繁荣和发展。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变革,引进了西方的议会制度,成立了日本的新政府,建立了现代的行政机构和法律体系。

新政府为人民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和规章,让国民知道他们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并确保了民主国家的基本原则,例如选举、表达自己的意愿等。

文化变革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的文化和艺术也遵循着严格的等级制度,艺术属于存在于社会等级制度中的一部分。

这些压抑了日本的艺术和文化创新。

明治维新之后,随着日本开始自由地接触外部世界,他们逐渐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和艺术。

因此,他们开始逐渐走向一个更开放、更自由、更具创造性的文化环境。

在这一时期内,艺术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日本的传统绘画、建筑都受到了外部因素的影响,从而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此外,明治维新也给了日本人民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外部世界的技术和科学知识。

这些知识包括了西方的现代工业、医学和政治等,日本人民逐渐了解到对现代化的需求和意义,因此开始接受时代的变化,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比较政治学——武士道与日本民族精神

比较政治学——武士道与日本民族精神

武士道与日本民族精神政治与行政学院思政0903班邹龙 0120919630307 武士道作为日本古代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中,成为日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道既是“杀人与战争之道”,又是“忠诚与献身之道”,其破坏力和创造力同样巨大。

纵观历史,日本现代化道路上两次美梦成真的惊人成就,既有浸透“战争之道”毒汁的赫赫“战功”,又得益于“献身之道”精神强有力的推动。

明治维新后40年,日本就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跻身于世界列强的行列。

二战后20余年,日本又从战争废墟上重新崛起,国民生产总值名列世界第二。

日本既依靠“战争之道”,以对中国、朝鲜及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掠夺来加速自身的发展壮大,又仰赖“献身之道”,以对国民精神资源的挖掘、利用来推进国家经济建设。

简而言之,日本的现代化成就,与武士道的“战争之道”和“献身之道”密不可分。

“‘武士道’乃是‘武士’的道德及行为准则”。

武士道之所以能发展为日本武士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根源在于:首先,它适应武士长期战争生活的需要。

武士出现于8、9世纪,是日本社会武力争夺土地资源和政治权力的产物,他们“都是精于弓马、骑射、刀术的专门家。

”以刀剑为谋生工具,以战争为职业,依靠为主君杀伐征战获利。

武士群体中居支配地位的社会关系是以利益为纽带的主从关系。

主从关系是主君之“御恩”和从者之“奉公”的交换关系,即以从者对主人的“忠”换取主人对从者的“恩”。

战争之际,主人往往以恩赏为诱饵钓取从者的忠义。

10世纪30年代的“承平、天永之乱时,平良兼欲讨灭平将门,便向属下郎等表示,要‘积米谷以增勇,分衣物以拟赏’”。

在保留至今的众多军功状———报告战功、请求恩赏的文书中,主人制裁不承担奉公义务的家臣,或从者要求主人兑现恩赏承诺的大量事例,都说明了主从关系的基础是利益。

“主仆契约的缔结,只是为了维护和扩大彼此间的社会利益,并不包含超出这一目的的广泛的社会意识。

日本明治维新观后感

日本明治维新观后感

日本明治维新观后感简介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大重要事件,于1868年开始,促使日本从封闭的封建社会转变为现代化国家。

这篇文章将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观后感的总结和分析。

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前,日本是一个封闭的封建社会,国家长期受到幕府统治,且与外界关系非常有限。

然而,19世纪末,日本面临着来自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压力,迫使日本必须进行现代化改革。

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向现代化的转变。

明治维新的影响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明治维新后,日本废除了幕府制度,实行了中央集权的君主制度,明治天皇成为了日本的最高统治者。

政权的中心转移到了东京,建立了现代化的政府机构,推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制定新的宪法、设立议会等,奠定了日本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实施一系列经济改革,推动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

政府鼓励发展民营企业、引进西方技术和资本、建设基础设施等,促进了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

日本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国家,并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社会明治维新对日本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变革。

废除了武士阶级的特权地位,取消了农民的债务,实行了平等的土地分配制度等。

这些改革使得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缩小,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育明治维新后,日本重视教育的发展。

政府推行了普及教育的政策,建立了现代学校和大学,引进了西方的教育体系。

这些改革使得日本的教育水平大幅提高,培养了大批的人才,为日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

文化明治维新对日本文化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鼓励学习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推动文艺复兴运动。

日本开始接受西方的艺术、音乐、文学等,并在其中融入了本土的元素,创造出了独特的日本文化。

观后感明治维新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对日本和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通过对明治维新的学习和观察,我认识到现代化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发展方向。

明治维新使得日本从一个相对封闭的农耕社会转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国家,追赶上了世界先进国家的步伐。

明治维新成功秘诀 日本族群单一精神统一

明治维新成功秘诀 日本族群单一精神统一

明治维新成功秘诀日本族群单一精神统一雪珥:所以在中日的两场改革当中,中国改革在掌握当时先进思想方面非常滞后?除此之外,您觉得二者还有其他的区别吗?乔良:其他区别就是还有一些民族性的差异,我觉得这个比较复杂。

对我来讲,这只能是一些猜想。

我估计我说完以后孙先生可能会有更清楚的一些表述。

我个人的猜想是什么呢?日本从民族角度来讲,这个国家只有两个民族,一个是大和民族,还有一个是阿伊努族。

而阿伊努族只有几千人,因而日本的民族构成相对单一。

那么,单一的民族是怎么生存的?看一看他们的民族发展史,可以发觉,他们之间大致是通过血缘关系维系下来的。

同一个血缘关系里,他们拥有团队精神、诚信和守纪律、守约。

并且在诚信、守纪这方面的要求较严格。

比如说在一个家族里,一个人成天到处骗吃骗喝就会被这个家族里其他成员瞧不起。

而对于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这点很难讲。

秦完成中国的首次大一统,这对于中国的历史而言是非常辉煌和重要的一步,但同时也带来了问题。

他把不同民族整合在一起,却并没有从根本上去解决一个问题——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而中国人一直这么看待别人。

雪珥:这是两次大国博弈的两个区别,前一次种族比较单一,后一次我们国内面临的种族性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乔良:种族单一容易上下齐心,不同的族类组合在一起就很难讲。

今天没有一篇文献,或某一本书给我们分析这个问题。

秦统一六国之后,六国人表面上是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但六国的人心统一了吗?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现今不同地域的中国人的情况,上海人瞧不起外地人,觉得其他人都是乡下人;北京人觉得别人都官太小;南方发达地区的人都认为别人贫穷。

由此可见,这个差异正好也体现出六国与秦国的差异。

统一之后人心是统一的吗?如果六国妄图复辟,他们都心存异想,一定会认为其他的种族也都心存异心。

所以我觉得中国统一之后,族群之间处于精神分裂状态,并没有达到事实上的统一。

而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它统一的只是人们的道德理念,并不是整个血缘上的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治维新与日本的民族精神
——大国崛起之日本1868年,也就是同治七年的10月23日,日本发生了历史上最意义重大的一次变革,宣布改元明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经过这一次剧烈的国家,社会变革,日本摆脱了半殖半封的悲惨命运,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了亚洲第一个与欧美列强并驾齐驱的国家,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同在十九世纪,作为历史上日本很长一段老师的中国也尝到了落后的封建制度的苦果,并同样为改革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但很明显,两国的改革效果迥异。

在中国不管是戊戌变法还是洋务运动都只是聊胜于无的改良,对整个国家的命运几乎没有起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

为什么封建制度更先进高度集权的中国没有成功完成的事却被群藩割据,政治混乱的日本顺理成章的完成了?这就要从日本独特的民族精神说起。

首先,在日本人眼中,有一种观念是:只有依赖别人的认可,才是安全的。

也就是说,很多日本人活在别人的认可或者自身对别人的义务中。

在日本的战争行为中,有一个恒常的主调。

他们一个劲儿地谈到“世界的眼睛关注着他们”。

这是摘自《菊与刀》的一段话。

我们难以理解这种近乎神经质的不知从何而来的责任感,但可能正是因为这种偏执的责任感促成了他们的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从资料中可以知道,在二战中的很多战场上,日本军人被俘和战死比例可以高达1:120,可以想象,这种巨大的武士道精神在那场维新中做出了多大贡献。

其次,从维新过程中和战争年代的某些言论中,我们不难可以发现,在日本,普遍的观点是;最大的威胁来自于始料未及的事情。

战争中,日本广播中最常出现的语句就是“一切都在预计中”,不管是太平洋战争的失败还是东京遭到轰炸,人们乐于并习惯接受广播中地“安慰”。

就像西乡隆盛曾说过的“在大难来临际我们不应该气馁,而应该创造机会”。

(再把自己所有一切投入到一条生活道路上并遭遇失败后,很自然的选取了另一条道路--《菊与刀》)。

日本民族仿佛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失败,他们习惯性的将它看做预料之中的事情,并着眼于考虑解决办法。

这种近似精神胜利的思想很有可能为日本民族带来了好处,让他们在困境中毫不绝望的找出解决方案,比如在明治维新之前那段黑暗的时期。

说到日本,不能不提到大和民族对天皇神一样的崇拜,尽管有长达七个世纪
的时间他们的教皇毫无作为,沦为了将军的傀儡。

这在别的国家简直不可思议,就如同中国三国时期的汉朝皇帝或者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民众对他们仅存在道义上的尊敬。

在日本,天皇持久的巨大的影响力令人瞠目结舌。

二战中天皇签订了停战条约后,对大多数的日本强硬军事分子的表现令很多预测家大跌眼镜:这个从来不知道投降为何物的民族竟然如此配合盟军工作,就如同战场上的他们都已经死了一般。

投降后的日本几乎没有任何地下反抗活动和破坏活动,一切那么理所当然地结束了。

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明治维新中日本人很容易团结在以天皇为象征的民族和国家旗帜下。

被广泛激发起来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情感极大地促进了明治维新的顺利进行。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日本民族被从小植入血液骨髓中的等级制观念。

在日本的历史中,几乎每个人社会地位都由世袭固定,每个人都个就其位,依赖于士(武士)农工商的秩序和等级制中,只要保持各就其位的局面,日本人就会没有任何抗议的活下去。

所以即便明治维新遭到了包扩农民在内的强烈反对,并危害了贵族阶级的利益,但根本的等级制得到了进一步的明确,这足以安了很多日本人的心。

在明治维新中,西方列强的压力以及日本本身社会的不稳定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我们不能忽略的是:日本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明治维新之前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这就为明治维新的顺利进行及最后成功奠定了基础。

这些客观原因这里就不加赘述。

毫无疑问,尽管明治维新残留的封建势力导致日本后期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它仍然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近代化运动。

而在这次运动中体现出来的日本民族与我们迥异的民族精神思想观念也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