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城市统计年鉴-就业失业人数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时间:2016-08-30 来源:阳光美文网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最新信息,201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65万超越2015年的749万,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关键词:复杂而艰巨,仍难好转又是“最难就业季”,765万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多难?根据人社部的毕业生数据,如果加上中职毕业生和15年尚未就业的学生数量,今年待就业的加在一起约有惊人的1500万。
月末,2016年应届毕业生招聘渐入尾声。
比起大型招聘会,这场招聘会规模显得小了不少。
80家公司的招聘窗位依序隔出的通道中,摩肩接踵的应聘者似乎都带着背水一战的决心。
不论男女,显然都经过了一番精心打扮,以使自己更富职场气质。
在与招聘方的礼貌克制交谈之中,应聘者们仍有一些相似的复杂情感:急切、倦怠,期待中掺杂着焦虑。
就业难在当下国内化解过剩产能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用工不足等大背景下,“2016年就业形势复杂、任务非常艰巨”,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今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
今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177万,以7%增长终结持续两年的报考颓势。
最近的一份调查显示,考研人群中56%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的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研大军中往届毕业生占了足足四成。
经济下行背景下,压力正逐步向考研和就业传导。
以前老师老说我们专业工作难找,我想能有多难呢?但是就真的难到了这个地步,你不体验根本没法理解。
”聂少卿说。
他就读的专业是安全生产,如果毕业对口就业,则负责大型施工企业、大型厂矿、生产型企业等企业的安全生产。
但最近两年来,受“去产能”等宏观政策影响,相关职位需求人大幅减少、就业紧张。
2016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就业城市选择取向调查:省会城市和二线城市变热门长期以来,毕业后能留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大城市工作往往是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的梦想,这些城市因政治、经济等因素形成罕有的顶端优势资源,且足以让父母亲属们倍觉脸上有光。
怀柔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怀柔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北京市怀柔区统计局北京市怀柔区经济社会调查队2017年3月2016年,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区人民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增长、促改革、疏功能、调结构、惠民生,围绕怀柔区域定位,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2亿元,比上年增长7.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亿元,下降13.2%;第二产业增加值142.6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增加值103.3亿元,增长5.2%。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0:56.3:40.7变为2.5:56.5:41.0。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4920.4元。
图 1 2011-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表 1 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图 2 2011-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人口: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人。
其中,常住外来人口10.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7.0%。
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26.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7.7%。
常住人口出生率12.06‰,死亡率6.62‰,自然增长率5.44‰。
常住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85人,比上年末增加4人。
年末全区户籍人口2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万人。
表 2 2016年末常住人口及构成财政:全区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6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其中,增值税9.6亿元,增长51.6%;营业税2.9亿元,下降52.4%;企业所得税5.1亿元,增长8.1%。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7.4亿元,增长0.4%。
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教育、农林水事务支出比重最高,比重分别为17.9%、15.9%和14.1%。
图 3 2011-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长速度二、农业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亿元,比上年下降13.9%。
历年各地区城镇失业人口及失业率
Y
Z
AA
AB
AC
AD
AE
AF
1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四川省 年 万人 26.47 27.65 27.94 27.16 26.72 30.18 29.59 30.79 31.9 33.82 33.1 33.3 34.3 36.1 34.53 37.86 36.28 34.56 36.93 40.67 42.87 54.36 54.64 贵州省 年 万人 8.7 8.72 8.47 10.08 11.5 10.74 11.3 10.23 11.14 11.08 11.18 11.61 12.13 12.12 12.13 12.47 12.34 12.18 12.51 12.56 13.66 14.09 14.49 云南省 年 万人 7.34 7.14 8.1 8.01 7.84 6.01 6.2 6.77 8 9.8 12.12 11.9 12.97 13.79 14.02 14.77 15.4 15.69 15.99 17.44 18.09 19.19 19.47 2.02 2.08 1.04 1.64 1.63 1.69 1.77 1.2 1.33 西藏自治区 年 万人 陕西省 年 万人 10.83 9.98 8.57 12.57 15.16 12.21 10.7 11.39 14.01 13.51 13.95 18.46 21.54 21.5 20.95 20.83 21.48 21.42 20.91 19.48 21.06 22.35 22.35 甘肃省 年 万人 10.12 10.43 9.13 9.59 8.38 8.34 7.97 7.35 7.44 8.66 9.31 9.53 9.25 9.69 9.51 9.43 10.28 10.72 10.78 9.8 9.3 9.71 9.48 青海省 年 万人 1.84 1.64 1.51 1.34 1.5 1.82 1.93 1.8 2.4 2.85 3.07 3.48 3.63 3.73 3.72 3.87 4.06 4.24 4.35 4.09 4.23 4.22 4.44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年 万人 2.98 4.23 4.48 3.42 3.95 3.91 3.7 3.8 3.66 3.54 3.75 4.1 4.35 4.2 4.42 4.77 4.8 4.76 5.22 4.61 4.69 5 4.94
2016年重庆市大渡口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大渡口区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统筹打基础、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促改革等各项工作,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总体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201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5%(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亿元,下降3.4%;第二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107.5亿元,增长10.3%。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8.3%,下降1.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8%,上升1.3个百分点。
按年平均常住人口计算,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2523元。
图12006-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二、农业2016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25621万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农业产值18781万元,下降5.9%;林业产值2330万元,增长3.6%;牧业产值2286万元,下降4.9%;渔业产值440万元,下降2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784万元,增长5.6%。
2016年,全区蔬菜播种面积为2.5万亩,蔬菜总产量4.3万吨;生猪出栏7037头,猪肉产量519吨;山羊出栏660头;家禽出栏11.4万只,禽蛋产量155吨。
图22006-2016年全区农业总产值三、工业和建筑业2016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4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34.5%。
8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06.6亿元,增长13.1%;出口交货值13.5亿元,增长57.5%。
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业受供给侧改革影响,加大去产能去库存工作,全年实现产值33.4亿,比上年下降3.7%。
2016年成都新都区
2016年成都市新都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较大的下行压力,新都区委区政府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稳增长的重要决策部署,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引,以“产业强城、生态护城、创新活城、文化兴城、和谐优城”五大行动为抓手,确保了全区经济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2.2亿元(见图1),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6.4亿元,增长3.9%;第二产实现业增加值375.5亿元,增长7.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0.3亿元,增长9.2%。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57.6%和40.3%。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2974元,增长5.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3∶60.4∶35.3调整为4.2∶59.4∶36.4。
图1:2011年-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增长速度图2:2011年-2016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增长8.1%,占GDP的比重为70.2%,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0.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0.8%;第二产业增加值294.8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141.0亿元,增长8.9%。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664人,城乡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222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661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2%。
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4.0%,衣着类价格下降0.8%,居住类价格上涨1.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4.1%,医疗保健上涨2.7%,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4.8%。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0.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1.4%。
二、农业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8%。
河北省2016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北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北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2017年2月28日)2016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抓好稳增长、调结构、治污染、抓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动力增强,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动能转换实现新突破,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社会事业有了新发展,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实现31827.9亿元,比上年增长6.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2.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5058.5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13276.6亿元,增长9.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0%,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3%,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1.7%,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7470.0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5.13万人。
出生人口92.5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2‰;死亡人口47.3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6.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6‰,比上年提高0.50个千分点。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32%,比上年提高1.99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8.72%,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
全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6.7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9.8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8%,控制在4.5%的预期目标以内。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
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5%。
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6%,衣着上涨1.8%,居住上涨0.7%,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5%,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3%,医疗保健上涨4.4%,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3.3%,交通和通信下降1.7%。
武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日报
武汉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湖北日报武汉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2016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压力和特大暴雨洪涝灾害双重考验,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狠抓稳增长、调结构、促创新、转动力,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1912.61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90.62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5227.05亿元,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6294.94亿元,增长9.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2.8%,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分别为1.4%、33.7%和64.9%。
年末常住人口1076.62万人,比上年增加15.85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858.82万人。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9.77%,比上年提高0.36个百分点。
户籍人口833.84万人,增加4.57万人。
全年出生人口9.5万人,出生率为11.48‰;死亡人口4.5万人,死亡率为5.44‰;自然增长率为6.03‰。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7.94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4%,比上年下降0.14个百分点。
年末市场主体98.79万户,其中,新登记14.61万户。
全部市场主体中,企业38.12万户,其中,新登记6.95万户。
全年财政总收入24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2.1亿元,增长10.1%。
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091.9亿元,增长7.5%。
图3:2012-2016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其增长速度二、农业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669.65亿元,比上年增长3.6%。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09.6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5.07千公顷。
棉花种植面积8.23千公顷,减少4.29千公顷。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目录【精选资料】《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目录(中英文对照附电子版)是一部以全面反映我国人口和就业状况为主的资料性年刊,收集了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口就业统计的主要数据,同时附录了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数据。
年鉴内容分为八部分:综合数据、2008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2008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2008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2008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2008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2008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第一部分综合数据1-1 各地区人口数1-2 按性别分人口数1-3 按城乡分人口数1-4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5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1-6 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1-7 各地区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8 全国历年人口密度1-9 全国劳动统计主要指标1-10 分城乡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1 分产业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2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3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年末登记数)1-14 分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年末登记数)1-15 分行业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1-16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7 分行业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8 分登记注册类型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年末人数 1-19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0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国有单位) 1-21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城镇集体单位)1-22 分地区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其他单位) 1-23 分行业城镇单位使用的农村劳动力年末人数 1-24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工资及指数 1-25 分登记注册类型职工平均实际工资指数 1-26 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1-27 分地区职工平均工资1-28 国内生产总值及构成1-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第二部分 2007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数据 2-1 各地区人口数及人口自然变动情况2-2 各地区人口的城乡构成2-3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4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5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6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2-7 各地区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8 各地区城市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9 各地区镇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0 各地区乡村人口年龄构成和抚养比2-11 各地区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2 各地区城市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2-13 各地区镇的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4 各地区乡村户数、人口数、性别比和平均家庭户规模 2-15 各地区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6 各地区城市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7 各地区镇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8 各地区乡村按家庭户规模分的户数2-19 各地区家庭户类别2-20 各地区城市家庭户类别2-21 各地区镇家庭户类别2-22 各地区乡村家庭户类别2-23 全国家庭户人数和户主的年龄、性别构成 2-24 各地区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5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6 各地区镇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2-27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 2-28 各地区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2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 2-32 全国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3 全国城市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4 全国镇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5 全国乡村15岁及以上人口分年龄、性别的婚姻状况 2-36 各地区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7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8 各地区镇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39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婚姻状况的人口2-40 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1 全国城市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2 全国镇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3 全国乡村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4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5 全国城市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6 全国镇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7 全国乡村分年龄、性别的死亡人口状况(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 2-48 各地区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49 各地区城市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0 各地区镇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1 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各种户口状况人口2-52 各地区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3 各地区城市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4 各地区镇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5 各地区乡村60岁及以上分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6 全国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7 全国城市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8 全国镇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2-59 全国乡村60岁及以上分年龄、性别、主要生活来源的人口第三部分 2007年劳动力抽样调查主要数据3-1 分地区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2 分地区全国男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3 分地区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6 按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3-7 按职业、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8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9 按年龄、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3-10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2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全国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3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4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1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身份构成 3-16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1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18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3-1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行业构成 3-20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1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2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年龄构成 3-2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职业构成 3-24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25 城镇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6 城镇男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7 城镇女性就业人员调查周平均工作时间3-2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2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0 按户口性质、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1 按就业身份、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2 按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 3-33 按职业、性别分的城镇就业人员工作时间构成3-3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5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3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原因构成 3-37 按失业原因、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8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3-39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年龄构成 3-40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1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寻找工作方式构成 3-42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3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行业构成 3-44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5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失业前的职业构成 3-46 按受教育程度、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 3-47 按年龄、性别分的城镇失业人员未工作时间构成第四部分 2007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统计数据 4-1 各地区分行业国有单位就业人员数4-2 各地区分行业城镇集体单位就业人员数4-3 各地区分行业其他单位就业人员数第五部分 2007年全国户籍统计人口数据5-1 各地区总户数、总人口5-2 各地区市总户数、总人口5-3 各地区县总户数、总人口5-4 各地区镇总户数、总人口5-5 各地区非农业、农业人口5-6 各地区市非农业、农业人口5-7 各地区县非农业、农业人口5-8 各地区镇非农业、农业人口5-9 按总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5-10 按非农业人口排序的市及人口数第六部分 2007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人口数据 6-1 各地区分孩次计划生育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2 各地区已婚育龄妇女领证情况及避孕率与上年同期比较 6-3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6-4 各地区采用各种节育措施人数与上年同期比较 6-5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6-6 各地区采取各种避孕措施分布与上年同期对比 6-7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的例数6-8 各地区实施各种节育手术例数与上年同期对比第七部分世界部分国家及地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一、世界部分国家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7-1 年中人口数7-2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7-3 人口年龄构成7-4 人口、社会和经济指标7-5 全部就业人数7-6 全部女性就业人数7-7 第一产业就业人数7-8 第二产业就业人数7-9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7-10 失业人数7-11 制造业平均工资7-12 消费价格指数二、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13 人口主要指标7-14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5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16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17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8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19 非农行业工人日工资率 7-20 非农行业管理人员月工资率 7-2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2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23 消费价格指数三、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24 人口主要指标?7-2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6 分职业全部就业人数 7-27 按年龄分组的失业人数 7-28 按失业前行业分的失业人数 7-29 按失业前职业分的失业人数 7-30 非农行业平均工资7-31 非农行业周工作小时 7-32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 7-33 消费价格指数四、台湾省人口和就业统计数据 7-34 台湾省面积及人口主要指标 7-35 分行业全部就业人数 7-36 失业人数和失业率7-37 非农行业工人月工资率 7-38 非农行业月工作小时7-39 分行业职业伤害情况7-40 消费价格指数第八部分 2007年人口变动和劳动力调查制度说明及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以下是附加文档,不需要的朋友下载后删除,谢谢高二班主任教学工作总结5篇高二班主任工作总结1本学期,我担任高二(14)班班主任。
中国2016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主要指标统计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数 粮食产量 (可比价 (万吨)( ) 油料产量 上年=100) (万吨) 棉花产量(万吨) 糖料产量(万吨)
90.1 103.3 103.5 97.4 90.8 100.8 102.5 103.7 104.4 102.9 104.3 103.2 103.2 105.5 103.4 104.1 104.5 104.9 103.6 104.5 104 106.2 105.8 112.6 104.1 104.2 105.4 104.4 106 103.1 103.3 53.7 196.4 3460.2 2100.6 99.2 3466 752.2 650.9 4700.7 1360.2 177.9 1318.5 3717.2 6058.5 3417.4 2138.1 5946.6 2554.1 2953.2 1166 3483.5 1192.4 1902.9 101.9 1228.3 1140.6 103.5 370.6 1512.3 2780.3 1521.3 0.6 1.6 156.5 81.3 0.9 131.9 29.1 31 326.8 113.3 11.2 15.4 82.5 21.7 214.8 122 619.1 329.8 242.9 62.7 311.3 103.4 68.5 6.2 63.8 76 30 14.7 71.4 220 68.9 0.01 2.3 30 0.11 0.03 7.4 1.7 0.01 54.8
0.9 0.1 0.0003 3.4 2
359.4 0.02 0.3
蔬菜产量(万吨) 水果产量(万吨)
183.6 450.4 8193.4 2257.5 334.2 5593.9 1865.1 1951.6 10327 3569.1 579.8 1294.5 852.4 936.8 2774.7 1420.2 7807.6 4001.7 4196.4 1875.1 4388.6 1878.5 1968.6 70.7 1896.2 1951.5 170 593.1 1966.5 1502.3 2928.8 79 61.5 2138.5 802.3 50.6 893 724.3 853.8 3255.4 1717 395.4 840.8 241.1 259.9 1043.5 617.4 2871.3 1010.4 1048.2 408.7 979.3 243.9 759.1 1.5 2017.8 738 4 305.8 1791939.2 1575.7 62.6 1331.5 434.3 681.7 2540.8 1221.8 267.1 376.2 1252.8 1854.8 1375.7 788.6 2611.3 1715.2 1762.7 627.4 2551.7 797.2 1141.8 113.8 695.9 299.7 165.7 131.7 653.2 1202.9 1266.4
中国失业统计分析
中国失业统计分析中国失业统计分析1.2.2失业的测量指标根据失业定义,可以确定衡量就业和失业的标准,从⽽可以对失业状况加以衡量进⽽掌握最基本的宏观经济变量——失业率及其变化趋势。
失业率是失业⼈员在劳动⼈⼝中所占的⽐率,即失业率 =%100?劳动⼒⼈数失业⼈数城镇失业率的计算⽅法是:城镇失业率 =%100?+城镇登记失业⼈⼝城镇就业⼈数城镇登记失业⼈数3中国失业状况的统计分析3.1我国失业的基本趋势和特点3.1.1我国改⾰开放后出现的三次失业⾼峰表⼀城镇登记失业⼈数及失业率(年末登记数)资料来源:《中国⼈⼝和就业统计年鉴2009》图⼀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1978-2008)由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改⾰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较⼤规模的失业⾼峰,分别是在1980年,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及2003年;(2)进⼊21世纪以来,我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这表明近年中国城镇的就业形势有所恶化;(3)尽管上升趋势⼗分明显,然⽽⾃2000年以后,城镇登记失业率⼀直在3.0%-4.5%的范围内波动,相对稳定。
第⼀次失业⾼峰,也就是1980年,全国登记失业⼈数541.5万⼈。
这⼀时期各级政府通过⿎励国有企业建⽴经营实体、⼦⼥顶替和⼤⼒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措施,⽤了5年的时间平抑了这次失业⾼峰。
到1985年底,城镇失业率已降⾄1.8%;第⼆次失业⾼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随着经济转型的速度加快,国家开始对就业存量进⾏改⾰,在国有企业实⾏富余职⼯的下岗分流,开始真正触及劳动⼒的存量结构。
在下岗分流的⾼峰时期2000年底,全国共有下岗职⼯911万⼈,远远超过当年城镇登记失业⼈⼝,导致实际失业率在2000年达到改⾰开放以来的最⾼峰。
第三次失业⾼峰⼤约在2003年。
此时正值中国加⼊WTO,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乃⾄就业的影响不断加⼤;短期内,对原来就业格局的撞击讲显得更加突出,⼀些部门的就业机会不仅不会增加,反⽽有所减少,从⽽带来了更多的结构性失业。
2016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江苏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省上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做好各项工作,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全省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旧动力加速转换,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取得进步,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01一、综合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86.2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78.5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33855.7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38152亿元,增长9.2%。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95259元,比上年增长7.5%。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全年平均每位从业人员创造的增加值达159934元,比上年增加12620元。
产业结构加快调整。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5.4∶44.5∶50.1,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1.5%,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2%。
经济活力继续增强。
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1510.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GDP比重达67.7%,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占GDP比重为43.6%。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5.2%。
年末全省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222.9万户,当年新增50.1万户,注册资本98090.7亿元,比上年增长34.4%;个体户438.8万户,当年新增77.6万户。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
年末城镇化率达67.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苏中和苏北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3%,沿海地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8.4%。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可编辑版】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摘要:我国在2016年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重中之重,09年应届毕业生大约治理发愣功万人,但是09年的工作岗位只有150万个左右。
在这样大的基数下大学生就业显得格外的严峻,2016年的中国形势报告会上就业问题研究专家陈光金指出大学生失业率超过12%,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我国上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特别是今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就业问题更加严重。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失业。
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1.1 2016年全国大学生就业率为68%1、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16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201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559万人,比2016年增加64万人。
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201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同时毕业生的收入也出现明显下降。
统计显示,2017届211院校,也就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89%,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非21 1本科院校为87%,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高职高专为84%,与往年持平。
调查还显示,2017届大学毕业生的收入出现明显下降,但高职高专学生的薪酬降幅低于211院校本科毕业生。
其中,211院校的毕业生平均月收入为2549元,同比下降14%,非211本科院校为2030元,同比下降11%,高职高专为1647元。
西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王伯庆:经济好的时候,企业就愿意雇佣好学校,学历高的学生,而经济不好的时候,企业就愿意雇佣经济实用的学生。
2、据了解,2016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了治理发愣功万,此外,2016年~2017年约有250万人没找到工作,因此估计2016年的大学生就业人数为860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 黑河市 306539
35361
9380 2241
绥化市 261182 27068 268342 26532 19183 1796
上海市 7228840 7102798 5868877 5508043 241000 233900
江苏省 15478772 9388366 19693753 13126837 367265 240464
合肥市 1438665
芜湖市 444659
蚌埠市 269355
淮南市 330118 马鞍山
市
231375
淮北市 232182
铜陵市 172622
安庆市 334413
黄山市 113315
滁州市 237490
阜阳市 322754
宿州市 765000
六安市 1088690
亳州市 233844
池州市 107161
九江市 468092
新余市 142720
鹰潭市 155403
赣州市 578757
吉安市 383068
市辖区 955492 403758 260826 263165 899226 172390 119385 357700 475964 58496 3142859 1145089 324954 198142 242392
宣城市 160428
福建省 6593889
福州市 1562770
厦门市 1367698
莆田市 497001
三明市 245206
泉州市 1505631
漳州市 551733
南平市 248160
龙岩市 305614
宁德市 310076
江西省 4691865
南昌市 1250580 景德镇
市
195067
萍乡市 206191
南京市 2130973 2130973 3199611 3199611 66189 66189
无锡市 1187899 772149 2394738 1486525 40713 29559
徐州市 1049890 551940 1125795 616388 31611 14677
常州市 698933 639257 1975208 1761175 33620 29076
94460 90842 59403 41424 3703770 954958 1367698 412916 84327 369049 169023 103431 129930 112438 2242412 1002529
412692 380971 136659 331992 224539 735213 867361 454577 287020 266945
388864 6732798 1228274 1717601 593218 406523 1206027 368958 384869 351266 476062 5520276 750865
122326 150314 140993 122141 41805 181298 77361
182300 415213 539779 209043 182497 761512 702694
辽阳市 173529 141196 166189
15928 12584
盘锦市 464428 243855 245961 164794 17126 17126
铁岭市 244774 60022 186656 85848 17857 3687
朝阳市 266727 110050 218546 12505 18041 4908
113703 95737
511708 352636
73029 139000
61458 55110
4625961 1368013 935271 399201 236051 223261 161758 241395
6139779 1593892 956607 223985 363181 204437 212027 703783
通辽市 293299 鄂尔多 斯市 332304
呼 伦 贝 378066 尔市 巴 彦 淖 149266 尔市 乌 兰 察 159918 布市 辽宁省 6124086 沈阳市 1467488 大连市 1136838 鞍山市 559614
抚顺市 274466 本溪市 276433 丹东市 257797 锦州市 317006
462157 20782 12689
盐城市 892186 395307 995217 514398 18566 8197
扬州市 1084246 724033 1252754 858980 26177 16010
镇江市 504999 225480 797897 374693 14462 6643
泰州市 1071718 501385 1050777 526702 16160 7401
城市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 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 城镇登记失业人
城市 全市
宁波市 1668330
温州市 1065635
嘉兴市 809112
湖州市 500579
绍兴市 1386252
金华市 944277
衢州市 207503
舟山市 466000
台州市 1011098
丽水市 184800
安徽省 6482071
市辖区 全市 市辖区
9517309 1298569 1475279
91593 229810 384048 53409
91593 229810 149798 28225
469129 124171
67464 51665 24095 20207
365648 91900 162667 40456
59229 20654 50019 33425
单位:人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期
城市
末人数
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 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人 员数
全市 城市合 计 北京市 7773448
天津市 2947801 河北省 6386615
石 家 庄 1003184 市 唐山市 894361 秦 皇 岛 328441 市 邯郸市 771689 邢台市 449741 保定市 998300 张 家 口 376079 市 承德市 299368 沧州市 525718 廊坊市 444543 衡水市 295191 山西省 4423468 太原市 1050453 大同市 407480 阳泉市 273026 长治市 427080 晋城市 372995 朔州市 196976 晋中市 356406 运城市 359791 忻州市 245764 临汾市 371749 吕梁市 361748 内蒙古 2565214 自治区 呼 和 浩 415684 特市 包头市 402221 乌海市 94980 赤峰市 339476
宿迁市 518529 276550 808347 285185 11431 4602
浙江省 11129191 6643285 14265156 6978017 297669 174181
杭州市 2885605 2676883 2469236 2280432 36709 27920
单位:人
(person)
457900
40000
伊春市 173980 131160 154126 108017 21743 15220
佳 木 斯 180105 90091 222378 97593 19161 10729
市 七 台 河 111673
97435
8169 6340
市 牡 丹 江 264769
95070
371041 274665 21007 13434
227059 430127 444531 212644 2811840 852047 320996 158548 321968 174099 392949 213463
98236 279534
3541404
346001 618738
369417 94980 144197 113230
984690 225620 345275 308627
四平市 198127 76319 393849 124598 10676 3140
辽源市 127528 93573 235208 141893 11867 8448
通化市 280660 150246 354812 99009 8400 2610
白山市 178344 96600 288902 121091 12365 6842
葫 芦 岛 247957 172860 247202
23163
市 吉林省 2913734 2023938 4404718 2634046 168669 104990
长春市 1260604 1134231 1777064 1510400 70148 55029
吉林市 400216 263917 810737 449511 29267 18754
苏州市 3039299 1575926 3912686 2141650 39813 20621
南通市 2098220 782535 969499 584908 34940 16940
连 云 港 476720 331703 447949 314465 12801 7860
市 淮安市 725160
481128 763275
市辖区 全市
7773448 2947801 3217873 707322
9517309 1298569 4396170
444892 274725
603783 179460
348673 166120 459131 170935
1296879 499567 454436 47684
143440 187316 213470 101849 2408237 998243 332434 206257 145276 182350 111710 112293 98008 74910 90027 56729 141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