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凸轮机构设计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单缸四冲程内燃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二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业 13材料本科班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朱双霞教师职称教授目录第一部分绪论 (2)第二部分设计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3)2.1 设计题目及机构示意图 (3)2.2 机构简介 (3)2.3 设计数据 (4)第三部分设计内容及方案分析 (6)3.1 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6)3.1.1 设计曲柄滑块机构 (6)3.1.2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7)3.2 齿轮机构的设计 (11)3.2.1 齿轮传动类型的选择 (12)3.2.2 齿轮传动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的计算 (13)3.3 凸轮机构的设计 (13)3.3.1 从动件位移曲线的绘制 (14)3.3.2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5)3.3.3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16)第四部分设计总结 (18)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20)第六部分图纸 (21)第一部分绪论1.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等多门课程知识。
2.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
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
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是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燃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
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和膨胀、排气等过程组成。
这些过程中只有膨胀过程是对外做功的过程。
其他过程都是为更好的实现做功过程而需要的过程。
四冲程是指在进气、压缩、膨胀和排气四个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此间曲轴旋转两圈。
进气行程时,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压缩行程时,气缸、内气体受到压缩,压力增高,温度上升;膨胀行程是在压缩上止点前喷油或点火,使混合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推动活塞下行并做功;排气行程时,活塞推挤气缸内废气经排气门排出。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单缸四冲程内燃机之欧阳美创编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创作:欧阳美题目: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阐发时间:2021.01.01第一部分绪论 (2)第二部分设计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3)2.1设计题目及机构示意图 (3)2.2机构简介 (3)2.3设计数第三部分设计内容及计划阐发 (6)3.1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及其运动阐发 (6)3.1. 1设计曲柄滑块机构 (6)3. 1. 2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阐发 (7)3.2齿轮机构的设计 (11)3.2. 1齿轮传动类型的选择 (12)3. 2. 2齿轮传动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的计算 (13)3.3凸轮机构的设计 (13)3. 3. 1从动件位移曲线的绘制 (14)3. 3.2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简直定 (15)3. 3.3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16)第四部分设计总结 (18)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20)第六部分图纸 (21)第一部分绪论1.本课程设计主要内容是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阐发,在设计计算中运用到了《机械原理》、《理论力学》、《机械制图》、《高等数学》等多门课程知识。
2.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念头。
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
活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
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气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是气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燃气膨胀推动活塞做功。
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念头械工作。
内燃机的工作循环由进气、压缩、燃烧和膨胀、排气等过程组成。
这些过程中只有膨胀过程是对外做功的过程。
其他过程都是为更好的实现做功过程而需要的过程。
四冲程是指在进气、压缩、膨胀和排气四个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其间曲轴旋转两圈。
进气行程时,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压缩行程时,气缸、内气体受到压缩,压力增高,温度上升;膨胀行程是在压缩上止点前喷油或燃烧,使混合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推动活塞下行并做功;排气行程时,活塞推挤气缸内废气经排气门排出。
机械设计基础凸轮机构
机械设计基础凸轮机构凸轮机构是机械设计中常见的一种机构,用于实现转动运动和直线运动的转换。
它由凸轮和连杆机构组成,具有简单、可靠、紧凑的优点。
本文将介绍机械设计基础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设计要点。
一、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凸轮机构是通过凹凸轮运动对连杆机构施加力,使其发生直线运动。
凸轮的外轮廓形状决定了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
凸轮可以分为四种基本形状:圆形、椭圆形、心形和指字形。
不同形状的凸轮在工作过程中会给连杆机构带来不同的速度和加速度。
凸轮机构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进给段、暂停段、退出段和暂停段。
在进给段,凸轮逐渐使连杆机构向前运动,实现直线运动。
在暂停段,凸轮暂停与连杆机构接触,使连杆机构停止运动。
在退出段,凸轮逐渐使连杆机构向后运动,实现回程。
最后,在暂停段凸轮继续暂停与连杆机构接触,使连杆机构再次停止。
二、凸轮机构的应用领域凸轮机构广泛应用于机械设计中的各个领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发动机:凸轮机构用于气门控制,通过凸轮来控制气门的开闭,实现燃烧室内的气体进出,从而实现发动机的工作。
2. 压力机:凸轮机构用于控制压力机的上下运动,实现工件的压制或切割。
3. 包装机械:凸轮机构用于控制包装机械的送料、密封和分切等工作,实现自动化包装的功能。
4. 自动化流水线:凸轮机构用于控制流水线上的传送带、工作台等部件的运动,实现产品的加工和组装。
5. 机床:凸轮机构用于控制机床上的工作台、进给机构等部件的运动,实现加工工件的精确定位和运动控制。
三、凸轮机构的设计要点在设计凸轮机构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凸轮的轮廓形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凸轮轮廓形状,确保连杆机构的运动规律符合设计要求。
2. 凸轮与连杆机构的配合方式:凸轮与连杆机构之间应具有良好的配合性能,避免偏差和间隙过大导致机构失效或运动不稳定。
3. 连杆机构的设计: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连杆机构,包括长度、角度和材料等参数的选择,确保机构的工作性能满足要求。
凸轮结构设计
凸轮是一种常见的机械传动元件,通常用于控制其他运动部件的运动轨迹。
凸轮结构设计涉及到凸轮的几何形状、运动规律以及与其他机械零件的配合等方面。
以下是凸轮结构设计的一些基本要点:1. 几何形状:- 基本形状:凸轮通常具有圆形、椭圆形、或其他复杂形状。
凸轮的形状直接影响到它在运动中对其他零件的控制效果。
- 凸轮轮廓:凸轮轮廓的设计需考虑到所需的运动曲线。
通常,凸轮轮廓的设计要满足特定的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要求,以确保控制的平滑性和精确性。
2. 运动规律:- 凸轮轮廓的运动规律:凸轮的运动规律通常通过凸轮的轮廓来实现。
运动规律可能是简单的正弦或余弦函数,也可能是更复杂的曲线。
- 凸轮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凸轮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凸轮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以满足所需的运动要求。
3. 运动传递:- 摩擦和磨损:在凸轮和其他零件接触的表面,需要考虑摩擦和磨损的问题。
适当的润滑和材料选择对于提高系统的寿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 凸轮和从动部件的连接:凸轮的设计还需考虑与从动部件(通常是摆杆、滑块等)的连接方式,如销轴连接、滑动连接等。
4. 精度和制造工艺:- 数值模拟和分析: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进行凸轮运动的数值模拟和分析,以优化凸轮的设计。
- 制造工艺:凸轮的制造工艺需要满足设计的精度要求。
常见的制造工艺包括数控加工、磨削、车削等。
5. 系统集成:- 与整体系统的集成:凸轮通常是一个机械系统中的一部分,设计时需考虑与整体系统的集成,确保与其他零件的协调和协同工作。
在进行凸轮结构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各个方面,以满足特定应用的性能和要求。
此外,通过仿真和测试,可以验证设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单缸四冲程机构课程设计
单缸四冲程机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单缸四冲程机构的基本原理,掌握其工作循环的四个阶段:进气、压缩、爆发和排气。
2. 学生能描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各部件的名称、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3. 学生能掌握单缸四冲程发动机的能量转换过程,理解热效率的概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分析单缸四冲程机构的工作状态,识别常见问题并给出解决策略。
2. 学生能够运用物理和数学知识,计算单缸四冲程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如功率、扭矩等。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单缸四冲程机构模型,展示其工作原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机械原理的兴趣,激发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互助。
3. 学生通过了解单缸四冲程机构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初中物理学科拓展课程,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单缸四冲程机构的工作原理。
学生特点:初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和实践。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个性化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课程目标。
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可衡量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引入概念:介绍单缸四冲程机构的基本定义、历史发展及其在现代交通工具中的应用。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内燃机概述”2. 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单缸四冲程发动机的四个工作阶段,进气、压缩、爆发和排气的过程。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内燃机工作原理”3. 发动机结构:介绍单缸四冲程发动机的主要部件,如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门、火花塞等,并讲解各部件的功能及相互关系。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内燃机的结构与组成”4. 性能参数:讲解功率、扭矩、热效率等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课程设计说明书21098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院(系、部):汽车学院专业:车辆工程班级:22010801学号:2201080125设计者:___________指导教师:田颖2010年6月15日目录1 >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 (2)(1) 机构简介 (2)(2) 设计数据 (3)2、设计容及方案分析 (3)(1)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4)(2) 齿轮机构的设计 (6)(3) 凸轮机构的设计 (8)3、设计体会 (11)4、主要参考文献 (11)单缸四冲程柴油机1> 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1)机构简介柴油机(如附图1 (a))是一种燃机,他将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
往复式燃机的主体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以气缸的燃气压力推动活寒3经连杆2而使曲柄1旋转。
本设计是四冲程燃机,即以活寒在气缸往复移动四次(对应曲柄两转) 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气缸的压力变化可由示功图(用示功器从气缸测得,如附图1 (b)所示),它表示汽缸容积(与活寒位移s成正比)与压力的变化关系,现将四个冲程压力变化做一简单介绍。
进气冲程:活寒下行,对应曲柄转角0=0° -*180°。
进气阀开,燃气开始进入汽缸,气缸指示压力略低于1个大气压力,一般以1大气压力算,如示功图上的a T b。
压缩冲程:活寒上行,曲柄转角0=180° T 360° o此时进气完毕,进气阀关闭,已吸入的空气受到压缩,压力渐高,如示功图上的bTc。
做功冲程:在压缩冲程终了时,被压缩的空气温度已超过柴油的自燃的温度,因此,在高压下射入的柴油立刻爆燃,气缸的压力突然增至最高点,燃气压力推动活寒下行对外做功,曲柄转角0=360° -*540°。
随着燃气的膨胀,气缸容积增如,压力逐渐降低,如图上cTb。
排气冲程:活寒上行,曲柄转角0=540° T720° o排气阀打开,废气被驱出,气缸压力略高于1大气压,一般亦以1大气压计算,如图上的b Ta。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课程设计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课程设计引言:柴油机是一种内燃机,通过燃烧柴油燃料产生动力,用于驱动机械设备。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是一种常见的柴油机型号,具有结构简单、运行稳定等特点。
本课程设计将围绕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展开,包括其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调整方法等内容。
一、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结构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由气缸、活塞、曲轴、连杆、进气门、排气门、燃油喷射泵等组成。
其中,气缸是柴油机的主要部件,负责容纳活塞和燃烧室。
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将往复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进气门和排气门分别负责柴油机的进气和排气过程。
燃油喷射泵则负责将燃油喷射到燃烧室中。
二、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冲程。
具体过程如下:1. 进气冲程:曲轴旋转,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形成负压,进气门打开,新鲜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燃烧室。
2. 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气缸内的空气被压缩,进气门关闭。
3. 燃烧冲程: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燃油喷射泵将燃油喷射到燃烧室中,与高温高压的空气混合并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4. 排气冲程:活塞再次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废气通过排气道排出气缸。
三、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性能参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性能参数包括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和排放等。
其中,功率是柴油机输出的动力大小,通常用千瓦(kW)表示;扭矩是柴油机输出的转矩大小,通常用牛·米(N·m)表示;燃油消耗率是柴油机每单位功率输出所消耗的燃油量,通常用克/千瓦小时(g/kWh)表示;排放是指柴油机在工作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如氮氧化物、颗粒物等。
四、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调整方法为了保证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常见的调整方法包括:1. 燃油喷射量的调整:通过调整燃油喷射泵的工作参数,控制燃油喷射量,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
2. 气缸压缩比的调整:通过更换气缸垫片或调整活塞运动幅度,改变气缸的压缩比,以提高柴油机的功率和燃烧效率。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凸轮机构设计
目录之杨若古兰创作1,设计任务及请求 (1)2,设计思想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2)3,程序框图 (6)4,程序清单及运转结果 (7)5,总结 (18)6,参考文献 (18)一、设计任务及请求机械道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六)姓名XXX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机电XX-X学号XX一、设计题目: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凸轮机构设计二、零碎简图:三、工作条件已知:从动件冲程为20=,推程的许用压力角[]30oh mmα=,回程的许用压力角[]75oϕ=,远停止角α'=,推程活动角50o10o s ϕ=,回程活动角50o ϕ'=,从动件的活动规律.四、请求:1)计算从动件位移和速度.绘制线图(坐标纸或计算机绘制).2)用计算机说话按照许用压力角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选滚子半径,画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并按比例绘出机构活动简图(A2图纸).3)编写出计算说明书. 指点教师:YYY YY开始日期: XX 年XX 月XX 日 完成日期:XX 年 XX 月XX 日. 二、设计过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2.1、设计思想1) 首先,任取一个基圆半径r0,计算出位移s 、速度v 、加速度a,画出位移s 、速度v 、加速度a 随扭转角δ变更的曲线图;其次,把圆周分为72等份,算出静态时的凸轮理论和实际轮廓线各点坐标值,将其分别放入x[]、y[]、xx[]、yy[]数组中;然后,再利用坐标扭转(x=x*cosθ+y*sinθ;y=x*sinθ-y*cosθ),从而模拟出凸轮的活动.2.2基圆半径选择因为基圆半径r0≥35mm ,所以选基圆半径r0=40mm. 2.3数学模型 推程时:等加速:0≤δ≤5π/36φδ222hs =,φωδ24h v =,φω22h 4=a等减速:5π/36≤δ≤5π/18()φδφ222--=h h s ,φδφω2)(4-=h v ,φω224h a -=远停止:s=h , v=0, a=0 回程时:等加速:0≤δ≤5π/36′222-φδh h s =,'-=φωδ24h v ,'-=φω24h a等减速:5π/36≤δ≤5π/18()'-'=φδφ222h s ,()'-'-=φδφω24h v ,'=φω224ha 近停止:s=0, v=0, a=0 如图所示,已知从动件活动规律为s=s (δ),基圆半径为r0,滚子半径为Rt ,偏心距为e ,设计盘行凸轮机构.如图,拔取xOy 坐标系,B0点为凸轮轮廓线起点.开始时滚子中间处于B0点处,当凸轮转过δ角度时,推杆位移为s.由反转法作图可看出,此时滚子中间处于B 点,其坐标为x=(r0+s)sinδ, y=(r0+s)cosδ(1) 即凸轮的理论轮廓线方程.因为实际轮廓线与理论轮廓线为等距线,即法向距离处处相等,都为滚子半径Rt.故将理论轮廓线上的点沿法向内侧挪动距离Rt ,即得实际轮廓线上的点B′(x′,y′).由高等数学知,理论轮廓线B 点处法线nn 的斜率(与切线斜率互为负倒数)应为θθδδθcos sin tan ===d dy d dx-dydx -(2)根据(1)式子有()δ++δδ=δcos s r sin d dsd dx o (3)()δ+-δδ=δsin s r cos d dsd dy 0(3)可得22d dy d dx d dx sin ⎪⎭⎫⎝⎛δ+⎪⎭⎫ ⎝⎛δ⎪⎭⎫ ⎝⎛δ=θ(4)⎪⎭⎫⎝⎛δ⎪⎭⎫ ⎝⎛δ+⎪⎭⎫⎝⎛δ-=θd dx d dy 22d dy c os (4)实际轮廓线上对应点B′(x′,y′)的坐标为rx'COSxθ-=T(5)三、程序框图凸轮工作一周时,δ从0到2π变更,每一个δ对应一个轮廓上的点,所以有没有量多点,计算机编程时不克不及都计算出来,只能计算出无限多个点,首先应将0到2π离散为N个点,δi=2π/N,(I=0,1,2……,N-1),N越大,则精度越高.四、程序清单及运转结果#include<math.h>#include<dos.h>#include<graphics.h>#include<conio.h>#include<stdio.h>#define h 20int plot(s,x,y,xx,yy)float s[75],x[75],y[75],xx[75],yy[75];{ int i,j,n=73,gd=DETECT,gmode=0,linestyle,k;float dt;initgraph(&gd,&gmode,"c:\\tc");for(k=0;k<3;k++){ for(j=0;j<n;j++){ delay(1000);dt=1.0/36.0*p*j;cleardevice();setlinestyle(2,4,1);line(200,250,400,250);line(300,150,300,350);setlinestyle(0,4,1);setcolor(4);circle(2*(x[0])+300,2*(-y[0])+250-2*s[j],2*10);line(2*(x[0])+300,150,2*(x[0])+300,40*(-y[0])+25040*s[j]);setcolor(1);setcolor(11);circle(300,250,2*40);moveto(2*(xx[0]*cos(dt)+yy[0]*sin(-dt))+300,2*(-(yy[0]*cos(dt)-xx [0]*sin(-dt)))+250);setcolor(4);for(i=0;i<n;i++){lineto(2*(xx[i]*cos(dt)+yy[i]*sin(dt))+300,2*(yy[i]*cos(dt)-xx[i]*sin( -dt))+250);}moveto(2*(x[0]*cos(dt)+y[0]*sin(-dt))+300,2*(-(y[0]*cos(dt)-x[0]*s in(-dt)))+250);setcolor(5);for(i=0;i<n;i++){lineto(2*(x[i]*cos(dt)+y[i]*sin(-dt))+300,2*(-(y[i]*cos(dt)-x[i]*sin(-d t)))+250);}moveto(2*(x[0]*cos(dt)+y[0]*sin(-dt))+300,2*(-(y[0]*cos(dt)-x[0]*s in(-dt)))+250);}}getch();}main(){ int gd=DETECT,gm;int i,j,mm;floats[75],t1,x[75],y[75],dx[75],dy[75],xx[75],yy[75],si[75],co[75],v[75],a[ 75],w=0.5;initgraph (&gd,&gm,"");t1=0.0;for(i=0;i<6;i++){ s[i]=2*h*t1*t1/((5*p/18)*(5*p/18));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4*h*t1/((5*p/18)*(5*p/18)))*sin(t1)+(r0+s[i])*cos(t1);dy[i]=(4*h*t1/((5*p/18)*(5*p/18)))*cos(t1)-(r0+s[i])*sin(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4*h*w*t1/((5*p/18)*(5*p/18));a[i]=4*h*w*w/((5*p/18)*(5*p/18));t1=t1+1.0/36.0*p;}for(i=6;i<11;i++){ s[i]=h-2*h*(5*p/18-t1)*(5*p/18-t1)/((5*p/18)*(5*p/18));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4*h*(5*p/18-t1)/((5*p/18)*(5*p/18)))*sin(t1)+(r0+s[i])*co s(t1);dy[i]=(4*h*(5*p/18-t1)/((5*p/18)*(5*p/18)))*cos(t1)-(r0+s[i])*sin (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4*h*w*(5*p/18-t1)/((5*p/18)*(5*p/18));a[i]=-4*h*w*w/((5*p/18)*(5*p/18));t1=t1+1.0/36.0*p;}for(i=11;i<13;i++){ s[i]=h;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r0+s[i])*cos(t1);dy[i]=-(r0+s[i])*sin(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0;a[i]=0;t1=t1+1.0/36.0*p;}for(i=13;i<18;i++){ s[i]=h-2*h*(t1-p/3)*(t1-p/3)/((5*p/18)*(5*p/18));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4*h*(t1-p/3)/((5*p/18)*(5*p/18)))*sin(+t1)+(r0+s[i])*cos (t1);dy[i]=(-4*h*(t1-p/3)/((5*p/18)*(5*p/18)))*cos(t1)-(r0+s[i])*sin(t1 );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4*h*w*(t1-p/3)/((5*p/18)*(5*p/18));a[i]=-4*h*w*w/((5*p/18)*(5*p/18));t1=t1+1.0/36.0*p;}for(i=18;i<23;i++){ s[i]=2*h*(5*p/18-t1+p/3)*(5*p/18-t1+p/3)/((5*p/18)*(5*p/18 ));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4*h*(11*p/18-t1)/((5*p/18)*(5*p/18)))*sin(t1)+(r0+s[i])* cos(t1);dy[i]=(-4*h*(11*p/18-t1)/((5*p/18)*(5*p/18)))*cos(t1)-(r0+s[i])*s in(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4*h*w*(5*p/18-t1+p/3)/((5*p/18)*(5*p/18));a[i]=4*h*w*w/((5*p/18)*(5*p/18));t1=t1+1.0/36.0*p;}for(i=23;i<73;i++){s[i]=0.0;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r0+s[i])*cos(t1);dy[i]=-(r0+s[i])*sin(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0;a[i]=0;t1=t1+1.0/36.0*p;}j=0;printf("s(mm) v(s/m) a(s/m/m)");for(i=0;i<32;i++){if(j%16==0){ printf("\n");getch();}printf("s[%d]=%4.2f v[%d]=%5.2f a[%d]=%5.2f\n",i,s[i],i,v[i],i,a[i]);j++;}getch();clearviewport();for(i=0;i<72;i++){ line(100+i*5,150-s[i]*6,100+(i+1)*5,150-s[i+1]*6);line(100+i*5,250-v[i]*2,100+(i+1)*5,250-v[i+1]*2);}for(i=0;i<5;i++)line(100+i*5,420-a[i],100+(i+1)*5,420-a[i+1]);line(125,420-a[5],125,420-a[6]);line(125,420-a[6],130,420-a[6]);for(i=6;i<10;i++)line(100+(i)*5,420-a[i],100+(i+1)*5,420-a[i+1]);line(150,420-a[10],150,420);line(150,420,165,420-a[12]);line(165,420,165,420-a[13]);line(165,420-a[13],170,420-a[14]);for(i=13;i<17;i++)line(100+i*5,420-a[i],100+(i+1)*5,420-a[i+1]);line(185,420-a[17],185,420-a[18]);line(185,420-a[18],190,420-a[18]);for(i=18;i<22;i++)line(100+(i)*5,420-a[i],100+(i+1)*5,420-a[i+1]);line(210,420-a[22],210,420);line(210,420,215,420);for(i=23;i<72;i++)line(100+i*5,420-a[i],100+(i+1)*5,420-a[i+1]);line(90,150,400,150);line(90,250,400,250);line(90,420,400,420);line(100,10,100,450);delay(30000);getch();plot(s,x,y,xx,yy);getch();getch();closegraph();}五、总结通过这一个礼拜的课程设计,我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所学的相干常识.我的任务是柴油机凸轮机构的设计,是以我首先把与凸轮机构相干的内容复习了一遍,把设计的全部流程先大致搞清楚.课程设计要讲有关的内容都要看了,我先把有关请求与成绩弄明白,然后再构思设计思想,建立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因为公式计算较复杂,是以大量借助了计算机来完成运算;我觉得对于对心直动滚子推杆来说,建立极坐标系更容易找出实际廓线的方程式并求解.对于滚子半径的选择与确定,我也发生了一些困惑,不过终极还是明白了具体的方法.以上工作完成以后,就是编程了,编程要用到C说话,因为c说话课程没有涉及画图部分,而且软件工作环境受限,是以向学长请教了一番.本人也通过收集查找了相干材料.在此次课程设计中,我认识到本人常识储备仍然太少,碰到好多实际成绩,而且将常识与实践结合的能力还有待提高.总之,发现的成绩有很多,通过解决这些成绩我的常识与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六、参考文献1、《C说话程序设计》2、《机械道理》主编:陈作模葛文杰略.。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飞轮设计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飞轮设计柴油机是现代工业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动力机械。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飞轮是柴油机重要零部件之一,它具有储能、减震等作用,是柴油机工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零部件。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是指由一个缸体组成,通过耗能卸荷的方式使减速器等负载继续运行的柴油机。
它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易于维修和维护等优点,是小型船舶、挖掘机、发电机等领域的常用动力源。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飞轮作为柴油机工作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与制造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柴油机性能和寿命,因此非常重要。
飞轮的设计与制造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转动惯量、强度和平衡性等方面。
飞轮的转动惯量是指飞轮所具有的有旋转惯量的大小,它与飞轮的直径、厚度和材料密度等相关。
在柴油机运转过程中,飞轮的转动惯量越大,其能够储存的动能就越多,能够对发动机所处环境的变化产生更好的缓冲作用。
同时转动惯量还会影响柴油机抗振能力和稳定性等性能。
强度是指飞轮所需承受的最大受力大小或所需在运行中承受的最小损伤,与飞轮的起伏、材料的强度和密度等相关。
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飞轮会承受转矩和离心力等作用,因此强度是很重要的设计参数。
飞轮的强度应当能够承受其所受到的最大受力大小,否则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会出现跳动或破坏等问题。
平衡性是指飞轮在旋转时不会产生巨大的震动或噪声。
在飞轮制造过程中,应该要保证旋转的平衡性,以免在柴油机工作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振动以及噪声。
特别是对于高速柴油机的飞轮设计更要注重平衡性。
总之,单缸四冲程柴油机飞轮的设计对柴油机的性能、寿命和安全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飞轮的转动惯量、强度和平衡性等要素,以求更好的工作效果。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图文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机构设计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图文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机构设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车辆工程班级:S1学号:2022126849设计者:黄通尧指导教师:王洪波提交日期:二○一四年七月1、机构简介柴油机是内燃机的一种,如图1所示。
它将柴油燃烧时所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往复式内燃机的主运动机构是曲柄滑块机构,以气缸内的燃气压力推动活塞3经连杆2而使曲柄1旋转。
图1柴油机机构简图及示功图四冲程内燃机是以活塞在气缸内往复移动四次(对应于曲柄轴转两转)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气缸内的压力变化可用示功器或压力传感器从气缸内测得,然后将压力与活塞位移的关系绘成曲线图,称为示功图,见图1(b)。
现将四冲程柴油机的压力变化关系作一粗略介绍:=0°—180°,进气阀开启,空气进入气缸。
汽缸内指示压力略低于1个大气压,一般可以1个大气压来计算。
进气结束时,进气阀关闭。
如示功图上的a一b段。
=180°—360°,将进入气缸的空气压缩。
随着活塞的上移气缸内压力不断升高。
如示功图上的b一c段。
膨胀冲程:在压缩冲程结束前,被压缩空气的温度已超过柴油的自燃温度。
因此当高压油泵将柴油喷进燃烧室时,呈雾状细滴的柴油与高温空气相接触,立即爆炸燃烧,使气缸内的压力骤增至最高点。
燃气产生的高压推动活塞下行,通过连杆带动曲柄旋转对外作功。
对应曲柄转=360°—540°,随着燃气的膨胀活塞下行气缸容积增大,气缸内压力逐渐降低,如示功图上c—d段。
排气冲程:排气阀开启,活塞上行将废气排出。
气缸内压力略高于1个大气压,一般亦以一个大气压计算。
对应=540°—720°,如示功图上d—a段。
进、排气阀的开启是通过凸轮机构控制的。
凸轮机构是通过曲柄轴上的齿轮Z1和凸轮轴上的齿轮Z2来传动的。
这一对齿轮称为正时齿轮,由于一个工作循环中,曲柄轴转动两周而进、排气阀各开启一次,所以正时齿轮的传动比为i12=2。
柴油机配气凸轮机构的设计
偏心轮
斜齿轮
5、摇臂
功用: 将推杆或凸轮传来的力改变方向, 功用: 将推杆或凸轮传来的力改变方向,作用到气门杆端以推 开气门。 开气门。 分类:普通摇臂和无噪生摇臂。 分类:普通摇臂和无噪生摇臂。
短臂 长臂 摇臂
摇臂结构示意图
摇臂组示意图
摇臂轴紧固螺钉 螺栓 摇臂 摇臂轴
摇臂轴支座
目录
• • • • • 一、配气机构设计概述 二、配气机构的总体设计 三、配气机构的零件设计 四、配气机构的三维建模及仿真 五、总结
一、配气机构设计概述
• 功用:按照发动机每个气 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 发火次序的要求,定时开 启和关闭气缸的进、排气 门,使新鲜可燃混合气( 门,使新鲜可燃混合气(汽 油机)或空气(柴油机) 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得以 及时进入气缸,废气得以 及时从气缸排出。
进气门: 进气门:铬钢 或铬镍钢; 或铬镍钢; 排气门: 排气门:硅铬 钢 杆部
头部
2、气门弹簧
功用:保证气门的回位。 功用:保证气门的回位。 材料:高锰碳钢、铬钒钢。 材料:高锰碳钢、铬钒钢。
气门弹簧座
锁片 气门弹簧
气门关闭 气门开启
保证气门及 时关闭、 时关闭、密封 保证气门不 脱离凸轮
3、气门挺柱
凸轮轴上置
凸轮轴下置
凸轮轴中置
二、配气机构的总体设计
(1)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多用于凸轮轴下置,中置的配气机构,一般 齿轮传动 为圆柱形正时齿轮,为了啮合平稳,减小噪声,正时齿轮 多用斜齿 (2)链条 链条:适用于凸轮轴上置的配气机构,成本高,噪声 链条 大。 齿形带传动:噪声小、工作可靠、成本低 (3)齿形带传动
摇臂称套
调整螺钉
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一、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机构设计1.曲轴机构设计:曲轴是内燃机转动传动的核心部件,其设计应满足内燃机的功率输出和运转平稳可靠。
曲轴机构主要包括曲轴、连杆和活塞等部件的设计,其中曲轴的结构和受力分析是重点。
曲轴的设计应考虑到内燃机的排气脉动、活塞施力和连杆受力等因素。
曲轴的转动轴心应与各连杆小头中心和重心相交,以减小离心力对曲轴的影响;曲轴的形状应满足连杆小头大倾角时充分避免连杆与曲轴的干涉。
2.活塞机构设计:活塞是内燃机中与气缸直接接触的零件,其设计应满足活塞与气缸之间的密封性和传热性能。
活塞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内燃机的紧凑性和重量,采用轻合金材料制造,结构简单且坚固。
活塞上应设置活塞环槽,以保证气缸的密封,并减小内燃机的摩擦损失。
另外,活塞的上死点和下死点位置对内燃机的性能有直接影响,需要在设计中予以合理确定。
3.连杆机构设计:连杆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的关键部件,其设计应满足高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连杆的设计应考虑到曲轴承受的受力和振动,采用高强度钢材制造。
连杆的上小头应与活塞销连接,下小头与曲轴销连接,并采用滚动轴承,以减小功率损失和摩擦损失。
二、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运动分析1.气缸压力分布分析:内燃机工作时,气缸内产生了压力和温度的变化,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和工作过程有直接影响。
气缸压力曲线是研究内燃机性能的重要依据。
在进气冲程时,气缸中的压力在进气阀打开的作用下缓慢上升;在压缩冲程时,气缸中的压力迅速升高;在燃烧冲程时,气缸内的压力达到最大;在排气冲程时,气缸中的压力迅速下降。
2.活塞运动状态分析:活塞在内燃机工作中,其运动状态直接影响到气缸压力和气缸温度。
活塞的运动状态分为上死点、下死点和工作行程。
上死点是活塞运动的最高位置,下死点是活塞运动的最低位置,两者之间为工作行程。
活塞的运动状态与气缸中的压力和燃烧过程有密切关系,通过对活塞运动状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报告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二级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年级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职称目录第一部分绪论 (1)第二部分课题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 (2)2.1 课题题目 (2)2.2 机构简介 (2)2.3设计数据 (3)第三部分设计内容及方案分析 (6)3.1曲柄滑块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6)3.1.1设计曲柄滑块机构 (6)3.1.2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分析 (8)3.2 齿轮机构的设计 (12)3.2.1 齿轮传动类型的选择 (12)3.2.2 齿轮传动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的计算 (13)3.3 凸轮机构的设计 (14)3.3.1 从动件位移曲线的绘制 (14)3.3.2 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15)3.3.2 凸轮轮廓曲线的设计 (16)第四部分设计总结 (18)第五部分参考文献 (19)第一部分绪论内燃机具有体积小、质量小、便于移动、热效率高、起动性能好的特点。
但是内燃机一般使用石油燃料,同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害气体的成分较高。
广义上的内燃机不仅包括往复活塞式内燃机、旋转活塞式发动机和自由活塞式发动机,也包括旋转叶轮式的燃气轮机、喷气式发动机等,但通常所说的内燃机是指活塞式内燃机。
塞式内燃机以往复活塞式最为普遍。
活塞式内燃机将燃料和空气混合,在其汽缸内燃烧,释放出的热能使汽缸内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
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作功,再通过曲柄连杆机构或其他机构将机械功输出,驱动从动机械工作。
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它是将液体或气体燃料与空气混合后,直接输入汽缸内部的高压燃烧室燃烧爆发产生动力。
这也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热机。
第二部分课题题目及主要技术参数说明2.1 课题题目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图2-1内燃机机构简图2.2 机构简介内燃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它是通过使燃料在机器内部燃烧,并将其放出的热能直接转换为动力的热力发动机。
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单缸四冲程内燃机机构设计及其运动分析
1.机构设计
(1)气缸:气缸作为内燃机的燃烧室,用于容纳并燃烧混合气,产生
功与力。
气缸一般由铸铁或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耐高温、密封性好的特点。
(2)活塞:活塞是内燃机的运动部件,通常由铸铁或铝合金材料制成。
活塞与气缸壁之间的间隙称为活塞间隙,活塞连接曲轴的机构成为连杆。
(3)曲轴:曲轴是内燃机的核心部件,用于将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
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从而驱动发动机工作。
曲轴一般由坚固的钢材制成,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损的特点。
2.运动分析
(1)排气冲程:当活塞从上死点向下运动时,曲轴带动连杆将活塞的
线性运动转化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此时,曲轴将压缩燃烧室内的废气推出
气缸,完成排气冲程。
(2)进气冲程:当活塞运动到下死点附近时,曲轴带动连杆将活塞推
向上死点方向运动。
同时,进气门打开,新鲜的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气缸,形成混合气。
(3)压缩冲程:当活塞运动到上死点时,曲轴带动连杆将活塞推向下
死点方向运动。
此时,进气门关闭,气缸内的混合气被压缩,体积变小,
压力增加。
(4)燃烧冲程:当活塞运动到下死点附近时,火花塞产生火花,点燃混合气。
燃烧释放出热能,推动活塞向上做功,从而驱动曲轴旋转,完成燃烧冲程。
总结起来,单缸四冲程内燃机的机构设计简单,运动分析清晰。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实现高效的能量转换和平稳的功率输出。
然而,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缸和多冲程的内燃机结构也越来越普遍,以满足更高的输出功率和更低的排放要求。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2)
指导教师:洪叶2012年 1月 13日目录目次1.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2(1)机构简介2(2)设计数据32.设计内容及计划剖析3(1)曲柄滑块机构的活动剖析4(2)齿轮机构的设计6(3)凸轮机构的设计83.设计领会114.重要参考文献11单缸四冲程柴油机1、机构简介与设计数据(1)机构简介柴油机(如附图1(a))是一种内燃机,他将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来去式内燃机的主体机构为曲柄滑块机构,以气缸内的燃气压力推进活塞3经连杆2而使曲柄1扭转.本设计是四冲程内燃机,即以活塞在气缸内来去移动四次(对应曲柄两转)完成一个工作轮回.在一个工作轮回中,气缸内的压力变更可由示功图(用示功器从气缸内测得,如附图1(b)所示),它暗示汽缸容积(与活塞位移s成正比)与压力的变更关系,现将四个冲程压力变更做一简略介绍.进气冲程:活塞下行,对应曲柄转角θ=0°→180°.进气阀开,燃气开端进入汽缸,气缸内指导压力略低于1个大气压力,一般以1大气压力算,如示功图上的a → b.紧缩冲程:活塞上行,曲柄转角θ=180°→ 360°.此时进气完毕,进气阀封闭,已吸入的空气受到紧缩,压力渐高,如示功图上的b→c.做功冲程:在紧缩冲程终了时,被紧缩的空气温度已超出柴油的自燃的温度,是以,在高压下射入的柴油连忙爆燃,气缸内的压力忽然增至最高点,燃气压力推进活塞下行对外做功,曲柄转角θ=360°→540°.跟着燃气的膨胀,气缸容积增长,压力逐渐下降,如图上c→b.排气冲程:活塞上行,曲柄转角θ=540°→720°.排气阀打开,废气被驱出,气缸内压力略高于1大气压,一般亦以1大气压盘算,如图上的b→a.进排气阀的启闭是由凸轮机构掌握的.凸轮机构是经由过程曲柄轴O上的齿轮Z1和凸轮轴上的齿轮Z2来传动的.因为一个工作轮回中,曲柄转两转而进排气阀各启闭一次,所以齿轮的传动比i12=n1/n2=Z1/Z2 =2.由上可知,在构成一个工作轮回的四个冲程中,活塞只有一个冲程是对外做功的,其余的三个冲程则需一次依附机械的惯性带动.(2)设计数据设计数据表1设计数据表22、设计内容及计划剖析(1)曲柄滑块机构的活动剖析已知:活塞冲程H,连杆与曲柄长度之比λ,曲柄每分钟转数n1.请求:设计曲柄滑块机构,绘制机构活动简图,做机构滑块的位移.速度和加快度活动线图.曲柄地位图的做法如附图2所示,以滑块在上指导是所对应的曲柄地位为肇端地位(即θ=0°),将曲柄圆周按转向分成12等分分得12个地位1→12,12′(θ=375°)为气缸指导压力达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曲柄地位,13→24为曲柄第二转时对应的列地位.1)设曲柄长度为r,连杆长度为l,由已知前提:λ=l/r=4,H=(l+r)-(l-r)=2r=120mm可得r=60mm,l=240mm按此尺寸做得曲柄滑块机构的机构活动简图,如图1.附图2 曲柄地位图由几何常识:sin∠OAB= = 故:cos∠OAB=∴ s=rcos+l cos∠OAB= rcos+lV==-ωrsin-把各点的角度分离代入上式得:S1=S11=290.079mm S2=S10S3=S9=232.38mm S4=S8S5=S7=186.156mm S6=180mm S12=300mmV1=-V112=-V10V3=-V94=-V8V5=-V76=V12=0m/sa 1=a 112 a 2=a 10=739.401 m/s 2a 3=a 9=-1.598 m/s 2 a 4=a 8=741.036 m/s 2 a 5=a 7=-1281.34 m/s 2 a 6=-1478.9 m/s 2依据上面的数据描点绘图分离得其位移.速度和加快度活动线图(分离如图2(a ).图2(b )和图2(c )所示).(2) 齿轮机构的设计已知:齿轮齿数Z1,Z2,模数m,分度圆压力角α,齿轮为正常齿制,再闭式润滑油池中工作.请求:选择两轮变位系数,盘算齿轮各部分尺寸,用2号图纸绘制齿轮传动的啮合图.1)传动类型的选择:按照一对齿轮变位因数之和(x 1+x 2)的不合,齿轮传动可分为零传动.正传动和负传动.零传动就是变位因数之和为零.零传动又可分为尺度齿轮传动和高度变成齿轮传动.高变位齿轮传动具有如下长处:①小齿轮正变位,齿根变厚,大齿轮负变位,齿根变薄,大小齿轮抗弯强度邻近,可相对进步齿轮机构的承载才能;②大小齿轮磨损邻近,改良了两齿轮的磨损情形. 因为在柴油机中配气齿轮请求传动准确且处于高速活动中,为进步运用寿命高变位齿轮较为适合.2)变位因数的选择:此次设计运用封闭图法,查表盘算得x1=0.23 x2=-0.23, 数据查表得具体参考《齿轮设计与适用数据速查》第34页内容(张展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齿轮机构几何尺寸的盘算:齿轮m=5>1 且为正常齿制故ha*=1 , c*=0.254)依据以上数据作出齿轮传动啮合图(如图3)(3)凸轮机构的设计已知:从动件冲程h,推程和回程的许用压力角[α] ,[α]′,推程活动角Φ,远休止角Φs,回程活动角Φ′,从动件的活动纪律如(附图3)所示.请求:按照许用压力角肯定凸轮机构的根本尺寸,拔取滚子半径,画出凸轮现实廓线.并画在2号图纸上附图3 从动件活动纪律图1)活动纪律的选择:依据从动件活动纪律图(附图3)剖析知位移s对转角φ的二阶导数为常数且周期变换,所以肯定为二次多项式活动纪律.公式:S=C0+C1δ+C2δ2加快阶段 0-25°S=2hδ2/δ0减速阶段 25-50°S=h-2h(δ0-δ)2/δ02以从动件开端上升的点为δ=0°据此盘算得依据上表绘制出从动件上升位移S= S(δ) 的变更曲线(如图4)2)基圆半径盘算依据许用压力角盘算出基圆半径最小值,凸轮外形选为偏距为零且对称.如下图所示,从动件的盘型机构位于推程的某地位上,法线n—n与从动件速度VB2的夹角为轮廓在B点的压力角,P12 为凸轮与从动件的相对速度瞬心.故V P12=V B2=ω|OP12|,从而有|OP12| =V B2/ω1=ds/dδ.由上图中的三角形△BCP12可知tanα==整顿得基圆半径将S=S(δ)和α=[α]代入得:r0≥20mm 在此我取r0=34mm滚子半径拔取r r=4mm3)作出凸轮设计图依据以上数据作出凸轮的现实廓线及理论廓线(如图5).3、设计领会经由几天不竭的尽力,身材有些疲乏,但看到劳动后的硕果,心中又有几分喜悦.总而言之,感想良多,收成颇丰.经由过程卖力思虑和总结,机械设计消失以下一般性问题:机械设计的进程是一个庞杂过细的工作进程,不成能有固定不变的程序,设计进程须视具体情形而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产品计划阶段.计划设计阶段和技巧设计阶段.值得留意的是:机械设计进程是一个从抽象概念到具体产品的演变进程,我们在设计进程中不竭丰硕和完美产品的设计信息,直到完成全部产品设计;设计进程是一个慢慢求精和细化的进程,设计初期,我们对设计对象的构造关系和参数表达往往是隐约的,很多细节在一开端不是很清晰,跟着设计进程的深刻,这些关系才逐渐清晰起来;机械设计进程是一个不竭完美的进程,各个设计阶段并不是简略的安次序进行,为了改良设计成果,经常须要在各步调之间重复.交叉进行,指导获得满足的成果为止.获得这份失去是我们团队合营尽力的成果.我们经由过程默契的合营,精致的分工,精诚的合作,不竭的拼搏,合营完成了这一艰难而又光彩的义务.在这里,特殊要感激一下田先生.经由她的精心指导,我们多了几分豪情,少了几分麻烦,多了几分灵感,少了几分放心4、重要参考文献《齿轮设计与适用数据速查》(张展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机械道理教程》(第2版)(张伟社主编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课程设计
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课程设计引言: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是一种常见的内燃机,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和交通领域。
本文将对单缸四冲程柴油机进行课程设计,包括设计原理、构造特点、工作过程和性能参数等方面的内容。
一、设计原理单缸四冲程柴油机是利用柴油的自燃特性进行工作的。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活塞在气缸内的往复运动,使燃油与空气混合后被压缩,然后在高温高压下自燃燃烧,从而驱动活塞做功。
二、构造特点单缸四冲程柴油机主要由气缸、活塞、连杆、曲轴、气门机构、燃油喷射系统和冷却系统等组成。
其中,气缸是发生燃烧的主要场所,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相连,将燃烧产生的能量传递给曲轴,驱动机械设备工作。
气门机构用于控制进气和排气过程,燃油喷射系统负责将燃油喷入燃烧室,冷却系统用于散热,确保发动机正常工作。
三、工作过程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包括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冲程。
具体过程如下:1. 进气冲程:活塞下行,活塞上缸底死点时,曲轴带动气门机构打开进气门,进气门下降,气缸内形成负压,使空气通过进气门进入气缸。
2. 压缩冲程:活塞上行,活塞上升至气缸顶死点时,气门关闭,空气被压缩,温度和压力升高。
3. 燃烧冲程:活塞下行,当活塞下行至一定位置时,燃油喷射系统喷射燃油进入燃烧室,燃油与高温高压的空气混合自燃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下行。
4. 排气冲程:活塞上行,当活塞上行至一定位置时,曲轴带动气门机构打开排气门,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气缸,活塞再次下行,进入下一个工作循环。
四、性能参数单缸四冲程柴油机的性能参数包括功率、扭矩、燃油消耗率和排放等指标。
具体参数如下:1. 功率:柴油机的输出功率,通常以千瓦(kW)为单位。
2. 扭矩:柴油机的输出扭矩,通常以牛·米(N·m)为单位。
3. 燃油消耗率:柴油机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燃油量,通常以克/千瓦小时(g/kWh)为单位。
4. 排放:柴油机排放的废气中的污染物含量,包括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颗粒物等。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详解
凸轮机构及其设计详解凸轮机构是一种由凸轮和跟随器组成的机构,常用于转动平面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非平面运动转化为复杂轨迹的装置。
它具有结构简单、运动灵活、可靠性高等优点,在机械设计中应用广泛。
本文将详细介绍凸轮机构的构成要素和设计原则。
凸轮机构的构成要素包括凸轮、跟随器和驱动机构。
其中,凸轮是一种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转动零件,它通过驱动机构实现旋转运动。
跟随器则是在凸轮的作用下进行直线或非平面运动的部件。
驱动机构可以采用电动机、发动机等,用于带动凸轮的旋转。
在凸轮机构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凸轮的形状和跟随器的运动规律。
凸轮的形状由其基本曲线和凸轮槽组成。
基本曲线是指凸轮曲线的纵向轮廓,常用的基本曲线有圆弧、正弦曲线、椭圆等。
凸轮槽是用于容纳跟随器的开槽形状,可以是直线、圆弧等。
根据实际需要,凸轮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各种曲线形式,以实现所需的运动轨迹。
跟随器的运动规律与凸轮的形状密切相关。
根据凸轮的形状,跟随器可以实现直线、往复、摆动、旋转等多种运动形式。
例如,当凸轮形状为直线时,跟随器可以实现直线运动;当凸轮形状为圆弧时,跟随器可以实现往复运动等。
在设计中,需要确定凸轮的曲线参数以及跟随器的运动规律,以使机构能够实现需要的运动方式。
凸轮机构的设计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凸轮的形状应满足运动需求,同时尽可能简单,以提高加工的精度和降低成本。
其次,跟随器的设计应合理选择材料和结构形式,以提高运动的平稳性和可靠性。
再次,凸轮机构的驱动机构应选择适当的驱动方式和传动装置,以确保凸轮能够平稳、稳定地旋转。
最后,凸轮机构的设计要考虑装配和维修的便捷性,以提高机构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凸轮机构的设计还需要考虑动态特性、磨损和寿命等因素。
动态特性主要涉及凸轮机构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和惯性等,需要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传动装置选择来保证机构的运动性能。
磨损和寿命则与材料的选择、润滑和冷却等因素密切相关,需要进行充分的磨损寿命试验和分析,以确保机构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设计任务及要求 (1)2,设计思想及数学模型的建立 (2)3,程序框图 (6)4,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 (7)5,总结 (18)6,参考文献 (18)一、设计任务及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六)XXX 专业机械电子工程班级机电XX-X 学号XX一、设计题目:单缸四冲程柴油机凸轮机构设计二、系统简图:1)计算从动件位移和速度。
绘制线图(坐标纸或计算机绘制)。
2)用计算机语言按照许用压力角确定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选滚子半径,画凸轮的实际轮廓曲线,并按比例绘出机构运动简图(A2图纸)。
3)编写出计算说明书。
指导教师:YYY YY开始日期:XX年XX月XX日完成日期:XX年XX 月XX日。
二、设计过程及数学模型的建立2.1、设计思想1)首先,任取一个基圆半径r0,计算出位移s、速度v、加速度a,画出位移s、速度v、加速度a随旋转角δ变化的曲线图;其次,把圆周分为72等份,算出静态时的凸轮理论和实际轮廓线各点坐标值,将其分别放入x[]、y[]、xx[]、yy[]数组中;然后,再利用坐标旋转(x=x*cosθ+y*sinθ;y=x*sinθ-y*cosθ),从而模拟出凸轮的运动。
2.2基圆半径选择因为基圆半径r0≥35mm,所以选基圆半径r0=40mm。
2.3数学模型推程时:等加速:0≤δ≤5π/36φδ222hs =,φωδ24h v =,φω22h 4=a等减速:5π/36≤δ≤5π/18()φδφ222--=h h s ,φδφω2)(4-=h v ,φω224h a -=远休止:s=h , v=0, a=0 回程时:等加速:0≤δ≤5π/36′222-φδh h s =,'-=φωδ24h v ,'-=φω24h a等减速:5π/36≤δ≤5π/18()'-'=φδφ222h s ,()'-'-=φδφω24h v ,'=φω224ha 近休止: s=0, v=0,a=0 如图所示,已知从动件运动规律为s=s (δ),基圆半径为r0,滚子半径为Rt ,偏心距为e ,设计盘行凸轮机构。
如图,选取xOy 坐标系,B0点为凸轮轮廓线起点。
开始时滚子中心处于B0点处,当凸轮转过δ角度时,推杆位移为s 。
由反转法作图可看出,此时滚子中心处于B 点,其坐标为 x=(r0+s)sin δ, y=(r0+s)cos δ(1) 即凸轮的理论轮廓线方程。
因为实际轮廓线与理论轮廓线为等距线,即法向距离处处相等,都为滚子半径Rt 。
故将理论轮廓线上的点沿法向内侧移动距离Rt ,即得实际轮廓线上的点B ′(x ′,y ′)。
由高等数学知,理论轮廓线B 点处法线nn 的斜率(与切线斜率互为负倒数)应为θθδδθcos sin tan ===d dy d dx-dydx -(2)根据(1)式子有()δ++δδ=δcos s r sin d dsd dx o (3)()δ+-δδ=δsin s r cos d dsd dy 0(3)可得22d dy d dx d dx sin ⎪⎭⎫ ⎝⎛δ+⎪⎭⎫ ⎝⎛δ⎪⎭⎫ ⎝⎛δ=θ(4)⎪⎭⎫ ⎝⎛δ⎪⎭⎫ ⎝⎛δ+⎪⎭⎫⎝⎛δ-=θd dx d dy 22d dy cos (4)实际轮廓线上对应点B ′(x ′,y ′)的坐标为θ-='COS r x x T (5)θ-='sin r y y T三、程序框图凸轮工作一周时,δ从0到2π变化,每一个δ对应一个轮廓上的点,所以有无穷多点,计算机编程时不能都计算出来,只能计算出有限多个点,首先应将0到2π离散为N 个点,δi=2π/N,(I=0,1,2……,N-1),N 越大,则精度越高。
四、程序清单及运行结果#include<math.h>#include<dos.h>#include<graphics.h>#include<conio.h>#include<stdio.h>#define p 3.1415926#define h 20#define r0 40.0#define rt 10.0int plot(s,x,y,xx,yy)float s[75],x[75],y[75],xx[75],yy[75];{ int i,j,n=73,gd=DETECT,gmode=0,linestyle,k;float dt;initgraph(&gd,&gmode,"c:\\tc");for(k=0;k<3;k++){ for(j=0;j<n;j++){ delay(1000);dt=1.0/36.0*p*j;cleardevice();setlinestyle(2,4,1);line(200,250,400,250);line(300,150,300,350);setlinestyle(0,4,1);setcolor(4);circle(2*(x[0])+300,2*(-y[0])+250-2*s[j],2*10);line(2*(x[0])+300,150,2*(x[0])+300,40*(-y[0])+25040*s[j]);setcolor(1);setcolor(11);circle(300,250,2*40);moveto(2*(xx[0]*cos(dt)+yy[0]*sin(-dt))+300,2*(-(yy[0]*cos(dt)-xx[0]*sin(-dt)))+2 50);setcolor(4);for(i=0;i<n;i++){lineto(2*(xx[i]*cos(dt)+yy[i]*sin(dt))+300,2*(yy[i]*cos(dt)-xx[i]*sin(-dt))+250);}moveto(2*(x[0]*cos(dt)+y[0]*sin(-dt))+300,2*(-(y[0]*cos(dt)-x[0]*sin(-dt)))+250);setcolor(5);for(i=0;i<n;i++){lineto(2*(x[i]*cos(dt)+y[i]*sin(-dt))+300,2*(-(y[i]*cos(dt)-x[i]*sin(-dt)))+250);}moveto(2*(x[0]*cos(dt)+y[0]*sin(-dt))+300,2*(-(y[0]*cos(dt)-x[0]*sin(-dt)))+250);}}getch();}main(){ int gd=DETECT,gm;int i,j,mm;floats[75],t1,x[75],y[75],dx[75],dy[75],xx[75],yy[75],si[75],co[75],v[75],a[75],w=0.5;initgraph (&gd,&gm,"");t1=0.0;for(i=0;i<6;i++){ s[i]=2*h*t1*t1/((5*p/18)*(5*p/18));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4*h*t1/((5*p/18)*(5*p/18)))*sin(t1)+(r0+s[i])*cos(t1);dy[i]=(4*h*t1/((5*p/18)*(5*p/18)))*cos(t1)-(r0+s[i])*sin(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4*h*w*t1/((5*p/18)*(5*p/18));a[i]=4*h*w*w/((5*p/18)*(5*p/18));t1=t1+1.0/36.0*p;}for(i=6;i<11;i++){ s[i]=h-2*h*(5*p/18-t1)*(5*p/18-t1)/((5*p/18)*(5*p/18));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4*h*(5*p/18-t1)/((5*p/18)*(5*p/18)))*sin(t1)+(r0+s[i])*cos(t1);dy[i]=(4*h*(5*p/18-t1)/((5*p/18)*(5*p/18)))*cos(t1)-(r0+s[i])*sin(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4*h*w*(5*p/18-t1)/((5*p/18)*(5*p/18));a[i]=-4*h*w*w/((5*p/18)*(5*p/18));t1=t1+1.0/36.0*p;}for(i=11;i<13;i++){ s[i]=h;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r0+s[i])*cos(t1);dy[i]=-(r0+s[i])*sin(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0;a[i]=0;t1=t1+1.0/36.0*p;}for(i=13;i<18;i++){ s[i]=h-2*h*(t1-p/3)*(t1-p/3)/((5*p/18)*(5*p/18));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4*h*(t1-p/3)/((5*p/18)*(5*p/18)))*sin(+t1)+(r0+s[i])*cos(t1);dy[i]=(-4*h*(t1-p/3)/((5*p/18)*(5*p/18)))*cos(t1)-(r0+s[i])*sin(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4*h*w*(t1-p/3)/((5*p/18)*(5*p/18));a[i]=-4*h*w*w/((5*p/18)*(5*p/18));t1=t1+1.0/36.0*p;}for(i=18;i<23;i++){ s[i]=2*h*(5*p/18-t1+p/3)*(5*p/18-t1+p/3)/((5*p/18)*(5*p/18));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4*h*(11*p/18-t1)/((5*p/18)*(5*p/18)))*sin(t1)+(r0+s[i])*cos(t1); dy[i]=(-4*h*(11*p/18-t1)/((5*p/18)*(5*p/18)))*cos(t1)-(r0+s[i])*sin(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4*h*w*(5*p/18-t1+p/3)/((5*p/18)*(5*p/18));a[i]=4*h*w*w/((5*p/18)*(5*p/18));t1=t1+1.0/36.0*p;}for(i=23;i<73;i++){s[i]=0.0;x[i]=(r0+s[i])*sin(t1);y[i]=(r0+s[i])*cos(t1);dx[i]=(r0+s[i])*cos(t1);dy[i]=-(r0+s[i])*sin(t1);si[i]=dx[i]/sqrt(dx[i]*dx[i]+dy[i]*dy[i]);co[i]=-dy[i]/sqrt(dx[i]*dx[i]+dy[i]*dy[i]);xx[i]=x[i]-rt*co[i];yy[i]=-(y[i]-rt*si[i]);v[i]=0;a[i]=0;t1=t1+1.0/36.0*p;}j=0;printf("s(mm) v(s/m) a(s/m/m)");for(i=0;i<32;i++){if(j%16==0){ printf("\n");getch();}printf("s[%d]=%4.2f v[%d]=%5.2f a[%d]=%5.2f\n",i,s[i],i,v[i],i,a[i]);j++;}getch();clearviewport();for(i=0;i<72;i++){ line(100+i*5,150-s[i]*6,100+(i+1)*5,150-s[i+1]*6);line(100+i*5,250-v[i]*2,100+(i+1)*5,250-v[i+1]*2);}for(i=0;i<5;i++)line(100+i*5,420-a[i],100+(i+1)*5,420-a[i+1]);line(125,420-a[5],125,420-a[6]);line(125,420-a[6],130,420-a[6]);for(i=6;i<10;i++)line(100+(i)*5,420-a[i],100+(i+1)*5,420-a[i+1]);line(150,420-a[10],150,420);line(150,420,165,420-a[12]);line(165,420,165,420-a[13]);line(165,420-a[13],170,420-a[14]);for(i=13;i<17;i++)line(100+i*5,420-a[i],100+(i+1)*5,420-a[i+1]);line(185,420-a[17],185,420-a[18]);line(185,420-a[18],190,420-a[18]);for(i=18;i<22;i++)line(100+(i)*5,420-a[i],100+(i+1)*5,420-a[i+1]); line(210,420-a[22],210,420);line(210,420,215,420);for(i=23;i<72;i++)line(100+i*5,420-a[i],100+(i+1)*5,420-a[i+1]); line(90,150,400,150);line(90,250,400,250);line(90,420,400,420);line(100,10,100,450);delay(30000);getch();plot(s,x,y,xx,yy);getch();getch();closegraph();}五、总结通过这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我对所要完成的任务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和巩固了所学的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