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山水画是以自然景观为描绘对象的中国画,它强调“师法自然”,追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山水画在中国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幅具体的山水画作品。这幅画展示了山水画的构图、用墨和设色技巧,让我们了解如何通过这些技巧来表现山水的美。
二、核心如下:
1.提升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通过分析山水画作品,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用墨、设色等基本技法,培养审美情趣。
2.增强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运用线条、明暗、色彩等手法创作具有透视关系的山水画,锻炼实践操作技能。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进行创意发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实践。学生将尝试运用所学技巧,创作一幅简单的山水画。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创新元素”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熟悉山水画的用墨和设色技巧: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墨色变化,如浓墨、淡墨、泼墨等,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山水的季节和氛围。
-实践创作山水画: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作,注重线条、明暗和色彩的运用,创作出具有透视关系的山水画。
举例:在讲解构图时,可以以张大千的《黄山云海》为例,分析其如何运用“三远法”构建画面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提高课堂效果。
2.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自己的瓶颈。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课方案【篇一: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课方案】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课方案教师备课签 (课时教课方案 )反省:山川自来是文人墨客的表现之地,而当让孩子们来表现这些的时候,莫过于需要一些兴趣性。

在本课教课过程中,学生创作了很多有个人意趣的作品。

既有作品艺术思想上的独创性,又洋溢着学生对外面世界的个人体验。

经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到了造型活动和合作的乐趣,并经过对美术媒材的使用、对技巧和制作过程的研究及实验,使个人的艺术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有了必定增强,特别是表现出造型上的独到思想。

教课中我掌握了以下几个重点:1.抓住学生的年纪和心理特点,充分调换激情的、需要的全部内在要素,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重的兴趣,参加此中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2.充散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将尽可能多的名山、画作的图片展此刻学生眼前,让学生获得最直接的感观认识。

3.鼓舞学生充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勇敢创作、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

4.对于评论学生的作品时以必定性、鼓舞性为主,进而增强学生美术创作的乐趣。

讲堂教课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停的创新和超越。

有人说创建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建就不会有美术。

一堂好的美术课是与课前教课过程的设计是分不开的。

教课方案中力争丰富和拓宽讲堂教课的基本形式,以富裕创意的活动为讲堂教课的主要方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中获得最大的培育,进而极大的调换学生的创作热忱和兴趣,并一直把创新精神的培育作为讲堂教课的主要目标。

【篇二:新版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课方案】小学 2014 学年备课教课方案纸- 1 -- 2 -- 3 -- 4 -- 5 -【篇三:浙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课方案(2014 新版 )】1水资源一、教课目的:1、初步认识相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2、经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升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3、初步学习利用招贴画宣传节俭水资源,唤起以实质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二、教课重难点:1 、重点:认识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2 、难点:奇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俭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三、教课课时: 2 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五、教课过程:第一课时:1 、揭露课题后指引学生认识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认识我国的水资源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年级:五年级学科:美术教材版本:浙美版课时:1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运用笔墨表现山水景物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山外有山”的哲理,培养他们的谦虚、进取精神。

4.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1. 学习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 欣赏和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了解山水画的演变历程。

3. 创作一幅以“山外有山”为主题的山水画作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创作一幅完整的山水画作品。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表现山水景物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

2. 学习山水画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1. 讲解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示范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3.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基本技法。

3. 欣赏经典山水画作品教师展示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和艺术价值。

4. 创作“山外有山”主题的山水画作品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构图饱满,富有层次感。

2. 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大自然,运用所学技法进行创作。

3. 推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六、课后作业1. 完成一幅以“山外有山”为主题的山水画作品。

2. 收集一幅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作品,并简要介绍其艺术特点。

3.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收获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山水画基本技法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创作作品的创意、构图、笔墨运用等方面。

3. 学生对“山外有山”哲理的理解和践行情况。

4.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合作交流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山水画相关的教材、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新浙版小学三年级第6册美术教案第18课+《山外有山》

新浙版小学三年级第6册美术教案第18课+《山外有山》

三年级下册第十八课山外有山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美术课程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学习领域主要让学生能运用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等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来记录和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教材中的教学目标为:“感受山川的美,用水墨形式表现不同远近的山。

”重点在于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展现自己喜欢的山。

关于本课《山外有山》,古今中外的文人面对山水会产生超然物外的意境,因为他们心中对山水有着一种信念。

如:“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李白游山的观感,也是他和山的契合交融达到了更高意境,借以保持自身人格的独立完善的体现。

山无言,却有境。

二、学情分析小学中段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的作品,表现能力有所加强。

能运用一些造型方式,表现自己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能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缺乏信心。

这就要求教师,需要研读教材,重构课堂。

因为这个时期,需要教师运用符合该年龄层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特征来设计合适的作业,并且用尽可能多样化的作业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忱,发掘孩子们在美术学习中的不同的擅长点。

比如有的孩子泥塑造型能力很好,有的孩子剪纸非常巧手等。

三年级的学生具备更好的动手能力和大胆表现的欲望,教学内容需要更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体验可以与本课的课题结合。

三、教学目标1.欣赏与感受山的多样美,表现空灵高远的山水意境。

2.用不同材料和创作手法表达“山外有山”的浓淡虚实与意境。

3.感受山川高远与深远,体会“山外有山”博大之意境美。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受与体悟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

难点: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达山势位置、经营山的意境美。

五、教学课时1课时六、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微课视频、示范材料和所需工具等。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 山外有山|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 山外有山|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8课山外有山|浙美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山水画的特点和表现方式;2.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艺术;3.学会通过简单的画线和填色进行山水画创作。

二、教学重点1.感受山水画的意境;2.学会简单的画线和填色;3.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教师提前准备好展示PPT;2.为学生准备好练习画纸、颜料和画笔等绘画工具;3.进行课前调查并带上案例分享。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导入课题,让学生认识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通过展示PPT,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的意境和艺术美感。

2. 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所看过的山水画作品。

由于课程内容比较特别,建议先进行调查,让学生提前了解山水画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3. 学习3.1 展示山水画作品展示一些中国传统的山水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

3.2 学习山水画创作方法让学生学习采用简单的画线和填色的方法进行山水画创作。

让学生先练习用笔画出一些简单的抽象形象,如点、线、面,进行较简单的线条构成和填色。

4. 操作让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进行描绘和填色。

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交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自己独特的山水画作品。

5. 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检验、评价。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他学生的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补充。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山水画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掌握了简单的画线和填色方法,并且在小组内进行互动创作。

本节课让学生学会了欣赏山水画,并且通过简单的绘画方法进行了创作,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创造的兴趣和能力。

三年级美术下册18山外有山教学设计2浙美版

三年级美术下册18山外有山教学设计2浙美版

18 山外有山1教学目标感受中国画用水用墨的乐趣,用浸染的方法表现一幅具有近景、中景、远景的山水画2重点难点重点:表现山水的近景、中景和远景的空间。

难点:水墨的运用3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谈话导入。

谈一谈慈溪一些著名的景点(上林湖、栲栳山、达蓬山、五磊寺,杭州湾湿地公园等)教师展示图片欣赏。

总结:慈溪有许多秀美的山景二:视频欣赏引题:下面我们就沿着我们的钱塘江进入富春江来欣赏下那边的风光播放富春山的视频,感受山的秀美。

展示富春山的图片谈一谈你看后的感受。

试一试用手来比划一下山的造型如此秀美的山能不能用水墨来表现呢?(3)教师展示运用浸染的方式画出水墨画中山的感觉三:学生初次尝试(1)尝试运用教师展示的浸染的方法来画一画水墨画的山。

(2)探讨产生的效果不同的原因(有的山高、有的山低、有的陡、有点平)(3)图片欣赏中是好几座山,一层一层,是一种山外有山的感觉(揭题:《山外有山》(4)谈一谈怎么样表现出山的层次(板书:层次)四:再次尝试:展现层次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谈一谈是怎么做的五:近景、中景、远景讲解(1)欣赏图片,谈一谈近、中、远景的区别(色彩的浓淡变化)(2)欣赏黄公望作品,谈一谈近、中、远景的区别(景物的高低变化)(3)对比黄公望的作品和原景的图片,谈一谈其中的区别。

(用线条表现了轮廓,展现了收放的方法)(4)对比黄公望的两幅作品,用两段音乐来对应画面谈一谈不同的感觉。

(起伏的高低变化表现出作者的心境)总结:看景写生,表现自己心中的感受。

六:学生作业(三次)(1)谈一谈你的构思,怎么样表现自己想要的那种有收放变化的山。

(2)学生尝试,表现自己心中的山七:作品展示,评价。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师备课签(课时教案)
反思:山水自来是文人墨客的表现之地,而当让孩子们来表现这些的时候,莫过于需要一些趣味性。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创作了许多有个人意趣的作品。

既有作品艺术思维上的独创性,又洋溢着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个人体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到了造型活动和合作的乐趣,并通过对美术媒材的使用、对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使个人的艺术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有了一定加强,尤其是表现出造型上的独特思维.
教学中我把握了以下几个要点:
1.抓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激情的、需要的一切内在因素,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将尽可能多的名山、画作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感观认识。

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

4.对于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以肯定性、鼓励性为主,从而增强学生美术创作的乐趣. 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和超越。

有人说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

一堂好的美术课是与课前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分不开的。

教学设计中力图丰富和拓宽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培养,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兴趣,并始终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9课《山外有山》教案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9课《山外有山》教案

教学文档
浙美版三年级下册美术第19课〔山外有山〕样板教案19山外有山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了解简单的浅浮雕知识,尝试用各种纸材,学习撕、剪、拼、贴等纸造型技法,表现重叠的山峰。

3.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美感。

难点:用立体纸造型表现重叠的山峰。

教学过程:
1.欣赏图片,感受美感。

〔1〕看图片,认识中国的名山大川。

看看、说说、议议:我最想去的名山是哪儿?
〔2〕结合本地区的山水风光,说说其造型特点和观山的感受。

〔3〕说一说,我国还有哪些名山?商量自己曾经看到过的名山以及观山感受。

2.分析纸造型山的制作步骤。

〔1〕请学生看步骤图,分析制作步骤。

〔2〕商量:想一想,可以表现山的纸造型还有哪些方法?
3.研究纸造型组合、重叠的处理方法。

4.学生创作。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5.作品展示,添制或添画一些植物进行陪衬。

6.师生互动评价。

.。

18 山外有山(说课稿)浙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18 山外有山(说课稿)浙美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18 山外有山(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绘画技法和特色;2.掌握色彩、线条、笔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美感,提高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教材内容本课是美术三年级下册的第十八课,内容为《山外有山》。

主要介绍中国传统山水画的风格和特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 教学重点1.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征和技法;2.掌握山水画中色彩、线条、笔法的表现方法;3.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3. 教学难点1.教会学生如何表现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2.引导学生掌握用笔的技法,表现不同的山水景色;3.学习如何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进行感性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学策略1. 采用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山水画作品,分析其特点和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提高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 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将学生分组进行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彼此之间的互动和协作。

3. 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多样的展示教学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独特性,培养其艺术创造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1.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其气韵神韵。

2.讲解山水画的分类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环节(30分钟)1.分组观察山水画,讨论画中的特点和风格,搜集素材。

2.老师讲解线条和笔法的运用技巧,学生跟随老师进行练习。

3.按照素材或自己的创意,开始画作实践。

3. 操作环节(30分钟)1.学生展示并分享自己的画作,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和点评。

2.老师给予针对性指导,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

3.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创作思路和风格。

4. 总结环节(10分钟)1.学生对当天的学习进行总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激发学生的信心和动力。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8 山外有山》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8 山外有山》教学设计1

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18 山外有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8 山外有山》是浙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山的外形,理解“山外有山”的自然景观。

教材以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现了不同的山峰景色,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想象空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简单的绘画技巧和构图知识有所了解。

但他们在观察和描绘自然景观时,还缺乏对人体透视和空间感的把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他们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山峰的基本形状和特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山的外形,创作出一幅富有空间感的山水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对人体透视和空间感的把握,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山峰的基本形状和特点,学会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山的外形。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人体透视和空间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分析名家的山水画作,让学生了解山峰的描绘技巧。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名家的山水画作,用于分析和讲解。

3.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析名家的山水画作,讲解山峰的描绘技巧,让学生了解山峰的基本形状和特点。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动手实践,用线条和颜色描绘山的外形,培养他们的空间感和透视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相互展示作品,交流心得,教师点评和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一幅富有创意的山水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8山外有山-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8山外有山-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导学案-18山外有山-浙美版背景介绍“山外有山”是一种哲学思想,借用“山外有山”的意象形容人的境界和智慧的境域没有极限,有无限的拓展空间。

“山外有山” 触摸到了人的内心世界的景深。

在画面中,艺术家尝试以不同的形式传达出对“山外有山”的理解,以此来表现出他们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本文将通过对三年级下册美术课本《山外有山》这一章节的介绍和分析,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理念,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

一、知识点梳理1.1 艺术作品欣赏这一章节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欣赏多幅艺术作品,了解掌握“山外有山”的概念。

学生在欣赏作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作品的构图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视觉美学原则;2.作品的色彩运用是否恰当,是否能够表达出艺术家想表达的情感;3.作品所传达的信息是否清晰,是否与“山外有山”这一主题相符。

1.2 艺术形式呈现在本章节中,通过对多幅艺术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山外有山”这一理念在艺术形式中的表现和呈现方式。

在学习这一方面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家在作品中所使用的形式元素,例如线条、色彩、构图等;2.每个艺术家对“山外有山”这一主题的个人理解和表达方式;3.不同艺术家之间艺术表现手法的差异和异同。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1.知道“山外有山”的含义,并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一理念;2.增强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提升审美水平;3.熟悉不同艺术家对“山外有山”这一主题的表现方式,了解并体会艺术表现手法的异同。

三、课堂活动设计3.1 艺术作品欣赏1.通过PPT展示多幅与“山外有山”相关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让学生了解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以及艺术家的表现手法;2.要求学生在欣赏过后,撰写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3.2 创作活动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创作一幅与“山外有山”相关的作品,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一理念的理解;2.在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不断探索,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和风格。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8山外有山-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8山外有山-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8山外有山-浙美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历史背景。

2.学生能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水墨画作品。

教学重点1.理解中国水墨画的历史背景及其表现形式。

2.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例如线条、构图、墨渍、粉碎等。

3.通过实践创作,加深理解。

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水墨画的特点2.培养学生辨识画作的能力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水墨画的历史背景及其表现形式学习内容通过课堂讲解和观看水墨画,让学生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历史背景及其表现形式。

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历史背景及其代表画家。

2.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图片,了解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主题和特点。

3.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观看图片教学过程1.讲解中国水墨画的历史背景及其代表画家,例如吴道子、李唐、郑板桥等。

2.展示中国水墨画的画作,让学生观看画作,了解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主题和特点。

3.分组讨论,让学生将所见所闻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中国水墨画的特点。

4.综合小组讨论结果,在黑板上进行总结。

第二节: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学习内容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构图、墨渍、粉碎等。

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2.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线条类型的区别及其应用。

3.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水墨画作品。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2.演示教学过程1.讲解不同线条类型的区别及其应用。

2.对每一种线条进行演示,并进行纠错。

3.教师示范墨渍、粉碎等技法,让学生模仿。

第三节:创作学习内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自己的水墨画创作作品。

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创作。

2.学生能够表现自我,发挥创造力。

教学方法1.展示优秀作品2.自由创作教学过程1.展示优秀作品,让学生欣赏和借鉴。

2.分组自由创作,给予学生充足时间创作。

3.评选优秀作品,让每位学生有所收获。

浙美版美术三下第18课《山外有山》课件2

浙美版美术三下第18课《山外有山》课件2
浙美版美术三下第 18课《山外有山》
ppt课件2
目录
• 课程导入 • 山外有山的含义 • 山外有山的艺术表现 • 学生作品展示 • 课程总结
01
课程导入
课程背景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演变
介绍山水画的起源,以及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强调其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的重要地位。
山水画的风格与特点
阐述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山水画风格特点,以及它们在构图、笔墨、色彩等 方面的表现手法。
描述自然景观
形容自然界中山峰重叠,连绵不断,景色壮丽。
强调山的无尽与高耸
强调山的雄伟、高大,以及其无尽的延伸。
山外有山的引申含义
01
02
03
比喻追求无止境
比喻人的追求、探索、进 步是无止境的,永远有更 高的境界和目标。
表达对未知的向往
表达对更高境界、更广阔 天地的向往和追求。
鼓励不断进取
鼓励人们不断努力、进取 ,永不满足于现状,追求 更高的成就。
在中国山水画中,山外有山的构图理 念尤为重要,画家常常通过笔墨的浓 淡、干湿等变化,表现出山水的意境 和气韵生动。
画家可以通过色彩的渐变、明暗的对 比等手法,营造出山外有山的层次感 和立体感,使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 丽和神秘。
雕塑中的山外有山
雕塑中的山外有山可以通过造型和材质的变化来实现,如采用镂空、叠加等手法, 使雕塑呈现出多层次、立体的效果。
广阔和壮丽。
摄影师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技术,如调整 色彩、对比度等,强化山外有山的层次 感和立体感,使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
奇和美丽。
在旅游摄影中,山外有山的理念也常被 运用,摄影师通过捕捉自然景观的特点 和细节,将观者带入一个全新的视觉世
界,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秘。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doc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doc

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案【篇一: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师备课签(课时教案)反思:山水自来是文人墨客的表现之地,而当让孩子们来表现这些的时候,莫过于需要一些趣味性。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创作了许多有个人意趣的作品。

既有作品艺术思维上的独创性,又洋溢着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个人体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到了造型活动和合作的乐趣,并通过对美术媒材的使用、对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使个人的艺术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有了一定加强,尤其是表现出造型上的独特思维。

教学中我把握了以下几个要点:1.抓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激情的、需要的一切内在因素,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将尽可能多的名山、画作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感观认识。

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

4.对于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以肯定性、鼓励性为主,从而增强学生美术创作的乐趣。

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和超越。

有人说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

一堂好的美术课是与课前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分不开的。

教学设计中力图丰富和拓宽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培养,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兴趣,并始终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篇二:新版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小学2014 学年备课教案纸- 1 -- 2 -- 3 -- 4 -- 5 -【篇三:浙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2014 新版)】1 水资源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资源的知识,初步学习招贴设计的基本方法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综合应用活动,提高对水资源的危机感的认识,知道用美术的方式关注生活3、初步学习利用招贴画宣传节约水资源,唤起以实际行动保护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水资源知识,能设计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招贴2、难点:巧妙地设计并进行一次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美术宣传活动三、教学课时: 2 课时四、课前准备:(学生)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纸张(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单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揭示课题后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水循环,认识世界水日等知识,初步了解我国的水资源建设事业发展史、文化等。

《山外有山》教案

《山外有山》教案

《山外有山》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用撕、剪、贴、摆等造型技法表现重叠的山;进一步认识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材分材:本课教材主要分为欣赏和造型两部分,通过欣赏大量的自然风光、名山图片,感受不同造型的山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以纸的简单立体组合为主要形式再现山的美感,激发学生传承中民族优秀文化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用表现有主次的有遮挡的重叠的山。

教学准备:纸材、剪刀、胶水等;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师: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小朋友一起合作学习,希望小朋友在活动中积极、轻松、愉快。

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大山吗?说一说大山是什么样的?(让3个小朋友回答)师:小朋友说得都很好,我相信还有不少的小朋友说得更好,真是“人外有人,山外有山”。

-------板书:山外有山。

二、探究体验:师:小朋友能简单说一说“山外有山”的意思吗?(让一两位小朋友说一说)让我们带着美好的心情来感受祖国的名山吧!1、展示课件:中国名山风光(背景音乐)。

课件展示的名山为:黄山、华山、庐山、泰山等。

2、感受了这些名山,你能说点什么吗?多让几个小朋友回答中国名山众多,数不胜数,雄、奇、灵、秀、幽、野各有特色。

中国名山首推五岳,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恒山之奇崛、百态万千,各怀绝景。

而黄山更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中外。

(小结后定格课件:雄、奇、险、秀)3、你还知道哪些大山呢?你知道家乡的什么山?三山:黄山(安徽)、雁荡山(浙江)、庐山(江西)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嵋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其他名山:九寨沟、玉龙雪山、武夷山、四姑娘山、丹霞山、崆峒山、井冈山、天柱山、金佛山、四面山、缙云山……三、合作探究。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山外有山》学科领域:小学美术教材版本:浙美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山外有山”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山外有山”的意境,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作的能力。

难点:1. 如何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出“山外有山”的意境。

2. 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山水画作品,用于展示和示范。

2. 学生准备水墨画用品(毛笔、墨水、宣纸等)。

3. 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技法讲解:教师讲解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3. 创作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山外有山”的景象,讲解如何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

4. 学生创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水墨画技法进行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相互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作品,对有特色的作品进行表扬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技能的提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绘画过程,评价其对水墨画技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技法表现“山外有山”的意境。

2. 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通过学生的作品和课堂表现,评价其在观察自然景观和发挥想象力方面的进步。

3. 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和表现,评价其对大自然美好和环保的认识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亲身体验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激发其创作灵感。

2. 邀请山水画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 山外有山|浙美版 (2)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 山外有山|浙美版 (2)

山外有山一、学习目标:1、通过欣赏全国各地各种名山大川的图片,感受山的造型之美。

2、尝试用水墨的表现技法,表现重叠的山峰。

3、进一步了解水墨中的大自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不同造型的山带来的不同感受。

难点:用水墨表现重叠的山峰。

三、教学准备(学生)宣纸(教师)课件、范作、墨汁、水。

四、教学过程1、提问导入,启发谈话师:同学们,你们爬过山吗?生:师:哪些山让你印象最深刻呢?生:师:是啊,爬山是多么有趣多么好玩一件事啊!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爬爬美丽的山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山外有山。

(板书:山外有山)(PPT 出示)2、欣赏视频,玩水墨游戏,讲授方法过渡句:老师今天带来了许多美丽的山,我们一起去欣赏吧,注意观察山的形状哦。

(欣赏视频)师:欣赏完了这么多美景后,你看到的山是什么形状的。

生:师:观察的真仔细呀,大自然为我们创造了千奇百怪的山,那么你们平时是用什么材料来描绘的呢!生: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有趣的材料,一盆水,一瓶墨汁,一张宣纸,老师就用这些材料为你们变出一座山。

(师示范)师:你们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呢?生:想,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请按照老师刚才的步骤一步一步的来,变出一座山来.生师:看看谁是第一位小画家,请举手。

生:师: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呢?生:.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生:师:你的办法真好。

过渡语:有些山很奇,有些山很险,有些山很秀,那么画家们又是如何用水墨来表现这些山的呢?让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

(欣赏视频)。

师:观察这幅《漓江风光图》,远处的山和近的山有什么不同特点?(出示板书:远近)生:师:观察的真仔细呀,真厉害。

现在老师就告诉你,这就是水墨画中的浓和淡,也就是虚和实的表现,这就是表现山外有山的最好方法。

(出示板书:淡浓)师:我们一起去欣赏其他同学是怎么表现山外有山的。

(欣赏学生作品)师:老师来示范一下山外有山。

3、布置作业师:那接下来我们要完成今天的任务咯。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 山外有山|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 山外有山|浙美版

三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8课山外有山|浙美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山的基本形状和色彩,学会用线条和色彩表现山的层次和远近。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描绘山的基本技巧,培养观察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山的形状和结构:介绍山的基本形状和结构,如峰、谷、坡等。

2. 山的色彩和层次:讲解如何用色彩表现山的远近和层次,如近处颜色深,远处颜色浅。

3. 描绘山的方法:教授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描绘山的轮廓和细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描绘山的基本技巧,如山的形状、色彩和层次。

2. 难点:如何用色彩表现山的远近和层次,以及如何用线条表现山的轮廓和细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山的外形图、色彩图、示范画等。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笔、水彩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山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山的兴趣。

2. 新授:讲解山的基本形状、色彩和层次,示范描绘山的方法。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描绘山。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描绘山的基本技巧。

板书设计1. 山外有山2. 内容:山的形状、色彩、层次,描绘山的方法。

作业设计1. 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幅山的描绘作品。

2. 评价标准:山的形状、色彩、层次是否准确,描绘是否细致。

课后反思1. 学生反馈:学生对描绘山的方法是否掌握,作品完成情况如何。

2. 教学效果:学生对山的形状、色彩、层次的理解程度,描绘技巧的掌握情况。

3. 改进措施:针对学生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方法和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总结本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了描绘山的基本技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过程,以提高教学效果。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

浙美版小学美术山外有山教案山外有山是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小学美术教材,适用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

本教案围绕山外有山这一主题展开,以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为目标,通过多样化的绘画媒材和技法的运用,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山外的景色多姿多彩,山外的世界更加广阔。

教学目标:1.通过山外有山这一主题,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对景物色彩的辨别和再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对绘画媒材和技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山外有山》2.彩色铅笔、彩色纸、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教材《山外有山》的内容,并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

教师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到过山外,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对山外的环境产生兴趣和好奇。

Step 2:激发创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山外的景象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由发挥创造力,想象山外的场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山外的颜色、形状、线条等特点,并鼓励学生用画笔尽量表达出自己对山外的想象。

Step 3:创作实践(4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绘画媒材和技法,例如使用彩色纸剪贴拼贴的方法,或者使用彩色铅笔涂鸦等方式,让学生通过这些媒材和技法来表达自己对山外景象的想象。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彩色纸、彩色铅笔等工具,让学生自由创作。

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Step 4:展示与分享(20分钟)课堂结束前,教师组织学生将自己的创作作品拼贴成一个大型的山外景象画板,并且请学生逐个介绍自己的作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作品的欣赏和评价,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创作心得。

Step 5:课后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作业,例如让学生到户外观察山外的景物并画出来,或者让学生带回家观察周围的山外景色,和家人一起创作。

同时,鼓励学生多参加美术兴趣班和美术比赛,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通过本次山外有山的绘画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世界的多样性和美丽。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教案教师备课签(课时教案)
反思:山水自来是文人墨客的表现之地,而当让孩子们来表现这些的时候,莫过于需要一些趣味性。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创作了许多有个人意趣的作品。

既有作品艺术思维上的独创性,又洋溢着学生对外部世界的个人体验。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体验到了造型活动和合作的乐趣,并通过对美术媒材的使用、对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使个人的艺术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有了一定加强,尤其是表现出造型上的独特思维。

教学中我把握了以下几个要点:
1.抓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充分调动激情的、需要的一切内在因素,使学生对美术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参与其中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将尽可能多的名山、画作的图片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得到最直接的感观认识。

3.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大胆创作、表现自己所想表现的东西。

4.对于评价学生的作品时以肯定性、鼓励性为主,从而增强学生美术创作的乐趣。

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不断的创新和超越。

有人说创造和超越是美术的灵魂,没有创造就不会有美术。

一堂好的美术课是与课前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分不开的。

教学设计中力图丰富和拓宽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富有创意的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案,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创造活动中得到最大的培养,从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兴趣,并始终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作为课堂教学
的主要目标。

精品文档word文档可以编辑!谢谢下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