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课《散步》(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散步》

(第2课时)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2.品味细节,感受课文的人性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2.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

4. 标签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家人散步本是一件及其平常的事情,我们却从中感悟到了很多真挚的情感,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从细节处感受文章的美点。

课堂实录

一、美点寻踪,品味语言

【设计意图:意在让学生在课文中寻找美点,引导学生学会寻找“美”的感觉、表达“美”的感受、增强“美”的判断、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养学生一种阅读习惯,拓宽学生观察课文的角度与视点。】

请找出你认为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如生动的景物描写;贴切的修辞;特殊的句式;含义深刻的语句;精当的用词……(投影出示)

1.学生寻找、思考、圈点、勾画、批注。

2.学生畅所欲言。

(1)写景的句子

A:第四自然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分析:这段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情绪。

B:第七自然段“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分析:这句描写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充分展现了母亲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2)传情的句子

A:“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分析:这几句把母子二人的情态都显现出来了,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情态毕现。“正因为如此”一句,又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话是不会这样说的。由此可以明白,表现什么情态,就要用什么样的语言。

B:“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分析:比得多妙!从内容上说,有回环的关系,把母子关系一下子追溯到几十年前,把母子二人温顺的性格都表现出来了。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作用:语言精美,两两对称,整齐和谐,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4)精当的用词

如“熬”“铺”“慢慢地”“稳稳地”等。

(5)含义深刻的语句

A:“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分析:在严重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影响着民族的命运。“我”是家庭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三者间的“分歧”,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分歧”的处理想象成“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责任感,表达了“我”对母亲、妻子、儿子三人浓浓的亲情,显得既夸张又幽默。

B:“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分析:“我”和妻子都人到中年,既要扶老又要携幼。母亲代表过去,对她要尊重珍惜;儿子代表未来,对他要呵护珍爱。对家庭来说,他们确实几乎就是全部。作者如此形容十分贴切,深切地抒发了我和妻子对生活的使命感。

小结:文章的语言优美,耐人寻味,我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学习这样的语言,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要的只是一份朴实自然,一份真情的流露。

二、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1.你还有什么疑问么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投影出示)

有学生提出一问:“结尾处的‘好像我背上的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除了表现‘我’和妻子的尊老爱幼、对生活的使命感之外是否还有更深刻的含义呢?”

明确: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我”和妻子是家的主心骨,上面有风烛残年的母亲,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照顾和关心,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到更广泛的境界。

2.提问: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家庭矛盾,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悟出了一个怎样的道理?(投影出示)

明确:要尊老爱幼,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三、感悟方法,以“小”见“大”

【设计意图: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是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它的基础是对文本的学习,因此,它放在对文章的阅读赏析之后。而且由于在课堂之始已着力于“小”(故事、细节、情节)的指导,此处就着力于对“大”的理解。】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呢?(初春全家人散步的事。)本文正是通过散步这样的小事,表现了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进而赞美了敬老爱幼这种人类高尚的道德情感。这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2.什么是“小”?请指出反映一家人互敬互爱的细节?

3: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思考后决定走大路(对母亲的尊敬);母亲改变主意,(母亲喜爱孙子)这些细节描写,细致而传神,表现了一家人互相理解体谅的情感全篇只写了“散步”一事,但读来饶有兴味,除了真情动人外,再一个原因就是叙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入题写“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儿子走在后面”,“散步”已经起步,本该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这里起了一个波澜:“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于爱母之心决定走大路时,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决定发展,母亲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这两处波澜不仅使记叙摆脱了平铺直叙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对母亲的挚爱,母亲对孙子的亲情。

3.什么是“大”?(课文短短八百字,却是一曲温馨隽永的亲情之歌、伦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内涵的三个层面清晰可辨,耐人寻味。)

故事层面:亲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