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案例一:班级团队合作小学一年级班级开展了一次团队合作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活动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团队领袖,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并制定合作计划。

每组都被分配了一个任务,如制作海报、设计折纸等。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学会了互相协作、倾听他人意见以及分工合作。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充分体验到了团队合作的乐趣,并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

案例二:校园环境保护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们参与了校园环境保护的活动。

他们分成小组,负责校园的不同区域,如操场、教室、走廊等,清理垃圾、整理花坛等。

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们亲手实践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明白了自己应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

通过这次活动,他们养成了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并深刻意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案例三:班级协商决策小学五年级的班级开展了一次协商决策活动。

班级内的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学生课题,如课外活动、书籍采购等。

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和提议,最终达成了一个决策方案,并向班级总结报告。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们学会了尊重他人意见、协商取得一致和负责任地决策。

此外,还培养了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学习意愿。

小学生德育教育案例的共同特点是通过活动或实践,让学生亲身参与,从中体验和感悟道德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些案例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责任心、环境意识等德育素养,通过实践和体验让学生深刻理解道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这些活动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这些案例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篇一老师的微笑这学期我组织了几个三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朗诵比赛,其中一个比完赛一回来就找到我汇报情况:张老师,我觉得我比得挺好的,因为我比完后看见评委老师笑着看了看我说完后,她又强调了一遍:那个评委老师是笑着看我来着,所以我觉得比的还行。

我震惊了,我没想到,评委老师的一个微笑给孩子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给了她如此大的鼓励!对孩子来说,老师的微笑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微笑能增加他的信心,帮助他克服困难;当孩子获得成功﹑做了好事时,老师的微笑使他觉得获得认同,倍加高兴;而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老师的微笑又能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

老师的微笑,是一盏灯。

它能照亮学生暗淡的心灵,驱散他们尚还羞怯的情绪,温暖他们还不够坚定的脚步。

老师的微笑,是一座桥。

它引导学生踏上天上的彩虹,追求真理,一往无前。

它给胆怯者以胆量,它给失败者以温暖和宽容。

它是一张醒目的名片,看到了它,就看到了一颗纯净慈祥的心。

教师的微笑,是生命的绿洲,它亲切自然、意味深长。

它能打破沉闷拉近距离。

它在学生失落时带来自信;它在学生脆弱时给予坚强。

让我们把微笑常挂脸上!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篇二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乙驾驶的货车相撞。

液氯泄漏,造成除甲外的两人死亡,甲不顾槽车严重损坏、液氯泄漏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和采取措施,逃离事故现场,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疏散。

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A.槽车与货车相撞而泄漏B.槽车设计不合理C.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属于_。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重伤事故D.一般事故[[[二、多项选择题3.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_。

A.请军队参加调查B.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C.调查事故原因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化学标准》,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不包括_。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5篇)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5篇)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5篇)案例一:诚实守信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名小学生,他在学校里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他在操场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有很多钱和一些证件。

小明知道这是别人的东西,于是他立刻把钱包交给了班主任老师。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教育小学生要诚实守信,珍惜别人的财物,不要偷窃或占为己有。

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该案例的经过,引导学生讨论小明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解释为什么诚实守信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可以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模拟小明的行为,进一步加深理解。

教育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教育,小学生能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案例二:友善互助案例描述:小红是一名小学生,她经常主动帮助同学和老师。

有一次,她看到同学小明拿着很多书袋走得很吃力,于是主动上前帮助他分担重物。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教育小学生要友善互助,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该案例的经过,引导学生讨论小红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解释为什么友善互助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互助经历。

教育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教育,小学生能够明白友善互助的重要性,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案例三:尊重他人案例描述:小华是一名小学生,他非常尊重他人。

有一次,他在学校的食堂排队买饭时,看到有同学插队,但他没有责备或争吵,而是耐心等待自己的轮次。

教育目标:通过这个案例,教育小学生要尊重他人,不插队,遵守公共秩序。

教育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该案例的经过,引导学生讨论小华的行为是否正确,并解释为什么尊重他人和遵守公共秩序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的重要性。

可以通过游戏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排队等候的场景。

教育效果:通过这个案例的教育,小学生能够明白尊重他人和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四:诚实道歉案例描述:小杰是一名小学生,他犯了一个错误后,能够勇于诚实地道歉。

德育教育案例(精选14篇)

德育教育案例(精选14篇)

德育教育案例(精选14篇)德育教育案例篇1我们拥有同一片天空一、案例介绍刘某,男,9岁,跟随进京务工父母来校学习。

家庭条件不好,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平时很少与其他同学接触,对同学和集体漠不关心。

自由、散漫,性格暴躁,缺乏自制力,一旦同学无意中碰到他,他会表现得非常无理。

虚荣心强,总想表现自己,却常常弄巧成拙,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头脑比较聪明,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字迹潦草、马虎,错别字特别多,学习成绩较差。

二、案例分析经过我的调查了解,刘某存在这些问题,主要缘于他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

1.学前教育缺失入学前,他跟随爷爷、奶奶在偏远、落后的农村生活,没有上过幼儿园。

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和学前教育的缺失,导致他性格上任性、散漫,学习上不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2.家庭条件较差他家租住的房屋拥挤、狭小、不卫生,没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而且由于父母更换工作、房租到期等原因,经常更换居住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环境,他的性格也会变得压抑和封闭。

3.家庭教育不当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孩子手段简单粗暴。

训斥、责问的多,理解、倾听的少,与孩子有限的交流也仅限于问一下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思想倾向、兴趣爱好不管不问。

另外,由于生活各方面的压力,父母不顺心时经常拿孩子出气。

使他形成了暴躁、反叛的不良心理。

三、辅导方法1.用爱温暖他的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

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用真诚的心与他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

让他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的位臵,老师始终都在关注他,消除他的戒备、排斥心理。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能主动地向我吐露心迹,进而接受我进一步教育引导。

2.积极进行家校沟通我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与他的家长建立起经常联系。

首先让其家长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

其次教授一些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让家庭创造温馨的环境,实施正确的教育引导。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5篇)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5篇)

小学生道德教育案例(5篇)案例一:关爱他人,从小事做起背景:某小学一年级,一名学生在放学回家途中,看到一位老人在路口徘徊,看上去很迷茫。

该学生心生怜悯,便主动上前询问老人需要帮助。

行动:学生耐心询问老人要去哪里,并主动提出带路。

在帮助老人到达目的地后,学生还特意告诉老人如何识别回家的路,防止下次再迷路。

结果:老人感激不已,连声道谢。

该学生的行为得到了周围路人的赞赏。

学校得知此事后,对该生进行了表扬,并以此为例,教育其他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案例二:诚实守信,从我做起背景:某小学二年级,一次数学测试中,一名学生在考试时发现了自己忘记带尺子,而考试又必须用到尺子。

行动:学生秉持诚实原则,没有向老师报告,也没有尝试偷看同学的尺子。

他选择在考试时间内尽力完成题目,尽管结果可能不如预期。

结果:考试结束后,学生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并表示愿意接受相应的惩罚。

老师对其诚实行为表示肯定,并对其进行了鼓励。

这件事在班级中产生了积极影响,同学们都表示要以该生为榜样。

案例三:尊重他人,礼貌待人背景:某小学三年级,一名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无意中撞到了另一个同学,导致对方摔倒。

行动:该学生立刻上前扶起摔倒的同学,并真诚地道歉。

他关心地询问对方是否受伤,并表示愿意承担责任。

结果:被撞到的同学表示没关系,两人很快和好如初。

老师也对学生的礼貌行为给予了表扬,强调尊重他人、礼貌待人重要性。

案例四:勤奋好学,追求卓越背景:某小学四年级,一名学生在学习上一直表现平平,但对学习充满热情。

行动:该学生在课余时间主动请教老师,寻求提高学习效果的方法。

他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调整学习习惯,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学校以此为例,鼓励其他学生也要积极寻求进步,追求卓越。

案例五:热爱劳动,共建和谐背景:某小学五年级,学校开展了一次卫生大扫除活动,要求每个班级负责打扫指定的区域。

德育教育案例小学低年级(3篇)

德育教育案例小学低年级(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与同学交往较少。

在课堂上,他总是默默无闻,很少主动回答问题。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小明却表现出对家人的关爱和照顾。

一次偶然的机会,班主任发现了小明在家中的表现,决定开展一次以“关爱他人”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帮助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案例分析1. 德育教育目标本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品质,让他学会关心、尊重和帮助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德育教育方法(1)情感体验法:通过开展关爱他人的活动,让小明在活动中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激发其关爱他人的情感。

(2)榜样示范法:邀请家长、老师或社区志愿者为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榜样,引导他学习关爱他人的行为。

(3)情境教学法:设计一些关爱他人的情境,让小明在情境中学会关爱他人。

(4)实践活动法:组织小明参与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如帮助同学、照顾老人等,培养他关爱他人的习惯。

三、德育教育过程1. 情感体验法(1)开展“爱心传递”活动:在班级内设立爱心箱,鼓励同学们将自己的零花钱放入爱心箱,用于帮助有需要的人。

小明在活动中,看到同学们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感受到了关爱他人的快乐。

(2)组织“关爱他人”主题班会:邀请小明分享他在家中的关爱他人的事迹,让同学们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2. 榜样示范法(1)邀请家长为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榜样:小明父亲是一位热心公益的志愿者,经常参加社区公益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看到父亲关爱他人的身影,深受感动。

(2)邀请老师为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榜样:班主任经常在课堂上关心同学,帮助同学解决困难。

小明在老师的关爱下,学会了关爱他人。

3. 情境教学法(1)设计“关爱他人”的情境:在课堂上,老师故意将一本书掉在地上,让小明捡起。

小明看到这一幕,主动将书捡起并还给老师。

(2)组织“关爱他人”角色扮演:让小明扮演一位需要帮助的老人,其他同学扮演他的亲人,让他体验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德育案例分析(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德育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德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塑造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们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案例和挑战。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个小学德育案例。

某小学一位老师在上课时发现了一起学生之间的纠纷。

两个学生李明和小华之间的摩擦日益加剧,其中一个学生甚至动手打了对方。

这个问题引起了老师的关注,他决定采取行动。

首先,老师与当事学生进行了一次私下的谈话,了解了纠纷的原因。

他发现,这两个学生在班级中一直存在矛盾和竞争。

李明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经常在班级中表现出色,但有时会显得自大和傲慢。

小华则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学生,他常常感到受到排挤和忽视。

这种悬殊的表现引发了两人之间的矛盾。

在了解了问题的根源后,老师决定进行集体讨论。

他在班会上提出这个问题,并鼓励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有的学生认为李明应该更加谦逊和包容,不要过于自大;有的学生则认为小华应该主动与他人交流,不要过于敏感。

通过这次集体讨论,学生们更加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并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接下来,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建议,制定了一份行为守则。

这份守则强调了互相尊重、理解和合作的重要性,并明确了严禁打架和欺负同学的行为。

老师将这份守则张贴在教室的墙壁上,让全班学生都能看到。

在守则的指导下,李明和小华渐渐开始改变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李明学会了更加谦虚和关心他人,小华也变得更加自信和乐于表达。

他们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相互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德育工作中,重要的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老师的角色是引导和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他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德育案例分析(二)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案例分析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分析案例,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

下面,我们来分析另一个小学德育案例。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德育教育经典案例1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

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养他的,由于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3篇)

德育教育辅导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小明性格开朗,活泼好动,但在学校里经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如:上课不认真听讲,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甚至打架斗殴。

家长和老师都十分担忧小明的成长,希望他能改正不良行为,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品质的人。

二、案例分析1. 小明的不良行为分析(1)家庭教育缺失。

小明父母工作繁忙,经常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伴小明,导致小明缺乏家庭关爱,性格孤僻。

(2)学校教育不到位。

小明所在班级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的德育方法,导致小明在德育方面存在很大缺陷。

(3)社会环境影响。

小明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不良信息的诱惑,导致他模仿不良行为。

2. 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

针对小明的情况,德育教育具有以下重要性:(1)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德育教育,使小明认识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自觉抵制不良行为。

(2)改善小明的人际关系。

德育教育有助于小明学会尊重他人,与同学和睦相处,减少矛盾。

(3)促进小明全面发展。

德育教育有助于小明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综合素质。

三、德育教育辅导方案1. 家庭教育指导(1)家长要抽出时间陪伴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增进亲子关系。

(2)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以身作则,为小明树立良好的榜样。

(3)家长要关注小明的心理需求,及时发现并解决他的心理问题。

2. 学校德育教育(1)加强班级德育教育。

教师要在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通过组织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爱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3)加强家校沟通。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小明的成长。

3. 社会环境引导(1)加强社会道德宣传。

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传播正能量,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加强社区教育。

社区可以开展亲子活动、道德讲座等,为小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小学德育案例(最新8篇)

小学德育案例(最新8篇)

小学德育案例(最新8篇)小学德育优秀教育案例篇一一学期结束了,我对本班的工作做如下总结:思想上:积极响应上级有关部门关于创建“平安校园”的号召,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的精神为指导方针,以维护学校、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教育事业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创建“平安校园”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上:我对本班的安全高度重视,平时挤出时间给学生灌输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不厌其烦地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并且把相关的班级安全规定每月集中组织学习了一次,张贴公示在墙。

由于学生小,我不但对他们进行安全知识教育,而且在课余时间我也注意去观察他们的动静,只要发现了一些学生有不安全的行为,就及时进行教育。

一、开学第一周,我和全班学生一起制定了本学期的安全工作计划。

二、教育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的作息时间,上学、放学不准在学校和路途中逗留、玩耍,不允许不经家长允许跟同学去了,让家长随时了解其子女的去向。

三、在校内外,不允许学生做危险的游戏。

如;互相追打、奔跑等。

四、教育学生不买三无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喝不卫生的水和饮料,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

五、教育小学生不践踏学校的草坪,不损坏学校的花草树木。

六、教育学生不爬墙,不爬树,不爬学校的篮球架,不爬阳台上的栏杆。

七、教育学生不玩火、不玩电、不玩爆竹。

八、教育学生不带危险的物品到学校(如:木棒、小刀、匕首、气枪等利器进入校园。

)不在井栏、变压台旁、高压电线下等危险的地方玩耍。

十、夏季、只有在家长或老师的带领、陪同下方可到游泳池游泳。

千万不能私自到水沟、水塘、鱼塘、游泳池里戏水、游泳。

一个学期结束了,在同学们和我们两位老师的努力下,全班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

但是,安全工作是班务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做到天天讲、时时讲,警钟长鸣才能杜绝一切不安全的事故发生。

小学德育优秀教育案例篇二随着新的国家科学课程标准的颁布,全国小学科学教学更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小学科学教学逐步成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作品(3篇)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作品(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他聪明伶俐,成绩优异,但性格孤僻,不善与人交往。

在学校里,他总是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互动。

这引起了班主任老师的关注,决定通过德育教育,帮助小明改变这种现状。

二、案例分析1. 孤僻的原因小明之所以性格孤僻,主要原因是家庭环境和自身心理因素。

他的父母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陪伴他,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

同时,小明从小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得他在与人交往时显得拘谨。

2. 德育教育目标针对小明的实际情况,班主任老师制定了以下德育教育目标:(1)帮助小明树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2)提高小明的自信心,让他学会欣赏自己,勇于面对困难;(3)培养小明的团队精神,让他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德育教育过程1. 深入了解小明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班主任老师首先对小明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进行了深入了解。

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到小明在家里很少与父母交流,导致他缺乏安全感。

同时,老师还发现小明在班级中缺乏朋友,主要原因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

2. 开展关爱他人的活动(1)开展“爱心传递”活动。

老师组织同学们一起为小明准备一份礼物,表达对他的关爱。

在活动中,小明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温暖,逐渐敞开心扉。

(2)开展“手拉手”活动。

老师鼓励同学们主动与小明交往,邀请他参加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小明逐渐融入集体,学会了与人合作。

3. 提高自信心(1)鼓励小明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老师发现小明回答问题时声音很小,便鼓励他大胆地说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自信心逐渐增强。

(2)表扬小明的优点。

老师发现小明在数学方面有特长,便在班级中表扬他的优点,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4. 培养团队精神(1)组织班级篮球比赛。

在比赛中,小明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这次比赛让他明白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2)开展“我是班级小主人”活动。

老师鼓励同学们共同为班级服务,让小明担任班级卫生委员。

小学爱的教育德育案例(3篇)

小学爱的教育德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就读于我国某小学四年级。

他性格开朗,热爱学习,但自进入小学以来,一直存在一些德育问题。

如:自私、不尊重他人、不爱劳动等。

这些问题让小明在学校和家里都显得格格不入,给他的成长带来了诸多困扰。

为了帮助小明改正这些问题,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展了一场爱的教育德育活动。

二、案例分析1. 小明的德育问题(1)自私:小明在家庭和学校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的感受。

例如,他经常把家里的玩具、零食独占,不与兄弟姐妹和同学分享。

(2)不尊重他人:小明在与人交往时,常常表现出傲慢、无礼的态度。

他经常打断别人说话,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的意见。

(3)不爱劳动:小明在家和学校都不愿意参加劳动。

他认为劳动是累人的,不值得去做。

2. 爱的教育德育活动的意义针对小明的德育问题,学校和家庭决定开展一场爱的教育德育活动。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热爱劳动的良好品质。

三、爱的教育德育活动实施过程1. 家庭层面(1)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要带头关爱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为他树立榜样。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关注小明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并纠正他的错误。

(2)亲子互动:家长可以与小明一起参加一些亲子活动,如户外运动、家务劳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小明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培养他的爱心。

2. 学校层面(1)开展主题班会: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让同学们分享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故事,让小明从中受到启发。

(2)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让小明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

(3)设立德育奖励机制:学校设立德育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激发小明的积极性。

3. 教师层面(1)关爱学生:教师要以关爱的心态对待小明,关心他的生活和学习,给予他更多的关注和鼓励。

(2)耐心引导: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引导小明,帮助他改正错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学校德育案例分析(一)一、基本状况李思甜是一位四班级的同学,她性格内向,平常不情愿跟同学们打交道。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称赞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士气和承受力量,导致自信念的缺乏。

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同学,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关心她增加自信念,走出这个阴影呢?二、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看,我发觉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仔细,简单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准时、仔细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果便越来越不抱负,每一次考试都很紧急,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可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受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峻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力量,始终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胜利面前也很验体验到胜利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峻影响她的身心健康进展。

2.家庭因素李思甜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担心、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老师因素在学校里,假如老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简单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讽刺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渐渐不信任自己的力量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渐渐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自信的缺失对同学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毕竟该如何引导同学增加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1、激励教育,唤起信念。

教育学理论告知我们,每个同学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盼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同学。

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同学,只有不会都的老师。

小学德育案例(精选5篇)

小学德育案例(精选5篇)

《小学德育案例》小学德育案例(一):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和母亲一齐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

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养他的,由于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透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职责,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职责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期望他承认现实,应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最后使他们理解了我的推荐。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透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决定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

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4篇小学班主任德育案例分析第1篇德育工作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不能只停留在上好课,让学生学会知识。

还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务必具备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职责心和事业心,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一、教育爱,让他瞬间改变新学期,我班分到一名叫李禹德的男孩。

这孩子前两周的表现,确实让人堪忧。

根本就没有一点好的学习习惯,上课不听讲,老是开小差,作业不认真,总是不明白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什么。

真是让人煞费苦心。

经过每一天不停的教育,总算有点起色。

这不,这天早活动,我正在批改陆续交上来的家庭作业,李禹德来了。

他立刻拿出作业本交给我。

我顺手翻开,发现他的作业尚未完成,便叫了他的名字,示意他到跟前来。

刚刚坐上座位的他,很顺从的来到我跟前。

我仍在低头改作业,并未发现他的异样,顺口说:你的作业还没写完,赶快去补上吧!他既没有拿,也没有做声,只是呆在原地。

我猛抬起头,才发现他的眼圈红红的,像是刚哭过。

便问道:怎样了?李禹德,你不舒服吗?他摇摇头。

我又问:是不是作业没完成,你爸爸打你了?他先点点头,之后又摇摇头。

我感到很奇怪,便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说:你把作业补上,爸爸就不会再打你了。

快去写作业吧!谁知,话音刚落,他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压抑了许久的委屈,最后在这一刻完完全全的释放出来了。

让孩子宣泄了一阵之后,我又问:到底是怎样了?他满腹委屈,小声地说:爸爸不让我吃早饭。

哦!原先,作为对没有完成作业的惩罚,孩子的父亲不让他吃早饭。

这样一来,孩子就要等到中午在学校就餐了。

多么漫长的等待呀!于是,他哭了,哭出了他的委屈,他的悲哀,甚至他的懊悔。

于是,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肩头,你是个男子汉,赶快擦干你的眼泪,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待会下早活动时,跟住读生一齐去吃点吧!听了我的话,他立刻抹干了眼泪,拿回作业本,收拾情绪写作业去了。

小学育德教育案例分析题(3篇)

小学育德教育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开朗,乐于助人,但在学习上却显得有些马虎。

他的父母都是教师,对他在学习上的要求很高,希望他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然而,小明在学习上总是心不在焉,作业完成得马虎,考试成绩也不理想。

这让他的父母非常担忧,于是他们找到了学校的班主任老师寻求帮助。

案例分析:一、问题分析1. 家庭因素小明的父母都是教师,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成为优秀的学生。

然而,他们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导致小明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2. 学校因素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首先,班主任老师对小明的关注不够,没有及时发现他在学习上的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其次,学校德育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学生自身因素小明自身存在一定的德育问题。

首先,他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律意识。

其次,他在与同学交往中,有时会表现出自私、任性的一面。

二、案例分析1. 家庭教育方面(1)父母应调整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在关注学习成绩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的德育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行。

(2)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

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成长,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父母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学校教育方面(1)班主任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及时发现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问题,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2)学校应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学校要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德育教育情况,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3. 学生自身方面(1)小明要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自律意识。

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对待每一项任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2)小明要学会与人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行。

在与人交往中,要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小学教育德育案例分享(3篇)

小学教育德育案例分享(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下是一则小学德育教育案例,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分享,探讨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有效开展德育工作。

二、案例概述某小学六年级(2)班,共有学生30人。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自私、任性、不尊重他人等不良行为。

为了改善班级风气,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班主任决定开展一次以“关爱他人,共建和谐”为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

三、案例实施过程1. 制定活动方案班主任首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共同制定活动方案。

方案包括以下内容:(1)活动主题:关爱他人,共建和谐。

(2)活动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营造和谐班级氛围。

(3)活动内容:①开展关爱他人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关爱他人的故事。

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③开展“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

2. 开展关爱他人主题班会在班会课上,班主任引导学生分享关爱他人的故事。

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关爱他人的经历。

通过分享,学生们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要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3. 组织志愿服务活动为了让学生亲身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班主任组织了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学生们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走进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陪伴老人聊天。

在活动中,学生们感受到了关爱他人的意义,进一步提高了道德素养。

4. 开展“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为了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班主任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英雄”评选活动。

学生们通过投票,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在评选过程中,学生们了解了英雄的事迹,受到了启发和鼓舞。

5. 总结活动成果活动结束后,班主任组织了一次总结班会。

学生们纷纷发言,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通过总结,学生们认识到关爱他人、共建和谐的重要性,并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继续发扬关爱他人的精神。

德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案例分析5篇第一篇:德育案例分析德育按例分析古语云:“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一段漫长的时期的,尤其是在读书时期。

作为一名即将踏上教育的工作者、师范生,我深深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

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

因为这些远比逼着孩子去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

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离婚的家庭也与日俱增。

单亲孩子的增多,给学校和班级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家庭是孩子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耳孺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

”诚然,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成长影响何等重要。

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因缺少父爱或母爱而导致心理失衡。

他们常常感到孤独、忧虑、失望,往往情绪低落,性情浮躁,性格孤僻。

这种心态如不及时纠正,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性格扭曲,心理变态,严重影响其情感、意志和品德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周强,12岁,五年级的学生,单亲家庭,是我班一名尤为突出的“学困生”、“问题生。

”二、学生的问题行为上课不专心听讲,常做小动作,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作业、家庭作业拖拉,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且作业质量差,错误较多;成绩差,各门功课测试都不及格。

行为习惯不好,爱撒谎,下课惹事生非,经常和其他学生发生矛盾。

三、原因分析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周强的父母在他六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和父亲一起过,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的关爱极少,孩子一旦犯错非打即骂。

由于父亲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问,造成孩子对学习丧失兴趣和信心。

四、辅导策略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接触中我发现周强也是有进步要求的,也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名好学生,他的淘气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

因此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发现他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他,还经常对同学说:“看,周强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周强同学的字写得真漂亮。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

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全文5篇)第一篇: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学生德育个案分析系列(一)一、学生不良行为表现自我校开展德育导师制后,钱某某同学是我的德育辅导的第一名对象。

该男生来自中等家庭,父亲做装修工作,母亲无固定工作,家中作为独子较为宠爱。

该生体质较差,记忆力、理解能力都相对比较弱,学习习惯也不好。

他的学习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个人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易分散,经常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在收作业本时经常说没有带,忘在家里了。

在教育批评时该生也明白自己的问题,并诚心想要改正,但事情过后效果不大。

二、学生性格特点分析从性格上来分析钱某某同学属于满口应承型学生中较为典型的一位,这类学生的不良性格在学习较差的学生中最常见。

他们往往在你的学习要求前满口答应,但过后会一再拖延,始终未付诸行动,直至事过境迁。

应对这类学生,首先必须尽力找出使满口应承型的人不愿采取行动的关键原因,究竟是惰性还是能力不及。

当你找到原因后,要帮助学生做出行动,可以让学生意识到你对他的关心和重视,有可能的话对采取行动的各个步骤明确化并加以控制。

当学生完成一项要求后要及时加以肯定,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

对反复拖延者可以明确限定时间,强制要求完成。

三、教师德育计划措施钱某某同学不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砌词拖欠,上课反复说话是他一贯的不良行为。

根据行为改变理论,我采取正面鼓励强化的方法和反面批评刺激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矫正措施与方法:1、培养他自觉完成作业的意识,使他能体会完成作业的成功感和快乐感。

2、改变过去的单一事后批评指正的教育方式,更注重事前的预防和鼓励。

3、增加与他的个人情感交流,了解他,接近他,帮助他。

4、讲撒谎的危害,诚实的光荣,鼓励他说实话,帮助他理解。

5、从要求他完成少量的作业到由他自己完成规定作业。

利用“最近发展区”的原则增强他完成作业的信心。

6、及时肯定他的进步表现,注意表扬他的每一次进步。

7、选他的一次优秀作业,让他给全班同学讲讲是怎样写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
李亚婷是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她性格内向,平时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她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

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帮助她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
二、案例分析
1.个人因素
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考试对她来说,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
李亚婷的父母文化水平较低,对她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
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
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
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
1.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我也认为只要孩子智力正常,没有都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都的老师。

为了去除李亚婷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时间经常有意无意的找她闲谈,让她帮我抱作业本、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在上课时经常用眼神来鼓励她,还经常对同学说:“看,李亚婷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李亚婷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

”“李亚婷同学……”渐渐的,李亚婷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

一次,我进行课堂巡视时,她主动冲我笑了。

2.家校沟通,促进自信。

李亚婷自信心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的教育环境与方式。

因此,我经常与家长联系,详细地分析了李亚婷在校的表现及其各种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要为孩子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

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什么,都要从中发现进步的地方,并马上夸奖她的闪光点,把家中得到的夸奖讲给老师和同学,把在学校得到的表扬告诉父母。

在评价中,李亚婷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四、辅导效果
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李亚婷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她的学习成绩在逐渐提高,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举手发言且声音响亮,下课能主动与同学交往、做游戏,愿意参加各种活动,与班级、同学融为一体。

家长也反映在家学习主动,喜欢把班级的事讲给父母听,主动帮家长做些家务。

五、结论
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缺乏自信,会产生自卑,不管自己有再多的不好之处,都不应该对自己失去信心,相信自己:我能行。

只要对自己一直充满信心,就不会怕自卑。

对于那些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及时的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们感到:“我能行。

”“我是最棒的。


面对李亚婷的改变,让我更加认识到激励的作用、集体的力量。

因而,针对类似李亚婷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老师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不良表现上,要
更多地关注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放大孩子的优点,使之一步步放开自己的心绪,正确的评价自己,将自己融入到集体中去,感受大家给她的善意,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各项活动的参与,使其自信自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