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向南《竹蜻蜓的秘密》活动设计
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有趣的竹蜻蜓|教科版

4. 课堂表现评价
(1)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动手能力:评价学生在制作竹蜻蜓过程中的表现,如切割、拼接、调试等。
(3)科学素养:评价学生对竹蜻蜓飞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团队协作:评价学生在分组合作中的沟通、协调、共享精神。
- 板书设计:原理图解、关键词标注。
3. 传统玩具文化传承:介绍竹蜻蜓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
- 重点知识点: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传统传承。
- 板书设计:时间轴、文化符号。
② 词、句运用
1. 制作过程中的专业术语:如“对称翼”、“旋翼”等,确保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
- 重点词句:对称翼、旋翼、稳定性、升力。
(2)讨论法:针对竹蜻蜓的制作过程、飞行原理等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研究:介绍优秀竹蜻蜓设计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优点,为学生提供创新灵感。
(4)项目导向学习:将学生分组,每组完成一个竹蜻蜓制作项目,从设计、制作到调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实践创新能力。
2. 当堂检测
(1)竹蜻蜓的制作步骤包括哪些环节?
(2)请简述竹蜻蜓飞行的科学原理。
(3)竹蜻蜓在我国传统玩具文化中具有怎样的意义?
(4)在制作竹蜻蜓时,如何确保安全操作?
(5)请结合实际,谈谈竹蜻蜓在生活中的应用。
3. 课后作业
(1)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独特的竹蜻蜓。
(2)撰写一篇关于竹蜻蜓的科普文章,分享给家人或朋友。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有趣的竹蜻蜓》课程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紧密联系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提升以下几方面的核心素养:首先,科学探究与思维素养。学生在动手制作和调试竹蜻蜓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其次,文化理解与传承素养。竹蜻蜓作为中国传统玩具,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再次,团队协作与社会交往素养。学生在分组合作中,学会沟通、协调、共享,培养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最后,审美与创造素养。学生在设计竹蜻蜓时,发挥创意,提高审美和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全面、和谐发展的核心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含反思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竹蜻蜓》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看懂图示,尝试用对折、画剪、粘贴等方法制作竹蜻蜓,探索对称图形的制作及竹蜻蜓飞行中的奥秘,养成活动后收拾整理材料工具的习惯,体验成功的愉悦情绪,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科学《竹蜻蜓》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探索对称图形的制作及竹蜻蜓飞行中的奥秘。
2.看懂图示,尝试用对折、画剪、粘贴等方法制作竹蜻蜓。
3.养成活动后收拾整理材料工具的习惯,体验成功的愉悦情绪。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1.蝴蝶图片一张2.工具材料准备:剪刀、吸管、透明胶、人手一张画报纸(稍厚)、记号笔3.制作流程图七幅4.五角星(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用)活动过程:(一)出示蝴蝶,认识左右对称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它的翅膀有什么特点?(二)制作左右对称图形1.讨论制作左右对称图形的方法提问:你们会做左右对称的图形吗?应该怎么做呢?(幼儿讨论回答)2.幼儿尝试用画报纸制作左右对称图形3.出示图示,总结方法:纸儿长长边对边,中线起始图案画,沿着轮廓剪一剪,再给图形穿新衣!(三)制作"竹蜻蜓"1.出示范例"竹蜻蜓"提问:制作竹蜻蜓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和工具?2.幼儿看图示并理解提问:谁看懂了?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谁来帮助他?3.幼儿看图示制作,老师巡回指导(四)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1.玩玩竹蜻蜓,探索竹蜻蜓飞行的奥秘提问:你的竹蜻蜓能成功飞行吗?你是怎么玩的?发现了什么?(为成功飞行及发现奥秘的幼儿贴五角星,表示鼓励)2.老师小结: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竹蜻蜓在我国已经流传了2021多年的历史,据说直升飞机的螺旋桨就是人们受到竹蜻蜓的启发后才制造出来的。
看来这小小的玩具中还藏着大道理呢!活动延伸:将制作的"竹蜻蜓"投放在科学操作区,鼓励幼儿继续探索发现它飞行的更多奥秘,并相互交流探讨,进一步激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兴趣。
有趣的竹蜻蜓(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 教科版

有趣的竹蜻蜓(教案)2023-2024学年综合实践活动三年级上册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竹蜻蜓的起源、制作过程和玩法,培养学生对民间传统游戏的兴趣。
2. 通过制作竹蜻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民间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竹蜻蜓的起源和民间传统2. 竹蜻蜓的制作方法3. 竹蜻蜓的玩法4. 竹蜻蜓比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竹蜻蜓的制作方法、玩法和比赛规则。
2. 教学难点:竹蜻蜓的制作技巧、飞行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竹蜻蜓制作材料(竹签、彩纸、胶水等)、PPT、视频。
2.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竹签。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竹蜻蜓的起源和民间传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竹蜻蜓的制作方法、玩法和比赛规则,让学生掌握竹蜻蜓的制作技巧和飞行原理。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合作制作一个竹蜻蜓,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蜻蜓,分享制作心得和飞行经验。
5. 竹蜻蜓比赛:组织学生进行竹蜻蜓比赛,评选出最佳飞行奖、最佳设计奖等。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制作和比赛过程中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竹蜻蜓2. 板书内容:- 竹蜻蜓的起源和民间传统- 竹蜻蜓的制作方法- 竹蜻蜓的玩法- 竹蜻蜓比赛七、作业设计1. 制作一个竹蜻蜓,并尝试不同的飞行方法。
2. 写一篇关于竹蜻蜓的作文,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飞行经验。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竹蜻蜓的制作和玩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学生遇到困难,但在教师和同伴的帮助下,最终完成了任务。
3. 比赛环节,学生展现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竞技水平。
4. 今后教学中,可增加竹蜻蜓的拓展知识,如飞行原理、民间传统文化等,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1. 引言本篇文档主要介绍和反思一节大班科学课的优秀教案,并针对该教案进行评价和反思。
本次教案的主题为《竹蜻蜓》。
2. 教案概述2.1 教学目标•能够观察竹蜻蜓并认识其形态特征;•能够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能够理解竹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2 教学内容•竹蜻蜓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竹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3 教学准备•PPT幻灯片;•教学用具:竹蜻蜓模型、书本、图片等。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在本节课开始前,教师可进行导入环节,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展示竹蜻蜓模型,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
3.2 探究环节在探究环节中,教师将竹蜻蜓模型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察模型的特征,并由学生描述竹蜻蜓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竹蜻蜓的身体结构、翅膀形状等。
接着,教师通过PPT展示竹蜻蜓的图片,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竹蜻蜓的外貌特征。
3.3 讲解环节在讲解环节中,教师通过PPT给学生讲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
教师可以结合图片和文字说明,让学生了解竹蜻蜓喜欢生活在哪里、喜欢什么样的环境等。
3.4 拓展环节在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竹蜻蜓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竹蜻蜓对于生态系统的贡献,以及竹蜻蜓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3.5 小结和反思在小结环节中,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对学生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竹蜻蜓的生活和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
4.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PPT、模型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使得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竹蜻蜓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通过观察、描述、思考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导致探究环节和讲解环节的时间相对较短,仅能让学生对竹蜻蜓的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调整时间分配,给予学生更多互动和探究的机会。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竹蜻蜓》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竹蜻蜓》优秀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竹蜻蜓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知道竹蜻蜓的制作材料和制作方法。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竹蜻蜓成品若干,用于展示和示范。
2. 竹签、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材料。
3. 记录表、画笔等工具。
4. 观察大自然中竹蜻蜓的图片或视频。
三、活动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竹蜻蜓成品,引导幼儿说出竹蜻蜓的特点,如翅膀、身体等。
2. 制作:教师讲解竹蜻蜓的制作方法,步骤如下:a. 用竹签做蜻蜓的身体,用彩纸剪出翅膀,贴在竹签上。
b. 用胶水将翅膀和身体固定。
c. 制作完成,展示成品。
3. 观察与记录:幼儿自由观察大自然中的竹蜻蜓,用画笔和记录表记录竹蜻蜓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4. 总结与分享: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观察心得。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在大自然中观察竹蜻蜓,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竹蜻蜓乐园”,展示幼儿制作的竹蜻蜓作品。
3. 科学探索:开展“大自然的秘密”主题活动,引导幼儿探究其他动植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力,评价幼儿对竹蜻蜓制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观察与记录环节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竹蜻蜓特点和生活环境的了解程度。
3. 倾听幼儿在总结与分享环节的发言,评价幼儿的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4. 家长反馈和班级环境创设情况,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和兴趣。
六、教学内容1. 回顾竹蜻蜓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2. 学习竹蜻蜓飞行的原理。
3. 探索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竹蜻蜓对飞行距离和高度的影响。
七、活动过程1. 复习: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回忆制作竹蜻蜓的过程和特点。
2. 飞行原理:教师讲解竹蜻蜓飞行的原理,如翅膀的挥动产生升力等。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竹蜻蜓》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教会了学生很多关于蜻蜓、飞行和竹子的知识。
在这篇文章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一堂有趣的科学课,通过探究和实践,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蜻蜓和竹子。
以下是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蜻蜓、竹子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了解这两个生物和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及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对科技应用的理解。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竹蜻蜓”的故事;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用途;如何设计并制作竹蜻蜓。
三、教学方法1.情景再现法:通过讲述“竹蜻蜓”的故事,让学生加深对蜻蜓和竹子的认识。
2.实验探究法:在实验室中,让学生自己设计竹蜻蜓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教师讲授法:通过讲解蜻蜓、竹子基本知识和特点,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制作竹蜻蜓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教师讲述“竹蜻蜓”的故事,让学生认识蜻蜓和竹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2.知识探究: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了解竹子的生物学特性和用途。
3.设计实验:教师询问学生如何制作竹蜻蜓,引导学生设计竹蜻蜓制作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实践探究。
4.制作竹蜻蜓:学生分组,根据自己设计的竹蜻蜓制作实验进行制作。
教师在旁边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在合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展示成果:学生将自己制作的竹蜻蜓展示给全班同学,让同学们感受到制作的乐趣和学习的成果。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设计严谨、内容丰富,用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蜻蜓和竹子,通过制作竹蜻蜓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这两个物种和物质的特点。
实验环节更是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参与制作中学习。
但在授课过程中,有些学生缺乏实验设计思维,需要在以后的实验中逐渐培养。
小学科学竹蜻蜓(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

小学科学竹蜻蜓(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拓展性课程通用版竹蜻蜓是小学科学课程中常见的拓展性课程之一,它既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本篇文章将为你详细介绍小学科学竹蜻蜓教学设计的通用版,以便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学目标通过竹蜻蜓的制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准备1. 竹子、麻绳、纸、牙签等制作竹蜻蜓所需材料;2. 小组桌子和凳子,以方便学生合作制作;3. 演示用竹蜻蜓,以供学生观察参考;4. 真实竹蜻蜓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以增加学生对竹蜻蜓的了解。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竹蜻蜓的真实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并引导学生思考:竹蜻蜓是什么?它是如何飞行的?2. 知识讲解通过对竹蜻蜓的形态、结构和工作原理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竹蜻蜓的基本知识。
例如,竹蜻蜓由竹子和纸做成,通过拉动牙签使其展翅飞行。
3. 制作竹蜻蜓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好所需的材料。
教师向学生演示竹蜻蜓的制作过程,并逐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制作简单的竹蜻蜓,再引导他们逐步完善设计和加强飞行效果。
4. 观察竹蜻蜓学生在制作完成后,观察自己制作的竹蜻蜓。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观察竹蜻蜓的形态、结构和飞行过程。
例如,竹蜻蜓的翅膀形状对飞行有什么影响?拉动牙签的力度对竹蜻蜓的飞行距离有什么影响?5. 总结和讨论学生完成观察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他们的观察结果。
学生可以讲述他们发现的规律和特点,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和交流。
6. 拓展活动对于对制作竹蜻蜓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活动来延伸学习。
例如,让学生设计不同形状的翅膀,观察其对竹蜻蜓飞行的影响。
或者让学生尝试改变竹蜻蜓的重心位置,观察其对飞行轨迹的影响等。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观察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2. 检查学生制作竹蜻蜓的结果,评估其制作的质量和飞行效果;3. 对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进行评估,例如,他们能否发现竹蜻蜓飞行过程中的规律和特点。
大班科学教案巜竹蜻蜓

大班科学教案巜竹蜻蜓大班科学教案: 竹蜻蜓引言:本教案主要针对大班儿童,以竹蜻蜓为主题,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让孩子们了解竹蜻蜓的特点、生活习性以及科学原理。
通过这个教案,帮助孩子们培养观察力、思维逻辑和动手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一、教案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和特点;2.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和思维逻辑;3. 培养孩子们动手实践能力,让他们亲自制作竹蜻蜓;4.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准备:1. 简笔画或图片展示竹蜻蜓的形态;2. 活竹子和小锯子;3. 彩纸、剪刀、胶水等制作竹蜻蜓的材料;4. 准备水平较高的房子或操场作为活动场地;5. 布置观察记录表格。
三、教学过程:1. 引入:老师手持一幅竹蜻蜓的简笔画或图片,向孩子们展示,并问孩子们是否知道它是什么。
鼓励孩子们积极回答,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好奇心。
2. 导入:以提问的形式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思考竹蜻蜓的生活习性,例如:“竹蜻蜓是在哪里生活的?”“竹蜻蜓有什么独特的特点?”等。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3. 观察竹蜻蜓:将竹蜻蜓的真实样本或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观察,让他们仔细观察竹蜻蜓的形态特征、颜色以及翅膀等部分。
4. 竹蜻蜓的生活环境:让孩子们围绕竹蜻蜓的生活环境展开讨论,例如它们栖息在哪里、它们如何保护自己等等。
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加以思考。
5. 制作竹蜻蜓:a. 将竹蜻蜓的形态展示给孩子们,比如一个简单的竹蜻蜓模型。
鼓励孩子们依照模型的样子,使用彩纸、剪刀和胶水等材料,制作自己的竹蜻蜓。
b. 孩子们制作完成后,可以在活动场地上进行飞行测试。
引导他们调整竹蜻蜓的翅膀和尾翼,观察飞行效果,体验到科学实践的乐趣。
6. 总结: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制作竹蜻蜓的心得和感受,对飞行测试的结果进行总结。
鼓励孩子们互相交流,分析并总结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得更远,而有的飞行距离较短。
四、教学延伸:1. 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关于昆虫的书籍和图片,培养他们对昆虫的兴趣;2. 组织观察竹蜻蜓的实地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和了解竹蜻蜓的生活习性;3. 在课堂上引入一些科学原理的基本知识,例如空气动力学、重力等,帮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竹蜻蜓飞行的原理。
小学综合实践有趣的竹蜻蜓教案活动

小学综合实践有趣的竹蜻蜓教案活动竹蜻蜓是一种由竹子制作的玩具,它的制作简单、成本低廉,受到小学生的喜爱。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竹蜻蜓教案活动。
首先,我将向学生介绍竹蜻蜓的制作原理和工具材料。
我会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竹蜻蜓的原理,让他们了解到通过拉动竹片可以使竹蜻蜓飞起来。
我会告诉他们在制作竹蜻蜓时需要使用到的工具和材料,如剪刀、竹子和绳子等。
接下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已经制作好的竹蜻蜓样品,引导他们观察和思考。
我会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猜测竹蜻蜓是如何工作的。
然后,我会逐步讲解竹蜻蜓的制作步骤,并与学生一起动手制作。
我会提供竹片、绳子和其他必要的工具,让学生按照我的指导进行操作。
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会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制作。
当学生制作好自己的竹蜻蜓后,我将组织一个竹蜻蜓比赛。
比赛将分为几个环节,包括竹蜻蜓飞行距离、飞行时间和飞行高度等。
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比赛区域。
学生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比赛,通过比较距离、时间和高度等指标来评选最佳竹蜻蜓。
我会在比赛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竞争力。
除了比赛,我还计划组织一个竹蜻蜓展览。
学生们可以将自己制作的竹蜻蜓展示出来,并分享制作的心得和体会。
我会邀请其他班级和家长参观展览,让更多的人了解并欣赏学生们的作品。
展览结束后,我会邀请学生们进行总结和分享,鼓励他们思考如何改进竹蜻蜓的设计,使其更加优秀。
我还会鼓励学生们将自己的创作分享给其他学生,推动创意和实践的交流。
通过这个有趣的竹蜻蜓教案活动,学生们可以获得很多益处。
首先,他们可以学习到一种简单的制作技能,并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
其次,这个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和艺术的兴趣。
最重要的是,通过比赛和展览,学生们还能够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自信心。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竹蜻蜓》教学背景在幼儿园的科学教学中,大班的孩子已经开始对一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好奇心,这时候需要引导他们进行科学观察和探究,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而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案和教学反思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选用教材本教案选用的教材是幼儿园《竹蜻蜓》科学课本。
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竹蜻蜓,知道它的生活习性。
2.能够体验竹蜻蜓自然飞行的姿态,体验飞行的感受。
3.能够理解竹蜻蜓的“嘴”是用来捕食的,能够观察竹蜻蜓的生长变化,理解竹蜻蜓的生命规律。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竹蜻蜓1.引入活动:询问孩子们对竹蜻蜓的了解,有没有见过竹蜻蜓。
2.观察竹蜻蜓:教师带领孩子们观察竹蜻蜓的生长环境、颜色、形状等特征。
3.互动交流:引导孩子们交流竹蜻蜓的特点,提出问题并让孩子们试着回答,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活动二:体验竹蜻蜓飞行1.制作竹蜻蜓:教师带领孩子们利用材料制作竹蜻蜓。
2.观察竹蜻蜓飞行:教师放飞竹蜻蜓,让孩子们观察竹蜻蜓的飞行姿态和感受。
3.体验飞行:让孩子们自主飞行竹蜻蜓,体验竹蜻蜓飞行的感受。
活动三:了解竹蜻蜓的生活规律1.认识竹蜻蜓的“嘴”:教师讲解竹蜻蜓的“嘴”是用来捕食的,引导孩子们认识它的生活习性。
2.观察竹蜻蜓的生长变化:教师放大显微镜,让孩子们观察竹蜻蜓的生长变化,了解它的生命规律。
总结回顾1.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学习了竹蜻蜓的生活习性、飞行方式和生命规律。
2.回顾:教师让孩子们回顾、梳理这次活动中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1.教学媒体的使用不到位:教师在活动中并未使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体,导致孩子们的兴趣和注意力难以集中。
2.教材的使用过于简单:《竹蜻蜓》教材过于简单,难以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3.活动设计需要加强: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没有足够的华丽感和趣味性。
结语本教案中,我们利用《竹蜻蜓》这个教材,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了竹蜻蜓的特点、飞行方式和生命规律。
竹蜻蜓制作活动方案

竹蜻蜓制作活动方案1. 活动目的竹蜻蜓制作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孩子们了解竹蜻蜓的原理和制作过程,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想象力。
2. 活动内容2.1 简介竹蜻蜓在活动开始之前,首先向孩子们简要介绍竹蜻蜓的原理和用途。
可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提供图示或示意图,使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竹蜻蜓的工作原理。
2.2 制作竹蜻蜓活动的核心是引导孩子们亲手制作竹蜻蜓。
可以提供以下步骤及材料:2.2.1 准备材料•竹竿:长度约30cm,直径约1cm。
•纸片:颜色多样,大小约为15cm×15cm。
•蜻蜓机械装置:如齿轮、细线等。
这些机械装置可以为提前准备好的或者由孩子们自行设计和制作。
2.2.2 制作步骤1.孩子们首先将竹竿固定在一块平坦的表面上,可使用螺丝钉或者其他固定工具。
2.接下来,孩子们在竹竿的中间位置钻一个小孔,确保孔的位置与竹竿的重心相符。
3.孩子们在纸片上进行创意绘画,可以是各种颜色的蜻蜓图案或者其他感兴趣的图案。
4.制作蜻蜓的翅膀,将纸片剪成一个较长的矩形,然后对折成两半,最后将其中一侧剪出翅膀的形状。
5.将翅膀固定在竹竿上,可以使用胶水或透明胶带。
6.最后,将机械装置连接到竹竿的底端,使得竹蜻蜓在手中旋转起来。
2.3 竹蜻蜓比赛制作完成后,可以组织竹蜻蜓比赛,让孩子们展示他们制作的竹蜻蜓并进行一系列活动。
在比赛过程中,可以设置不同的环节,如速度比赛、飞行距离比赛等,以增加竞争和趣味性。
2.4 结语和总结活动结束时,可以对孩子们的制作过程和比赛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他们彼此分享经验和教训。
同时,可以强调竹蜻蜓制作活动对他们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作用,并预告下一次活动的内容和主题。
3. 注意事项•活动材料和工具的准备要充分,确保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参与制作。
•在制作过程中,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创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现场要保持安全,避免尖锐或危险物品的使用。
《竹蜻蜓》教学设计

《竹蜻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竹蜻蜓》的故事情节,把握主要角色和事件。
2. 学生能够运用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研究,了解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和飞行原理。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竹蜻蜓的制作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生在制作竹蜻蜓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教材分析《竹蜻蜓》是一篇描写中国传统玩具的课文,通过讲述一个孩子与竹蜻蜓的故事,展现了竹蜻蜓的制作过程和飞行原理,同时传达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情分析学生对传统玩具感兴趣,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和飞行原理较为陌生。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生字词。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掌握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和飞行原理。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竹蜻蜓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并激发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竹蜻蜓的了解,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自主研究1. 学生根据课文注释,自主研究生字词。
2. 学生结合课后题,理解课文内容。
合作探讨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故事情节和角色。
2.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竹蜻蜓的制作方法和飞行原理。
实践操作1. 教师演示竹蜻蜓的制作过程,学生跟随操作。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竹蜻蜓的飞行情况,总结飞行原理。
总结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顾研究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制作心得和飞行体验,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研究状态。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
3. 学生制作竹蜻蜓的过程: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的制作过程,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竹蜻蜓教案5篇

竹蜻蜓教案5篇为了顺当完成新学期的教学工作,需要制定一份具体的教案,为了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肯定要仔细制定教案,范文社我今日就为您带来了竹蜻蜓教案5篇,信任肯定会对你有所关心。
竹蜻蜓教案篇1教学目标:力量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问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目标: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伴侣,激发同学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敬重和爱惜。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学问,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伴侣,激发同学爱护有益动物的情感,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敬重和爱惜。
教学难点:体会陶行知先生对儿童的敬重和爱惜。
课时支配:2课时课前预备:关于蜻蜓的图文资料,配套光盘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力量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
学问目标:学习生字新词;学习课文1、11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落。
教学预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扣题引发,理清脉络。
1、板书:蜻蜓。
你对蜻蜓有哪些了解和熟悉。
同学沟通。
2、揭题、读题,读好蜻蜓这两个后鼻音。
启发猜想:读了课题之后,你想知道什么?同学质疑,个别回答。
3、导入: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大家的猜想来写的。
这个和小伴侣们说蜻蜓的人,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你们想了解陶行知先生让孩子们放飞蜻蜓的经过吗?快读读课文吧!4、初读,理清脉络:(1)第一遍读,读准字词、读通课文。
给同学充分的时间自主阅读,扫除障碍,老师巡察指导。
(2)其次遍读,联系上下文或、词典弄清词语意思。
(3)第三遍读,依据板书(捉)蜻蜓(谈)蜻蜓(放)蜻蜓,让同学填上恰当的词,弄清文脉。
5、检查自学效果:(1)出示生字、词陶行知慈祥摩挲七嘴八舌抢着苍蝇蚊子伴侣把握保持结构简单成千上万入神二类字带的词语:翠贞田埂平衡据说孑孓一撅一撅的会的同学教读,不会的直接出示拼音让同学读。
小学实践课《竹蜻蜓探秘》活动设计

小学实践课《竹蜻蜓探秘》活动设计《竹蜻蜓探秘》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在玩竹蜻蜓的过程中感受乐趣,了解竹蜻蜓飞行的科学原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借助竞赛熟练掌握竹蜻蜓操作技巧,并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竹蜻蜓,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小组探究反复揣摩竹蜻蜓的飞行原理,对竹蜻蜓进行二度创新,并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培植自信心与创新意识。
活动重点:了解竹蜻蜓原理并能自主制作简易玩具。
活动难点:自主制作出能飞的竹蜻蜓玩具。
活动准备:几个竹蜻蜓玩具,一个材料袋(工具:木锉、砂纸、美工刀、乳白胶;材料:木板一块、硬卡纸、泡沫一块、吸管几根、手柄一根)。
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PPT:竹蜻蜓照片)你们玩过吗?在那玩过?引出主题:这小小的竹蜻蜓有很多奥秘呢,这节我们共同走进综合实践活动《探秘竹蜻蜓》(板书题)二、开展活动,初步探究。
1 第一次玩:师:竹蜻蜓,你们想玩吗?师:现在我们就玩一玩。
请同学们先看试飞比赛要求:谁愿意读一读?(出示)思考:竹蜻蜓为什么会飞呢?学生汇报,教师小结:老师告诉大家,竹蜻蜓的叶片和水平旋转面之间有一个倾角,当旋翼旋转时,旋转的叶片将空气向下推,形成一股强风,而空气也给竹蜻蜓一股向上的反作用升力,当升力大于竹蜻蜓的重量时,竹蜻蜓便可以向上飞起了。
可别小看它,这种简单而神奇的玩具曾令西方传教士惊叹不已,将其称为&ldqu;中国螺旋&rdqu;。
我们的祖先聪明不聪明啊?2第二次玩:思考:竹蜻蜓的飞行,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卡:实验记录卡(预设1:我拿的是塑料的竹蜻蜓,比较轻)教师评语:不错,他发现飞得怎样和材质有关。
(板书:材质)师:那如果相同材质的情况下,还和哪些因素有关呢?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再次试飞一下,大家注意观察。
(第一小组统一材质:木质)师:试飞的几个同学你们发现竹蜻蜓飞的高飞得远还和哪些因素有关?生说时板书:技巧(包括方向、力度)引导学生总结构造因素:下面大家观察竹蜻蜓的叶片是平的吗?(根据实际)教师评语:看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竹蜻蜓的教案7篇

竹蜻蜓的教案7篇教案的制定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资源,教案的详细准备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应变能力,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竹蜻蜓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竹蜻蜓的教案篇1设计意图:由于夏天快到了,小朋友们对夏天出现的昆虫非常感兴趣。
有一天,我问小朋友最喜欢夏天的什么小昆虫,小朋友们说喜欢蜻蜓。
为了让小朋友多了解夏天的小昆虫及它们的习性并知道蜻蜓的特征,特此设计了此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生活中幼儿对蜻蜓有所了解。
2、情感目标:让幼儿在绘画中体会画蜻蜓的快乐。
3、技能目标:观察、了解蜻蜓的主要特征、习性。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让幼儿幼儿随音乐自由结伴表演的能力。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会唱此歌曲,并已初步了解了鞋匠的劳动内容。
教具准备: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一、音乐导入,播放《鞋匠舞》。
1、齐唱歌曲《鞋匠舞》。
小朋友已经会唱《鞋匠舞》了,我们一起唱一遍。
二、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
小鞋匠在绕线、拉线、钉钉子,这么多事!我们也来学做鞋匠。
(1)创编第一、二乐句的动作。
(绕绕线,绕绕线,##。
)①、绕线你们先来绕绕线。
(幼儿自由做)鞋匠绕线是绕一会停一下。
我们再唱着做做。
(重点引导幼儿卡好音乐节奏)②、拉线、钉钉子绕好了线,再拉线了,谁来做做试试?(请个别幼儿表演)拉线要平着拉,那钉钉子呢?(幼儿一起做)我们来唱着做,从绕线开始。
(做1--2遍)(2)、创编第三乐句的动作。
(拿一根针儿缝一缝,拿一根钉子#。
)小鞋匠绕线绕的这么好,拉线拉的这么直,下面要做什么了?(幼儿回答)谁来做做?(请幼儿表演)拿针缝东西的动作多美呀。
我们一起试试。
缝的时候要小心些,钉钉子要用力。
(3)、创编第四乐句的动作。
(鞋子做的牢又牢,鞋子做的多有好。
竹蜻蜓手工活动教案中班

竹蜻蜓手工活动教案中班教案标题:竹蜻蜓手工活动教案(中班)教学目标:1. 培养中班幼儿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让幼儿了解竹蜻蜓的外形和特点。
3. 培养幼儿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教学准备:1. 竹子、纸张、彩色纸、颜料、画笔等材料。
2. 竹蜻蜓的图片或模型。
3. 教学板书。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引导幼儿观察竹蜻蜓的图片或模型,让他们描述竹蜻蜓的外形和特点。
- 引发幼儿的兴趣,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竹蜻蜓?你们知道竹蜻蜓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教师板书“竹蜻蜓”。
2. 讲解制作步骤(10分钟)- 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竹蜻蜓的材料,并解释使用方法。
- 依次介绍制作竹蜻蜓的步骤,如剪纸张、涂颜料、粘贴等。
3. 实践操作(20分钟)- 分发材料给每个幼儿,让他们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制作。
-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鼓励幼儿动手尝试。
4.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让每个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蜻蜓,并向其他同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作品,培养合作与分享的精神。
5.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制作竹蜻蜓的过程,询问他们有没有遇到困难,以及如何解决。
- 引导幼儿总结竹蜻蜓手工活动的乐趣和收获。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在家中继续制作竹蜻蜓,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
2. 利用竹蜻蜓手工活动引导幼儿进行有关昆虫的讨论和探究。
评估方法:1. 教师观察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2. 幼儿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评估他们对竹蜻蜓的了解和创造力。
教学资源:1. 竹蜻蜓的图片或模型。
2. 制作竹蜻蜓所需的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手工活动,幼儿可以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观察和制作竹蜻蜓,幼儿可以了解昆虫的特点和外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并鼓励他们互相分享和欣赏作品。
竹蜻蜓小班科学教案

竹蜻蜓小班科学教案科学教育在儿童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帮助儿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竹蜻蜓小班科学教案是一个有组织的计划,旨在引导幼儿探索科学世界。
本文将根据竹蜻蜓小班科学教案的特点和目标,总结出适用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 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培养幼儿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二. 教案内容1. 色彩世界通过观察和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颜色。
可以进行颜色分类的游戏,让幼儿辨认不同物体的颜色。
在绘画活动中,引导幼儿从不同颜色中选择,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
2. 昆虫世界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昆虫的世界。
可以让幼儿捕捉一些常见的昆虫,观察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对昆虫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形状与结构通过比较不同形状和结构的物体,引导幼儿认识形状的基本特征。
可以进行拼图游戏,让幼儿通过拼图认识不同形状的物体。
同时,还可以让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建筑实验,让他们了解结构的原理和功能。
4. 声音的奥秘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声音实验,让幼儿亲自操作,体验声音的奥秘。
可以利用乐器让幼儿感受音乐和声音的美妙。
5. 天气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天气的变化。
可以让幼儿每天在教室窗户上贴上一个天气标记,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
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幼儿了解天气的原理和变化规律。
三. 教案方法1. 通过故事和图片引起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图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昆虫世界时,可以通过讲述《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情节和插图,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实践探索和观察通过实践和观察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例如,在颜色世界中可以让幼儿进行颜色分类的游戏,在昆虫世界中可以让幼儿捕捉昆虫并观察它们的特点。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竹蜻蜓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了解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来源和分类;2.学生了解简单机器的发明和应用;3.学生认识并体验原始的手工制作;4.学生初步练习写作和口语表达。
2. 能力目标1.学生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巧,提升动手能力;2.学生积累了解世界的经验,培养探究和创造的能力;3.学生初步发展了实践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的绿色环保观念。
二、教学内容和重难点1. 教学内容1.知识领域:自然界中的物体、简单机器设计、手工制作;2.技能领域:动手制作、书写、口语表达;3.情感领域:环保观念、生活态度。
2. 重难点1.重点:学生理解简单机器原理、初步掌握手工制作技巧、基本写作和口语表达;2.难点:学生如何理解简单机器的原理、如何在制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和方法1. 教学过程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然界中不同物体的分类研究1.教师向学生介绍自然界中有哪些不同的物体,如动物、植物、矿物等;2.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思维,帮助学生将自然界中的物体分类整理;3.教师与学生一同讨论,探究不同物体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第二步:教师讲授简单机器设计1.教师以简单机械为例,给学生讲授简单机器的原理和分类;2.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寻找简单机器的实际应用;3.教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分析和设计,提高学生的机械分析和计算能力。
第三步:教师带领学生体验手工制作1.教师让学生体验原始的手工制作,如编织、剪纸等;2.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力,制作出自己的手工作品;3.教师讨论和评估学生的制作过程和结果,鼓励学生互相分享和学习。
第四步:教师引导学生练习写作和口语表达1.教师讲授基本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技巧,如语法、词汇、句型等;2.教师让学生实践写作和口语表达技巧,如语段写作、口头表达等;3.教师评估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作品,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进步。
中班科学教案会飞的竹青蜒

中班科学教案会飞的竹青蜒一、引言(100字)科学教育在幼儿园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帮助幼儿培养观察、发现问题和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科学教案的设计对于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培养科学素养尤为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堂以竹青蜒为主题的中班科学课,通过在幼儿园中进行带有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目标(100字)1. 能够通过观察学习,了解竹青蜒的外形和特点;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记录的能力;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热爱,并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过程(1200字)1. 导入(200字)在教室里摆放一些幼儿眼熟的昆虫标本,如蝴蝶、蜜蜂等,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
教师可以向幼儿展示一张竹青蜒的图片,并提问:“你们见过这种昆虫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会飞吗?”2. 探究(400字)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竹青蜒,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到室外进行实地观察。
在幼儿园周围的花坛或树木下寻找竹青蜒的踪迹,引导幼儿观察竹青蜒的外形、身体组织、运动方式等特点,并以绘画或拍照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帮助幼儿进行正确的观察和描述。
3. 实践活动(500字)在教室里,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幼儿喜欢的材料,如纸张、剪刀、麦秸等。
引导幼儿用这些材料制作属于自己的竹青蜒。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对话,引导他们思考竹青蜒的特点,如它的身体形状、颜色、运动方式等,激发他们的创意和想象力。
4. 讲解和总结(200字)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展示他们制作的竹青蜒,并让他们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制作的过程和思路。
教师可以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
通过讲解和总结,巩固幼儿对竹青蜒的认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总结(100字)本堂科学课以竹青蜒为主题,通过观察、实践和探索的方式,帮助幼儿了解竹青蜒的特点,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蜻蜓的秘密》活动设计
[设计思路]
喜欢卡通片、喜欢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机器猫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尤其对它头上戴的竹蜻蜓很感兴趣。
经过调查我了解到竹蜻蜓是我国传统的儿童玩具,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趣、锻炼身体的作用,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
本主题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同时,学生在玩中持续地动手实践、体验、思考,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提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有极大地协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平时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多数都玩过竹蜻蜓及类似的玩具,对此类玩具并不陌生,同时,有一定的分析、逻辑思维水平,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水平,能够自主完成简单的制作过程。
[活动目标]
1、在玩竹蜻蜓的过程中感受乐趣,了解竹蜻蜓飞行的科学原理,并从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借助竞赛熟练掌握竹蜻蜓操作技巧,并能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竹蜻蜓,增强学生动手操作水平。
3、通过小组探究反复揣摩竹蜻蜓的飞行原理,对竹蜻蜓实行改进创造,并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培植自信心与创新意识。
[活动重点]了解竹蜻蜓飞行原理,探究怎样能让它飞起来。
[活动难点]利用“竹蜻蜓原理”实行改进创造。
[活动准备] 1号材料袋(几个相同材质的竹蜻蜓:木质的、塑料的、卡纸的、泡沫的、羽毛的);2号材料袋(剪刀、吸管、卡纸、订书器);固体胶、透明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看(点播放机器猫视频)
师:他是谁呀?
生:机器猫。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他,那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因为他有个神奇的口袋,有很多好东西。
生2:因为他长得可爱。
师:那么你们发现机器猫他能飞,可能想上那就上那,他靠什么飞的知道吗
生:我知道,是竹蜻蜓。
师:看,这就是竹蜻蜓(黑板上粘竹蜻蜓)。
你们看竹蜻蜓有几部份组成的?
生:两部分。
师:你能给这两部分起个名字嘛
生:能够叫翅膀和尾巴。
师:很形象的名字,我们也能够把这两部分叫旋翼和平衡轴。
(在粘贴的竹蜻蜓上标出名称)师:你们玩过竹蜻蜓吗?
师:(指定一名学生)你是怎么玩的?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到前面演示玩法同时说是用手一搓就飞起来了。
师:如果我不用力搓它能飞吗?看来要想让竹蜻蜓飞起来,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板书:技巧)
师:竹蜻蜓能飞起来(板书:飞)光是构造和技巧影响的吗?(板书:?)看来这小小的竹蜻蜓身上还有很多秘密呢。
今天就让我们以《竹蜻蜓的秘密》为主题来展开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吧。
(板书课题)
二、试飞比赛——初步探究。
师:为了了解竹蜻蜓飞行的秘密,不如我们来一场飞竹蜻蜓比赛,在比赛中找寻答案。
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竹蜻蜓,就在塑料口袋里,不过玩之前我们先来观察观察你的竹蜻蜓,是什么材料制作的?
师:指名第一组的学生,你说说
生:我们的竹蜻蜓是羽毛做的。
师:那你猜猜看羽毛的竹蜻蜓能飞起来吗?
生:说想法。
师:指名第二组学生,你们的竹蜻蜓又是什么材料做的?
生:我们的竹蜻蜓是泡沫做的。
师:那你认为这样的竹蜻蜓能飞起来吗?跟羽毛的比呢?
生:说想法
师:依次让三、四、五组学生说,并猜想飞的效果,与其他小组实行比较。
师:刚才我们各组同学说了想法,到底我们预测的对不对呢?那只有赛过才知道。
我们先看比赛要求,谁愿意来读一读?(PPT:活动一:初步感知竹蜻蜓)
1、组内同学分别试飞,选出一名选手代表小组参赛;
2、想一想影响竹蜻蜓飞行的因素有哪些?
3、注意安全,不要对着人多的地方放飞。
师:要求明确了,音乐声停了就停止活动,开始吧。
生:小组内飞竹蜻蜓。
师:下面请每组选出的选手到前面来,全班实行比赛。
各组选手拿着竹蜻蜓到前面来,站成一排。
师:准备好了吗。
请下面的同学一起当裁判,看看结果跟我们的预想是否一样。
好,比赛开始。
师:哪组赢了?谁能说说他获胜的原因是什么?
(这里教师能够顺势讲解竹蜻蜓的飞行原理:旋转产生向下气流,向上产生升力,当升力大于自身重量的时候,就会向上飞行了
师:借此时机要说的是如果我在给你一次机会,你想怎么改造一下你的竹蜻蜓,让它飞起来,(要让学生说说想法)
师:经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初步探究出了影响竹蜻蜓飞行的因素除了构造、技巧因素之外还和材质相关系,看来只要我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就会有所发现。
(板书:材质)
三、尝试组装——改进创造。
师:下面我们尝试自己制作一个竹蜻蜓,看谁的竹蜻蜓飞得最好。
PPT出示活动要求:
1、结合板书,利用材料袋里的材料制作竹蜻蜓,并实行改进创造。
2、活动过程中注意礼让,保证操作安全。
提示学生看清要求后开始活动。
学生小组内活动,教师深入组内指导,引发学生思考。
选择一至二个小组实行对比展示,看是否飞起来了。
结合学生制作的竹蜻蜓实行点评并适当给予鼓励。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竹蜻蜓不但是一种益智的玩具,它还为科技的进步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呢,PPT 表现:“航空之父”英国人乔治·凯利,就因对竹蜻蜓的着迷,通过改造“竹蜻蜓”,悟出了螺旋桨的工作原理,他的研究对直升机的研制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更有一些人已经开始研究单人飞行器了,请看(播放视频),同学们,现代世界交通拥挤,高楼耸立,你也想设计未来的交通工具吗?你能从竹蜻蜓身上得到什么启示呢?希望有一天你会梦想成真!我们下次活动再见!
板书设计:
材质
竹蜻蜓的秘密飞技巧创新
?
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