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第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人教版2017高一(必修二)语文第四单元《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仁者乐山; 智者动, 仁者静;
智者乐, 仁者寿。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现代教育家。 字鹤卿,又字孑民。
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 大学校长,引进资本主义国 家的教育制度与方法,改革 教学,使北京大学面貌焕然 一新。1938年,被推为国际 反侵略运动名誉主席。1940 年3月5日在香港病逝。
蔡元培是一个爱国的有志之士。 蔡元培是一个满怀斗志的改良之士。 蔡元培是一个对教育有着科学的、深 刻的认识的教育家。
蔡元培对北大的改革 :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教 他确立以研究高深学问为办学宗旨; 育家,他在当时提出了许多先进的教育 遵循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不拘一格延 思想,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聘教员,实施民主管理,教授治校的原 精华与西方现代文明相结合的产物,对 则;改革教学体制,采用选科制,使文 中国教育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 理科相互沟通;重视学术研究,倡导组 他对北京大学的整顿和改革,促进了北 织社团,开展学术活动;实行开放教育, 京大学向现代大学转变,产生了更为深 平民教育,开创女生入大学的先河等等。 远的影响。
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有怎样的特点?
⑴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就职演说大 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 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后者。 ⑵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⑶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 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 雅。
从这篇演讲辞中可看出蔡元培是怎样的 一个人?
两点计划: 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 自可旁稽博彩
改良讲义 添购书籍
(1)五年前所贡献 : 心系北大
就 任 北 京 大 学 (2~4)以三事告诸君 校 长 之 演 说
(5)兹所计划者二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4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的人格感召
蔡元培的人格感召冯友兰1916年春天,蔡元培来北大担任校长,他是清朝的翰林,唐以后皇帝的文学侍从官,明清两代从进士中选拔。
,后来弃官不做,到德国去留学,通德文,翻译了一些书。
用“兼通新旧,融合中西”这个标准说,他在学术界的地位是清末散文家。
字挚甫,安徽桐城人。
同治进士,官冀州知州。
所不能比拟的。
辛亥前后,他也奔走革命。
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在南京组织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
孙中山让位后,蔡元培又担任南京临时参议院的代表,来北京催促袁世凯到南京就职。
他的政治上的地位,也是很高的。
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社会上无论哪个方面,都认为是最合适的人选。
他到校后,没有开会发表演说,也没有发表什么文告,宣传他办学宗旨和方针。
只发表了一个布告,发表陈独秀为文科学长。
就这几个字,学生们全明白了,什么话也用不着说了。
他从德国回来的时候,立了三个原则,以约束自己,这三个原则是: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当时称为“三不主义”。
北京大学校长也是由政府任命,但他认为这是办教育,不是做官。
其余两条,都是针对着当时社会上的腐化现象而发的,参看上面所说的辜鸿铭的言论,就可知了。
我在北大当学生的时候,只到蔡元培的校长室去过两次。
那时我的弟弟景兰在北京大学预科上学,河南省政府招考留学生,他要往开封去应考,需要一张北京大学的肄业证明书。
时间紧迫,照普通的手续,已经来不及了,我写了一封信,直接跑到校长室。
校长室是单独一所房子,设在景山东街校舍的一个旧式院子里。
门口也没有传达的人,我就推门进去,房子中间挂了一个大幔子,我掀开幔子,看见蔡元培正坐在办公桌后面看文件。
我走上去,他欠了一欠身,问有什么事。
我把信交给他,他看了,笑笑说:“好哇,好哇,能够出去看看好哇。
”我说:“那就请校长批几个字吧。
”他提起笔来就写了两个字:“照发。
”我拿着他的批示到文书科,看着他们办好证明书,我拿着证明书就走了。
那时候,章士钊在北大,给一年级讲逻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蔡元培教案(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目标: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疏通文段,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3、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导入:根叔在2010届毕业典礼上的演说(音频资料)一、演说:演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
早在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修辞学》里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
现在演说已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竞选演说、就职演说等)演说,是表现人们口才最明显的场合。
在这种场合,能不能把听众吸引到自己预定的场景中来,能不能把自己的见解、主张表达清楚,能不能鼓动听从接受自己的观点,需要演讲者具有高超的能力,更需要演讲者具有真挚的感情。
演讲者为了使演讲获得最好效果,要在思想、道德、品质、学识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和水平。
演说的要求: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
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其次,中心要突出,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蔡元培先生一生著作等身,演说无数,演说词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
《蔡元培讲演集》收集他的演讲词九十篇,其中教育方面的演说词占很大比重,除了《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外,还为北大写了《北大二十周年纪念会演说词》、《北大校役夜班开学式演说词》、《北大新闻学研究会成立演说词等》。
二、蔡元培与北大1、蔡元培:(1868-1940年3月5日)1868年1月11日,清同治六年(兔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县。
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11课_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整体把握
听录音,分析课文结构: 听录音,分析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③敬爱师友。 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 5 段 ) : 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 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
A.载zǎi。B.聘 n D.裨 。 A.载zǎi。B.聘pìn。D.裨bì。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错别字的一组是(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怡误 B. C. D. 详悉 提携 卓绝 自趋正轨 道德沦丧 细微末节 大相背弛 根基深固 无动于衷 光阴虚渡 精旨奥义 以诚相待 旁稽博采 力矫颓俗 潦草塞责
写作背景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写于1917年蔡元培 就任北大校长之时,那时的北大,虽说是中国第一所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但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 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腐朽守旧,了无生气。 作者作为一个锐意改革的新任校长,在演讲时开 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端,目的明确,脉络清楚, 一气呵成。
主旨浅谈
蔡元培先生在演讲中以改良社会、改造教育的满 腔激情,向当年的北大学子提出了抱定宗旨、砥砺 德行、敬爱师友的殷切期望。 作者作为新任校长,针对当时社会和教育存在 的弊端,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要求,这三点要求正 是治疗当时教育和北大的沉疴之良方,每一点都事 关中国教育和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作者治校的大计 方针融合在这三点要求之中,为改造教育和北大, 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
高一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
高一语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文《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1917年蔡元培的演说作品。
这篇演说是蔡元培在1917年就任北大校长时发表的。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期间,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
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本文就是他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蔡元培)(一九一七年一月九日)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
诸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
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诸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
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诸君告:一曰抱定宗旨。
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
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
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
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
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
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
部编版人教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
考生号:《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说课稿4一说教材《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2第四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这是一篇演讲词,主要讲的是蔡元培先生针对北大的学风腐败、官僚气息浓重的现状,在演讲时开门见山,直指北大多年的弊病,提出了三条要求和两点改革方略。
文章主旨明确,结构清晰,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是篇较为浅显易懂的适合学生阅读的演说词,通过本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演讲词的特点,也为本单元后2篇文章得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阅读优秀作品,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上述对教材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要求,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了解演讲词具有针对性强、通俗易懂、适当的感情色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社会现实,体会文章的思想文化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蔡元培先生锐意进取、勇于改革的精神。
由于生活阅历和阅读水平的限制,我将重、难点确认为了解演说词的特点。
三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从文化储备上看,他们虽然在初中阶段就学习过《最后一次演讲》、《敬业与乐业》等演讲文章,但是大部分学生对于演讲词的特点还不太了解;从阅读能力来看,高一学生虽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能轻松地进入文本,理解大意,但在联系当时的社会现状把握文章的思想文化意义方面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深度解读能力不足。
通过学习这篇演讲词,能使学生在读书、做人、做学问等方面受到熏陶,演讲水平得到提高。
四说教法学法说教法:演讲词是论述类文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着重关注思想的深刻性、观点的科学性、逻辑的严密性、语言的准确性”,所以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点拨法、提问讨论法说学法: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同时《语文课程标准》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学法:圈点勾画法、质疑讨论法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了解的北京大学是怎么样的?”生:“北大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名校,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多种社会思潮的策源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发源地。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素材 蔡元培逸事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蔡元培逸事蔡元培先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有志节、有操守的知识分子,他一生“有所不为、无所不包”,留下了数不清的趣闻逸事。
(一)家中遭火蔡元培毕生勤于治学,小时已初见端倪。
一次,他在楼上读书,家中忽然遭火,举家惶恐,家人急呼其下楼。
不想,他仍读书自若,态度极为镇定。
还有一次,蔡元培随女佣下楼,由于他年龄小加之楼梯又高,所以必须让人抱着下。
女佣先抱另一孩子下楼,令他坐在楼梯上等候。
这时因有其他事情打岔,女佣一急竟然忘了上楼。
蔡元培便端坐楼口数小时,不移位置,亦不呼其他家人,其举止安详如此,实令人诧异。
(二)脱帽回礼1917年初,蔡元培到北大。
他到校第一天,校工们排队在门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他一反以前历任校长目中无人、不予理睬的惯例,脱下自己头上的礼帽,郑重其事地向校工们回鞠了一个躬。
这一躬让校工和学生们大为惊讶,这一躬也揭开了北大新的一页。
(三)爱生如子1919年5月4日,北京各校五千名学生游行示威,三十名学生被捕,关在北河沿,其中北大学生二十名。
事发后,蔡元培立即以北大校长的名义,并以身家作保要求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几天后,这些学生一个个从监狱里走出,当大队群众伴着他们走进汉花园广场时,人们看到蔡元培目光沉毅,表情慈祥,眼里含着泪水。
那一刻人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蔡元培。
(四)仁者之心蔡元培晚年旅居香港,生活极端拮据,即使如此他仍不忘周济别人。
当时有一位广东籍诗人名叫廖平子,此人早年投身革命,恬淡高洁,不屑钻营,妻女以织履为生,家无隔夜之粮。
廖平子非常敬慕蔡元培的为人,时常将他写的诗作呈蔡元培。
蔡元培知道廖平子生活清贫,所以每逢廖平子送诗册,即赠廖法币拾元,每月皆然,历数年而不断。
(五)清廉清风1940年3月5日,蔡元培病逝于香港九龙。
死后无一间屋、一寸土,且欠下医院千余元医药费,就连入殓时的衣衾棺木,也是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先生代筹。
其清廉几乎叫人落泪。
出殡时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北大学生许地山找来十面锣,在出殡的队伍前敲打,很多香港人闻声出来看热闹,遗憾的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蔡元培是什么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件
4.在“砥砺德行”这一部分中,演讲者从哪两 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要砥砺德行?
参考答案:①从当时社会的现状——风俗日偷、 道德沦丧;②从大学生的责任——地位甚高,肩此重 任,责无旁贷。
5.综合全文看,这篇演讲辞在结构上有什么特 点?
参考答案:在结构上,环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 大学子展开,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从三个方 面逐一阐述,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未老先衰,坐吃山空,是生活方式,老而弥坚,与时俱 进,也是生活方式。无疑,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是积极的,高尚的,令人敬佩的,也是值得效仿的。 (摘自《李政道的“生活方式”》)
THANKS
重难探究
蔡元培先生不愧是“学界泰斗,人世榜样”,其
敏锐的洞察力、杰出的教育观及严谨的治学作风都
彰显出大师风范。学习完这篇演讲辞后,你认为蔡元
培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观点 1 观点 2
蔡元培先生是一个爱国的有志之士。他清醒地看到了当 时人人追求功名利禄、道德日益沦丧的社会现实,心中 慨叹、忧愤,欲尽一己之力挽救日益颓靡的社会。
相关常识
演讲辞又叫演讲稿,它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在 内容上,演讲辞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要求而定,力 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达上,偏重于议论、说 明,同时兼用必要的记述、抒情,力求条理清楚,要 言不烦。能够“征服”听众的演讲辞要具备针对性、 可讲性、扇动性。来自读准字音加点字
读音
肄.业 弭.谤 敷衍. 相勖.
参考答案:为求学而来,爱惜光阴,孜孜以求,研 究高深学问,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在“抱定宗旨”部分,演讲者是按照怎样的 思路阐述自己观点的?
首先
①
其次
②
最后
③
参考答案:①阐明大学的性质,指出大学是研究 高深学问的地方;②指出北大现状,求学于此者,皆 有做官发财之思想;③从反面阐述宗旨不彰的后果 是误己、误人、误国。
高中语文 4.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投蔡元培身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投蔡元培身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蔡元培、吴稚晖到欧洲后,虽远离了当时国内激烈的政治斗争,却仍一直关心着国家大事,1915年2月25日,当法国报纸报道了日本强行提出的“对华二十一条”的消息,蔡元培与李石曾等人立即组织了“御辱会”,吴稚晖与他们函件来往,研商“御辱会”的宗旨及向南洋等地筹集经费事宜,以期设立机关反袁抗日。
不过,他们更多的是从事文化教育活动,认为今日之时代是全世界大交通的时代,对于欧洲文化的学习不是单靠抽象的语言文字所能掌握,非亲临其境不为功,大力提倡和推动留法教育。
留法教育的提倡实开始于民国元年,这年4月先由吴稚晖领衔发起成立“留法俭学会”。
时任民国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也给这项活动以很大支持,由教育部拨款在北京方家胡同设立了留法预备学校,11月就有40多人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前往巴黎,1913年6月又送出了第二批。
“二次革命”后,“留法俭学会”在国内停止了活动。
这次他们在欧洲,一面经常去中国留学生较集中的法国蒙达尼看望留学生,同时还于1915年6月发起成立了留法勤工俭学会,提倡“勤于工作,俭以求学,以进劳动者之知识”。
那些因战争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法学生也加入了勤工俭学的队伍中来。
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的活动引起法国方面的重视,再加上一战期间,法国国内劳动力奇缺,大量华工进入法国,法国政府担心难以控制,需要有个组织加强对华工的教育和管理,有意与这两个组织发生联系。
留法俭学会、留法勤工俭学会与法国方面进行了频繁的接触,并于1916年3月成立了华法教育会,蔡元培与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欧乐担任会长,吴稚晖也列名发起会上。
这时吴稚晖接受了钮永建的邀请,回国主笔《中华新报》。
不久蔡元培接教育部电邀担任北京大学校长,也于这年10月回国。
吴稚晖回国后,仍继续提倡和推动留法教育。
鉴于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蓬勃发展,1919年底吴稚晖忽发奇想,发表了《海外中国大学末议》一文。
他认为,勤工俭学运动只是培养中初级技术人员,培养高级知识分子还得靠正规大学教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4. 请简要分析一下这段文字的语言特点。
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 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 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过渡、新旧两种文 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 特点。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 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 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 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 言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的特点,又有口语的明快易 懂的特点,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作者生平
• 蔡元培(1868—1940),字 鹤卿,先号民友,后改孑民。 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 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
作者作品
• 在教育中首倡德、智、体、美四育,以“养成共和健全之 人格”;并积极推行义务教育和社会教育
• 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允许和鼓励不同学 派发展的办学方针。
5. 本文是作者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的演说辞, 可为什么主体部分是向学生提出谆谆教诲与建 议希望?谈谈你的理解。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 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 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 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 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 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 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 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了听众的兴趣。
情景演绎
• 设想自己当了班长,写一 篇“就任班长之演说”的文稿。 要求:观点明确,有演说稿特 点,不少于400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2《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蔡元培的演讲,了解当时历史背景及教育方面的问题,掌握演说分析方法。
•理解并掌握演讲中的关键词、概念及表述,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提高用词表达的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问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授课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讨论、演讲、展示等,让学生边学边做,掌握演说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演讲内容中反思当时教育现状,提高他们对教育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通过学习蔡元培的演讲,激励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勇敢拼搏,追求真值和自我完善。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演讲文本的框架及主旨。
•分析演讲中的关键词、概念及表述,理解演讲内容。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注重实操练习。
2.教学难点•让学生准确地理解演讲中的某些概念及其内涵。
•鼓励学生思考文本背后体现的思想、意义、和时代价值。
三、教学内容安排1.课前准备在学生看蔡元培演讲原文之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你了解蔡元培吗?•历史背景对演讲有何影响?•在演讲中,演讲者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你对演说的要素和技巧有什么了解?2.学习过程第一步:学生朗读演讲原文视学生课堂时间而定,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以“速读”的方式跨过生疏的汉字,使其“读”近原文的感觉,然后让学生群读原文,并加以理解。
第二步:学生分组发表自己对演讲的看法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鼓励学生就演讲中提到的重要概念、言论展开发挥。
第三步:课堂展示让代表各小组的同学进行展示,学生间进行互动讨论。
3. 课后作业•练习演讲技巧•自主思考蔡元培演讲的意义和价值,并写一份个人感悟。
四、教学反思•由于此次教学时间仅为一堂课,内容较为密集。
在下一次教学前可以适当添加拓展内容。
•可以在“问答环节”或“分组展示”时,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推动更高效、更生动的学习过程。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共创建时期的蔡元培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4.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共创建时期的蔡元培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蔡元培于1868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1940年病逝。
蔡元培出身科举,为清光绪年间进士,以后又留学欧洲,成为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
早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时,他就毅然走上反清革命的道路。
1905年,他加入中国同盟会,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知识。
1917年至1923年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中国历史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纵观五四运动前后和中共建党前夕的这段历史,蔡元培始终以一位民主主义者的身份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且他的一生也从未转向马克思主义。
然而,在此期间,他却凭借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在客观上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不断向前发展,提供了许多有利条件。
五四运动前后,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选用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培养出一大批勇于变革创新、敢想敢做、敢于革命的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提供了北大这个基础雄厚的民主革命基地。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其中有蔡元培的一份功劳。
整顿和改革教育,唯才是举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被称为老爷。
他们读书志不在求学,而是为了猎取功名利禄,是一个变相的官僚衙门,时人称之为“官僚养成所”。
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后,由严复任校长。
校名改了,校长换了,但校风改变却不大。
昔日的腐败和官僚习气依旧延续下来,封建势力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1917年1月,蔡元培任校长后,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办学模式和教育方针,大刀阔斧地对北大进行整顿和改革。
蔡元培首先面向学生,着重改变他们科举时代的那种封建腐朽的旧观念。
他强调指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他认为,衡量教员和学生优劣的标准,是依他们的学问有无和好坏而定,而不是看他们的地位高低、家庭贫富和来头大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3)(38)
的奠基者。
作
蔡元培主张
在教育中首倡德、智、体、美四育,以
“养成共和健全之人格”,并积极推行义 务教育和社会教育。
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允许和鼓励不同学派发展的办学方针。
迹蔡 元 培 手
词语注音
gà lù)禄( 数(shù )载( zǎi ) 干( ) n Lúnsàng zǐ 沦丧( ) 訾( lì )( )詈 xù )勖 fūyǎn 相(Xiāng )( 敷衍 ( ) guǐ( 切磋( qiēcuō ) 正轨 ) xiǎn 砥( dǐ )( 鲜( )为人知 lì )砺 yì zīzī ( 提携( xié ) 肄 ( )业 孜孜 ) sì 造诣( yì ) 店肆 ( ) shù 庶( )民 sèzé wù ( ) 冶( yě )游 塞责 ( ) 会晤
抱定宗旨 砥砺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 三点要求的?(筛选出文中相关信息)
(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 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2)平时则放荡冶游,……岂非与求 学初衷大相背驰乎? (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 鲜不为流俗所染。
.
,
从这篇演讲辞可见怎样的蔡元培先生?
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革除时弊的改革精神
平易近人的朴实作风
文章总结:
1.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针对当时社会的污浊和 北大的现状,对现场学子提出了三点事关北大前 途和命运的要求。在内容上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 兴奋,引起听众的兴趣。 2.思路清晰,逻辑严谨。围绕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 大学子而展开话题,正反论证,层次分明。 3.用浅易的文言文与口语柔和而成,简洁凝练中透出 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人教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二课件:第11课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阅读第三段,蔡元培先生要青年学生“砥 砺德行”,又是针对什么现状提出来的?作者提 出“砥砺德行”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用 什么好的方法才能“砥砺德行”“以身作则,力 矫颓俗”? 【现状】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 坏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
【“砥砺德行”的目的】
由此看来,蔡元培先生的这篇演讲辞 还在为中国教育敲着警钟。
合作探究
提问:你了解蔡元培吗?他对北 大的贡献究竟有多大?他对中国教育 的贡献有多大?
在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锐意改 革。他首先整顿了教师队伍,就职不到十天, 就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之后又积极聘请学 识渊博且思想进步的刘半农、鲁迅等加入北大 行列。对不称职的教师坚决辞退,不予任用。 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 在蔡元培“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 由,兼容并包”方针的指导下,北大成了思想 自由之地,聚集了各方人才,容纳了各种学术 和思想流派,互相争鸣,自由发展。不久,北 大就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此 后的北大,便一直站在时代的前列,引领潮流。
教师总结: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 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正是 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 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 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逐步成为一个现 代意义上的大学,走向百年辉煌。
5、讨论:蔡元培当年提出的三点要求有 没有现实意义。这三点要求中最触动你心 灵的是哪一点?画出来,谈谈你的感想, 畅所欲言。
文本研读 1. 初步探讨:
文章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溯 渊 源:拉近距离 三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两项计划:改良讲义,添购书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教学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北京大学的历史上,蔡元培校长可谓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毛泽东称之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是他,把一个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
在办学方针上,他提出“兼容并包”,延请了陈独秀等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
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就是他这些思想的集中体现。
〖蔡元培与北京大学〗蔡元培, 字鹤卿,号孑民。
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1月11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
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
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
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京师大学堂的诞生,是戊戌变法的产物。
戊戌变法运动失败以后,所有新政措施几乎全部被废除,只有京师大学堂得以保留。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
但1917年蔡元培接任之前的北大,总的来说还是一所封建思想、官僚习气十分浓厚的学府。
因初办时所收学生都是京官或八旗贵族子弟,来上学时,有不少还带着听差,上学只是为了升官发财,对研究学问没什么兴趣,而是想方设法混资历,找靠山。
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但他毅然赴任,发表了著名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在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锐意改革。
在办学方针上,蔡元培提出“兼容并包”,延请陈独秀等大批新学人物和刘师培等旧学人士进入北大,并裁减了不称职的教员,清除了一大批腐朽守旧的人物。
经过这番整顿,教师队伍的素质大大提高。
与此同时,他还在学生中间大力提倡思想自由,培养学术研究风气,要求学生“以研究学术为天职”鼓励学生多方学习,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独特思想,形成了独立进行专业研究的能力。
他还实行了开放性办学的方式,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古训,接收女学生,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树立新道德新风尚。
本文就是他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蔡元培的贡献就在于,他把陈腐的北大,变成了学术至上的真正大学。
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一步步地改造北大,使北大逐步显示出全新的风貌。
不到两三年时间,北大便从一个培养官僚的腐朽机构一跃而成为全国进步青年仰慕的学府。
二、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尽量用演讲的神态和语气进行示范性朗读,让学生感受演讲的特点与魅力。
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①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②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③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
二曰添购书籍。
)三、分析文章思路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
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
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
他指出,大学不是做官发财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这一观点在当时可以说振聋发聩,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他尖锐地指出,以前的北大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此读书,专业多以实惠取巧的法科为主,对于教师不以学问的深浅来衡量,而是只问官阶之大小等等。
而这些现象之所以产生,深层原因恰恰在于学校办学宗旨不明,大学日渐急功近利和庸俗化。
因此,在批判种种腐败现象的基础上,蔡元培明确提出,来北大求学的青年学子,一定要有正大的宗旨。
对此,文章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论述:为求学而来到北大者,会倍加珍惜这几年的大好光阴,孜孜苦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底子。
而如果只为做官发财而来,则往往容易敷衍塞责,误己误国。
清朝的覆灭和目前人们对于当局的不满,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
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
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
蔡元培上任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在道德失范的状况下,许多人丧失了起码的道德底线。
作为北洋政府所在地的北京,更是腐败成风,“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风气使然,一般人鲜有能出污泥而不染者。
蔡元培痛心地指出,在这样的社会中,即使青年学子洁身自好,又能有什么前途!因此,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
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
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为改变学生中间的不良风气,蔡元培积极提倡在学生中间成立进德会,人会的人都要遵守不赌博、不饮酒、不娶妾等基本戒条。
另外,他还积极促成体育会、音乐会、绘画研究会、书法研究会等业余研究机构,目的就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消遣方式,培养他们的正当趣味。
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
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
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
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
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
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四、文体特点:(发放附件:演讲词知识)在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讲解“演说辞”的特点:演说是面对观众,这就使演说的内容即演说词受到些限制。
首先,内容上要有针对性,要注意听众的身分,研究听众的愿望,讲大家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到有地放矢。
其次,中心要突出。
因为听众是听,而不是看,演说词要便于听众理清演说的思路,抓住演说的中心,理解演说的思想。
再次,演说词要富于感情。
这是与听众直接交流的一种方式,感情应是真挚的,不能张口训人,也不能众取宠,要打动听众的心灵,引起听众的共鸣。
演说词还要在事例的选取、语言的加工上下一番功夫。
演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语言的艺术,它的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源远而流长。
两千年前,古希腊哲学家、美学家亚里士多德写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修辞学》一书,详细地阐述了修辞的艺术,告诉我们如何运用语言的魅力影响听众的思想,进而影响其行为。
演说以其撼人的感召力,世代沿袭,风靡于世界,不仅成为文明的一种标志,也成为现代政治角逐、商业竞争甚至于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战时期坐轮椅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拖着残疾的身体巡回演说,让美国人民了解了他的思想。
第二课时一、生词注音数(shù)载(zǎi) 干(gàn)禄(lù) 提携(xié) 肄(yì)业孜孜(zīzī) 造诣(yì) 店肆(sì) 沦丧(lúnsàng) 訾(zǐ)詈 (lì) 冶(yě)游塞责(sèzé) 会晤(wù) 相(xiāng)勖(xù) 敷衍(fūyǎn) 庶(shù)民切磋(qiēcuō) 正轨(guǐ) 砥(dǐ)砺(lì) 鲜(xiǎn)为人知二、合作讨论1.【提问】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
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
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
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
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2.【提问】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
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
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3.【提问】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明确〗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
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
以本文为例,文章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文章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
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
三、问题探究探究话题:蔡元培先生在这篇任职演说中,对学生约法三章,对他以后在北大的改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所创造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迄今尚有很高现实意义的教学理念,具有长久不衰的生命力。
直到现在,把这篇演说词选到高中课本,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有种于高中生远离世俗的侵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