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现状与分析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实施 体系 和变革 。中职 学校对 职业 能 力认 识 的片面与偏 差 ,传 统 教学模 式 的惯 性与沿 用 ,人 才培 养过 程 的系统 性 不足 ,新 型 考 核评 价 体 系 的缺 失 ,
养状 况 ,笔者 利用 学生 顶 岗实 习的 机 会 ,就利 用辽 宁省 锦州 市 4所 中职 学 校 物流 管理专 业 的学生 向校 企合 作 的
1 5家实 习单位 发放 问卷 3 9份 ,问卷 8 发放 到 学生实 习 岗位所 在部 门 ,由指 导学 生 实习 的相关 人员 认真 填 写 ,累 计 回收 有效 问卷 3 7份 。 问卷 内容 主 4
要求 学生 自己从 各 门课 程里 寻觅 职业 能力 的触 角 ,而这又 是不 可能 的 ,因
要 涉及 三个方 面 :一是 用人 单位 对所 需人 员 招聘 的情况 调查 ;二 是用 人 单
位 对 中职 学 生 的 职业 能 力综 合 评 价 ; 三 是用 人单位 对 中职学 校 职业 能力 培 养 的建议 。 ( 二)结果 分析
发 展 ,具 有 综 合职 业 能 力 ,在 生 产 、 服务 、技 术 和管理 第一 线工 作 的高 素 质 劳动 者和 中初级 专 门人才 ” 因此 , 。 深入 分 析 中等 职业 学校 学生 职业 能力
应全 面 、科学地 理解 职业 能力 ,深刻 把握 其 内涵 ,并 根据 职业能 力培 养 的 要求 建立 新 的人 才培养 模式 、学 习项
一
高职生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职业能力调查与分析摘要:本文从高职生职业能力构成出发,探讨了高职生应当具备的一些职业能力。
并通过对就业单位和我校高职毕业生的调查与分析,指出了高职生在某些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欠缺,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能力;职业能力构成;调查;分析据调查统计,目前用人单位接收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是用于基层技术或管理岗位,需求的基本都是技术应用性人才。
我国的高职教育正是从这一需求出发,从事以技术性为主的教育。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获得从事某种职业或行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使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校、毕业生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为达到这一教育目的,其中的关键在于培养高职生的职业能力。
一、高职生职业能力构成1.职业能力概述一般认为,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并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多种能力的综合。
高职教育主要是以技术性为主的教育,其培养的应主要是面向基层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类人才在工作岗位中应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产品和服务,并能不断学习新知识,积累经验,实现自身的发展。
根据这一特殊要求,高职生职业能力构成也应有其特殊的地方。
2.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构成关于高职生职业能力的构成,尽管国内外学者的观点较多,但都指出了高职生职业能力应包含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只是在各种能力具体构成部分及划分上存在异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者们在探讨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同罢了。
我们在探讨高职生职业能力时考虑了三方面的因素:用人单位、学生和学校。
我们认为确定高职生职业能力时首先应考虑的就是能否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也就是用人单位的需求。
只有满足了单位的需求,学校培养的学生才能有用武之地,学生和学校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保证各方的可持续发展。
从这三方面因素出发,综合各学者的观念以及我们对用人单位和已经参加工作的毕业生问卷调查反馈回来的信息,我们认为高职生职业能力应由三部分构成: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具体构成如下表1所示:⑴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或行业各项技术要求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必备的科学和文化基础之上,掌握主干技术,侧重实际应用。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高职教育指的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
高职教育在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以下是对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一、现状分析:1. 规模不断扩大:我国高职教育规模逐年扩大,高职院校数量不断增多,学生规模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2019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达到1600万人,高职院校数量达到2000多所。
2. 专业设置多样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农业、工业、服务业、经济管理、艺术等多个领域。
专业的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选择,也满足了不同行业对各类专业人才的需求。
3. 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在教育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培养出了一大批技术技能较高、就业率较高的高级技术人才。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发展趋势分析:1. 适应产业升级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高职教育将更加注重培养适应新兴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人才,推出更多与时俱进的专业和课程,提高教育质量和就业竞争力。
2. 实践教学重要性凸显:高职教育将更加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践培训项目。
通过实践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 与国际接轨:高职教育将逐步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外高职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和消化国外的职业教育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4. 融合创新发展:高职教育将更加注重融合创新发展,在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推动高职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呈现规模扩大、专业设置多样化、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的特点。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摘要】:我国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快发展,受到社会关注程度逐渐提升,然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传统观念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职业教育仍被看作是“二流教育”、“断头教育”、“低层次教育”。
上海教育科学院职业教育所所长马树超指出,学生和家长对教育类型的选择,归根结底关乎社会对各类教育培养质量及其今后发展空间的综合认可度。
【关键词】: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培养现状;技工学校的教学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学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等的要求相对较高。
当前技工学校建设活动开展过程中,受到学生自身及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等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改进。
1.技工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现状1.1缺乏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当前技工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于中考成绩不理想的群体,学生并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砺,同时由于在家中娇生惯养,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团队意识,习惯独来独往,对于一些需要团队合作解决的项目和问题等,学生之间经常会出现交流冲突,不仅影响学生作业的及时完成,其应当养成的团队合作能力等也没有及时培养起来。
1.2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健康水平相对较低目前,我国技工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所具有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整体偏低,缺乏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认识,从而导致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致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不仅会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还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在对待事情的看法上和日常交往中,技工学校的学生容易陷入极端化情绪之中,导致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弱。
同时学生的健康水平等也相对较低,学生没有强健的体魄,抗压能力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3就业和顶岗实习存在诸多问题技工院校学生对待就业没有清晰准确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未及时掌握各项就业需要的专业知识。
同时,在寻找实习和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规划等未能形成相对比较准确的认识,面对职业选择等问题时出现了困惑等现象,学生的就业率相对比较低。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增长,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部分,高职教育一直扮演着培养专门人才、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就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高职教育现状1. 比较滞后的发展水平我国高职教育相较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是目前高职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一些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落后、教学设施老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
2. 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不高当前高职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方面,学校的办学方向及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不够匹配,导致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教育教学体系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相适应,引起了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认可度不高。
3. 教育质量亟待提高在高职教育领域,教育质量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因为高职教育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教育质量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和提升国家竞争力。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有限、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了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二、高职教育发展趋势1. 加大改革力度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我国高职教育应该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提升高职教育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2. 强化与企业合作高职教育要更加密切地与企业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更加贴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市场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随着我国创新创业热潮的兴起,高职教育也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力度。
通过开设相关课程、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途径,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一、引言随着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其就业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
了解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1、就业率普遍较高:与本科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毕业生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2、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尽管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率方面表现良好,但就业质量仍有待提高。
许多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影响了个人职业发展。
3、区域性就业不均衡: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多集中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而一些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则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1、就业观念有待转变: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对就业期望过高,不愿从事基层工作或到边远地区工作,导致就业难度增加。
2、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不能及时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毕业生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节,就业竞争力下降。
3、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不足:一些高职院校缺乏有效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学生在校期间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
四、对策与建议1、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体系,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举办职业讲座、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和能力。
2、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加强区域合作和农村支持: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和农村支持工作,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培训等方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质量。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
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缺乏系统性、缺乏实践性、缺乏个性化等。
本文旨在分析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等方式进行改进。
未来,应注重学生个性需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健全发展。
建议教育部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校企合作,为高职学生的职业成功奠定重要基础。
通过实施这些建议和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存在问题,应对策略,对策建议,实施路径,总结反思,展望未来,建议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够深入,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高职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就业前景,也制约了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和社会人才培养的需求。
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可以为高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同时也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目前教育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建议,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高职学校及相关部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提高高职学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促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
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职业能力的培养
2021年第20卷第2期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职业能力的培养□张仰维【内容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教育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让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都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就业和长远的职业发展。
因此,相比于普通高校,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情况更加看重,每年毕业生的就业已经成为了高等职业院校最关注的事情。
但是随着外界环境以及高等职业院校自身的变化,近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呈逐年上升趋势,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增大的就业压力,已经成为了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此,本文分析了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问题现状,并探讨了如何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也有效改善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现状。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职业能力;人才培养【基金项目】本文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工作现状及质量提升研究———以机电工程系学生就业情况为例”课题(编号:YZKY1913)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仰维(1983 ),女,陕西户县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发电厂与电力系统、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最主要的途径。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分为了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水平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技术应用型人才水平的高低,其就业情况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判依据。
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其最为核心和重要的指标之一。
此外,每年毕业的学生众多,其就业情况一直是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
但是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很高,已经成为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解决的一大困境。
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当前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一、当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现状(一)就业率虽逐年升高,但是就业压力仍旧很大。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胜任力提升路径探究
157美眉 2022.09下教研与美育职教天地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胜任力提升路径探究张明伟 韩佩良 李兰秀(衡水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衡水 053000)随着我国高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再加上疫情和经济形势的影响,高职学生就业工作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详细剖析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胜任力现状,探索提升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背景与现状(一)从学生角度来看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都考虑过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渴望更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所需的职业知识,部分人不清楚自己是否掌握了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多数同学都能学到所需的职业技能。
研究调查,高职院校学生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比重是53%,没有参加过社会实践的比重是47%,大多数学生都愿意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来锻炼自己。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53%的学生没有经历过企业实习,将近40%的学生经历过企业实习,在所有实习过的高职院校学生中,有92%的学生认为实习对今后的职业选择有帮助,在这92%的人中,有一半的人认为作用特别大。
在所有实习过的高职院校学生中,有90%的学生认为实习对今后的职业发展有帮助,在这92%的人中,有42%的人认为作用特别大。
(二)从教师角度分析经过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调查,从岗位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个人特质、持续进步能力等方面对高职学生的职业胜任力进行了综合分析。
高职学生在岗位适应能力方面的表现,主要从机会能力、适应能力、自我调剂能力、敬业奉献精�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等五个方面来体现。
经调查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在洞察机会方面比较弱,很难把握发展与竞争机会,影响自身发展;在自我调剂能力方面也不尽如意,对挫折、荣耀、沮丧等自我调节较差;在敬业奉献精神方面的表现更为糟糕,很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强化培养。
高职学生在问题解决能力这一维度,主要通过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五个方面来体现。
经调查发现,高职教师普遍认为学生仍缺乏这些方面的能力,尤为突出的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高等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为适应实际职业所需而设立的以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要招生对象,融入高等教育内容和教学管理体制的高等教育类型。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也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一系列关于中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下面是具体分析:一、现状1.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官方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高职院校已达1320所,招生人数超过1000万。
2.质量逐步提高。
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教学,强调职业能力实训,同时加强教育教学的质量管理。
新一轮认证评估取得了显著进步,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3.学科结构逐步优化。
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加大对新兴产业的适应性,优化学科体系,积极支持协同创新发展,提高学科和人才适应性。
4.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
高职教育着重注重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符合了市场和社会需求,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二、发展趋势1.高质量发展。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推进教学质量和教育发展,实现高职教育持续发展。
2.智能化教学。
借助互联网和技术手段,发挥智能化技术、教育大数据等作用,增进教育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3.深化产教融合。
促进加强产教对接,面对实际职业,提高教学内容和结合实际的实训环节,推进产教融合。
4.国际化发展。
加强与国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是高职教育实现创新性、国际化、交叉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是完善的。
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教育要注重实践和产教融合,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同时加强高质量发展和国际化合作。
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的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和市场需求。
高职学院社会服务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以G学院为例
A c a d e m i c F o r u m /学术论坛751 高职学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意义社会服务是高职学院的社会责任,也是高职学院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对高职学院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1 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随着21世纪初以来(特别是最近10年)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成绩显著。
高职学院不再是以往的专业单一、规模不大、结构简单的职业院校,而是发展成专业综合有特色,培养对象丰富化的社会组织。
高职学院不仅自身招收学员,集中培养专业技能人才,也向社会、向所在地区提供技能培训服务,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根据国外职业院校发展成功经验,一所高职学院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社会服务作用。
因此,高职学院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对高职学院自身的教学改革以及地区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1.2 实现人才的最优化利用高职学院人才的招聘与任用非常具有灵活性,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自由地面向人才市场通过各种途径招聘学院所需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教学水平、教学经验,也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
高职学院人才管理的直接目标是使学院各类型、各层次人才能够得到最优化利用,避免出现人才分配不均、人岗不匹配、人才富余浪费等现象。
因此,高职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不仅能为社会、为地区企业培养技能人才,也为学院自身人才的最优化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1.3 实现学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在高职学院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服务不仅为学院提高了知名度、赢得了口碑、拓展了招生渠道,更为学院自身发展所需经费提供必要的来源。
众所周知,我国的民办高职院校不像公办院校,一切费用均由国家财政支持,民办高职院校经费主要来自于学生学费、学院所属集团投资、各种赞助以及少量的社会服务收入。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职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整个社会服务中扮演的角色不断发生变化,高职学院社会服务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凸显。
社会服务所获得经济收入在整个高职学院经济收入体系中比例越来越大,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一
和措施 , 高工作效率 。 提 职业 能力 是学 生在学 习和掌 握知 识 、 技 能 , 具 备 一 定 的 态 度 和 经 验 的 基 础 上 并 形成 的 。 先 是 知 识 的 学 习 , 括 知 识 的 习 首 包
得 、 固 和 转 化 、 移 和 应 用 。 二是 技 能 巩 迁 第 成 效 的 探索 , 果 显 著 , 到 了 社 会 的广 泛 整 合 能 力 观 与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战 略 目标 更 的形 成 , 括 操 作 技 能 和 心 智 技 能 ( 称 智 成 得 包 又 认 可。 院也是 如此 。 是近 年来 , 我 但 由于 生 趋 一 致 , 合 国 情 。 以 多 数 是 按 此 观 点 力技 能 , 知 技 能 , 通 过 学 习而 形 成 的 合 符 所 认 是 源 减 少 , 少 高 职 院 校 降 分 录 取 后 , 生 质 为 指 导 进 行 职 业 能 力 的 研 究 和 培 养 。 整 法 则 的 心 智 活 动 方 式 , 阅 读 、 算 、 忆 不 学 按 如 运 记 职 即 量 明 显 降低 , 育 教 学 困难 日见 明 显 。 国 合 能 力 观 , 业 能 力 分 为 三 个 方 面 , 专 等 )第 三 是 职 业 态 度 和 经 验 的 形 成 。 此 教 《 。 由 家 中长 期教 育改 革 发展 规 划 纲要 (0 O 至 业 能 力 、 法 能 力 和 社 会 能 力 。 业 能 力 可 知 , 业 能 力 的 形成 不是 教 授 出来 的 , 2 l年 方 专 职 需 2 2 年 )对职 业 教 育提 出“ 00 》 职业 教 育 要 面 向 是 指 从 业 人 员具 备 的 从 事 职 业 活 动 所 要 学 习 与 实践 , 其是 与专 业 ( 业 ) 关 的 尤 职 相 能 人 人 、 向社 会 , 力 培 养 学 生 的 职 业 道 需 要 的 专 门 技 能 及 专 业 知 识 , 有 目 的 实 践 。 面 着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方法能力现状与分析
调研与分层次、 模块化研究欠缺 , 尤其是对于高职生
方法 能力方 面 的研究 薄 弱 , 实 地调研更 为稀缺 , 易使
收稿 1 3 期: 2 0 1 3—0 7— 2 0
1 . 2 测试 工具
基金项目: 2 0 1 1 年度甘肃省哲 学社会科学 规划项 目( 省社科 规
采用 全 国职业 核心 能 力统 一 测评 ( Z H P C) 职 业 社 会能力 2 0 1 1版 中级 测评 文 件包 , Z H P C是 依 据 人 力资源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 职 业 核 心 能 力 培 训 测 评 标
文章编号 : 1 6 7 1— 4 0 6 7 ( 2 0 1 3 ) 0 3— 0 0 5 4—0 3
高 职 院校 学 生职 业方 法能 力 现状 与分 析
薛小明 , 刘 凡
( 1 . 甘 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工程系 ,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2 .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甘肃 兰州 7 3 0 0 7 0 )
1 测 试 简 况
1 . 1 测 试对 象
在甘肃省 四所高职院校发放测试问卷 4 0 0份, 回收3 7 0份 , 有效答卷 3 6 9份 , 有效率 9 9 . 7 %, 测试
情况见 表 1 。
表1 甘肃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方法 能力测试基本情况
有效策略 ; 李平权提出了高职 院校培养学生职业 核心能力的实施路径 J 。但纵观研究 可以发现 , 对
个知识更替加快、 信息获取便 捷的社会生活中必
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 是人们职业生涯 中除 岗位专业 能力之外的, 适用于各种职业 , 并伴随人终身可持续
发展 的基本 能力 。职业 方法 能力 和职业社 会 能力共 同构 成 了职业 核心能 力 的一 体两 面 。 如何 突 出 高职 特 色 , 适 应 新形 势 下人 文 素 质培
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思考及对策探索
对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思考及对策探索高职院校是我国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思考并探索有效的对策。
一、现状分析1. 学习能力不足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困难,学习能力不足成为影响他们发展的重要障碍。
一方面是学生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也与学校教学、管理方式有一定关系。
2. 缺乏创新意识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缺乏对自主研究和创新的热情。
对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差,不善于主动创造和创新。
3. 人文素养不足高职院校学生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差、缺乏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等。
4. 就业能力待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社会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包括职业规划不清晰、求职技巧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等现象较为普遍。
二、对策探索1. 加强基础教育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教育不容忽视,学校要着力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2. 开展创新教育高职院校应加大创新教育的力度,引导学生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和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 强化人文教育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人文环境。
4. 加强就业指导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包括职业规划、求职技巧、实习培训等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5. 加强实践教学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拓宽学生发展空间高职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鼓励学生参与各类比赛和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7.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责任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服务现状调查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服务现状调查分析样,也担负着为社会服务的使命,学生社会服务作为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出极大的社会服务功能。
然而,高职学生的社会服务受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存在一些不足,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服务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本文对淮安市的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社会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现状调查分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同学生为a社会服务相辅相成,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学生基于自身的资源、专业优势,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人力、物力、技术支持等各种服务,学生为社会服务既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又能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促进高职院校的教育达标。
所以,高职院校开展相关社会服务活动,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要求,是院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1 调查对象和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淮安市的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的学生社会服务活动中涉及到的学生、市民等。
1.2 调查方法采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
1.3 调查内容调查三大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积极性、服务涉及的领域、贡献力度、服务质量、受认可度等。
2 淮安市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服务现状2.1 参与积极性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指导,经调查显示,各高职院校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学院的引导下,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对社会服务的认识也不断加深。
以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其专门建立大学生爱心服务社,开展相关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到淮安市儿童福利院、敬老院、清江浦民政老年公寓、许庄小学等地,开展一系列的爱心志愿活动;组织部分优秀学生深入农村,担任淮安市清浦区黄码乡“大学生村官助理”;以“传承孔子儒家思想文化,推进淮安旅游产业发展”为主题,宣传文化知识,服务地方发展,总之,院校努力通过各式服务项目引导学生参与到社会服务中,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我国高职教育是指专门面向高中毕业生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和知识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不断增加,高职教育也逐渐成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就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现状分析1. 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高职教育始于195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大批高职院校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2. 教育质量的提升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很多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3. 就业率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大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也在逐年提高。
高职毕业生在各种行业中都有着广阔的就业方向,就业前景也日益广阔。
4. 专业设置的完善随着社会对于专业技能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除了传统的机械、电子、化工等专业外,还涌现了新兴专业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以满足社会对于新兴技术的需求。
5. 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进行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一直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发展趋势分析1. 与国际接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高职教育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经验,同时培养适应国际化需求的人才。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培养面向国际市场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国高职教育要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对学生实习就业的帮扶和指导,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教育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适应性,是国家重要的人才梯队。
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就业对策研究。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面临较大的挑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前受到的歧视和偏见较多。
由于社会认知度不够,许多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历存在质疑,导致他们的就业难度增加。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于普通本科院校可能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能力持有质疑,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
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经验相对较少,缺乏与用人单位的深入联系和沟通,影响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
2. 就业状况普遍偏低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率较低。
在纷繁复杂的人才市场上,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加,竞争压力较大,造成了一定的就业状况偏低的现象。
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挑战,也给高职院校及相关部门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3. 就业对策研究面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就业对策研究,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就业现状。
(一)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组织实践活动和校企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增加与用人单位的对接机会。
(二)深化产教融合,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深化产教融合,与用人单位建立紧密联系,共同探讨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与用人单位的深入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趋势,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培训服务,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拓宽就业渠道,多方联动高职院校应该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多方联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我国高职教育的重要性高职教育为我国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当前经济结构转型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就业和发展机会。
他们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
高职教育对于促进社会平等和就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比于大学教育,高职教育的门槛相对较低,更能够吸引那些对理论学习不感兴趣或者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
这样一来,高职教育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有利于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距,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
高职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需求增加,高职教育所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正成为各个领域的主力军。
他们的就业率高、薪资水平稳定,并且往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1.2 高职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尽管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高职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一些高校开设的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部分毕业生找工作困难。
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一些学校在师资力量、实践环节、教学设施等方面存在短板,影响了教育质量。
高职教育需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和需求变化,保持教育内容的更新与前沿性,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高职教育的地区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挑战,一些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高职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制约了当地的人才培养和经济发展。
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高职教育朝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高职教育的现状分析我国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其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现状与分析
性差异 ; 是否 为独 生子女 、 文理专业等变量在 职业社会 能力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 :高职 院校 ;学生 ; 职业社会能力
基金项 目: 甘肃省哲 学社会科 学 2 1 年规 划项 I“ 01 l f 高职学生职业核 心能力培 养方案实施研 究”
作者简介 :薛小明, , 肃交通职业技术 学院副教授 , 士, 男 甘 硕 主要研 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 育。
本 职 业 能力 观 的基础 上 ,重点 强 调 了社 会 实 践 能
一
、
测试 简况 ຫໍສະໝຸດ ( ) 试对 象 一 测力 和动 手 能力 的 培养 同 周 静 、 霞 和 卢 锦 明 等 学 ; 李
在 甘 肃 省 四所 高 职 院 校 发 放 测 试 问 卷 40 0
者 对于 职业核心 能力 培养 的具 体做法 进行 了论 份 , 回收 3 0 , 7 份 有效答卷 39 , 6 份 有效率 9 . 9 %, 7 述。 但纵观研究可 以发现 , 对于高职教育中职业核 测试 基本 情况 见 表 1 。 心能力培养 的重要性认识趋同,对于职业核心能 力 的范畴体 系尚不统一 ;对于职业核心能力宏观
19 年 , 9 8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 国家技能 人交流” “ 、与人合作 ” “ 、解决 问题 ”“ 、革新创新” 、
“ 语 应 用 ” 称为 职 业社 会 能 力 。依 据人 力 资 源 外 并 能力 统 一测 评》 简称 Z P 文件 包 ,0 2 4月 , ( H C) 21 年
中把 职 业 核 心 能力 分 为 八 项 , 中“ 其 与 质 。职 业社 会 能 力 和职 业 方 法能 力 共 同构 成 了职 振 兴 战 略 》
不 断 变 换 , 伴 随 人 终 身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基 本 能 和 和社 会 保 障部 制 定 的 2 1 年 版《 国职 业 核 心 并 0 1 全
高职生职业能力认知差异现状研究及对策
高职生职业能力认知差异现状研究及对策作者:苏小冬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14期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了解高职生对职业能力要素重要性的认知与用人单位之间差异,分析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高职生职业能力认知差异一、高职生职业能力认知调查设计、组织职业能力是就业的基本条件,是胜任就业岗位的基本要求,是立足社会、获取生活来源、谋求自我发展的基础。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McClelland)从1989年起,对200多项工作所涉及的素质进行研究,即通过观察从事某项工作的绩优人员的行为及其结果,发掘导致其绩优的明显特征,提炼并形成了21项通用素质要素,构成了素质词典的基本内容。
从麦克利兰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本文把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确定为20项,归纳为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
基本能力即通识知识,专业能力即技术技能,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人格品质、再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前两者属于显性素质,后者属于隐性素质。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高职在校学生和主要用人单位;采用委托各高职院校的招生就业部门的调查方式;调查期限从2010年9月到2011年6月。
向江苏的10所高职院校发放学生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9份,回收率为92%;向主要用人单位发放调查问卷共100份,收回调查问卷89,回收率89%。
二、调查结果1.对高职院校最需培养职业能力要素的认知差异高职生和用人单位采用同样的调查内容。
职业能力中基本能力要素7个:①学习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自理自律能力;④自我评价和接受评价能力;⑤身心承受能力;⑥英语和计算机基本运用能力;⑦职业道德。
专业能力要素6个:①专业知识掌握;②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③专业研究;④专业技术创新;⑤信息搜集和分析处理能力;⑥开拓创新能力。
关键能力要素7个:①人际交往能力;②团队协作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创业规划能力;⑤环境适应能力;⑥职业发展能力;⑦市场竞争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现状与分析①摘要:采用职业核心能力测评卷对甘肃省四所高职院校369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
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职业社会能力方面总体达到中等合格水平,但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方面依然亟需合理引导和加强培养;男女两性、家庭来源地等变量在解决问题,大一大二年级在与人交流等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是否独生、文理专业等变量在职业社会能力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社会能力现状分析作者简介:薛小明,男,甘肃灵台人,教育学硕士,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职业社会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它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特别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共同构成了职业关键能力的一体两面,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适用于各种职业,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并伴随人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
国内已开展了不少关于职业社会能力方面的研究,都表明了职业社会能力的重要性。
邓泽民、陈庆和教授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职业教育课程设计》专著中提出,“职业院校的学生应具备交流、团结协作、解决问题、数字应用、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与自我管理发展6项关键能力”。
童山东教授总结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的初步收获②;杨明在五种基本职业能力观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③;周静、李霞、卢锦明等学者对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进行了论述。
但纵观研究可以发现,对于高职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趋同,对于职业核心能力的范畴体系尚不统一;对于职业核心能力宏观一体化研究成果颇丰,但本土化调研与分层次、模块化研究欠缺,易导致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中的取舍不易和水土不服。
1998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其中“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并称为职业社会能力。
依据人力资源和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2011年版《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统一测评》(简称ZHPC)文件包,由甘肃省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实施研究课题组于2012年4月对①此文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规划项目《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案实施研究》课题子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②童山东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此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批准号:BAJ060049)子课题研究成果。
③杨明. 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J]. 职业技术教育, 2007,(22) .于甘肃四所高职院校共计369名学生进行了职业社会能力方面“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三个模块的综合水平测试。
试图就甘肃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现状进行调研与分析,为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的开发与设置提供可资借鉴的数据资料。
一、测试简况(一)测试对象在甘肃省四所高职院校发放测试问卷400份,回收370份,有效答卷369份,有效率99.7%。
测试情况见表一。
表1 甘肃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测试基本情况性别是否独生专业来源地年级男女是否文史理工城市农村大一大二大三人数210 159 71 298 147 222 74 295 225 144 0% 56.9 43.1 19.2 80.8 39.8 60.2 20.1 79.9 61 39 0(二)测试工具采用全国职业核心能力统一测评(ZHPC)职业社会能力2011版中级测评文件包,ZHPC 是依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核心能力培训测评标准》(试用)制定,专用于国家职业核心能力统一测评的综合测评鉴定。
其中,职业社会能力笔试问卷参考测评标准,由课题组设计60题分项测试问卷,测试学生职业社会能力所达到的程度。
囿于时间所限,综合测评仅设三项开放型论答题随同笔试卷一同下发,所占分值为40%。
测评问卷内含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3个因子,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437、0.9706和0.9116,重测信度为0.7882,表明测评问卷具有较为满意的内部一致性和重测一致性,能够较为有效得区分考生在社会职业能力方面的差异。
详见表2。
表2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分项答卷测试方案(三)施测过程测试问卷以班级为单位,采用集体答卷的方式进行。
采用统一指导语,统一答卷纸,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统一评判与录入。
采用SPSS17.0版本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
二、测试结果(一)甘肃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一般情况表3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测试结果项目类型测试均分成绩范围标准差标准误与人合作能力22.5827 3~30 3.88969 .20249与人交流能力19.8374 3~29 3.81225 .19846解决问题能力24.1789 6~34 5.37107 .27961职业社会能力66.6233 31~86 9.23289 .48065 从表3可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测查均分为66.6分,总体达到中等合格水平。
其中,与人交流能力整体偏弱(19.8分),在社会职业能力培养中应重点予以关注和训练,解决问题能力学生间差异较大,在培养中应予以差异化训练为主。
(二)人口统计学变量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现状的影响表4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职业社会能力得分比较(M±SD)变量人数与人合作因子分与人交流因子分解决问题因子分社会能力总分性别男210 22.28±4.1819.26±3.7823.81±5.7965.38±9.79女159 22.98±3.4420.59±3.7424.65±4.7268.26±8.17T值-1.717 -3.379 -1.491 -3.003Sig值.069 .512 .007 .031是否独生是41 22.12±3.9819.58±4.0323.26±5.9164.97±10.76否328 22.64±3.8819.86±3.7824.32±5.3466.82±9.02T值-.804 -.449 -1.173 -1.213Sig值.729 .793 .431 .443专业文史147 22.90±4.0120.12±3.7624.16±5.1167.19±9.09理工222 22.36±3.7919.64±3.8424.22±5.6166.24±9.32T值 1.296 1.197 -.115 .972Sig值.378 .836 .128 .981来源地城市44 21.86±3.7718.72±4.3722.68±6.5663.27±10.59农村325 22.68±3.9019.98±3.7124.40±5.2167.07±8.95T值-1.308 -2.067 -1.994 -2.585Sig值.863 .138 .028 .256年级大一275 23.04±3.6520.01±3.5424.05±5.3667.10±8.89大二94 21.24±4.2519.31±4.4724.63±5.5765.20±10.08T值 3.939 1.53 -.902 1.733Sig值.217 .001 .909 .3251、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在性别特征上的比较。
从表4可见,高职院校男性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优于女性大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007﹤0.05),而在与人合作与交流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总体来说,职业社会能力在性别特征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sig=0.031﹤0.05)。
2、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在是否独生子女特征上的比较。
从表4可见,高职院校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方面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但是职业社会能力在是否独生特征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sig=0.443﹥0.05)。
3、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在专业特征上的比较。
从表4可见,高职院校文史类大学生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两项能力的得分高于理工类大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理工类大学生的得分略高于文史类大学生,但是职业社会能力在专业特征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4、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在来源地特征上的比较。
从表4可见,高职院校来源于农村的大学生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解决问题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城市来源的大学生,且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sig=0.028﹤0.05),但是职业社会能力在来源地特征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5、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社会能力在年级特征上的比较。
从表4可见,高职院校大学生大一学生在与人合作、与人交流方面得分高于大二学生,且在与人交流方面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sig=0.001﹤0.05)但是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大二学生相较于大一学生,则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因缺乏大三学生数据支持,所以,职业社会能力在年级特征上的差异暂缺判定。
三、现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社会能力方面总体状况是处于中等合格水平的,但是在与人交流能力以及与人合作能力方面依然亟待加强,这也与以往研究结果较为一致④⑤。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于高职生职业能力方面培养的重视,高职生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表现出了与年级特征高度的正相关,即年级越高,解决问题能力越强。
男性大学生比女性大学生在职业社会能力方面表现出了一定的优势,在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表现则更为突出,这一方面源于男女两性的人格特征差异所导致,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男性高职生更多的承受社会责任,也更多地参与到与人合作与交流的活动中的原因所致。
独生子女在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均较非独生子女略有差距,这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学校教育中,依然需要遵循差异化培养原则,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加强他们人际交往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④刘红星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⑤顾艳霞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另外,本次测试结果也发现了特别值得关注的两种现象,一是农村大学生在职业社会能力各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城市大学生。
这可能是因为近几年来农村的发展特别迅速,农村孩子的信息接收不仅局限在网络媒体与课堂上,他们参加更多的生产活动也给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有益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