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_微课程开发制作论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微课程作为新型的教学资源,因其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适应碎片化学习而受

到教育者的青睐,并广泛应用到慕课建设、翻转课堂教学等领域中。与此相适应,微课程的开发制作也成为信息化教学实践的热点。

目前,许多一线教师都有根据教学实际自制微课程的需求,但不少教师对制作技

术不甚了解,也缺乏对技术的比较分析。因此,研究一线教师自制微课程的技术选择就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首先对研究内容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微课程的制作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

等,从而确定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和意义;然后从微课程的表现形式和制作技术上对微课程进行分类,以便后期对微课程制作进行软硬件的选择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自我实践的方式进行微课程制作

的尝试,并总结归纳课程内容的类型和技术搭配的关系,提出微课程制作的前期准备、中期制作、后期处理等环节以及注意事项。

通过对微课程的个案的分析,整理说明不同教学内容与所采用的微课程的类型以

及技术搭配的不同,提出多种搭配方案,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的自我选择。

实践和研究表明,教师自我应用的微课程是“个性化”的微课程。“个性化”的

成品是有教学需求的,跟个人的课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有关。教师在选择技术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师自己的信息素养以及现实设备等情况进行自我调整,从而用最合适的技术搭配来制作出辅助日常教学的微课程。

关键词:

微课程;自制技术;技术搭配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1.4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6)

2.1

微课程相关概念界定 (6)

2.2

自制微课程 (6)

2.3

教学媒体选择 (11)

第三章

自制微课程的实例分析与实践 (12)

3.1

自制微课程的实例分析 (12)

3.2

自制微课程的实践 (23)

第四章

微课程制作技术的硬件软件选择与搭配

(28)

4.1

硬件的选择 (28)

4.2

软件的选择 (30)

4.3

自制微课程的技术选择搭配 (39)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44)

5.1

研究结论 (44)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4)

参考文献 (46)

谢 (48)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9)

聊城大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1

第一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微”的到来

21 世纪,电子信息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奏,而生活节奏的加快

使人们越来越倾向于“微”的生活方式。2009 年,微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继

而,微视频、微电影、微信等“微”家族的相继出现,时刻提醒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

个“微”的时代。相应地,在教育领域,“微学习”、“微课程”等也相继出现,并

时刻渗透着我们日常的生活,并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

1.1.2 “微课程”的出现

2010 年以来,“微课程”作为一种信息化教育资源快速进入教育者的视野。其

特点是用3-10 分钟的短视频来解释一个知识点,目标比较明确,其资源较多,情景

真实,方便观看。目前在国内对“微课程”这一名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黎加厚教授、

焦建利教授、胡铁生教授等教育技术领域的相关带头人都曾经对“微课程”作出定义。

在美国,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曾于2008 年最先提出“微课程”这一个概

念。他称微课程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最开始的“微课程”是大概

只有60 秒长度的展示,这些大约只有60 秒长度的展示带有具体的结构,它们并不仅

仅是简单的演示。由此,戴维·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

1.1.3 “微课程”在我国的发展

国内对“微课程”的大规模研究和讨论起于2012 年,许多学者对“微课程”的

概念、功用、价值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随着认知的深入,广大教育工作者又在开发

微课程的技术和艺术上进行了大量探索,各种“微课程大赛”也应运而生。近年来,

“微课程”与“可汗学院”“翻转课堂”“MOOCs”等共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微

课程作为资源载体的核心地位日益突显。

在这个移动终端学习方式逐渐普及以及优质学习资源亟需建设的前提下,“可汗

学院”、“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广泛推广下,“微课程”作为当代信息化教育的产物,已经渗透到教学的各个层面。无论是一线教学还是教学研究,“微课程”都参与其中,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1.4 “微课程”制作技术的研究

微课程的实用性赢得了广泛的关注,并汇聚了大量人气。自2012 年起,有关微

课程的比赛和交流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开展起来,仅全国范围内的比赛就有十个以上,

官方教育机构以及民间的协会组织和企业均成为微课程赛事的积极主办者。一些举办

多年的教育信息化评比活动也增加了微课程内容,如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活动都新

增加了微课程的比赛评选环节。再有少许机构推出了专门性的微课程比赛,如中国微

课大赛和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等。在高校以及中小学,教师已经将“微课程”搬上了课

堂,由此来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

无论是“微课程大赛”还是教师课堂中“微课程”的应用,都离不开对微课程的

制作。在“微课程大赛”中对于“微课程”的制作都提出了相应的评分标准,是质量

的衡量。但是在教师的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因各种原因的限制性,导致教师无法制作

出像“微课程大赛”那般质量精良的“微课程”。为了教学的实际应用,教师在技术

上以及艺术上都应该有相关研究,这也是“微课程”制作技术的发展方向。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微课程”(Microlecture)一词最早出现在国外,20 世纪90 年代后,美国北

衣阿华大学Mc Grew 最早提出了60 秒课程设计,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英国纳皮尔大学Kee 教授为让自己的学生清楚地掌握学科的要点,应对快速增长的学科知

识与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出让学生举行一分钟演讲的理念,1995 年发表了题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