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建设标准、质量与特色研究方案

合集下载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doc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doc

专业建设工作质量标准(一)目录(二)正文1.专业建设管理1.1专业(群)开发与调整1.1.1每三年组织专业(群)开发与调整的专题调查研究,掌握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定位,区域产业发展的实然现状与趋势,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发展动态,厘清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准确认识专业(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1.1.2分析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对口率、薪资水平等),专业(群)发展的现实能力(教学与科研团队、实训与实习条件、课程及其资源、专业特色等),准确把握专业(群)发展的内部基础。

1.1.3撰写专业(群)发展SWOT报告,剖析专业(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明确专业(群)发展的目标、思路和策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后,递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1.2 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建设计划1.2.1依据学院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建设、教学及评价改革、团队建设、实训中心与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双证书”获取、学生对专业建设工作“满意度”、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就业质量);制定实现目标的思路、举措和保障措施。

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院长办公会议核准。

1.2.2依据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计划专业建设年度工作,确立目标,明确任务,落实主体,规定时间节点,经系部党政联席会议(或扩大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专业建设与系部其它工作一同计划。

1.2.3组织专业建设年度计划实施情况总结,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1.2.4组织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执行情况总结,总结分析规划目标的达成情况、存在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改进问题的设想。

总结报学院备案。

1.3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建立由学院高级职称教师,行业协(学)会、企(事)业单位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和工作制度,谋划和推动专业发展论证、人才培养模式与方案创新,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员工培训、人才质量评价等工作。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

专业建设工作质量标准(一)目录序一级指标一专业建设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与二课程建设三教学改革与管理四专业发展资源建设五科研与社会服务二级指标质量标准专业(群)开发与调整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建设计划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专业文化建设过程与绩效分析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改革教学管理教学团队建设实训中心与实习基地建设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技术与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二)正文1.专业建设管理1.1 专业(群)开发与调整1.1.1 每三年组织专业(群)开发与调整的专题调查研究,掌握地方政府产业发展定位,区域产业发展的实然现状与趋势,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发展动态,厘清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准确认识专业(群)发展的外部环境。

1.1.2 分析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对口率、薪资水平等),专业(群)发展的现实能力(教学与科研团队、实训与实习条件、课程及其资源、专业特色等),准确把握专业(群)发展的内部基础。

1.1.3 撰写专业(群)发展SWOT报告,剖析专业(群)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明确专业(群)发展的目标、思路和策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后,递交学院学术委员会审定。

1.2 专业建设规划与专业建设计划1.2.1 依据学院专业发展整体规划,制定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确立专业发展目标(人才培养方案创新、课程建设、教学及评价改革、团队建设、实训中心与实习基地建设、学生能力与素质发展、“双证书”获取、学生对专业建设工作“满意度” 、用人单位对学生“满意度” 、就业质量);制定实现目标的思路、举措和保障措施。

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审议,系部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院长办公会议核准。

1.2.2 依据系部《专业(群)建设规划》,计划专业建设年度工作,确立目标,明确任务,落实主体,规定时间节点,经系部党政联席会议(或扩大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专业建设与系部其它工作一同计划。

1.2.3 组织专业建设年度计划实施情况总结,发现计划执行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经党政联席会议审定后报学院备案。

专业建设标准、质量与特色研究方案

专业建设标准、质量与特色研究方案

“专业建设标准、质量与特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一、指导思想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州、市有关职业教育的法规、决定为指导,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以“办最合适专业,求提高专业水平,以特色获取更广阔市场”为直接目标,贴近学生需要,贴近市场需要,努力探索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严密的科学评估方案,为指导中职专业建设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生顺利就业、有效创业服务。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职专业建设标准、质量与特色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我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及课程开发的模式、策略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促进就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且具有较高社会声誉。

具体研究目标是:(一)研究的总体目标专业建设的标准、质量及特色研究将以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等4个重点专业和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导游特色项目为主体建设目标。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搞好1—2种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与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聘请行业能工巧匠,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5%以上;各专业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实践,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建立校企间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每个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1--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制度;建立和完善订单培养机制,实现学生订单培养率达到50%以上,顶岗实习结束后企业录用订单培养生的比例已达98%以上的目标。

(二)研究的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1)学前教育专业拟探索试行“2.5+0.5”的工学结合模式;建设好3门核心课程;完善2门校本讲义;与湖北省学前教育专业中心教研组合作,编写4门教材;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场景教学。

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尽快启动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根据特色专业建设规划,特制定我院特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1、在现有专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我院建设10个左右教育教学思想先进、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培养质量及其专业建设、改革、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在省内领先并在校内具有较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得到社会公认的特色专业。

2、通过特色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我院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使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在省内具有较强竞争力,为我市乃至河北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特色专业建设标准特色专业是指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质量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专业。

它应符合下列标准要求:1、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水平高;2、有良好的办学条件和先进的教学手段;3、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质量高,专业改革力度大,教学改革成果显著、特色鲜明;4、培养的学生素质高、创新能力强;5、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

三、特色专业建设具体要求1、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紧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瞄准冀津京、环渤海经济圈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随时关注与专业相关产业的新职业、新岗位,实时跟踪最前沿、最关键技术,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形成适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2、形成互利共赢、充满活力的校企合作机制全面构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采取建立“董事会”、“理事会”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方式,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与专业相关产业领域内拥有最前沿技术、最强综合实力的企业合作,共同制定专业建设方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建职业文化、共同关心毕业生就业,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互聘,共同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专业建设标准与诊断方案

专业建设标准与诊断方案

专业建设标准与诊断方案专业建设是院校建设的核心,是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高职院校建设工作要围绕专业建设展开。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院专业建设的健康发展,增强学院发展核心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湘发〔2006〕22号)、《湖南省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评估办法(试行)》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等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促进学院内涵建设,规范专业建设基本行为,提高专业基础能力,培育专业特色,创建专业品牌,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司法职业教育专业体系。

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与原则专业建设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生就业导向相结合,专业建设与学院教学改革相结合,专业建设与产学研相结合,重点支持与普遍投入相结合,通过重点专业的建设,突出学院办学优势和特色,使传统专业做精做强,成为品牌专业。

并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力争使学校重点和特色专业达到5个左右。

同时坚持适时地对专业进行改革与结构调整,使其与学院的总体发展和社会经济相适应。

三、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专业设置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要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结构调整需要,并能根据变化灵活调整,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专业名称科学规范,专业口径宽窄适当,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有明确的职业面向,培养规格表述清楚,并与目标定位一致,可操作性强,鼓励订单培养,满足用人单位需要。

(二)课程体系坚持就业导向原则,遵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合理设计课程和适时进行课程整合和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占较大比例,能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专业培养方案科学规范,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能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时调整更新,并具前瞻性,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教育。

专业建设 方案

专业建设 方案

专业建设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关于专业建设的方案,以保证专业能够顺利运作并实现预期目标。

专业建设方案应包括专业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团队、实践环节等内容,以确保专业的教学质量和对学生的培养效果。

2. 专业目标2.1 教育目标制定明确的教育目标是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

在编写教育目标时需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

教育目标应该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能够明确指导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发展。

同时,教育目标也应考虑到专业的长期发展,以适应社会变化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

2.2 学术目标学术目标是指专业建设中与学术研究相关的目标。

学术目标应该具有创新性和应用性,能够提升专业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学术目标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以便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的优秀人才。

3. 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根据专业目标和学生需求来确定。

一方面,课程设置应包括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以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

另一方面,课程设置还应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

3.1 基础课程基础课程是专业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学习的基础。

基础课程一般包括数学、计算机科学、语言学等。

通过学习基础课程,学生可以打下坚实的学科基础,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做好铺垫。

3.2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关键。

专业核心课程应涵盖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能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3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的设置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人发展需求来确定。

选修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扩大知识面。

选修课程应有一定的自由度,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4. 教学团队构建一个强大的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的关键。

教学团队应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高学术水平和良好教学风格的教师组成。

教学团队的成员应具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能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

质量工程中特色专业建设探讨.docx

质量工程中特色专业建设探讨.docx

质量工程中特色专业建设探讨开展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是优化专业结构,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教育部和财政部大力支持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今天,以科学的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建设的成效和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因此我们必要对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内涵、特色专业特点、建设意义,特色专业建设等观点及建设规划等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使特色专业建设工作更有成效,更能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一、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内涵特色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在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能体现出独特的风格,培养的学生质量在整体上要优于其它院校该专业学生,并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有较高声誉的专业。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1]。

特色专业建设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内涵建设具有促进作用,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支撑和保证作用,是构成高等职业院校竞争力的基础。

我院智能交通技术运用专业申报为自治区特色专业后,专业建设团队重新学习了相关文件的精神,修订了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我们认为特色专业有如下的特点:1.特色专业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和培养质量方面特别出色。

以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为主要建设宗旨,来设置专业的培养目标,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使该专业的教育教学整体水平和专业建设具有显著的成效[2]。

2.特色专业应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产业结构和市场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及变化趋势作为特色专业建设的依据。

围绕行业、企业发展所对应的职业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提升适应人才市场变化的能力,使人才培养工作与社会发展需求无缝对接[8]。

3.高职特色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应具有突出的区域特色。

在建设特色专业过程中必须围绕所在服务的区域优势、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以及各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本着立足地方、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来建设。

专业质量基本情况调研方案

专业质量基本情况调研方案

专业质量基本情况调研方案专业质量基本情况调研方案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专业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指标之一,关系到学生的职业发展、社会认可度以及学校的声誉和竞争力。

因此,对高校专业质量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对于学校提高专业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方案旨在通过深入调研,全面客观地了解我校专业质量的基本情况,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

二、调研目标1. 了解我校各专业的教学资源配置情况,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料等。

2. 了解我校专业课程设置与更新的情况,是否与市场需求和学术前沿保持紧密联系。

3. 了解我校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注重学生参与和能力培养。

4. 了解我校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能力,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表现。

5. 分析我校专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资料调查:收集和分析与专业质量相关的学术文献、研究报告、教学评估报告等。

2. 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和需求,以及对学校教学改进的建议。

3. 专家访谈:邀请校内外教育专家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专业质量的看法和建议。

4. 数据统计分析:分析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评价等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比较。

四、调研内容1. 专业教师队伍情况调研:包括师资结构、教师学术背景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调研。

2. 教学资源调研:包括实验室设施、图书馆资源、计算机设备等教学资源的使用情况。

3. 课程设置调研:对各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研,了解是否与时俱进、符合市场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

4. 教学方法调研:通过观察和访谈,了解教师是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是否注重学生参与和能力培养。

5. 学生评价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成绩数据等,了解学生对专业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学习情况。

五、调研步骤1. 制定调研计划:明确调研目标、内容和方法,确定调研时间和调研人员。

专业质量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质量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质量建设实施方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企业的专业质量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专业质量建设是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实施专业质量建设,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责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资源管理、产品实施等要素。

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使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二、加强员工培训。

企业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通过培训,可以使员工更加熟悉和掌握产品和服务的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和失误,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三、建立质量监控机制。

企业应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控机制,对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和检测,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和要求。

四、推行全员质量管理。

企业应推行全员质量管理,使每个员工都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来。

通过全员质量管理,可以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全员质量控制的良好局面,从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整体质量水平。

五、持续改进。

企业应坚持持续改进的理念,不断完善和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通过持续改进,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始终保持领先地位,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六、加强供应商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建立起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

通过加强供应商管理,可以确保原材料和外购件的质量,从而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七、建立质量激励机制。

企业应建立起合理的质量激励机制,对在质量管理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员工给予适当的奖励和荣誉。

通过建立质量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八、加强客户满意度管理。

企业应加强对客户满意度的管理,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和意见,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通过加强客户满意度管理,可以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课程质量认证标准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和课程质量认证标准

专业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注:1、毕业生合格指本科生经过四年学习毕业时能够同时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2、专业特色是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专业特有的、优于其他专业的独特优质风貌。

特色对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作用大,效果显著。

特色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应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得到公认。

特色可能体现在不同层面:专业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培养模式、人才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

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注:新开课程教师必须具备上讲教师资格,具有完备的教学大纲或课程简介、教案(或电子教案)、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方案
二、现状分析
1.市场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市场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是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2.教育现状:当前,我国专业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导致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3.师资队伍:部分专业教师缺乏行业背景和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
三、建设目标
1.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改革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体系。
3.提升师资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增强实践能力: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和创新能力。
5.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教育现状:目前,我国专业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实战能力不足,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3.师资队伍:部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技能培养。
三、建设方案
1.专业设置:结合市场调研,优化专业设置,新增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专业。
2.课程体系: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战能力。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专业建设提供一种可行路径,助力我国教育事业持续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方案,确保专业建设取得实效。
第2篇
专业建设方案
一、前言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的核心任务。本方案旨在探索一条适应市场需求、符合教育规律的专业建设之路,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3.经费保障:加大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确保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学院特色专业建设标准
5.3社会声誉
专业紧密结合经济建设,产学研工作开展富有成效,培养出有突出贡献的人才。新生报到率与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较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欢迎,社会声誉高。
5.4示范辐射作用
专业建设成果示范辐射作用成效显著,在省内有较大影响。
6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特色
6.1专业所具备的特色
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与国内、省内其他学校同类专业相比特有的优势与特色:⑴体现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的办学理念、办学思路;⑵体现在专业教育上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特色;⑶体现在专业教学上的特色——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解决教改中的重点问题等;⑷体现在专业教学管理上的特色——科学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运行机制等;⑸体现在学科专业建设上的特色。
4.改革、建设与管理
4.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符合新世纪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能整合、深化已有教学改革成果,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近5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项或省级精品课程≥1项。
4.2教材建设
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所占比例≥30%,多数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有双语教学课程。有主编或参编的国家规划教材。
2.师资队伍
2.1队伍结构
专业带头人具有较高知名度。教授、副教授比例≥30%,35岁(含)以下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比例≥50%,其中45岁以下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比例≥12%。有校级以上(含省级)的教学名师或教学团队。
2.2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教师情况
60%以上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主要由教授、副教授或博士讲授;40%以上的专业选修课由高级职称或博士讲授,教学水平高。
2.3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情况
近5年承担省部级以上教学和科学研究项目≥2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或科研成果奖励≥1项。

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一、导言如今,高等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各个学院和学校都在积极探索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

本文旨在探讨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以期为相关学院和学校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二、重点专业建设思路重点专业是指在学院或学校中具有特殊地位和重要地位的专业领域,在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

在重点专业的建设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思路:1. 优化课程设置:通过对课程内容的优化和调整,确保重点专业的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和行业发展紧密结合。

同时,开设一些前沿领域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 实践教学强化:通过与企业和行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例如,开设实习课程、组织校企合作项目和参观考察等,使学生能够真实接触到行业的实际操作和问题。

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不断创新培养模式。

可以通过开设双学位、辅修课程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和发展机会。

此外,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计划,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三、特色专业建设思路特色专业是指依托学院或学校的优势资源和特殊环境,针对特定领域或行业的需求进行的专业建设。

在特色专业的建设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思路:1. 教学资源整合:特色专业的建设需要充分整合学校内外的教学资源。

可以邀请业界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或开设与特色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和项目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特色专业的学生通常要面临更多的实践问题和挑战。

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建立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3. 学生培养特色化:特色专业的学生培养需要根据其特定需求进行特色化培养。

可以开设专业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进行个性化选择。

此外,可以通过举办专业论坛、学术交流会等活动,加强学生的专业交流和合作能力。

四、结语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专业质量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质量建设实施方案

专业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专业质量建设成为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

只有不断提升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目标设定。

专业质量建设的目标是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

三、实施方案。

1. 确立质量管理责任。

企业领导要高度重视质量建设工作,明确质量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组织架构。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政策、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确保质量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3. 强化过程管理。

通过流程再造和优化,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质量风险。

4. 加强员工培训。

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质量意识,使员工成为质量管理的参与者和推动者。

5. 强化质量监控。

建立全面的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过程监控和结果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稳定性。

6. 推进持续改进。

建立质量改进机制,通过定期的质量审核和评估,不断完善和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四、实施步骤。

1. 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专业质量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2. 落实责任。

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建立绩效考核机制,确保专业质量建设工作的落实。

3. 推动实施。

组织专业质量建设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推动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监督检查。

建立专业质量建设的监督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实施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预期效果。

通过专业质量建设的实施,可以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需求,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总结。

专业质量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需要全员参与,持续改进。

只有不断提升质量,才能赢得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通过本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能够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推动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优秀范文5篇)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优秀范文5篇)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特色专业建设方案一、建设目标严格按照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标准建设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切实为高等师范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我校本科教学“2+2”、“4+2”人才培养模式为契机,结合本专业的具体特点,在充分调研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有效务实的人才培养方案。

2、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更新教育教学内容在现有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教师教育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基础上,根据时代要求,结合学科发展,继续优化课程体系,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原则和文理渗透原则,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强化教学改革研究,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开展多层面的、立体化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具体包括实施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教材编写项目,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如双语教学、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考试研究等,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4、构建高效管理机制,服务教师科研教学不断完善学院现有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构建高效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贯彻教学管理制度,通过执行教学管理机制,为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优质服务,不断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根据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要求,大力引进高层次的人才。

由于学院青年教师较多,学院将会借助国家与学校搭建的平台,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发展,同时学院也将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和活动,强化科研能力,提升教学水平,促进青年教师不断成长。

6、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与学院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大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方案

特色专业建设方案根据《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2010—2020年)》的要求酒店管理学院计划通过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专业建设实践,丰富专业建设理论,形成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积累优秀经验和实践成果,力求对全省同类型专业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切实提升高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一、特色专业建设目标立足,面向全国,按照“适应市场、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的建设思路,以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旅游管理人才为宗旨,依托我校商科大学的学科优势,紧密结合我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以“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两个专业方向为突破口,通过3-5年的建设期,努力探索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经验,最终达到如下4个发展目标:(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二)形成本学科人才培养与旅游实践发展紧密结合的建设思路与人才培养方案(三)建成一支应用技能高、社会服务能力强、教学质量突出的师资团队(四)集成我校26年来办学的有效经验和研究成果,形成全省旅游管理专业建设中的一个特色鲜明的示范点(五)丰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教学理论二、特色专业发展思路与方案为在本专业建设期末能够实现上述5个目标,我们计划采取如下发展思路与方案:(一)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特色实验实践教学方法立足本科生专业研究、应用能力,对于旅游实践教学,我们增设旅游规划制图实验室、旅游资源展览展示实验室、旅游电子商务与咨询实验室等,努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水平.制订校外实训基地五年规划,依托实训实习基地,在满足学生实践的同时,开展双向科研经营活动,为教师提供科研场所,取得一批产学研成果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建立新的满足教学要求、合作紧密、实践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践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符合旅游企业岗位需求。

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及如何建设

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及如何建设

特色专业的建设标准及如何建设一、特色专业建设的标准1、特色专业:特色专业是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专业。

具体而言,特色专业是指一所学校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是按专业划分来培养人才。

特色专业建设旨在根据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引导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确定自己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2、特色专业建设的标准(1)适应性特色专业建设要适应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增强专业针对性和定向性。

要能够体现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及未来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增强竞争力,提高就业率,努力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2)创新性打造特色专业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探索性、创新性的工作,必须遵循创新性原则。

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遵循特色专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既要保持和发展已有的优势,又不能固步自封,要以超前创新的眼光,瞄准未来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不断开辟新方向,在不断创新中保持优势,使特色专业充满前景,充满活力。

(3)科学性特色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就是要采取“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差异化策略,考虑学校自身优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既要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又要符合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更应适应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集中力量进行重点建设,强化优势和特色,确保专业领先地位。

(4)示范性高校应首先建设好符合社会需要的特色专业,通过特色专业的建设,带动相关专业建设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建设标准、质量与特色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恩施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课题组一、指导思想本课题研究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州、市有关职业教育的法规、决定为指导,认真贯彻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以“办最合适专业,求提高专业水平,以特色获取更广阔市场”为直接目标,贴近学生需要,贴近市场需要,努力探索中职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形成严密的科学评估方案,为指导中职专业建设服务,为教育决策服务,为学生顺利就业、有效创业服务。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对中职专业建设标准、质量与特色的研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探索我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及课程开发的模式、策略与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促进就业,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且具有较高社会声誉。

具体研究目标是:(一)研究的总体目标专业建设的标准、质量及特色研究将以学前教育、计算机应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等4个重点专业和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导游特色项目为主体建设目标。

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每个专业搞好1—2种核心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完善内部管理与质量监控评价机制。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聘请行业能工巧匠,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85%以上;各专业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实践,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建立校企间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每个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1--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实践教学环境建设制度;建立和完善订单培养机制,实现学生订单培养率达到50%以上,顶岗实习结束后企业录用订单培养生的比例已达98%以上的目标。

(二)研究的具体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改革(1)学前教育专业拟探索试行“2.5+0.5”的工学结合模式;建设好3门核心课程;完善2门校本讲义;与湖北省学前教育专业中心教研组合作,编写4门教材;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案例教学、场景教学。

(2)计算机应用专业分3个发展方向,与1家企业深度合作,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课教学,学生上机实训课时达到总课时的1/3;每个方向建设好2门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模拟教学。

(3)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将进一步明确专业发展方向,逐步建立以家用电器原理与维修、电气设备及线路的安装、焊接技术为主的专业群。

与1家企业深度合作,完善订单培养机制;建设好2门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实施岗位教学、项目教学。

(4)改革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

与3家企业合作,完善订单培养机制,使订单培养生的比例达到98%;加强实训,真正做到教、学、做的统一;完成主干课程和2门核心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实施情境教学、模拟教学法。

(5)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导游特色项目建设将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其它职业学校,进一步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与3家企业合作开发与建设2--3门地方特色课程,自主开发2—3门校本教材和资源,制作《恩施州实景导游教学软件系统》;开展场景教学,促进校本教研和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发掘和传承。

2.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职业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师结构,灵活设置岗位,促进教师合理流动。

(2)制定《专业教师培训方案》,鼓励教师参加培养、进修,参加各种教学实践活动。

(3)培养5名学科带头人,19名双师型专业骨干教师,聘请18名兼职教师,选送10名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学习、实践。

3.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1)建立学校与企业间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加大“校企”合作办学力度,每个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1--2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2)建立和完善订单培养机制,实现学生订单培养率达到50%以上,顶岗实习结束后企业录用订单培养生的比例达到98%以上的目标。

(3)通过学前教育专业和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导游特色项目建设,进一步联合相关行业、企业以及其它职业学校探索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

(4)为土家族、苗族民族风情旅游景区培养一批技能型旅游服务人才,增强景区民俗旅游项目的吸引力。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1、专业建设的条件研究专业建设的标准,先要研究专业建设的条件,换句话说,条件也是标准,达到了相应的条件,即达到了相应的标准。

一个专业的开设是否合理,是否具有良好的效益,首先取决于专业建设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可供专业教学的场地、设施,数字化教学系统,要不断提高虚拟仿真、模拟现实和多媒体教学等信息化教学实训水平,还包括相关专业技能教师的比例与技能水平,包括专业开设的市场前景等。

重点建设现代化“技能教室”,创设功能复合齐全、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紧密结合的教学环境。

2、专业建设的课程设置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课程的设置应进一步突出专业性,门类宜少不宜多,要加强贴近区域产业、幼师、旅游、数控、电子电工等领域的专业建设。

课程内容宜突出技能,突出实用,宜去除现行教材中的繁琐性,突出开放性,依托企业研发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和新岗位的校本教材;同时要注意其育人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较强的与人沟通能力、表达能力。

3专业课师资的引进仅有良好的专业办学硬件还不够,还需要有一支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使专业建设的理念落到实处,而专业教师的引进靠传统的招录方式还不够,需要更灵活的体制,聘用有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社会能工巧匠等担任兼职教师;落实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应届大学毕业生、行业技术精英、企业技术专家,跨行跨业,都可纳入中职专业教师的引进范围,与专业人才的合作既可以是临时的,也可心是中长期的。

4、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重要性一个成功的专业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也离不开校与校之间合作,对校企合作而言,有利于发挥各自的优势,一边由学校担任理论与实验教学任务,一边由企业担任技能实践培训,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经济负担,另外,对于一些短期专业培训,校企合作还可确保学校在这方面的生源,诸如酒店业、旅游业、会计专业及其他服务行业均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对校校合作而言,一方面可缓解东部一些办学条件好,但生源不足的困难,一方面又可解决西部学校实训设施不足的问题。

5、专业课的教学方式由于专业课的核心是技能教学,所以,专业课的教学方式较之文化基础课教学,有更强的灵活性,我们主张多样化,主张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相一致的原则,主张校企合作的教学方式;主张以活动课促专业课,各类活动是专业教学的助推器,尝试使教学活动化,活动过程化,活动常规化;主张电子化多媒体数字教学,模具仿真教学,弥补硬件设施不足的缺憾,创设生产服务模拟场景,特别是通过数字仿真、模拟流程、虚拟现实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展示知识、技术和生产服务岗位。

改革教学模式,积极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关于品牌特色专业的打造专业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核心,而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则是专业建设中的重头戏,品牌就是形象,特色就是价值,特色就是凝聚力。

中职学校一定要致力于打造2-3个品牌特色专业,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带动一批专业,从而促进学校的发展。

所以,品牌特色专业的建设值得大力研究。

7、专业课的考评方式这里的考评方式主要针对学生而言,考评方式既然要侧重于技能,就要看学生的实际操作,看操作的程序、操作的精度、操作的效果,同时,辅以基础理论测试,测试的方式仅需用选择判断的题型,就如考驾照一样。

当然,平时就要给学生贯输“双证制度”,毕业证、专业技能等级证同等重要,“双证”、多证是考评学生学业的重要标准,也是考评专业建设的重要标准。

8、开展弹性学制尝试为了能满足不同情况学生在学制上的不同需求,探索研究多样的学制,既有2+X式,两年在校学习,一年企业实践,还可尝试半工半读,亦工亦读等形式。

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等工作。

四、研究的思路及方法1、紧扣一个目标:4个重点专业和1个特色项目的建设与评价体系的目标。

我州作为农村、西部和民族地区,我校将通过项目建设,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输出、技能培训基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抓住两个机遇:一是抓住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大力扶持民族贫困地区的机遇,二是抓住我州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机遇,把专业建设的评价标准构建于主动融入到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改革,在区域内职业教育领域起到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基础上。

3、推动三大战略:一是推动专业立校战略,创新教育改革、培养、办学、评价、教学内容等模式,完善内部管理,加强队伍建设,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二是推动品牌强校战略。

除现有的2个品牌专业外,再将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2个专业建设成为品牌专业;三是推动特色兴校的战略,努力建好土家族苗族民俗文化导游特色项目。

4、实施五大工程:一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程。

创新模式,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急需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培养;二是合作办学工程。

以校企、校校合作为抓手,完善和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模式的改革,探索实践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工程。

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双师工程和名师工程建设,打造出类拔萃的教学团队,全面提升学校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

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四是强化内部管理和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工程。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依赖于管理与监控体系的完善,管理是质量的保证,监控是优质的前提;五是编制专业建设的评价方案,方案体现出较强的针性、实用性及激励性。

完成以上内容的研究,还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信息渠道(1)成立由教师、课程专家、行业专家、技术专家参加的专业建设评价标准咨询委员会;(2)通过学生在企业实习的信息反馈,捕捉市场信息,捕捉用人单位的评价;(3)通过地方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提供的信息咨询服务,掌握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和方向等。

2、紧贴市场以4个重点专业和1个特色专业为龙头,以《恩施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为指导,以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为改革方向,以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职业能力为根本要求,紧随区域经济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

不断增强学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建设、城乡统筹、现代农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技能支持和人才贡献。

评价标准以市场应为基础,以服务市场为目标。

3、改革模式与企业行业、学校合作,着力推进办学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与职业标准的深度对接,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完善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推动学校的特色建设,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岗位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示范学校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并在此础上构建评价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