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评课稿
评课稿优秀5篇
![评课稿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c517bc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81.png)
评课稿优秀5篇评课稿篇一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教师放录像(介绍第一小学的校园),然后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课本的图)教师提问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图形了吗?”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
(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题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较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2)、四边形的特点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举例进一步深化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点评: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学生答:①“长方形” 或“正方形”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较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评课稿(优秀4篇)
![评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3577e0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62.png)
评课稿(优秀4篇)《送元二使安西》评课材料篇一教学目标1.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3.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收集描写友情方面的名诗名句。
2.安西指的是现在哪个地方?3.王维和元二在分别的时候可能说些什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入境,导入新课1.师: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交有不少朋友吧。
谁有知心朋友?指名谈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感觉。
师:朋友在一起时间久了,情投意合就产生了深厚的友谊。
假如,有一天,由于转学、升学等原因两人要分开了,你的心里会怎么想?指名回答。
2.师:是啊!我们现代人是这样,古人,也是这样。
在古时候啊,由于交通不方便,朋友分离之后就很难有再相见的时候,送行饯别就成为表达深厚情谊的一种习俗。
于是,在和朋友分离之时,人们就会写一些诗或文章来送给朋友。
回忆一下,你都知道哪些描写朋友之间友情的名言或名句?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回答。
3.师:这浓浓的友情,这难以割舍的友情,就这样在人们之间一直传递着。
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唐朝,来到长安城,来到咸阳,来到距离咸阳二十里外的渭城。
那里,有两位朋友,正在惜惜离别。
今天我们学习20课《古诗两首》的第二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课题)。
4.师:看课题,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过了课文。
老师检查一下预习情况。
谁知道使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安西是个什么地方?师补充:安西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机构,元二是要去安西赴任。
5.师:这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一首送别诗。
打开书,结合后注释和插图,反复的读一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二、情读古诗,想象画面,走入诗境(一)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
![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16d56c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9.png)
语文评课稿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语文评课稿篇一今天听了三节课,其中田霞老师执教的《景阳冈》一课,在教学设计上很有创新,1、唱学生熟悉的喜欢的《好汉歌》,情景导入;2、预习汇报文章主要讲了什么,课文共分几部分;3、按要求独立阅读课文,再让所有学生自个儿尽情地说一说。
4、自主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
提出武松究竟“神”在哪里?从课文哪些地方最能表现出来?用笔读课文(默读、点划),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处,告诉大家。
要求学生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赞扬武松,教师把赞扬字写在黑板上。
(“勇敢、机智、豪爽、倔强”等)5学生班级交流,教师随机点拨并落实训练。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材作为一个“范例”,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重新组合,灵活处理。
《景阳冈》这一课,教材中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4段、说说事情的起因和结果:(1)店家只给武松师三碗酒;(2)武松不听劝要上景阳冈;(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这个教学目标难度不大,学生经过读课文,基本上能够顺利完成。
而本节课,教师则根据教材的特点,创造性地把目标定为:学习武松打虎和打虎前的内容及相互关系,学习通过语言、心理、动作描写体会人物特点的阅读方法。
使学生学有所得。
二、精心设计,实施自主、合作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主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指学生在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经过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及合作学习,获得主动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教师为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共铺设了4层“台阶”:l、读武松打虎的内容,找出描写武松的。
动作的字词。
2、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武松的特点。
3朗读打虎前喝酒上山的情景,体会与打虎片断的关系,突出武松的语言特点和的性格的关系。
三、突出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没有把理解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按段落进行琐碎的分析,而是抓住重点。
1.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2023最新-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4篇】
![2023最新-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ff67c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4.png)
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4篇《小学语文优秀评课稿》,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一一、教学目标明确。
1、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潜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2、贴合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本领域的教学特点。
二、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充分体现。
1、在学习过程中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体现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学生有机会经历知识的再发现的过程;2、重视学生的思维与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与情感体验。
3、在学习中教师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和引导,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规范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学习效果。
1、全面落实教学目标;2、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有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3、本课就应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得到落实。
四、语文教育特点。
1、注意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2、注意培养语文的实践潜力。
3、根据汉语言文字规律进行语文教学。
识字写字1、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注重汉字蕴涵的文化信息。
2、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强调识字工具的指导和运用,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和愿望。
3、引导在语言实践中运用。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阅读1、加强朗读教学,注重感悟的阅读方法。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3、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4、培养语感,注重积累。
表达1、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
2、重视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
3、有具体过程和方法的指导。
4、重视修改及修改中的合作。
5、关注儿童生活实际。
五、教师教学素质。
1、善于观察学生,并能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2、注意根据教学需要有效地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3、教学语言表达准确有感染力;4、板书工整简洁、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在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进行评价实践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在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关系问题上,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思考学生的个别差异,思考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发展需要。
评课稿优秀4篇
![评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80f9ab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2.png)
评课稿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法律文书、心得体会、岗位职责、鉴定评语、实习文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legal docu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job responsibilities, appraisal comments, internship copy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评课稿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424413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c.png)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那要怎么写好评课稿呢?这里作者为大家分享了4篇语文评课稿,希望在语文评课稿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语文评课稿篇一1.胡老师作为新老师,刚上讲台,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完整地完成了此次公开课。
整体上课的脉络清楚,以朗读为主,把握了《春》作为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的特点,以读为抓手,引导学生体味春天之美,把握作者描写的方法。
胡老师可能是有点紧张,但神态自若,语言清晰,举止大方。
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一次上公开课,什么情况的都有,能这样,已经不错了!2.作为一篇优美的散文以读的主要方法是科学的。
但这里要提出一个问题,即“如何读?”我个人认为,读的方法如果运用的不好,就会使整堂显得呆板平叙,很难有亮点或高潮。
如果运用得当,也是也可以让人耳目一新。
首先要注意的形式性。
可以单人读、小组读、男生读、女生读、整体读、老师读,听配乐读,也可局部读、整体读。
尽量形式多一些。
其次要注意每一次读的目的性,即每一次叫学生来读,老师一定要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是让学生解决生字词,可以是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也可以是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也可以是让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
总之,不可盲目叫学生,甚至是用读要打发时间。
再次要注意读的反馈与点评。
学生读的好,老师要讲出好在哪里,甚至可以让这个学生把读得特别好的地方再读一遍,让其它同学感觉一下。
学生读的不好,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点评,可以老师自己点评,甚至老师范读一下。
如果我来设计,可能会这样:1.让一个学生(成绩差一点的)读全文,解决字词、课文主要内容问题。
2.让一个学生来读重点要讲的一段,读完后提问:写了什么对象?所写对象有什么特点?作者用了什么方法(修辞)去写的?老师引导学生分析,老师可以多讲一些。
再让学生用相关的修辞造句。
讲完这一段后,再让一部分学生来读,回味一下。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优秀4篇)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6f08a94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8.png)
小学语文公开课评课稿(优秀4篇)小学语文评课稿通用篇一潘燕红老师执教的《凡卡》一课,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快速默读课文,感受凡卡杂鞋匠铺的悲惨生活;与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凡卡渴望回到爷爷身边和对自由快乐生活的向往。
课堂中教师紧追目标的达成,以悲情为基调,注重语文实践方法引领,紧扣重点字词感悟,有效提升了学生语文能力。
一、以悲情贯穿始终在课堂开始回忆导入新课的时候,凡的卡写给爷爷的信由录音形式展示,配上忧伤的音乐,营造一种悲伤的基调;整个课堂,忧伤凄缓的音乐始终贯穿,不管在个人读还是齐划一划读懂的字词,学生抓住“直搓、捉弄、打发、楸、拖、吃的少”等词,说了自己的理解,理解以后的个人读和齐读都是令人满意的。
当在教师凡卡请求爷爷带他回去的部分时,教师直接让学生先起来朗读,并紧跟着问学生为什么这样读,为什么读得急切,为什么读得绝望,于是学生又紧扣词“受不了、来吧、来吧”和紧扣“……和!”谈自己的`原因,有的说他在这连狗都不如,对生活绝望了,爷爷是他唯一的希望;有的说宁愿被爷爷打,也不愿被老板打;有的说爷爷的打可能是自己真的错了,而老板的打是自己根本没有错的。
在老师这样放手让学生感悟的情况下,学生的感悟确实多元了,也深入了,最后在反复的读与悟中达到情感的升华。
三、重方法提升能力课本是老师教与学生学的一个蓝本,教材中的各种文章,是人类文化的部分呈现,承载着国家语文教育指导性的信息。
只有让学生在这蓝本中找到方法,得到启示,才能向课外延伸和辐射。
潘老师在课堂中始终关注这一点,抓住典型,以激励的语言,有效引领学生习得方法,提升语文能力。
比如学生找到一系列动词感悟的时候,教师马上鼓励:“你刚刚抓住一系列动词来体会。
”在评价中教师还用到:“你很会读,不仅知道写得好,还知道是怎么写的。
”这一切让学生在肯定中得到快乐,同时让方法在课堂中放大,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这些方法。
小学语文评课稿篇二长城在这门课上,我相信大家都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和爱国主义的洗礼。
优秀评课稿(优秀5篇)
![优秀评课稿(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5a3b07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5.png)
优秀评课稿(优秀5篇)优秀评课稿篇一今天早上,我们听了王老师的《五彩池》一课,感受到她那自信大方的教态,激情洋溢的话语,恰到好处的点拨。
整堂课,王老师都以饱满的情感调动着学生的情趣。
这节课的优点很多,我们简单地来回顾几点:1、王老师非常重视朗读,以读为本,整堂课都回荡着学生的朗朗读书声。
学生走进文本,在老师的激励、赞赏中,通过读中感悟,悟中再读,开启了思维的闸门,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从他们朗读中,绘出形异色美的“彩池” ,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丽与神奇,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2、本课时的重点是教学第二自然段。
王老师把握住了学段特点,通过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等特点。
比如“漫山遍野”的理解。
“闪耀”这个词教学。
分号的强调和学习等。
这样巧妙地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3、串读第二自然段,整合整段内容,也是本课一大亮点。
在学完第二自然段四个句子后,师生通过合作朗读,教师简洁、精美的引导语为学生的理解做了铺垫,让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明晰文本思路,共同整体感受五彩池的美。
总之,整节课,流程清晰,块面清楚,师生活动自然流畅,前后浑然一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情境中充分展现自我。
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想让王老师呈现一堂更为完美的课,下面是我们一年级段老师的一些小小的建议。
比如:1、王老师的课上得非常细致、扎实,尤其是前面部分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
在指名读时,叫到的学生比较多,导致后面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很匆忙。
我们在想,中间的教学节奏是否能紧凑些,舍弃一些不太必要的操作,使得整堂课的教学自然和谐。
2、根据年段目标,可以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
王老师确实也努力在这样做,指导学生理清叙述的顺序。
但对课文语言的挖掘是不是能再深入些?文章的优美,学生已经感受到了。
教师评课稿(4篇)
![教师评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5aa75a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a2.png)
教师评课稿优秀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评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评课的反馈信息可以调节教师的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实施的效果,反省成功与失败原因之所在,激发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创造性,及时修正、调整和改进教学工作。
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评课稿优秀,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师评课稿优秀1xx年6月15日在友好区第一小学聆听了苑立群教师所讲的《少年闰土》一课,这次教学采用了微格模式,时长为20分钟。
改变了以往一节课40分钟的形式,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展示出来。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一样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积极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资料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构成。
苑教师在教学《少年闰土》时,能注意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感知少年闰土这一形象,体会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理解作者对闰土的特殊感情;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围绕这个目标,这堂展开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当家作主。
一、重研读课文,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本事。
这节课,教师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本事。
以闰土的外貌为起点,以无穷无尽希奇的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课文。
在交流中,学生从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层面丰富课文资料,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教学中,苑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25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读中获得了成功的欢乐。
二、重启发点拨,引领学生理解句子含义。
老师评课稿(优秀5篇)
![老师评课稿(优秀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6e2b76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a.png)
老师评课稿(优秀5篇)老师评课稿篇一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
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蒋老师执教的这堂课有以下亮点:一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的线索进行教学。
“水尝无华,相荡既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
”于是,在这堂课上就抓住了“这算什么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
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
这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三维目标的融合中,情感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结构,既是教学目标又是教学手段。
可以融入情感这一磁场中的有知识,有能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中,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
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
尤其是最后的`拓展训练,是精神和文字可以共生的载体,事实上也是学生们对怀疑主义这一价值观是否真实有效建立的一个检验和展示。
语文优秀万能评课稿(优秀4篇)
![语文优秀万能评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f69767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eb.png)
语文优秀万能评课稿(优秀4篇)小学语文评课稿篇一《最终一头战象》的教学已经结束了。
此时此刻,悲情依然萦绕于怀,感动震撼依旧在心中激荡、蔓延,真是课已止,情未息,意无穷……在夏教师的引领下,我们与台上的孩子们一齐走进一个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撼人心扉、令人动容的悲情故事,结识了一头有血有肉、重情重义、善良忠诚的战象嘎羧,并与战象嘎羧一同经历了生命大限将至时的心路历程——从英雄垂暮时的焦躁不安到重披战甲时的英武豪迈,从重临旧地时的深切缅怀到安葬自我时的坦然安详,真是:英雄垂暮近黄泉,重披战甲忆当年。
凭吊故地念战友,庄严归去共长眠。
夏教师的课是有魅力的,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的课能从以下几方面给我们带来启示和教益,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一、褪尽浮华,返璞归真,这是一节本色的语文课堂。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课堂披上了华丽的外衣,成了一个花架子,课堂俨若热闹的市场,想怎样学就怎样学,想怎样读就怎样读,想读哪一部分就读哪一部分……看似热闹的课堂里,学生究竟又能学到些什么呢?课堂中不再有琅琅的读书声,不再有扎扎实实的语言训练,不再有认认真真的学法指导。
在热闹浮华中,语文教学被抹去了本色,发生了“错位”。
蓦然回首,我们发此刻新理念的冲击下,我们有些迷失了自我。
于是清醒后的大家开始寻找自我,回归本色。
本色语文,就是让学生徜徉在内涵丰富的语言文字中,用自我的感官和心灵去触摸语言文字,用自我的情感和体验去关照语言文字,用语言文字滋养稚嫩的心灵,用自我积淀的语言文字去放飞心灵。
就是让学生吮吸着汉语言文化的乳汁健康幸福地成长。
本色语文说白了,就是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语文的魅力在语文里。
很欣赏王菘舟教师的一句话:“语文教师要用语文的眼睛看语文,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
”夏教师的课就是一节本色的阅读课,它的本色主要表此刻以下几点:1、本色导入。
夏教师的导入方式简洁实用,没有渲染的语言,没有翻新的花样,紧扣题目中的“战象”,以一句“你们见过大象打仗的场面吗?”引领学生快速进入了文本的第一自然段,在对象兵的介绍中学生感受到了战象在战场上的作用,它们不光驮着象兵浴血搏杀,还像一位勇猛无谓的展示奋力杀敌,“长鼻劈敌”、“象蹄踩敌”,它们像象兵一样威风凛凛、势不可挡。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4篇)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043cbe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f8.png)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4篇)《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通用4篇)《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篇1我听了韦老师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这节课,感触颇深。
本课书上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课,但韦主任通过改编题目,改成学生熟悉的学生在跳绳,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陆老师让学生仔细阅读题目,自己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区理解题意,如“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张老师的课件制作精美,讲解的很到位,在弄清条件含义和要求的问题后,一起整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再用列式计算和填表的方法求出问题的答案。
王老师先是讲解题目的关键句,“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列表和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到可以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用这种方法解题后有何体会。
后面大家都安排了5个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理清要求和问题之后再来解决问题。
体会到用这种策略解题的好处。
这节课本是学生熟悉的题目,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体会从条件出发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找到条件,利用条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决问题策略》评课稿篇21、本课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设计逐步推进的教学进程,层层推进学生的学习。
让学生完整地递进地经历了:体验、探索、综合应用、课后拓展延伸,让学生经历了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过程。
2、在本课时的教学中,教者在教学例题1和例题2及相应的练习中做到有目的、有层次地设置疑问,耐心地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解疑,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直到掌握能够独立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你认为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及时小结反思,学生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进一步深化了策略。
4、课堂结束时主学生自己小结,给每个人提供了总结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况的机会,并引入我国古代数学家编写的数学问题,既富有情趣,又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思考本节课的解决策略,继续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高中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
![高中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e55825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1a.png)
高中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高中语文评课稿篇一一、如沐春风,教学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再次听XX老师授课,真有如沐春风之感,这种感觉不是学生时代能有的。
在20年前,作为X老师的学生,听她的课,最享受的是老师悦耳的声音,和蔼的教态,教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对老师充满崇敬。
今天,当我对语文教学有了一些认识,对文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解读后,再次聆听X老师的教诲,被深深感动了。
老师的声音依然那么甜美,教态依然那么和蔼,更重要的是教学形式与内容如此巧妙的融合,正是种融合,让人沉醉其中。
教学内容是“从孔子师生关系的角度解读论语,走近孔子”。
孔子的弟子往往比孔子小数十岁:子贡比孔子小31岁;颜渊比孔子小30岁;公西华比孔子小41岁。
但年龄无法造成鸿沟,孔子和学生间的平等、相知、互敬,是极其明显且难能可贵的。
而X老师的课堂我也能感受到同样的教学氛围。
老师语调温和,面带笑容,眼神中饱含着对学生的信任与期待。
老师没有用扩音器,声音不大,但表述得十分清楚,语言干净利落,且富于文化色彩,作为同行和听课学生,我深深地敬佩老师的语文功底。
而那些X老师课堂上的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自由举手发言。
整个课堂的氛围如此轻松,师生关系融洽。
在这样的氛围中,你能感受到学生的思想被激活了,学习的热情被点燃了。
为此,我深感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有机融合是多么重要。
回想前两天教学《种树郭橐驼传》,有无限遗憾和苦恼。
文章以寓言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个深刻的道理——种树和养民均需顺应天性,便可发展其天性。
由于缺少精心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习激情没能得到激发,只是被动地理解文言语句的意思,谈不上对文本进行赏析。
此种情况下教学的'内容与课堂的学习氛围是相违背的。
一方面,强调顺应物之天性,令一方面在违背人的天性,内容与形式自相矛盾。
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为此,我无比汗颜,有愧于自己的老师和学生。
二、巧妙设计,搭建对话平台课堂和谐的学习氛围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师生地位的平等,但这些教育理念都内化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中。
小学语文作文评课稿(精选4篇)
![小学语文作文评课稿(精选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a2363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0a.png)
小学语文作文评课稿(精选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小学语文作文评课稿(精选4篇)小学语文作文评课稿(精选4篇)小学语文作文评课稿篇1真真正正体现出了以生为本的观念,比较好的彰显了学生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改革下一堂有高效性、有生成性的实际高效率的课。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2e14f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da.png)
语文评课稿(优秀4篇)语文评课稿篇一今天听了四年级教研组长的课,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这节课的层次清晰,层层递进,整节课靳老师很注意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点明文章的重点,为下文的学习指明方向。
2、自读自悟,抓住人物的对话,感知人物对话,意识到人物对话在文章的作用。
学生通过师引导、自主探究、交流的方式抓住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感情,从而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汇报交流,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通过师生互动,注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体验。
孔老师讲授的《尊严》这一课,我认为本堂课非常朴实,知识点明确,课文的主线清晰,主体突出。
教师能循循善诱,逐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通过学生批注,教师引领批注,批注方法指导,做到了一课一得。
不仅学到了批注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了一个人要拥有自己的尊严,还要维护别人的尊严。
听孔老师的课,受益匪浅。
孔老师的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有效阅读课,在批注阅读时,先让学生自批,然后老师示范自己的批注,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会了正确批注的方法,坚持下去,每个学生定会从阅读中更深的理解,获得更多的感受。
孔老师的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有效阅读课,在批注阅读时,先让学生自批,然后老师示范自己的批注,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学会了正确批注的方法,坚持下去,每个学生定会从阅读中获得更深的理解、更多的感受。
孔老师执教的《尊严》一课真实、扎实,为有效阅读的深入开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整堂课没有花哨的语言,没有华而不实的教学环节,而是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是在学生学有所惑时给予了恰当的指导,本堂课的重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解释式批注”的方法,老师先出示一段话让学生自己写批注,针对学生批注存在的问题,教师没有着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写批注,而是展示了自己的批注,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领悟批注的方法,再进行“解释式批注四步走”的方法总结,最后再让学生运用刚才学到的批注方法进行其他句子的批注。
评课稿 优秀评课稿精选7篇
![评课稿 优秀评课稿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02974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37.png)
评课稿优秀评课稿精选7篇优秀评课稿篇一(一)课堂实录1.创设情境师:(师播放课件,出示朱自清照片及简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屏幕上出示的是我国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照片及简要介绍,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读一下?(生读。
)师:我们已经学过朱自清的散文作品……生:(齐)《春》!师:谁来背诵几句?(生争先恐后地站起背诵。
)师: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并请同学们思考。
听过这首歌曲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看大屏幕。
(师播放歌曲《父亲》,生欣赏、思考。
)师:歌曲已欣赏,谁来谈感受?生A:这首歌唱出了所有孩子对父母的真诚祝福:“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生B:这首歌的演唱者唱得很有感情。
师:你能说说他是用怎样的一种感情来歌唱的吗?生B:对父亲的敬爱之情。
生C:表现了孩子对父亲的理解,想回报父爱。
师:大家说得很好,确实,父爱是无声的,它不像母爱常被人歌颂,它与母爱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足矣令人百品不厌、回味无穷。
朱自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歌颂父爱的文章——《背影》。
文中并没有华丽的词藻,朴素的语言犹如父爱一样平凡。
这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
(师板书:背影)2.自主感知师:这篇课文,我们在课前已经预习了,不知字词障碍是否已扫除?生:(齐)扫除了。
师:下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说说你能从文章中读到哪些信息?(生速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生E:这篇文章主要写了父亲去车站送儿子的情景,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师板书:父,子,关爱)生F:我读到了作者当时家境不是很好,祖母去世了,父亲也没了工作。
生G:这篇文章题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四次写了父亲的背影,所以“背影”可以说是文章的线索。
生B:课文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开头点题,结尾扣题,这种写法可以突出主题。
生B:通过读这篇课文,我感受到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怕茶房不妥帖,事又多,但还亲自送儿子,又告诉儿子路上要小心,夜里要警醒,还很费力地去为儿子买橘子等等,这些都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爱。
班会课评课稿4篇
![班会课评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eb4e15d83d049649a665878.png)
班会课评课稿4篇班会课评课稿第1篇《习惯养成,你我同行》主题班会评课稿三店街宋寨小学王冬生《习惯养成,你我同行》主题班会,围绕习惯养成设计、安排整个活动过程,全程体现了在实践中养成习惯,要不断身体力行,使习惯成自然的培养和教育。
一、主题选择有针对性、实效性。
习惯养成永远是一个不过时的话题,在儿童时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孩子可以受益终身;在儿童时期养成了坏习惯,就有可能终身受到伤害更是一种以人为本、人情化的教育。
习惯养成更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的教育。
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认为父母为自己所做一切都是应该的,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的孩子将是危险的。
基于此,胡老师选择了习惯养成,你我同行这一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且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二、情境设置真实、有效。
这节课,老师创设了多个真实、有效的情境:生活卫生故事、饮食卫生故事、卫生习惯调查、学习习惯养成故事,习惯养成儿歌等,让学生的习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中形成,在无意识状态中形成,达到了预期目的。
三、表现形式丰富多样、有层次性。
本次班会活动表现形式丰富:看视屏、讲故事、现场调查、唱儿歌、做游戏等,而且在过程的安排上有层次性。
如通过讲习惯养成的故事、唱《习惯养成儿歌》、卫生习惯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习惯,水到渠成。
四、充分放手给学生,活动开展规范、有序。
这节班会活动安排有序,一环紧扣一环,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倾听者,点拨者,学生是主体。
整个过程是学生主持、全员参与的过程,是学生真实的思想内化与生成的过程。
建议:这节班会课是教我们学生的学会养成良好习惯的刚刚开始,前期的教育工作(准备过程)和即时过程后,不能忽视班会课的后续的教育过程,它是班级教育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
以上就是我的班会课稿总结班会课评课稿第2篇一、主题鲜活,触发思考现代社会,孩子们的节假日很多,因此如何有意义的安排假日,让孩子们快乐享受假期,是家长及孩子最需智慧与理性的话题。
教师听课评课稿4篇
![教师听课评课稿4篇](https://img.taocdn.com/s3/m/c2bf2e66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2.png)
教师听课评课稿4篇幼儿园评课稿篇一一学期一次的教师听课、评课活动已经结束。
本次听课、评课活动共听取了来自全镇16处幼儿园72名教师的课。
72名教师的课各具特色,各具风格,从不同的课型角度给我们展示了在新纲要的引领下,老师们观念的更新,素质的提升,以及以幼儿为主,把时间留给孩子,深挖教材,明确目标的体现。
这次讲课的老师都是本乡镇的一线老师,这与听名师的课有所不同,少了些仰视,多了些真实。
72名教师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上任不足半年的年轻教师。
她们能站在这儿上课,就是非常优秀的。
这样的课堂不仅是对教师基本功素质的考验,还是对教师课堂驾御能力的考验,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与其说坐在下面听课,其实是在欣赏,以敬佩的姿态去聆听,去学习。
此次听课,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李金梅老师上的《玉米香喷喷》,李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她的语言极富感染力,能根据活动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带入情境,她的体态语言很生动,虽然有点夸张,但她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让孩子们受到感染。
正因为如此,课堂上有了精彩的疑问:“老师,玉米棒的妈妈是谁?”“玉米棵的妈妈又是谁?”,课上,我听得津津有味,孩子们更是兴趣盎然。
小手一次次举起,小口一次次打开,有时为了抢答问题高高站起,课堂是孩子的,她们喜欢、兴趣浓。
《小老鼠上灯台》这节课是一位任教不足半年的李娜老师上的课,她甜美的声音,自然大方的教态,抓住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教学法,融入孩子们的中间,与孩子们一起表演,整个活动有规则,但不约束,活而不乱,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这些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课堂教学,都是我们每天在课堂上需要做的事情,这样的环节听起来更觉亲切,更有收获。
我觉得老师们的课都做到了以下几点:转变教育观念,落实纲要精神。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有安全感、信赖感。
评课稿优秀7篇
![评课稿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ed4f31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c.png)
评课稿优秀7篇篇一:评课稿篇一一、先请执教人何老师说说自己的授课思路和讲课后的感悟、反思三、今天借这个难得的机会,我们请在座的领导,为我们指点迷津,给与《认识图形》《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
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
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
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
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
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说请来了三个老朋友,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
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告诉学生把物体的一面放在纸上,拿笔沿着边描出来。
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陈述操作过程,培养他们数学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到“面从体出”。
三、动手操作,巩固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辨认这四种图形,老师又设计了“摆一摆”这一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用小棒摆出这些图形,并说出摆这些图形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学生说:“我发现摆正方形时每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摆长方形时,上下两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左右两条边用的小棒一样多”;“我摆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圆不能用小棒摆出来”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窗前的气球》评课稿城北小学宁水美这是一篇充满童心童趣、至情至真的课文。
红气球是孩子平时喜爱的玩具,可在特殊时刻却成了小伙伴们传达内心感情的工具,从孩子们天真的想象和行动看到了孩子们心灵的纯洁、感情的纯真。
红气球是伙伴们天真活泼、想象力丰富的表现,红气球是伙伴们的笑脸、真诚的问候……教学生阅读时,既要体会人物的感情变化,真挚感情的理解,又要让学生释放、表达出自己的天真浪漫和童真,体会生活的“美”,语文的美。
教学本课时,杨水梅老师让学生找出描写科里亚前后心情变化的相关句子,围绕“真没意思、高兴地笑了”这两个重点词语展开教学。
先通过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到科里亚孤单、寂寞的心情。
然后再体会他看到红气球后的心情,前后进行比较,有了自己的心得和领悟。
这些心得和领悟溶入了学生自己的情感和体验,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
最后通过小练笔让学生给科里亚送去关心和祝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化认识升华情感,并有针对性进行关爱他人的教育。
1、教学环节设计清楚、合理。
先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一、二段,勾画体现病中科利亚的心情的句子,感受科利亚的“孤单、寂寞”。
接着让学生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了许多”,通过两个问题:“科利亚的心情为什么一下子好多了?”“为什么红气球让科利亚的心情一下子好多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交流。
2. 教学中注重了读写结合。
通过自由读、个别读、全班读一些重点句,让学生充分地通过阅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通过读词“可爱的”、“高兴地”,让学生用这两个词练习说话并在书中写话。
最后通过读全篇课文,完成小练笔,深化情感。
教学中,如何丰富评价语,还有待去学习:曾在一本书上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足以可见,教师语言水平的高低、表达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优劣。
许多特级教师之所以能染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是因为他们精彩的课堂评价语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产生了心与心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才有活力!但是在课堂上,特别是在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时,杨老师评价语较单调。
这些单调的话语,不能对学生的回答作出有针对性的评价,不能通过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回答中让其他学生受到启发或者吸取优点,这是今后在教学中还需要努力的地方。
《最后一头战象》评课稿城北小学宁水美程群兰老师执教的《最后一头战象》这篇课文是一篇悲壮、感人、发人深省的动物小说,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以充满深情的笔触歌颂了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我认为程老师的课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下面,我简单谈谈我听课后的一些感受。
一、以生为主,注重自学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程老师先重点指导学生对“重披战甲”这个故事片段的理解感悟,让学生找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并在书上作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而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归纳出学习方法,并以此方法为迁移,自学课文中的其它三个故事片段,真正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
二、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以读为本,永远是我们语文教学最有效的手段。
课堂中,程老师注重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令自己感动的语句,读出他们内心的感动,读出他们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从而达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以读激情的功效。
三、品词析句,促进生本的亲密对话。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中对嘎羧行为、神态的描写细致入微,将嘎羧的灵性刻画得淋漓尽致,作者那深情的笔触能感染每一位读者。
而理解描写嘎羧动作、神态的语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大难点,程老师在教学中能紧扣本文的理解难点,从句入手,从词着眼,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从而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战象嘎羧善良、忠诚的高尚情怀。
四、巧妙设置问题导思路,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文本的理解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是其一大任务。
在引导学生体会战象嘎羧来到打洛江畔这一段语言文字时,程老师让学生用上自己的语言描述当年的场面,在学生适当展开想象的基础上,又与学生合作朗读,让生读文本内容,师补充想象的部分,巧妙的设计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促使学生更深一层地感受到战象嘎羧的内心世界。
最后一问“为什么以《最后一头战象》为题?”引发了学生更多思考,达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总之,程老师所上的这节课是很成功的,其中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数不胜数,还是留待今后的工作中慢慢学吧!《触摸春天》评课稿城北小学宁水美《触摸春天》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认识生命”这一组教学内容的开篇文章。
篇幅不长,却通过文本描述让我们走进了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盲童安静,并通过作者细腻的描述和得出的人生感悟“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人生命题,让我们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产生积极的思考。
下面通过课堂教学内容与老师们做一交流,不妥之处,希望得到老师们的批评指正。
一、对教材的理解准确到位理解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基础。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正确理解,主要包括对教学要求、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对词、句的正确理解,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对课文层次结构和写作特点的正确理解。
明确教学要求,把握重点、难点,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前提和基础。
教学要求要定准,重点、难点要找准。
对词、句的理解,要抓住重点词和句,在语言环境中理解。
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理解,能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主要观点。
站在课文和作者之间,学生不仅要读懂课文对安静的客观描写中,散发出来的盲女孩对生活的人爱,对生命的珍视,也要体会,作者的心灵触动和生命感悟。
这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比较困难。
面对《触摸春天》这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面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经学习过本单元其他篇目的内容的实际,雷晓珍老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力图通过学生在读懂文字的基础上,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努力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
并借助桑兰的故事,提升学生对不同人物的世界的认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缤纷世界”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注重训练的过程。
从整体入手,逐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读得比较充分,能够在学生的不同感受中读,在质疑中读,在理解到中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充分的读出自己的理解。
逐步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努力克服教师过多地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不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比较重视训练的过程。
对重点词语的把握比较精准,学生能够初步做到联系上下文体会文章脉络。
理解人物情感。
课后拓展的写话训练,既是对学生“读懂”内容的检验,又是对学生书写能力的拓展。
写是学生要将口头语言经过静思、沉淀、归纳等环节,用书面语言比较准确的表词达意的训练过程。
教师应该充分的予以重视。
老师设计了一次批注,一次写话,的在写的训练中,设计了开放性的内容,进一步拓展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体现的了对学生不同生命感受的尊重。
在目标确定的两条线索上,教师一手抓学法的指导:在品悟中掌握作者准确用词体现的描写性语言,加大读、说、写的训练;一手抓作品中体现的人文性,体现对生命的深度认识和把握。
生命是一切所有价值的基础,尊重人文价值的首要内容就是要尊重生命的价值和心灵的尊严。
教师在背诵文本、对比原文的过程中,思考了本文在此单元中的位置,体会编者意图。
同时认真分析了学生已经学过后面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教学目标。
三、对教材的处理基本恰当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是教好一节语文课的关键。
对教材的处理是否恰当,反映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对教材的处理,主要始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的处理,以及据此设计的基本教学思路。
1.有效取舍,整体把握课的切入干净利落,在学生浏览和初步感之中拉出故事脉络,通过板书的设计直接呈现。
体现了教师立足于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确定课堂的时间比例和重点内容,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了训练和文本挖掘之中。
2.重点强化,难点突破。
在处理关键句子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阅读,在读中体会和理解,注重了学生自主揣摩、感悟的过程。
加强了学生在与任务文本人物(安静、作者)的对话过程中,对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通过三个不同层次的引导语,将学生读懂难说的句子通过读的方式呈现出来,听课老师可以感受到老师的驾驭能力和精心设计。
3.充分预设关注过程,抓住生成“顺学而导,关注生成”是课程理念提供给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内容。
学生课堂上真实的情感反应,学生初读是的平淡体现了这节课的常态进程,学生情感脉络的发展,展现出在教师的层层颠簸中的思维发展。
4.资料延展,课内外结合桑兰资料、海伦凯勒的名言,以及课件制作,网络作业都将课后的学习逐步延展,为学生创设了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四、学习氛围的创设一个好的课堂学习应该建立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吸引的磁场。
一个灵动的课堂应该是智慧碰撞的场所,相互启迪的空间。
深入思考的课堂永远比外表热闹的课堂更有内涵。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
(结合实例分析)(1)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学生有比较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
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把大量的、有层次的语言文字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体现了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
(3)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得出结论的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注学生的合理想象。
(4)重视学习方法的渗透,朝着“自能读书”的方向努力。
2.教师的基本功比较扎实(1)语言基本功。
能够流畅地运用规范语言,并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说话中的错音、语病;(2)朗读基本功。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与学生共同朗读时,为学生提供示范;(3)板书基本功。
写字正确、工整、熟练。
把握两条线索,脉络清晰,比较完整,设计精当。
(4)教态。
教态自然、亲切,感情饱满,举止端庄。
(5)课件制作。
比较精美、自然,风格统一。
不足:1.进一步提升教学过程中对生成问题的把握,避免个别地方的简单重复,注意在学生回答深刻时适时把握,在戛然而止中给学生留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2.语言再简洁,进一步避免个别地方的解释和重复,提升适时点拨和相机诱导的能力,深化主题。
总之,在老师的认真备课,精心设计中呈现出了一节很有价值的课堂,希望我们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能够有更多的感悟!《西门豹》评课稿城北小学宁水美《西门豹》这节课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内容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