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小成本电影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
风格与特色
OVIE
LITERATURE
对中国小成本电影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李
崑(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400015)
[摘
要]近年来,在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小成本成为电影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成本电影的发展具有相当比重的代表意义,关乎着整个中国电影的发展。

本文对小成本电影进行了界定,简单梳理了小成本电影的发展历史,就小成本电影的发展,在扩大观众层面、采用合理的营销手段、坚持现实关照和坚持民族色彩表达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小成本电影;界定;发展历史;思考和建议
小成本电影的界定和中国小成本电影的发展
(一)小成本电影的界定
所谓小成本电影,从字面意义上来理解,就是投资少、成本小的电影。

首先是从投资金额上予以界定,关于小成本电影的界定,影视界和学术界没有一个数字上的标准,即多少万元之下的电影投资,被称为是小成本电影,多为一些电影理论家和导演们大致划定的一个范围。

北京电影
学院的著名电影理论家郑洞天教授认为
:“按照中国现在的电影投资行市,8000万以上的算大片,3000万左右的算
中等成本,1000万以下的,可以看作是小成本电影。

”青年电影导演伍仕贤认为,小成本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在300
500万之间,会根据题材等因素上下浮动,但是总体不会超过800 1000万。

从两位电影界人士的论断中可以对小成本电影投资的界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即800 1000万投资以下电影,可以叫做小成本电影。

其次从影片内容上予以界定,因为受到投资金额的限制,所以场面宏大的史诗巨著、战争大片、武侠大片等都和小成本电影无缘,这些类型的作品都是以亿元为单位来计算的。

而且在演职人员的阵容上,如果启用张艺谋、陈凯歌等著名导演和众多人气明星,显然又是一笔巨大的费用,也是小成本电影不能承受的。

所以小成本电影演员都是一些并不为人所熟知的导演和演员。

最后是在影片创作风格上,小成本电影大多都留有导演的个人印记,应为本身投资少的原因,他们不敢奢望有高票房的回报,而是更多保留了自己的个性追求和思想印记。

综上所述,中国的小成本电影可以界定为:“投资在800 1000万元以下的,鲜有明星导演和演员参加的,具有鲜明个人性格艺术风格的影片。

”(二)中国小成本电影的发展
中国小成本电影的发展,作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一个缩影,自然也受到了中国电影的影响。

同时也会受到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

确切地说,中国小成本电影萌发于20世纪的90年代,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的转型时期,1992年,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讲话,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

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电影改革和发展的管理条例。

1993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当前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国电影完全走向了市场化,电影制度的改革和大量的资金涌入加速了电影投资成本和制作规模的分化。

同时,被中国电影发展史上称为继张艺谋、陈凯歌“第五代导演”之后的“第六
代”导演,也都在这个时期纷纷毕业,被分配到了电影厂。

电影的市场化运作激发起了他们的艺术追求,他们通过个
人筹资的方式开始了自己的电影创作。

从张元的《妈妈》、管虎的《头发乱了》
,一直到王小帅的《冬春的日子》、贾樟柯的《北京的一天》
,年轻导演们用他们的执著和热情,关注现实的生活和人物,极大丰富了中国电影的艺术类型。

进入2000年,虽然大成本的商业电影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但是因为内容空洞,过分注重形式等,与小成本电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成本的导演们将这次争论当成了一次契机,许多新锐导演都在这一时期完成了他们的处女作,
如陆川的《寻枪
》《可可西里》、徐静蕾的《梦想照进现实》
、贾樟柯的《三峡好人》等,特别是DV 的逐渐普及,大大丰富了小成本电影的创作源。

2006年,青年导演宁浩
的《疯狂的石头》
,创造了小成本电影的票房神话,以300万的投资换回了2600万的票房收入,让影视界对小成本电
影刮目相看,随后的《鸡犬不宁
》《天狗》《十全九美》等一系列影片都取得了不错的票房,反映出小成本电影导演
商业意识的提高。

纵观这20年的发展,小成本电影经历了从最初的个人化叙事,到关注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再到注重满足观众的需求,注重票房收入,小成本电影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已然成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国小成本电影发展的思考与探索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的不断深化,投资多元化和市场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多数的小成本电影也开始逐渐关注票房,在不丧失影片艺术性的前提下尽量满足观众的需要,这也是小成本电影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如著名的法国电影家克莱尔所言
:“观众不一定永远都是对的,但是无视观众的作者却永远是错的。

”在新的形势下,既要保持影片的艺术水准,又要尽量满足观众的审美需要,还要有尽可能高的票房回报,小成本电影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笔者就新时期下小成本电影的发展提出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尽可能地扩大观众群,满足观众的需要
观众永远都是电影中最重要的因素,只有迎合了观众的需要,才能够把观众留住,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小成本电影的观众群,这显然不是一部两部作品能做到的,这就需要每一个小成本电影导演有一定的类型电影意识。

所谓类型电影,通常是指构成影片的叙事元素有相似之处的一些电影。

最有典型性的是四个类型,即喜剧片、西部片、
M风格与特色
OVIE LITERATURE
犯罪片、幻想片。

类型电影作为一种拍片方法,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

如果小成本电影能够按照中国观众喜欢的几种类型进行创作,迎合了观众的心理,久而久之,就能培养起一个小成本电影的观众群。

在这个类型的构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电影的讲述方式,即让影片如何去讲述一个观众喜欢的故事,学会了这一点,这部作品也就成功了一半。

加上导演对具体工作流程的熟悉和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能力,这部作品就能够吸引住观众,让观众紧跟着故事发展情节走,满足观众对影片的心理期待。

其次是要注重小成本电影的喜剧性特征,在小成本电影中融入喜剧元素,能够让观众感到轻松和愉快,这种轻松和愉快因为小成本电影对现实生活和现实环境的关注而格外真切。

从《疯狂的石头》《我叫刘跃进》《即日起程》等作品中,我们都看到导演对于喜剧性因素的关注,满足了观众娱乐消费的需求。

同时还要善于模仿,在影片中融入世界各地喜剧的精华,给观众带来新奇的审美效果。

(二)探求适合小成本电影营销方式
要注重小成本电影的营销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小成本电影,了解小成本电影。

当前我们的电影院线机制不健全,银幕的数量有限,而且多被商业大片所占据,小成本电影进入电影院的机会寥寥可数,甚至根本就没有进入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寻找其他途径,电视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

电视拥有数量最大的观众,很多地方电视台也专门开设了影视频道,可以主动和这些电影频道联系,让他们成为小成本电影播放的有效途径。

其次是对海外电影的关注,全世界比较有影响力的电影节有300多个,每个电影节都有不菲的获奖奖金,不但能够获得投资回报,也能为小成本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宣传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

近年来,中国小成本电影在世界电影节上频频获奖,引起了世界影坛的极大关注。

为中国小成本电影扩展海外销售渠道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三)坚守艺术的现实关照
电影创作,追求票房回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票房的追求是要建立在影片艺术水准之上的,不能“唯票房论”。

小成本电影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对于现实的关注,包括现实的生活、现实的环境、现实的人物等,成为小成本电影的最宝贵的艺术特色之一。

青年导演贾樟柯的系列作品,都是始终坚持记录社会现实,表现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这种强烈的现实关照,使得他在国际电影节上屡有斩获。

在这种现实的基础上,还要使影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有一定的追求,能够给观众以教化和感悟。

拿陆川的《可可西里》来说,这部影片由一个真实的故事改编而成,讲述的是在海拔5000多米的可可西里高原上,巡山队员们保护藏羚羊的故事。

导演用最真实的手法给了观众最大的震撼和最深的思考。

首先是环境的真实,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是一个原始状态的大漠荒原,在这个具有些许神秘气氛的环境下,导演用真实的笔触记录了巡山队员和藏羚羊偷盗分子进行殊死搏斗的全过程。

并通过盗猎分子的讲述,让观众了解到,他们之所以偷盗,是因为青藏高原的植被持续恶化,传统的放牧生活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生活需要,为了生存,才不得以将枪口瞄准了藏羚羊。

这引起了我们关于环境的极大思考。

其次是对人物的真实刻画,这部影片启用了大量的当地的非职业演员,他们的体貌特征,言语神情,都让影片的人物塑造更加真实可靠,从而拉近了影片和观众的距离。

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正直、刚烈、勇敢、坚韧的品格,为了保护藏羚羊,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给了我们心灵上的触动。

凭借对现实环境中现实事件的描述和现实人物的刻画,这部影片一样也获得了票房上的巨大成功,艺术水准上丝毫不低于任何一部商业大片。

(四)坚持民族色彩的表达
电影是一种文化,是一个国家向世界展示自我、推荐自我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中华民族有着泱泱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国导演在电影中融入本民族的特色,将这种民族特色推向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电影、了解中国是每一个中国导演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小成本电影在这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小成本电影常把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作为表现的主要对象。

而这种民族性色彩也大大丰富了小成本电影的人文内涵和艺术水准。

拿《买买提的2008》这部影片来说,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这是中国人民最为荣耀和自豪的事情,县里的文体干部买买提,被下放到一个村里当足球教练,为了激发学生们的斗志,买买提编造了一个获得冠军就可以去北京看奥运会的谎言,买买提和孩子们历经了千辛万苦,终于获得了比赛的胜利。

影片打破了传统主旋律影片的严肃基调,以轻松活泼的儿童题材为背景。

人物表演幽默诙谐,其中穿插齐达内用头顶人、黄健翔解说事件等幽默桥段。

导演手法朴实,没有过多特技和夸张的表演,还原当地居民的原生态,把最真实的故事展现给观众,很好地突出了奥运会“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主题”。

无论环境有多么艰苦,无论受到何种的委屈,遇到何种的困难,只因为有了奥运梦想的指引,他们每个人都散发出了强烈的人格光芒,对我们的民族精神进行了最深入的诠释。

综上所述,经过20年的发展,小成本电影已然成为中国电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它的每一次进步,看到了其应该有的价值,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国市场,还是商业大片的天下,小成本电影在市场化的进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唯有坚持自身的艺术品格,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创作和营销,才能逐渐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这将是一个长期的但是一定能够实现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陈犀禾,石川.多元语境中的新生代电影[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2]姜薇.小成本国产片有了归宿中影将开发二级市场[N].北京青年报,2004-03-14.
[3]戴锦华.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李崑(1976—),男,山东安丘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传媒艺术系电视节目制作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及新媒体理论与制作。

0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