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中太阳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2)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A.22° B.44° C.11° D.68° B
日影问题
• 1.昼长问题:影子扫过的角度(等于 180°时,昼长为12小时;大于180°时 ,昼长超过12小时;小于180°时,昼长 短于12小时)
• 2.正午时间问题:影子最短时
北半球二分二至日 的太阳运动轨迹
南半球二分二至日 的太阳运动轨迹
继续
AN
aa a
直射点
N
A
S
S
设:太阳直射在10°N (a°N)
问:1、北半球刚好极昼的纬度A是(80°N) 2、A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H为 (20°N)
规律六:太阳直射在a°N,刚好极昼的 纬度为 90 °-a°, 其H=2 ∠a°
北半球 某地的纬度= 90°-(∠1--∠2)/2
太阳直射的纬度=(∠1+ ∠2)/2
日出日落方向的确定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地球上(除 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北, 日落于西北。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地球上(除 极昼、极夜地区)日出方位均在东南, 日落于西南。直射在赤道时,为东升, 西落。
极昼处日出日落方向为正北或正南
运用下图可以帮助我们迅速地作出日 出、日落方位和昼夜长短的判断。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天球立体图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S
A
W
规律1-1:观察点A位于北半球,则太 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南倾斜
继续
天球立体图
冬至 B 春秋分
夏至 E
N
S
A
W
规律1-2:观察点A位于南半球,则太 阳运行轨道面均向北倾斜
太阳日运动视线图(三)
90˚W
思考:
右图以北极点为中心 的俯视图,晨昏线与 70° 纬线相切。
B O C A
90˚E
1、此时日影朝北和朝南的地方是哪里?
直射点所在经线上,70°N以北地区此时日影朝北, 经线OB段(包括极点)日影朝南
2、此时北京天安门广场旗杆的影子朝向何处? 朝西北
a、b两城,6月22日和12月22日正午,旗杆 (等高)影长及朝向如图3所示,完成8~10题。
(2)12月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该地在北 半球,为冬季;达全年最短,该地在南回归线及 其以南地区,为夏季。 (3)非二至日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日影与物体 重合),该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太阳直射该地。 (4)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则该地处于冬季, 且该日为该地所在半球的冬至节气。正午日影达 全年最短(不为零),则该地处于夏季,且该日 为该地所在半球的夏至节气。
太阳直射赤道(春秋分日)
晨线和经线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平行
太阳在晨线正东方,在昏线的正西方
故太阳正东升,正西落
太阳直射北半球(夏半年)
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不平行 太阳在晨线东北方,在昏线的西北方 故太阳东北升,西北落
太阳直射南半球(冬半年)
晨线和经线不重合,纬线和太阳光线不平行 太阳在晨线东南方,在昏线的西南方 故太阳东南升,西南落
应用举例 (一)侧视图:
读左面的光照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在北极点上空适当位置, 用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该 图是 北半球夏至日 日的光照图 (2)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 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极方向 ______ 递减 ,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 _____ _____ 极昼 现象,与C点地方时相同 的是_______ D 。 (3)图中A、B两地中四季变化 较明显的是____ A 地,位于热带 的是_____ B 。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典例分析图为某摄影爱好者在图中广袤草原上拍摄的“日出”美景。
读图完成(1)~(2)题。
(1)摄影爱好者拍摄“日出”美景的方向和北京时间分别是( )A.东南7月1日06时 B.东北7月1日06时C.东北1月1日12时 D.东南1月1日12时(2)拍摄“日出”美景的地点是图522中的( )A.甲 B.乙C.丙 D.丁(1)D (2)C [解析] 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日出方位与地方时计算。
由图示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位于赤道附近,日出地方时为6时左右。
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图示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为25°E~35°E,其与120°E 的经度相差85°~95°,地方时相差6小时左右,根据地方时计算可知北京时间应为12时左右。
1月份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以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判断。
由题干可知,该“日出”美景是在广阔的草原上拍摄到的。
图中甲地位于刚果盆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景观为热带雨林,并非热带草原;从乙地向东拍摄是湖面,不能拍摄到广阔草原;丁地东面有海拔3000米左右的高地,受地形阻挡,也不能拍摄到图示景观;丙地地形最平坦开阔,最有可能拍摄到此“日出”美景。
命题突破太阳周日视运动和日影变化1.太阳周日视运动所谓太阳视运动,即由于地球的自转运动,使得地球上的人总是觉得太阳每天都是东升西落。
事实上,这是一种“视运动”,也就是说这是一种相对运动。
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看起来太阳就是东升西落了。
不同纬度二分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北半球):(1)二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
(2)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极点太阳高度没有日变化,即太阳运行路线与地平圈平行。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的地区,除极点外,子夜太阳(最低)位于正北方。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解
始终在正南 时南时北
始终在正北
B(天顶)
C
N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S
D
A点为北温带上的任意点
天球图 N
C
B(天顶)
C
夏至
A
春秋分
冬至
D S
N
B(天顶)
A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S
D
B为天顶,CD为地平圈
由于天球半径为无穷大,把整个地球看成一个质点A。
三条平行线:二分二至时太阳运动的轨迹在天球上的投影。
天球图
N C
B(天顶)
夏至
A
春秋分
冬至
地平圈
D S
旋转成正直(天顶朝上)的图形
天球立体图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S
A
W
地平圈
A点为观察地点,B点为天顶
三条平行线变成了三条带有运动方向的曲线 确定出地表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天球立体图
B
E N
A W
地球侧视图
夏至 C
春秋分 冬至
N A
S
B(天)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在北半球地平圈上看来,太阳视运动表现为顺时针方向, 而南半球则为逆时针方向。
极 昼 圈
极昼圈至 极点之间
极 点
B
E
N
S
A
W
规律3:判断季节(月份)
1、根据倾斜方向判定半球:南斜(北半球) 北斜(南半球)
2、根据路线长短判定季节: 红色(超过半圈)——夏至 黑色(不足半圈)——冬至 蓝色(正好半圈)——二分
正北升起B
夏至
春秋分
E
N
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剖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所以,太阳在天球上做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
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想像能力,且在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成为难点,也是重点。
但只要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透彻,并有效整合,真正掌握其规律与原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学习策略1、要掌握太阳视运动知识,需要树立空间想像能力,并且多画图,多练习,在做题目的过程中领会太阳视运动的规律。
2、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总结解题规律。
二、太阳周日视运动重难点剖析(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特征底面表示地平面,底面中心为观察者位置,底面外圈代表地平圈,竖立半圆圈代表天顶面,3条路线代表该观察点观察到的两分、两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路线,3条路线与天顶面的交点表示上中天,3条路线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分别代表该日的日出与日落,底面中心与日出点的连线和东西水平线的夹角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上中天点与底面中心点的连线与南北水平线的夹角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角。
对任一地而言,不同日期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都平行的。
如图所示。
(二)不同纬度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由于观测者所处的纬度不同,所以,运动的轨迹也不同。
1、在南北极点,所有天体(包括太阳)不升也不落,如图A。
2、在赤道,所有天体的出没都直升直落(如图D)。
3、在南北半球任意纬度(除赤道与极点),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斜交,所有天体都斜落(如图B、C)。
4、极昼范围内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在极昼的纬度范围内,不同纬度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不一样的。
极昼的纬度范围指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不一定是极圈)到最高纬度(一定是极点)的区域。
不同时间,极昼的最低纬度值不一样,二至日时纬度值最低,极昼范围最大;其他时间(除二分日外),在66034’-900之间。
(1)在极昼的最低纬度(极圈66034’)上,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日开始时,太阳即位于当地地平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之后逐渐增大,至当地下午时,达一日最大值,而后逐渐变小,至该日结束时,太阳又落于当地地平线上,太阳高度又变成00。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练习4: 上图表示某地某日太阳运动轨道图,已 知正午太阳位于A点,∠ABS=46°,求观察地点的
纬度_6__7_0,N太阳直射的纬度_2_3_0_N_。
A
N
a
46° B
S
下图表示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太 阳光线与地面的夹角,据此判断
B (1)该地的纬度位置是( )
A.70°N B.75°N C.70°S D.75°S
• 2.正午时间问题:影子最短时
南半球二分二 至日的太阳运 动轨迹
北半球二分二 至日的太阳运 动轨迹
【例题】.某学校操场上O处有一垂直于地面的旗 杆。OP表示正午时旗杆在地面的影子,其长度随 季节发生变化,6月22日缩短为零。M处有一颗树,
OM垂直于OP。读图回答:
• (1) 月 日OP最长,三个月后,该地的昼 夜长短状况是 。
【例题】.在中国有三个相同高度的柱子,分别 位于A、B、C三地,称柱A、柱B和柱C
(1)当柱A和柱B在正午的影子如左图所示时,柱C的影
子如右图所示。则柱C的位置可能在( )
A.中国东北 B中国西北 C中国东南 D.中国西南
判断理由是
.
(2)柱A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的影子是什么样子?请在
日出日落方位判定:
由于日影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反, 因此可以通过日影朝向来判别日出日 落方位。
看看下面几幅日照图 你得出什么结论?
春秋二分日照图
A
A
B
B
C
C
春秋二分全球除极点地区 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夏至日日照图
A
A
B
B
C
C
夏至日全球除极昼极夜区 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冬至日日照图
A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专题.(优选)
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专题(一)两分日全球除极点外,太阳光线与纬线平行全球太阳1、北极点2、直射点纬度以北3、直射点纬度4、直射点纬度以南5、南极点太阳:正东升→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落日影:正西→ 西北→ 正北→ 东北→ 正东 太阳:正东升→正中天→正西落日影:正西→ 无 → 正东太阳:正东升→ 东北→ 正北→ 西北→ 正西落日影:正西→ 西南→ 正南→ 东南→ 正东东西太阳:终日正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影子正南(在夜半球,不可见)( 注:图中内小弧箭头为日影运动轨迹,外大弧箭头为一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下同。
)西东 太阳:终日正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影子正北(在夜半球,不可见)18∶00 12∶00 6∶006∶0012∶00 18∶00 正东升 正西落南南北北NS西东 6∶0018∶00 12∶00北南1、北极点2、极昼区3、直射点纬度以北4、直射纬度5、直射纬度以南6、南极点、极夜区太阳:终日正南,高度不变日影:终日正南太阳:正北升→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落(太阳高度最低时为日出、日落时,此时太阳光线从北极点方向射入)日影:正南 → 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太阳:东北升→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落 日影: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北→东南太阳:东北升→正中天→西北落日影:西南→ 无→东南太阳:东北升→正北→西北落日影:西南→ 正南 →东南无阳光照射,所以不可见太阳运动轨迹及日影北半球6点前 南半球6点后北半球18点后 南半球18点前12∶00 东西太阳光线与纬线 成一定的夹角除极昼区外全球均为 东北升,西北落6∶00前18∶00后 12∶00北 南北南北南NSN1、北极点、极夜区2、直射点纬度以北3、直射点纬度4、直射点纬度以南5、南极点6、极昼区无阳光照射,所以不可见太阳运动轨迹及日影太阳:终日正北,高度不变日影:终日正北太阳:正南升→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落(太阳高度最低时为日出、日落时,此时太阳光线从南极方向射入)日影:正北→ 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太阳:东南升→正南→西南落日影:西北→ 正北 →东北6∶00前18∶00后 12∶00太阳:东南升→ 正中天→ 西南落日影:西北→ 无 →东北 12∶00 太阳:东南升→正东→东北→正北→西北→正西→西南落 日影:西北→ 正西→西南→正南→东南→正东→东北东西东西太阳光线与纬线成一定的夹角除极昼区外全球均为东南升,西南落北半球18点前 南半球18点后北半球6点后南半球6点前北南北南南北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专题组题:郭新超()1.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房屋内的光照情况,据图判断该地的经度大约是A.90°EB. 150°EC. 146°ED. 86°E2012年3月8日,拍摄者在澳大利亚西南部努拉伯平原看到,日落的位置刚好在某直线铁路的两根铁轨间(如图所示).据悉,每年只有两天会出现这种现象,据此完成2题:()2.该铁路线的走向为A.东西走向B.东南-西北走向 C.南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3.下次出现该景象的日期约为A.2012年10月6日 B.2012年1月5日C.2012年4月5日 D.2012年7月5日光伏发电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技术,其产量、发展速度和发展前景都远远超过太阳能光热发电。
地理日出日落方位及太阳视运动
【例题】.在中国有三个相同高度的柱子,分别 位于A、B、C三地,称柱A、柱B和柱C
(1)当柱A和柱B在正午的影子如左图所示时,柱C的影
子如右图所示。则柱C的位置可能在( )
A.中国东北 B中国西北 C中国东南 D.中国西南
判断理由是
.
(2)柱A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的影子是什么样子?请在
图中画出影子,并注明相应时间,并用箭头标出影子的移
A
W
规律1-3:观察地点在赤道上,则太阳 运行轨道面与地平圈垂直
继续
天球立体图
B
E
N
夏至
S
A
春秋分
W
规律1-4:观察地点在极点,则太阳运 行轨道与地平圈平行。
继续
东北升起
B 夏至
春秋分 东南升起
冬至
E
N
A
西北落下
W
S
西南落下
规律2:北半球某地观察日出
•夏半年太阳从东偏北升起,从西偏北落下; •二分时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 •冬半年从东偏南升起,从西偏南落下
规律六:太阳直射在a°N,刚好极昼的 纬度为 90 °-a°, 其H=2 ∠a°
北半球 某地的纬度= 90°-(∠1--∠2)/2
太阳直射的纬度=(∠1+ ∠2)/2
1 2
设:某地极昼多时, ∠1(12时的H)=30 °, ∠2(0时的h)=10° 求:1、某地的纬度 2、求太阳直射的纬度
甲
乙
2
北极点出现极昼时:太阳不升不落
继续
B 夏至 春秋分 冬至
E
N
a bc
S
A
W
规律3:北半球某地观察
三条太阳运行轨道面都平行
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
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安徽 周兵一、太阳视运动轨迹与日影运动轨迹的关系日影运动轨迹由太阳运动轨迹决定:日影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日影长短与太阳高度成反比。
所以,我们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对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探讨上。
二、影响太阳视运动轨迹的若干因素1、光源因素:相对地球而言太阳是一个面光源而非点光源,所以,地球接受到的太阳光线是一组平行线。
2、地球上的方向因素:经线指示南北,北极点为最北,其四周均为南方;南极点为最南,其四周均为北方。
纬线指示东西,东西方向为无限方向。
3、时间因素:(1)因一年中不同日期,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位置不同,球面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也即太阳光线射入的角度也就不同,相对于地球上的方位也就会发生改变,存在着冬半年、夏半年、两分日等差异。
(2)加之一天中地球的自转运动,会造成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出现一个太阳的视运动轨迹4、空间因素:除了因一年的时间和一天的时间不同而太阳升落方位不同外,还跟观察者的地理纬度有关系,存在着直射点纬度、直射点以北、直射点以南、极昼区、极昼区极点等差异。
三、以下按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组合来分析 (一)两分日全球除极点外,太阳光线与纬线平行全球太阳 1、北极点2、直射点纬度以北太阳:正东升→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落日影:正西→ 西北→ 正北→ 东北→ 正东 太阳:终日正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影子正南(在夜半球,不可见)( 注:图中内小弧箭头为日影运动轨迹,外大弧箭头为一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下同。
)正东升 正西落NS西东 6∶0018∶00 12∶00北南3、直射点纬度4、直射点纬度以南5、南极点(二)北半球夏半年1、北极点2、极昼区3、直射点纬度以北太阳:正东升→正中天→正西落日影:正西→ 无 → 正东太阳:正东升→ 东北→ 正北→ 西北→ 正西落日影:正西→ 西南→ 正南→ 东南→ 正东东 西西东 太阳:终日正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影子正北(在夜半球,不可见)太阳:终日正南,高度不变日影:终日正南太阳:正北升→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落(太阳高度最低时为日出、日落时,此时太阳光线从北极点方向射入)日影:正南 → 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18∶00 12∶00 6∶006∶0012∶00 18∶00 太阳光线与纬线 成一定的夹角除极昼区外 全球均为东北升,西北落北南南南北北NSN北半球18点前 南半球18点后北半球6点后南半球6点前4、直射纬度5、直射纬度以南6、南极点、极夜区 (三)北半球冬半年1、北极点、极夜区2、直射点纬度以北3、直射点纬度4、直射点纬度以南太阳:东北升→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落 日影: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北→东南太阳:东北升→正中天→西北落日影:西南→ 无→东南太阳:东北升→正北→西北落 日影:西南→ 正南 →东南 无阳光照射,所以不可见太阳运动轨迹及日影太阳:东南升→正南→西南落日影:西北→ 正北 →东北6∶00前18∶00后 12∶00太阳:东南升→ 正中天→ 西南落日影:西北→ 无 →东北 12∶00 无阳光照射,所以不可见太阳运动轨迹及日影北半球6点前南半球6点后北半球18点后 南半球18点前12∶00东西东西东西6∶00前18∶00后 12∶00北 南北南太阳光线与纬线成一定的夹角除极昼区外全球均为 东南升,西南落北南北南南北5、南极点6、极昼区太阳:终日正北,高度不变日影:终日正北太阳:正南升→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落(太阳高度最低时为日出、日落时,此时太阳光线从南极方向射入)日影: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太阳:东南升→正东→东北→正北→西北→正西→西南落日影:西北→正西→西南→正南→东南→正东→东北。
太阳视运动及日影专题整理
日出方位
日影朝向
正午太阳方位
日影朝向
日落方位
日影朝向
赤道
正东
正西
天顶90°
无
正西
正东
南回归线
正东
正西
正北66°34′
正南
正西
正东
南极圈
正东
正西
正北23°26′
正南
正西
正东
南极点
正北
正北
正北0°
正北
正北
正北
(二)夏至日南半球不同地区日影的朝向
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偏北23°26′垂直升起,从正西偏北23°26′垂直落下。纬度越高,偏移正东向北的角度越大,极夜时刚好日出日落方位收缩为一点,位于正北方。
【解析】北半球极昼圈及其以北地区(极点除外),日最小太阳高度角朝向正北(出现在当地0时),日最大太阳高度(即正午太阳高度)朝向正南方向,并且两极值之和等于直射点纬度的2倍,据此可推知该日阳光直射20°N。该地纬度等于该日极昼圈纬度70°(90°-20°)与日最小太阳高度之和,即75°N。当太阳处于正北方上空时,该地地方时为0时(或24时),而此时0°经线地方时(国际标准时)为20时,通过时差经度计算可知该地经度为60°E。答案 B B C
4.关于该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的昼长为15小时,B.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C.一年中无太阳直射现象D.与北京的气候类型相同
日影
1.
2.规律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总会有自己的影子(除太阳直射的情况),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关。同一时间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方位是不同的;同一纬度地区在不同时间,太阳方位也是不一样的。因而影子的朝向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影朝向总是与太阳照射方向相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剖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所以,太阳在天球上做自东向西的周日视运动。
有关太阳周日视运动对于一般高中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为学生缺乏空间想像能力,且在教材中几乎没有涉及,成为难点,也是重点。
但只要把教材相关知识理解透彻,并有效整合,真正掌握其规律与原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一、学习策略1、要掌握太阳视运动知识,需要树立空间想像能力,并且多画图,多练习,在做题目的过程中领会太阳视运动的规律。
2、注意在训练的过程中总结解题规律。
二、太阳周日视运动重难点剖析(一)太阳周日视运动图的特征底面表示地平面,底面中心为观察者位置,底面外圈代表地平圈,竖立半圆圈代表天顶面,3条路线代表该观察点观察到的两分、两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路线,3条路线与天顶面的交点表示上中天,3条路线与地平圈的两个交点分别代表该日的日出与日落,底面中心与日出点的连线和东西水平线的夹角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上中天点与底面中心点的连线与南北水平线的夹角表示正午太阳高度角。
对任一地而言,不同日期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都平行的。
如图所示。
(二)不同纬度太阳的周日视运动由于观测者所处的纬度不同,所以,运动的轨迹也不同。
1、在南北极点,所有天体(包括太阳)不升也不落,如图A。
2、在赤道,所有天体的出没都直升直落(如图D)。
3、在南北半球任意纬度(除赤道与极点),太阳视运动轨迹与地平圈斜交,所有天体都斜落(如图B、C)。
4、极昼范围内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在极昼的纬度范围内,不同纬度上,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是不一样的。
极昼的纬度范围指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不一定是极圈)到最高纬度(一定是极点)的区域。
不同时间,极昼的最低纬度值不一样,二至日时纬度值最低,极昼范围最大;其他时间(除二分日外),在66034’-900之间。
(1)在极昼的最低纬度(极圈66034’)上,太阳高度的变化:一日开始时,太阳即位于当地地平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0,之后逐渐增大,至当地下午时,达一日最大值,而后逐渐变小,至该日结束时,太阳又落于当地地平线上,太阳高度又变成00。
(2)在极昼的最高纬度――极点上,一日24小时,太阳始终位于天空中某一高度,(即一日的开始、正午及一日的结束,太阳高度角一样大)没有变化。
(3)在极昼的最低纬度与最高纬度之间时,一日开始时太阳已位于地平线上一定高度,高度值是多少呢?看与极昼的最低纬度的纬度差,纬度相差几度,一日开始时的太阳高度就是几度(例如,当极昼的最低纬度出现在700N上时,720N某地一日开始时的太阳高度就是20)。
之后,太阳高度逐渐增大,至当地正午时达一日最大值,正午过后逐渐变小,一直到该地这一日结束时,太阳仍落于当地地平线上一定高度,太阳高度大小与这一日开始时一样大。
5、二分二至日,在不同纬度所观测到的太阳运行路径,可绘制成下列图示:(三)关于某日某地常见周日视运动图的说明1、∠A表示北极星的仰角,北极星的仰角等于观察者的地理纬度;2、∠B表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大小;(四)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判读判读内容:4个方位、日出日落的方向、物体影子的长短与朝向、日出与日落的时刻、当地的纬度、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当地的地方时、昼夜的长短及相关的地理现象等。
1、判读方位(1)确定图的方位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方向,确定图的东西方位。
如何判断南北方位呢?如观察点在北半球,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倾向南方,或正午时观察点看太阳面向正南。
(2)判读正午太阳方位太阳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在南方;太阳直射点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北方;太阳直射地区,正午太阳在正北方。
如下图所示,北半球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向,其中,a代表夏至日太阳光线,b代表春、秋分日太阳光线,c代表冬至日太阳光线(光线并不完全准确,只是示意光线)。
如右图,A点,太阳上中天;H为冬至日太阳高度(正午太阳与地平面中心点的连线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地方时为12点,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向。
(3)日出、日落与方位的关系(如下图所示)①从理论上讲,在两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太阳正东升,正西落(极点除外);②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东北升,西北落,而且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北,南北半球均如此(极点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③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各地太阳东南升、西南落,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越偏南(极点和出现极昼、极夜的地方除外);④就某一地点而言,在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期间,太阳升落的方位将日渐偏北;反之,则日渐偏南;⑤南北极点上,太阳高度在一天中是不变的(即太阳周日视运动轨迹总是与极点的地平圈平行),太阳在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升起和落下;⑥同一季节(直射点纬度不变),纬度越高的地区,升落越偏北或偏南,到极昼极夜处成正北或正南升落。
2、判读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和季节(1)根据日出、日落方位(运动轨迹线与地平面东侧交点为日出,西侧为日落)判读直射点的大致范围和季节。
如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则直射点在赤道上,为春秋日;东北升西北落,则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夏半年;东南升西南落,则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冬半年。
(2)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可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3、判读当地的纬度(1)根据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位置确定当地的纬度范围。
太阳视运动轨迹倾向南方的为北半球,倾向北方的为南半球。
图中正午太阳始终在南面,所以,此地为北回归线以北。
(2)利用正午太阳高度可确定当地纬度。
4. 判读影子的长短和朝向太阳高度越高 , 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低 , 影子越长;直射时无影子。
一日之内 , 日出和日落时影子最长 , 正午最短。
一般太阳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相反,但极点一致。
如在北极,太阳永远在南,影子也永远朝南;南极则相反。
5.判读昼夜长短早晨太阳高度为 0, 即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 0, 正午 ( 地方时 12 点 ) 最高。
二分日晨线上为 6 点、即6 点日出 , 昏线上为 18 点、即 18 点日落 , 则昼长 12 小时;夏半年,晨线上的时间早于6(O-6) 点 , 昏线上晚于 18(18-24) 点;纬度越高 , 日出时间越早 , 日落时间越晚。
如夏至日,400N日出在 4 点 30,日落在 19 点 30 分。
冬半年,晨线上的时间晚于 6(6-12) 点 , 昏线上早于18(12-18) 点;纬度越高 , 日出时间越晚 , 日落时间越早。
如冬至日 ,400N 日出在 7 点 30 分 , 日落在 16 点 30 分。
所以 ,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导致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6. 判读太阳高度与气温日变化的关系某地所得的太阳辐射量能量的多少与太阳高度成正比。
太阳高度越大 , 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越短 , 被大气削弱的部分就少,而且光热更集中,气温就越高;反之气温就越低。
一天中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内容说明:地球运动造成太阳的视运动,虽然生活化,但由于视角的限制,生活感知并不完整,所以学生对这类现象的撑握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就对一天中太阳的运动轨迹和日影运动轨迹的规律性作一总结。
关键词:太阳视运动轨迹日影运动轨迹影响因素规律性一、太阳视运动轨迹与日影运动轨迹的关系日影运动轨迹由太阳运动轨迹决定:日影朝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日影长短与太阳高度成反比。
所以,我们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对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探讨上。
二、影响太阳视运动轨迹的若干因素1、光源因素:相对地球而言太阳是一个面光源而非点光源,所以,地球接受到的太阳光线是一组平行线。
2、地球上的方向因素:经线指示南北,北极点为最北,其四周均为南方;南极点为最南,其四周均为北方。
纬线指示东西,东西方向为无限方向。
3、时间因素:(1)因一年中不同日期,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位置不同,球面上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不同,也即太阳光线射入的角度也就不同,相对于地球上的方位也就会发生改变,存在着冬半年、夏半年、两分日等差异。
(2)加之一天中地球的自转运动,会造成太阳高度的变化,从而出现一个太阳的视运动轨迹 4、空间因素:除了因一年的时间和一天的时间不同而太阳升落方位不同外,还跟观察者的地理纬度有关系,存在着直射点纬度、直射点以北、直射点以南、极昼区、极昼区极点等差异。
三、以下按时间和空间的不同组合来分析 (一)两分日全球除极点外,太阳光线与纬线平行全球太阳1、北极点2、直射点纬度以北3、直射点纬度太阳:正东升→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落 太阳:正东升→正中天→正西落日影:正西→ 无 → 正东东西太阳:终日正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影子正南(在夜半球,不可见) ( 注:图中内小弧箭头为日影运动轨迹,外大弧18∶00 12∶00 6∶00正东升 正西落南北NS西东 6∶0018∶00 12∶00北南4、直射点纬度以南5、南极点(二)北半球夏半年1、北极点2、极昼区3、直射点纬度以北太阳:正东升→ 东北→ 正北→ 西北→ 正西落 日影:正西→ 西南→ 正南→ 东南→ 正东西东 太阳:终日正北,高度不变,位于地平线 日影:影子正北(在夜半球,不可见)太阳:终日正南,高度不变日影:终日正南太阳:正北升→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落(太阳高度最低时为日出、日落时,此时太阳光线从北极点方向射入)日影:正南 → 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6∶0012∶00 18∶00 太阳:东北升→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落 日影: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北→东南太阳光线与纬线 成一定的夹角除极昼区外全球均为 东北升,西北落北南南北NSN4、直射纬度5、直射纬度以南6、南极点、极夜区 (三)北半球冬半年1、北极点、极夜区2、直射点纬度以北3、直射点纬度4、直射点纬度以南太阳:东北升→正中天→西北落日影:西南→ 无→东南太阳:东北升→正北→西北落日影:西南→ 正南 →东南无阳光照射,所以不可见太阳运动轨迹及日影太阳:东南升→正南→西南落日影:西北→ 正北 →东北6∶00前18∶00后12∶00 太阳:东南升→ 正中天→ 西南落日影:西北→ 无 →东北12∶00 无阳光照射,所以不可见太阳运动轨迹及日影北半球6点前 南半球6点后北半球18点后 南半球18点前12∶00东西东西东西6∶00前18∶00后 12∶00北 南北南太阳光线与纬线 成一定的夹角除极昼区外全球均为东南升,西南落北半球18点前 南半球18点后北半球6点后南半球6点前北南北南北5、南极点6、极昼区太阳:终日正北,高度不变日影:终日正北太阳:正南升→西南→正西→西北→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落(太阳高度最低时为日出、日落时,此时太阳光线从南极方向射入)日影:正北→东北→正东→东南→正南→西南→正西→西北→正北太阳:东南升→正东→东北→正北→西北→正西→西南落日影:西北→正西→西南→正南→东南→正东→东北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