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第十章择业中的心理问题及自我调适
一、课程要求
(一)大纲要求
1.认识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问题。
2.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二)课程要点
1.教学重点
(1)择业中的心理问题。
盲目从众、消极依赖、自卑心理、盲目攀比、自视过高、冷漠心理等等。
(2)心理调适的方法
自我转化法、自我适度宣泄法、自我慰藉法、松弛练习法、理性情绪法。
2.教学难点
(1) 认识择业中的心理问题。
(2) 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对自己的心理进行控制调节,消除心理困惑。
二、课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分解
1.知识层面
要求学生了解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常见的各种心理问题。
2.技能层面
面对各种心理问题,及时进行调适,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3.态度层面
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在择业中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顺利实现择业。
(二)教学方法建议.
1.讲授法与PPT课件演示相结合。
2.典型案例分析与学生探讨。
三、课程导入
近几年,有关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状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矛盾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尤其是大学生在薪水问题上的希望与现实相差较大,使得许多专家呼吁他们在就业时,要理智、清醒一些,要增强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然而,记者从青岛市人才市场的一份相关调查中看到,大学毕业生们的就业心态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据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66.4%的受调查学生选择初期月薪在1000-1500元之间,有16.8%的学生选择初期月薪为1500-3000元,仅有7.5%的学生选择了3000元以上的月薪。
大学生就业接受“千元之痒”
“现在大学生就业竞争这么激烈,要想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很不容易,至于企业开出的月薪,大多都在1000-1500元左右,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可以接受的。”记者在市人力资源市场日前举办的“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现场招聘会上遇到李浩的时候,他刚刚与一家企业招聘负责人交流完。
据李浩介绍,在他们同学中间,抱有同样想法的人占到了绝大多数。他说:“现在,很多同学都很理解企业低薪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举动。毕竟,我们刚刚走出校门,没有什么工作经验,很多东西都需要从头学起。所以,如果我们是企业负责人的话,也不会愿意花太多的钱招聘这样的人。”
“近80%的企业开出的大学生工作初期月薪为1000元到3000元之间,表明
大学生刚毕业时薪酬情况是相差不大的。”市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认为,“这说明毕业生在初期找工作时不需要一味考虑找高薪工作,主要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
心态趋于理性积累经验更重要
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也证实了李浩关于可以接受月薪“千元之痒”的说法。在记者随机采访的20名刚刚大学毕业的求职者中,没有一个人选择3000元以上的月薪,其中有5个人表示“1000元以下也可接受”。今年刚刚从岛城某高校中文系毕业的张臻博向记者表示,自己现在比较现实,最希望的就是能够尽快地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好让自己可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至于工资嘛,以后可以再涨的。”他说。
在受访的20名求职者中,有12人希望单位给的月薪范围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还有3人认为2000到3000元是合适的薪水范围。“刚出校园没什么经验,单位不可能花大价钱请大学生的。”应届毕业生刘琼说,“很多同学都跟我有一样的看法,大家对薪水的要求也都不高,最重要的是想能够通过工作积累经验。”
对此,市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让许多大学生改掉了眼高手低、自我评价过高的毛病。”对于月薪问题,他表示,求职的过程是一种双向选择,用人单位考核求职者,同时求职者也对用人单位进行考量。期望薪资与其认为是用人单位考核求职者的问题,还不如理解为是求职者对用人单位的要求。求职者要在正确评价自身的能力、正确认识求职行业的状况以及综合考量其他相关因素的前提下决定自己的起薪。
四、主要教学内容
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毕业生就业由原来的国家“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就业制度,变为通过人才劳务市场的“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新的就业制度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择业自主权,同时也将就业的压力直接带到了毕业生身上。大学生面临就业环节中的种种压力时,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 盲目从众
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如下图所示:
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
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案例:
早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想吃栅栏里的白菜,可是它进不去。这时,太阳东升,斜照大地,在不经意中,山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它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我如此高大,一定会吃到树上的果子,吃不吃这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对自己说。
远处,有一大片果园。院子里的树上结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子。于是,它朝着那片果园奔去。
到达果园,已是正午,太阳当顶。这时,山羊的影子变成了很小的一团。“唉,原来我是那么矮小,是吃不到树上的果子的,还是回去吃白菜好!”于是,它怏然不悦的折身往回跑。跑到栅栏外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又变得很长很长。
“我干吗非要回来呢?”山羊很懊恼,“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点评:
“从众”心理就像故事里的那只山羊一样,由于对自己认识不清,完全被外界评价所左右。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现象。通俗的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跟着这么做。而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我们都应该克服“从众”心理,在决定从事什么职业,去哪家公司时,不要盲目随大流,乱“扎堆”,更不能老用别人的眼光定位自己要找的工作。因为工作要靠自己去干,自己的路要自己把握。
(二) 消极依赖
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