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https://img.taocdn.com/s3/m/2ecc26747375a417876f8f51.png)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 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
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
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
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
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
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
茶树病虫害思维导图
![茶树病虫害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3e30a22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c020461.png)
虫害
虫害
茶小绿叶蝉
症状:吸取茶叶汁液,造成茶叶质量下 降 防治方法:及时清除杂草和枯枝落叶, 减少虫源
虫害
茶蚜
症状:聚集在茶叶背面吸取汁液,造成 茶叶枯黄 防治方法: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 瓢虫、草蛉等
综合防治措施
综合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加强茶园管理:保持茶园清洁和通风 合理施肥:提高茶树抗病能力
-
1 病害 2 虫害 3 综合防治措施
病害
病害
茶饼病
症状:叶片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逐渐扩大成 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严重时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增施有机肥,及时修剪 和清除病叶
病害
茶白星病
症状:主要侵害嫩叶和新梢,病斑呈现 为灰白色或浅褐色小点,后期出现黑色 小点
防治方法:加强茶园管理,适当增施磷 钾肥,提高茶树抗病能力
-
谢
谢
以上步骤无法在你的思维导图软件中实现,建议查阅该软件
的帮助文档或联系其技术支持以获取更详细的指导
02
另外,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茶树病虫害,建议采取以下措
施
综合防治措施
1. 建立病虫害监测和预警系统
对茶园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 生,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同时,建立预 警系统,预测病虫害的发板中 打开XMind软件:选择"文件"->"新建">"导入"
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Markdown"作为 导入格式
将剪贴板中的代码粘贴到对应的输入框 中:然后点击"确定"
XMind将自动将Markdown代码转换为思 维导图:并在软件界面中显示出来
综合防治措施
茶园管理中的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茶园管理中的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a0e258247375a417866f8fdb.png)
Te r e n gme t n nrl f jr et a d aGad nMa a e n dCo to 0 ss n a 0 Ma P
Die s sH a pe s a e p n
Z HANG n y n,CHEN a g ta ZHANG i g xn Ya - a Ch n - i n, M n - i
摘
茶。
要: 近年 来, 北方茶 区由于种植 面积 的不断扩 大, 茶园病 虫害的发 生呈上升趋势, 采用农 业 积极
防治、 理防治、 物 生物 防 治 和 化 学 防 治相 结合 的病 虫 害 防 治措 施 , 高茶 叶品 质 , 提 生产 出真 正 的无 公 害绿 关 键 词 : 叶: 虫 害: 茶 病 防治技 术 中 图分 类 号 :¥ 7 . 5 11 文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o 5 4 5 (o 9O — 1 1 0 1 0— 6 O 20 )4 0 8 — 2
第 l 第 4期 6卷 20 0 9年 4月
现 代 农 业 科 学
Mo e Ag iu tr l ce c s d m r l a in e c u S
V0 _ 6NO4 ll . Ap .0 r2 09
茶园管理中的主要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张艳艳, 陈常 田, 明欣 张
( 山东省 日照市农业局茶 叶科学研究所, 山东 日照 2 6 0 ) 7 80
成虫 羽化 , 1 第 代整齐 , 2代后 时代重叠 。
防治方法 : ①适时修剪 , 密集 的虫 害枝 。 园通风 剪除 使
透光 , 时中耕 、 及 施肥 、 增强树势 , 提高植株抗虫能力 。 喷施 ②
黑刺粉虱真菌制剂 5 0倍稀释液 , 0 或人工去除已危 害的茶树 枝条 。③黑刺粉 虱的天敌种类很多 , 括寄生蜂 、 包 捕食性瓢
茶叶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茶叶主要病虫害识别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653406126bec0975f465e2fb.png)
代数:一年发生4-5代。 发生期:从3月中旬至11月下旬田间各虫态均可
见。 危害:成若虫刺吸叶、果实和嫩枝的汁液,被害
叶出现失绿黄白斑点。排泄蜜露可诱致煤 污病发生。
茶蚜
• 代数:我省一年发生一代。 • 发生时间:成虫发生4月下旬—7月
高峰期5月—6月 • 危害:叶片吃成缺刻,严重的吃光
叶片。
阿克泰
阿克泰的作用机理(神经毒性)
阿克泰( Actara 25WG)
• 结构新型,无抗药性 • 杀虫谱广,防效显著 • 低毒低残,使用安全 • 内吸传导,施用灵活 • 作用迅速,持效期长
特性:刺吸式害虫如蚜虫, 粉虱,蓟马,飞虱及叶蝉 等
作用方式
直接结合在昆虫的神经轴突 的受体上,使乙酰胆碱不能与受 体结合,造成昆虫的神经传导阻
• 本病在夏季停止发展,病菌在荫蔽处越夏。一般 发生期在春、秋季。高山、山谷、阴坡茶园,由 于多雾露,日照少,湿度大,气温低,因此发生 严重。施肥不当,采摘、修剪及遮荫等措施不合 理的茶园,发生也多。品种间有抗病性差异。病 害通过调运苗木作远距离传播。
炭疽病
症状:
主要为害成叶,也可为害嫩叶和老 叶。病斑多从叶缘或叶尖产生,水渍状, 暗绿色圆形,后渐扩大成不规则形大型 病斑,色泽黄褐色或淡褐色,最后变灰 白色,上面散生小形黑色粒点。病斑上 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全 部分界明显。
茶叶病虫害识别与无公害防治
阿克泰( Actara 25WG)
• 通用名:Thiamethoxam(噻虫嗪) • 编号: CGA 293343
• 外观: 红色颗粒 • 蒸汽压:6.6 x 10-9帕(20 oC) • 熔点: 139.1 oC • 室温储藏稳定性:至少2年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e62a7aca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7d.png)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防治===========================在有机茶园中,病虫害是茶树生长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
为了保证有机茶叶的品质和产量,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茶蚜防治----------茶蚜是茶树常见的害虫之一,它们会吸食茶树的汁液,导致茶树生长受阻,若无有效控制,会对茶树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损害。
防治方法:1. 推行有机农业原则,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2. 使用天敌或天敌菌进行生物防治。
常见的茶蚜天敌有蓟马和瓢虫,可以增加它们的数量来控制茶蚜的滋生。
3. 采用植物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如菊酯类、拟除虫菊酯类等。
二、茶红蜘蛛防治------------茶红蜘蛛是有机茶园中的另一种常见害虫,它们会在茶树叶片上产卵并吸取叶片汁液,导致茶树叶片发黄、枯萎。
防治方法:1. 使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轮虫、壁虱等,它们是茶红蜘蛛的天然敌害,可以放入茶树丛中进行控制。
2. 定期清理茶树丛中的杂草和落叶,保持茶园的通风透光,减少茶红蜘蛛的滋生条件。
3. 使用植物性杀虫剂,如辣椒素类和植物油类杀虫剂,可有效控制茶红蜘蛛的滋生。
三、茶青虫防治---------茶青虫是茶树叶片上常见的害虫,它们会啃食茶树叶片,造成大面积的叶片损伤,严重影响茶树的生长和产量。
防治方法:1. 使用茶青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如蝉翅蛾、蚜蜂等,可以放置在茶园中,控制茶青虫的数量。
2. 喷洒植物性杀虫剂进行防治,如菊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可有效控制茶青虫的滋生。
四、茶病害防治----------有机茶园中常见的茶病害包括茶叶病、茶丝核病、茶霉病等。
这些病害会导致茶树叶片萎蔫、黄化甚至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1. 确保茶园的排水良好,避免积水,减少病害传播的可能性。
2. 定期巡视茶树,发现病害及时采取措施,例如将感染严重的茶树枝条剪除并销毁。
3. 喷洒病害防治剂,如铜制剂、三唑酮等,可有效防治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25ca83c9856a561253d36f08.png)
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茶尺蠖:成龄投产茶园:幼虫量每平方米7头以上。
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应掌握在l龄~2龄幼虫期,喷施化学农药或植物源农药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
茶尺蠖病毒制剂、鱼藤酮、苦参碱、联苯菊酯、氯氰菊酯、赛丹、溴氰菊酯、除虫脲。
茶黑毒蛾:第一代幼虫量每平方米4头以上;第二代幼虫量每平方米?头以上。
3龄前幼虫期。
Bt制剂、苦参碱、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联苯菊酯、除虫脲。
假眼小绿叶蝉: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15头;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12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27头,施药适期掌握在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
白僵菌制剂、鱼藤酮、吡虫啉、赛丹、杀螟丹、联苯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
茶橙瘿螨: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3头~4头,或指数值6~8。
发生高峰期以前,一般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克螨特、四螨嗪、灭螨灵。
茶丽纹象甲: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量在15头以上。
成虫出土盛末期。
白僵菌、杀螟丹、联苯菊酯。
茶毛虫:百丛卵块5个以上。
3龄前幼虫期。
茶毛虫病毒制剂、Bt制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除虫脲。
黑刺粉虱:小叶种2头/叶~3头/叶,大叶种4头/叶~7头/叶。
卵孵化盛末期。
辛硫磷、吡虫啉、粉虱真菌。
茶蚜: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20头。
发生高峰期,一般为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吡虫啉、辛硫磷、溴氰菊酯。
茶小卷叶蛾: 1、2代,采摘前,每米茶丛幼虫数3头以上;3代~4代每平方米幼虫量15头以上。
1、2龄幼虫期。
敌敌畏、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
茶细蛾:百芽梢有虫7头以上。
潜叶、卷边期(1龄~3龄幼虫期)。
苦参碱,敌敌畏、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
茶刺蛾:每平方米幼虫数幼龄茶园10头、成龄茶园15头。
2、3龄幼虫期。
参照茶尺蠖茶芽枯病:叶发病率4%~6%。
茶树害虫PPT课件
![茶树害虫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ea9681b240c844768eaee90.png)
.
26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第五章 茶树害虫
第一节 茶树 茶树害虫的类别:嚼叶性害虫;吸汁害虫; 枝杆害虫;钻蛀害虫;地下害虫;
• 危害:全国有400多种,常发生的50-60种。 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造成的损失不同,一般 达15%左右,同时对品质产生影响。
• 依据害虫分类地位分:鳞翅目、同翅目、 鞘翅目及螨类等
• 田间悬挂性引诱剂诱虫器控制茶毛虫、茶 毒蛾、茶小卷叶蛾等
• 喷施生物农药如控制茶毛虫等鳞翅目害虫, 如B.t制剂、鱼藤酮乳油等,安全间隔期4-5 天
.
6
夏茶期防治
• 夏茶期主要害虫: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丽纹象
甲、叶甲等 • 浅耕除草:消灭害虫的蛹 • 强采茶叶:在小绿叶蝉盛发期进行 • 药剂防治:有机茶园只能施用生物农药如白疆菌、病毒制
.
24
茶尺蠖的生物防治
• 防治茶尺蠖高效生物制剂 • 1 茶尺蠖NPV (EoNPV) :核型多角体病毒 • 对茶尺蠖第1、2代和第5、6代的1~2龄幼虫期防治效
果达98 %以上。茶尺蠖于夜间取食,因此在应用病毒杀 虫剂时,采用下午、傍晚或阴天喷施,可以缩短当天喷药 后至幼虫取食的时间或减少紫外光的照射,减轻日照对多 角体的杀伤力,从而提高防治效果。使用在7.5亿~15.0 亿PIB/hm2 。Bt 与 EoNPV 混用具有增效作用,加速了杀 虫速度,并且明显减少茶尺蠖的进食量。
.
2
2 发生特点
• 管理粗放的茶园:害虫种类多,以食叶害 虫、枝杆害虫发生重 如茶毛虫
• 管理精细茶园:主要以刺吸式口器的害虫 发生重,如假眼小绿叶蝉
• 高山区茶园一般发生轻,低山茶园害虫发 生重。
.
3
3 防治技术
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参考(有配图)
![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参考(有配图)](https://img.taocdn.com/s3/m/14c56f9369eae009591bec9b.png)
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一、茶园主要病害1 、茶饼病图-茶饼病1.1症状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毫米, 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 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 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 叶背面下陷。
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 膨肿并扭曲, 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
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
1.2发病条件该病系低温高湿型,台刈抽新梢多、凹地和高山雾重的茶园,发病重。
主要是在春秋茶采摘期间比较严重。
1.3发病原因茶饼病的病原叫做外担子菌。
通常患病部位隆起的白色粉状物就是病菌的子实层。
一般来说,茶饼病的病原会以菌丝体的形式潜伏于茶树叶面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在春秋季节爆发,尤其是以春天为主。
当平均温度在15~20度之间,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菌丝就开始生长发育形成担孢子,春秋季节多雨有风,孢子随风雨浸染萌发,侵入茶树叶片组织内部,在细胞间扩展病斑,最终形成子实层。
1.4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 勤除杂草,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茶树抗病力。
●2、及时采茶, 清除病原, 减少病害。
●3、发病严重茶园冬季可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封园, 早春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发病期间可用0.2~0.5%硫酸铜、0.2%硫酸镍液,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00ppm多抗霉素喷施, 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4、采摘茶园根据预测预报于发病初期喷用99%绿颖矿物油乳油150-200倍,或0.5%大黄素甲醚500倍或1%蛇床子素300-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75%百菌清500-800倍,或25%吡唑醚菌酯1500-2000倍,25%苯醚甲环唑1500-2000倍。
2、茶白星病图-茶白星病2.1症状嫩叶染病初生针尖大小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展成直径l—2mm大小的灰白色圆形斑,中间凹陷,边缘具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
茶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茶病虫害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704cfdd5bbfd0a795673f0.png)
+ 协调性 --- (强调农业、化学和生物各措施间的协调和 互补)
+ 持续性 --- (强调生态调控, 达到长期抑制有害生物种 群)
25
生态调控 理化诱控 生物防治 科学用药
26
种植抗病虫品种 采摘 修剪 清蔸晾脚 深翻培蔸
18
害虫发生期预测
1. 期距法:害虫某一发生期与下一代相同虫态出现的时间距离 2. 历期预测法:根据害虫发育历期,查获田间发育进度,推算下一
个虫态的发生期
3. 物候法:利用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等现象指示害虫发生期 4. 积温法:昆虫完成各个发育阶段都需要温热积累,都有其发育起点
温度
19
+ 例子:灯诱或性诱查获5月25日为茶尺蠖第一 代发生高峰日,预测下一代幼虫孵化盛期和防 治适期
4
12 – 16
灰褐色,第2–4腹节有1 – 2个灰褐色菱纹, 第8腹节倒“八”字纹明显
5
18 – 30
灰褐至深褐色,菱纹、“八”字纹及倒“八” 字纹黑而甚明显
14
雄蛾
雌 蛾
卵块
一龄
三龄
四龄
15
5月初现病斑;6月—7月达到发病高峰;11月平均温度低于15℃, 病害不再继续发生
16
17
第二篇 茶树病虫害测报及防治方法
茶树害虫,随纬度增加而减少,南方茶区害虫种 数明显多于北方茶区害虫种数
3
由大型害虫向小型害虫演替 主要害虫类型由咀嚼式口器向刺吸式口器
演替 由发生代数少向发生代数多的方向演替 栖息部位由暴露型向隐蔽型方向演替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https://img.taocdn.com/s3/m/a62ab78d76eeaeaad0f33030.png)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防治方法:(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亩用菌粉1--2公斤拌细土施土上面。(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天王星800倍或98%巴丹800倍或与 871菌粉0.5—1.0公斤/亩混用。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 作者:
———————————————————————————————— 日期: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10、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小黑象鼻虫。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间为成虫为害盛期。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https://img.taocdn.com/s3/m/a38d83926bd97f192379e90b.png)
9、黑刺粉虱:在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成虫产卵于叶背,初孵若虫爬后,即固定吸汁危害。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缝穴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
5、茶叶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被害叶片失去光泽呈古铜色,叶面沿叶脉密布白色尘埃状蜡质蜕皮壳,叶脆易裂,严重时大,嫩叶、果实、枝条上也可发生。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形似云纹状。最后病斑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沿轮纹排列。该病在高温(20℃以上)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条件下发病最盛。树势衰弱、管理不善,遭受冻害、虫害的茶园发病也重。
年发生10---20代,世代重叠。多栖息叶面危害。卵散产于叶正面且以主、侧脉两侧及凹陷处为多。早期、秋冬季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短须螨。
8、茶蚜:我市茶园常见但易防治害虫。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一年发生20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越冬,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梢为多。
《茶树病虫害彩色图谱》
![《茶树病虫害彩色图谱》](https://img.taocdn.com/s3/m/729f85e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7d.png)
茶树病虫害彩色图谱.aboutree./viewthread.php?tid=10244&extra=page%3D1茶树病虫害彩色图谱下载(202.57 KB)2012T-6 16:40碧蛾蜡蝉、青蛾蜡蝉茶蚕茶长白蚧茶尺蠖茶刺蛾茶谷蛾为工代茶黑毒蛾切册状质产非病茶红颈天牛茶黄蓟马虫为害找浆枝:鼻原出枭他小ft 4廿害也枭小小庭也幼史茶占r虫幼虫枭Y I’史成虫茶吉丁虫、茶枝小蠹虫茶角盲蝽为害状茶角胸叶甲茶梨蚧、茶牡蛎蚧茶毛虫茶潜叶蝇茶梢蛾茶蓑蛾茶天牛茶网蝽茶小卷叶蛾为,I泡仆生一招「器及拓喋的分生理f 茶芽枯病fl窗«器虫元均雌戒111 无翻埠匕电内知蜡成儿茶蚜茶叶斑蛾M啤再就四纹金故甲库域工葩I'茶叶甲、金龟甲茶侬用博成里木吊尺统城'h弟管弟馈幼儿本族K慢幼生“I!拒4馒幼出曲集、悔成生茶银尺蠖、油茶尺蠖、木僚尺蠖茶圆赤星病茶云纹叶枯病茶枝镰蛾茶枝瘿蚊、茶纹啮虫垫囊绿绵蜡蚧黑翅土白蚁黑刺粉虱红蜡蚧黄尾毒蛾、肾纹毒蛾、茶白毒蛾蝗虫、螽嘶假眼小绿叶蝉角蜡蚧、日本蜡蚧咖啡木蠹蛾咖啡小爪螨、茶跗线螨为害状幼虫蕾鹿蛾M'J;丽绿刺蛾绿鳞象甲、茶芽小象甲、橘灰象甲幼龄斤山fiEdi绿盲蝽揩肆圾刺蛾. 批...►印点电向小/喊lift扁刺蛾其他刺蛾幼虫其他蚧壳虫眼钛广殖研鳏"I off祖靖钩较广期始蟀帆其他蜡蝉其他蓑蛾护囊其他叶蝉尺笔金睢甲或此铜跳色里甲成虫产印上中■幼虫拽KN'J L 剂劫史孰末削"的告状蛴螬通草粉虱小地老虎、非洲蝼蛄椰圆蚧、蛇眼蚧油桐尺蠖。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虫害(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虫害(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1858339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c0.png)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虫害(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一、茶尺蠖茶尺蠖,又名拱拱虫、吊丝虫等,为咬食茶树叶片、嫩梢的咀嚼式口器害虫。
成虫体长9~12mm,翅展20~30mm,全体灰白色,翅面茶褐或黑褐色鳞片。
卵为椭圆形,初产时鲜绿色,后渐变黄绿色,再转灰褐色,近孵化时黑色,常数十粒、百余粒重叠成堆,覆有灰白色絮状物。
幼虫共4~5龄,体色由黑色转为黑褐色再转为灰褐色,充分成长时长达26~30mm。
蛹为长椭圆形,长10~14mm,褐色,臀棘近三角形[1]。
一般在四周环山的地区和避风向阳、留叶多、较郁闭的茶园往往发生较多。
虫害发生严重时幼虫可蚕食整张叶片,甚至枝梗光秃。
初孵幼虫爬行迅速,有趋光趋嫩性,清晨前及黄昏后取食最盛,被害叶呈现褐色点状凹斑。
幼虫老熟后,即落到树冠下入土化蛹。
若冬季气温特低,越冬蛹死亡增加,能够减少来年的发生基数。
4月以后,凡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霾、温度高,则有利于成虫羽化和卵的孵化,虫口会逐代迅速上升。
目前已发现能捕食茶尺蠖的主要天敌为蜘蛛和鸟类。
防治方法有:①灭蛹,结合秋冬季深耕施基肥,清除树冠下表土中虫蛹,深埋施肥沟底;②人工捕杀,根据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可在傍晚或清晨打落承接,加以消灭;③灯光诱杀;④尽量减少化学农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以保护自然天敌,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
二、茶毛虫茶毛虫,俗称毒毛虫、痒辣子等,常发生于一些老茶区。
成虫体长6~13mm,翅展20~35mm,体色为黄褐色至深茶褐色。
卵粒扁球形,黄白色;卵块椭圆形,数十粒至百余粒集成1块,多产于叶片背面。
幼虫较肥壮,多毛,体色由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再变为黄棕色,其毛瘤由浅褐色变为黑褐色小绒瘤,瘤上生长短不一的黄白色毒毛。
蛹长8~12mm,短圆锥形,浅咖啡色,疏被茶褐色毛[2]。
成虫多于下午羽化,白天静伏在茶丛间叶背,黄昏后开始活动,有趋光性。
一般越冬卵多产在向阳较暖的茶园中,非越冬卵常产在茶丛枝叶茂盛或荫蔽的茶园中。
《茶叶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茶叶病虫害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f6a9e6a680203d8cf2f2475.png)
茶芽枯病
防治方法:
(1)喷药保护与采摘结合:早春萌芽期喷 药结合早采、勤采,对茶芽枯病的控制 收效显著。
一般在春茶萌芽期和发病初期各喷药一次, 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效。
(2)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防治茶芽枯病 的一个重要措施。采用的药剂:
茶树的主要虫害
• 虫害: • 吸汁:茶小绿叶蝉,茶螨,黑刺粉虱,茶蚜等 • 吃叶:茶卷叶蛾,茶尺蠖,刺蛾,茶毛虫等
茶小绿叶蝉
成虫
若虫
取食区 小 产卵区 绿
叶 蝉 活动区 活 动 庇护区 区 域
取食部位
嫩芽部位
嫩叶背面
产卵区域 嫩茎部位
产
卵
区 域
嫩茎皮层与 木质部结合
及处
产卵部位
部 褐色枝条 位 不产卵
小斑,中央凹陷,其上有 健交界处明显。
小黑点,边缘具褐色略隆
起的纹线,病健交界处明
显。
识 病斑褐色,潮湿时 病斑灰白色,潮湿
别 有灰色霉层。
时没霉层,生细小
要
的黑点。
点
防治方法:
(1)加强茶园管理:注意培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及 时合理采摘,促进树势健壮,增强抗病力。冬季 清除园间病叶,减少越冬菌源,可减轻次年病害 发生。
滞留;千方百计增强树势,预防该病发生。
谢! (2)及时防治害虫:注意控制粉虱、蚧壳虫、蚜 虫等虫害, 防治该病积极有效措施之 一。 (3)药剂防治:
①甲托(白托,银托) ②苯醚(翠苗,势贝)
茶白星病与茶圆赤星病
1.分布与危害:
茶白星病
茶圆赤星病
主 此病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 新茶园或高山茶区发生较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1deda1a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f.png)
7 毒蛾类 茶毛虫、黑毒蛾
茶毛虫
黑毒蛾
症状:在幼虫咬食叶片,严重时可连同芽叶、嫩梢、 树皮、花果咀食殆尽,对茶园造成毁灭性症状,同时其 幼虫体上长有黄色毒毛,触及人体皮肤后会引起红肿 痛痒,脱皮后脱皮壳和毒毛随风飘散,使人经过茶园也 会产生过敏反应,直接影响采茶和茶园其他农事活动,
防治方法:
①利用初孵幼虫群集性人工捕杀;
茶叶
二、病虫害防治
1、病害 1 茶白星病: 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
扩大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 (ZHOU)围有褐色隆起线,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 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
防治方法: ①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 高抗病力, ②在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可用70% 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隔 7天左右再喷一次,
2 茶饼病又名茶叶肿病
• 症状:危害嫩叶、嫩梢、叶柄,病叶制成茶味 苦易碎,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渐扩 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凹陷,背面突起成 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
•防治方法: •①茶饼病可通过茶苗调运时传播,应加强检疫, •②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 轻发病, •③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 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 •④采摘茶园于发病初期喷用70%甲基托布津或20 %粉锈宁1000倍,10—15天再喷一次,
• 症状:若虫聚集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排出蜜 露引起煤烟病发生,叶片正面覆盖污霉状霉层, 虫体(ZHOU)围有一圈白色腊圈,形式黑芝 麻粒,
• 防治方法: • 1 剪除密集的虫害枝,使果园通风透光,及时中 耕、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虫能力, • 2 保护天敌,黑刺粉虱的天敌种类很多,包括寄 生蜂、捕食性瓢虫、寄生性真菌, • 3 黑刺粉虱的防治指标为平均每叶片有虫2头, 即应防治,当1龄幼虫占 80%、2龄幼虫占20% 时即为防治适期,可用20%甲氰菊酯乳油或 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在5月中、下旬10月上旬施药,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病害(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煤病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病害(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煤病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a1cafed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6d.png)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病害(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煤病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一、茶饼病茶饼病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和新梢,为害嫩叶最初在叶面产生淡黄色、淡绿色或淡红色半透明小点,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表现光滑、向下凹陷的圆形病斑,叶背同时隆起呈饼状,随后叶背病斑表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病斑成熟粉末增厚为纯白色疱状病斑。
该病大多表现为正面平滑光亮,下陷,而背面隆起。
后期病斑上白粉消失或不明显,病斑逐渐干缩,呈褐色枯斑,但病斑边缘仍为灰白色环状,病叶逐渐凋萎以致脱落。
该病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病害。
高山区气温低,湿度大,雾日数多,日照少是茶饼病发生的有利条件;一般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采摘修剪及遮阳措施不合理的茶园发病较重[5]。
防治方法有:①改进栽培技术措施,加强茶园管理工作。
勤除茶园杂草,以利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及时分批多次采摘芽叶,在冬春休眠期彻底清除病叶;适当修剪;②药剂防治,对历年发病重的茶园或非采摘园,冬春季可喷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2%~0.5%硫酸铜液,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二、茶芽枯病茶芽枯病主要为害幼嫩芽叶,受害部位初期出现褐色或黄褐色的斑点,芽叶边缘逐渐枯焦,颜色变深,病斑沿叶缘扩大;后期受害芽叶扭曲、卷缩、质脆,叶缘破碎,严重时整个嫩梢枯死。
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的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该病属低温型病害,春寒时期往往最易发生,是寒流降低了茶树的抗性。
降雨频次和强度对病害影响也较大。
如小雨绵绵,持续时间长,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同时,茶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茶树长势弱,易受病菌的为害。
防治方法有:①减少菌源,及时勤采鲜叶时,摘除病芽;②加强茶园管理,改进栽培技术措施;③化学防治,科学用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效果最好。
三、茶白星病茶白星病主要在嫩叶、嫩芽、幼茎上发生,尤以芽叶及嫩叶为多。
发病初期,叶面呈现红褐色针头状小点,边缘为淡黄色半透明晕圈,逐渐扩大为中间红褐色的圆形小斑,边缘有暗褐色稍突起的线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
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
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
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
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
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
芽叶萎缩。
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
缝穴及杂草上越冬。
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
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
5、茶叶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被害叶片失去光泽呈古铜色,叶面沿叶脉密布白色尘埃状蜡质蜕皮壳,叶脆易裂,严重时大量落叶。
该螨年发生10多代,以成螨在茶树叶背越冬。
高温干旱季节有利发生,全年以7--10月发生最盛。
防治方法:参考茶橙瘿螨,但分批多次采摘对其无效。
6、茶短须螨:以成、若螨刺吸成叶或老叶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常有紫色斑块,主脉及叶柄变褐,后期霉烂,引起大量落叶。
该螨年发生10代左右,主要以雌成螨群集在土下1—6厘米茶树根颈部越冬,少数在叶背、腋芽及落叶中越冬。
茶园中多数为雌螨,行孤雌生殖,主要栖息叶背危害。
全年以7--9月份高温干旱季节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1)做好茶园抗旱工作,清除茶园落叶及杂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
(2)秋茶结束后,害螨越冬前喷施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3)在害螨发生高峰前喷 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3000倍或73%克螨特2000倍或25%喹硫磷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7、咖啡小爪螨:该螨以成若螨吸食危害成叶,被害叶局部变红,后呈暗红色斑,失去光泽。
露水未干时叶面上可见一层细蛛丝,手捏螨数多处叶片即见指染血迹小红点,细看叶上有红色虫体爬动,螨体附近有许多白色蜕皮壳和卵壳。
年发生10---20代,世代重叠。
多栖息叶面危害。
卵散产于叶正面且以主、侧脉两侧及凹陷处为多。
早期、秋冬季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短须螨。
8、茶蚜:我市茶园常见但易防治害虫。
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
一年发生20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越冬,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梢为多。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2)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
9、黑刺粉虱:在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
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
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
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
成虫产卵于叶背,初孵若虫爬后,即固定吸汁危害。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台刈、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其发生。
(2)生物防治:应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0.5—1.0公斤/亩喷施或用挂菌枝法即用韦伯虫座孢菌枝分别挂放茶丛四周,每平方米5--10技。
(3)化学防治:根据虫情预报于卵孵化盛期喷25%扑虱灵800倍或25%天王星10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注意务必喷湿叶背。
10、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小黑象鼻虫。
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
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
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间为成虫为害盛期。
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防治方法:(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
(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
(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亩用菌粉1--2公斤拌细土施土上面。
(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天王星800倍或98%巴丹800倍或与 871菌粉0.5—1.0公斤/亩混用。
11、茶卷叶蛾:群众俗称“包叶虫”、“卷心虫”,幼虫卷结嫩梢新叶或将数张叶片粘结成苞,多达4--10叶,幼虫潜伏其中取食危害。
严重时大大降低茶叶品质和产量。
该虫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虫苞中越冬。
各代幼虫始见期常在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上旬,世代重叠发生,幼虫共六龄。
成虫有趋光性,卵呈块多产在叶面。
防治方法:(1)随手摘除卵块、虫苞,并注意保护寄生蜂。
(2)灯光诱杀成虫。
(3)掌握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
可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或2.5%天王星或25%喹硫磷800倍。
12、茶枝蠊蛾:又名蛀梗虫,分布我市各茶区。
幼虫蛀食枝条常蛀枝干,初期枝上芽叶停止伸长,后蛀枝中空部位以上枝叶全部枯死。
该虫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枝中越冬。
次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为成虫盛期。
成虫产卵于嫩梢二、三叶节间。
幼虫蛀人嫩梢数天后,上方芽叶枯萎,三龄后至入枝干内,终蛀近地处。
蛀道较直,每隔一定距离向荫面咬穿近圆形排泄孔,孔内下方积絮状残屑,附近叶或地面散积暗黄色短柱形粪粒。
防治方法:(1)在成虫羽化盛期,灯光诱杀成虫。
(2)秋茶结束后,从最下一个排泄孔下方5寸处,剪除虫枝并杀死枝内幼虫。
13、苔藓和地衣:苔藓是高等绿色植物,生活在阴湿之地,地衣是菌和藻的共生体,据外形分为叶状、壳状、枝状地衣,它们都能自茶树根茎部向上蔓延,致使茶树树皮褐腐,长势逐渐衰弱,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春季阴雨连绵或梅雨季节,生长最快,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农闲季节,可在雨后用竹片等工具刮除并随手将其清除出园。
保持茶园清洁,合理施肥,培养旺盛树势。
(2)用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喷射,效果可达90%,冬季用草木灰浸出液加以煮沸浓缩涂上,也有很好效果。
二、茶树主要有哪些病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白星病:(1)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
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
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
(2)发病规律: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
以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当气温升至l0℃以上时,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幼嫩芽梢。
低温多雨春茶季节,最适于孢子形成,引起病害流行。
高山及幼龄茶园容易发病。
土壤瘠薄,偏施N 肥,管理不当都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②在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隔7天左右再喷一次。
2、茶饼病又名茶叶肿病,常发生在高海拔茶区,危害嫩叶、嫩梢、叶柄,病叶制成茶味苦易碎。
(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渐扩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凹陷,背面突起成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
(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或越夏。
温度15—20℃,相对湿度85%以上环境容易发病。
一般3—5月和9—10月间危害严重。
坡地茶园阴面较阳面易发病,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遮荫茶园也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茶饼病可通过茶苗调运时传播,应加强检疫。
②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
③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
④采摘茶园于发病初期喷用70%甲基托布津或20%粉锈宁1000倍,10—15天再喷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