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合集下载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 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

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

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

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

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

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

有机茶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有机茶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有机茶园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有机农业是指一种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

发展有机农业是遵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农药,所以病虫害防治成了有机茶叶生产中的关键工作,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有以下几种:1、假眼小绿叶蝉。

成虫为黄绿至绿色,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

受害茶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严重时幼嫩芽叶呈焦枯状,直至茶园绝收,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每年6月和9-10月为发生高峰期。

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防治措施:①加强茶园管理,及时清除杂草;②通过分批适时采茶或轻剪去除卵抑制其发展;③湿度大的天气,喷施0.1-0.5亿孢子/毫升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④较重时,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防止成虫越冬。

⑤2.50%鱼藤酮150-200毫升(300-500倍)除虫。

2、茶毛虫。

成虫雌蛾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幼虫黄褐色,背面与侧面着生黄色毒毛。

幼虫有群集性,3龄后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后叶片呈缺刻状。

成虫有趋光性,虫害有4-6月和7-9月两个发生高峰期。

防治措施:①每年冬季人工摘除卵块和虫群;②结合耕作深埋结茧虫蛹;③用灯光或性激素诱杀雄成虫;④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3、茶尺蠖。

成虫体翅灰白色,以幼虫取食嫩叶为害茶树,为害严重时可将嫩叶、老叶甚至嫩茎全部吃光,不仅严重影响当年茶叶产量,并导致树势衰弱,一到两年内难以恢复,对茶叶生产威胁很大。

其幼虫有吐丝下垂特性,成虫有趋光性。

防治措施:①结合秋冬耕作深埋或扒除虫蛹;②放鸡除虫;③灯光诱杀成虫;④利用性信息素诱杀雄虫,干扰交配;⑤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⑥在幼虫时喷施bt制剂防治。

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茶园病虫害发生与防治茶园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指标、防治适期及推荐使用药剂茶尺蠖:成龄投产茶园:幼虫量每平方米7头以上。

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应掌握在l龄~2龄幼虫期,喷施化学农药或植物源农药掌握在3龄前幼虫期。

茶尺蠖病毒制剂、鱼藤酮、苦参碱、联苯菊酯、氯氰菊酯、赛丹、溴氰菊酯、除虫脲。

茶黑毒蛾:第一代幼虫量每平方米4头以上;第二代幼虫量每平方米?头以上。

3龄前幼虫期。

Bt制剂、苦参碱、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联苯菊酯、除虫脲。

假眼小绿叶蝉:第一峰百叶虫量超过6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15头;第二峰百叶虫量超过12头或每平方米虫量超过27头,施药适期掌握在入峰后(高峰前期),且若虫占总量的80%以上。

白僵菌制剂、鱼藤酮、吡虫啉、赛丹、杀螟丹、联苯菊酯、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

茶橙瘿螨:每平方厘米叶面积有虫3头~4头,或指数值6~8。

发生高峰期以前,一般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上旬。

克螨特、四螨嗪、灭螨灵。

茶丽纹象甲:成龄投产茶园每平方米虫量在15头以上。

成虫出土盛末期。

白僵菌、杀螟丹、联苯菊酯。

茶毛虫:百丛卵块5个以上。

3龄前幼虫期。

茶毛虫病毒制剂、Bt制剂、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敌敌畏、除虫脲。

黑刺粉虱:小叶种2头/叶~3头/叶,大叶种4头/叶~7头/叶。

卵孵化盛末期。

辛硫磷、吡虫啉、粉虱真菌。

茶蚜:有蚜芽梢率4%~5%,芽下二叶有蚜叶上平均虫口20头。

发生高峰期,一般为5月上中旬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吡虫啉、辛硫磷、溴氰菊酯。

茶小卷叶蛾: 1、2代,采摘前,每米茶丛幼虫数3头以上;3代~4代每平方米幼虫量15头以上。

1、2龄幼虫期。

敌敌畏、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

茶细蛾:百芽梢有虫7头以上。

潜叶、卷边期(1龄~3龄幼虫期)。

苦参碱,敌敌畏、溴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

茶刺蛾:每平方米幼虫数幼龄茶园10头、成龄茶园15头。

2、3龄幼虫期。

参照茶尺蠖茶芽枯病:叶发病率4%~6%。

茶园病虫害及其防治

茶园病虫害及其防治

茶园病虫害及其防治一、小绿叶蝉小绿叶蝉一般在夏季、秋季发生为害较重。

由于夏秋季节时晴时雨的天气有利于小绿叶蝉的繁衍发生,持嫩性长的茶树品种,台对复壮、重修剪养蓬茶园,幼龄茶园和留养茶园及管理粗放、杂草丛生的茶园发生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1、勤锄茶园,清理园边杂草及时分批采摘,提高茶蓬通风透气性。

2、喷施1.1%百部、棟、烟乳油制剂(绿浪)300倍液,2.5%鱼藤酮300-500倍液,0.1亿-0.5亿孢子/毫升的白僵菌孢子液,及用植物提取液喷希。

3、秋未用0.5波美度的大石硫合剂封园。

二、茶黄蓟乌茶丛郁闭繁茂、芽叶旺盛的茶园,新茶园较老茶园受害严重。

主要为害嫩叶,夏秋季发生为害较重。

防治方法:1、加强肥培管理清,洁茶园,提高茶树耐害能力,及时分批采摘压低虫口基数。

2、用 2.5%鱼滕酮300-500倍液 2.1%百部、棟、烟乳油制剂(绿晶)300-500倍液进行喷施。

三、苔藓地衣海拨高、湿度大的老茶园为害较重,一般在雨季开始繁衍发生为害。

防治方法:1、加强肥培管理,及时中耕除草、修剪疏技或人工刮除。

2、喷施15%-20%石灰水或用0.3-0.5波美度石硫合剂。

3、喷施碱液(6kg苏打,2-3kg石灰和100升水配制)防治。

石疏合剂只能在茶园停采期喷施。

石硫合剂的培制:通常配合比例,生石灰硫磺粉:水=1:2:10。

先将生石灰用少量水调成糊状,慢慢加入硫磺粉充分调匀,最后加足水量,用搅拌棍插入搅匀后倒入锅中,标记好水面高度,加热熬煮,边煮边搅,随时用开水补足损失的水量。

煮沸40-60分钟,当药液显深红棕色时即停止加热待冷却后用湿粗布滤去渣滓,即得石硫合剂原液(20波美度左右)。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防治方法:(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亩用菌粉1--2公斤拌细土施土上面。(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天王星800倍或98%巴丹800倍或与 871菌粉0.5—1.0公斤/亩混用。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 作者:
———————————————————————————————— 日期: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
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10、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小黑象鼻虫。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间为成虫为害盛期。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有配图)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2)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
9、黑刺粉虱:在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成虫产卵于叶背,初孵若虫爬后,即固定吸汁危害。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芽叶萎缩。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缝穴及杂草上越冬。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
5、茶叶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被害叶片失去光泽呈古铜色,叶面沿叶脉密布白色尘埃状蜡质蜕皮壳,叶脆易裂,严重时大,嫩叶、果实、枝条上也可发生。病斑多发生在叶尖、叶缘,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黄褐色,水渍状,后转褐色,其上有波状轮纹,形似云纹状。最后病斑由中央向外变灰白色,上生灰黑色小粒点:沿轮纹排列。该病在高温(20℃以上)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条件下发病最盛。树势衰弱、管理不善,遭受冻害、虫害的茶园发病也重。
年发生10---20代,世代重叠。多栖息叶面危害。卵散产于叶正面且以主、侧脉两侧及凹陷处为多。早期、秋冬季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短须螨。
8、茶蚜:我市茶园常见但易防治害虫。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一年发生20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越冬,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梢为多。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虫害(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虫害(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虫害(茶尺蠖、茶毛虫、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一、茶尺蠖茶尺蠖,又名拱拱虫、吊丝虫等,为咬食茶树叶片、嫩梢的咀嚼式口器害虫。

成虫体长9~12mm,翅展20~30mm,全体灰白色,翅面茶褐或黑褐色鳞片。

卵为椭圆形,初产时鲜绿色,后渐变黄绿色,再转灰褐色,近孵化时黑色,常数十粒、百余粒重叠成堆,覆有灰白色絮状物。

幼虫共4~5龄,体色由黑色转为黑褐色再转为灰褐色,充分成长时长达26~30mm。

蛹为长椭圆形,长10~14mm,褐色,臀棘近三角形[1]。

一般在四周环山的地区和避风向阳、留叶多、较郁闭的茶园往往发生较多。

虫害发生严重时幼虫可蚕食整张叶片,甚至枝梗光秃。

初孵幼虫爬行迅速,有趋光趋嫩性,清晨前及黄昏后取食最盛,被害叶呈现褐色点状凹斑。

幼虫老熟后,即落到树冠下入土化蛹。

若冬季气温特低,越冬蛹死亡增加,能够减少来年的发生基数。

4月以后,凡阴雨连绵,或多雾多霾、温度高,则有利于成虫羽化和卵的孵化,虫口会逐代迅速上升。

目前已发现能捕食茶尺蠖的主要天敌为蜘蛛和鸟类。

防治方法有:①灭蛹,结合秋冬季深耕施基肥,清除树冠下表土中虫蛹,深埋施肥沟底;②人工捕杀,根据幼虫受惊后吐丝下垂的习性,可在傍晚或清晨打落承接,加以消灭;③灯光诱杀;④尽量减少化学农药次数,降低农药用量,以保护自然天敌,充分发挥其自然控制作用。

二、茶毛虫茶毛虫,俗称毒毛虫、痒辣子等,常发生于一些老茶区。

成虫体长6~13mm,翅展20~35mm,体色为黄褐色至深茶褐色。

卵粒扁球形,黄白色;卵块椭圆形,数十粒至百余粒集成1块,多产于叶片背面。

幼虫较肥壮,多毛,体色由淡黄色逐渐变为黄褐色再变为黄棕色,其毛瘤由浅褐色变为黑褐色小绒瘤,瘤上生长短不一的黄白色毒毛。

蛹长8~12mm,短圆锥形,浅咖啡色,疏被茶褐色毛[2]。

成虫多于下午羽化,白天静伏在茶丛间叶背,黄昏后开始活动,有趋光性。

一般越冬卵多产在向阳较暖的茶园中,非越冬卵常产在茶丛枝叶茂盛或荫蔽的茶园中。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课件
13
学习交流PPT
症状: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嫩枝汁
液,芽叶萎缩或卷曲、硬化,芽节间缩短, 新芽减少,芽尖、叶缘变红褐色焦枯,严重 的新叶脱落。
14
学习交流PPT
防治方法:预测虫情,及时防治。经常检查,每 百叶有虫(夏茶达6头、秋茶达12头),开始用
药,分期分批及时采茶,减少虫卵量,清除杂草, 减低虫源。
9
学习交流PPT
(5)茶轮斑病
• 症状:以成叶和老叶上发生较多,先从叶尖 、叶缘产生黄绿色小点,以后逐渐扩大呈圆形 、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病斑褐色,有明显 的同心圆状轮纹,后期中央变灰白色,上生浓 黑色较粗的小粒点,沿轮纹排成环状。
10
学习交流PPT
•发病规律:该病菌从伤口侵入茶树组织产生新病斑 ,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发病较多。 •防治方法:参照茶炭疽病。
➢茶尺蠖药剂防治 该虫1、2代发生较整齐,3代有世代重叠现象,生产上消灭3 代前的茶尺蠖,对控制全年为害具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重 视7、8月防治。该虫喜在清晨和傍晚取食,最好安排在4~9 时及15~20时喷洒效果好。药剂用甲维盐、高效氯氰菊酯。
20
学习交流PPT
(4)螨类
➢雌成螨椭圆形,体长0.2-0.2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 淡黄至黄绿色,半透明。足4对,第4对足跗节上有一根鞭状 纤细长毛。 ➢雄成螨近菱形,体稍小。体长约0.18毫米,呈菱形,淡黄至 橙黄色。
➢茶尺蠖幼虫 末龄幼虫体长26~30mm,体圆筒形,头部褐色。 初孵幼虫黑色,体长1.5mm,头大,胸腹部各节均 具白纵线及环列白色小点。
➢茶尺蠖蛹 长10~14mm,长椭圆形,雄蛹较小。赭褐色,头 部色较暗。
➢茶尺蠖卵 长1mm,椭圆形。初绿色,后变灰褐色,孵化前为 黑色。常数十粒至百余粒成堆,上覆白色絮状物。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病害(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煤病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病害(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煤病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

茶园中常见的主要病害(茶饼病、茶芽枯病、茶白星病、茶炭疽病、茶煤病等)生长特性及防治方法一、茶饼病茶饼病主要为害茶树嫩叶和新梢,为害嫩叶最初在叶面产生淡黄色、淡绿色或淡红色半透明小点,病斑逐渐扩大,形成表现光滑、向下凹陷的圆形病斑,叶背同时隆起呈饼状,随后叶背病斑表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病斑成熟粉末增厚为纯白色疱状病斑。

该病大多表现为正面平滑光亮,下陷,而背面隆起。

后期病斑上白粉消失或不明显,病斑逐渐干缩,呈褐色枯斑,但病斑边缘仍为灰白色环状,病叶逐渐凋萎以致脱落。

该病是一种低温高湿型病害。

高山区气温低,湿度大,雾日数多,日照少是茶饼病发生的有利条件;一般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采摘修剪及遮阳措施不合理的茶园发病较重[5]。

防治方法有:①改进栽培技术措施,加强茶园管理工作。

勤除茶园杂草,以利通风透光;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及时分批多次采摘芽叶,在冬春休眠期彻底清除病叶;适当修剪;②药剂防治,对历年发病重的茶园或非采摘园,冬春季可喷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或0.2%~0.5%硫酸铜液,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二、茶芽枯病茶芽枯病主要为害幼嫩芽叶,受害部位初期出现褐色或黄褐色的斑点,芽叶边缘逐渐枯焦,颜色变深,病斑沿叶缘扩大;后期受害芽叶扭曲、卷缩、质脆,叶缘破碎,严重时整个嫩梢枯死。

病斑上散生许多黑色的小粒点,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器。

该病属低温型病害,春寒时期往往最易发生,是寒流降低了茶树的抗性。

降雨频次和强度对病害影响也较大。

如小雨绵绵,持续时间长,则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同时,茶园管理粗放、杂草丛生、茶树长势弱,易受病菌的为害。

防治方法有:①减少菌源,及时勤采鲜叶时,摘除病芽;②加强茶园管理,改进栽培技术措施;③化学防治,科学用药,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效果最好。

三、茶白星病茶白星病主要在嫩叶、嫩芽、幼茎上发生,尤以芽叶及嫩叶为多。

发病初期,叶面呈现红褐色针头状小点,边缘为淡黄色半透明晕圈,逐渐扩大为中间红褐色的圆形小斑,边缘有暗褐色稍突起的线纹。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茶叶的病虫害防治ppt课件
5
(3)茶炭疽病 • 症状:主要症状成叶或老叶,病斑多从叶缘 或叶尖产生,初为水渍状;暗绿色圆形,后渐 扩大或呈不规则形大病斑,色泽黄褐色或淡褐 色,最后变灰白色,上面散生黑色小粒点。病 斑上无轮纹,边缘有黄褐色隆起线,与健部分 界明显。
6
• 防治方法:①加强茶园管理,提高茶树抗病力 。②发病初期喷施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 倍或百菌清5状:若虫聚集叶片背面刺吸汁液,排出“ 蜜露”引起煤烟病发生,叶片正面覆盖污霉 状霉层。虫体周围有一圈白色腊圈,形式黑 芝麻粒。
26
• 防治方法: •(1)剪除密集的虫害枝,使果园通风透光, 及时中耕、施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虫能 力。 •(2)保护天敌。黑刺粉虱的天敌种类很多, 包括寄生蜂、捕食性瓢虫、寄生性真菌。 •(3)黑刺粉虱的防治指标为平均每张叶片有 虫2头,即应防治。当1龄幼虫占 80%、2龄幼 虫占20%时即为防治适期。可用20%甲氰菊酯 乳油或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在5月中、 下旬-10月上旬施药。
20
(4)螨类
雌成螨椭圆形,体长0.2-0.25毫米,初为乳白色,渐转 淡黄至黄绿色,半透明。足4对,第4对足跗节上有一根鞭状 纤细长毛。 雄成螨近菱形,体稍小。体长约0.18毫米,呈菱形,淡黄至橙 黄色。 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卵壳上有纵向排列整齐细小的网状灰 白色圆形蜡质小点。 幼螨椭圆形,乳白色,足3对。背部有黄纹2道,将全体分为前 足体、后足体和末体3部。幼螨经一次静止期,脱皮后即变为成 螨。
11
2、虫害
•害虫种类:对茶树影响较大的害虫主要是 小绿叶蝉、螨类、蚜虫、黑刺粉虱等。 •防治措施:对这些害虫必须以农业防治为 主,农药防治为辅。
12
(1)绿叶蝉
成虫体长3~4毫米,黄 绿至绿色,头顶中央有 一个白纹,两侧各有一 个不明显的黑点,复眼 内侧和头部后绿也有白 纹,前翅绿色半透明, 后翅无色透明。雌成虫 腹面草绿色,雄成虫腹 面黄绿色。卵长约 0.8 毫米,香蕉形,头端略 大,浅黄绿色。若虫除 翅尚未形成外,体形和 体色与成虫相似。

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

茶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01假眼小绿叶蝉识别:该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成虫体长3—4毫米,全身黄绿至绿色。

卵长约0.8毫米,香蕉形,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与体色与成虫相似。

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为害。

被害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为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无茶可采,全年以夏茶受害最重,成虫多栖息于茶丛叶层中,无趋光性,卵产于嫩梢组织中,若虫怕阳光直射,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发生规律:一年发生9~12代,以成虫越冬,翌年早春,成虫开始取食孕卵,茶树发芽后开始产卵繁殖。

成虫有陆续孕卵和分批产卵习性,尤其是越冬代成虫的产卵期可长达1个月之久,因此各虫态混杂和世代重叠现象十分严重。

全年一般有两个发生高峰,6月份和10月份。

成、若虫在雨天和晨露时不活动,时晴时雨、留养及杂草丛生的茶园有利于该虫发生。

防治要点:(1)分批及时采茶或轻修剪能采除大量的卵,抑制其发展;(2)喷施白僵菌或植物源药剂进行防治;(3)叶蝉发生较大年份,冬季用石硫合剂封园。

02茶毛虫识别:成虫体长6—13毫米,雌蛾翅淡黄褐色,雄蛾翅黑褐色。

卵近圆形、集产。

幼虫黄褐色,各节的背面与侧面有8个绒球状毛瘤,上着生黄色毒毛、雌蛾产卵于老叶背面,幼虫有群集性,3龄前群集性很强,常数十头至数百头挤集在叶背取食下表皮和叶肉,留下表皮呈半透明黄绿色薄膜状。

3龄后开始分群迁散为害,咬食叶片呈缺刻。

幼虫老熟后爬至茶丛根际枯枝落下或浅土中结茧化蛹。

成虫有趋光性。

发生规律:一般一年发生2代。

以卵块在老叶背面越冬,翌年4月幼虫开始孵化,为害期分别在4—6月、7—9月之间。

防治要点:(1)利用茶毛虫的群集性,结合田问操作摘除孵块和虫群;(2)在茶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流行年份,收集虫尸,喷施病毒;(3)灯光诱杀成虫;(4)在低龄幼虫期喷施Bt制剂。

03茶刺蛾识别:成虫体长12一16毫米,茶褐色、趋光性强。

卵散产于茶丛中、下部老叶背面的锯齿附近。

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参考(有配图)

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参考(有配图)

茶园常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一、茶园主要病害1 、茶饼病图-茶饼病1.1症状嫩叶上初发病为淡黄色或红棕色半透明小点,后渐扩大并下陷成淡黄褐色或紫红色的圆形病斑,直径为2~10毫米, 叶背病斑呈饼状突起,并生有灰白色粉状物, 最后病斑变为黑褐色溃疡状, 偶尔也有在叶正面呈饼状突起的病斑, 叶背面下陷。

叶柄及嫩梢被感染后, 膨肿并扭曲, 严重时,病部以上新梢枯死。

花蕾及幼果偶尔发病。

1.2发病条件该病系低温高湿型,台刈抽新梢多、凹地和高山雾重的茶园,发病重。

主要是在春秋茶采摘期间比较严重。

1.3发病原因茶饼病的病原叫做外担子菌。

通常患病部位隆起的白色粉状物就是病菌的子实层。

一般来说,茶饼病的病原会以菌丝体的形式潜伏于茶树叶面活组织中越冬和越夏,在春秋季节爆发,尤其是以春天为主。

当平均温度在15~20度之间,空气中相对湿度在85%以上时,菌丝就开始生长发育形成担孢子,春秋季节多雨有风,孢子随风雨浸染萌发,侵入茶树叶片组织内部,在细胞间扩展病斑,最终形成子实层。

1.4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 勤除杂草,适当增施磷、钾肥,以增强茶树抗病力。

●2、及时采茶, 清除病原, 减少病害。

●3、发病严重茶园冬季可用波美0.3~0.5度石硫合剂封园, 早春用0.6~0.7%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发病期间可用0.2~0.5%硫酸铜、0.2%硫酸镍液, 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100ppm多抗霉素喷施, 均可获得良好效果。

●4、采摘茶园根据预测预报于发病初期喷用99%绿颖矿物油乳油150-200倍,或0.5%大黄素甲醚500倍或1%蛇床子素300-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或75%百菌清500-800倍,或25%吡唑醚菌酯1500-2000倍,25%苯醚甲环唑1500-2000倍。

2、茶白星病图-茶白星病2.1症状嫩叶染病初生针尖大小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展成直径l—2mm大小的灰白色圆形斑,中间凹陷,边缘具暗褐色至紫褐色隆起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叶主要病虫害及防治一、茶叶有哪些主要虫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小绿叶蝉: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雌成虫产卵于嫩梢茎内,致使茶树生长受阻,被害芽叶卷曲、硬化,叶尖、叶缘红褐焦枯。

在低山茶区该虫年发生12—13代,危害盛期5—6月及9—10月;高山茶区该虫年发生8—9代,危害盛期7—9月。

以成虫在茶树、豆科植物及杂草上越冬。

成虫多产卵于新梢第二、三叶间嫩茎内。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清除园间杂草,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卵并恶化营养和繁殖条件,减轻危害。

(2)发生严重茶园,越冬虫口基数大,抓紧于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中旬,喷洒 50%辛硫磷或马拉硫磷1000倍,以消灭越冬虫源。

(3)采摘季节根据虫情预报于若虫高峰前选用生物农药天霸1000倍或80%敌敌畏2000倍或98%巴丹1000---1500倍。

2、茶叶螨类: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性仅次于叶蝉的一类重要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需在10倍扩大镜下才能观察清楚。

在我市发生种类主要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咖啡小爪螨和侧多食跗线螨。

3、茶橙瘿螨:在我市发生较为普遍,主要以成、若螨吸食成叶及嫩叶汁液,致使被害叶片呈黄绿色,主脉变红褐色,失去光泽,叶背出现褐色细斑纹,芽叶萎缩。

成螨体黄色或橙红色,似胡萝卜形,体前端有足两对,幼、若螨淡黄色至浅橙黄色。

该虫年发生20多代,虫口主要分布在上层成叶及嫩芽叶上。

高温、干旱、雨量大、雨期长的环境,茶园虫数少,危害轻。

全年有两次明显高峰,第一次在5—6月,第二次一般在高温干旱期后发生。

防治方法:①秋茶结束后,于11月下旬前抓紧喷施波美0.5度石硫合剂,减少越冬虫口基数。

②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可减少虫口数。

③在发生高峰前喷施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一 3000倍或25%扑虱灵800--1000倍。

4、茶跗线螨:又名侧多食跗线螨、茶半跗线螨。

成、若螨栖息于茶树嫩芽叶背面吸汁危害,被害叶背出现铁锈色,硬化增厚,叶尖扭曲畸形。

芽叶萎缩。

该螨年发生20--30代,以雌成螨在残留芽叶、鳞片、叶柄。

缝穴及杂草上越冬。

高温干旱的气候环境有利其发生。

一般夏秋茶发生较危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橙瘿螨。

5、茶叶瘿螨:主要为害成叶和老叶,被害叶片失去光泽呈古铜色,叶面沿叶脉密布白色尘埃状蜡质蜕皮壳,叶脆易裂,严重时大量落叶。

该螨年发生10多代,以成螨在茶树叶背越冬。

高温干旱季节有利发生,全年以7--10月发生最盛。

防治方法:参考茶橙瘿螨,但分批多次采摘对其无效。

6、茶短须螨:以成、若螨刺吸成叶或老叶汁液,致使叶片失去光泽,叶背常有紫色斑块,主脉及叶柄变褐,后期霉烂,引起大量落叶。

该螨年发生10代左右,主要以雌成螨群集在土下1—6厘米茶树根颈部越冬,少数在叶背、腋芽及落叶中越冬。

茶园中多数为雌螨,行孤雌生殖,主要栖息叶背危害。

全年以7--9月份高温干旱季节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1)做好茶园抗旱工作,清除茶园落叶及杂草,加强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逆力。

(2)秋茶结束后,害螨越冬前喷施波美0.3—0.4度石硫合剂进行防治。

(3)在害螨发生高峰前喷 20%哒螨酮或15%灭螨灵2000—3000倍或73%克螨特2000倍或25%喹硫磷1000—1500倍液进行防治。

7、咖啡小爪螨:该螨以成若螨吸食危害成叶,被害叶局部变红,后呈暗红色斑,失去光泽。

露水未干时叶面上可见一层细蛛丝,手捏螨数多处叶片即见指染血迹小红点,细看叶上有红色虫体爬动,螨体附近有许多白色蜕皮壳和卵壳。

年发生10---20代,世代重叠。

多栖息叶面危害。

卵散产于叶正面且以主、侧脉两侧及凹陷处为多。

早期、秋冬季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参照茶短须螨。

8、茶蚜:我市茶园常见但易防治害虫。

茶蚜多聚于新梢叶背且常以芽下一、二叶最多,以口针刺进嫩叶组织内不时尽力吸食危害,致芽叶萎缩,伸长停止,甚至芽梢枯死,其排泄物“蜜露”不仅污染嫩梢且能诱发煤病。

一年发生20代以上,全部以卵或无翅蚜在叶背越冬,早春虫口多在茶丛中下部嫩叶上,春暖后渐向中上部芽梢转移,炎夏虫口较少,且以下部为多,秋季又以上中部芽梢为多。

防治方法:(1)及时分批多次采摘。

(2)药剂通常选用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2000倍液喷施,尤要喷湿叶背。

9、黑刺粉虱:在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

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蜜露”,诱发煤烟病发生。

被害枝叶发黑,严重时大量落叶,致使树势衰弱,影响茶叶产质量。

该虫年发生四代,以老熟幼虫在叶背越冬,次年3月化蛹,4月上、中旬羽化。

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至6月下旬、6月下旬至7月上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和10月上旬至12月。

成虫产卵于叶背,初孵若虫爬后,即固定吸汁危害。

防治方法:(1)加强茶园管理:结合修剪、台刈、中耕除草,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其发生。

(2)生物防治:应用韦伯虫座孢菌菌粉0.5—1.0公斤/亩喷施或用挂菌枝法即用韦伯虫座孢菌枝分别挂放茶丛四周,每平方米5--10技。

(3)化学防治:根据虫情预报于卵孵化盛期喷25%扑虱灵800倍或25%天王星1000倍或50%辛硫磷1000倍,注意务必喷湿叶背。

10、茶丽纹象甲:又名茶小黑象鼻虫。

我市局部茶区危害严重。

幼虫在土中食须根,主要以成虫咬食叶片,致使叶片边缘呈弧形缺刻。

严重时全园残叶秃脉,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茶丛树冠下土中越冬,次年3月下旬陆续化蛹,4月上旬开始陆续羽化、出土,5—6月间为成虫为害盛期。

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

防治方法:(1)耕翻松土,可杀除幼虫和蛹。

(2)利用成虫假死性,地面铺塑料薄膜,然后用力振落集中消灭。

(3)于成虫出土前撒施白僵菌871菌粉,亩用菌粉1--2公斤拌细土施土上面。

(4)成虫出土高峰前喷施2.5%天王星800倍或98%巴丹800倍或与 871菌粉0.5—1.0公斤/亩混用。

11、茶卷叶蛾:群众俗称“包叶虫”、“卷心虫”,幼虫卷结嫩梢新叶或将数张叶片粘结成苞,多达4--10叶,幼虫潜伏其中取食危害。

严重时大大降低茶叶品质和产量。

该虫年发生6代,以老熟幼虫在虫苞中越冬。

各代幼虫始见期常在3月下旬、5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上旬,世代重叠发生,幼虫共六龄。

成虫有趋光性,卵呈块多产在叶面。

防治方法:(1)随手摘除卵块、虫苞,并注意保护寄生蜂。

(2)灯光诱杀成虫。

(3)掌握1、2龄幼虫期喷药防治。

可选用80%敌敌畏1000倍或2.5%天王星或25%喹硫磷800倍。

12、茶枝蠊蛾:又名蛀梗虫,分布我市各茶区。

幼虫蛀食枝条常蛀枝干,初期枝上芽叶停止伸长,后蛀枝中空部位以上枝叶全部枯死。

该虫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蛀枝中越冬。

次年3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化蛹盛期,5月中下旬为成虫盛期。

成虫产卵于嫩梢二、三叶节间。

幼虫蛀人嫩梢数天后,上方芽叶枯萎,三龄后至入枝干内,终蛀近地处。

蛀道较直,每隔一定距离向荫面咬穿近圆形排泄孔,孔内下方积絮状残屑,附近叶或地面散积暗黄色短柱形粪粒。

防治方法:(1)在成虫羽化盛期,灯光诱杀成虫。

(2)秋茶结束后,从最下一个排泄孔下方5寸处,剪除虫枝并杀死枝内幼虫。

13、苔藓和地衣:苔藓是高等绿色植物,生活在阴湿之地,地衣是菌和藻的共生体,据外形分为叶状、壳状、枝状地衣,它们都能自茶树根茎部向上蔓延,致使茶树树皮褐腐,长势逐渐衰弱,严重影响正常生长和发育。

在春季阴雨连绵或梅雨季节,生长最快,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停止生长。

防治方法:(1)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农闲季节,可在雨后用竹片等工具刮除并随手将其清除出园。

保持茶园清洁,合理施肥,培养旺盛树势。

(2)用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喷射,效果可达90%,冬季用草木灰浸出液加以煮沸浓缩涂上,也有很好效果。

二、茶树主要有哪些病害?如何科学防治?1、茶白星病:(1)症状:主要危害嫩叶和新梢。

初生针头大的褐色小点,后渐扩大成圆形小病斑,直径小于2毫米,中央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有褐色隆起线。

后期病斑散生黑色小粒点,一张嫩叶上多达百多个病斑。

(2)发病规律:该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

以菌丝体在病枝叶上越冬,次年春季,当气温升至l0℃以上时,在高湿条件下,病斑上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害幼嫩芽梢。

低温多雨春茶季节,最适于孢子形成,引起病害流行。

高山及幼龄茶园容易发病。

土壤瘠薄,偏施N 肥,管理不当都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加强管理,增施磷钾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②在春茶萌芽期喷药保护,可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1000倍,隔7天左右再喷一次。

2、茶饼病又名茶叶肿病,常发生在高海拔茶区,危害嫩叶、嫩梢、叶柄,病叶制成茶味苦易碎。

(1)症状:初期叶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小斑,后渐扩大成淡黄褐色斑,边缘明显,正面凹陷,背面突起成饼状,上生灰白色粉状物,后转为暗褐色溃疡状斑。

(2)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在病叶中越冬或越夏。

温度15—20℃,相对湿度85%以上环境容易发病。

一般3—5月和9—10月间危害严重。

坡地茶园阴面较阳面易发病,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施肥不当、遮荫茶园也易发病。

(3)防治方法:①茶饼病可通过茶苗调运时传播,应加强检疫。

②勤除杂草,茶园间适当修剪,促进通风透光,可减轻发病。

③增施磷钾肥,提高抗病力,冬季或早春结合茶园管理摘除病叶,可有效减少病菌基数。

④采摘茶园于发病初期喷用70%甲基托布津或20%粉锈宁1000倍,10—15天再喷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