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理念与建构目标_彭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

2015年1期湖湘论坛No.1.2015(总第160期)

huxiang forum GeneralNo.160

・政治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4-10-15

作者简介:彭澎,男,湖南湘阴人,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法学博士、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国家权力运行与乡村基层治理。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

价值理念与建构目标

彭 澎

(中国政法大学,北京 海淀 100088)

摘要:农村正处于由市场化改革而带来现代化发展的全新时期,市场化改革激活了农村基层现代化发展的社会活力,拓宽了农村基层的社会空间,促使农村基层原有的治理体系逐步发生根本性的转换,使得探索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背景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理念与建构目标成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课题。农村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尽管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却为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带来客观机遇,也使得探索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理念与发展目标成为必然。

关键词:基层治理;价值理念;建构目标中图分类号:D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60(2015)01-0101-06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的核心任务,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强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战略部署。当前,对于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推进基层治理发展的价值特征和发展路径的认识不是很清晰,在转型期构建合适的农村治理体制机制和制度框架,优化基层治理的功能以实现对农村有效的治理、实现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成为转型期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治理的重点内容和主要方向。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大潮中,农村和农业也开始了市场化的发展转换,伴随市场化进程,农民的政治思维、自主意识和权利观念发展成熟,对基层治理的发展和完善带来了机遇。市场化发展强化了农民经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了

农民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农村现代化发展为基层治理机制转型和农民管理观念变革带来契机、凝聚力量,提供合理性的社会基础。而且在法治发展的大背景下,农村的治理体制和制度模式面临法治转型的重任,农民的治理理念和观念面临法治转型的契机。完善和优化农村基层治理制度、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关键是抓住农村治理的体制需求实现农村治理制度和村民治理观念的转型,这是农村转型期推进基层治理发展而带来的“人们对制度创新的认同”。[1]P234

一、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理念

1.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

DOI:10.16479/43-1160/d.2015.01.020

础工程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治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治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报告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全面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党中央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围绕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特别是农村基层的社会治理所制定的一系列文件与决议显示了一个政策信号,即农村基层治理的发展必须紧紧内置于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创新农村基层治理的模式,提升农村社会治理的水平和能力,最终实现整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在新时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而在农村提出的一项具体且重大的战略步骤。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发展趋势改变了乡村社会传统的经济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推动了乡村社会转型的现代变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也逐步带来了基层治理的深刻变革以及社会治理观念与制度的全面转换。农村市场化发展激活了乡土社会尘封已久的利益元素,使得乡村社会利益多元化、主体多元化、社会多元化进程加快,利益需求与利益整合的联动机制推动了乡村社会结构的深层次转变。利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农村市场化进程中人们行为的原动力,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人们在关注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在不断关注自身的政治利益,激发人们对乡村利益保障机制和利益诉求渠道的制度性探索。农村市场化进程中村民的民主意识、政治思维、法治理念、权利观念开始萌芽,对参与基层治理和治理的热情空前高涨,推动了乡村治理的观念变革和制度转型。转型期,在加强和创新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了许多值得总结和推广的特色形式,如契约化的治理模式、社区式的治理渠道等等,以及大力发挥基层协商民主在治理中的作用,这些都是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践成果和有益模式,大量创新性的基层治理模式和方法,扩大了群众参与治理的范围和积极性,受到农民群体的欢迎。拓展农村基层治理的实践空间、制度空间和体制空间,不仅有效解决农村市场化进程中构建基层治理现代化模式的现实可能性,而且有力探求农村市场化基层中创新基层治理现代化结构的实际可行性,为完善农村基层治理、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体制基础。

2.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是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和乡村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的核心工程

农村市场化发展推动乡村实现现代化转型,会导致传统农村社会结构、体制和文化的重大变化,需要在新的利益结构中构建一种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和健康有效的管理模式。创新农村基层的治理模式,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应当充分宣扬现代政治参与中的民主、法治等精神,但必须立足于乡村社会的本土实际,既要依据农村社会现代化转型的现实情况,又要考虑农村社会传统的文化结构,更要顺应农民群体的心里期盼和实际需求。现有的农村治理模式是以基层自治为主体构筑起来的制度体制,自治是基层治理的基本精神,任何基层治理的模式都要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群体自治的制度优势。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不仅要尊重和遵守农村社会现有的制度体制,而且要充分挖掘乡土社会既有的管理经验和治理资源,吸收乡村优势资源中的现代基因。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基层治理水平核心在于适应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情境和顺应社会转型的时代潮流,构筑彰显现代治理特色和符合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的运行体制,实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和村民的自治治理,建构农村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的社会秩序。

3.推进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可以科学谋划与有效解决农村问题,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民主政治制度的重点工程

加强农村的基层治理是个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特别是随着农业市场化发展,农村出现了复

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