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各栋楼的来历
厦大学生公寓简介
丰庭学生公寓丰庭园区得名于已被拆除的老丰庭园区。
1950年12月,厦门大学建筑部成立,嘉庚先生亲自主持扩建厦大的工程,而“丰庭楼区”工程就是其中一。
当年的丰庭楼建筑设计较之建校初期有所突破,白岩红砖琉璃瓦,骑楼走廊配以绿栏杆,传统民族风格又不乏南洋的亚热带风情,是“嘉庚风格”新的典范。
像许许多多老旧的建筑一样,丰庭楼区退出历史的舞台了,拆除之后,当年嘉庚老人构建“丰庭第一”楼体大量的花岗岩石材依然坚实如初,它们就地筑入新建的博士楼区,成为厦门大学“更上一层楼”打底的基石。
丰庭楼群是厦门大学本部新建学生宿舍楼群之一,房间设计为单间独卫,主要用于解决全校女博士生的住宿问题。
建成于2005年夏季,当年9月正式入住。
丰庭园区地靠厦门大学大南校门,临近嘉庚楼群、厦大图书馆、厦大派出所、厦大后勤超市、勤业餐厅,在学习、生活、交通各各方面都为丰庭园区的博士生们提供着极为便利的条件。
管辖范围囊括丰庭一、丰庭二、丰庭四、丰庭五共计四栋宿舍楼。
海滨新区学生公寓海滨新区位于环岛路旁,与胡里山炮台及白城海滩仅一路之隔。
辖区内共有学生宿舍三栋,分别为新区一、二及三号楼,顺坡而建,由下而上依次排开。
新区一为女生楼,其余两栋均为男生楼。
目前住有来自法学、艺术、管理、生命科学、医学等学院的本科及硕士生1098人,其中04级延期本科生7人、04级五年制本科37人、05级本科生269人、06级本科生562人、06级硕士1人、07级硕士163人、08级硕士46人、06级博士1人、07级博士3人、交流生9人。
宿舍楼于04年重新装修,外观被粉刷成纯白色,简洁清新,在绿树掩映中仍显得格外醒目。
房间内部结构为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套房,目前均为四人间。
海滨新区宿舍临近法学院、艺术学院院楼及厦大图书馆法学分馆,对面即为海滨餐厅和小卖部,离胡立山公交车总站不远,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
且由于距本部老区有一定距离,往来汽车人群较少,新区因此以清幽宁静闻名。
厦大景点介绍
1.厦大介绍学校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是国内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
它是一所公立大学。
2015年,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成。
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奋发图强,尽善尽美。
(语出《周易》和《大学》)2.群贤楼群:群贤楼群是厦大最早最古老的建筑群,也是建校之初的第一组建筑。
楼群最大特色": 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楼梯石板悬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吉祥:图案式.在当时,三大特色均是独一无二,为此,1989年后厦门市把它定为古建筑保护单位.。
3.芙蓉湖畔:建校之初,李光前帮助陈嘉庚资助厦门大学,为厦门大学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因此,这片湖就以李光前的家乡——南安芙蓉乡来命名。
(略)4.南光食堂前的桉树?介绍攀树课:攀树课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后来流传向世界各地。
2012年,厦大正式设计攀树课,是国内教授攀树课运动的先驱。
首先,通过这门课,可以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更加了解自己;此外,可以提供一个走进树木的机会,唤醒生态环保意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树木已经越来越被忽视和压迫,其实它是构成地球生态和谐的重要因素;最后,攀树课在现代社会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比如说在两个月前的台风之后,树木一片狼藉,在机械到达不了的地方,既需要依靠原始的人力来修建树木。
5.上弦场和建南大礼堂:建南大礼堂于1952年开工,1954年竣工。
是陈嘉庚先生亲自参与设计、督建,由女婿李光前先生为主的福建南安华侨捐资而建。
建南大礼堂建筑精细巧妙,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图案的点缀,成为古今、中西相结合,博采众长的一大独特景观。
建南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五幢建筑弧型排开面向大海环抱美丽的上弦场,是厦门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厦大建南大礼堂建成5周年后的1959年8月23日,超强台风正面袭击厦门,风魔毁楼拔树重创整个厦门岛,但建南大礼堂啸傲台风。
厦门大学校史资料
厦大简介厦门大学于1921年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所创办,是全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综合性重点大学。
校园坐落在“海上花园”厦门岛的南端,依山傍海,四季常春,风景如画。
校园占地面积145.9公顷,建筑面积近70万平方米;校园依山傍海,风光旖旎。
图书馆面积1.82万平方米,藏书200多万册,具有计算机流通系统和光盘检索系统,开通了信息网络及电子邮件、光盘文献和网上信息100gg字节。
在校生一万多人,其中本、专科学生11000多人,博士、研究生2300人,外国留学生300多人,台港澳学生近200人。
学校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结构较合理的师资队伍,荟萃着众多的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
现有1400多教学科研人员中,有中科院院士6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博士生导师130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2人,教授、副教授914人。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政法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工学院、经济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艺术教育学院、海洋与环境学院、医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和南洋研究员。
现有31个系,52个本科专业,73个硕士学科点,25个博士生学科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现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学科。
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建设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化学、生物、历史学等专业被列入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
全校有40个研究院、所、室;其中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文献中心和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共5个。
厦门大学已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预审,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
学校将进一步发挥优势,面向21世纪,把厦门大学办成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社会主义综合性大学。
校史点滴1921年1月,邓萃英按陈嘉庚意见先设师范、商部两部,师范部下设文理两科;校训定为“自强不息”,校舍先借用集美学校即温楼。
5月3日,邓萃英辞职,大学秘书兼理科主任刘树杞暂代校长职务,陈嘉庚电邀新加坡挚友林文庆博士为厦大校长。
5月9日,国耻纪念日,陈嘉庚率全校师生由集美来到厦门演武场,为首批校舍开工奠基。
科普:你真的了解这些厦大建筑吗?
科普:你真的了解这些厦大建筑吗?自亲楼到底要亲谁?颂恩楼在歌颂谁的恩情?菜清洁楼是洗菜的地方吗?脸型楼到底是圆脸还是方脸?鸡精楼到底是哪个品牌的鸡精捐建的?…………这些厦大建筑的名字到底是怎么得来的且听助手君娓娓道来校主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长期竭力资助厦门大学,故芙蓉楼群和建南楼群的命名多与李光前有关。
李光前祖籍为福建南安芙蓉乡,故有芙蓉楼群及南安楼之名。
“成义”、“成智”则以李光前的亲属名来命名。
而“建南”大礼堂则是与集美学校的“福南”大礼堂相呼应,两者合起来即是“福建南部”,寓意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是福建南部教育基地。
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
保欣丽英楼即嘉庚楼群一号楼,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元建造。
成枫楼即嘉庚楼群二号楼,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先生的名字命名。
祖营楼即嘉庚楼群四号楼,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先生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
钟铭选楼即嘉庚楼群五号楼,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建的,校舍落成后陈嘉庚将1号及5号楼分别命名为“映雪楼”和“囊萤楼”,这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2号及4号楼,陈嘉庚则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表达了嘉庚先生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中间主楼落成时,有人建议取名为“嘉庚楼”,当即被嘉庚否定。
又有人建议以“敬贤”(嘉庚之弟名)命名,陈嘉庚经过一番思考后,改“敬贤”为“群贤”,取“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之意。
四、钟林美广场钟林美广场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
建筑导游词
厦门大学知名建筑及自然风光一,厦大建筑厦门大学有着丰富的物资文化遗产,也有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
虽然走过90年的春秋,但仍焕发着青春的气息,是一个历史和时代相融合的校园。
在物资遗产方面,以建筑为代表,厦大的建筑风格突出表现为陈嘉庚风格。
陈嘉庚风格是,布局多是一字形,或半月行围合式,采用一主四从式。
中西结合,闽南大屋顶和西式外廊建筑式巧妙结合,俗称“戴斗笠,穿西装”,也自认为“东方压倒西方”。
建筑元素很丰富,包括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多元融合。
其中由陈嘉庚改良的红土烧制的瓦称为“嘉庚瓦”。
陈嘉庚风格的建筑的中央屋顶为“三川脊、歇山顶”,高低错落,很有节奏感。
也许朋友们要问:什么“三川脊”和“歇山顶”呢?三川脊特指屋顶分三段,中段抬高,并作垂脊, 以使屋顶发生丰富的变化层次,增加华丽精致的感觉。
歇山顶共有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
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
属于陈嘉庚风格的建筑主要为四大楼群,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嘉庚楼群、映雪楼群。
群贤楼群群贤楼群坐落在演武场上,“群贤”名取群贤毕至的含义,一主四从,一字行坐北朝南。
寓意“群贤毕至”的群贤楼群,是最早建设的嘉庚风格楼群建筑。
“一主四从”的五幢楼“一”字形坐北朝南排列在演武场上,具有巨大的张力和强烈的视觉效果。
主楼群贤楼“群贤”二字是由当时的校长林文庆教授亲笔题写的。
群贤楼与左右两边的同安楼、集美楼是外廊式建筑,东端的映雪楼和西端的囊萤楼属内廊式结构。
五幢楼的内廊形成一条几百米长的廊道。
厦门大学群贤楼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厦门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场上.以居中建筑、装饰最考究、体量也最大(2725平方米)作校办公用的群贤为名.东边为集美、映雪.西边为同,安、囊萤.建于1921-1922年,建筑面积9576平方米.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囊萤、映雪很长时间作学生宿舍,现已调整与同安、集美一样做教学、科研用房.楼群最大特色": ①古今、中西合璧式.②楼梯石板悬挑式.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吉祥:图案式.在当时,三大特色均是独一无二,为此,1989年后厦门市把它定为古建筑保护单位.中央主楼的屋顶采用闽南民居的大屋顶“三川脊”歇山顶建筑,高低错落,富有节奏感,群贤楼为早期校行政办公楼,8年前的校庆才将校长办公室迁至嘉庚三主楼。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厦门大学旧址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厦门大学旧址1937年7月1日,私立厦门大学正式改为国立。
几天后,抗日战争爆发时,萨本栋带领一众师生将厦大迁到位于福建西部的长汀因地处海防前线。
“厦门大学旧址”有15幢,其中包括群贤楼群、建南楼群、芙蓉楼群以及厦大人类学博物馆。
厦门大学旧址,在历史的长河里,陪伴一代又一代高校学子走过,这些建筑的意义已经不仅限于建筑物本身。
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它们,经历了风风雨雨,也见证了历史沧桑,需要我们继续去保护。
建筑界建筑施工频道分享更多像厦门大学旧址这样的优秀建筑设计施工案例,寻找建筑之美,探索建筑之路,欢迎关注我们~长汀国立厦门大学旧址国立厦门大学旧址(长汀县文庙)位于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横岗岭路 7号(中区小学内)。
1937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核定,私立厦门大学正式改为国立。
7月6日,教育部任命萨本栋博士为厦门大学校长。
刚从美国俄亥俄大学客座教授载誉回国的萨本栋是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在他来厦门大学报到的第二天,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爆发。
10月,开始筹划迁校。
1937年12月20日,厦门大学正式停课,经过三天的整装,24日开始向长汀进发。
从厦门到长汀行程800里,要渡过鹭江、九龙江,越过崇山峻岭。
加上土匪出没、车辆罕见,300多名师生肩扛手提行李和书籍,走了整整23天才到达长汀。
等人数到齐,萨本栋的清点结果是:学生239名,教职员工8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4人,讲师8人,助教14人。
在长汀,厦大校址位于北山麓文庙、万寿宫一带,与长汀中学校舍紧密相连。
当时的条件是艰苦的,学校以长汀文庙为办公场所,借一座破楼做女生宿舍,租长汀饭店给教授安身栖息。
如今,阳光下,“国立厦门大学”的牌匾熠熠生辉。
这座校门是由厦门大学出资50万元,在2001年重新修复的。
厦门大学各栋楼的来历
厦门大学各栋楼的来历2008-02-22 22:401.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的2.建南楼群,是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的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
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
P.S.这个绝对是xmu最有气势的楼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3.逸夫楼,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劭逸夫先生资助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
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
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明培体育馆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化体育馆。
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
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5.华侨之家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P.S.非常小的一栋楼也比较偏僻,估计大多数xmu的人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吧6.电镜楼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
祖国凤光(4718)厦门大学早期建筑
祖国凤光(4718)厦门大学早期建筑祖国凤光(4718)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厦门思明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早期建筑--厦门大学建筑群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思明南路422号。
距厦门破狱斗争旧址东南600米。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厦门大学建筑群坐落于厦门岛南部,北倚五老峰,南面隔海与漳州南太武山相望。
厦门大学建筑群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共15幢建筑。
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
群贤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是厦门大学的首批校舍。
群贤楼群动工兴建时,为了表达陈嘉庚自己教育兴国的决心,特地选择5月9日(即国耻纪念日)作为校舍奠基日。
校舍落成后陈嘉庚将1号及5号楼分别命名为"映雪楼"和"囊萤楼"。
"映雪"、"囊萤"二语,出自古人孙康、车胤不畏贫困、勤奋好学的典故。
2号及4号楼,陈嘉庚则以"同安"和"集美"两地名命名,表达了嘉庚先生为振兴家乡、办好国民教育的决心。
芙蓉楼群:芙蓉楼群因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祖籍南安芙蓉村而得名,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嘉庚风格建筑走向成熟的标志。
芙蓉楼群共有四幢,以芙蓉湖为圆心形成半合围形,主体建筑高三层,局部加高为四至五层,都是中式屋顶、西式屋身的外廊建筑样式。
楼群建在演武场东北面环洼地边缘上。
建筑面积15387平方米,除芙蓉三作简易教工住宅外,其他三幢始终作为学生宿舍。
楼群最集中特色为屋体西式,屋面中式。
红砖绿瓦,象征吉利永恒。
芙蓉楼群建成之后,从1957年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来,国家又陆续大量地在其周围建了大量各类校舍(主要是学生生活用房),形成一个密集的建筑区。
建南楼群由成义楼、南安楼、建南大礼堂、南光楼、成智楼5幢建筑组成,建于1951年至1954年。
时成义楼为生物馆,南安楼为化学馆,建南楼为学校大礼堂,南光楼为物理馆,成智楼为图书馆。
厦门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
大学各建筑来历及其简介(含图)嘉庚风格的历史建筑嘉庚风格的校园建筑,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包括群贤楼群、芙蓉楼群、建南楼群三个各自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建筑组群。
这种风格前后经历了全面西方样式向富有闽南特色地域建筑样式的转变,直至形成不土不洋、中西混合的独特、新奇的建筑形态。
这就是注重闽南式大屋顶与外廊建筑式样西式的巧妙结合,以斜屋面、红瓦、拱门、圆柱、连廊、大台阶为基本特征。
在2001年落成的嘉庚楼群,是大学嘉庚风格的新的标志性建筑。
嘉庚楼群秉承嘉庚建筑的“一主四从”传统布局,在校园中心沿南北向成线性展开。
主、从楼高低错落,空间上以一高四低取得群体均衡。
楼群东侧略呈弧形,面向中心广场,前方是开阔的芙蓉湖,从规模及高度上成为校园的主体楼群。
校区建筑:位于龙海市港尾镇与厦大本部隔海相望的校区,其规划与建设,在建筑理念的传承和建筑风格的发扬上,也始终散发着嘉庚建筑的独特魅力。
主楼群又一次以“一主四从”的形式“一”字形朝东构筑,五幢楼之间有连廊贯通,使楼群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其他如学生公寓、学生食堂等建筑造型,从红砖粉墙、山墙坡顶、拱券连廊,到细部线角、色彩妆饰,既承袭嘉庚建筑的风格,又展示着自己的鲜明个性。
嘉庚建筑是嘉庚先生个人的审美品位与当地能工巧匠智慧碰撞的结晶,是西方南洋建筑与闽南建筑在实践中不断磨合筛选而达成的中西结合的成功例。
访问过大学的郭沫若先生曾动情地赞誉“厦大之美,全国之最”。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著名建筑大师从周教授著文盛称嘉庚建筑“在近代建筑史上有其不可磨灭的地位,今后要定为宝贵文物来保护”。
专家的高度评价,也足以证明在特定历史时代建造起来的嘉庚建筑具有重要的艺术与科学价值,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保护嘉庚建筑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
1. 群贤楼群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建的。
群贤楼群包括映雪楼、同安楼、群贤楼、集美楼、囊萤楼5幢建筑。
楼群兴建于1921年5月,1922年底竣工,这是大学的首批校舍。
厦大各栋楼的来历
厦大各栋楼的来历厦大各栋楼的来历。
1 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的2 建南楼群,是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的。
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
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
3 逸夫楼,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劭逸夫先生资助。
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
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
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 明培体育馆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化体育馆。
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
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5 华侨之家。
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6 电镜楼。
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
1982年6月,桂华山先生闻我校已接受联合国有关机构赠予的两部电子显微镜,尚需建造电镜实验楼,乃慨然捐赠港币100万元,兴建此楼。
国光楼,我回来了
国光楼,我回来了!
郑启五
“国光楼”是厦门大学1954年建成的教工老楼,至今已有60年的春秋,1958——1971年我在“国光三楼”17号,度过了自己从童年到青年的大段时光,刻骨铭心。
经常梦回老楼,那红砖,那绿栏,那小院子千依百缠的葡萄藤……
暑期到厦大翔安校区做一个讲座,承蒙主办方的热情有加,安排了午休房,力避酷暑中的舟车劳顿。
我被安排在“国光9号楼305”,楼名“国光”两字令我怦然心跳,这是厦大校园文化在翔安校区的再度延伸,同样的作为出现在1937年厦大内迁长汀、1951年理、工学院内迁到龙岩办学,到2001年厦大漳州校区的落成,再加上校本部,这应该是第五波了。
尽管翔安校区的“国光九”几乎没有什么老“国光三”的旧影,尽管“国光九”前后的绿树还显得枝叶稀疏,但楼名如同一条看得见的红丝线,把两个校区轻轻地拴缠,于是我拽着这条熟悉又陌生的红丝线,情不自禁轻声自语:“国光楼,我回来了!”。
厦门大学建筑——“穿西装、戴斗笠”
厦门大学建筑——“穿西装、戴斗笠”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校园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库、芙蓉隧道等景点,有“谈情说爱在厦大”之说,不过最具魅力的还是一座座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闽南风格的建筑。
厦大的旧建筑多为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结合了中西建筑风格,被誉为“穿西装、戴斗笠”。
厦门大学的主校门是西校门,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看起来巍峨雄伟。
鲁迅曾在厦大教过书,校门上的“厦”、“门”、“大”、“学”四个字是从鲁迅写过的字中抽选出来的组成的。
厦大西门采用对称式构图,造型基调为长方形,显得非常庄重。
厦大西门造型简洁、大方,但又有设计感和现代感,一下就能勾起人们想进去一探究竟的兴趣。
厦门大学还有一个常用的校门,在南普陀寺旁边,被称为大南校门。
由于该校门在校园的南片区,一进校门看到的路叫大南路,故有此命名。
不过因为这一命名,常让人误以为该校门朝南,实际上它和西校门一样都是朝西的,这一点甚至连很多就读多年的厦大学子也可能误解。
厦门大学的行政主楼在南区克立楼不远处,叫作颂恩楼,是嘉庚楼群的主楼。
嘉庚楼群以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由五栋相连的楼组成,为西式风格。
颂恩楼共有21层,这是因为学校始建于1921年,将主楼建设成21层有纪念之意。
登上颂恩楼楼顶,俯瞰四周,厦大的景色全都尽收眼底。
嘉庚主楼前就是芙蓉湖,芙蓉湖边风景秀丽,不少厦大学子喜欢在这儿读书,游客们也喜欢在这小憩。
芙蓉湖中有两只黑天鹅,不时地扑腾着翅膀,憨态可掬,引得路人纷纷逗它们。
傍晚的时候,夕阳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清风拂过,令人倍感惬意。
厦门大学最大的礼堂是建南大礼堂,能容纳4000人,是厦大诸多融合中西风格的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建南大礼堂由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为主的福建南安华侨捐资而建,陈嘉庚亲自参与了设计。
建南大礼堂整体看大气壮观、气势雄厚,细看建筑精细巧妙,尤其是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图案的点缀,使大礼堂多了许多曼妙的风姿。
厦门大学建筑——“穿西装、戴斗笠”
厦门大学建筑——“穿西装、戴斗笠”厦门大学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之一,校园有芙蓉湖、情人谷水库、芙蓉隧道等景点,有“谈情说爱在厦大”之说,不过最具魅力的还是一座座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闽南风格的建筑。
厦大的旧建筑多为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所建,结合了中西建筑风格,被誉为“穿西装、戴斗笠”。
厦门大学的主校门是西校门,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看起来巍峨雄伟。
鲁迅曾在厦大教过书,校门上的“厦”、“门”、“大”、“学”四个字是从鲁迅写过的字中抽选出来的组成的。
厦大西门采用对称式构图,造型基调为长方形,显得非常庄重。
厦大西门造型简洁、大方,但又有设计感和现代感,一下就能勾起人们想进去一探究竟的兴趣。
厦门大学还有一个常用的校门,在南普陀寺旁边,被称为大南校门。
由于该校门在校园的南片区,一进校门看到的路叫大南路,故有此命名。
不过因为这一命名,常让人误以为该校门朝南,实际上它和西校门一样都是朝西的,这一点甚至连很多就读多年的厦大学子也可能误解。
厦门大学的行政主楼在南区克立楼不远处,叫作颂恩楼,是嘉庚楼群的主楼。
嘉庚楼群以厦大校主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由五栋相连的楼组成,为西式风格。
颂恩楼共有21层,这是因为学校始建于1921年,将主楼建设成21层有纪念之意。
登上颂恩楼楼顶,俯瞰四周,厦大的景色全都尽收眼底。
嘉庚主楼前就是芙蓉湖,芙蓉湖边风景秀丽,不少厦大学子喜欢在这儿读书,游客们也喜欢在这小憩。
芙蓉湖中有两只黑天鹅,不时地扑腾着翅膀,憨态可掬,引得路人纷纷逗它们。
傍晚的时候,夕阳映照在湖面上,波光粼粼,清风拂过,令人倍感惬意。
厦门大学最大的礼堂是建南大礼堂,能容纳4000人,是厦大诸多融合中西风格的建筑中的典型代表。
建南大礼堂由陈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为主的福建南安华侨捐资而建,陈嘉庚亲自参与了设计。
建南大礼堂整体看大气壮观、气势雄厚,细看建筑精细巧妙,尤其是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图案的点缀,使大礼堂多了许多曼妙的风姿。
厦大游览
《在厦门说厦门》之五:厦门大学(仅说校本部)说厦门,厦门大学是必侃的话题;说厦大,陈嘉庚则是必提的人物。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分为校本部(思明校区)、漳州校区及翔安校区,总占地面积近9000亩。
本部位于厦门岛南端,占地2500多亩,背靠五老峰和万石植物园,与闽南古刹南普陀寺为邻,是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华侨创办的大学。
厦大南校门,就是所谓的主校门,并不是因为它在学校的南边,常让人误以为它朝南,实际上,它和西校门一样,也是朝西的。
只是因为毗邻南普陀寺而得名。
2001年为迎接80周年校庆而重建。
而西校门则由台胞、厦大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
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那年春夏之交,我与老伴从西门进入厦门大学,我们当年没能进过大学,如今来到了大学校园,非常开心,虽然只短短一天时间,所见所闻,感慨良多:这所大学确实很牛,可以说学校一流、风景一流、建筑一流。
厦大是全国75所教育部直属高等院校之一。
现为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综合类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的三所大学之一,被誉为“南方之强”。
厦大之所以有名在于它集人才资源、教学和学术资源、自然和社会环境资源于一身,可谓全国之冠。
近百年来,学校秉承“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管理科学、艺术教育科学、医学科学等学科门类相当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居国内一流、在国际上有广泛影响的综合性大学。
2009年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珠峰计划”。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26个学院和10个研究院,厦大现有在编博士生导师240人,教授368人,副教授58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3。
厦大资料
历史沿革在厦门大学的发展历程中,众多教育大家和学术名流,如林语堂、顾颉刚、鲁迅、陈景润、余光中等都和该校具有渊源。
厦门大学从创建起就卓尔不凡,站在一个极高的起点上,具有强烈的时代和民族使命感。
1919年7月,在筹办厦门大学的演讲中,陈嘉庚慷慨陈词:“救亡图存,匹夫有责”,“民心不死,国脉尚存,以四万万之民族,决无甘居人下之理。
今日不达,尚有来日,及身不达,尚有子孙,如精卫之填海,愚公之移山,终有贯彻目的之日。
”正因为有这种使命感和几代“厦大人”的不懈努力,使得厦门大学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影响力而成为当时中国少数名牌大学之一。
[4]1921年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
1921年04月06日厦门大学开学典礼,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博士及其夫人应邀出席并发表演说。
1923年,厦门大学便开始聘请俄籍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美国著名生物学家赖特等一批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
厦门大学在1951-195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损失极为巨大,厦门大学大量院系先后被调出或参与组建为中国海洋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政法大学、河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大学。
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厦门大学与原中央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和国立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并称为中国高校的“五大母校”。
1924年06月,厦大三百余位教师和学生闹学潮离校到了上海,当时刚卸任的原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与前厦门大学教授王毓祥等人共同成立了“大厦大学筹备处”。
“大厦”即“厦大”之位置对调,既表示是经由厦大嬗变而来的,又寓“光大华夏”之意,定名“大夏大学”,解放后经院校合并,发展为后来的华东师范大学。
1924年,《厦门大学组织大纲》进一步明确学校办学的三大任务是:“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才,阐扬世界文化”。
厦大建校之后,很快形成文、理、教育、商、工、法六科,下设国文、教育、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经济学等十九系。
厦大学生公寓简介
丰庭学生公寓丰庭园区得名于已被拆除的老丰庭园区。
1950年12月,厦门大学建筑部成立,嘉庚先生亲自主持扩建厦大的工程,而“丰庭楼区”工程就是其中一。
当年的丰庭楼建筑设计较之建校初期有所突破,白岩红砖琉璃瓦,骑楼走廊配以绿栏杆,传统民族风格又不乏南洋的亚热带风情,是“嘉庚风格”新的典范。
像许许多多老旧的建筑一样,丰庭楼区退出历史的舞台了,拆除之后,当年嘉庚老人构建“丰庭第一”楼体大量的花岗岩石材依然坚实如初,它们就地筑入新建的博士楼区,成为厦门大学“更上一层楼”打底的基石。
丰庭楼群是厦门大学本部新建学生宿舍楼群之一,房间设计为单间独卫,主要用于解决全校女博士生的住宿问题。
建成于2005年夏季,当年9月正式入住。
丰庭园区地靠厦门大学大南校门,临近嘉庚楼群、厦大图书馆、厦大派出所、厦大后勤超市、勤业餐厅,在学习、生活、交通各各方面都为丰庭园区的博士生们提供着极为便利的条件。
管辖范围囊括丰庭一、丰庭二、丰庭四、丰庭五共计四栋宿舍楼。
海滨新区学生公寓海滨新区位于环岛路旁,与胡里山炮台及白城海滩仅一路之隔。
辖区内共有学生宿舍三栋,分别为新区一、二及三号楼,顺坡而建,由下而上依次排开。
新区一为女生楼,其余两栋均为男生楼。
目前住有来自法学、艺术、管理、生命科学、医学等学院的本科及硕士生1098人,其中04级延期本科生7人、04级五年制本科37人、05级本科生269人、06级本科生562人、06级硕士1人、07级硕士163人、08级硕士46人、06级博士1人、07级博士3人、交流生9人。
宿舍楼于04年重新装修,外观被粉刷成纯白色,简洁清新,在绿树掩映中仍显得格外醒目。
房间内部结构为带有独立卫生间的套房,目前均为四人间。
海滨新区宿舍临近法学院、艺术学院院楼及厦大图书馆法学分馆,对面即为海滨餐厅和小卖部,离胡立山公交车总站不远,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
且由于距本部老区有一定距离,往来汽车人群较少,新区因此以清幽宁静闻名。
厦门大学旅游攻略
厦门大学旅游攻略厦门大学旅游必去景点上弦场和建南大礼堂厦门大学上弦场和建南大礼堂是厦大的标志性建筑。
校内楼房的命名也颇有讲究,如凌云、凌峰、映雪、囊萤、群贤、芙蓉等。
大南校门大南校门是厦门大学的主校门,毗邻南普陀寺。
位于厦门大学大南片区,1921年建校时的名称。
该校门位于大南片区,进校门后的马路为大南路,在大南校门附近还有教工宿舍楼群。
因为厦大学子简称大南校门为“南校门”,常让人误以为它朝南,实际上,它和西校门一样,也是朝西的。
2001年为迎接80周年校庆而重建。
西校门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厦门大学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
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采用花岗岩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校门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嘉庚楼群该楼群以厦门大学的创办人、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名字命名。
它是厦门大学建筑系师生自已设计,由五个相连的楼组成,位于风景秀丽的芙蓉湖畔,是厦门大学的标志性景观。
嘉庚楼群的风格是西式的,以对称性突出的颂恩楼巍巍壮观。
颂恩楼下有八个如被斜刀削了的竹子形圆柱,上面书写着“自强不息,止於至善”八个大字,这是厦大的“校训”。
群贤群楼群群贤群楼群五幢一字排列,建在厦门市五老峰下、南普陀寺前的演武场上。
该楼群以居中建筑,装饰最考究,面积也最大,作为学校办公楼使用,以群贤为名。
东边为集美楼、映雪楼,西边为同安楼、囊萤楼,建于1921-1922年,楼群建筑面积9576平方米,为陈嘉庚独资兴建厦大的主楼群。
囊萤楼、映雪楼很长时间作为学生宿舍,后来调整与同安楼、集美楼一样做教学、科研用房。
该楼群最大特色:①古今、中西合璧式。
②楼梯石板悬挑式。
③清水雕砌特大的张灯结彩、垂珠彩帘吉祥图案式。
在当时,三大特色均是独一无二,为此,1989年后厦门市把它定为古建筑保护单位。
厦大的秘密
2010-04-12 02:13:41 来自: Maoz@Lee一。
.【秘密】1.南校门其实是厦大最北的校门,大南校门的简称,1921年校门的旧址,2001年为迎接80周年校庆而重建。
2..建文楼又叫“猪头楼”,它真的很像一个大猪头。
3.敬贤是一个人名,嘉庚先生的弟弟——陈敬贤。
嘉庚先生并没有一个名字为“芙蓉”的女儿,倒是他的女婿李光前的故乡叫做芙蓉村。
4.敬贤靠近勤业的那座楼,有扇窗户上写着“腾飞”二字,其实是一家书店,出售厦大新闻系考研指定参考书,在考新闻系的全国各地学子中名号很响。
5.勤业餐厅也叫做圆形餐厅,他家的馒头非常好吃,刷校园卡4毛钱一个,用现金则是5毛钱。
6.厦大水库,别名情人湖,有一片迷你的热带雨林,需要花点心思才能找到。
7.一群白山羊出没在湖边,赶羊的大叔是活人,并没有传说中那么鬼异。
8.湖东侧那一座宏大的坟墓,静静守着湖光山色,他的主人是著名的人类学大师林惠祥先生。
9.秋天是情人谷最美的季节,层林尽染,天高云淡。
10.后山逃票进植物园的路径有三:一从自来水厂侧面白楼沿着高压电线塔往上走,二是穿过情人谷从一被扒开的铁线网中钻过去,三在情人湖的密林里逶迤着一条可抵东植物园的小土路。
11.“歪门斜道读鸟书”是民间版的校训,西校门和鸟书共同构成了一道奇特的风景。
12.“鸟书”所在的钟林美广场,一不小心就被误看成“钟林美食广场”。
13.80年代末,校友薛明培先生捐了400万修建的明培体育馆,多年来由于地基下沉,一直保持低调,近年才开始投入正常使用,据说是因为对面的大学城楼盘让地基平衡了,不危了。
14.囊萤楼是福建省第一个党支部所在地,书记叫做罗扬才。
15.群二的蓝色窗户老被新人当作婚纱照的取景地,其实里面是女厕。
16.集美楼右侧的黑铁楼梯,可以拍出怀旧的相片。
17.上弦场主席台石壁上的那句诗“自饶远势波千顷,渐满清辉月上弦”,出自书法家、哲学学者虞愚之手。
18.东侧成智楼前面的小亭子是涉台文物古迹,与闽南一带著名的海盗蔡牵有关。
厦门大学
• 厦门大学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华 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的,是中 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大学。建于1924年,学 校座落于“国际花园城市”——厦门的东南端,依山傍海, 风光旖旎,建筑独具一格,气侯宜人,整洁优美的校园堪 称全国一流。 校园风情十分优美,有芙蓉湖、情人谷水 库等景点,气氛静谧而浪漫,故有“谈情说爱在厦大”之 说。目前是我国唯一地处经济特区的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 学,也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一批 高水平大学之一。
学风
• 陈嘉庚先生创办厦门大学时即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定为校训:“自强不息”指自觉地积极向上、奋发图强、 永不懈怠;“止于至善”指通过不懈的努力,以臻尽善尽 美而后才停止,也就是说不达到十分完美的境界决不停止 自己的努力。在其激励与感召下,历届厦门大学毕业生和 海外华侨、华人,以陈嘉庚先生为楷模,把捐资助学作为 回报社会、回报母校的体现。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许多 海外华侨华人慷慨解囊支持厦门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并渐 次形成传统。走在厦门大学美丽的校园内,由海外校友及 华侨捐建命名的高楼大厦随处可见。他们为厦门大学的发 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全体厦门大学人的敬佩和 褒扬。
嘉庚楼群
该楼群由嘉庚一号(保欣 丽英楼)、嘉庚二号(成枫 楼)、嘉庚三号(颂恩楼)、 嘉庚四号(钟铭选楼)和嘉 庚五号(祖营楼)组成,各 幢之间以连廊联接,为五 联星布局,以鲜明的嘉庚 风格与厦门大学传统建筑 一脉相承。该楼群是厦门 大学21世纪的标志性建筑。
芙蓉楼群
• 芙蓉楼群建在演武场东北面 环洼地边缘上,建筑面积 15387平方米。楼群的特色为 屋体西式,屋面中式。红砖 绿瓦,象征着吉利珠,镶嵌在厦大的校园里, 在初夏和暖阳光的照耀下, 熠熠生辉,美不胜收。湖 周边的树木郁郁葱葱,小 桥流水,别样动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各栋楼的来历2008-02-22 22:401.群贤楼群,是嘉庚校主建校时候的2.建南楼群,是嘉庚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赠的建南楼群系20世纪50年代初,由陈嘉庚先生的女婿李光前先生捐资、陈嘉庚先生督造的,包括建南大会堂、成义楼、成智楼、南安楼、南光楼五幢大楼,曾是厦大颇具风格的标志性建筑群。
李光前先生的哲嗣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念其年久失修,遂于1994年开始陆续捐献1630多万元巨资,予以全面翻修,2001年我校80周年校庆期间举行了翻修竣工典礼,昔日雄伟壮丽的建南楼群重新屹立在厦大上弦场上。
P.S.这个绝对是xmu最有气势的楼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3.逸夫楼,也就是国际会议中心之一,是由香港的劭逸夫先生资助逸夫楼即“厦门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大楼,位于芙蓉湖西北面,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捐款500万港元兴建。
该楼于1991年3月建成,共7层,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主楼设客房,另设会议室、门厅、餐厅等配套设备。
它既是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又是一座多功能的高级宾馆,对于改善学校接待条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明培体育馆明培体育馆位于囊萤楼前面演武场西边,是旅菲华侨、我校海外函授学院1957年入学的学生佘明培校友及其夫人施淑好女士,捐献人民币210万元(一说30万美元,又说外汇人民币100万元)建造的正规化体育馆。
1986年4月破土奠基,1990年4月落成,共3层,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屋顶采用进口铝锌钢板,设计新颖,造型美观;馆内设有一个篮球场,2000个座位的看台,可作为各种体育训练和比赛之用。
该馆的兴建,为我校开展体育活动增添了良好的设施。
5.华侨之家华侨之家”楼系菲律宾校友庄中坚先生、陈卿卿女士,以其父辈名义捐款外汇人民币10万元建造,1984年10月落成,建筑面积300平方米,设会议厅,兼设套房,是我校侨联的办公地点,也是归侨教职工的活动场所。
P.S.非常小的一栋楼也比较偏僻,估计大多数xmu的人也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吧6.电镜楼电镜楼即电子显微镜实验楼,是香港著名爱国人士桂华山先生捐资兴建的。
1982年6月,桂华山先生闻我校已接受联合国有关机构赠予的两部电子显微镜,尚需建造电镜实验楼,乃慨然捐赠港币100万元,兴建此楼。
电镜楼于1983年开工,1984年竣工,建筑面积1021平方米,现做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用房。
7.西校门西校门建在厦大旧主楼群贤楼群西边,由台胞、我校名誉校友张子露先生捐赠10万美元建造,1991年3月落成。
西校门高7.4米,长25米,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采用花岗石材,以左右延伸的弧面、上方两角微微翘起的长方形为造型基调,主体对称式构图上面配以浮雕,以体现高校大门所应有的庄重性及文化内涵,整个造型简洁、明快、舒展,富有现代感。
P.S.某次大台风过后角度另类的西校门8.萨本栋墓园萨本栋先生自1937年至1945年任厦门大学校长,在抗战爆发、我校内迁长汀办学的艰难环境下,带领全校师生发愤图强,以高尚的人格赢得全体师生的尊敬。
萨本栋墓园位于成义楼后面,其修建系由菲律宾、台湾、美加、香港、泰国、新加坡厦大校友会于1989年发起筹款,后北京、汕头、南京、合肥、温州、上海等校友会参与捐款。
修建总投资11万元,于1991年3月竣工。
主要是在原墓身墓基上镶嵌萨校长铸铜浮雕头像,在墓后堆设假山假石群并镌刻萨校长生平传记;又在墓之东侧新建一凉亭,扩大墓前场地,植以草坪,依山修筑花坛、石阶等,使之成为我校师生凭吊先贤之处。
P.S.这地方我还真不知道在哪,下次去问问9.自钦楼自钦楼是旅菲爱国华侨许自钦先生捐款200万元(一说140万港币)兴建的学生活动中心,位于芙蓉湖东南面、学校中心地带“三家村”,建筑面积2260平方米,为二层框架与三层混合结构,内设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录相室、多功能厅等。
该楼自1992年3月落成后,一直是学生开展课余文化娱乐活动的一个理想场所。
10.蔡清洁楼蔡清洁楼是旅菲荣誉校友蔡清洁先生捐款500万元(石碑上写明捐款520万元人民币)建造的综合性留学生楼,共10层,座落于小白城山岗上,正面俯瞰大海,气势壮观。
建筑面积5606平方米,1994年4月竣工。
主要作外籍留学生及来自东南亚的侨生住宿、学习和活动场所。
它的建成为我校发展海外教育事业创造了重要条件11.克立楼克立楼是厦门大学会议中心,系香港校友黄克立先生捐资438万元(一说400万港币)建造,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共7层,1994年4月落成。
该楼是一座集住宿、会议中心与娱乐为一体的高级宾馆,它为我校举办各种高层次学术会议提供了良好条件。
黄克立先生福建泉州人,1936年毕业于我校政治经济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常委,1997年首批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2004年5月逝世,享年95岁。
12.钟林美广场钟林美广场建在西校门入口处的囊萤楼前,是海外华人钟宝玉兄弟姐妹为纪念母亲钟林美女士,捐赠款港币60万元建造的,1994年5月竣工。
广场最主要的景观是在喷水池後面铜雕一似浪非浪、似鸟非鸟、似书非书的腾飞物,象征厦大一切都在腾飞。
13.基金楼基金楼位于我校群贤教学区,共5层,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造价206万元,1994年10月建成。
1993-1994年,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热情倡导下,厦门的25家(一说26家)外经贸企业先后捐资约2000万元,建立“厦门外经贸企业厦门大学教育发展基金”。
基金楼即是使用该基金两年收益的首项工程。
该楼设立外文培训中心,装配先进的视听设备。
14.建文楼建文楼即“厦门大学教职员活动中心”,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资434万元建造,以蔡悦诗女士的先父蔡建文先生的名字命名。
该楼建于学校大南校门入口处原工会俱乐部旧址,共7层,建筑面积5460平方米,1998年4月建成。
现作为学校工会的教工活动中心,也是学校举办展览的重要场所。
建文楼志蔡建文先生原籍福建晋江,生于一八九九年,卒于一九八三年。
夙怀大志,颖悟过人,克勤克俭,白手成家。
先后在菲岛、香港、日本、印尼、泰国经营工商,懋迁有无,称誉业界。
既擅计然之举,得其精髓,豁然贯通。
复效陶朱聚散其财:博施济众,造福桑梓;捐资兴学,泽裕后昆。
夫人吴淑贞,淑慎贞静,女宗典型;坤仪芳徽,闾里共称;训子义方,宇内扬名;芝兰玉树,瑞蔼盈庭。
先生令次媛悦诗女士,一九四九年毕业本校教育系,秉承父志,热心兴学。
有鉴于母校尚缺教职工活动中心,乃偕夫婿丁政曾校友捐建此楼,以其令先尊之名名之,回馈母校,嘉惠员工,善莫大焉。
兹值本楼落成之际,爰勒石以志之。
铭曰:巍然黉舍允怀建文肯堂肯构美奂美轮甘棠遗爱挹芳扬芬高风仰止德范长存厦门大学立一九九八年四月六日13.联兴楼联兴楼是一幢5层的多功能教学大楼,由印尼华侨、我校海外教育学院1995年入学的中文函授生林联兴先生捐资200万元建造。
该楼位于蔡清洁楼西侧,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1999年4月建成,为我校建筑学院、海外教育学院教学之用14.亦玄馆我校故校长萨本栋教授的学生、机电系47届旅菲校友邵建寅先生,为纪念萨故校长,慨然捐资人民币200万元(一说400万元)建设厦门大学萨本栋微机电研究中心,并命名为亦玄馆,蕴“玄妙深奥,钻研微纳科技;玄同混和,探索浩淼时空”之义。
亦玄馆共5层,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2001年8月落成。
经过几年的筹建,该馆已初步建成我校微机电系统和微传感器领域高起点的开放重点实验室。
P.S.亦玄馆的亦写得非常的有型,我以前一直以为是六玄馆的15.颂恩楼(嘉庚三)颂恩楼即嘉庚楼群三号楼,也是嘉庚楼群主楼,由泰国著名校友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捐献2000万元人民币建造,而取名“颂恩”,意在颂扬母校奖掖栽培之恩。
楼高21层,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现为校部机关、部分研究院办公用房和教学用房。
该楼巍然耸立,气薄云霄,是我校跨世纪的标志性建筑,更是我校行政服务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场所。
颂恩楼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丁政曾、蔡悦诗伉俪拳拳服膺“自强不息,止于至善”之要旨,捐建此楼,取名颂恩,以颂母校奖掖栽培之恩;以赞天道化育万物之德;以彰易理生生不息之功。
木本水源,裕后光前。
爱校情殷,殊足矜式。
爰勒石志之,以垂久远。
厦门大学立二○○一年四月P.S.夜色下的颂恩楼,旁边就是嘉庚楼群的其他建筑了16.保欣丽英楼(嘉庚一)保欣丽英楼即嘉庚楼群一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香港校友黄保欣、吴丽英伉俪捐资630多万元建造,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黄保欣先生1945年毕业于我校化学系,是香港著名企业家、社会活动家,曾担任国务院港事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等职,1999年获得香港特区政府授予的最高荣誉大紫荆奖章。
17.成枫楼(嘉庚二)成枫楼即嘉庚楼群二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新加坡华侨吴定基、李织霞伉俪捐资528万元兴建,以李织霞女士的父亲李成枫先生的名字命名,现作为管理学院教学和办公之用。
17.祖营楼(嘉庚四)祖营楼即嘉庚楼群四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菲律宾华侨洪文炳先生捐赠款432万元建造,以其父亲洪祖营的名字命名。
现为物理机电学院的教学和实验场所。
18.钟铭选楼(嘉庚五)钟铭选楼即嘉庚楼群五号楼,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共6层,1998年6月开工,2001年4月竣工。
由侨居香港及新加坡等地的华侨钟江海、钟明辉和天德集团的钟琼林昆仲共同捐资740多万元兴建,以其父名字命名。
现作为学校现代教育基础中心用房。
19.文正楼文正楼即厦门大学医学院实验楼,位于大学路厦门大学医院附近,共层,建筑面积0000平方米,200?年建成。
2002-2003年,印尼著名实业家李文正先生先后捐资1000万元,注入厦门大学医学院基金。
为感谢李文正先生的慷慨捐赠,厦门大学将医学院实验楼命名为文正楼,并于2001年9月举行命名揭牌仪式。
该楼现在作为医学院的行政办公和教学实验用房。
20.成伟楼(医院门诊楼)成伟楼即厦门大学医院门诊楼,原是李光前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兴建的,以他三儿子李成伟的名字命名。
2003年至2005年,李成义先生主持的新加坡李氏基金会先后捐款共527万元,重建此楼。
新楼建在已拆除的旧门诊楼原址,仍沿袭陈嘉庚建筑的特色,共6层,建筑面积7175平方米,比旧门诊楼大了约4倍,2004年1月竣工。
新门诊楼的建成,不仅能为厦大师生和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且为厦大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