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重点笔记

合集下载

微生物考试重点笔记

微生物考试重点笔记

荚膜: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分泌至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其厚度不小于0.2μm称为荚膜或大荚膜。

厚度小于0.2μm 为微荚膜。

荚膜具有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芽胞:某些细菌生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失水浓缩,形成折光性强、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一种坚实小体。

芽胞耐干燥,在消毒灭菌学上以杀死芽胞作为标准。

鞭毛:从某些少数细菌菌细胞上生长出的一种纤细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它与免疫性、鉴别、致病性有关。

\菌毛:某些少数细菌菌体表面生长出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硬而直的丝状物。

菌毛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另一种为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传递接合有关。

5、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一种遗传物质,为闭合环形双股DNA,能独立自我复制、转移赋于宿主菌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

在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R质粒、F质粒等。

质粒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抗药性形成、某些毒素产生有关。

L型菌: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形态呈多形性。

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荷包蛋样菌落。

L型菌仍具有致病性。

内毒素: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发挥其毒性作用。

外毒素: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含芽胞的细菌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无菌操作:指不存在活菌的意思。

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

防腐:防止或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

细菌一般不死亡。

使用同一种化学药品在高浓度时为消毒剂,低浓度时常为防腐剂。

抑菌:抑制体内或体外细菌的生长繁殖。

常用的抑菌剂为各种抗生素,可在体内抑制细菌的繁殖,或在体外用于抑菌试验以检测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噬菌体:噬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天津科技大学 804 微生物 名词解释

天津科技大学   804 微生物    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绝大多数凭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或看清,以及少数能直接通过肉眼看见的单细胞,多细胞,和无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总称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3、原生质体--:指革兰氏阳性菌经过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形成细胞壁缺失后剩下的以细胞膜包裹着的部分称为原生质体4、L-型细菌:--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型稳定的一类缺壁细菌5、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链型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6、菌落:--由单个或少量同种微生物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繁殖出来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肉眼可见的子细胞集团。

7、周质空间:--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革兰氏阴性(主要),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存在一连续空间。

8、异形胞--:位于丝状生长蓝细菌细胞链的中间或末端,由营养细胞特化而来的形大,壁厚,专司固氮功能的细胞。

9、静息孢子---:一种特化细胞,壁厚,色深,与异形胞相似,着生在菌丝的中间或末端,抵抗干旱或冷冻的休眠孢。

10、糖被---:一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细胞壁表面分泌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质状物质,其组成成分一般为多糖,因此称糖被。

11、假丝酵母--:酵母菌子细胞连在一起称为链状,称为假丝酵母12、假菌丝---:藕节状细胞串,即细胞间连接处面积小于细胞直径13、真菌丝--:竹节状细胞串,即细胞间连接处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14、小菌落--:酵母菌受理化因素刺激或自发突变导致线粒体丢失或功能丧失,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于能量代谢受阻而生长缓慢,形成的菌落较小,习惯上将这种呼吸缺陷性的菌株形成的菌落称为小菌落。

15、假酵母--:酵母菌中尚未发现其有性阶段的被称为假酵母16、厚横孢子--:一些霉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菌丝中经常出现不规则的肥大菌丝细胞,菌丝中的原生质收缩,变圆,外面形成一层厚壁,以抵抗不良环境,表面一般具有刺或瘤状突起,这种结构称为厚横孢子17、---效价(又名病毒滴度):指每毫升样品中含有的侵染性病毒粒子的数量18、--一步生长曲线: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滴度为纵坐标,绘制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19---、潜伏期:指从噬菌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到自带噬菌体释放所需的最短时间20---、裂解量:指每个受侵染的细胞所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数目21---、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生长复制并引起宿主细胞迅速裂解的噬菌体。

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2doc

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2doc

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2doc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绪论 1.理解并记忆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定义: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甚至是没有细胞构造生物的总称。

特点:①个体小,比面值大②繁殖快,代谢强③易变异,抗性强④种类多,分布广 2.三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3.掌握科赫法则原核微生物+和G-细胞壁的结构、组成、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染色基本步骤: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结果:紫色或蓝色——革兰氏阳性菌,G+菌红色——革兰氏阴性菌,G-菌。

原理:细菌用结晶紫染色后,再用碘液媒染可以提高染料的滞留性,当用乙醇对G+细菌脱色时于乙醇会使厚的肽聚糖层的孔隙收缩,因此在脱色过程中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滞留。

细菌为紫色。

相反G-肽聚糖层薄,有较大孔隙,乙醇处理使其细胞壁中脂质溶解进一步加大孔隙,所以复合物被抽提,经复染成红色。

2.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糖类和微量金属离子。

功能:①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运送;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③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成分的重要场所④膜上含有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

3.芽孢的定义、结构、特点、耐热机制定义: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或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质会浓缩形成一个椭圆形、壁厚、高度折光、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结构:孢外壁:厚而致密,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类,通透性差,不易着色;芽孢衣:角蛋白组成,非常致密,对化学物质的抗性。

皮层:厚,主要含芽孢肽聚糖、DPA-Ca含量丰富。

核心:相当于浓缩的细胞。

含水量极低,含有DPA-Ca。

其它见笔记本 4.糖被根据有无固定形态和包裹在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上,将糖被分为3类:荚膜:包裹单细胞,有定型,与细胞壁牢固结合,不易洗脱。

粘液层:包裹单细胞,无定型,与细胞壁松散结合,易洗脱。

菌胶团(zoogloea):包裹多细胞群体。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大纲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大纲

804微生物学一、基础:1.了解微生物及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2.了解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和根本任务。

3.了解微生物发展史上和主要代表人物的贡献。

二、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了解细菌的形态、大小、结构与功能(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物和核质体这些一般构造,芽孢,糖被,鞭毛,菌毛和性毛等特殊构造)、繁殖方式、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细菌的菌名和用途。

2.理解G+和G-菌细胞壁的组成、构造及革兰氏染色的机理;溶菌酶与青霉素的作用机制;了解4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际应用。

3.理解液态镶嵌模型、芽孢的耐热机制。

4.了解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菌落特点和有重要用途放线菌的菌名和用途。

5.了解古生菌的主要类群,在进化途径和细胞结构上的特点。

6.了解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的主要特点。

三、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了解菌物、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的范畴;了解真核微生物的细胞构造及原核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不同。

2.了解酵母菌的形态和大小、繁殖方式、生活史、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酵母菌的菌名和用途。

3.了解霉菌菌丝和菌丝体的类型、特化结构、霉菌的繁殖方式、菌落特征、食品发酵工业中有重要用途霉菌的菌名和用途;熟悉根霉、毛霉、梨头霉、青霉、曲霉的菌体形态和菌落形态。

四、病毒和亚病毒:1.掌握病毒的特性;了解病毒粒的构造、成分、对称机制;病毒核酸的类型。

2.熟悉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

3.理解病毒的复制周期(烈性噬菌体的裂解性生活史);一步生长曲线3个时期的特点,潜伏期、裂解量的计算;病毒基因组表达与复制的特点;噬菌体效价的测定方法。

4.理解温和噬菌体的存在形式、溶源性细菌的特性和溶源转变的现象和本质。

5.了解噬菌体侵染与异常发酵。

6.了解病毒多角体的实际应用。

7.了解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五、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1.了解微生物所需营养物的种类及功能(六大营养要素;生长因子的种类)。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重点笔记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重点笔记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重点笔记微生物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细菌学、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真细菌和蓝细菌之间的差别;原核生物的六大类:三菌三体;第二章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比较1、形态特征、大小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2、细胞结构(酵母菌、霉菌重点把握,细胞器水平)相区别之处细菌细胞结构:细胞壁的组成、结构、G+和G-细胞壁的区别(重点)。

G染色重点掌握,G染色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G+菌-------溶菌酶常见菌的G分类(大肠杆菌、枯燥芽孢杆菌等);及其染色结果。

细胞壁缺陷的几类细胞,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3、细菌的外部结构:荚膜(成分、染色方法)、鞭毛(观察方法:拴菌、穿刺)芽孢(抗逆性强、抗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筛选方法:80度水浴芽孢的结构芽孢染色:孔雀绿;G染色(结果不染色)细菌(100*10)、酵母菌(40*10)、霉菌(10*10或40*10)的观察方法。

4、繁殖方式:细菌:二分裂放线菌(产生抗生素):产生无性孢子、菌丝断裂酵母:有性-----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无性-----芽殖;裂殖;产生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霉菌:有性-----担子菌(担子)无性-----根霉(孢子囊孢子)、毛霉(孢子囊孢子)、青霉(分生孢子)、曲霉(分生孢子)酵母:单倍-----八孢裂殖酵母双倍-----路德类酵母单、双倍-----酿酒酵母酿酒酵母的生活史(重点)5、菌落特征(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区别)6、典型工业用菌,拉丁名,功能:枯草芽孢、E.coli、酿酒酵母、乳酸菌、黑曲霉、黑根霉、桔青霉、总状毛霉、犁头霉补充:抗生素------链霉菌属;霉菌菌丝的种类与构造;菌丝体功能及特化形式(菌核、厚垣孢子);三体的差别;蓝细菌-----异形胞------功能(固氮)第三章病毒噬菌体:即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和噬蓝细菌体等。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各章总结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各章总结

绪论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特点为个体微小、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最根本的)、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自制单式显微镜第一个观察到了微生物。

¥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其贡献有;①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②免疫学——预防接种。

③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科赫学派发明了微生物纯种分离技术第一章1.G+和G-菌细胞壁构造成分的异同及肽聚糖单体的异同答:G+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和膦壁酸(细胞壁为单层)膦壁酸按成分可分为核糖醇膦壁酸和甘油膦壁酸。

肽聚糖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

肽分为四肽尾和肽桥G+菌的四肽尾为L-Ala_D-Glu_L-Lys_D-Ala 肽桥的变化很多因此决定了肽聚糖的多样性聚糖有N-乙酸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由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G-菌的细胞壁为内外两层,外膜分为脂多糖(LPS)磷脂外膜蛋白LPS分为O-特异侧链类脂A 和核心多糖组成外膜蛋白分为孔蛋白和脂蛋白内层为肽聚糖G-的肽聚糖与阳性菌大体相同仅甲肽聚糖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聚糖的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相连构成肽桥第三个氨基酸为m-DAP2.革兰氏染色机制请同学们阅读书18页3.缺壁细胞自发突变:L型细菌自然界长期进化:支原体人工去壁:原生质体球状体4.细胞质部分由于靠判断知识点太多太碎请同学们自行看书5.菌毛(性菌毛)结合第七章总结的接合相关内容6.糖被糖被分为荚膜微荚膜菌胶团粘液层有糖被的菌会长出大型透明蛋清状的菌落用负染色可以观察到7.芽孢抗热抗化学药物抗辐射了解渗透皮层膨胀学说8. 放线菌放线菌分为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孢子丝(用于菌种鉴定)9.蓝细菌静息孢子(休眠体)异型胞(固氮)10.支原体没有细胞壁衣原体分为始体和原体立克次氏体严格寄生第二章1.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细胞壁组成及原生质体的制备细菌的细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蛋白质和脂质;放线菌的细胞壁组成和细菌一样;酵母菌的细胞壁主要由酵母纤维素组成,它是三明治状,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聚糖,中间夹着一层蛋白质;霉菌的细胞壁最外层由无定形葡萄糖组成,接着为糖蛋白组成的嵌埋在蛋白质基质层中的粗糙网,再下层为蛋白质层,最内层为放射状排列的几丁质微纤维丝组成。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3篇)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学。

一般定义为研究肉眼难以看见的称之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科学。

2、微生物的发现。

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安东列文虎克。

3、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及其贡献法国的巴斯德。

1>彻底否定了“自生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4>创立巴斯德消毒法。

德国的科赫。

1>证实了____病菌是____病的病原菌;2>发现肺炎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原则。

4、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结构简、胃口大、食谱广、繁殖快、易培养、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变异易、抗性强。

第二章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无菌技术。

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2、菌落。

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3、选择培养。

选择平板培养、富集培养。

4、古生菌。

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胞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

主要包括一些独特的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

5、真菌。

霉菌(菌体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丝构成)、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真核微生物)。

6、用固体培养基获得微生物纯培养方法:1>涂布平板法:(菌落通常只在平板表面生长)将一定量的某一稀释度的样品悬液滴加在已倒好的平板表面,再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经培养后挑取单个菌落。

特点: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但有时涂布不均匀。

2>稀释倒平板法:(细菌菌落出现在平板表面及内部)取一定稀释度的样品与熔化的琼脂培养基混合,摇匀后倒入无菌培养皿中保温培养。

缺点:操作较麻烦,对好氧菌、热敏感菌效果不好。

3>平板划线法4>稀释摇管法第三章微生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异同点: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胞壁除少数外都有肽聚糖无肽聚糖细胞膜一般无固醇常有固醇内膜简单,有间体复杂,有内质网等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很多种核糖体70s(50s+30s)80s(60s+40s)线粒体叶绿体中的70s细胞核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成有核膜、核仁,有多条染色体,dna与形染色体,dna不与rna和组rna和组蛋白结合,有有丝分裂蛋白结合,无有丝分裂大小直径通常小于2微米直径在2-100微米之间2、革兰氏阴阳性菌的特点。

微生物复习笔记整理(生态、环境专业)

微生物复习笔记整理(生态、环境专业)

微⽣物复习笔记整理(⽣态、环境专业)绪论1、微⽣物:是对所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个体微⼩、构造简单的低等⽣物的总称。

2、⾮细胞⽣物——病毒(包括分⼦⽣物:类病毒、朊粒等)⽣物原核⽣物: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细胞⽣物⾼等动植物真核⽣物藻类:低等藻类、⾼等藻类低等⽣物真菌类原⽣动物除了⾼等动植物、⾼等藻类,其它都属微⽣物。

4、微⽣物的应⽤:微⽣物学的发展促进了⼈类的进步,在医药卫⽣、⼯业、农业、环保、⽣命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有重⼤贡献。

5、微⽣物的五⼤共性①体积⼩,⽐表⾯积⼤②吸收多,转化快③⽣长旺,繁殖快④适应性强,易变异⑤分布⼴,种类多6、微⽣物学是在细胞、分⼦或群体⽔平上研究微⽣物的形态构造、⽣理代谢、遗传变异、⽣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于⼯业发酵、医药卫⽣、⽣物⼯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第⼀章原核微⽣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原核(微)⽣物:即⼴义的细菌, 指⼀⼤类细胞核⽆核膜包裹, 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物, 包括真细菌和古细菌两⼤类, 其中除少数属古细菌外,多数属真细菌。

2、细菌⼜称真细菌,包括普通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原体、⽴克次⽒体和⾐原体等。

3、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经过培养形成⾁眼可见的,有⼀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细胞集团。

菌台:⼤量分散的纯种细胞密集接种,长出的⼤量菌落相互连接成⽚。

4、原核微⽣物的形态构造图(以细菌为例),见书15页。

【重点】5、细菌⼀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内含物、原核。

特殊构造:糖被、鞭⽑、菌⽑、性⽑、芽孢、伴孢晶体。

【重点,具体了解下即可,见笔记4-6】6、由于细菌细胞微⼩⼜透明,⼀般先要经过染⾊才能作显微观察,其中⾰兰⽒染⾊法最重要。

7、⾰兰⽒染⾊法:C. Gram(⾰兰)于1884年发明⼀种鉴别不同类型细菌的染⾊⽅法,通过⾰兰⽒染⾊法可将所有的细菌分为⾰兰⽒阳性(G+)和⾰兰⽒阴性(G-)。

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详细总结 备考必看教程文件

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详细总结 备考必看教程文件

微生物学知识重点详细总结备考必看简答题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革兰氏染色机制G—和G+细菌主要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决定了最终染色反应的不同。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

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比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在经沙黄等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阳性菌呈紫色。

四大菌落的比较细菌菌落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且菌落不是很大;放线菌菌落:菌落较细菌而言更小,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的干粉,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去;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的现象酵母菌: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湿润,较透明、表面较光滑,易被挑起,质地均匀,正面与反面以及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较一致等特点,常见白色、土黄色、红色;霉菌的菌落大、疏松、干燥、不透明,多呈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与培养基连接紧密,不易挑取,正反面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菌体可沿培养基表面蔓延生长,菌落可呈红、黄、绿、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

名解缺壁细胞:1L型细胞专指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缺损菌株。

2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笔记(精华)

微生物学本章节学习重点: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学概念、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本章节学习重点:掌握或熟悉细菌的基本形态、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的特征与功能;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及繁殖方式、人工培养方法以及与细菌鉴别和致病有关的代谢产物。

细菌的结构1、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及核质。

2、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比较细胞壁结构显著不同,导致G+菌与G-菌染色性、抗原性、致病性、对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的很大差异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菌的外形,对细菌起保护作用;参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具抗原性等。

细胞膜的功能:细胞膜有选择性通透作用,与细胞壁共同完成菌体内外的物质交换。

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参与细胞的呼吸过程。

膜上有多种合成酶,参与生物合成过程。

细菌细胞膜可以形成特有的结构。

荚膜的特点及功能:定义:细胞壁外一层透明黏液状物质。

化学成分: 多数:多糖少数:多肽观察:特殊染色法、墨汁负染法;功能:(1)抗干燥作用:贮留水分(2)形成生物膜: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之间粘连,也可粘附于组织细胞或物体表面形成生物膜(3)抗吞噬作用:能保护细菌免受溶菌酶、补体、抗体、抗菌药物等有害物质的损伤,保护细菌抵抗宿主细胞的吞噬与消化作用,从而成为侵袭力的组成之一。

(4)荚膜抗原:分型依据。

鞭毛的特点及功能:定义:某些细菌菌体表面附着有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化学成分:蛋白质观察:染色加粗法;半固体培养基穿刺法;功能:运动器官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可以通过其鞭毛的运动穿过小肠粘液层,到达细胞表面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抗原性,可帮助鉴别细菌菌毛的特点及功能:定义:多数革兰阴性菌及少数革兰阳性菌的菌体表面有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特征:菌毛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菌毛蛋白)种类: 普通菌毛性菌毛普通菌毛(ordinary pilus)特点:数目多:可达百余根细:直径仅为3~8nm,长0.2~2μm。

微生物笔记整理

微生物笔记整理

微生物笔记整理第1章绪论1、微生物的特点是:(1)繁殖快,长不大(2)体积微小,分布广泛(3)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特殊(4)物种多,食谱杂(5)适应性强,易变异2、(1)列文虎克: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维、微血管中的血流。

(2)路易斯·巴斯德:“巴氏杀菌法”(Pasteurization),62-65℃,30min,75-90℃,15-16s。

[UHT=ultra high temperature,130-150℃,1-4s,常用在牛奶的杀菌。

] (3)罗伯特·柯赫食品微生物发展大事记:1680年,列文虎克发现了酵母细胞1861年,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推翻了“自然发生说”1867年,炭疽菌(属于芽孢杆菌属,革兰氏阳性菌)1890年,巴斯德杀菌工艺1922年,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芽孢在磷酸盐缓冲液中的Z值为18F(Z值:加热至死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周期所需升高的温度D值:指在一定的处境和一定的热力致死温度条件下,某细菌数群中90%的原有残活菌被杀死所需的时间F值:在基准温度中杀死一定数量对象菌所需要热处理的时间)1988年,在美国,乳酸链球菌肽被列为“一般公认安全”(GRAS)1990年,HACCP体系1996年,O157:菌体的抗原,H7:鞭毛的抗原3、GMP:Good Manufactureing Practice(良好生产操作规范),GMP标准规定了在加工。

贮藏和食品分配等各个工序中所要求的操作、管理和控制规范。

HACCP: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s(有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栅栏技术(Hurdle techonology):利用食品当中各种有效因子(温度、pH、Aw、OR电度包装、辐照、防腐剂)交互作用控制腐败菌生长,提高食品安全。

4、ISO22000 食品安全管理;ISO9001 食品质量管理。

第2章微生物的基本形态与结构1、细菌基本形态分为三种:球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阳性菌)杆状,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阴性菌)螺旋状,如霍乱弧菌(Vibrio cholarae)2、细菌的形态受环境影响的因素: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的成分与浓度,pH等。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2.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以及人工培养4.噬菌体5.细菌的遗传变异和实际应用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和物理化学灭菌法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8.病毒概述9.真菌概述10.其他微生物11.免疫学基础1) 抗原、抗体的概念2) 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3) 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4) 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5) 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微生物是个体小,只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

微生物包括病毒、真菌、细菌等种类,它们的特点和区别也不尽相同。

正常菌群是一种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体。

而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则是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细菌的基本形态包括球菌、杆菌、螺形菌、螺菌、弧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等部分。

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

细胞膜则具有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等功能。

细菌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其中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细菌还具有特殊结构,如荚膜、鞭毛、菌毛、芽胞等,它们具有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运动器、抗原性和与致病性有关。

三、其他微生物的概述除了细菌以外,还有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

病毒是一种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

真菌则是一种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

四、免疫学基础免疫学基础包括抗原、抗体的概念,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以及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

天津科技大学 复习总结 微生物遗传学

天津科技大学 复习总结 微生物遗传学
噬菌体: 能够侵染细菌的病毒。 噬菌斑: 细菌平板成为残迹平板,即将少量噬菌体与大量宿 主细胞混合后,在合适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在细菌菌苔 上形成圆形局部透明区域,即噬菌斑(plague)。 致细胞病变效应:动物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培养而引起其显微表现 的改变,称为致细胞病变效应( 病毒包含体: 在某些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内形成,大小、形 态和数量不等,多数在细胞质内形成,具嗜酸性;少数位于细 胞核内,具有嗜碱性;也有在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同时存在的类 型。其可以是病毒粒子的聚集物,或是病毒结构蛋白、与感染 有关蛋白质等病毒组分的聚集体。
化学组成 核酸;蛋白质;脂类 碳水化合物; 4 试述烈性噬菌体的增殖过程(5 个阶段)。① 吸附;② 侵入
与脱壳;③病毒大分子的合成,包括病毒基因组的表达与 复制;④装配;⑤ 释放; 5. 温和噬菌体的三种存在形式。 游离态;指成熟后被释放并有侵染性的游离噬菌体粒子 整合态;已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噬菌体核酸,称为前噬 菌体(prophage )。前噬菌体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由于受噬菌 体本身编码的一种特异阻遏物的阻遏作用而得不到表达, 因此不进行 DNA 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但随宿主菌基因组的
特殊噬菌斑(中央溶源菌菌落,周围透明) 法 2:溶源菌经 uv 照射,进一步培养,滤去培养物中活细 菌,将滤液与敏感菌混合培养,形成透明噬菌斑 9.试述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定噬菌体效价的具体实验方法。固体培 养基上层:敏感菌+噬菌体+半固体培养基 形成噬菌斑 (计平板上的噬菌斑数量 ) 10.试述发酵工业遭受噬菌体污染的检测方法和预防、治理措施。 发酵周期延长;碳源消耗缓慢;OD 值不升或下降;pH 值 变化大,明显上升;发酵液产气泡,粘稠,拉丝;革氏染 色不均匀,菌体少,有碎片;发酵产物形成缓慢或根本不 形成; 用敏感菌作平板检查时,出现大量噬菌斑;电镜观察,可 见大量噬菌体粒子。 2. 噬菌体的分离与检查 直接观察法(电镜)双层平板法或液体法 3. 噬菌体的防治 净化环境,消灭噬菌体的各种来源; 控制活菌排放; 使用抗噬菌体菌株和定期轮换生产用菌 11.简述和 M13、fd、f1 作为基因工程载体的优点 λ噬菌体(1)λ噬菌体 的 50 个基因约一半是噬菌体生长和噬菌 斑形成所必需,而其他基因段可被外源基因取代而不受影响 (2) 可于宿主基因整合,语宿主基因共同复制 (3)感染效率高不需 制备感受态细胞 丝状噬菌体 (1)存在对噬菌体生长非必须的间隔区,可接受 基因改造 (2)不裂解宿主细胞。实现病毒粒子的持续合成和分 泌(3)基因组为单链 DNA,可进行 测序和突变分析,同时胞内 复制型 dna 便于基因重组操作 一.重要名词解释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而且需要量小,但微生物自 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微生物生长需要的有机化 合物 选择培养基: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 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 养物质或化学物质将某种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 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 发生颜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用肉眼就能将该种微生物的 菌落与外形相似的其它微生物菌落相区分的培养基。 碳氮比:培养基所含碳源中碳原子的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 子的摩尔数之比。 (发酵生产谷氨酸时:C/N 比为 4/1 时,菌体大量繁殖,谷 氨酸积累少; C/N 比为 3/1 时,菌体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产量则大量增 加。) 微生物的 6 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 无机盐和水 1.碳源:在微生物生长过程中提供碳素来源的物质 功能 构成细胞成分(需要量最大的元素,50%); 形成代谢产物和储藏物; 为异养型微生物提供能源。 2.氮源: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氮元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功能:构成细胞组分(需要量仅次于碳,~12%); 构成代谢产物; 某些自养菌的能源(如硝前噬菌体经外界理化因子诱导后,脱离宿主核 基因组而处于积极复制、合成和装配的状态 5. 简述溶源性细菌的特性及检出方法。 溶源性细菌的特性 1)遗传特性(溶源菌产生的子细胞一般也是溶源菌); 2)可自发裂解(10-2~10-5); 溶源菌的检测方法: 法 1:少量溶源菌+大量敏感指示菌+肉汤琼脂培养基 特殊噬菌斑(中央溶源菌菌落,周围透明) 法 2:溶源菌经 uv 照射,进一步培养,滤去培养物中活细 菌,将滤液与敏感菌混合培养,形成透明噬菌斑。 6.试述λ噬菌体和 T 噬菌体有何不同? λ噬菌体:大肠杆菌的一种温和性噬菌体,在体外以线状 的 dsDNA 存在,进入宿主细胞后,通过其粘性末端碱基配 对而环化。 dsDNA 能插入到大肠杆菌 DNA 的 gal 和 bio 之间,以前噬菌体状态存在,与宿主 DNA 同步复制。 T 噬菌体:大肠杆菌的一种烈性噬菌体,侵染宿主细胞后, 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引起宿主细胞裂解和死亡。 8.“X”细菌在培养过程中菌体数量急剧减少,如何证明该细菌 感染了噬菌体?如何筛选抗噬菌体的“X”细菌? 法 1:少量溶源菌+大量敏感指示菌+肉汤琼脂培养基

微生物工程重点整理

微生物工程重点整理

微生物工程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把微生物直接作为生物反应器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

2、微生物工程的特点:优点(与化学工程相比):1、生产过程通常在常温常压下进行,操作条件温和,不需考虑防爆问题。

2、原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不含有毒物质,没有精制的必要。

3、生产过程是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的,因此多个反应就象一个反应一样,可在单一设备(发酵罐)中进行。

4、能容易地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酶、光学活性体等。

5、能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反应,如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

6、生产产品的生物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除特殊情况外,培养液一般不会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

7、通过微生物菌种改良,能够利用原有设备使生产飞跃上升。

例如青霉素的生产。

面临的挑战:1、化学合成工业的竞争;2、农业生物工程的冲击。

3、发酵工业对微生物菌种的要求:1、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并形成所需的代谢产物,产量高。

2、可以在易于控制的培养条件下迅速生长和发酵,且所需酶活力高。

3、根据代谢控制的要求,选择单产高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或调节突变株或野生菌株。

4、选育抗噬菌体能力强的菌株,使其不易感染噬菌体。

5、菌种纯粹,不易变异退化,以保证发酵生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6、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以保证安全。

4、发酵工程发展过程中几个标志性人物和事件:1)1680列文胡克显微镜2)1857 巴斯德证明了酒精是由活的酵母发酵引起3)1897 毕希纳发现磨碎的酵母仍使糖发酵形成酒精──酶4)1905 科赫固体培养基的发明,奠定了纯培养技术。

5)1928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6)1953 Watson 和Crick 双螺旋结构5、发酵工程研究内容(5点):1)微生物菌株选育——微生物菌株选育、改造与功能优化技术;2)发酵工艺——发酵过程优化、控制与反应器技术;3)单元操作——发酵工程过程工程技术;4)发酵产品分离提取工艺——发酵产品高效提取技术与装备;5)废物处理——绿色制造工艺的开发。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学历年期末真题整理

天津科技大学微生物学历年期末真题整理

一、名词解释1.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折光性很强的抗逆性休眠体,称为芽孢。

2. 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引起宿主迅速裂解的噬菌体。

(或: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装配)和裂解5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3. 化能异养型:能源和碳源都来自有机物的营养类型。

4. 巴氏消毒法:专用于牛奶、啤酒、酱油等不宜进行高温灭菌的液态风味食品或调料的低温消毒方法,此法可杀灭物料中无芽孢病原菌,又不影响其风味。

具体方法可分为:低温维持法(63℃,30分)和高温瞬时法(72℃,15秒)。

5. 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遍的生物氧化方式。

即指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是一种高效产能方式。

6. 营养缺陷型:某一野生型菌株因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碱基或氨基酸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称为营养缺陷性。

7. Hfr菌株:即高频重组菌株。

在该菌株细胞中,F因子整合在核染色体组的特定位点,Hfr菌株与F–菌株接合后,发生基因重组的频率要比F+与F–接合后的频率高出数百倍。

8. 点突变:又称基因突变,是指一个基因内部遗传结构或DNA序列的任何改变,仅涉及一对或少数几对碱基的置换、缺失或插入,因其发生的范围很小,所以又称点突变。

9. 质粒:指一种独立于染色体之外的、能进行自主复制的双链闭合环状的DNA分子。

也有极少的质粒是线性的DNA分子。

10. 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缺乏免疫原性的抗原。

11. 发酵:指有机物氧化释放的氢(电子)最终传递给某种中间代谢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12. 抗代谢物: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微生物所必需的代谢物(即生长因子)很相似,可干扰微生物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
细菌学、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及其贡献;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真细菌和蓝细菌之间的差别;原核生物的六大类:三菌三体;
第二章
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比较
1、形态特征、大小
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胞结构(酵母菌、霉菌重点把握,细胞器水平)相区别之处
细菌细胞结构:
细胞壁的组成、结构、G+和G-细胞壁的区别(重点)。

G染色重点掌握,G染色的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

G+菌-------溶菌酶
常见菌的G分类(大肠杆菌、枯燥芽孢杆菌等);及其染色结果。

细胞壁缺陷的几类细胞,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重点)
3、细菌的外部结构:荚膜(成分、染色方法)、鞭毛(观察方法:拴菌、穿刺)
芽孢(抗逆性强、抗热机制: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筛选方法:80度水浴芽孢的结构
芽孢染色:孔雀绿;G染色(结果不染色)
细菌(100*10)、酵母菌(40*10)、霉菌(10*10或40*10)的观察方法。

4、繁殖方式:
细菌:二分裂放线菌(产生抗生素):产生无性孢子、菌丝断裂
酵母:有性-----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
无性-----芽殖;裂殖;产生无性孢子(节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霉菌:有性-----担子菌(担子)
无性-----根霉(孢子囊孢子)、毛霉(孢子囊孢子)、青霉(分生孢子)、曲霉(分生孢子)
酵母:单倍-----八孢裂殖酵母
双倍-----路德类酵母
单、双倍-----酿酒酵母
酿酒酵母的生活史(重点)
5、菌落特征(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的区别)
6、典型工业用菌,拉丁名,功能:
枯草芽孢、E.coli、酿酒酵母、乳酸菌、黑曲霉、黑根霉、桔青霉、总状毛霉、犁头霉
补充:
抗生素------链霉菌属;
霉菌菌丝的种类与构造;
菌丝体功能及特化形式(菌核、厚垣孢子);
三体的差别;
蓝细菌-----异形胞------功能(固氮)
第三章病毒
噬菌体:即原核生物的病毒,包括噬细菌体、噬放线菌体和噬蓝细菌体等。

病毒:特性
培养、纯化的方法--------------双层平板法
典型病毒形态特征、结构:动物病毒(球形、卵圆形、砖形)
植物病毒(杆形、丝状)
细菌病毒(蝌蚪状)
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
亚病毒:类病毒(只含RNA一种成分)
拟病毒(类类病毒、RNA或DNA)
阮病毒(蛋白质)
阮病毒致病机理:蛋白质的构象变化
噬菌体的复制周期/过程:吸附,侵入,增殖(复制与生物合成),成熟(装配)和裂解(释放)。

噬菌体与宿主的关系(溶原性)
病毒的滴度(效价)
一步生长实验
第四章
1、六大类营养要素的功能、添加方式(供给方式)、多功能营养物的概念
六大类营养要素:N、C、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水
2、配制培养基的原则
各种培养基的概念及其分类
3、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区别及代表菌株
4、单纯扩散、促进运输、主动运输、基团移位的概念及区别
5、选择、鉴别培养基的原理及应用
伊红--美兰(EMB)-------重点复习
第五章
1、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三种产能方式:有氧、无氧、发酵(主要从概念上掌握)。

发酵(厌氧发酵)注意看一下
2、乙醇、乳酸、甘油发酵(途径(一步))、丙酮丁醇发酵、混合酸发酵、丁二醇发酵。

这些要求不高,知道即可。

基本是后面的知识点性质的题目。

3、酵母菌工程
运动发酵单胞菌乙醇(ED途径)
知识点:
EMP途径(糖酵解途径)以葡萄糖为底物与人类生产实践关系来看,他与乙醇、乳酸、甘油、丙酮和丁醇的发酵生产关系密切。

由EMP途径中丙酮酸出发的发酵菌有:由大肠杆菌进行的混合酸发酵;由产气肠杆菌等进行的2,3-丁二醇发酵。

运动发酵单胞菌可通过ED途径将丙酮酸脱羧成乙醛,乙醛又可以进一步被NADH2还原为乙醇。

V.P.实验就是利用E.aerogenes(产气肠杆菌)能产生乙酰甲基甲醇,因其在碱性条件下可被氧化成二乙酰,若用胍基的精氨酸与二乙酰反应,就可以产生特征性的红色反应(V.P.
阳性),而与E.aerogenes近缘的E.coli呈V.P.阴性,故极易区别两菌。

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和控制
1、微生物的生长测定法法:
1.1计数法:
直接计数:血球计数法总菌数(先染色,后镜检,可计活菌数)
间接计数:倾注法、涂布法(厌氧菌的菌落计数法—亨盖特滚管培养法)
膜过滤法:
比浊法(细菌):OD值比色越高,菌数越多。

1.2质量法(霉菌、放线菌):菌丝的湿重、干重、蛋白质含量、DNA含量
1.3生理指标法
2、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定义)
四个时期:延迟期:特点、缩短措施
指数期:特点、操作
稳定期:大量合成的产物
衰亡期:代谢物
四个时期的特点及对生产的指导意义、绘生长曲线(OD值)。

生长速率常数(R),代时(G),繁殖代数(n)
公式和概念要知道即可,不用计算。

3、同步培养方法(机械筛选法、条件控制法)
恒浊、恒化培养的原理、控制方法和应用。

(重点)
4、温度、PH、水活度、氧气、辐射、渗透压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5、消毒、灭菌、防腐、化疗的概念。

灭菌:常用的物理灭菌方法:加热法
防腐:常用的防腐剂和消毒剂以及各自的用法
化疗:两类化学治疗剂是抗代谢和抗生素,注意其定义、机理和生产中的应用。

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三个经典实验(名称牢记)证明了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2、质粒的结构、特性、主要类型和检测方法。

3、基因突变的类型、机制(自发、诱发)。

常用的诱变剂:物理:UV
化学:
诱变剂的诱变原理。

AMES的具体原理和操作。

(重点)
4、微生物诱变育种的过程:出发菌株、菌悬液的制备、诱变剂的选择和处理方法、中间培养、变异株的分离和筛选(抗代谢物结构类似物突变株、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筛选方法(重点)。

遗传育种部分重点看看。

5、微生物的代谢调控
酶活性的调节种类
代谢调控在发酵中的应用:高丝氨酸缺陷型生产赖氨酸。

(重点)
概念:野生型、营养缺陷型、原养型、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补充培养基
筛选营养缺陷型的方法和意义。

转化(方法)、转导、接合、有性杂交、准性生殖、原生质体融合。

感受态细胞的定义。

酶代谢调节:调节酶合成量的诱导阻遏机制
调节现有酶催化活力的反馈抑制机制
6、菌种衰退、复壮、保藏-----------此部分重点
菌种衰退的原因
菌种复壮及防止退化的方法
常用的菌种保藏的手段(低温、缺氧、干燥)
美国ATCC常用的保藏方法:冷冻干燥保藏法和液氮保藏法。

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此部分比重较轻)
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最主要的来源是土壤。

2、互生、共生、拮抗、寄生的概念和典型代表。

3、污水处理的微生物原理。

活性污泥的概念
第九章微生物的分类
1、分类单元、命名法
重要和常用的微生物学名。

(见了认识)
微生物的分类依据(传统分类学、现代分类学)、分类方法。

常用的几个微生物分类系统。

伯杰氏手册(英国)的分类标准是细菌生理生化实验。

2、三域系统(细菌域、古生菌域、真核生物域)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1、概念:单克隆抗体、类毒素、外毒素、内毒素、抗原、抗体、血清学反应、补体。

2、抗原、抗体的一般特性。

3、抗原、抗体的反应类型和应用。

补充实验:
设计从土壤中筛选一株高产蛋白酶的短小芽孢杆菌?
分析:1、细菌:培养基(肉汤)、培养温度
2、芽孢:水浴,高温处理筛选芽孢
3、蛋白酶:酪素(透明圈)
4、高产:比值法、诱变提产,诱变方法:物理、化学、基因工程
5、样品的来源:取样要有代表性(依据目的性)
解答:1、取样
2、准备培养基、稀释(10倍)
3、80度水浴加热筛选芽孢
4、稀释
5、涂布平板获得单个菌落(划线法)
6、产透明圈大的菌落,转移至斜面培养基
7、G染色鉴定是否含有芽孢,是否是杆菌
8、通过生理生化实验进一步鉴定是否为短小芽孢杆菌(16sRNA)
9、摇瓶,测定产量(u/ml)
10、紫外线诱变
11、初筛(透明圈法)
12、复发酵,复筛
13、保藏
其他实验部分:(这部分知识基本都以知道即可,考试涉及的很少)
各种微生物的培养基、培养条件、培养方法、观察方法(液体:菌环、菌岛、菌蒲)、接种方法。

酵母菌出芽率测定中,出芽率、死亡率、大小(镜台测微尺、物体测微尺),以及什么是芽体。

假丝酵母培养方法。

真假菌丝的概念。

载片培养。

产气肠菌和大肠杆菌鉴别实验,四种方法:1、吲哚2、甲基红3、柠檬酸盐4、V.P.实验。

大肠菌群检测程序。

菌种保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