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相关科学实验 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合集下载

心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心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心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心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控制性、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科学性要求实验设计符合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能够产生可靠的实验结果。

控制性要求控制非实验变量,仅关注实验变量的影响,并通过随机分组等方式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等效性。

操作性要求心理实验的设计能够准确、精确地操作独立变量和依赖变量,使其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可重复性要求实验设计应具有可重复性,即不同研究者在相同条件下能够得到相似的结果。

心理实验设计可以采用不同的研究设计,包括相关设计、实验设计和纵向设计等。

相关设计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其中包括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

实验设计用于研究因果关系,其中包括独立样本设计和重复测量设计等。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使用随机分组、匹配分组和重复测量等方法来控制非实验变量的影响。

纵向设计用于研究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过程,其中包括成络设计和工具设计等。

心理实验数据的处理可以通过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效应量等统计方法来进行。

描述统计用于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其中包括频数分布、均值、方差等统计指标。

推论统计用于对总体参数进行估计和推测,其中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

效应量用于评估实验结果的实际意义,其中包括Cohen's d和Eta-squared等效应量指标。

心理实验数据的处理还可以通过SPSS等统计软件来进行。

SPSS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数据输入、数据清洗和数据分析等过程。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通过SPSS的数据分析工具箱来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同时,SPSS还可以生成图表和报告,帮助研究者对实验结果进行可视化和解释。

总之,心理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们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并为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参考。

通过科学的实验设计和合理的数据处理,心理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本质,从而为个体和社会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是心理学研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时,需要关注众多的因素,比如实验的独立变量、因变量、实验被试、研究设计等等。

以下是一些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的细节,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础的一个方面。

好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实验目的:实验目的是指研究者预期通过实验发现的结果。

一个明确的实验目的是实验设计的重要基础。

2. 确定实验独立变量和因变量:独立变量是实验中被操作的变量,因变量是实验中被测量的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要保证独立变量和因变量是清晰明确的。

3. 确定实验被试:实验被试是实验的最终参与者。

在实验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实验被试数量足够,且具有代表性。

4. 确定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指实验被试被分配到不同实验条件中的方式。

常见的实验设计有随机分组设计、区组设计等等。

不同的实验设计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研究问题。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验设计的下一步。

在数据收集阶段,需要对实验被试进行分组和实验条件设置,同时对实验数据进行众多统计分析。

1. 分组和实验条件设置:假如实验中采用随机分组设计,则需要准备足够的实验被试,随机分配实验被试至不同实验条件下。

本着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实验条件设置应该对照组进行。

2. 数据记录和数据清洗: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将实验数据进行记录。

在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清洗,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数据统计与分析:数据统计与分析是整个实验中最关键的一个节点。

常见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多元回归等等。

需要根据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数据统计方法和分析方式。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实验数据呈现出来的过程。

通过数据可视化,研究者和读者可以快速地了解实验数据的分布和特征。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式包括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箱线图等等。

心理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心理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

心理学实验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工具。

它们帮助研究人员制定准确的实验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得出科学有效的结论。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技巧。

一、实验设计方法实验设计方法旨在确保心理学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从而得出可靠的结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1. 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组设计是一种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

它通过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来控制潜在的干扰因素。

例如,研究人员可能将参与者随机分为接受心理治疗的实验组和接受安慰性谈话的对照组,以观察两种干预方式的效果差异。

2. 反复测量设计反复测量设计是一种用于观察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设计方法。

通过定期测量和记录参与者在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变量的发展趋势。

例如,研究人员可能每个月测量一次参与者的焦虑水平,以观察焦虑水平是否有显著变化。

3. 交叉设计交叉设计是一种实验设计方法,用于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参与者的表现差异。

它采用参与者在不同条件下的重复测量,以减少个体差异的干扰。

例如,研究人员可能让参与者在不同音量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并比较他们在不同音量条件下的表现。

二、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帮助研究者从收集到的数据中找出规律和趋势,推断总体特征,并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1. 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用于概括和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和中心趋势。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计算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和频率分布,以提供对数据的整体认识。

2. 推断性统计分析推断性统计分析方法用于从样本数据中进行推断,以支持对总体特征的推断。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使用t检验来比较两个组别之间的平均值差异,以确定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三个或更多组别的平均值差异的统计方法。

它可以用于分析多个组别之间的差异,也可以控制其他潜在变量的影响。

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引言心理学实验是研究者通过科学的方法探索和解释人类心理现象的重要手段。

正确的实验设计和分析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为研究者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实验的设计与分析方法,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理学实验研究。

一、实验设计1. 研究问题的明确在进行心理学实验前,需要明确研究问题并确立研究目的,例如探究特定行为、思维或情绪现象的成因,或验证特定理论的假设等。

明确的研究问题对实验设计至关重要,有助于指导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2. 变量的选择与操作在实验设计中,需要选择适当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可以是实验条件、实验材料等;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变量,用于判断自变量对其的影响。

同时,还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干扰变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设计的类型常见的心理学实验设计包括前后测试设计、双盲设计、随机对照设计等。

根据具体研究问题和实验需求,选择适当的实验设计类型有助于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4. 受试者的选择与招募实验的结果往往取决于受试者的特征和数量。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受试者的特征,如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并合理选择和招募受试者样本,以保证实验结果的代表性和推广性。

二、实验分析1. 数据收集与整理在实验进行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收集、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

这包括将实验结果进行编码,并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输入和整理,以便后续的统计分析。

2. 统计分析方法的选择根据实验设计和数据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是实验分析的关键。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t检验、回归分析等。

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从数据中提取有意义的信息,回答研究问题。

3.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在实验分析中,需要利用统计方法对研究的参数进行估计和假设检验。

参数估计可以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总体参数的取值范围,而假设检验则用于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支持或拒绝研究假设。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实验设计是为了验证心理学理论和假说,而数据分析方法则是为了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可靠的结论。

本文将论述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实验设计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设计通常是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

1. 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之一。

在这种实验中,试验参与者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并且两组参与者不知道自己是哪一组。

同时,试验的研究人员也不知道哪一组是实验组,哪一组是对照组。

这种实验设计可以消除主观偏见和实验参与者的期望效应。

2. 前后测设计前后测设计通常用于长期研究,它可以比较在介入前和介入后的差异。

试验参与者接受介入(如治疗、培训等)之前和之后进行评估。

前后测设计主要关注的是试验参与者的变化,而不是组间差异。

3. 单因素实验设计单因素实验设计是一种控制变量的实验设计方法,它通过单个自变量来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

例如,通过降低音量来测试对学习的影响或提高自信心对社交焦虑的影响。

数据分析方法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是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可靠的结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

1. 描述性统计描述性统计主要是用来总结和描述数据集中的数据。

例如,平均数、标准差、中位数、众数等。

描述性统计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快速理解数据集,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和趋势。

2.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通常用于判断实验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例如,t 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推论统计方法可以确定实验数据中的差异是否真正存在,并且可以确定这些差异的大小和重要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推论统计分析只能用于随机抽样的样本,且数据必须满足正态分布等前提假设。

3. 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是一种数据分析方法,用于确定获得数据的基础变量。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1

实验心理学(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1
自变量是被试间的实验设计。
例1、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
三、结合实例探讨多因素实验设计
不同照明条件与噪音条件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
——P★ 例2 —— ★
1、多因素完全随机设计
照明条件为明、暗两水平,噪音条件为高、低两种 水平,两种因素组合水平为4种:明高、明低、 暗高、暗低
每种实验处理准备要20人,从某工厂随机选出80名工人,随 机将他们分为4个组,每组20人。随机接受一种实验处理。
心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二)实验中的效度 1、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 历史经历、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选择、测验、 历史经历、成熟或自然发展的影响、选择、测验、 被试的流失、统计回归、仪器的使用、 被试的流失、统计回归、仪器的使用、 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 测验反作用的结果、 测验反作用的结果、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相互作 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 用、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果、重复试验处理的干 扰
实验心理学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勘破心理世界的侦探 把实验法应用于心理问题是心理研究史上 无可比拟的伟大事件 —波林
第二章心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心理实验设计
第二章心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心理实验研究的程序 心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一、实验设计中的基本问题 二、实验设计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章心理实验设计的类型及特点
1、变量、因素、水平、处理……?
自变量—实验结果的确是由你设置的那个/多个 变量引起的 自变量必备的条件: (1)自变量本身能变化的 (2)自变量能由研究者直接控制操纵 (3)自变量能引起要研究的心理现象
1、变量、因素、水平、处理……?
因素:也叫自变量:性别、年龄、作业任务、 刺激的特性、呈现时间、强度、SOA等 水平:一个变量可分的维度数。如:性别-男、女; 刺激的强度:高、中、低;呈现时间: 100ms,500ms 等。 处理:对于单因素,有几个水平就有几个处理; 两/多因素,处理数是自变量的水平数的乘积

心理学中的记忆实验设计与分析

心理学中的记忆实验设计与分析

心理学中的记忆实验设计与分析记忆是人类智力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心理学研究中的记忆实验设计与分析则是了解和探索人类记忆过程的重要手段。

通过合理设计的实验,心理学家可以回答关于记忆的种种问题,从而推进对记忆机制的理解。

本文将介绍记忆实验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常用方法以及数据分析的常见手段。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记忆实验的设计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首先,实验变量的独立性是重要的,即要保证所研究的变量只有一个存在差异,其他变量保持一致。

其次,实验需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假设,以引导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此外,实验任务的难度、材料的选择和实验所需的时间等因素也需要考虑,以确保实验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所研究的记忆现象。

二、常用的记忆实验方法1. 自由回忆法自由回忆法是最常用的记忆实验方法之一。

实验参与者在记忆材料呈现完毕后,需要自主地回忆并呈现所记忆的内容。

通过比较参与者回忆的内容与实际材料的一致性,可以衡量参与者的记忆能力和效果。

2. 识别法识别法是通过参与者判断某个信息是否在之前呈现过来衡量记忆的方法。

在实验中,参与者会被呈现一系列信息,然后需要判断在之前呈现过的信息中是否存在某个特定的目标信息。

3. 串联法串联法是一种要求参与者按照材料的特定顺序将其呈现的方法进行记忆的实验。

通过加入时间序列的要素,串联法试图模拟日常生活中的记忆过程。

三、数据分析的常见手段针对不同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心理学家使用不同的数据分析手段来解析实验结果。

常见的数据分析手段包括以下几种: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用于对实验数据进行总体特征的描述,例如中心趋势的测度(如平均值、中位数)和变异程度的测度(如标准差、极差)等。

2.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或多个处理组之间差异的统计方法。

它可以评估不同处理组在实验结果上的显著差异,从而判断实验中独立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

3.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用于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心理学实验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心理学实验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心理学实验中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心理学实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探讨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过程,在这一领域,数据分析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数据分析和处理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有意义的结果,提取最有用的信息,并进行验证。

在心理学实验中,数据处理的步骤通常包括四个阶段:数据的获取、预处理、分析和解析。

这些步骤是非常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进行实验之前,需要认真规划完善这些步骤,以确保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第一阶段:数据的获取首先,研究人员需要收集数据,采集的数据可能来源于实验室观察、问卷调查等不同渠道。

在收集数据时,需要注意时期、地点和参与者的选择。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如何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需要在收集数据的时候,确保数据来源的客观性和正确性,这样才能避免数据因为主观意识而带来的误差。

第二阶段: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指在进行实验前对数据进行系统的处理,包括数据干预和数据清洗。

数据的干预是指通过分组、操作和条件,对数据进行划分、初步的加工处理;数据清洗是为了把不必要的或者错误的数据筛选出去,以得到更加可信的数据结果。

数据预处理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验设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例如,如果需要防止实验小组之间出现变化差异,需要进行数据标准化或规范化处理;如果需要对异常值进行处理,可以通过剔除异常数据或替代处理等方式。

第三阶段:数据分析在实验数据预处理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分析是进一步研究数据信息的重要方法之一。

这里需要明确一点,数据分析与处理不是一开始就有清晰的计划,而是需要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决策。

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描述性统计是把原始数据整合成一个集中性指标,用来描述数据集的特性,描述性统计方法包括中心性参数、变异性参数、斜度和峰度参数等。

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比较两组样本均值是否相等,通常检验组间的差异性。

方差分析则用于比较多组数据的均值差异性,比如说组间和组内变异度的比较。

北京市考研心理学专业常见实验设计与分析

北京市考研心理学专业常见实验设计与分析

北京市考研心理学专业常见实验设计与分析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及行为的科学,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是其研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介绍北京市考研心理学专业中常见的实验设计方法以及相应的数据分析方法。

一、实验设计1. 随机分组设计随机分组设计是心理学实验设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将实验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或多组,其中一组接受实验条件或处理,而另一组则作为对照组。

随机分组设计能够控制实验中可能对结果产生干扰的因素,从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常见的随机分组设计包括前后对照设计、平行设计等。

2. 反向设计反向设计是一种用于测试因果关系的实验设计方法。

研究者首先观察结果,然后再逆向推导出导致该结果的原因。

这种设计方法通常用于研究一种行为或变量的影响因素,从而更好地理解特定行为或变量的产生原因。

3. 配对设计配对设计是一种用于探索两个相关变量之间关系的实验设计方法。

研究者在实验开始之前,先将实验对象按照某种特征进行分组,然后将同一组中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种设计方法能够更好地控制实验中的混杂因素,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4. 因子设计因子设计是一种用于研究多个因素对结果产生影响的实验设计方法。

研究者通过改变多个因素的水平组合,观察结果的差异。

因子设计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各个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二、数据分析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

常用的描述统计指标包括平均值、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比等。

通过描述统计分析,研究者可以了解样本的基本情况,并初步判断有无异常或离群值。

2. t检验t检验是一种用于比较两个样本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t检验来检验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达到统计显著水平。

3.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是一种用于比较多个样本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统计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方差分析来检验多个实验组之间的差异是否达到统计显著水平,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

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实验设计

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实验设计

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实验设计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研究心理学的方法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过去,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相对简单,不够全面科学,因此心理学研究的结果也不够准确。

但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可以使用更加先进的方法,使我们的研究更加全面、科学。

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是评估实验结果的基础。

它将数据纳入模型,使我们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模型通常基于概率统计学的基本原则,包括标准差、韦伯分配和分布曲线,其中最常用的是普通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这种方法是确定一条最适合数据的线,使其最小化观测值与估计值之间的误差。

一旦我们得出模型,就可以进一步探讨我们的假设,例如,在什么条件下我们的假设成立或被推翻。

实验设计是准确评估因果关系的基础。

为了衡量不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研究必须闫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参差不齐因素的影响。

以下几种实验设计方式可用于心理学研究。

第一种实验设计是称为随机分配的实验。

在这种类型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做是为了消除选择偏见和其他外部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随机分配是心理学研究中最基础的实验类型。

第二种实验设计是称为重复实验。

在这种类型的实验中,研究者重复相同的实验,以便获得更加准确和可靠的结果。

重复实验还有助于识别观测误差和其他样本偏差。

第三种实验设计是称为交叉实验。

这种类型的实验是为了测量参与者在不同组(或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例如,这种实验可能测试被试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或工作记忆的容量。

通常在此类型的实验中,实验者以均衡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实验组。

这种实验是为了减轻个人差异和其他外部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第四种实验设计是称为纵向设计。

在这种类型的实验中,研究人员长期跟踪参与者,在特定时间点进行评估,以了解时间和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这种实验还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特定介入的长期效应。

总之,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实验设计可以提供更深入和科学的结论。

心理学实验设计及其统计学分析方法

心理学实验设计及其统计学分析方法

心理学实验设计及其统计学分析方法心理学实验是一种科学工具,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掌握复杂的心理过程和现象。

在进行心理学实验前,必须仔细设计实验计划,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学分析方法,以确保实验结果准确可靠。

本文将简单介绍心理学实验设计及其统计学分析方法。

一、实验设计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要满足实验的内、外部有效性。

内部有效性意味着实验要严格控制所有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以便能够合理地得出结论。

外部有效性是指实验结果的一般性和代表性,即实验的结果是否反映了整个目标人群的情况。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考虑诸多因素,例如:1. 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应当有代表性,包括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

2. 实验条件。

应当在实验条件下尽可能控制变量,以便隔离出每个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 实验操作。

实验设备及过程应当明确简洁,以便操作引导员、实验对象和数据分析者都能理解。

4. 实验设计类型。

实验可以采用预测性、描述性、控制性、操纵性和比较性等类型的设计。

二、统计学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是得出结论的主要手段之一。

心理学实验的结果可以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以便获取结果的准确度和代表程度。

心理学实验的统计学分析需要研究人员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巧和数据分析方式。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统计学方法:1. 描述性统计学。

描述性统计学是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模式,揭示可行性和可信性。

常见的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包括平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

2. 推论统计学。

推论统计学是根据从样本中获得的信息,在一定的置信度下推断总体的参数。

常用的推论统计学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等。

3. 因果关系分析。

因果关系分析是度量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尝试确定两个变量之间的主要因果联系。

4. 非参数方法。

非参数方法是不考虑总体参数的具体值而采用直接统计样本数据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处理小样本和非正态分布数据。

三、结论心理学实验设计和统计学分析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础。

只有通过合理、科学、严密的实验设计和精确的统计学分析,才能得出真实、可靠的结论,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心理实验数据分析技巧

心理实验数据分析技巧

心理实验数据分析技巧在心理学研究中,心理实验是探索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重要手段,而对实验数据的准确分析则是得出科学结论的关键环节。

有效的数据分析技巧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还能为进一步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一些实用的心理实验数据分析技巧。

一、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首先要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在收集数据时,应遵循科学的实验设计原则,明确研究目的和变量,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并对被试进行严格的筛选和培训,以减少误差和偏差。

同时,要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仔细的整理和编码。

例如,对于问卷调查的数据,要将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分类和编码;对于实验观测的数据,要对行为的发生时间、频率、强度等进行准确记录和量化。

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还需要检查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和缺失值。

二、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概括和描述,常用的指标包括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通过计算这些指标,我们可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

均值是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能够反映数据的总体水平,但容易受到极端值的影响;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对极端值不敏感,更能代表数据的中心位置;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适用于分类数据和离散型数据。

标准差和方差则用于衡量数据的离散程度,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的分布越分散;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在计算和比较时更加方便。

此外,还可以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折线图等图形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点。

三、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

常用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有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和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Kendall rank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心理学硕士论文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科研项目,需要运用科学的实证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来解答研究问题。

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实证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

一、引言引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问题。

在硕士论文中,要明确论文的主题和目标,提出一个或多个明确的研究问题。

同时,引言部分还要综述前人的相关研究结果,并分析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以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必要性。

二、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心理学实证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研究设计中,需要明确研究的类型,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问卷调查等,并选择合适的研究参与者。

同时,还需要确定实验条件、操作定义和实验材料等。

三、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证研究的关键环节。

在硕士论文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实验记录、观察记录、问卷调查、访谈等。

在选择数据收集方法时,要考虑研究的具体目的和问题,以及资源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心理学硕士论文的核心部分,为了回答研究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

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方差分析、因子分析等。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应该根据研究问题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方法,同时注意数据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五、结果与讨论结果与讨论部分是对数据分析结果的总结和解释。

在结果部分,要准确地呈现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来展示。

在讨论部分,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分析与前人研究的一致性或差异性,并提出对研究问题的解答和研究结果的启示。

同时,还可以讨论研究结果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六、结论结论部分对整篇硕士论文进行总结,并回答研究问题。

结论要简明扼要,突出研究的主要发现和对心理学领域的贡献。

七、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心理学硕士论文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要遵循相应的引用格式,并列出所有引用过的文献。

八、致谢致谢部分是对指导老师和其他对论文完成有贡献的人表示感谢的地方。

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收集与数据分析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们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客观的信息和科学的依据。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方法,并讨论它们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数据收集方法1.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一种常见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份问题清单,研究人员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主观信息和态度反馈。

问卷调查法可以采用面对面访谈或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以获得更多样的数据。

2.观察法:观察法是通过对受试者的行为、表情和反应进行观察来获取数据。

观察法可以是实验室观察,也可以是自然环境下的观察。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直接观察或录像回放的方式收集数据,进而进行分析和解读。

3.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观察其对心理过程或行为的影响。

实验法可以进行实验室实验,也可以在自然环境中进行。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记录实验条件、操作步骤和受试者的反应来收集数据。

4.采访法:采访法是通过与受试者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来收集数据。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研究目的设定问题,对受试者进行深入的访谈和探询,以获取详细的信息和细节。

二、数据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和描述的过程。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计算平均值、标准差、频率分布等指标来描述数据的特征和分布情况,以便做出初步的分析和总结。

2.相关性分析:相关性分析是用来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衡量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而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3.实验设计分析:实验设计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使用t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来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数据差异,从而验证实验假设和研究问题。

4.因素分析:因素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因素分析将众多变量归纳为几个潜在因素,以揭示变量背后的共性和相关性。

5.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方法。

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7.28

心理实验设计及其数据处理7.28

找出问题的实质,明确主攻方向

经过上述这样周密的调查分析,那么你就会对 于开始可能是朦胧的,不甚了解或头绪纷繁的 课题,有可能达到系统化、条理化了;原来抓 不住关键,不知如何入手,就可以逐步找出问 题的实质,明确主攻方向,初步形成解决问题 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并且既可以吸取他人的经 验和成果,避免重复他人的劳动,也可以从中 接受他人的教训,少走弯路,防止重蹈他人的 覆辙。

9.他人的研究有什么经验和教训? 10.他人在解决时采用什么样的实验研究设计? 11.这种实验研究设计控制得怎么样? 12.他人在实验研究中用了什么设备、方法和 技术? 13.还要了解,已有的实验研究揭示了什么新 的事实和现象? 14.它与原有的理论有没有矛盾? 15.他人是如何解释的? 16.解释得是否合理?等等。

整理资料的目的
经广泛调研和阅读文献之后,研究者已 掌握了大量的有关资料,又经分析评论, 就应该把有关的资料加以整理。其目的: 弄清资料之间的相互关系, 找出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以便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

整理资料有效的方法




整理资料有效的方法是写出资料的综述和评论, 以此来结束初步的调研工作。 这样,就会使研究者进一步加深对资料的理 解,并能进一步发现尚未注意到的问题,而且 还可以使调查的结果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从而使自己更明确: 该课题的突破口应选在什么地方? 从何处入手? 以及采用什么作为研究的方式、方法?等等

查阅期刊文献
更常用的方法是查阅期刊文献。
从事实验研究工作的人员,必须 把查阅期刊文献始终当作一件日 常必不可忽视的工作来抓。这是 因为没有资料,正如巧妇无米一 样,如何搞实验研究之炊!

心理学真实验实验报告(3篇)

心理学真实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心理学真实验研究: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二、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假设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存在相关性。

2.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得到提高。

四、实验对象随机抽取某高校10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

五、实验材料1. 情绪调节问卷:包括情绪调节能力、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基本信息。

2. 情绪调节训练教材:包括情绪调节理论、技巧和方法等。

六、实验方法1. 问卷调查:对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收集实验数据。

2. 情绪调节训练:对实验对象进行为期4周的情绪调节训练,每周2次,每次1小时。

3. 重复问卷调查:在情绪调节训练结束后,对实验对象进行第二次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比较训练前后的变化。

七、实验程序1. 实验对象随机分组:将100名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人。

2. 问卷调查: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收集实验数据。

3. 情绪调节训练:对实验组进行为期4周的情绪调节训练,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

4. 重复问卷调查:在情绪调节训练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第二次情绪调节问卷的施测,比较训练前后的变化。

八、实验结果1. 实验组在情绪调节训练后,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显著提高(p<0.05)。

2. 对照组在情绪调节训练后,情绪调节能力得分没有显著变化(p>0.05)。

3.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九、讨论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与年龄、性别、性格、心理素质等因素的相关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2. 情绪调节训练对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具有显著效果。

3. 本实验结果为提高个体情绪调节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十、结论1. 个体情绪调节能力可以通过情绪调节训练得到提高。

心理学研究中的双盲实验与数据分析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双盲实验与数据分析方法

心理学研究中的双盲实验与数据分析方法在现代科学研究中,实验的严谨性和分析结果的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

在心理学领域,双盲实验和数据分析方法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工具,为我们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本文将从双盲实验和数据分析两个方面介绍心理学研究中这两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双盲实验双盲实验是一种经过严谨设计的实验研究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

所谓双盲是指实验中不仅被试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组,而且实验者也不知道被试属于哪一组。

这种实验设计能够有效地控制实验结果出现的偏差和误差,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想研究某种治疗方法对抑郁症的有效性,我们可以将被试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治疗,一组接受安慰剂。

治疗组会给予某种治疗方法,而安慰剂组则只是给予一个看似疗效的虚假药物。

在双盲实验中,被试和实验者不知道被试属于哪一组,以此来控制实验结果的干扰因素。

双盲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证明实验结果的客观性,但同时也需要结合其他的数据分析方法来更好地解释结果。

数据分析心理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方法种类繁多,其中最常用的两种分别是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

描述性统计是对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进行计算,主要用于数据概括和描述。

推论统计则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总体数据的概率推断。

在研究数据中,我们还可以运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来更加深入地分析数据。

这些方法能帮助我们确认实验结果的有效性、确定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推断总体数据的性质。

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些经典数据分析方法是幸存者偏差、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和DFA等方法。

这些方法能有效地帮助研究者们深入挖掘实验数据的含义和特点,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总结双盲实验和数据分析是心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环节。

双盲实验能够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差,增加实验的可信度,而数据分析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深入探究数据背后的规律和意义。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用应用中,这两个研究方法都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值得心理学研究者们深入研究和掌握。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PPT课件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与数据统计分析PPT课件
2021
3.实验设计的内容 广义地说,实验设计包括以下几方面: (1)形成统计假设,并为检验假设、搜集和分析 数据制定有效的计划; (2)阐明检验统计假设所遵循的决策; (3)按计划搜集资料; (4)按计划分析资料; (5)对统计假设的真伪作出归纳性推断。
2021
4、分类
(1)依据:实验控制条件严密程度不同,即: ①对内在无效来源和外在无关因素的控制程度; ②能否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③能否主动操纵实验变量.
真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
非实验设计
2021
(2)依据:每个实验都需要回答三个问题 ①实验采用多少自变量? ②各自变量内又采用多少处理水平?
③在各自变量和各处理水平中用相同的被试者,还 是用不同的被试者?
根据这三个条件的组合,就可构成许多不同类型的 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 被试间设计
混合设计
➢这三种设计为实验中的“三大动态因素”(不可并存)
2021
(7)仪器使用 (8)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
2021
2、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实验的外部效度:指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到实验 情景以外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 (1)测验的反作用 前测增加或降低被试对实验条件的敏感性,使得实验 结果难以推广。 (2) 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 抽样或分组没有做到真正的随机化,带来选择偏差 (即以非对等组进行比较)。 (3) 实验安排的反作用
2021
②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这一原则规定,研究者必须 尊重被试的自由,允许被试在任何时候放弃或退出实 验,被试应当被告知自己有权利随时选择放弃实 验。);
③保护被试免遭伤害(这一原则要求研究者在实验进 行中和完成后,都必须确保被试不会因为实验而产生 任何不良反应)

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研究方法: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本书目录自序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中的科学思维第一节心理学研究中科学思维的特征决定论/可揭示性/客观性/数据驱动/经验主义的问题第二节心理学研究与实验设计心理学研究的两种途径/实验设计第三节心理学研究中的比较实验组与控制组/实验条件与控制条件/混淆因素与控制变量/进行比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二章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及变量间关系第一节变量的分类定性的变量与定量的变量/任务变量、环境变量与被试变量/自变量、因变量与控制变量第二节自变量的操纵与因变量的观察自变量的操纵/因变量的观察第三节额外变量的控制排除法/对立法/恒定法/随机化法/匹配法/兼作组法/抵消平衡法第四节心理学研究中的变量间关系变量间的关系与两类研究/相关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时的局限及其解决办法第三章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规则、效度、基本程序与伦理道德第一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规则多重条件规则/避免混淆因素规则/随机化规则/统计检验规则/使用全部数据规则第二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效度构想效度/内部效度/外部效度/统计结论效度第三节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课题的选择与问题的提出/实验设计的确定/被试的选择/材料的选择/仪器的选择和程序的确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对数据理论意义的讨论和结论的推论/撰写论文并提交发表第四节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道德最初计划一项研究时伦理上的考虑/心理学研究中的学术诚信第四章实验设计概论第一节实验设计的基本目标科学地回答研究者所提出的问题/提高实验的敏感性/增加实验所获信息量第二节实验设计的基本术语因素与水平D/水平结合/主效应与交互作用/简单效应和简单简单效应/处理效应/因素设计第三节实验设计的分类单因素设计和多因素设计/被试间设计、被试内设计和混合设计/项目间设计和项目内设计第五章被试问设计第一节被试间设计概述被试间设计适用的场合/被试间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被试间设计的优点与弱点第二节单因素被试间设计单因素两组设计/单因素完全随机多组设计第三节两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数据格式/数据分析第四节三因素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数据格式/数据分析第六章被试内设计第一节被试内设计概述被试内设计的含义/被试内设计的优点/被试内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第二节单因素被试内设计单因素被试内两水平设计/单因素被试内多水平设计第三节两因素被试内设计数据格式/数据分析第四节三因素被试内设计数据格式/数据分析第七章混合设计第一节两因素混合设计数据格式/数据分析第二节三因素混合设计重复测量一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设计/重复测量两个因素的三因素混合设计第八章项目间设计和项目内设计第一节项目问设计和项目内设计概述项目间设计和项目内设计的含义/项目间设计和项目内设计的比较/被试内设计和项目内设计的联合考虑第二节项目间设计单因素项目间设计与项目检验/两因素项目间设计第三节项目内设计单因素项目内设计/两因素项目内设计第九章方差分析概论第一节统计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作用描述功能/推论功能第二节假说检验的基本思想研究假说和统计假说/实验处理效应的估计第三节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集中趋势和变异的测量/变异/F值第四节实验设计模型F分布的基本假设/实验设计模型及其假设第十章多重比较:对比第一节多重比较的概念多重比较的使用/多重比较的种类第二节对比分析对比的概念/正交对比第三节计划的或事先比较的SPSS常用计算方法事先非正交对比的SPSS操作/事先正交对比的SPSS操作第十一章多重比较:事后比较第一节几种事后成对比较方法几种常用的事后比较检验方法/几种事后检验方法的比较/选择多重比较的检验方法第二节事后比较的SPSS常用计算方法事后的多重比较的SPSS操作/各种事后比较检验方法的异同/事先对比和事后比较的优缺点第十二章复杂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第一节嵌套实验设计被试组在处理条件中的嵌套/无关因素在实验处理条件中的嵌套第二节协方差分析协方差的应用/协变量的选择/协方差分析的原理/协方差分析的手工计算/协方差分析的SPSS软件计算第十三章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处理第一节原始数据的整理极端数据的去除或替代/观察描述统计的结果第二节数据的转换几种数据转换的方法/转换方法的选择第三节不等组实验数据的分析单因素实验中的不等组数据计算/两因素实验中的不等组数据计算/不等组数据对F值的影响第四节统计检验力实验的敏感性与误差变异/检验力和F检验第十四章方差分析与多重回归模型第一节实验设计与多重回归模型分析与多重回归模型分析相结合的实验设计的特点/方差分析与多重回归模型的关系第二节回归分析的预测功能第三节多重回归模型与方差分析实验设计模型第四节多重回归模型分析的实验举例研究的问题与设计/多重回归模型分析的SPSS操作第十五章个案研究第一节个案研究概述第二节个案研究的思想和方法个案研究的思想/个案研究的方法/个案研究的统计检验第三节使用SPSS统计数据的方法卡方检验/t检验。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在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是非常重要且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

实验设计是为了能够制定合理的实验方案,从而获得确凿可靠的实验结果。

而数据分析则是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解释,以得出结论并验证研究假设。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及相关技术的应用。

在实验设计中,研究者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假设,并选择适当的实验参与者和材料。

例如,假设我们想研究社交媒体对青少年情绪的影响,我们可以招募一定数量的青少年作为实验参与者,并使用问卷调查和观察记录等工具来收集数据。

在数据收集完毕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描述性统计和推论统计。

描述性统计主要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频数等指标,以便对数据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推论统计则是通过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并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

其中常用的推论统计方法有假设检验和相关分析。

假设检验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研究结果是否具有统计意义。

以前面的例子为例,我们可以使用独立样本 t 检验来比较使用社交媒体和不使用社交媒体的青少年在情绪水平上是否有差异。

相关分析则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来分析社交媒体使用时间和情绪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除了传统的统计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兴的数据分析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例如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

机器学习是一种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方法,通过计算机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预测。

在心理学研究中,机器学习可以用于情绪识别、人格分析等方面。

大数据分析则是利用大量的数据进行模式和趋势分析,从而得出新的见解和发现。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并非单方向的过程,而是相互交织、反复迭代的过程。

研究者在进行实验设计时需要思考如何采集能够支持分析和验证研究问题的数据,而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则需要考虑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结果的可解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次运动实验模式示意图(a)
与单次运动产生的ERP总平均图(b)
二义-目标 (实验)
F1
启 动 目 标
特定-目标 (对照)
强启动
P1
F2 F3
弱启动
P3
无启动
特定方向 二义方向 (0-90-270°)
2个相反的 特定方向 ( 0-90-0°)
实验 对照
启动 –目标间隔 (200, 400, and 1000 ms)
(Martinez …Hillyard, 1999,2001)
C1无注意效 应
注意效应发 生在早期P1 、 晚期P1和 N1—注意时 其波幅增大
CUE SIZE
Small
Fixation
Medium
Large
300 ms
SOA(ms)
230-350 (Short) 500-650 (Medium) 800-950 (Long)
其他相关实验
干扰刺激位置对视觉空间注意影响
干扰位于小圈 干扰位于中圈 干扰位于大圈
该范试的特点为 干扰刺激均位于同 一个圈。与靶刺激 特征相同
内部干扰
内部/外部干扰
外部干扰
可以检测被试在分心物存在条件下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记忆的实验范式
经典范式: 学习-再认
运动知觉的启动
元记忆
A. Study Phase(14
跨通路延迟反应范式
Task 1:Attending Picture, Ignoring Tone
Picture Tone Tone
(0-2 trial)
Red Cross
Discriminate
wait and capture
the imperative signal
react
Task 2:Attending Tone, Ignoring Picture
ERP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罗跃嘉
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范式
经典范式: Oddball, Go-Nogo 注意: 听觉, 视觉 记忆: 学习-再认 社会认知
经典范式1--Oddball
Oddball实验模式是指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刺 激持续交替呈现,它们出现的概率显著不同
Small
Search Array
N1 (160 ms)
P1 (100 ms)
固定区域提示下的注意效应
ISI: Short 400-600ms Long 600-800ms
Press the key,discriminate the direction of the vertical crescent
200 400 600 800 1000
-2.0 0.0 2.0
Lower Freq.
Fz
2.0 4.0 6.0 8.0 10.0
4.0
6.0 8.0 10.0 12.0 14.0
N350
-2.0
Old
-2.0
New
Diff LPC P180
(Old-
0.0 2.0 4.0 6.0 8.0
Cz
2.0 4.0 6.0 8.0 10.0
Precue
Time
Search Array
1500 ms
不同范围等级提示的空间注意实验范式
(Luo et al, Cogn Brain Res, 2001)
ERP in Short SOA
Cue
P1 (80 ms)
Small Median Large
N1 (160 ms)
Large Median
第一阶段——感觉
114ms
182ms
234ms
380ms
486ms
650ms
680ms
750ms
听觉汉字
110ms
146ms
166ms
275ms
498ms
600ms
650ms
750ms
视觉汉字
Chen & Luo, 2003, NeuroImage
-2.0 -1.0 0.0 -100
Higher Freq.
双次运动的实验模式示意图(a) 双次运动产生的ERP总平均图(b)
a
无 启 动 弱 启 动 强 启 动
98 162 226 386 418 ms
+2.5 +2.0 +1.5 +1.0 +0.5 0 -0.5 -1.0V
颞上回
b
枕叶
hMT+
Z=3.09 Z=13.11
内侧顶叶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减的差异波地形图(a)和 fMRI结果 (b), jiang Luo et al, 2002
10.0 12.0
New)
14.0
-2.0
-2.0
200
400
600
0.0
-100
0.0
800.0900.01000.0
2.0 4.0 6.0
Pz
2.0 4.0
8.0
6.0 8.0 10.0
Test Stage
10.0 12.0 14.0
F1
向右运动 二义运动 向左运动
F2
特定方向 二义 左 右 左—右 (0 - 90°) (0 - 270°) (0 - 180°)
Priming in Young Reversals in Young
Priming Reversal in Young in Young 200 400
Priming Reversal in Old in Old 1000 ms
The perceived rate in the same direction in the young was higher than in the old subjects, F1, 22 = 4.727, p < .05.
固定注视点 1400 ms

提示箭头 200-500 ms

目标 50 ms
(Luck et al., 1994)
屏蔽 200 ms
Valid vs. Invalid
Valid vs. Neutral
Invalid vs. Neutral
间隔对P1效应的影响(Grorge & Mangun, 1998)
2、无意识启动运动知觉的老年化
Behavioral Data
% Same Direction Judgements
100 80 60 40 20 0
RT (ms)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400
200
400
1000 ms
Priming in Old Reversals in Old
靶刺激 在下 视野
①注意左侧,多靶(16%);②注意右侧,多靶(16%);③注 意左侧,少靶(2%);④注意右侧,少靶(2%);⑤被动(2% 无关刺激) (Woldorff et al., 1997)
对侧的背侧枕区、18/19区
• 刺激为白色直立的T(占 86%)和倒置的T(靶刺 激14% ),被9个十字所 包围,并叠加在灰色的 棋盘格上 • 以等概率随机出现在左 侧视野(LVF)或右侧视 野(RVF)。 • 任务是持续注视中央箭 头并按键报告箭头所指 注意侧的靶刺激,并忽 视注意侧对面的刺激物。
Tone Picture
(0-2 trial) Discriminate wait and capture the imperative signal react
Click
经典范式2-- Go-Nogo
两种刺激的概率相等 Go刺激——令被试反应的刺激,即靶刺激 Nogo刺激——不需被试反应的刺激 特点:排除了刺激概率对ERP的影响;由于没 有大小概率之分,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但也 丢掉了因大、小概率差异而产生的ERP成分
faces, SOA 3s, duration 1s)
B. Test Phase (28
faces, repeated 50%,
SOA 3.2s, duration 1s)
Typical Procedures
Learning Stage
1st Present 理

Test Stage


Old
Time
The RT prolonged with interval increased only for priming condition in both young and old subjects, F2, 44 = 5.711, p < .01
New
C3
-2.0 0.0 -100 2.0 4.0 6.0 8.0 10.0 V -2.0 ms 200 400 600 800 1000 ms
High Frequency Low Frequency
Cz
-100
2.0 4.0 6.0 8.0 10.0 V
பைடு நூலகம்
N350
600 800 1000 ms
组成
o 标准刺激(standard stimuli)——大概率
o 偏差刺激(deviant stimuli)——小概率 令被试对偏差刺激进行反应,因此该偏差刺激称为 靶刺激(Target)或目标刺激。
诱发P300、MMN等与刺激概率有关的ERP成 分时的经典实验模式。
A
B
C
D
标准刺激 靶刺激 非靶刺激 刺激缺失 新奇刺激
注意的实验范式
双耳分听
空间注意: Cue - Target
提示范围的分级
鸡尾酒会效应与双耳分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